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两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中德应用型大学课程设置比较分析

中德应用型大学课程设置比较分析

参考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对中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进 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引言
中美两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价值观念,因此两国在 课程设置上也存在差异。本次演示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 式四个方面对中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进行比较分析。
中德应用型大学课程设置比较分 析
在课程目标方面,中国和德国应用型大学的课程目标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 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差异。中国的课程目标更多地受 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德国的课程目标更加注 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课程内容方面,中国和德国应用型大学的课程内容都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 行业特点,但两国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存在差异。中国的课程内容相对较为传统, 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德国的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实践应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课程目标比较
中美两国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目标上存在差异。美国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 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强调个人自由、民主和法治精神。而我国大学则更注重培 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强调个人品德、社会责任感和 公民意识。
三、课程内容比较
中美两国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上也存在差异。美国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 道德判断力和道德实践能力,强调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感。而我国大学则更注重 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
四、教学方法比较
中美两国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上也存在差异。美国大学注重采用案例教 学、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 活动。而我国大学则更注重采用讲授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中德两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比较研究与启示_吕颖

中德两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比较研究与启示_吕颖

第13卷 第9期2011年9月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Vocational InstitutesNO.9Vol.13Sep.2011中德两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比较研究与启示吕 颖(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天津市 300350)摘 要: 德国职业教育教师的选拔、培养、任用、考核和培训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模式。

文章在对中德两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航海高职教育的师资特点,提出了我国航海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建设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2X(2011)09-0023-04收稿日期:2011-06-10作者简介:吕颖(1966-),女,黑龙江人,天津海运职业学院研究员,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与与研究工作。

一、中德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教学模式闻名世界。

传统的“双元制”教育系统是以企业为主导,由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完成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任务。

三年的教育培训中,学生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企业学习职业技能,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职业学校学习专业理论。

现代的双元制大学是德国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巴登符腾堡州的一种高等职业教育类型,是以学校为主体,校企合作培养生产、服务、经济、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年的教育中,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一半时间在企业实践。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以学校为主导,校企合作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年制教学中,学生2~2.5年的时间在学校学习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和技能训练课,0.5~1年的时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时数之比为1:1。

通过中德两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可见在职业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中,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比德国双元制系统中的职业学校和双元制大学所承担的实践教学更多,困难也更大,师资队伍建设的任务更重、更艰巨,具备良好的教师素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有丰富一线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实训指导教师的匮乏,已成为国内部分高职院校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瓶颈。

中德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中德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 关键词 】 德 国应用科技 大学( F H) 应用型人 才 培养 【 中图分类号 】 G6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4 ) O 8 一 O 0 5 2 — 0 1
德 国应 用 科 技 大学 ( F Hl 的 产 生 在: 2 0 世纪6 0年 代 末 、 7 0年代 初 . 德 国 经济 的 腾 飞 使人 们 意识 1 . 专 业设 置 : 我 国应 用 型本 科 院校 开 设 的 专 业数 量繁 多 , 专 到 仅 靠 中等 教 育层 次 的 职 业技 术 教 育是 不 能 满足 企 业 的 需要 业 定位 不 够 明 确 . 虽 然 是 以 市场 需 求 为 导 向 . 但 跟 风 情 况较 为 了. 伴 随 着 德 国工 业 化 进 程 的加 速 , 社 会 更 需要 大 量 的 高级 技 严 重 , 比起 精 而 细 的专 业 , 学校 更 热 衷 于开 设 当 下热 门 、 投资 少 术 人 才 .这就 为德 国应 用科 技 大 学 的 产 生奠 定 了一 定 的基 础 。 的 学 科 专 业 . 而这 些 专 业 的 设 置 往 往 缺 乏 深 厚 的 学科 理 论 基 二 战 后 德 国 适龄 入 学人 口逐 渐 增 多 . 使 原 有 的 学 校 招 生 计 划 也 础 . 从 而 造 成 学 生在 完成 实 际 学业 后 感 到 所 学 的 知 识 与 实 际 生 不 能 满 足 现 状 .也 为 德 国应 用科 技 大 学 的 产 生 创 造 了 条 件 。 产脱节. 产 生 对就 业 的迷 茫 这 样 的 专 业 设 置 既 失 去 了 学校 自 1 9 6 8年 1 0月 3 1日 . 各 州州长签订的《 各 州统一应用科技 大学 身应 有 的特 色专 业 . 又 影响 了学 生 未 来的 就 业 方 向 的规 定 》 上决定 . 在 原 工程 师 学 院基 础 上 组 建应 用科技 大 学 。 2 . 教学模式 : 教 学 方 面 主 要 采 取 了学 科 性 教 学 和 应 用性 教 二、 德 国应 用 科 技大 学 的 人 才培 养 模 式 学相 结 合 的 方 式 . 虽 然逐 渐在 向 “ 双元 制” 教 育模 式 转 变 . 但实 德 国 当今 社 会 中 绝 大部 分 的社 会 工 作 者 及 近 半数 的 企 业 际操 作过 程 中却 是 重理 论 . 轻 实践 尽 管 学校 会 不 定 期 的邀 请 高 管都 是 由 F H 培 养 的 。这 主要 源 自 F H 的培 养 目标 明 确 . 始 终 部 分 企 业 杰 出 人 才 到 校 开 设 讲 座 , 与 学 生进 行 交 流 . 但 是 讲 座 坚持 以 市 场 需 求 为导 向 . 以培 养 高级 应 用 型人 才 为 目标 , 向企 的 时 间始 终 有 限 . 地 域 环境 也 是 有 限制 的 。另外 , 有 些 学 校也 会 业 输送 既具 有 丰 富理 论 知识 . 又 同时具 有 高操 技 能及 实践 能 力 安 排 学 生到 工 厂 、 企 业 进行 实 习 . 但 大 多都是 仅 限 于形 式 。就 算 的 高级 应 用 型 专 业人 才 F H 之 所 以发 展 的如 此迅 速 。 除 了培 养 学 生到 了实 习 单位 。 也 都 是 在做 一 些 基本 的 、 流水线的工作 , 企 目标 明确 外 . 还 体现 在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业对 其投 入 的精 力 少之 又 少 而 这样 的过 程 往往 会 给 学生 造 成 1 . 招 生条 件 较 大的 落 差 感 . 从 而影 响 学校 未 来的 发展 F H 的 新 生 入 学 资格 集 中体 现 在 对 学 历和 实践 两 方面 的要 四、 借 鉴 及 启 示 求 其 中 . 符 合 学 历要 求无 论 是 来 自专 业 高级 中 学或 高级 专 业 1 . 制 定 严格 的招 生 条件 学校 的 学 生 . 还 是 来 自文 理 中学 或 专 业 文 理 中 学 学 生 。 他 们 F H 对 招 生 条件 有 着严 格 的 规 定 .即什 么样 的 学生 才 有 资 都 需要在 就 读 F H 之 前 就 已经 接 受 过职 业 培 训 .才具 有 入 学资 格进 入 F H 进 行 学 习都 是 有 章 可循 的 .这在 一 定程 度 上 避 免 了 格 而对 于 完 全 高 中 的毕 业 生 , 则 要 求 先 到 企 业 实 习后 才 能进 教 育 不公 的现 象发 生 反观 我 国应 用 型本 科 院校 . 虽为 自主 招 入F H 进行继续学习 由此 可 见 , 无 论是 哪 一 种 类 型 的 学生 . 入 生 , 灵活性较大 . 但 实际 上 学校 招 生具 有 明 显 的城 市 导 向 性 。 社 学前 都要 求具 备 相 应 的 实践 经 验 会 可信 度 又 不 高 . 从 而制 约 了大 学招 生 的 深入 发 展 2 . 师 资 队伍 2 . 制 定 教 师 资格 新 标 准 F H 的 师资 主要 由教 授 、 教 学 专 员和 兼 职教 师组 成 。其 中具 从F H 对 教 师 的聘 任 机 制 来看 .它 不仅 要 求 教 师在 学历 文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作者:谭敬豪王江海来源:《职教通讯》2022年第04期摘要:“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关键力量。

我国中西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不健全、师资结构不合理、培训考核措施不完善、校企双向流通不通畅等难题。

相比之下,国外同类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相对成熟,尤其是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颇具特色。

在分析和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与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应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实现专兼结合;提升社会地位,增强“双师型”教师职业吸引力;发挥政府导向作用,落实高校回应政策;找准校企结合点,激发合作动能。

关键词: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双师型”教师;高等职业教育基金项目:2018年度教育重大攻关项目“中西部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办学水平”(项目编号18JZD053)作者简介:谭敬豪,女,河南大学教育学部201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教教师教育;王江海,男,河南大学教育学部2020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教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2)04-0095-06建設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力量。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半”。

但在现实情况中,我国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受一些制约因素的影响,在师资队伍中占比较低。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探索和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改革是中西部高职院校正面临也亟待解决的难题。

德国的职业教育与教师培训在全世界享有较好的声誉,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颇具成效。

本文以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为例,分析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机制与特色,为我国中西部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德国经验对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

德国经验对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

德国经验对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作者:林建城林授锴林娟娟来源:《大学教育》2021年第01期[摘要]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拥有一支教学、实践和科研能力都很强的应用型师资队伍,其建设经验值得借鉴。

在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首先应该加强教师职业文化建设,提高教师职业认同感,通过完善教师评聘制度、不断健全“双师型”教师的评价和激励制度,从而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其次,应推动以应用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作为教师科学研究的目的,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内涵建设,同时通过不断努力,建设一支教学能力强的兼职师资队伍,开辟多种渠道促进教师融入企业行业和社会,全面提升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质量。

[关键词]德国经验;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1—0009—04笔者于2018年10月28日至11月17日参加了由福建省教育厅组织的“福建省高等学科(专业)建设带头人高级研修班”,考察了德国高校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机制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发现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师资队伍建设颇具特色,建设成效显著,在德国高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德国萨克森一安哈尔特州马格德堡应用技术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为例,总结了其在教师聘任制度、教师社会地位、课程教学体系、教师评价和科学研究等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经验,挖掘其可借鉴之处,针对目前地方新办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做法,旨在助推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尽快实现“转型”发展。

一、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德国开始创建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应用技术大学体/系。

2015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德国高等学校中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c,简称FH)占比为50.8%,接近德国综合性大学数量的2倍,是德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0年来一直为德国工业界输送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在德国战后经济腾飞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德两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比较研究与启示

中德两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比较研究与启示

素质 ” 师 的 比例 要求 达到 6 % 。通 过 这 些数 字 的 比较 , 教 0 可见 中 国各 高 职 院校 在 师 资数 量 上 强 调 的
是 自有 , 所承 担 的办学 人力 成本 更 大 、 办学 负担 更重 , 大 的专 职 教 师 队伍 不利 于学 校 紧跟 社 会 或 区 庞
双元 制职业 学校 是德 国传 统双元 制 职业教 育 系统 中 的一元 , 主要 承担 3年 制双 元 制 职业 教 育 中 1年 的学 校教 育教 学 任务 , 师 全部 为 专任 教 师 , 括 理论 课教 师 和 实训课 教 师两 种 , 需要 指 出 的 教 包 但
是实训 课 教师 只是解 决学 生学 习 中的实践 认知 问题 。而学 生 的职业技 能 培养 和训练任 务全 部 由双元 制职业 教 育系统 中的另一元 教育 企业 中的实践课 教 师承担 。
吕 颖
( 天津 海运 职业 学 院 , 津市 3 0 5 ) 天 0 3 0
摘 要 : 德 国 职 业 教 育 教 师 的 选 拔 、 养 、 用 、 核 和 培 训 方 面 已 形成 了 自 己独 特 的 模 式 。文 章 在 对 中德 两 国 培 任 考
职 业教 育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进 行 比较 研 究 的 基 础 上 , 合 我 国航 海 高 职 教 育 的 师 资特 点 , 出 了 我 国航 海 高职 教 育 师 资 结 提 队伍 建 设 的 几 点 建 议 。 关 键 词 : 借 鉴 ; 国 ; 业 教 育 ; 资 建 设 德 职 师 中图分类号 :79 G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5 2 2 1 )9 03—0 17 8 X(0 10 —0 2 4
生 一半 时 间在学 校 学 习理论 , 一半 时 间在企 业 实践 。

中德应用型人才培养管理与运行机制对比研究

中德应用型人才培养管理与运行机制对比研究
第l 5卷 第 3期
2 0 1 4年 5月

州 大


பைடு நூலகம்
报 ( 社


学 版)
Vo 1 .1 5 No . 3
Ma v 2 01 4
J O U R N A L O F C H A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应用 型人才 给 出 了几 点建议 。


德 国应 用型 人才 的培 养模式
应用 型人 才不 同于学 术型人 才 和运用 型人才 。学术 型人 才 主要从事 科学 研究 的工作 ,注 重于研 究理论 问题 ,对 实际工 程 问题关 注较少 。应用 型人 才主 要 通过 掌握 某项专 业技 能从事 有规 定程 序 的工 作 。应 用 型人才 与学术 型 人 才 和运 用 型 人 才有 显 著 差别 , 应用 型人 才不仅 需要 掌握扎 实 的理论基 础 ,还需要 有较 强 的实践 能力 能够将理 论优 势应 用到工 程实 际 中 。换句 话说 ,应用 型人 才需要 将科 学理论 研究 中 得 到 的创 新 成 果 转 化 为 实 际工 程 中经 济 与社 会 效
统 ,通过行业 协会 的监督来保证培养出高质量 的应用型人才 ,同时德 国应用型大学采用 了双元制 的教 学模式 ,高校与企业共 同 培养应用型人 才。我 国高校在应用型人 才培养上 尚处起步阶段 ,国内高校通过特色办学 ,与地方 和企业开展合作 ,重视实践课
程来突出培养应 用型人 才。德 国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丰富的经验和优异的模式对我国的应用 型人 才的培养具有 良好 的借 鉴 与启示作用。

中德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建设比较研究

中德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建设比较研究

第28卷第4期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V ol.28 No.4 2011年12月 JOURNAL OF SHANGHAI SECOND POLYTECHNIC UNIVERSITY Dec. 2011文章编号:1001-4543(2011)04-0342-04中德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建设比较研究1,路姝娟2葛艳娜(1.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机电学院,上海 201209;2.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上海 201209)摘要: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在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优势和特色。

阐述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包括设定高标准的教师聘任资格、扩大兼职教师比例等。

这些措施为其培养优秀师资、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保证。

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正处于发展阶段,故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中德;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G53 文献标志码:B0 引言根据联邦德国教育和研究部在2001/2002年冬季学期的统计数字显示,在全德国共有355所高等院校,其中156所是应用科技大学。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在德国的高等院校体系中,应用科技大学这种办学模式是成功的,有普及性和典型性。

与拥有百年历史的综合类大学相比,应用科技大学的开办历史并不长。

二战后,德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促使社会对新兴工程师等人才在教育方法和科学实践的深入培养方面提出了新的需求,为了顺应这种需求,在1968年5月提出要创立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

1969年西德建立了第一所应用科技大学,1991年两德统一后,建立了新联邦州的第一所应用科技大学。

在不到40年的历史中,这[1]。

种办学模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社会认可度师资队伍是保障教学实施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著名的“工程师大学”——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做法以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对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启示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对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启示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对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启示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是德国的一所重点理工类大学,其致力于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以适应社会和产业的需求。

在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特色以及对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启示方面有着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注重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在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学生不仅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实践。

学校与企业之间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机会参与和实习一些企业项目,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

学生在校期间能够通过实践项目的参与,逐渐提升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这一点对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学校应该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设专业实践课程,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实习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他们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们并非只是灌输知识,更多地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科研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注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学校开设的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社会和产业的实际需求,更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校培养的学生更加贴近社会和产业,更容易适应社会和产业的需求。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特色以及对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启示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学校应该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校应该更加贴近社会和产业的需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产业的需求。

中德教育大比拼心得体会(3篇)

中德教育大比拼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德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

近年来,我国与德国在教育领域进行了多次大比拼,旨在促进两国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作为一名热衷于教育事业的人,我有幸参加了其中一次中德教育大比拼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对中德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育理念的差异中德教育大比拼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两国教育理念的差异。

我国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追求分数至上;而德国教育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1. 教学方法不同在我国,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缺乏互动。

而在德国,教师与学生互动频繁,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课程设置不同我国教育课程设置以学科知识为主,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

德国教育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设置丰富多样,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体育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育评价不同我国教育评价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德国教育评价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二、教育资源的差异中德教育大比拼让我看到了两国教育资源的巨大差异。

我国教育资源相对紧张,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而德国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公平性较高。

1. 学校数量与质量我国学校数量众多,但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

德国学校数量适中,但学校质量较高,教育资源分配较为均衡。

2. 教师队伍建设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待遇较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等。

德国教师待遇较高,职业发展空间较大,教师队伍稳定。

3. 教育投入我国教育投入逐年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德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教育投入位居世界前列。

三、教育体制的差异中德教育大比拼让我对两国教育体制的差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 教育体制不同我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体制,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中德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中德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中德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作者:卢丽阙海宝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4年第08期【摘要】通过对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的简要介绍,从招生条件、师资队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保障机制六个方面分析比较了FH和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而得出FH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对我国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关键词】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52-01一、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的产生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德国经济的腾飞使人们意识到仅靠中等教育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是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了,伴随着德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社会更需要大量的高级技术人才,这就为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战后德国适龄入学人口逐渐增多,使原有的学校招生计划也不能满足现状,也为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1968年10月31日,各州州长签订的《各州统一应用科技大学的规定》上决定,在原工程师学院基础上组建应用科技大学。

二、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德国当今社会中绝大部分的社会工作者及近半数的企业高管都是由FH培养的。

这主要源自FH的培养目标明确,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向企业输送既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又同时具有高操技能及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FH之所以发展的如此迅速,除了培养目标明确外,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招生条件FH的新生入学资格集中体现在对学历和实践两方面的要求。

其中,符合学历要求无论是来自专业高级中学或高级专业学校的学生,还是来自文理中学或专业文理中学的学生,他们都需要在就读FH之前就已经接受过职业培训,才具有入学资格。

而对于完全高中的毕业生,则要求先到企业实习后才能进入FH进行继续学习。

由此可见,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学生,入学前都要求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

中、德两国大学教学的比较研究

中、德两国大学教学的比较研究
理论创 造 的一 部分 , 否 则, 会被 学生 瞧不 起 , 也不 会有 人 听下 的文献资料 。 在撰写研究报告时 , 学生不仅要总结分 析陈述 已
择、 教学方式的运用、 师生在教 学中所扮演的角色、 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这些差异值得我们深入反思和借鉴 。 [ 关键词] 大学教学; 研讨课 ; 讲授课 [ 中图分类号 ] c , 6 4 9 [ 文献标志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8 — 2 5 4 9 ( 2 0 1 6 ) 1 2 - - 0 0 4 6 - 0 2
是为 了让学 生更深 人学 习和 领会讲 授课 上教授 所传 授 的知 识, 更是为 了教会学生获取知识 的方法 , 引导学生独立地 去从

两 种教 学形 式 的学 时 占比不 同
事科学研究 。 研讨课 “ 在大学的教学和科研之 间扮演 了桥 梁和 纽带 的作用 。 它既是师生进 行学术交 流 、 学 术创新 、 发展真 理 的一种科研 活动形式, 也是培养学生学术精神和学术能力的一
均 由教 师本 人决定 。 教材 的类别众多 , 或是 期刊文章 , 或是 科 学著作 , 均依据 每周 的主题而定。 教材分为必读文 章与选读文 章。 学生有义务 在课前完 整阅读教 师所规定 的必读文章 , 以便 在课堂上参与思考与讨论 。 在 此问题之 上 , 学生必须充 分为 自 己负责 , 如若不 事先 阅读文 章 , 则 无法参 与教学之 中 , 而学 生
什么原 因造成 中、 德两 国教育质量如此 巨大 的悬殊 呢? 笔者 通 不是 为了向学生 提供 一个 能够应付 考试 的笔记本【 1 j , 而是要 向
过调查 留德学生 、 查 阅相关 文献 资料发 现 , 中、 德 两国大学 教

中德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比较

中德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比较

合 性 大学 和 专 门学 院不 承 担 拮养 职 业 教 育 专业 师资 的任务
没 有 稳定 的来 源

因此
,
,
我国职 业 教育的 专业师 资

并 且 西 德 职 业 教 育的 主 要 类型 是 双元 制
,
在双元 制中 , 学生 大 部 分时 间
据 统计
,
在 企业 接受 职 业 培训
企 业培 训 员是 西 德 中等 职业 教 育师资的 主要组 成 部分
师 资 队 伍
. . . . . . . . . . . . . . . . . . . . 曰. . . . . . . . 口. . 曰. . .

, 曰 , , . . . . . 阳 . 娜. . . .
O 江 西 省抚 州师专
. 黄
日强
比 较
西 德 以 职业 教育 的 发达 闻 名 于 世 , 职 业 教育 的 发 展 水平 差 异较 大
:

,
采取 专 职与 兼职教 师 并 举 的 办
,
兼 职教 师是 西 德 职业 技术学 校 一 支不 可 缺少 的教学 力 量 兼 职教 师 的数 量 看
, ,
这 可 从 以 下方 面 得到 证 明
1 9 8 0 年期 间 )
从专
8 % 1
,

兼职 教师 多 于 专 职教师 (
④ ;
,
196 5
年至

;
从 每周承 担的 课时 数看
,

1 9 8 0 年兼 职 教 师所 上课 时 占职业学 校 总
课 时 的

5 % 1

,
,

国外应用技术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经验与启示

国外应用技术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经验与启示

国外应用技术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经验与启示作者:张鹤来源:《青年与社会》2020年第09期摘要:以德国为代表的应用技术大学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积累了诸多经验,教师招录程序严格、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成熟、继续教育活动多样、考核评价制度科学,对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我国应在聘用条件提高、专兼职教师比例调整、多层次培养平台搭建方面做有益尝试。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强教先强师,强大的师资队伍是大学发展的基石。

纵观世界上职业教育发展成熟的国家,职业教育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其中,高质量高水平的应用型教师队伍则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德国、芬兰、瑞士等国在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中进行了诸多开创性尝试,其别具特色的师资队伍建设经验可为我国提供助益。

一、国外应用技术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应用技术大学的出现约有50年的历史,1968年10月德国联邦各州签订的《统一高等专科学校系统的协议》,确立了应用技术大学是建立在学术研究基础上的高等教育机构,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获得在工作岗位上从事工作的能力,简言之就是就业技能。

在这一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应用技术大学在德国及欧洲其他国家取得了快速发展,应用技术大学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获得企业青睐。

围绕应用型、实践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用技术大学在师资配备上也付出了比传统综合型大学更多的精力。

经过多年发展,以德国为代表的应用技术大学已形成任职资格高、结构合理、兼职教师规模大的师资队伍结构。

(一)职称结构与传统综合型大学类似,应用型大学的师资也由各类资格人员构成。

以德国为例,师资构成有教授、教学专业人员与兼职教师。

首先,教授为最高资格人员,具有“终身教授”或“终身公务员”身份,由学校长期聘用,是教授治校的核心;教学专业人员包括讲师、学术助理和学术雇员,合同制聘用。

最后,在师资队伍中占比60%以上的兼职教师,由教授、教学人员、助教构成。

兼职教授一般来自政府部门和企业,兼职教学人员来自校企合作企业中的优秀人才,承担具体教学任务,按课时取得报酬,助教承担教辅任务。

中德两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比较研究与启示

中德两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比较研究与启示

中德两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比较研究与启示
吕颖
【期刊名称】《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年(卷),期】2011(013)009
【摘要】The personnel selection, training and evaluation have been greatly developed in Germany.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n the teaching staff between China and Germany, this thesis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build the teaching staff in Chinas higher navig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德国职业教育教师的选拔、培养、任用、考核和培训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模式。

文章在对中德两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航海高职教育的师资特点,提出了我国航海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总页数】4页(P23-26)
【作者】吕颖
【作者单位】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天津市3003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9
【相关文献】
1.中德两国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及启示 [J], 吴晖霞
2.中德两国职业教育发展比较研究 [J], 赵志华
3.中澳两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比较研究 [J], 张翔
4.中德两国职业教育的比较及启示 [J], 高翠莲
5.中、德两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比较研究 [J], 王春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对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启示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对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启示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对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启示德国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科技水平较为领先的国家之一,而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更是在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方面有着显著的特色。

这种特色不仅在德国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也对国际上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对于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特色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的分析,探讨其对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启示。

一、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注重实践教学,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都非常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校期间不仅有系统的理论课程学习,还会参与到各种实际的项目中去,比如参与企业的实习、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

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接触到实际的应用技术问题,能够更好地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

这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也有着启示意义。

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方式一般偏向于传统的理论教学,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应用技术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向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学习,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二、产学研结合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另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产学研结合,尤其是与企业的紧密合作。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与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企业经常参与到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中去,学校和企业也经常共同开展科研项目。

这种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和企业接轨,了解行业的最新需求和最新技术,也能够在企业实习的同时学到更多的实际应用技术知识。

三、国际化办学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可以向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学习,加强国际化办学的力度。

当前,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国际化办学程度相对较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也比较有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严格的教师招聘制度和聘任资格 、 重视行业企业兼职队伍 、 注重教师实践技能培训等 , 值得我 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借鉴。 关键词 : 中国; 德 国; 应用型本科 ; 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 : G6 4 5 . 1
收 稿 日期 : 2 0 1 7 — 0 5 — 1 1
文献标 识码 : A
5 年 以 上 的职 业 实 践 经 历 , 其 中在 应 用 科 学 大 学
5 . 池 州学 院 机电工程学院 , 安徽 池卅I 2 4 7 0 0 0 )
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要: 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已成为适应经济发展规律 、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的迫切需
要, 而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有着先进 的成功经验
发布师资招聘信息 ; 第三 , 经过筛选 , 符合条件 的 应聘者参加两次专业 内容试讲 , 主要是对应聘者 的 专业 能 力 、 教 育教 学 能力 以及 与企 业 界 的沟 通
能力 、 联 系程 度 等方 面进 行 评判 ; 第四 , 招 聘 委 员
会确定三名候选人并排序 ; 最后 , 经学校学术委 员 会 审议 通 过 , 校 长 签 字 后 报 州 文 化 部 审 批 决 定 。若招 聘不成功 , 学校则需要重新组织招聘 。 显然 , 整个 招聘 过程 时 间很长 , 流程 严谨 。 2 . 严格 的教 师聘 任资 格
为企 业 培 养 高素 质 应用 型人 才 , 落 实在 办 学 过程 的 每个 环 节 , 持 续 培养 了一 大批 与 企业 生 产 一线 紧 密结 合 的 各类 工 程技 术 人 才 , 为 国 家经 济迅 速 发 展起 到 了 重要 的保 障作 用 , 而 承 担 这一 人 才 培 养 重任 的师 资 队伍 无 疑发 挥 着不 可 替 代 的作 用 , 关乎 人 才 培养 质 量 的高 低 。同 时 , 师 资 队伍建 设
德国《 高等教育总法》 规定 , 应用科学大学教 授须 具 备 三重 任 职资 格 。第 一 , 须 具 备独 立 从 事
学术研 究工作 的能力 , 一般 通过博 士研究来 证 明, 原则上要有博士学位 ; 第二 , 须具备将科学知 识 和方 法 成功 应 用于 实 践 的经 历 , 一 般 至少 要有
也是衡量高校发展实力 的关键指标 , 没有一支综 合素质过硬 、 专 业 知识 扎 实 、 实 践 能力 突 出 以及 良好职业精神 的师资力量是不 可能完成这一重 任 的 。 因此 , 德 国应 用 科 学 大 学 在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管 理制 度 及 培 养培 训 等方 面 积 累 了许 多 成功 的经 验做 法 和制度 。
Au g. 201 7 VOI . 3 6 No. 4
● 教 育 教 学 研 究
中德两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比较分析
江善 和 , 姚德 勇 。 , 葛 浩 , 汪洪峰 , 汪列隆
( 1 . 安庆师范 大学 物理 与电气工程 学院 , 安徽 安庆 2 4 6 1 3 3 ; 2 . 安徽省 教育厅 人事处 , 安徽 合肥 2 3 0 0 6 1 ; 3 . 滁州学 院电子 与电气工程学 院, 安徽 滁 州2 3 9 0 0 0 ; 4 . 黄山学院 机电工程学 院, 安徽 黄 山2 4 5 0 4 1 ;
文章编号 : 1 0 0 3 — 4 7 3 0 ( 2 0 1 7 ) 0 4 — 0 1 3 2 - 0 5
DOI : 1 0 . 1 3 7 5 7  ̄ . c n k i . c n 3 4 - 1 3 2 9 / c . 2 0 1 7 . 0 4 . 0 2 9
基金项 目: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 自动化特色专业项 目( 2 0 1 5 t s z y 0 2 0 ) 。 作者简介 : 江善和, 男, 安徽安庆人 , 安庆师范大学 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 , 博 士。
了严格的筛选 , 保证 了大学高水平 的师资 队伍 。 第一 , 负责招聘工作 的高校成立负责遴选 的招聘 委员会 ( 一 般 由大 学 管 理 人 员 、 专业 教 师 、 学生 、 女性和行业企业人员组成 ) , 招聘委员会根据 国 家统一 的教师任职条件和本校专业建设 和教学
需 要确 定 招聘 要 求 ; 第二 , 通 过报 纸 、 网络等 方 式


德 国应 用 科 学 大 学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的基
1 . 严格 的教 师招 聘制 度
本做 法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授实行申请遴选制 , 具
有严 格 的招聘 制 度 , 从 准人 关 口上 就 对 教授 进 行
1 9 6 8 年, 德国提出创立一种新的应用科学大 学模式 , 即通过教与学 、 继 续 教 育 以及 与 实践 紧 密 联 系 的研 发 服 务 于应 用 性 的科 学 或 艺 术 。 它 以 与实 践 高 度融 合 性 、 与 经 济 紧密 相 连性 及 应 用 导 向性为其最 明显 的特征 。但 它又不 同于德 国 同样 成 功 的 职业 教 育体 系 , 主要 体 现在 应 用科 学 大学具有高等教育 的学术性 。这一模式 的成 功 建 立 为 德 国高 素 质 工 程 技 术 人 才 的培 养 起 着 极 其重 要 的作 用 。 德 国应 用 科 学 大学 把 为 区域 经 济 建设 服 务 、
2 0 1 7 年8 月 第3 6 卷第 4 期
安庆 师 范大 学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A n q i n g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