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在严重创伤大出血患者抢救中的临床价值

合集下载

成分输血与全血输注在抢救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临床效果

成分输血与全血输注在抢救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临床效果

成分输血与全血输注在抢救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临床效果引言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妊娠并发症,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凝血系统障碍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遭遇DIC时,患者的凝血功能会迅速紊乱,导致病情迅速恶化,需要及时的治疗和抢救措施。

输血是一种常见的抢救手段,但是对于DIC患者来说,成分输血和全血输注在临床上的效果如何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成分输血与全血输注的区别成分输血是将整个血液按照其不同组分进行分离,只将患者需要的某一种或几种成分输注给患者。

常见的成分包括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等。

而全血输注则是将整个血液(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一起输注给患者。

成分输血与全血输注在治疗DIC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成分输血对DIC患者的治疗具有更精准的作用。

在DIC患者中,由于凝血功能紊乱,不同的成分往往也会出现失衡,例如血小板、凝血因子等。

选择成分输血可以针对DIC患者的具体情况,精准地进行补充和治疗。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全血输注可能更为适合。

例如在DIC患者出现急性大出血时,需要迅速输注大量的血液来维持生命,全血输注可以提供更多的血容量和凝血因子,具有更快的止血作用。

还有一些研究表明,成分输血可以减少DIC患者的输血相关并发症。

由于成分输血只输注特定的成分,相比之下全血输注可能存在更多的输血相关并发症风险,例如反应、感染等。

结论成分输血和全血输注在抢救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中具有各自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对于DIC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输血方式可以更好地治疗和抢救患者,而对于具体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来进行。

在临床实践中需要密切关注DIC患者的特点和诊断指标,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的输血方式,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来支持成分输血与全血输注在治疗DIC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成分血的临床应用(一)

成分血的临床应用(一)

成分血的临床应用(一)引言概述:在医学领域中,成分血的临床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成分血是一种通过对全血进行分离而得到的不同组分的血液制品。

它能够有效地用于许多常见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并且在医学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本文将重点探讨成分血的临床应用的一些主要领域和进展。

正文:一、术中输血1. 术中失血对患者的影响2. 成分血在术中输血中的应用3. 成分血的优势和安全性4. 成分血对手术患者的效果评估5. 成分血在特殊手术中的应用案例二、创伤救治1. 创伤对机体的影响2. 成分血在创伤救治中的作用3. 成分血的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4. 成分血在创伤救治中的经验总结5. 成分血在创伤救治中取得的临床突破三、儿童用血1. 儿童患者的特殊需求2. 成分血在儿童治疗中的应用场景3. 成分血的选择和使用原则4. 成分血在儿童用血中的效果评估5. 成分血在儿童疾病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四、血友病治疗1. 血友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 成分血在血友病治疗中的作用与优势3. 成分血的使用指南和技术要点4. 成分血用于不同血友病类型的临床应用策略5. 成分血在血友病治疗中的长期效果与安全性评估五、免疫缺陷病治疗1. 免疫缺陷病的特点和临床表现2. 成分血在免疫缺陷病治疗中的应用场景3. 成分血的适用范围和剂量选择4. 成分血治疗对免疫缺陷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5. 成分血在免疫缺陷病治疗中的前景和挑战总结:成分血的临床应用已经在术中输血、创伤救治、儿童用血、血友病治疗和免疫缺陷病治疗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在这些应用中,成分血通过提供特定的血液组分,满足了患者的特殊需求,提高了治疗效果并减少了潜在的风险。

然而,成分血的应用仍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来完善其安全性和疗效。

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成分血的临床应用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急性大失血患者输血治疗及临床效果

急性大失血患者输血治疗及临床效果

急性大失血患者输血治疗及临床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种交通事故、手术、外伤等因素引发的急性大出血的情况越来越多。

大量失血会导致患者体内的血容量不足,从而引发多种症状,如低血压、心率增快、低氧血症等。

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及早恢复机体的生理功能,及时进行输血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急性大出血患者输血治疗是治疗大出血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

正常血容量维持体内各组织和器官的供氧和养分需要。

血液状况的好坏决定了机体内多种代谢的行为。

失血后很多器官的功能衰退可能是由于供血不足造成的。

因此及时输血能够维持机体的氧合和营养的充足,保证脏器的正常代谢和维持生命的器官。

输血之前必须确定失血的原因和程度,以确定输血量。

特别是血容量不足时,必须先矫正血容量再进行输血,避免血压过高,导致肺水肿等不良反应。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输血的量和时间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病人需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输血。

目前常用的血液产品有红细胞悬液(RBC)、血浆、血小板、冷沉淀和因子浓缩等,其中以红细胞悬液用量最大。

输血前要做血型鉴定和免疫学试验,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输血治疗可以让急性大出血患者血容量及早恢复,从而使机体的代谢和病理过程得到控制。

同时,输血也能迅速升高机体的氧输送,加速组织修复和恢复代谢功能。

但是,输血不仅仅要随意进行,还要注意输血后的监测及敏感反应。

总之,针对急性大出血患者输血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该技术能够快速的让患者的生命得到挽救,恢复机体的生理功能。

但是也需要注意输血前的确认和输血后的监控,避免患者输血后出现不良反应,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

急性大失血患者输血治疗及临床效果

急性大失血患者输血治疗及临床效果

急性大失血患者输血治疗及临床效果急性大失血是指由于出血导致失血量迅速增加,超过人体代偿能力所引起的一种危急情况。

这种情况下,及时输血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血液循环,维持组织器官功能,救治患者的生命。

输血治疗是将新鲜血液或其成分输入到患者体内的一种治疗方法。

常见的输血治疗方式有全血输注、红细胞悬液输注、血浆输注以及血小板输注等。

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失血程度、循环状态等因素来确定。

输血治疗的目的是补充患者体内的血液容量,增加携氧能力,改善组织器官的供氧情况。

输血可以迅速增加患者的血液容量,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增加输送给组织的氧气量,通过改善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促进组织的修复和恢复功能。

临床实践证明,及时进行输血治疗可以有效地阻止失血引起的生命危险。

输血能够迅速稀释血液中的毒素和代谢产物,减轻组织器官的负担,缓解失血带来的休克状态。

输血还可以补充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促进细胞代谢,加快组织修复和再生的过程。

对于急性大失血患者来说,输血治疗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输血可以迅速恢复患者的血容量,提高血液的氧合能力,改善组织的供氧情况,从而减少心脏所需的工作量,增加心脏的功能储备。

输血还能起到抗休克、扩充血容量、纠正代谢紊乱、维持器官功能的作用。

输血治疗并非没有风险。

输血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感染传播、血液凝块形成等并发症。

在进行输血治疗时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液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急性大失血患者输血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迅速纠正失血引起的低血容量状态,缓解休克,促进组织修复和恢复功能。

输血治疗也需要谨慎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创伤病人失血量评估和成分输血

创伤病人失血量评估和成分输血
的治疗效果。
06 总结与展望Biblioteka 研究总结失血量评估
创伤病人失血量评估是救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准确评估失血量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和输 血决策。目前常用的失血量评估方法包括临床评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成分输血
针对不同失血情况,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进行输血是治疗创伤失血的关键。成分输血具有 针对性强、效果显著、节约血液资源等优点,常见的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血小板、血浆 等。
案例二:复杂手术病人失血量评估与成分输血
总结词
个体化评估、预防性输血
详细描述
对于复杂手术病人,由于手术时间长、手术范围广,失血量往往较大。因此,个体化的失血量评估至 关重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如体重、手术范围、手术时间等,制定输血计划,预防性输注红细胞 、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等成分,以维持手术过程中的血液动力学稳定。
优化医疗资源利用
合理利用成分输血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全血输注,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同时降低 医疗成本。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严重创伤病人失血量评估与成分输血
总结词
准确评估、及时输血
详细描述
对于严重创伤病人,准确评估失血量是至关重要的。这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如 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等指标。一旦确定病人存在失血性休克,应及时进行成分输血,补充血液中丢失的红细胞、 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等成分。
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成分输血降低了输全血的风险,如过敏反应、免疫抑制等。
满足个性化治疗需求
根据患者的具体需要,输注不同成分以满足治疗需求。
成分输血的注意事项
严格掌握适应症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 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成分输血。
规范操作流程
确保输血过程中的安全,避免交叉 感染和输血不良反应。

大量成分输血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创伤中的应用

大量成分输血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创伤中的应用
Me ,19 2 ( :3 512 . d 99,7 7) 12 ・3 9
气管切 开术 解除 了机械 通气 患者 的经 口或 经鼻气 管 插管 , 而插 管带来 的强 烈不 适 感是 引起 患 者 躁动 的 重 要原 因之 一 , 适感 的增加 可使 部分患者 的谵 妄 、 舒
[ ]Goe S. ubnC J.Tah o m h riayi:n i . 4 rvsD D ri G r rcet yi t ec t l l ide o n icl l a t n , i n n c n us[ ] utO i f a ,20 1 i s t gadt hi e J .C r pnC tC r 0 7。3 o mi e q i e
( ): 09 . 1 9 -7
焦虑 、 惧 等精 神状 态 得 到一 定 程 度改 善 。在本 观 恐 察 中我 们发 现 , 管切开 术后有 3 患者 的躁动情 气 8例 况明显 改善 , 后第 2天 即可 逐渐 停 用镇 静 剂 的泵 术 人, l 余 3例也不 同程 度 减少 了镇 静剂 用 量 , 静不 镇 足及 过 度镇静 的现 象也 大 大 降低 。因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们认 为 ,
[ ]张久之 , 5 万献尧 . 早期气管切开对非肺部疾病长期机械通气患者 的影响 [ ] 医学 与哲学 ( 床决 策论坛 版),0 9 3 ( ): 4 J. 临 2 0 ,0 6 4 .
4 . 5
[ ]R n a J N wo T c e e a.Apopci 。l dl— 6 u bkM , e tnM. mna t 1 r ete In o l T, s v t n
梁卫 东 , 彭 展, 孙艳 杰 。 柏 山 , 力更 , 孙 李 贾庆 灵

探讨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 文红玲

探讨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 文红玲

探讨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文红玲【摘要】目的探究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5月在我市医疗用血机构顺利治疗的70例大量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以及血浆、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冷沉淀等成分输血情况。

结果治疗有效率为95.7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8%,治疗后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明显比治疗前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成分输血应用于大量输血患者中,可以增强治疗效果,加快治疗效率,安全性较高,医学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成分输血;大量输血;合理应用正常情况下,人体血量是相对恒定的,可占人体质量的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八。

如果健康人失血量小于血容量百分之十则无需输血,如果机体不能维持正常血压,失血量超过百分之十五,则需要展开输血治疗[1]。

大量输血指的是以24小时为周期计算,输注血液量达到患者自身总血容量以上或3小时内输注血液量达到患者自身总血容量的50%以上。

进行输血治疗可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成分输血应用于治疗大量输血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得到了医学上的认可[2]。

因而进一步探究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望能有效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治疗安全性。

现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选取2017年8月-2018年5月在我市医疗用血机构顺利治疗的70例大量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4至78岁,平均年龄(37.12±13.21)岁,男38例,女32例。

其中有25例A型血患者,24例B型血患者,9例AB型血患者,12例O型血患者。

输血原因有11例产科大出血,43例外伤大失血,4例消化道大出血,12例手术失血过多。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皆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经我市医疗用血机构伦理委员会批准。

成分输血在大出血患者抢救中的联合应用

成分输血在大出血患者抢救中的联合应用

重 出血 现 象 。从 而 导 致 凝 血 功 能 障 碍 。所 以应 定 时 检测 凝 血
胞 与 抑 制 T细 胞 的 比例 降 低 , 自然 杀 伤 细 胞 减 少 , 体 水 平 抗
1 全 血 输 注 的 缺 点 以往 的 输 血 治疗 主要 是 全 血 输 注 失 血 引起 的 急性 贫 血 生 理 学 反应 以 及 重要 器 官 的耐 受
性 的相 关 问题 提 出 了生 理 学 输 注红 细 胞 指征 【 , : 相对 低 3 即 ① ] 血 压 ; 相 对 心 动 过 速 ; 新 出l 的 S—T 段 压 低 > 0 1 ② ③ 现 . mV; ④ 新 出现 的室 壁 运 动 异 常 ; 混合 静 脉 的 氧 分 压 < 3 mmHg ⑤ 2 ;
胞 在 相 互 作 用 中释 放 自由 基 , 酶 体 和 白三 烯 等 活 性 物 质 , 溶 引
急 性 失 血 后 , 纯 输 注 浓 缩 红 细 胞 > 5 即会 出现凝 血 功 单 U
能 障 碍 [ , 过 1 U 就 应 高 度 警 惕 凝 血 功 能 障 碍 。原 因 有 : 4超 ] 0 ① 低 体 温 导 致 血 小 板 和 凝 血 因 子 活 性 降 低 ; 持 续 低 血 压 和 ② 低 灌 注 造 成 严 重 的 组 织缺 氧 和 酸 中 毒 , 血 系 统 被 激 活 . 量 凝 大 凝 血 因 子 和 血小 板 被 消耗 ; 凝 血 因 子 和 血 小 板 被 稀 释 , 于 ③ 由 患 者在 短 时 间 内 丢失 大 量 的全 血 , 救 时 单 纯 输 注 红 细胞 , 抢 必 然 造成 血 小 板 和 凝 血 因 子 的稀 释 , 重 出 血 现 象 即所 谓 的稀 加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 年 1 月第 1 08 o 鲞筮 塑

成分输血与全血输注在抢救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临床效果

成分输血与全血输注在抢救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临床效果

成分输血与全血输注在抢救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临床效果抢救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常常威胁到产妇和胎儿的生命。

在DIC的抢救过程中,输血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而成分输血与全血输注是常见的输血方式。

本文将重点讨论成分输血与全血输注在抢救产科急性DIC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我们需要了解成分输血与全血输注的定义和特点。

成分输血是指将血液分离成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等组分后分别输注到患者体内的治疗方式,而全血输注则是直接将新鲜全血输注到患者体内。

在抢救产科急性DIC患者中,由于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出血症状,需要及时输注血液来维持患者的血容量和血液凝固功能。

成分输血与全血输注在抢救产科急性DIC患者中的临床效果,首先需要考虑血液的供应和储备情况。

成分输血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选择性的输注红细胞、血浆或血小板等组分,能够更加精准地满足患者的不同需要。

而全血输注则需要充足的供血量,并且需要与患者的血型相匹配,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限制。

在紧急情况下,成分输血可以更加灵活和高效地满足患者的输血需求,尤其是对于急需大量血小板或血浆的患者。

成分输血与全血输注在抢救产科急性DIC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还需要考虑患者的输血风险和并发症。

成分输血可以减少患者受到的输血量和输血风险,能够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输血反应和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尤其是对于孕妇和胎儿来说,减少输血量和输血相关并发症对于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至关重要。

而全血输注虽然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供充足的血容量和凝血因子,但也增加了患者受到输血相关并发症的风险,特别是对于急性DIC患者来说,他们的血凝功能已经受到影响,输注大量全血可能会加重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

成分输血与全血输注在抢救产科急性DIC患者中均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

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输血需求,灵活选择成分输血或全血输注,并注意监测患者的输血反应和输血相关并发症,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成分输血在术中急性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分析

成分输血在术中急性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分析

成分输血在术中急性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分析目的分析成分输血在术中急性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

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4年10月术中急性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

将异体全血输入对照组患者体内,观察组输入异体成分血。

观察效果。

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755.48±187.56)mL、术中总输血量(824.57±225.69)mL、术后PT(10.25±0.95)s以及术后APTT(40.12±1.36)s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成分输血针对急性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患者效果显著。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component blood transfusion in acute massive hemorrhage and hemorrhagic shock in operation. Methods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assive hemorrhage and hemorrhagic shock in operation from May 2012 to October 2014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ansfused into homologous whole blood,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ansfused into homologous blood component,and the effec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total intraoperative blood transfusion,postoperative PT and postoperative APT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755.48±187.56)mL,(824.57±225.69)mL,(10.25±0.95)s and (40.12±1.36)s,which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blood component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massive hemorrhage and hemorrhagic shock is obvious.[Key words] Blood component;Acute massive hemorrhage;Hemorrhagic shock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大手术的进行,各地用血仍以10%~20%增长,骨盆手术平均出血量高达2 500 mL[1]。

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分析

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分析

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分析作者:刘新君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及其临床分析。

方法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大量输血患者,对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以及冷沉淀等各种成分血的使用比例,进行分析。

结果成分血输注中,以红细胞悬液应用最多,其次为血浆。

结论需要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根据患者的出血量、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结合相应实验室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确保患者输血过程的安全、有效。

【关键词】成分输血;大量输血;合理应用;临床分析正常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7%~8%,如果一次性失血量超过血容量的15%,机体的代偿功能不能满足正常机体需求,就需要进行输血治疗,改善患者的缺血、缺氧而引发的临床症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1]。

近年来,成分输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普遍的认可[2]。

本研究中,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大量输血患者,对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以及冷沉淀等各种成分血的使用比例,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大量输血患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2.5~77.0岁,输注A型血13例、B型血13例、O型血10例,以及AB型血6例。

1.2成分血的品种与制备成分血主要包括:红细胞悬液、新鲜冷冻血浆、机采血小板、浓缩血小板,以及冷沉淀等。

所有成分血的制备,完全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执行。

2结果成分血输注中,以红细胞悬液应用最多,其次为血浆,各种成分血的详细使用情况,见表1。

3讨论患者大量失血时,丢失的是全血,但是机体本身存在代偿功能,血浆及其其他血液成分会通过毛细血管壁,迅速进入毛细血管,而丢失的红细胞则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所以,大量失血患者,应该以红细胞输注为主[3]。

越早输注红细胞,组织的缺氧、缺血症状就会越早改善,减少或者避免不可逆损伤的发生。

成分输血在抢救严重创伤大出血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成分输血在抢救严重创伤大出血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成分输血在抢救严重创伤大出血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目的:对成分输血在抢救严重创伤大出血患者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输血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严重创伤大出血需行成分输血治疗的患者7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成分输血的临床疗效。

结果:本组患者在成分输血后血小板计数以及凝血功能均恢复至正常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为12.82%。

结论:成分输血在严重创伤大出血患者的抢救中临床疗效显著,可迅速恢复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标签:成分输血;严重创伤;大出血;凝血功能在临床上,对于早期严重多发伤引起的大出血而言一般情况下很难对其进行控制,及时的输血治疗可维持患者的生命。

研究表明,大出血会使患者的凝血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死亡率较高,一直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关注[1]。

本次研究出于对成分输血在抢救严重创伤大出血患者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78例严重创伤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中资料来源于笔者所在血站供给医院所收治的严重创伤大出血患者例,抽取其中的7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1例,女37例,年龄13~76岁,平均(47.8±13.4)岁。

A型血25例,B型血26例,O型血20例,AB型血7例。

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9例,机器绞伤22例,高处坠落伤7例。

本组患者均接受AIS-ISS90评分系统对伤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平均评分为(33.2±10.2)分。

1.2 方法1.2.1 研究方法将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针对患者的输血前后凝血功能以及血小板计数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展开回顾性分析。

1.2.2 输血方法本组患者的输血目标为:使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维持在血红蛋白(Hb)在90 g/L以上,在输注过程中,以每输注l U悬浮红细胞可使血红蛋白水平提高5 g/L的标准对需要输注的红细胞混悬液用量进行计算;而后以每输入1 U红细胞混悬液需要补充100 ml新鲜冰冻血浆和l U血小板的比例,对患者展开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

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

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目的:探讨大量输血患者中成分输血的合理应用方法与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行大量输血的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患者输注成分血的种类、剂量及输注前后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在成分输血的应用中,红细胞悬液使用量最大,其次为血浆、血小板及冷沉淀等;成分输血后患者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值均较输血前显著提升(P<0.05)。

结论:合理成分输血应用体现了现代输血治疗水平,针对性强,输注治疗效果理想,可满足大量输血患者的输血需求,提升患者的Hb,WBC,BPC等指标,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关注。

标签:成分输血;大量输血患者;合理应用大出血患者需要通过输血治疗,从而减少失血对患者机体、脏器功能的严重损伤,从而有效抢救及治疗[1]。

目前临床关于大量输血标准尚未统一,多认为24h内输血量大于输血者循环血容量、输注红细胞量>10U,亦可指1h内输入红细胞量>4U患者。

为促进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需大量输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需接受大量输血患者,男42例,女38例,年龄12~78岁,平均(45.32±4.16)岁,输注血型:A型31例,B型29例,O型15例,AB型5例;病因:多发外伤49例,产科大出血12例,手术失血过多15例,消化道大出血4例。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接受大量输血治疗。

1.2方法:1.2.1研究方法:针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計数(PLT)值以及成分输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2.2成分输血方法:成分输血主要包括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

每单位的血小板治疗量为200ml,每单位的冷沉淀为200ml新鲜冰冻的血浆制备。

探讨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

探讨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

探讨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输血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方法126例大量输血患者,对患者在输血过程中所进行的输血类型进行分析和对比,分析患者在输血过程中,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以及冷沉淀等四种成分血输血的应用率,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红细胞悬液应用患者68例,占53.97%,血浆应用患者26例,占20.63%,血小板应用患者18例,占14.29%,冷沉淀应用患者14例,占11.11%。

结论通过给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进行成分输血,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输血效率,增加患者的用血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大量输血;康复治疗;急救措施在临床上,许多情况下患者会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大量出血现象,进而引起患者的溶血性并发症,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1]。

临床上此时要对患者进行大量的输血,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由于患者在输血时会产生并发症,或是由于输血的速度无法满足患者身体脏器的要求,从而使输血的治疗效果不理想,危急患者的生命。

临床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了成分输血方法对患者进行输血,在短时间内将患者缺少的血液成分输送到患者的体内,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2]。

目前成分输血已经成为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输血方法,成功的挽救了患者生命。

本文通过对所选患者的临床输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6例大量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7例,女59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69.36±5.69)岁。

所有患者均在本院进行手术或急救治疗,并均为大出血患者。

患者中A型血患者56例,B型血患者34例,O型血患者20例,AB型血患者16例。

所有患者在本次实验前均签署了相关同意书,符合相关医学伦理学规定。

1. 2 方法对上述所选患者的临床输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在输血时的用血情况,并将用血情况分为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以及冷沉淀等四种情况。

成分输血在临床中的运用

成分输血在临床中的运用

成分输血在临床中的运用目的:研究并分析成分输血在临床中的运用。

方法:将我站2014年1月~2014年9月对发往各临床医院治疗的72例严重创伤出血患者纳入本研究,统计本组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血小板计数情况与凝血情况采用成分输血法,并回顾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输血后,患者FIB水平、血小板计数水平与输血前相比得到显著升高,APTT水平与PT水平显著降低,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1例有出血倾向、2例体温降低、2例酸碱失衡、2例畏寒发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

结论:对于严重创伤出血患者,采用合理的成分输血法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血小板水平、改善机体凝血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该种输血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标签:成分输血;大出血患者;临床运用在临床治疗中,对于存在多发伤的出血患者,常常难以控制其病情,及时进行输血可以抢救患者生命,临床研究显示,出血特别是大出血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近年来,我站制备的成分血对于此类患者进行输注,在各临床上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在将输血方式与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目前,我站提供黔西南州七县一市的临床用血,通过对几家大医院在2014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72例严重创伤出血患者纳入本研究,男41例,女31例,年龄为14~78岁,平均年龄为(48.9±11.2)岁,在血型方面,A型、B 型、O型、AB型分别为22、24、19、7,在致伤原因方面,交通事故伤、高处坠落伤、机器绞伤分别为53、14、5,面对本组患者使用AIS-ISS90评分系统评估伤情,评分结果为(33.4±9.2)分。

统计本组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血小板计数情况与凝血情况采用成分输血法,并回顾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2输血措施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成分输血法将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在90g/L以上,在输血时,每输注1U悬浮红细胞能够提升5g/L的血红蛋白,以此为基础计算红细胞悬浮液剂量,每输注1U混血液,补充1U血小板、100mL冰冻血浆。

成分输血在抢救创伤大出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

成分输血在抢救创伤大出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

成分输血在抢救创伤大出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发表时间:2013-06-06T09:46:57.1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0期供稿作者:王丽华[导读] 早期严重多发创伤引起的大出血难以控制,及时大量输血是维持生命体征平稳、进行抢救手术的基础。

王丽华(广西桂林市中医医院输血科广西桂林 541002)【摘要】目的分析大量输注成分血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探讨创伤大出血患者抢救时成分输血的合理使用,为临床提供技术依据。

方法对输血量在2000 ml以上者分为两组,计划组与随机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输血后3 h计划组与随机组比较PT、APTT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计划组PLT提高明显高于随机组。

结论依据失血量补充最适宜的血液成分提高了创伤大出血患者的救治率。

【关键词】创伤大出血成分输血血容量凝血功能【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0-0044-02创伤大出血患者,由于遭受了外力的打击,组织和器官受到严重损伤,引起急性大量失血,从而导致循环血量急剧下降,甚至休克、死亡。

输血治疗是重要的抢救措施之一。

输血科不仅要负责血液验收、贮存、发放及输血相关检测,参与输血相关疾病诊断与治疗,更应当指导临床输血,制定合理的输血方案,确保临床抢救成功。

现将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创伤大出血患者急诊输血中成分血使用的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输血病例为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创伤大出血抢救患者,输血量在2000ml以上,共计54例,其中车祸伤为37例,高处坠落伤9例,被人击伤8例;男40例,女14例;平均年龄18~72岁,平均45.2岁;主要为骨盆骨折29例,四肢多发性骨折8例,胸腹联合伤11例,脾破裂6例。

1.2 分组将创伤出血量2000ml以上的抢救病例分为2组。

本科参与制订输血方案的为计划组,共计27例,随机组27例,依据临床输血申请单发出血液成分,为主要输注悬浮红细胞未输注血浆或未按适当比例输入血浆1.3 方法1.3.1 输血前1h与输血后3h,要求临床医师检测受血者血常规,凝血常规。

成分输血在术中急性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分析

成分输血在术中急性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分析

成分输血在术中急性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成分输血在术中急性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月我市医疗用血机构接受的77例术中急性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39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异体全血输入,研究组患者38例患者,则给予异体成分血输入。

对比两组输血后指标变化。

结果:研究组患者给予异体成分输血后术中出血量、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输血量及凝血酶时间(PT)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具有较大差异(p<0.05)。

结论:对于术中急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患者给予异体成分输血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对于临床及患者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成分输血;失血性休克;急性大出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手术开展及术中用血量也逐渐增长。

据研究数据表明,临床上对于骨盆手术的出血量均有2400ml左右,且仍在呈不断上升趋势[1]。

术中血液的丢失及浪费使血液资源变得越来越宝贵,并成为临床上较为紧缺的资源。

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是异体成分输血,成分输血是指采用有效的化学及物理方法对其分离,并制作成纯度高、浓度高的制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合理应用[2]。

该方法不仅节约血液资源又能降低输血不适造成的并发症,是一种合理、有效的输血方法。

对于失血性休克及急性大出血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指标,补充丢失的血液成分,治疗效果显著。

因此,本次对失血性休克及急性大出血患者分别给予成分输血及全血输入,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情况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月我市医疗用血机构接受的77例术中急性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39例患者,研究组38例患者。

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均为22~64岁,平均年龄(46.11±3.17)岁。

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成分输血的临床价值分析

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成分输血的临床价值分析

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成分输血的临床价值分析
董丽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7(021)010
【摘要】目的研究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成分输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产科急性大出血产妇21例,对所有产妇的临床资料和成分输血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成分输血后,患者血压、心率、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量、中心静脉压、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均优于成分输血前,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成分输血在产科急性大出血的抢救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改善产妇由于血液成分减少出现
的各种症状,节约血液资源,值得推广.
【总页数】2页(P1292-1293)
【作者】董丽
【作者单位】东乡县人民医院,江西东乡 3318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成分输血的疗效及策略研究
2.成分输血在抢救严重创伤大出血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3.产科大出血患者成分输血及影响因素研究
4.产科大出
血患者成分输血及影响因素研究5.环节式健康教育联合成分输血在产科大出血患
者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分输血制备护理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成分输血制备护理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成分输血制备护理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制备护理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以输血者进行研究,共100例,分为参照组50例、研究组50例,参照组应用全血输血,研究组应用成分输血制备护理,两组患者输血效果对比分析。

结果研究组输血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参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输血患者应用成分输血制备护理,可有效提高血常规指标,改善输血效果,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成分输血制备护理;应用价值;输血效果;前言在1817年,首例产后大出血产妇实施输血抢救成功,输血便成为临床常用治疗手段[1]。

研究数据表明,多次输血患者伴随输血无效现象,约为70%,若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极易诱发出血,给患者带来痛苦,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威胁[1]。

成分数学表示全血中提取对应血液成分,可提高输血效果。

本文将以100例试验者为对象,探究成分输血制备护理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输血者进行研究,共100例,分为参照组50例、研究组50例,研究时间是2019年11月-2020年11月。

参照组,男、女患者24例与26例;年龄为34-73岁,平均年龄为(48.65±7.36)岁;A型血、B型血、AB型血、O型血分别是10例、15例、18例、7例。

研究组,男、女患者26例与24例;年龄为36-71岁,平均年龄为(48.23±7.27)岁;A型血、B型血、AB型血、O型血分别是11例、14例、16例、9例。

纳入标准:资料齐全;认知正常;均需实施输血;熟知本次研究,并表示自愿参加。

排除标准:精神异常;药物过敏;不配合研究者。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参照组应用全血输血,实施静脉输血,控制输血速度是5ml/min。

研究组应用成分输血制备护理:静脉输血,控制输血速度为5ml/min,结合患者个人情况,适当调整输血速度。

多发伤并发创伤性凝血病等比例成分输血治疗效果

多发伤并发创伤性凝血病等比例成分输血治疗效果

多发伤并发创伤性凝血病等比例成分输血治疗效果多发伤并发创伤性凝血病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创伤,常见于创伤严重患者,特别是在创伤患者大量出血后。

该疾病会导致患者体内凝血机制紊乱,引起出血倾向。

对于这种情况,输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但是传统的输血治疗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尝试采用多种成分输血治疗。

本文将探讨多发伤并发创伤性凝血病等比例成分输血治疗的效果。

我们来了解一下多发伤并发创伤性凝血病的病因和治疗原则。

多发伤是指患者同时患有多种不同严重创伤的情况,如多处骨折、内脏器官损伤等。

而创伤性凝血病是由于机体受到严重创伤后,凝血系统失衡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体内的凝血系统会出现一系列异常改变,如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因子活性降低等,导致患者出现出血倾向。

治疗上,传统的输血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新鲜全血或洗涤红细胞进行输注,尽可能地补充患者失血所需的红细胞和凝血因子。

传统的输血治疗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传统的输血治疗方法无法提供完整的凝血因子,难以满足患者体内凝血机制紊乱所需的大量凝血因子。

传统的输血治疗方法在输注大量红细胞的也会导致患者体内充血、负荷增加等问题,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研究人员开始尝试采用多种成分输血治疗。

多种成分输血治疗是指将新鲜全血进行分离,分离出其中所含的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等多种成分,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进行比例混合后进行输注,以满足患者全面的输血需求。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多种成分输血治疗效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一些研究表明,多种成分输血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缩短凝血酶原时间,提高凝血因子活性,显著降低患者出血的发生。

有研究表明,多种成分输血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多发伤并发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的凝血因子Ⅷ、Ⅻ活性,明显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一些研究还表明,采用多种成分输血治疗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出血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出血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分输血在严重创伤大出血患者抢救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梁红玉方敏陈艳露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4年第08期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严重创伤大出血患者进行抢救时采用成分出血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6例严重创伤大出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成分输血,对其成分输血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分析。

结果:输血17~24h 后,患者的APTT、FIB、PT以及血小板计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输血前(p
【关键词】严重创伤大出血;成分输血;抢救;临床价值
临床中,导致大出血的疾病种类较多,如外科手术、消化道大出血、癌症晚期、产后大出血以及严重创伤大出血等,具有起病急、失血快的特点[1]。

为有效抢救、治疗严重创伤大出血患者,需要对其手术治疗和抗休克治疗过程中大量输血。

笔者对我院收治的66例严重创伤大出血患者进行抢救时给予成分输血,取得较好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6例严重创伤大出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35例,女31例,年龄14~77岁,平均年龄(48.2±13.6)岁;24例A型血,14例B 型血,17例O型血,11例A、B型血;致伤原因:34例交通事故伤,18例高处坠落伤,14例机器绞伤;根据AIS-ISS90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患者的伤情程度平均评分(33.3±10.4)分。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安排专业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整理,对输血前、后患者的凝血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血小板计数结果进行探究分析。

对患者进行输血时,将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在90g/L以上,进行输注时,按照输注IU悬浮红细胞能够提高5g/L血红蛋白水平的标准计算红细胞混悬液用量的输注量;之后,按照输入IU红细胞混悬液需要给予100mL的新鲜冰冻血浆与IU血小板比例,给予患者成分输血。

结束输血后,每隔4~8小时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常规等指标进行检测,严格根据检测结果适当调整所需要输注的血液成分量[2]。

1.3 实验室检查[3]
每隔4~8小时,对患者输血前和成分输血后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血小板计数等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输血前、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对比
输血17~24h后,患者的APTT、FIB、PT以及血小板计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输血前(p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进行输血的过程中,共出现8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12.1%。

其中,2例出血倾向,3例体温降低,2例畏寒发热,1例酸碱平衡失调。

3 讨论
对严重创伤大出血患者主要给予输血补液治疗,其能够有效维持患者生命。

大量输血指的是对患者进行输血时,一天的输血量约为血容量血液的100%;患者三小时内的输血量约为血容量血液的50%;患者体内红细胞混悬液的输入量多于20U;需要对患者输入血浆或者注入血小板。

为有效防止患者体内血液成分丢失,需要对患者进行大量输血,并给予大量补液,补液能够稀释患者体内的血液,进而有效减少稀释性血小板,并改善凝血因子相对不足的情况;另外,还能够防止凝血功能发生异常现象,降低患者体温。

有文献研究表明,如患者的输血量超过2500mL,那么易导致出现出血倾向。

此外,考虑到严重创伤患者的血管损伤情况较严重,病情较危急,往往易出现大片皮肤缺损或者剥脱的现象,进而诱发部位出现广泛性出血情况,并使患者体内血液中含有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大量丢失,逐渐消耗,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有效、及时的成分输血,最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提升患者体内的血小板计数水平。

在本组研究中,所有患者均进行成分输血,输血17~24h后,患者的APTT、FIB、PT以及血小板计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输血前(p
综上所述,对严重创伤大出血患者进行抢救时进行成分输血,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提升患者的血小板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何锦添,李春兰,何伟清.成分输血在抢救严重创伤大出血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01).
[2]叶一冰,秦杰,李方顺.大量成分输血在抢救严重创伤大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20).
[3]韦喜敢,周建月,周吉成.手术患者意外大量输血术后诊断与成分输血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5(07).
[4]王翠民,都东升,李秀英.成分输血在大出血患者抢救中的联合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