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学生的声音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开学生的声音世界

发表时间:2012-06-29T08:42:16.32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第28期供稿作者:付少兵[导读] 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领悟力、理解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付少兵

摘要: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领悟力、理解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而这些能力不但语文学科需要,其他学科也离不开。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优先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学生只有在读懂的基础上才能理解,才能更好地思维。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作用

语文是我国传统的教育学科,传统的学校教育称为读书,重在“读”,如苏秦苦读,“头悬梁,锥刺股”,所以能够游说天下;屈原好读,留下《离骚》传万代;杜甫勤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祖冲之喜读,为人类创造了非凡的奇迹,算出了圆周率,编写了数学专著《缀术》;近现代的文学家鲁迅、郭沫若,数学家童第周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自己“读”出来的。但是长久以来,中国的语文教育都徘徊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语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朗读,过多的是教师的讲解,把一篇文章讲的毫无遗漏,其结果是造成学生读起书来没有感情,读完一篇文章不能很好地理解与感悟。这样的教学法,效果肯定差,其原因就是没有让学生充分的朗读。造成学生朗读能力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没有考核标准,但最重要的还是教师根本忽略了朗读教学。

可喜的是,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大大提高了朗读的地位,制定出了严格的评价标准。这说明中国的教育者已经开始重视朗读在初中教学中的作用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在教学中,就比较重视朗读教学并积极躬行。

一、自由朗读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多数教师喜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由阅读。学生的思维被问题牵引,无法真正得到激活。笔者认为应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发现问题,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当然也许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会超出所学的学科范围,也可能幼稚而无价值,但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又可以相机引导学生如何提问,岂非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呢?

二、朗读是激活诗歌教学的金钥匙

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教材中,选取了许多现代诗歌。现代诗歌历来被视为难讲的体裁,让许多教师挠头。因为诗歌具有跳跃性、存在着意义缺位现象、象征意义浓厚,所以,初入中学的学生一时难以理解。以《在山的那边》为例,笔者在讲这课时,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大胆范读给学生听。面对陌生的体裁、深奥的语句,学生们开始有点茫然,可是在听完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后,很容易就体会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成功的教学经验说明,声音可以把缺位的意义表达出来,而学生那颗敏感的心,恰恰对声音的感受力最为精准。他们能从声音中感受到作者的心声、贴近作者的心怀,使朗读扫清了意义上的障碍,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活用朗读让现代诗歌不再是一杯苦涩的茶,而是让学生在苦涩中品味到了甘甜。

三、用自己的声音歌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个性张扬的时期,在心理上,他们对于事物的喜爱是建立在这个事物是否能发展个性的基础上的。如果在这个领域里能证明自己的能力,那么他就愿意在这个方面付出。许多同学留恋网络世界就是因为在虚拟的空间里,他们能实现自己的想法,施展自己的能力。同理,如果想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就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打开一个缺口,让学生去自由发挥,朗读就是这样的一条捷径。

如果说文字是无声的音符,那么文章就是一首动人的歌曲,而让学生用他自己的声音将他唱响,往往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讲授《春》的过程中,笔者特意安排了整整一课时的时间进行朗读指导、反复范读,规范学生的朗读习惯,然后指导学生模仿朗读。在模仿过程中,启发学生自己体会、融入自己的感受。这一堂课下来学生完全体会了作者的情感,居然还能当堂背诵整篇文章,更意外的是学生们对朗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有机会就争先恐后的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许多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同学也读得绘声绘色,因此而喜欢上语文课。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歌唱,让他们在朗读的这片世界里张扬自己的风采,让语文教学也变得生动起来。

四、多面朗读,让学生的语文世界充满乐趣

朗读可以加入很多辅助手段,也可幻化多种形式。比如配乐朗读,可以让朗读听起来更加悦耳,而分角色朗读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现能力。

在进行七年级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笔者给学生范读一篇范文《夜的海》。这篇文章语言含蓄优美,意境幽深,笔者选用了钢琴演奏家里查德.克莱德曼的《柔如彩虹》作为背景音乐。在舒缓悠扬的音乐配合下,当笔者深情地读完这篇文章时,学生还沉浸其中,那次作文学生写得都很成功。

学生是孩子,他们的感悟力很强,他们能很容易从轻快明朗的颜色上感受到喜悦、从阴郁低沉的声调中体会到悲伤,而朗读恰恰能从感官入手打动学生,引发他们更为深入的思考。所以笔者认为通过朗读这种感官体会的途径逐渐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也不失为一个语文学习的好办法。

分角色朗读是学生喜欢的朗读形式。许多课文如《皇帝的新装》、《羚羊木雕》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在朗读中,学生完全投入其中。当一个人陶醉在某种享受中的时候,负担不见了、压力不见了。这时的语文学习就不再枯燥了。

五、养成朗读习惯,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叶圣陶说过:“习惯养成的多,那个人的能力就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的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我们无论是读书、学习,还是写作都应该养成好习惯。那么,怎样才能养成好的朗读习惯呢?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朗读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式,可以调动多种感官,培养多种能力;其次要给学生提供多种朗读的素材,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章思想,培养语感。

妙用朗读,让教师和学生都不再为学习而发愁;有了朗读,语文的世界不再寂寞无声,朗读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让我们一起努力,在课堂中鼓励学生放声朗读,还语文课一美丽动人的容颜,让汉语丰厚的语言之花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在学生的心田上绚烂开放。

作者简介:付少兵,中学一级教师。1994年毕业于安康师范学校,2003年获得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参考文献:

[1]李小卫.让朗朗书声充满校园[J].甘肃科技,201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