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下语文第六单元文言知识复习教案
语文人教版九下第六单元教案
四户中学九年级语文教案使用人课题曹刿论战课型新授周次备课组成员主备审核教科室教学目标1、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作好政治准备。
2、要善于把握有利时机。
3.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并联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培养青少年机智沉着的品质。
重难点 1、抓住“论”的特点来记叙战争,论作战前取信于民,战争中掌握战机是本篇的重点。
2、因为我国古代记载史实常与史论结合起来,所以此文虽是一篇记叙文,但又以“论”为中心。
这是教学中的难点教法自读、讨论、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通过前面对孟子文章的学习,我们知道,无论是治国还是战争,孟子都主张以人和为主,今天,我们再从一场古老的战争中来看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些因素。
二、简介作家作品及相关背景1、《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
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
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2、相关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
公元前685年刘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
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起兵迎击。
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
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三、教师范读课文1、要求学生注意其中字词的读音。
读后引导学生解决字词读音。
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刿(guì) 间(jiàn) 褊(biàn) 帛(bó) 孚(fú) 辙(zhé) 靡(mǐ)2、学生自由散读课文,然后齐读课文四、学习课文第一段1、指名学生朗读全段。
九下六单元文言文复习资料PPT教案
④狱:案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今:指监 狱。
⑤情:以实情判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今: 感情。
⑥虽:即使。(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今:连词, 与“可是,但是”连用
⑦再:第二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今:又。
第1页/共23页
3、一词多义
①故:,A故逐之:所以
第7页/共23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提纲
一、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重要历史著作,
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 经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定名为《战国策》,体裁是国别体, 长于议论和叙事。
二、基础知识
(一)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 处所
第14页/共23页
11、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 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 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 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 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云打一仗。如果作 战请让我跟随你去。
第4页/共23页
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那些吃肉 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 虑。
7、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 用,一定要把它分给别人。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忠于职守(尽心尽力为人民
他力谏商纣王不要虐待人民,被纣王剖心而死;春秋时 吴国的大臣伍子胥,他劝吴王夫差杀死越王勾践,以免 后患,吴王不听,他坚决同吴王争论,最后被迫自杀; 战国时楚国的屈原——楚怀王;西周召公——厉王。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1 曹刿论战知识与技能1.积累掌握重要文言文词句和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练读中,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学习本文运用人物对话推动事件发展,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感受本文语言的精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重点梳理、区分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难点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和民本思想。
诵读法、探究法。
多媒体课件、《左传》的相关资料。
2课时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如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都给人们留下了思考的空间,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尤其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称赞。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曹刿论战》就是记录长勺之战的。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
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
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1.背景知识。
本文所叙的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
前此两年,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
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
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其谋划没有成功。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教学案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教学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教学案一、教学目的1、掌握重要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言文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讲解(1)《岳阳楼记》:掌握文章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2)《出师表》:理解文章中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人物,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祭妹文》:理解文章中的家庭伦理和道德观念,掌握文章中抒发的情感和思想。
2、课外阅读(1)《醉翁亭记》:了解欧阳修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理解文章中“与民同乐”的思想。
(2)《满江红》:了解岳飞的生平和抗金事迹,理解文章中的爱国思想和壮志豪情。
3、习题训练(1)默写重要篇章,掌握常见句式和修辞手法。
(2)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重要词语的用法。
2、问答法:通过师生之间的问答,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3、互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主题。
2、讲解课文:分别讲解《岳阳楼记》、《出师表》、《祭妹文》等课文。
3、课外阅读:讲解《醉翁亭记》、《满江红》等课外文章。
4、习题训练:进行默写和课后练习等习题训练。
5、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总结教学成果。
6、布置作业:布置课后练习和课外阅读等作业。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思维活跃度和注意力集中情况等。
2、作业检查: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考试测评:进行单元测试和期中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六、教学反思1、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反思教学方法:评估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包括PPT、视频和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2. 古代文化知识的掌握:如人名、地名、官职等,需要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教师的讲解来理解。
解决办法:
1. 对于重点内容,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来掌握阅读方法,通过讨论和思考来理解文章的大意和深层含义。
2. 对于难点内容,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查阅资料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的分析和翻译来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用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来掌握古代文化知识。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和案例研究法。讲授法用于讲解文言文特殊句式和古代文化知识,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探讨文章深层含义,案例研究法用于分析具体文章的写作特点。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汇,共同探讨文章的大意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此外,教师可选取一些文言文句子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人教版语文九下6单元复习教案
(4)宛在水中央 宛:仿佛、好像。
(5)道阻且长 阻:艰险。
(6)白露未已 已:止,这里是“干,变干”。
三、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荇菜长短不齐,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好姑娘美丽又善良,我从早到晚追求着她。
(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弯曲。顺流而下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上。
《曹刿论战》
一、课文内容
1、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旧传为春秋时期鲁国的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为编年体史书,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左传》全称是《春秋左氏传》,与《春秋公羊
传》、《春秋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2、本文通过记叙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要 取信于民 ,运用正确
私:偏爱。
(5)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
(6)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指“议论”。
(7)时时而间进
间:间或,偶然。
(8)皆朝于齐
朝:朝见。
3、一词多义:
①孰:谁,我孰与徐公美;仔细,孰视之。
②美:以…为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丽,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③朝:早晨,朝服衣冠,窥镜;朝见,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6、词语活用: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作动词,用尽。 聚室而谋:聚,动词使动用法,使…聚。 7、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三、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1、省略句:荷担者三夫。(译:三个(能)挑担的人。) 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应为:汝之不惠甚矣!先说“甚矣”有强调意味。) 译:你太不聪明了。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大山而居住。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 到哪里去呢?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交换季节的时候,才往返一次。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愁挖不平吗? (5)帝感其诚。 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出师表》教案 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出师表》教案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作,是中国古代辞表文学的瑰宝。
本课教材选取了《出师表》的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诸葛亮的政治抱负、忠诚精神以及文学才华,同时加深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认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对《出师表》这样的经典文献,理解上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出师表》的相关内容,理解文中难点词汇和句子,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诸葛亮的忠诚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出师表》的相关内容,理解文中难点词汇和句子。
2.难点:理解诸葛亮的忠诚精神和政治抱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以情促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出师表》的内容,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出师表》的相关内容,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出师表》的全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对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进行讲解,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深入分析诸葛亮的忠诚精神和政治抱负。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阅读之文言虚词专题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阅读之文言虚词专题复习一、考试说明分析考试说明中明确“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虚词近两年在中考文言文阅读中成为考查的重点。
要求掌握的16个常见的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积累掌握“之、则”两个虚词的多种意义和用法,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2、过程和方法:小组合作激趣探究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继承祖国的传统文化遗产,有助于提高现代语文水平,提高语文修养。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联系语境掌握“之、则”两个虚词的多种意义和用法。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会文言知识迁移,同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教法学法1、提示点拨法:对于疑难问题,教师给予适时引导、点拨。
2、激趣教学法:激趣导入与小组合作教学角色转换,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3、小组合作讨论法:古今语言差别很大,疏通文字,了解例句句意,是文言虚词教学的瓶颈。
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枯燥乏味的教学状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求取知识、训练技能的天地。
4、读、背结合法: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重要的手段。
识记典型例句,是掌握文言虚词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才能学会迁移。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学习文言文离不开实词和虚词,这也是我们河北省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的知识点,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走进文言虚词“之、则”的复习。
首先我们来感知一下近四年我省古文阅读文言虚词考查形式:二、考题再现:(2013年河北)1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富贵而归故乡A.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B.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2014年河北)10.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②醉翁之意不在酒B.①盖追先帝之殊遇②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C.①第以实言之②闻之,欣然规往D.①帝诘之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2015年河北)9.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父大怒逐之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B.①母与其子居②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C.①独其宗亲邻里知之②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①身微贱而其行卓②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2016年河北)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
语文九年级下人教新课标《文言文复习课》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整理课文中的一词多义,通过分析归纳一定的记忆方法。
2、能借助课文中学过的实词,读懂浅显的课外文言文。
二、教学步骤:(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在复习文言文时发现,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也会有不同。
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
根据中考的要求,老师课前已经请同学们整理了五、六两册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那我们先来交流一下,看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些记忆的方法?2、交流学生整理的“一词多义”。
(实物投影)(二)大家在整理时是否发现,一个词的多个义项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如果我们能动动脑,找些方法来记忆,那不就省许多力?今天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巧记一词多义。
1、教师以“信”为例,进行示范。
(幻灯片出示)(1)师:我们归纳出“信”在课文中主要有三种含义:①言语真实,不虚伪(本义)②信用③相信那我们怎么记住呢?可以造一句有意义的句子来记。
(2)出示“信”的例句:自古以来,“言语真实,不虚伪”是一种美德,所以做人要有“信用”,只有讲信用,别人才会“相信、信任”你。
(3)成语巩固:请说出下列成语中“信”的含义:①信口开河②信口雌黄③信手拈来④信以为真⑤背信弃义⑥言而无信(学生在解释时补出“随意”的含义)2、学生以“故”为例,进行练习。
(1)、归纳出“故”的几种含义:①缘故,原因(本义)②旧的③故意④所以(2)学生造句,实物投影学生的材料,分析评价。
(3)出示教师例句:因为两人是“老朋友”的“缘故”,“所以”碰在一起时,不需要“特意”找话题,也能谈得不亦乐乎。
(4)成语巩固:说出下列成语”故”的含义。
①一见如故②明知故犯③故弄玄虚④革故鼎新⑤欲擒故纵⑥非亲非故⑦平白无故⑧不经世故3、师:其实,除了刚才的方法外,还有很多方法,关键是同学们要开动脑筋。
出示例子:改编课文助记:齐师伐鲁,公将战。
曹刿不受故人阻。
朝入朝见庄公,曰:“战则请从。
”双方战于长勺。
齐一鼓时,刿故不鼓,俟齐三鼓时,鲁方一鼓。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单元复习课教案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感受文言文的美。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基础知识:词汇、语法、句式等。
2. 文言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主题、作者观点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2. 难点:文言文中特殊句式、一词多义等现象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言文阅读理解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3. 讲解辅导: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复习本单元的文言文基础知识,了解文章内容。
2.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教师巡回指导。
4.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言文阅读理解问题。
5. 讲解辅导: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7. 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文言文阅读测试:定期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步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文言文教材:九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关文言文的学习内容。
2. 参考书籍:文言文阅读指南、语法解析等参考书籍。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文言文学习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分析文章内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内含集体备课、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主要围绕治国、理政、军事战争展开,有散文四篇和诗词曲五首。
其中散文包括两篇先秦散文、一篇西汉散文和一篇三国时期的散文,前三篇都是史传散文,第四篇是表文。
五首诗词曲都是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名篇。
本单元课文既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又可以让学生感受仁人志士身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曹刿论战》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战前的一番评论,以及战时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击退强大齐军的史实。
《邹忌讽齐王纳谏》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齐威王纳谏的故事。
《陈涉世家》节选的是《史记·陈涉世家》的前面部分,主要叙述了陈涉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迅猛发展的形势。
《出师表》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之前给后主刘禅的表文,这篇表文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贰的思想。
《诗词曲五首》或写征战残酷,或写王朝兴衰,或抒爱国热情,或怀古伤今,读来动人心弦。
学习本单元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所以必须强调一些方法:一是引导学生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义,疏通句意、文意;二是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人物的形象体会诗文的意境;三是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关注作者布局谋篇、表情达意的妙处。
本单元写作“有创意地表达”意在锻炼学生创意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创新意识。
名著导读意在指导学生重点阅读外国小说《简·爱》,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价值观念。
20.曹刿论战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章,积累文言词句。
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3.感受古人的政治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曹刿论战》。
本文记述的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争,弱小的鲁国打败了强大的齐国。
其原因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作者简介: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
人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引导学生回顾并概括记叙文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明确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2能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合理客观的分析评价。
3能总结作家作品风格及写作手法。
4积累并欣赏名言警句。
5拓展延伸相关的名人,故事,名言,俗语,成语。
6能根据现实生活对各篇文章提出并表述中肯的见解看法。
复习重点1能对人物形象进行合理客观的分析评价。
2能总结作家作品风格及写作手法。
复习课时:二课时复习步骤第一课时复习内容:《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复习方法1、学生自主复习,学生质疑2、教师检查复习质量强调课文重点一、复习《公输》:1了解墨子及《墨子》2、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1)以义相责攻宋行为,使公输盘理屈词穷,(2)以智相责攻宋行为,使楚王理屈词穷;(3)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以技相较,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3、从墨子的言行分析,墨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⑴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国造云梯要攻打宋国,不远千里,走了十天十夜到楚国的国都来说服公输盘,表现墨子不畏艰辛,反对不正义的战争的“非攻”思想。
⑵墨子折服公输盘和楚王的巧妙、锋利的言辞,表现墨子是个出色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具有机灵、雄辩的口才。
⑶墨子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深入敌国,说服公输盘和楚王。
表现墨子为了阻止一场不正义的战争,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
⑷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说明墨子有勇有谋。
二、复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本文的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
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
3、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呢?本篇主要是谈政治,是借战争谈政治。
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这样才能“多助”,众人才会归顺,而“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九年级下文言文复习教案
九年级下文言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九年级下册的文言文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文言文基础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基础知识: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等。
2. 文言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道理感悟等。
3. 文言文翻译:句子翻译、段落翻译、文章翻译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 难点:文言文翻译,尤其是句子和文章层面的翻译。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文言文基础知识,分析文章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文言文阅读理解问题。
3. 练习法: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回顾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分析文章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 第二课时: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文言文阅读理解问题。
3. 第三课时:讲解文言文翻译方法,进行句子和文章层面的翻译练习。
4. 第四课时: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的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进行文言文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文言文教材: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 参考资料:文言文译文、解析、相关故事背景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八、教学进度:1. 第一周:回顾文言文基础知识,分析文章内容。
2. 第二周:讨论文言文阅读理解问题,讲解翻译方法。
3. 第三周:进行句子和文章层面的翻译练习。
4. 第四周: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反思:2.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完整word)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教学案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曹刿论战复习目标:1、掌握常见的实虚词。
2、熟悉通假字、特殊的词的用法‘3、熟悉翻译。
4、熟悉文章的结构、曹刿的军事思想。
复习重点、难点:1、掌握曹刿军事思想的体现。
2、文中的人物及详略的安排。
复习步骤:一、5分钟背诵可文。
二、5分钟熟悉注释。
三、5分钟熟悉翻译四、5分钟检查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答案1、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攻打2、肉食者鄙。
3、又何间焉?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
间:参与4、小惠未扁,扁:通“遍”,遍及,普遍。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指猪、牛、羊等。
加:虚报。
信:实情。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案件。
虽:即使。
8、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可以:可以凭借9、既克,公问其故。
克:战胜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作:振作。
再:第二次。
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测:估计。
伏:埋伏。
二)、翻译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恩小惠,还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明是不会保佑你的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勇气就没有了。
3、夫战,勇气也。
作战,靠的是勇气。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云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让我跟随你去。
五、熟悉课文内容(15分钟)一)、明确中心内容:(5)二)、掌握课文的论证方法及结构(5)三)、检查有关问题。
(5)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九下第六单元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教案设计)
九下第六单元复习(人教版九年级教案设计)张三六《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设计人:一、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文言知识。
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
二、重难点: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三、自学任务:(一)整理《曹刿论战》中文言知识:1、重点实词(含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2、重点虚词:3、重点句子翻译:(二)、整理《邹忌讽齐王纳谏》1、重点实词(含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2、重点虚词:3、重点句子翻译:四、达标任务: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1-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1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小惠未徧徧:(2)彼竭我盈盈: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翻译:1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分)答:阅读选文,完成8~11题。
九年级(下)语文教案:第六单元复习
B.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 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
C.何难之有何陋之有(《陋室铭》)
D.炮无烟火卒无粮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 》)
解析:A选项加点的字的意思分别是“有一次”“当时”;B选项加点的字的意思分别是“在”“”;C选项加点的字的意思分别是“”“”;D选项加点的字的意思分别是“”“”。故选C
(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召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且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
(5)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该曲主旨的句子是:
(6) 《出师表》中写诸葛亮在艰难时期承当重任的句子是:
(7)散入珠帘湿罗幕,
(8),风掣红旗冻不翻。
(9)遥看是君家,
主备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2022年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第六单元复习
课型
学习
目标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掌握本单元有关的作家作品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
掌握本单元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
难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
教具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完成(1)(2)题(5分)
(1)隶书,有秦隶、汉隶,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下列书法作品属于隶书的是(2分)
(10),身世浮沉雨打萍。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六单元《曹刿论战》第二课时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作业纸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对于这两个问题,注意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注意肯定学生答案中的合理点,逐步引导学生的回答趋向统一
板书设计:
2.把握课文中心内容。
首先指名学生复述课文基本内容,然后思考:这篇文章的关键词语是什么?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明确:
这篇文章的关键词语是“论战”。这一点可以由标题判断。
中心内容是:扣住曹刿这一中心人物,围绕“论战”记叙了长勺之战的基本经过,阐明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
(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
(2)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
(1)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2)本文虽短,但能紧扣题旨“论战”,运用对话的形式,有条不紊,逐层展开,阐明曹刿是怎样论战的。
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部分。第一部分写曹刿拜见鲁庄公。第二部分写曹刿指挥战斗的经过。第三部分写曹刿阐明取胜的原因。
背诵课文
思考、讨论
复述课文内容
讨论、交流
注意,在学生概括时,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每部分内容都可以以“曹刿”作为主语,保持内容的连贯性。
初三语文课时设计活页纸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方法
备课札记
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三、讨论本文写作的详略安排
1.学生讨论:这篇文章的内容详略是如何安排的?
学生讨论后归纳:本文详写人物的语言,即“论战”,略写人物的行动,以及战斗的具体经过。就人物而言,详写了曹刿,略写了鲁庄公。
4.曹刿是如何帮助鲁庄公选定这个反攻时机的?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下册初中文言文复习教案
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一、导入(《诗经》中“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二、新课讲解(一)分析文言文考点1.文言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2.文言翻译:特殊文言句式: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
3.文言理解(二)探究复习方法1.明考点2.抓重点①重点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一义多词,词类活用)链接《桃花源记》、《陋室铭》,以“乃”来引导复习。
③特殊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3.多积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一义多词。
如古今异义:“妻子”,“无论”,一词多义:“乃”。
一义多词:“皆”、“咸”、“悉”、“并”。
以及“俨然”、“豁然”、“怡然”等词。
4.勤归纳。
归纳“乃”的用法。
5.善运用三、拓展练习中考链接一:【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袛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乙】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
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
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
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
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
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
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
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虽有千里之能张元怪之,随犬出门B.安求其能千里也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D.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若见而不收养2.下列加点字用法,和“犬随叔父夜行”中“夜”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B.策之不以其道C.腰白玉之环D.吾妻之美我者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知识复习
临朐县朐阳学校吴菲
复习目标
1、了解中考文言文考点
2、掌握课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及意义
3、了解文言句式,会翻译重点语句
(一)中考文言文考点介绍
1.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3、特殊文言句式;
3.典型文言语句的翻译;
4.结合文言语境对文句、文意的理解与判断。
(二)文言实词复习
1、通假字
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小惠未徧,民孚从也。
(2)始一反焉。
(3)甚矣,汝之不惠。
(4)河曲智叟亡以应。
(5)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6)无陇断焉。
2、一词多义
故:故逐之公问其故扶苏以数谏故
信:小信未孚必以信
若:徐公不若君之美门庭若市若为佣耕
朝:朝服衣冠入朝见威王皆朝于齐
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
3、古今异义
能谤讥于市朝:私我也:惧其不已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投诸渤海之尾:
4、词类活用
找出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词并解释
(1)公将鼔之(2)公与之乘
(3)小信未孚,神孚福也(4)闻寡人之耳者(5)能面刺寡人之过者(6)臣之妻私臣
(7)吾妻之美我者(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9)吾与汝尽力平险(10)面山而居
(三)文言虚词
常见的文言虚词一共有13个:
之、以、而、其、于、者、乃、夫、然、且、盖、则、焉
且: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焉:又何间焉.惧有伏焉.且焉.置土石
其:其.妻献疑其.如土石何
之:肉食者谋之.小大之.狱公将鼔之.吾妻之.美我者辍耕之.垄上以:何以.战以.残年余力必以.分人必以.情徐喷以.烟先帝不以.臣卑鄙以.塞忠谏之路也吴广以.为然皆以.美于徐公(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常见句式为“……者也”或“……者,……也”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2)句中常有“为、乃、皆、亦、悉、本”等来表示判断。
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臣本.布衣。
2、省略句
省略的成分可以是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如:下视其辙。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问于客曰。
独与守城战谯门中。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
如:何陋之有?何以战
(2)介词短语后置、
如:徐喷以烟皆朝于齐何以战
(3)定语后置
如:一食或尽粟一石通记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4、被动句
(1)士卒多为.用者
(2)山峦为.晴雪所.洗
(3)帝感其诚
(五)文言文翻译
一、翻译步骤
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弄清结构。
2、按照顺序,逐词落实,译易存难。
3、把握语境,前瞻后顾,解决疑难。
4、重读课文,检查对照,调整译文。
二、文言文译文十字诀
(1)“增”(增补) (2)“删”(删除)(3)“调”(调整)
(4)“留”(保留)(5)“扩”(扩展) (6)“缩”(凝缩)
(7)“ 直”(直译)(8)意(意译)(9)替(替换)(10)选(选择)
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6、且焉置土石?
7、甚矣,汝之不惠。
(六)实战演练
唐太宗论弓矢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
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动而发矢不直。
’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一、解释加横线的词
1.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
2.乃令京官五品以上( )
3.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
4.数延见( )
二、翻译
1.自谓无以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下作业
1、按照第六单元文言知识复习思路,整理第五单元文言字词句。
2、完成一篇课外文言文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