Research Methodology II台湾义守大学

合集下载

海峡两岸人文社会科学合作研究的科学计量测度与评价

海峡两岸人文社会科学合作研究的科学计量测度与评价
2 o H 年第 4期
s i 。
d T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7 6 9 5 . 2 0 1 4 . 0 4 . 0 1 2
海 峡两岸人 文社会科 学合作研究 的科 学计量测度 与评价
不 高 ,而香港和 台湾地 区在 此方面的表现较为 乐观 ;管理学、经济 学、心理 学是 两岸合作 的优 势 学科 ;美、 日、 韩 等 国是 两岸合作研 究 中的重要 伙伴 ;心理 学、计 算机 科学 、环境 学、图情 学合作 的相 对影响力较高。 关键词 :海峡 两岸 ;人 文社会科 学 ;合作研 究;科 学计 量 中图分 类号 :G 3 2 1 . 5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0—7 6 9 5( 2 0 1 4 )0 4— 0 0 5 3— 0 5
a n d i n f o ma r t i o n a n d l i b r a y r s c i e n c e a r e h i g h e r t h a n o t h e r s u b j e c t s .
Ke y wo r d s :c r o s s—s t r a i t ;h u m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c o o p e r a t i v e r e s e a r c h; S c i e n t o me t r i c
a u t h o r s f r o m c r o s s —s t r a i t .T h e a n a l y s i s c o n t e n t i n c l u d e s c o o p e r a t i v e s u b j e c t ,c o o p e r a t i v e p a r t n e r s , c o o p e r a t i v e s t r e n g t h ,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參考文獻壹、中文部分丁伯強 (2004)。

學校知識管理運用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知識管理運用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知識管理運用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國民小學為例。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如哲 (2000)。

知識管理的理論與應用知識管理的理論與應用知識管理的理論與應用──以教育領域及其革新為例以教育領域及其革新為例。

台北市:五南。

王建智 (2003)。

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尤曉鈺 (2001)。

國民小學知識管理現況之調查研究國民小學知識管理現況之調查研究國民小學知識管理現況之調查研究::以台北市和嘉義縣市為例以台北市和嘉義縣市為例。

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台中市教育局網路中心 (2004)。

中心簡介中心簡介中心簡介──中心大事紀中心大事紀。

2007年9月22日,取自.tw/WEB/b/center/1/1.htm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2007)。

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

2008年4月27日,取自.tw/m1.aspx?sNo=0000486&key=&ex=%20&ic=石遠誠 (2003)。

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研究。

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江照男 (2003)。

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瑪莉 (2002)。

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硏究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硏究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硏究。

Microsoft Word - 报告要旨:台湾doc

Microsoft Word - 报告要旨:台湾doc

台湾の医療保険制度米山隆一(東京大学先端科学技術研究センター特任講師)Peter Wen-Hui Cheng(Professor, Department of Gerontic Technology and Service Management, Tatung Institute of Commerce and Technology, Chia-Yi, Taiwan)Tzer-Ming Chu(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ublic Finance,Jin W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aipei, Taiwan/CEO and President, Bureau of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Taipei, Taiwan) 1995年に国民医療保険制度(NHI)を導入した事は、台湾の社会保険制度にとって記念碑的出来事であった。

台湾は多くの事を日本から学んだが、NHIは、単一支払者制度、総額予算支払制度(總額預算支付制度)を採用し、様々なIT技術を用いている点で、日本の制度を更に進めたものになっている。

この論文は、NHI創設以降の、NHIの発展、主要な政策論争、パフォーマンス、将来の課題について、出来る限り公平に論評したものである(1995-2006)。

過去12年間の結果の評価に関しては、保険の加入率の向上、市民が医療を受ける為の経済的障壁の減少、医療へのアクセスの容易さの改善について、はっきりとした成果を残した。

コストの抑制に関しては、国民医療費のGDPに占める割合は、5.29-6.09%に保たれ、1995-2006年のほとんどの時期、国民医療費は経済成長とほぼ同じ割合で増加した。

主要な改革として二つの方向が示されている。

先ず、財政的継続可能性と公平の観点から、単一の加入制度に向けた基金の改革が提案されている。

义守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九十七学年硕士班入学招生简介一

义守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九十七学年硕士班入学招生简介一

義守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九十七學年度碩士班入學招生簡介一、簡介配合國家重點發展之需求,本系碩士班以培育碩士以上之專業高級技術及研發人才為主要目標,由於機械為目前高科技及精密工業發展之基礎,因此在課程內容方面,以自動控制、設計製造,熱流能源及工程自動化為重點,並強調機電整合、電子構裝、及再生能源之最新科技。

訓練學生能結合機械工程與自動化之科技,以符合現代科技脈動之優秀機械人才。

二、研究重點汽電共生系統、再生能源系統、微機電系統、機器視覺、醫學感測器、先進材料與奈米材料、電腦輔助設計製造、自動控制、機電整合、電子構裝、電子冷卻技術、自動化技術。

三、師資及專長四、招生名額:共十二名(不分組)。

五、簡章販發售:●本校招生組、本校燕巢分部教務處、本校活動中心便利商店、本校推廣教育中心、高雄國統飯店。

六、報名日期:●一律網路報名: 97 年2 月9日(週五)10:00 至3 月20日(週四)下午16:00 止。

●通訊繳件: 97年2月29日(週五)起至3月20日(週四)止(以郵戳日期為憑)。

●現場繳件: 97 年3月19日(週三)起至97年3月20日(星期四)止。

七、考試日期、地點:●97年4月12日(六)●高雄考區:義守大學校本部(高雄縣大樹鄉學城路1段1號)●台中考區:中國醫藥大學(台中市北區學士路91號)八、相關資訊:●招生網址:.tw/enroll/enroll_menu.htm●義守大學機械系:.tw●考古題:.tw/exam/exam九、諮詢服務:●招生組聯絡電話:(07)6577711轉2132、2133、2134。

●本系聯絡方式:(07)6577711轉3201、3202、3203 傳真:(07)6578853※敬請公告。

我国台湾地区台湾大学法研所硕博士论文目录 1958年

我国台湾地区台湾大学法研所硕博士论文目录 1958年

我国台湾地区台湾大学法研所硕博士论文目录1958年——2001年/93908676.html#topp1958学年度硕士论文编号作者论文名称指导教授4701 周耀门刑事责任之研究--人生观与刑事责任1959学年度硕士论文编号作者论文名称指导教授4801 蔡墩铭德国刑法共犯理论之研究1960学年度硕士论文编号作者论文名称指导教授4901 杨崇森私法自治制度之检讨洪逊欣4902 林菊枝德国少年立法制度4903 林荣耀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制度之比较研究刘甲一1961学年度硕士论文编号作者论文名称指导教授5001 尹载秀亲等制度之法制史研究5002 施启扬唐律上盗罪之研究戴炎辉5003 苏俊雄双务契约之本质及其适用之研究洪逊欣5004 汪俊容火灾保险契约之研究梅仲协5005 李赞丰侵权行为制度之史的观察5006 周朱枕举证责任之研究5007 郑联芳自首制度之研究1962学年度硕士论文编号作者论文名称指导教授5101 陈耀逐权利滥用之研究洪逊欣5102 曾彬祥公司监督法制之研究5103 李昆胜公司重建制度之研究5104 沉宝山法律错误与刑事责任之研究俞叔平1963学年度硕士论文编号作者论文名称指导教授5201 黄守高民商及行政法规罚则之研究韩忠谟5202 蔡碧松公司债之研究刘甲一5203 施智谋共同海损之基本理论及实务之研究桂裕5204 汪威錞国际海上运输法制研究刘甲一5205 林本添罪刑法定主义之研究俞叔平1964学年度硕士论文编号作者论文名称指导教授5301 魏季伦韩非子法律思想之研究张庆桢5302 郑仰宽中泰婚姻法比较研究陈棋炎1965学年度硕士论文编号作者论文名称指导教授5401 朱昭勋论人格权蔡章麟5402 陈志雄人寿保险契约之研究郑玉波5403 戴立宁民刑诉讼法关于证人法则之比较研究韩忠谟5404 陈铭堂证券交易法之研究刘甲一1966学年度硕士论文编号作者论文名称指导教授5501 高启灿世界大同法理之研究洪逊欣5502 张信雄论非婚生子女之认领陈棋炎5503 孙绫子输出保险制度刘甲一5504 黄俊彦海上航道之研究刘甲一5505 林永发行政契约研究5506 郑乃仁公司财务法制刘甲一1967学年度硕士论文编号作者论文名称指导教授5601 罗美隆法本质之探讨洪逊欣5602 刘初枝外汇管制法制之研究刘甲一5603 马志锰不法原因给付之研究洪逊欣5604 蔡秀雄民法不当得利之研究郑玉波5605 姚嘉文违章建筑在私法上之地位钱国成5606 林士元非婚生子女之比较研究陈棋炎5607 徐兴汽车保险之研究桂裕5608 高瑞铮发明专利法论郑玉波5609 张健一专利制度刘甲一5610 帅珂罗清代妇女之法律地位1968学年度硕士论文编号作者论文名称指导教授5701 林显荣康德法律哲学杨日然5702 刘世民西德联邦宪法法院之组织职权及功能之探讨翁岳生5703 刘象文中德公务员惩戒制度之比较研究翁岳生5704 施士铭公务员损害赔偿责任之比较研究施启扬5705 沝时机土地征收补偿问题之研究施启扬5706 许明夫资金诱导法律制度之比较研究刘甲一5707 魏武炼民法上损益相抵问题之研究郑玉波5708 简专不动产抵押权与抵押物上用益关系之研究陈棋炎5709 谢芷生动产抵押权之研究施启扬5710 郭松财英美信托制度刘甲一5711 苏达志裁判离婚原因立法主义之研究陈棋炎5712 黄立航空保险之研究刘甲一5713 黄茂清论海上货物运送人之船舶适航性义务刘甲一5714 谢明宪商标之近似态样及其识别准则之研究刘甲一5715 曾煌圳违法性错误论周冶平1969学年度硕士论文编号作者论文名称指导教授5801 庄茂从法学方法论看韩非的法律思想杨日然5802 戴森雄奥斯丁法律与道德论之研究杨日然5803 张文珍战后人权保障立法之研究马汉宝5804 康炎村论公企业在行政法上之地位翁岳生5805 李子文联合国大会决议案之法律效力林福顺5806 黄茂荣商品制作人的责任之研究王泽鉴5807 郭振恭论婚姻之无效与撤销陈棋炎5808 黄宗乐论亲属的身分行为陈棋炎5809 黄振祥银行放款及保证翁岳生5810 涂学明船舶担保物权之研究桂裕5811 郭国宝海上保险之研究郑玉波5812 翁铃江商标之侵害与救济刘甲一5813 郭威雄共同正犯理论之研究周冶平5814 李圣雄加工自伤与人体器官移植之刑事责任研究蔡墩铭1970学年度硕士论文编号作者论文名称指导教授5901 薛博允中国古代法治思想之研究韩忠谟5902 谢康雄司法官地位保障之研究翁岳生5903 陈武雄土地重划办法之商榷翁岳生5904 陈敏日本反独占制度之研究施启扬5905 郑庆隆民法公同共有之研究钱国成5906 洪满惠信托占有制度之研究王泽鉴5907 张士黔证券商管理之研究余雪明5908 何道安海运载货证券之研究桂裕1971学年度硕士论文编号作者论文名称指导教授6001 矢部宗晴唐律与日本养老律之名例律比较研究戴炎辉6002 邵怡敦论瑕疵行政处分之无效与撤销翁岳生6003 蔡秋雄从公企业与营造物之性质论邮政事业之法律地位翁岳生6004 汪济生从行政法之观点论我国社区发展翁岳生6005 廖健男劳工保险之研究郑玉波6006 汤钖山附条件买卖之研究郑玉波6007 林腾鹞危险责任之研究王泽鉴6008 黄金明过失相抵之研究王泽鉴6009 许舜卿关于民法上非婚生子女认领之研究陈棋炎6010 王惠宗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之研究郑玉波6011 李荣和中美证券发行管理之比较研究余雪明6012 黄清光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之研究郑玉波6013 邱健民死刑制度之研究张甘妹6014 宋汉生自诉制度之比较研究苏俊雄1972学年度硕士论文编号作者论文名称指导教授6101 鎌仓国年从功利主义之观点看韩非法治思想戴东雄6102 邱聪智公害立法之理论基础马汉宝6103 黄庆源从法律观点论国际银公司刘甲一6104 吕基弘著作人格权之研究王泽鉴6105 郭吉仁非财产损害赔偿之研究施启扬6106 吴鸿章保险契约告知义务制度之研究郑玉波6107 梁松雄专利审查制度之研究施启扬6018 廖正豪妨害名誉罪之研究韩忠谟6109 杨明达假释制度之研究张甘妹6110 叶志刚聚众犯之研究蔡墩铭6111 李泰运外国法人在中华民国之法律地位马汉宝6112 陈冲商业信用状法律关系之研究郑玉波1973学年度硕士论文编号作者论文名称指导教授6201 陈适庸荀子礼法思想方法之研究杨日然6202 郑文肃儒家法思想与唐律研究戴炎辉6203 焦兴铠日本行政法上营造物及其利用关系之研究翁岳生6204 朱柏松公害之民事责任论王泽鉴6205 刘春堂民用航空运送人损害赔偿责任之研究郑玉波6206 陈锦隆国际私人投资之法律问题王仁宏1974学年度硕士论文编号作者论文名称指导教授6301 张瑞楠中国固有法上之复雠戴炎辉6302 张娴安租税罚之比较研究苏俊雄6303 樊仁裕国际租税法之研究王泽鉴6304 张登科论我国财务案件诉讼制度翁岳生6305 刘宗荣台湾地区定型化契约条款之研究郑玉波6306 吴宗梁由日本民事法优先权单行制度与我国民事法优先权及法定担保物权并行制度之比较研究论我国民法是否应增设优先权之一般规定郑玉波6307 胡景彬空白票据之研究郑玉波6308 陈扬明观护制度与观护立法之研究张甘妹6309 温耀源道路交通事故与刑责任之研究蔡墩铭6310 施惠珍经济犯罪之研究苏俊雄6311 黄丁全堕胎犯罪与堕胎合法化之研究苏俊雄6312 陈纯仁从法律观点论国际货币基金会之行为准则王仁宏1975学年度硕士论文编号作者论文名称指导教授6401 黄一鑫美国联邦行政手续法之听证制度翁岳生6402 林宪同行政强制执行之理论与制度翁岳生6403 刘征茂企业合并法律问题之研究廖义男6404 徐宏志独占行为之行政监督与民事责任郑玉波6405 赖英照关系企业法律问题之研究廖义男6406 郭波团体协约论翁岳生6407 洪贵参劳工参与企业经营之研究廖义男6408 庄春山侵害他人债权之研究王泽鉴6409 许澍林论吾国民法收养无效撤销与终止陈棋炎6410 王兆飞诉讼上和解之研究骆永家6411 吴光明论国际私法上继承之准据法曾陈明汝1976学年度硕士论文编号作者论文名称指导教授6501 李爱香固有法上尤其清代之婚姻法戴炎辉6502 叶百修公务员不法行为所生之国家赔偿责任翁岳生6503 林钖尧统治行为论翁岳生6504 林宗勇行政秩序罚之比较研究翁岳生6505 林树吉从国际贸易法论国家补贴与平衡税之法律问题王仁宏6506 蒋次宁营业秘密之侵害与民事救济廖义男6507 郑宗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与消费者保护之研究郑玉波6508 彭南元房屋委建及合建契约之研究郑玉波6509 李为礼再保险之进步与再保险法之趋势郑玉波6510 赖振宗阐明权之研究骆永家6511 蔡明华开放式人犯处遇之研究张甘妹1977学年度硕士论文编号作者论文名称指导教授6601 陈荣和日本司法权之人权保障机能之研究杨日然6602 柯允升中美行政法之比较研究翁岳生6603 葛克昌租税规避之研究陈荣宗6604 杨少麟证券投资信托制度之研究施启扬6605 黄合文保险代位之研究郑玉波6606 林菊芳论无过失责任与责任保险郑玉波6607 蔡文贵逮补权之研究蔡墩铭1978学年度硕士论文编号作者论文名称指导教授6701 陈时提从分析法学的观点论韩非的法律思想林文雄6702 叶亚静中国与西德违宪审查程序之比较研究廖义男6703 林东昌我国宪法上人身自由之保障及其界限翁岳生6704 陈志龙秘密通讯自由之侵害及其取得证据之适格性研究蔡墩铭6705 朱武献命令与行政规则之区别翁岳生6706 汤金全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之商榷翁岳生6707 陈玲玉论引人错误广告与广告主之法律责任廖义男6708 夏正台FIDIC海牙国际土木工程契约的一般条款之研究柯泽东6709 林石根国际借贷契约之研究王仁宏6710 郑至臻我国保险委付之研究郑玉波6711 张秋源刑事法上对于物强制处分之研究陈朴生1979学年度硕士论文编号作者论文名称指导教授6801 张训嘉狄骥社会联带说之研究杨日然6802 陈文炯哈特规范论之研究杨日然6803 蔡紫兴庞德社会法学之研究杨日然6804 李念祖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在我国宪法上之地位马汉宝6805 黄义丰企业实施价格差别待遇之法律问题廖义男6806 林昆城从法律观点论多国性公司与地主国之关系--兼论多国性公司之课税问题王仁宏6807 傅昆成中华民国对南(中国)海海底矿资源的权利与权利行使王仁宏6808 王文宇国际渔管理法之趋势及我国应有之对策柯泽东6809 黄瑞明契约自由与脱法行为黄茂荣6810 刘锦树论汽车事故赔偿保障制度之改革王泽鉴6811 朱丰隆信托制度与信托行为之研究陈荣宗6812 林文贤论家债务之屐行确保制度陈棋炎6813 罗昌发载货证券'争议自治条款"之研究柯泽东6814 戴伟华刑法上新闻诽谤之研究蔡墩铭6815 陈智立国际贸易法之法源及适用柯泽东1980学年度硕士论文编号作者论文名称指导教授6901 李进勇孔子法律思想之研究林文雄6902 许宗力宪法修改界限论翁岳生6903 蔡志方法治国家中司法之任务翁岳生6904 林树埔论都市计画与人民权益之保护廖义男6905 汤德宗公务员之权利保护与身分保障—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之检讨翁岳生6906 叶赛莺给付不能基本理论与实务见解之研究郑玉波6907 黄隆丰现代海难救助法律问题之研究柯泽东6908 周君颖商标权之侵害及其民事救济—中日两国法之比较曾陈明汝6909 林庆苗预备合并之诉之研究陈荣宗6910 许坤田刑事诉讼法上简易程序之研究蔡墩铭6911 李永然国际私法上离婚问题之研究马汉宝1981学年度硕士论文编号作者论文名称指导教授7001 武滕邦夫董仲舒法律思想之研究林文雄7002 许志雄权力分立之理论与现实--其构造与动态之剖析李鸿禧7003 刘志鹏日本国会国政调查权之研究李鸿禧7004 曾文魁论我国奖励投资条例中税捐减免之制度廖义男7005 陈正明定期佣船契约之研究柯泽东7006 杨炳祯国际多式联运之研究—由国际立法运动探讨运送人之责任郑玉波7007 陈瑞仁美海事法院及其管辖权之研究柯泽东7008 吴景芳量刑基准之研究蔡墩铭7009 李茂生人犯设施外处遇蔡墩铭1982学年度硕士论文编号作者论文名称指导教授7101 陈妙秋Arnold Brecht之科学价值的相对主义杨日然7102 林子仪国家从事公营事业之宪法基础及界限廖义男7103 蔡钦源宪法上基本权利之规定在私法关系中之效力翁岳生7104 陈樱琴从行政法观点论我国经济管制与经济辅助翁岳生7105 陈昭华营利事业及其负责人之税捐责任黄茂荣7106 谢铭洋外国人在我国税捐法上之地位黄茂荣7107 吕荣海融资性租赁契约之研究黄茂荣7108 陈彦希利他契约中不完全给付之研究王泽鉴7109 林勤纲民法上所谓离婚后子女监护制度之研究陈棋炎7110 曾进发别居之研究陈棋炎7111 陈明晖公司变更组织之研究郑玉波7112 曾孝贤防护及补偿保险契约之研究柯泽东7113 陈显荣从比较法论我国船舶优先权柯泽东7114 罗雪梅论仲裁在海事争议上之运用柯泽东7115 魏忆龙海上货物运送危险分配之研究柯泽东7116 朱言贵船舶碰撞之研究柯泽东7117 邵良正专利权之保护曾陈明汝7118 蔡明诚受雇人发明权益之研究曾陈明汝1983学年度硕士论文编号作者论文名称指导教授7201 洪美华从永备公司案谈仿冒有关法律问题翁岳生7202 陈连顺国际技术合作契约之研究柯泽东7203 陈清秀税捐法上法律关系论黄茂荣7204 陈添辉第三人与有过失之研究王泽鉴7205 陈哲宏假设因果关系与损害赔偿王泽鉴7206 谢曜焜航空旅客运送人赔偿责任之研究—兼论航空旅客责任保险郑玉波7207 詹森林物之抽象使用利益之损害赔偿王泽鉴7208 朱丽容从信用卡交易法律关系之演进论我国的联合签帐卡王仁宏7209 杨淑文损害赔偿法上之求偿关系王泽鉴7210 朱富美论融资性租赁在我国法制上之演进柯泽东7211 李传莹契约解除权质之再检讨王泽鉴7212 陈美伶离婚效果中赡养费给付制度之研究戴东雄7213 庄秋桃论认领无效与撤销陈棋炎7214 谢启大我国收养法修正刍议戴东雄7215 许士宦民事诉讼上事实资料之提出与搜集邱联恭7216 高金枝消费者诉讼之比较研究骆永家7217 王祝雀少年刑事案件之审理机构及其法律适用问题之研究蔡墩铭7218 李健国际私法上夫妻财产制之研究马汉宝1984学年度硕士论文编号作者论文名称指导教授7301 黄锦堂论行政处分之附款翁岳生7302 林合民公法上信赖保护原则翁岳生7303 叶俊荣行政裁量与司法审查翁岳生7304 孔令芬维持转售价格之研究廖义男7305 黄秀兰税捐客体之研究黄茂荣7306 林凤珠税捐法定主义在现行税法之实践黄茂荣7307 刘孔中积极侵害债权之研究黄茂荣7308 李建荣公司重整立法之研究王仁宏7309 李广泽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回收之研究郑玉波7310 尤美女从国际贸易观点论汇票之国际立法王仁宏7311 吕翔国际商品买卖之危险负担问题王仁宏7312 陈琼英国际商品买卖商品检查氶检验问题柯泽东1985学年度硕士论文编号作者论文名称指导教授7401 林永颂行政处分对法院之拘束翁岳生7402 朱纯蕙国际债券发行有关契约之研究王仁宏7403 张庆宗论劳动关系上之给付障碍王泽鉴7404 庄国荣税捐法上行政规则之研究黄茂荣7405 王国庆专门技术实施契约之研究王泽鉴7406 简色娇海上货物责任保险之研究柯泽东7407 冯震宇论中美有关防止仿冒商标谈判对我国商标法制之影响王仁宏7408 陈自强诉撤回契约之研究邱联恭7409 陈真真破产管理人旳法律地位邱联恭7410 林琇惠诉讼担当之研究骆永家7411 王珍珠警察约谈、盘查同行问题之研究蔡墩铭7412 郭疆平工业财产权之国际私法问题曾陈明汝7413 黄钰华国际商务仲裁中之法律适用问题马汉宝7414 蔡仲诵刑事诉讼法上羁押有关问题-以裁量权为中心蔡墩铭7415 陈慧玲技术移转之研究徐小波1986学年度硕士论文编号作者论文名称指导教授7501 谢静雯大清新刑律的礼教争议张伟仁7502 李昆南论判决对诉讼标的法律关系继受人之效力—以既判力主观范围之扩张为中心邱联恭7503 吴东都论行政处分撤销诉讼之诉讼标的翁岳生7504 任秀妍我国船舶强制执行之实务及其改进之研究柯泽东7505 侯丽莉国际商品买卖代理商之研究王仁宏7506 林明锵人民权利之暂时保护--以行政诉讼程序为中心翁岳生7507 陈文琪相对贸易之法律关系及其规范王仁宏7508 陈世宽损害赔偿诉讼之诉讼标的—着重一次性行为所导致的损害赔偿诉讼之检讨骆永家7509 翁方彬紧急拘提之研究蔡墩铭7510 郑雅萍商标使用之法律问题曾陈明汝7511 刘绪伦国际私法上法律行为方式之研究马汉宝1987学年度硕士论文编号作者论文名称指导教授7601 蔡婉裕中美发明专利要件之研究曾陈明汝7602 杨永明排他性契约廖义男7603 郭玉兰国际私法上商品制造人之责任—国际管辖权、定性、准据法之研究马汉宝7604 林光祥证券市场操纵证券价格之法律防制余雪明7605 盛钰继续性债之关系王泽鉴7606 李惠宗从平等权拘束立法之原理论合理差别之基准翁岳生7607 黄绍文论行政诉讼中诉之利益翁岳生7608 王伊忱真正商品平行输入之商标权侵害问题曾陈明汝7609 魏虎岭公法上不当得利之研究翁岳生7610 陈华施公案与清代法制张伟仁7611 蔡建贤载货证券上喜马拉雅条款之研究柯泽东7612 黄建辉民法上的类推适用杨日然7613 陈俊斌消费者保护立法之研究廖义男7614 黄瑞华不动产出租人之债权及其确保黄茂荣1988学年度硕士论文编号作者论文名称指导教授7701 陈君慈计算机软件利用契约之类型及其目的不达之救济柯泽东7702 陈忠五表见代理之研究王泽鉴7703 林更盛德国劳动契约终止制度之研究王泽鉴7704 盛子龙比例原则作为规范违宪审查之准则—西德联邦宪法法院判决及学说之研究翁岳生7705 刘雪筠权利滥用之研究王泽鉴7706 沉美真台湾娼妓营业的被害妇女与刑事立法诸问题之研究韩忠谟7707 黄昭元论对行政机关怠为行政处分之行政诉讼翁岳生7708 张玉希侵害商标权益之类型及救济曾陈明汝1989学年度硕士论文编号作者论文名称指导教授7801 詹文馨契约法上之附随义务—以德国法契约责任之扩大为中心王泽鉴7802 郑逸哲纳粹第三帝国刑法上类推适用之研究林文雄7803 高文琦事物本质之概念在法学上之地位杨日然7804 李庭熙论附第三人效力之行政处分翁岳生7805 陈传宗论暂时性行政处分与行政法上承诺翁岳生7806 林丽莹关于营业之不利处分与秩序罚之关系廖义男7807 姜惠如酸雨污染法律问题之研究柯泽东7808 陈聪富连带债务之研究王泽鉴7809 赵梅君商标法上申请人资格之探讨曾陈明汝7810 王咏寰从犯之研究蔡墩铭7811 李倩蔚类似必要共同诉讼之研究邱联恭7812 郑纯惠国际商务仲裁契约之研究柯泽东1990学年度硕士论文编号作者论文名称指导教授7901 侯英冷唐律上婚姻规定之探讨戴东雄7902 洪世凯商标法上商品分类与同类商品之研究曾陈明汝7903 林望民诉讼告知制度之研究邱联恭7904 陈雍之法律之溯及效力-从德国判例及学说论法律变更时人民权益之保护翁岳生7905 王必芳民众参与污染性设施设置程序之研究—制度面之检讨与建议叶俊荣7906 曾宛如股份有限公司资本三原则之检讨王泰铨7907 翁金缎发明专利权保护范围之研究曾陈明汝7908 何赖杰间接正犯与教唆犯之研究蔡墩铭7909 林钰雄我国检察官之法律地位—以指令权及其限制之探讨为中心蔡墩铭7910 陈仙丹从固有刑律看传统妇女地位之演变—由固有刑罚与缘坐之观点出发戴东雄7911 苏珍芬商品制造人侵权责任归属原则的经济分析王泽鉴1991学年度硕士论文编号作者论文名称指导教授8001 林志峰电子资料交换基本法律问题之研究柯泽东8002 陈毓秀环境纠纷处理之研究—以裁判外纠纷处理途径为中心叶俊荣8003 姜世明专利审查及其行政救济制度之比较研究曾陈明汝8004 邱琦过失不当陈述之研究王泽鉴8005 陈英钤防卫性民主与政党禁止许宗力8006 徐敏怡国际经济法上自动出设限协议之探讨罗昌发8007 张桐锐法官的政治活动许宗力8008 林振煌法律体系之研究马汉宝8009 石世豪"中心--卫星"工厂制度与竞争秩序之维护廖义男8010 李玲玲国际经济法上不公平贸易行为之研究罗昌发8011 蔡维音罢工行为规范之宪法基础探讨翁岳生8012 李介民陆上大众运输业在公平交易法除外适用领域之探讨廖义男8013 吴澄洁凯尔生对正义概念之批判杨日然8014 曾剑虹出版自由与出版业者之研究翁岳生8015 戚仁俊公开收购股权立法之研究—以公司法、证交法为中心王泰铨8016 张嘉尹宪法解释理论之研究翁岳生8017 孙惠琳我国电子银行作业之法律问题研究王仁宏8018 康弼周无权利能力社团王泽鉴8019 沉克俭法律行为之无效、撤销、解除或终止对于税捐债务之影响黄茂荣1992学年度硕士论文编号作者论文名称指导教授8101 林明昕立法不法与国家赔偿责任许宗力8102 黄建荣论商标仿冒之刑事问题曾陈明汝8103 许慈容国民待遇原则于服务贸易之适用罗昌发8104 施建州控股公司与从属公司法律关系规范之研究—以欧洲立法趋势为中心王泰铨8105 阮文泉德沃金法律建构解释理论之研究杨日然8106 蔡新毅法制国家中军事审判权应有之定位--从德国军事刑事审判权之变迁论我国军事审判制度之改进方向许宗力8107 吴从周类型思维与法学方法杨日然8108 宋承恩医疗市场之管制与竞争--『全民医疗保险』与医疗费用之抑制林子仪8109 邱砺磊医疗品质促进之管制之研究—以多元化方式为途径叶俊荣8110 刘静怡有线电视系统分区独占原则之研究林子仪8111 罗钦泰环境管制上的标准--从污染防治到环境管理叶俊荣8112 王碧芳广播电视自由与广播电视组织—以德国法制为中心翁岳生8113 李怡欣国际证券投资信托之投资人的法律保护王仁宏8114 卢映洁受刑人与人权保障—以意见自由及知的自由为探讨课题林山田8115 纪舒青公平交易法对专利授权契约中限制竞争条款之规制蔡明诚8116 汪汉卿侦查程序中辩护人之辩护权—以『在场辩护』为中心陈志龙8117 金德贤(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款)与(南北韩交流及协力法)之比较研究--以从两国法律地位探讨国家名称、主管机关、往来、经贸为中心黄宗乐8118 熊诵梅大陆经济仲裁制度的研究—兼论两岸经贸纠纷所应建立的仲裁模式王泰铨8119 林永祥继承回复请求权之定位戴东雄8120 杨云骅行政委托制度之研究许宗力1993学年度硕士论文编号作者论文名称指导教授。

交换生台湾义守大学学习计划

交换生台湾义守大学学习计划

2014年贵州大学海外研修台湾义守大学《学习计划书》本人姓名梁明方,汉族,1991年11月19日出生。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2012级电子信息工程(民航机务维修方向)。

所选台湾义守大学意向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一课程,交流学习为期5个月。

我在贵州大学科技学院专业主要在电路分析和模电数电方向学习和研究,由于学校条件和诸多问题使得在这方面的研究处于只限于理论知识层面,在实践和抽象问题上很难实现一个自我突破,所以为了开拓眼见,在专业知识上得到一个质的提升,我打算抓住学校提供的这个难得的机会,选择台湾义守大学作为我新的发展平台。

为了在专业问题上实现一个自我突破,所以为了开拓眼见,在专业知识上得到一个质的提升,这次我打算申请去台湾义守大学,在专业上选择与我的专业相近并且有兴趣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预期为5个月的学习。

去了台湾义守大学后用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修满相关学分和课外实践活动的相关学分。

中国义守大学是台湾历史悠久的大学之一,图书馆藏书量惊人,在我所选修相关专业上更是首屈一指,到达义守大学后用上可时间和业余时间把相关专业书籍好好研究一遍,利用义守大学的实验设备补足在所在学校实践上的不足。

中国义守大学图书馆拥有全台湾拥最多藏书的图书馆之一,如果能成功赴台我定能多读与专业知识相关的书籍,去交流学习就要有所收获我计划在这5个月内读完100本与专业知识相关的书籍,课外时间可游玩10处具有代表台湾文化的旅游景点,增加作为大陆人对台湾的感情,如果有多余的业余时间还可以每天勤工俭学2小时,除此外我在义守大学修满应该得到的学分:学习成绩上:模电4分,电路分析4分,实验2分。

高数5分英语4分其他辅导课4分综合测评上:文体表现分10分德育实践分5分,社会工作分5分。

台湾学习结束后回到所在学校继续完成剩下的课程直到毕业,在工作方面我的意向在国内工作,最好在省内工作这样就可以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

申请人姓名:xxx电话:1478556xxxx。

质性研究.台湾

质性研究.台湾
※有些學者主張,文獻探討不一定要寫。
5
肆、研究設計
好研究的衡量指標 ※結構良好(well-structured) ※研究透徹(well-researched) ※證據充分(well-documented) ※哲學思維、文學作品、歷史書。
質性研究的關鍵要素 一、目標:藉由學習人們所身處的社會與物質環境、各種經驗、觀點和歷史,得 以對世界提供一種具有深度、詮釋性瞭解。 二、樣本:規模小,根據明顯的標準,被有目的地篩選出。 三、資料蒐集方法:研究者與參與者之間有密切接觸、互動和具發展性,且接受 探討新議題的可能。 四、資料:詳盡、豐富而廣泛。 五、分析:接受新興概念或想法,可能產生詳細描述和分類、發現關聯模式、或 者發展出類型和解釋。 六、研究成果:傾向透過描繪、重新展現研究參與者的社會,著重社會意義的解 釋。(Ritchie & Lewis, 2003)
地、可能地得到瞭 文化、種族和性別 點,是具體地

等價值觀念所塑 被建構出來
造而成,在時間中 的。
結晶化而成。
知識論
二元論
修正二元論
交互的
交互的
(epistemology) 客觀主義
客觀主義
主觀的認識論
主觀的認識
「主客關係」 研究結果是真實 批判傳統
研究結果受到價 論

研究結果有可能 值觀念的過濾
研究結果是
貳、基本觀念
何謂質性研究 ※稱自己是「質性研究者」是非常籠統的說法:範疇廣泛、負面表列。 ※Grahame(1994)說:「質性研究不同於量化研究,這種說法固然沒錯,但其
實說了等於沒說:我們需要的不只反面的定義」。 ※Strauss 和 Corbin(1981)則認為,所有不是以計算量化經驗資料為基礎的研

义守大学大众传播系课程学习地图

义守大学大众传播系课程学习地图
大眾傳播學系 日間學士班 課程學習地圖
通識核心課程(16)學分 系教育目標 建立培育具有人文素養及 多元傳播知能人才之學系
102入學年度學生適用 職涯規劃 特色領域 跨媒體製作 傳播及管理
院 院課程(必修)(2)學分
系專業基礎課程(必修)(57)學分
『生命探索與關懷領域』、『科技發展與人類領域』、『自然、環境與人類領域』,各2學分。另6學分不指定。共12學分。 『人權與法治』、『台灣社會的發展』、『當代世界文化』、『多元文化與公民社會』,每科各2學分,擇一門修及可。
電視媒體實務(一)
電視媒體實務(二)
政治傳播
靜態攝影
靜態影像處理
跨文化傳播
傳播理論與質化研究
傳播理論與量化研究
大眾傳播概論
廣播概論
廣播節目製作(一)
廣播媒體實務
職能與倫理
代表課程擋修
動態攝影
動態影像剪輯
政治學
服務與知識實踐(一)
服務與知識實踐(二)
代表修課順序建議
跨媒體製作 特色領域
大四上
大四下
導播學、電視廣告製作、紀錄片製作 媒體批評與賞析、廣告節目製作(二)、廣告原理與應用 電視新聞製作、電子雜誌製作、攝影棚節目企劃與製作 英語聽講實習(一) 英語聽講實習(二)
資訊能力與素養
基礎軟體應用
系核心能力/素養
※培育整合傳播科技的能力 ※培養社會人文的關懷 ※培養跨文化傳播的素養 ※提升學以致用的知能 ※培養獨立思辨的能力 ※培養團隊學習的態度 ※培養創新思維的能力
畢業學分 修課規定

服務與知識實踐課程(2)學分 體育與健康課程(0)學分 通識博雅課程(12)學分

系專業特色領域課程(選修)(46)學分

台湾义守大学简介

台湾义守大学简介

台湾义守大学简介义守大学位于台湾南部高雄的东北方观音山上,是创办人林义守先生为感怀母恩与反馈乡里之心而兴办。

义守大学于1990年开始招生,发展至2012年有8个学院、40个学系、18个硕士班、7个博士班,进修部则有14个进修学士班、10个硕士在职专班及3个二年制在职专班。

全校近一万六千名学生,共有567位专任教师,其中87%具博士资格,是一所年轻、有发展潜力的大学。

义守大学董事会所属的义联集团,包含生产、医疗、教育、地产及休闲四大事业体。

除了不锈钢产量居世界第三大的烨辉钢铁及烨联钢铁外,还有烨辉彩色钢板公司、义大医院、泛乔建设公司、高雄义大皇冠假日饭店、义大天悦饭店及义大游乐世界等。

义联集团投入大笔经费在义守大学的教学及研究环境上,让义守大学成为国内少数理论与实务兼具,并有产业敏感度的综合型大学。

义守大学除了与义联集团相关企业合作外,更积极与其他企业产学合作,办理就业学程计划,让学生在校期间,有更多机会至企业实习。

义守大学推动的产学合作对象,目前已近300家,从科技、电子、医院、钢铁到餐饮、百货、饭店等服务业,贴近产业需求,培育专业人才,发展特色研究。

透过集团各事业体资源有效整合,义守大学的学生具有更佳的实习场所与实务优势,例如:医学院系所可至义大医院实习,观光餐旅相关学系更建置有完整的实习旅馆、实习餐厅,实习厨房等设施。

全校系所学生也可依课程规划,至关系企业或义大世界实习。

义守大学在义联集团企业背景下,师资延揽以研究专长及实务经验为主要考量,高规格礼聘各大专业领域教授。

课程规划设计,秉持“理论与实用兼顾、授课与实验并重”之原则,鼓励教师引导学生从事跨领域、广度学习与专业领域深度探索。

学校的办学目标与愿景:1.建构臻善的学习场域与多元的学习典范,提供永续学习之优质高等教育,以培育学行兼备之人才。

2.发展具特色与专业智识之学术与产业应用研究,强化学术社群、产业及社区之联合与合作,以成为知识创新、传播与应用之共振平台。

义守大学简介

义守大学简介

附件2台湾义守大学简介创校简史义守大学于1986年创建于高雄县观音山东麓,是创办人林义守先生本于感怀母恩与回馈乡里之心而兴办。

1980年8月,大学前身”高雄工学院”开始招生,至1997年经教育部通过更名为“义守大学”。

发展至今有理工、电机咨询、管理及语文暨传播学院,并已申请筹设医学院。

现任校长傅胜利博士,自高雄工学院创办起,便担任此领导角色,一直以最高标准自我期许,并带领着师生走向高品质的教学与学术服务。

目前(2007)共有31个学系、17个硕士班、7个博士班;进修部有13个进修学士班、6个二年制在职专班与10个硕士在职专班,学生人数超过15000人。

95年(2006)9月“燕巢分部”启用,医学学群各学系已陆续进入,与教学医院“义大医院”紧邻,为将来成立医学院预做准备。

本校拥有81%以上的博士学位师资,师资延揽以研究专长及实务经验为主要考量。

课程规创设计,秉持“理论与实用并顾、授课与实验并重”之原则,鼓励教师引导学生从事跨领域、具学术精神与实用价值之研究。

学习资源本校拥有最优质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设备与生活设施的规划极具特色。

图书馆馆藏已达25万册,馆内设有“学习中心”,购入最先进视听设备与软体,让师生享有最新最好的影音学习资源。

校园咨询网路建构完整,并已开办远距教学课程,义守学子不必出校门,便可轻轻松松跨校学习。

在授课与实验并重的原则下,本校拥有尖端的教学设备,除了扩充各系所实验室,并耗费巨资设立“多媒体中心”及高科技的“显示器中心”、“电子构装研究中心”、“精密分析实验室”等,为学生营造更符合时代潮流的学习空间。

生活设施本校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在衣食住行育乐各方面的生活需求。

宿舍有双人套房及四人房,合计男生3474、床位女生2912床位;交通车每日有12班次往返楠梓客运站及高雄市区;校区设有中、西餐厅十二间,在饮食方面提供学生充分的选择。

校区内的商店、街邮局、书局、便利店等设施,可增加师生在校生活的便利性。

义守大学会计学系

义守大学会计学系
課程類型 課程名稱 體育(一)(二) 學分 0 6 2 6 2 2 0 2 6 6 3 3 3 3 3
必修 2 學分 選修 8 學分 必修 18 學分
必/選修
開課學期 一上.下 一上.下 一下 一上.下 二上.下 二下 二上.下 四下 一上.下 一上.下 一上 一下 一下 一上 二上
通 識 教 育 課 程
博雅 課程 核心 課程
華語文學與思想(一)(二)
憲政與法治 實用英文(一)(二) 英語聽講實習(一)(二) 文明發展史 體育(三)(四) 會計倫理 會計學(一) (二) 經濟學(一) (二) 電腦與資訊概論 管理學 統計學(一) 管理數學 統計學(二)
院 必 修 課 程
基礎 課程
必修 27 學分
課程規劃-系必修
公司理財 投資學 證券市場理論與實務 期貨與選擇權 財政學 投資理財規劃
財務管理個案分析
其 他 選 修 課 程
3
3 3 3
盈餘管理專題研討 企業會計與財務管理 預算控制與專案管理
會 計 系 畢 業 生
檢查事務官:財經實務組 調查局特考:財經實務組 普考、高考:金融保險 關稅特考: 關稅會統 基層特考、初等、普考: 財稅行政、會計 高考: 財稅行政、會計、審計 銀行特考
公職體系 就業 民間企業
…等商管研究所
會計師事務所 執業會計師、查帳人員、 稅務人員 民營企業機構 財務會計、成本控制、內部稽 核、稅務規劃 財務金融類 證券分析師、金融人員、 理財專員 資訊管理類 ERP相關職類、 電腦稽核師、內控自評師
課程規畫架構
培養 理論與實務兼備之會計專業人才 財 務 會 計 學 程 審 計 稅 務 學 程 跨 院 系 學 程
專業分組選修課程(21學分) 其他跨學程選修(11學分) 會計專業 基礎課程(48學分) 博雅課程(10學分) 院共同 基礎課程(27學分) 核心課程(18學分)

义守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申请开课单

义守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申请开课单
95學年度第2學期日間部通識課程授課計畫表
授課教師
依昱法師
所屬系所名稱:應用日語學系
專任□兼任
教師研究室/分機
5561
電子信箱:
科目代碼
00726
學分數
2
科目名稱
中文
佛學與生命探索-生死學
英文
Buddhism and Life Exploration -The Study of Life and Death
授課進度與大綱
週次
進度與大綱
第一週
課程介紹,考評標準說明。
第二週
介紹相關資訊與書籍(生死學方面)。
第三週
生死學的緣起與展望。
第四週
生命的轉化與心意識的解析。
第五週
生命的構成原素。
第六週
三法印與八正道。
第七週
業力與緣起。
第八週
輪迴與再生。
第九週
期中報告
第十週
超越生死與圓滿解脫。
第十一週
外在生涯的規劃。
第十二週
內在心識的認知。
第十三週
安寧療護。
第十四週
臨終關懷與心、意、識之關係。
第十五週
臨終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與心、意、識之關係。
第十六週
瀕死覺知。
第十七週
佛教生死學與深層心理學的座談會。
第十八週
期末報告
學生可獲得之知識、技能或進階學習之基礎
面對生命中的困擾與生活中的危機,有定力、有智慧,解脫無碍。透過課堂禪修培養耐力與實力。
3.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書,張老師文化,1997。
4.釋依昱,談心說識,佛光出版,高雄,1997。
5.釋依昱,觀心、開心,佛光出版,高雄,1994。

园艺学系

园艺学系

目錄(一) 園藝學系、所概況1(二) 研究生須知10(三) 碩士班暨博士班研究生畢業前應繳交資料一覽表11(四) 園藝學研究所必修、必選科目表12(五) 國立台灣大學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研究所先修科目抵免申請表22 (六) 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系碩士班研究生學業與論文輔導考核辦法32(七) 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系博士班研究生學業及論文輔導考核辦法33(八) 國立台灣大學農學院博士學位考核辦法39(九) 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試辦法40(十) 國立台灣大學碩士班肄業研究生逕行修讀博士學位辦法42 (十一) 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系實驗室安全衛生工作守則44 (十二) 台灣大學園藝學系掃描電子顯微鏡管理規則51 (十三) 器材借用辦法52 (十四) 教室借用辦法52 (十五) 交換學生55 (十六) 相關網頁資源 55 (十七) 國立台灣大學校總區平面圖 56 (十八) 園藝系各館位置圖 57本須知為現行辦法規定與現況之彙編介紹,旨在便於學生瞭解,但因系、院、校乃至教育部常有新頒規定與修正,故仍請隨時注意所上消息及公告。

本須知不做為權利義務之依據。

最新消息:請參考系辦網頁.tw常用表格:可從系辦網頁.tw/sheet.html下載(一)園藝學系、所概況系主任 –林晏州電話:(02)33665238 傳真:(02)23625542 Email:yannjlin@.tw簡史本系前身為「台北帝國大學」農學部之「園藝學教室」,民國34年改制後成立園藝學系。

經過50餘年之經營改善,目前已成為師資最充實,設備最完善,課程最豐富,教學最新穎之園藝科學教育單位。

師資人數結構專任兼任博士學位:34人碩士學位:4人學士學位:1人專任教授:8人專任副教授:9人專任助理教授:6人專任講師:1人兼任教授:7人兼任副教授:4人兼任助理教授:3人兼任講師:1人助教:1人名譽教授蔣明南馬溯軒葉育元洪 立林 樸康有德黃 涵方祖達蔡平里凌德麟李 哖劉富文鄭正勇張喜寧專任教師許圳塗教授美國奧立岡州立大學博士研究領域植物繁殖、苗圃學、遺傳學講授課程遺傳學、植物繁殖及實習、高級植物遺傳學、園藝學研究法林宗賢教授美國加州大學Davis分校果樹系植物生理博士研究領域熱帶果樹栽培、光合作用與開花結實生理講授課程果樹學、果樹生長與發育、果實形態學及實習、園藝作物生態生理學林晏州教授美國西北大學土木研究所博士研究領域造園美學、景觀理論、園景行為學、規劃設計講授課程造園學及實習、景觀設計及實習、景觀工程學及實習、畢業設計、景觀研究方法、景觀研究計量方法、高級景觀規劃及實習黃鵬林教授德國科隆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德國蒲朗克研究院分子育種所博士後研究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植物分子生物系博士後研究研究領域分子生物及生物技術、基因轉殖、同位素技術講授課程植物基因轉殖、植物分子生物學、生物技術核心實驗、植物分子生物學特論、園藝學研究法徐源泰教授美國北卡羅萊那州立大學食品微生物博士美國加州大學Davis分校生化暨生物物理學系博士後研究研究領域食品微生物、食品生物技術、蛋白質生化、原料鑑別、生物多樣性講授課程園藝科學前瞻、高級園產品加工學、生物技術概論、生物技術特論、園產品加工學特論、園產品鑑別技術特論、生物產業之創新與經營管理、園藝學研究法張育森教授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系農學博士研究領域觀賞花木、盆栽花卉、景觀綠化植物講授課程園藝學原理、花卉學、高級花卉學、觀賞樹木、特殊環境綠化技術、景觀植物特論、園藝學研究法葉德銘教授英國Nottingham大學博士研究領域室內植物、景觀草本植物、新興切花作物、盆花與花壇植物講授課程花卉學、高級花卉學、花卉學特論、觀葉植物、景觀草本植物、園藝學研究法張俊彥教授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遊憩與公園學系博士研究領域景觀規劃設計、園藝(景觀)治療、景觀生態研究、休閒遊憩計畫、鄉村景觀規劃講授課程園場操作與經營、景觀設計及實習、景觀工程學及實習、景觀效益分析、高級造園學、造園學特論、畢業設計許明仁副教授美國馬里蘭大學食品科學博士研究領域果汁加工、產品研發、品質管制、冷凍食品、低酸性罐頭食品加工講授課程果汁製造及實習、園產品加工各論及實習、園產加工品研究與開發、高級園產品加工學王自存副教授美國加州大學Davis分校(植物生理)博士研究領域蔬菜及花卉採後生理及處理技術講授課程高級園產品處理學、園產品採收後生理學及實驗、園產品酵素學、園藝植物化學、園產品處理學特論、園藝學研究法張祖亮副教授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系農學博士研究領域設施蔬菜、園藝技術、環控農業講授課程園藝技術、設施園藝、苗圃學、蕈類栽培及實習、香藥植物之栽培與應用張龍生副教授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園藝作物遺傳與育種)博士研究領域果樹育種、生物統計講授課程園藝作物育種學、高級園藝作物育種學、生統於園藝上的應用、試驗設計在園藝的應用楊雯如副教授美國普渡大學園藝學系博士研究領域蔬菜育種、遺傳及種原講授課程遺傳學、遺傳學實驗、園藝作物生態生理學、作物遺傳、DNA分子標誌的應用、園藝學研究法陳右人副教授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系農學博士研究領域亞熱帶果樹、營養分析及生理講授課程園藝技術、果樹學、常綠果樹及實習、常綠果樹學特論、果樹營養學、高級果樹學、有機園藝學、飲料作物、園藝學研究法曹幸之副教授美國夏威夷大學園藝學系博士研究領域蔬菜栽培生理、種原與遺傳歧異、品種選育講授課程蔬菜學、蔬菜採種學、蔬菜生長與發育、高級蔬菜學、蔬菜學特論、園藝療法許輔副教授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系農學博士美國加州大學 Davis 分校藥理學系博士後研究國立中興大學食品科學系博士後研究研究領域儀器分析、植物化學、蕈菇類之免疫調節、食品機能性評估講授課程園產品加工學及實習、園產品分析與實習、免疫分析技術、園產品加工學特論、高級園產品加工學杜宜殷副教授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系農學博士德國蒲朗克研究院Max-Delbrück-Laboratorium研究所博士後研究研究領域植物荷爾蒙之分子作用機制、作物基因之選殖與分析、蔬菜生物技術講授課程基礎植物分子生物學、重組DNA技術、生物技術概論、植物分子生物學特論、園藝學研究法蔡厚男助理教授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博士美國亞歷桑納州立大學建築與環境設計學院博士後研究研究領域都市景觀設計、景觀生態、景觀建築設計理論與實務講授課程景觀工程學及實習、景觀設計及實習、畢業設計、景觀建築設計理論、景觀生態學、生態設計、高級造園設計及實習、景觀生態特論張耀乾助理教授美國康乃爾大學園藝博士研究領域花卉生理:蘭科植物、球根草花、切花作物、花壇植物講授課程花卉學、蘭花學、高級花卉學、花卉學特論、園藝學研究法吳俊達助理教授美國加州大學Davis分校博士研究領域果實採收後生理及處理技術、種子生理及儲藏調理技術講授課程園產品處理學及實習、園藝技術、園產品處理技術、園藝植物化學李國譚助理教授美國康乃爾大學園藝博士研究領域果樹逆境生理、果樹對園場操作及栽培管理之生理反應、電腦模擬應用、研究整合果樹生理及生長發育講授課程落葉果樹、高級果樹學、園藝技術、常綠果樹學特論、園藝作物生理特論陳惠美助理教授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系農學博士研究領域景觀空間規劃、園藝治療活動設計講授課程景觀規劃與實習、環境心理學鄭佳昆助理教授美國德州農工大學遊憩、公園與觀光科學系博士研究領域造園環境規劃與設計、資訊科技於景觀之發展與應用、景觀遊憩行為分析預測、人文層面自然環境資源管理講授課程景觀工程學及實習、電腦在景觀上之應用、地理資訊系統於資源管理之應用許榮輝講師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系農學碩士研究領域造園材料、園景經營、施工維護、規劃設計講授課程景觀描繪及實習、基本設計及實習、植栽設計及實習、校外實習、景觀專業實務、景觀維護與管理兼任教師凌德麟教授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系農學士研究領域造園原理、造園思想、景觀史、景觀設計評估理論講授課程造園學及實習、景觀史李哖教授美國康乃爾大學農學碩士研究領域一般花卉栽培、開花生理及營養講授課程高級花卉學、花卉學特論曹正教授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環境經營管理學博士文化大學設計學院院長研究領域景觀規劃設計理論、環境影響評估講授課程造園學特論鄭正勇教授德國Justus-Liebig大學博士研究領域有機園藝學、落葉果樹及小果類、植物營養及生長素講授課程有機園藝學張喜寧教授美國猶他州立大學植物科學系博士邁阿密大學博士後研究員研究領域種子發芽生理、菌根菌及細胞生理、電子顯微鏡技術講授課程園藝植物生理、高級植物生理學、掃瞄式電子顯微鏡技術、園藝作物生理學特論、園藝學研究法李金龍教授德國漢諾威大學園藝博士台灣肥料有限公司董事長研究領域果樹結實生理、園藝資源開發講授課程常綠果樹學特論、高級果樹學王小璘教授英國倫敦大學環境規劃博士東海大學景觀系教授研究領域景觀規劃設計理論、景觀生態與評估、遊憩規劃講授課程景觀設計及實習、景觀規劃及實習侯翠杏副教授美國奧克荷馬州立大學藝術碩士侯政廷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研究領域室內與居住環境設計、藝術欣賞與創作講授課程藝術欣賞陳思倫副教授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公園遊憩博士世新大學副教授研究領域遊憩計畫、觀光理論講授課程遊憩市場分析吳明哲副教授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園藝系博士行政院農委會園產科技正研究領域園藝作物生理講授課程園藝作物生理學特論黃文卿助理教授國立台灣大學農學博士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研究領域景觀規劃講授課程國家公園規劃與管理曾文聖助理教授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研究所博士研究領域微生物講授課程園產品鑑別技術特論、酵母在園產加工之應用、發酵微生物學劉育姍助理教授國立台灣大學農學院博士講授課程智慧財產權於農業及生技產業之應用汪荷清講師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景觀建築碩士皓宇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研究領域設計基本理論和技巧講授課程基地計劃設備園藝系(所)擁有園藝、花卉、園產品加工與造園等四館以及基因轉殖溫室、精密溫室附屬實驗室,供作園藝作物生產、改良、利用與景觀教學研究之用。

义守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义守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義守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師升等研究著作成績初審作業要點95年4月11日中心複審教評會議通過第一條義守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師升等研究著作成績初審作業要點(以下簡稱本要點)依本校教師升等辦法訂定之。

第二條本中心教師申請辦理升等,其研究著作(含:代表著作及參考著作)及學術研究相關績效之初審,悉依本要點辦理。

第三條本中心教師申請辦理升等,須於規定時限內,提送其學術論著及研究績效之相關資料以供審查。

唯所提送之論著,均應以取得前一等級教師資格後且為申請升等前五年內已公開發表或已為接受且出具證明將定期發表,或經出版公開發行者為核計範圍。

教師提送審查之研究著作之相關成績,共分四項審計,滿分為100分,其分項成績之百分比如下:一、「代表著作」及「參考著作」,佔70-80%。

本項又分四級標準認定:(一) A級,含:1.專書(不含教科書、翻譯書),中文至少十萬字,外文至少一百二十頁為原則。

2.AHCI、CIJE、EI、HI、SCI、SSCI、TSSCI(含觀察名單)資料庫收錄之期刊。

3.專業領域之發明、作品或成就證明,獲國際比賽之前三名者。

(二) B級,含:除上列A級刊物外,匿名審查之國際學術期刊或國內學術期刊。

(三) C級,含:1.國內外各大學院校之學報。

2.一般國際學術期刊或國內學術期刊。

3.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

(四) D級,含:1. 全國性或兩岸三地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

2. 本校所舉辦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

3. 一般刊物。

二、研究專案或特殊貢獻,佔10-15%。

三、參與學術研討會、學術參訪、相關學術領域之研習等,佔10-15%。

四、榮譽獎項,佔5%。

以上四項成績之認定與核計均由中心初審教評會為之,成績總計達70分以上者為及格。

第四條教師提送審查之研究論著必須符合下列之要求:一、副教授升等教授者:必須至少提出一本(篇)A級之論著,作為其送審之「代表著作」。

另須附B級(含)以上之論著至少二篇(本),及C級論著至少二篇,作為其「參考著作」。

资讯与视觉研究室-义守大学

资讯与视觉研究室-义守大学
資訊與視覺研究室
指導老師:吳文言 教授 孫志彬 教授
實驗室簡介
1.成立主旨與發展重點 2.實驗室設施介紹 3.實驗室支援課程 4.實驗室成員介紹
5.近年研究成果
2019/3/2 2/18
資訊與視覺研究室
成立主旨與發展重點(1/3)
隨著工業製造精密度提升,電腦視覺 檢測系統研究朝高精度與自動化邁進。導 入電腦自動化檢測可以有效降低人工檢驗 的誤差,同時提升產品量測的精度與可靠 度,自動化視覺檢測系統已成為學術界與 產業界之研發重點。 藉由成立資訊與視覺研究室,朝機器視 覺領域與網路資訊系統開發研究,發展高 精度與高可靠度之自動化檢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 資訊與視覺研究室
歡迎蒞臨 敬請指教
2019/3/2
18/18
資訊與視覺研究室
2019/3/2 3/18
資訊與視覺研究室
成立主旨與發展重點(2/3)
動態影像自動 化檢測與研究
靜態影像自動 化檢測與研究 網路協同設 計系統研發
機器視覺 相關研究
資訊與視覺研究
2019/3/2 4/18
資訊與視覺研究室
成立主旨與發展重點(3/3)
研究室積極參與國內外相關研討會, 交流機器視覺與資訊系統最新研究成果, 期望本研究室之研究能有助於國內外機器 視覺與資訊系統之研究發展。
實驗室設施介紹(2/4)
硬體 XYZ Table*1 電腦螢幕*5 電腦*15 電腦主機*2 雷射印表機*2 彩色噴墨印表機*2 掃描機*1 擷取與儲存影像設備*1 CV-M50 MONO EIA*1 硬體 影像擷取卡*1 影像擷取裝置*1 環形光源導線*1 DV數位攝影機*1 寬頻網路IP分享器*1 SWITCHING HUB*2 高速無線寬頻路由器*1 黑白CCD camera與固定背板*1 彩色CCD camera*1 可變焦距鏡頭*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search Methodology I and II2009/9/22 (Doctoral Program in Management, I-Shou University)Overview:This series of methodology course serves to introduce entry-level doctoral students to the “science” of academic research. It entails issues in research philosophy, research design, hypothesis creating and testing, scale development, deriving inferences and making generalizations, threats to validity, differentiating cross-cultural and indigenous studies, evaluating research work, etc.The courses will be carried out as a seminar. You should read all of the book chapters and/or papers assigned to a particular week prior to the class. Please be ready to share your insights, ask questions and discuss issues from the assigned readings. The quality of your class participation (i.e., class discussions, mid-term exams, and term paper) will reflect greatly both your commitment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An individual’s high quality participation will contribute greatly to the class’ overall learni ng process.Time and Place:RM I: Tuesdays, 18:00-21:00, 18 weeks starting September 22, 2009, RM 51305RM II: Spring Semester 2010 (specifics to be determined)Instructor s:T.K. Peng, 07-6577711 ext. 5011, tkpeng@.twC.C. Lin, 08-7740456, timothy@.twMajor Textbooks:Kerlinger, F.N. & Lee, H.B. (2000). Foundations of Behavioral Research. Orlando, FL: Harcourt.Schwab, D.P. (2005). Research Methods for Organizational Studies. (2nd Ed.) Mahwah, NJ: Lawrence Earlbaum.[Amazon] [Google Book]Klein, K.J.& Kozlowski, S.W. (eds.). (2000).Multilevel Theory, Research, and Methods in Organizations: Foundations, Extensions, and New Direction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Supplementary Books:Cohen, J. & Cohen, P. (1998). Applied Multiple Regression/ Correlation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 Mahwah, NJ: Lawrence Earlbaum.Cook, T. D. & Campbell, D. T. 1979. Quasi-Experimentation: Design and Analysis Issues for Field Settings. Boston: Houghton Mifflin.Hair, J. F. Jr., Anderson, R. E., Tatham, R. L., & Black, W. C. 1998.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5th edition.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Pedhazur, E. J., & Schmelkin, L. P. 1991. Measurement, Design, and Analysi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Mahwah, NJ: Lawrence Earlbaum. Rogelberg, S.G. (ed.) 2002. Handbook of Research Methods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Oxford, UK: Blackwell.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7. Special Issue on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s. 23(6).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9. Special topic forum on multilevel theory building. 24(2).Multivariate Behavioral Research. 2001. Special issue on multilevel models. 36(2).Leadership Quarterly. 2002. Special issue: Bench marking multilevel methods in leadership. 13(1).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7. Special forum on multilevel research. 50,6.Kreft, I. & de Leeuw, J. 1998.Introducing Multilevel Modeling.Thousand Oaks, CA: Sage.Raudenbush, S.W.& Bryk, A. S. 2002.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s in Social and Behavioral Research: Application and Data Analysis Methods. 2nd edition. Thousand Oaks, CA: Sage.Roberts, K. H., Hulin, C. L., & Rousseau, D. M. 1978. Developing an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of organizations.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Roberts, K. H., & Burstein, K. (eds.) 1980. Issues in aggregation: Newdirections for methodology of social and behavior science (vol. 6).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陳曉萍、徐淑英、樊景立、鄭伯壎(2008),組織與管理研究的實證方法,台北:華泰文化。

Grading:Class Participation 15%Weekly Presentations 25%Mid-term Exam 30%Research Proposal 30%Course Requirements:Details to be given and discussed in class.Issue 21: Level as Knowing: Holism21-01. Courgeau, D. 2003. General introduction. In D. Courgeau (Ed.), Methodology and Epistemology of multilevel analysis: Approaches from different social sciences (pp.1-23).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ress.21-02. Butz, M. R. 1997. Chaos and complexity: Implications for psychological theory and practice (Chapter 1, pp. 3-24). London: Taylor & Francis.21-03. Barton, S. 1994. Chaos, self-organization, and psychology. American Psychologist, 49: 5-14.21-04. Pinder, C.C., & Bourgeois, V.W. 1982. Controlling tropes i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7: 641-652.21-05. Morgan, G.(1983). More on metaphor: Why we cannot control tropes i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8:601-607.21-06. Bourgeois, V.W., & Pinder, C.C. 1983. Contrasting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 i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A reply to Morgan.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8: 608-613.21-07. Katz, D., & Kahn, R. L. 1978.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s. NY: Wiley (Chapters 1-3, pp. 1-68).21-08. von Bertalanffy, L. 1972. The history and status of general systems theory. In G.J. Klir (Ed.),Trends in general systems theory(pp. 21-41). NY: Wiley.21-09. von Bertalanffy, L. 1968. General system theory. NY: Braziller (Chapters 1 & 2, pp. 3-53).21-10. Miller, J. G. 1978. Living systems. NY: McGraw-Hill (Preface, Chapter 2, pp. 9-50).Issue 22: Level Fallacies22-01. Allport, F. H. (1924). The group fallacy in relation to social scienc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1), 60-73.22-02. Allport, F. H. (1924). Dicsussion: The group fallacy in relation to social scienc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2), 185-191.22-03. **Thorndike, E. L. (1939). On the fallacy of imputing the correlations found for groups to the individuals or smaller groups composing them.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52, 122-124.22-04. Robinson, W. S. (1950). Ecological correlations and the behavior of individual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5, 351-357.22-05. **Schwartz, S. (1994). The fallacy of the ecological fallacy: The potential misuse of a concept and the consequences.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84, 819-824.22-06. Hammond, J. L. (1973). Two sources of error in ecological correlation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38(6), 764-777.Issue 23: Multilevel Nature of Organizational Phenomena23-01. James, L. R., & Jones, A. P. 1974. Organizational climate: A review of theory and research.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1: 1096-1112.23-02. Simon, H.A. 1973. The organization of complex systems. In H.H. Pattee (Ed.), Hierarchy theory (pp. 1-27). NY: Braziller.23-03. Kozlowski, S. W. J., & Doherty, M. L. 1989. Integration of leadership and climate: Examination of a neglected issu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4(4): 546-553.23-04. Rousseau, D. M. l978. Characteristics of departments positions, and individuals: Contexts for attitudes and behavior.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3: 52l-540.23-05. **Feldman, D. C. 1984. The development and enforcement of group norm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9: 47-53.23-06. Johns, G. 1999. A multi-level theory of self-serving behavior in and by organizations. In Sutton, R. I., & Staw, B. M. (Eds.),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1: 1-38.23-07. Weingart, L. 1997. How did they do that? The ways and means of studying group process. In Staw B. M., & Cummings L. L. (Eds.),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 189-239.23-08. Horwitz, S. K., & Horwitz, I. B. (2007). The effects of team diversity on team outcomes: A meta-analytic analysis of team demography. Journal of Management, 33, 6, 987-1005.23-09. Johns, G. 2001. In praise of context.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2: 31-42.23-10. Brass, D. J. l98l. Structural relationships, job characteristics, and worker satisfaction and performance.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6, 33l-348.23-11. Rousseau, D. M. 1978. Measures of technology as predictors of employee attitud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3: 213-218.23-12. Kozlowski, S. W. J., & Farr, J. L. 1988.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updating and performance. Human Performance, 1: 5-29.23-13. Staw, B. M., Sandelands, L. E., & Dutton, J. E. 1981.Threat-rigidity effects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 multilevel analysi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6, 501-524.23-14. **Ostroff, C. 199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tisfaction,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 An organizational level analysis.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7(6): 963-974.Issue 24: Levels in Theory Building24-01. Hitt, M. A., Beamish, P. W., Jackson, S. E., & Mathieu, J. E. 2007. Building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bridges across levels: Multilevel research in manage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50(6): 1385-1399.24-02. Klein, K. J., Cannella, A., & Tosi, H. 1999. Multilevel theory: Challenges and contribut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4, 243-248.24-03. Dansereau, F., Yammarino, F. J., & Kohles, J. C. 1999. Multiple levels of analysis from a longitudinal perspective: Some implications for theory building.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4: 346-357.24-04. Klein, K., Dansereau, F. & Hall, R. 1994. Level issues in theory development,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 195-229.24-05. George, J. M., & James, L. R. 1994. Levels issues in theory develop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 639-640. (Critique of Klein et al., 1994)24-06. Klein, K., Dansereau, F. & Hall, R. 1994. On the level: Homogeneity, independence, heterogeneity, and interactions inorganization theory.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 7-17. (Response to George & James, 1994)24-07. Rousseau, D. M. (1985). Issues of level in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ulti-level and cross-level perspectives.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7: 1-37.24-08. Mossholder, K. W. & Bedeian, A. G.. 1983. Cross-level inference and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Perspectives on interpretation and applic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8(4): 547-558.24-09. Glick, W. H. (1980). Problems in cross-level inference. In K.H. Roberts & L. Burstein (eds.) Issues in Aggrega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7-30.24-10. Roberts, K. H., Hulin, C. L., & Rousseau, D. M. 1978. Developing an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of organizations.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Chapters 1-3, pp. 1-80).24-11. Behling, O. 1978. Some problems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of organizat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3: 193-201.Issue 25: Meso Paradigm: An Integral Perspective25-01. **Hackman, J. R. 2003. Learning more by cross level: Evidence from airplanes, hospitals, and orchestras.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4: 905-922.25-02. **House, R. J., Rousseau, D.M., & Thomas-Hunt, M. 1995. The meso paradigm: A framework for the integration of micro and macr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Staw, B. M., & Cummings, L. L. (Eds.),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7: 71-114.25-03. Hunt, J. G., & Osborn, R. N. 1982. Toward a macro-oriented model of leadership: An odyssey, In J.G. Hunt, U. Sekaran, & C. Schrieshiem (Eds.), Leadership: Beyond Establishment Views, Carbondale, IL: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25-04. Hofmann, D. A., & Stetzer, A. 1996. A cross-level investigation of factors influencing unsafe behaviors and accidents. Personnel Psychology, 49: 307-338.25-05. Glick, W.H. 1985. Conceptualizing and measuring organiz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climate: Pitfalls of multilevel resear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0: 601-610.25-06. Tosi, H. 1992. The organiz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E/O link in the model. The Environment/Organization/Person Contingency Model: A Meso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Organizations.29-66. Greenwich, Conn: JAI.25-07. Cappelli, P., & Sherer, P. 1991. The missing role of context in OB: The need for a meso-level approach. In Staw, B. M., & Cummings, L. L. (Eds.),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3: 55-110.Issue 26: Extending Multilevel Organizational Theory26-01. **Kozlowski, S.W.J. & Kline, K. 2000. A multilevel approach to theory and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s: Contextual, temporal, and emergent processes. In K. and K, 3-90.26-02. Klein, K., Palmer, S. L., Conn, A. B. 2000.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s: A multilevel perspective. In K. and K. 267-307.26-03. Chao, G. T. 2000. Multilevel issues and culture: An integrative view. In K. & K. 308-346.Issue 27: Research Design in Multilevel Research27-01. **林鉦棽 & 彭台光 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