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试卷看高中历史学科的考查特点及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试卷特点及复习策略
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 , 这是多个 省份新课标试卷的共同特点。
第 2题 , 的是 三省六 部制 的内容 。平时 授课 过程 8 考查 中, 往往将这 一知识点放在隋唐政治制度 中, 但题干提供 的却
是明代废除宰相制度的素材, 此题虽然比较简单 , 但考生在作
答时必须要在大脑 中绕个大弯。
、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试卷的特点
21年全 国有 l个省市实行 新课 改高考 , 括北京 、 0 0 6 包 上 海、 、 、 、 天津 浙江 湖南 黑龙江 、 、 吉林 陕西 、 海南 、 、 、 山东 广东 宁 夏、 、 江苏 辽宁、 、 建 ,) 年河 南等 省高考 也开 始采 用 安徽 福 21 1 1 新课标教 材。以 21年 为主 、 三年全 国命题 为例 , 0 0 近 涉及 历 史试卷有以下五个特点 : ( 注重基础 , 一) 依托教材 历年的试题都注重基础性 , 涉及的知识点都 是历史 试题
不说命题者的独具匠心 。
如 : 1年全 国新课标试 题 中 题 的西周 的分 封制 , 题 的 20 0 2 5
古代中国专制 主义 中央集权制 度 ,5 的宋 明理学 ,2 的 :题 I 3题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 题 的百团大 战 , 题 的改革 开放前 后 3 4
外交政策的变化 , 4 明清手工 业发 展特 点革命 的影 响— — 垄 断组 1 考查 织 出现 。 命题 列举 了美 国钢铁业 统计表 ( I, 必须通 表 )考生 过分析归纳表中的各项数 字 , 才能选 出正确答 案。钢铁行业 是美 国较早出现垄 断组织的部门之 一, 命题以钢铁行 业举 例 , 做到 了紧扣教材 , 将垄断一词的涵义蕴含在图表数字中 , 能 不
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11 3
10 7 9 2 24 5
1.142 1.18
1.181 1.243 1.248 1.381 1.477 1.592
A B
C A D B D C
57.1 59
59.03 62.15 62.4 69.07 73.86 79.6
12823 1993
1936 13957 2461 2581 1975 1303
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特点
• 1、试卷较好的体现了高校选拔新生的命 题原则,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 全省参加考试人数23371人, • 全卷平均分 44.55分,最高分89分。90— 80分数段的人数为19人 ; • 79—70分数段的人数为467人; • 69—60分数段的人数为2519人; • 及格率: 12.9%。
974 6386 1726 6912 10414 6892 7626
16
14
0.718
0.74
B
C
35.89
37.01
3215
7305
8060
1681
7730
8312
3423
5120
22
20 12
0.752
0.791 0.797
A
A B
37.61
39.55 39.85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思路解析】拿破仑战争捍卫法国大革命成果,冲破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秩序, 加速了欧洲各国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推动 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虽然后期带有侵略性质,故A项错误;普法战争 使德国实现统一并崛起,法国衰落,改变欧洲政治格局,欧洲国家数量没有 骤然增加,故B项错误;一战以后,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 曼土耳其帝国等四大帝国瓦解。而巴尔干半岛与中东地区的出现一系列的民 族国家,如南斯拉夫、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骤然增加欧洲国家数量, 故C项正确;二战后主要是一些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兴起,欧洲只是对德国分 区占领,国家数量没有明显增加,故D项错误。
探究新课标历史高考特点及备考策略
2014-01新视角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1]袁晓芳.新课程理念下开展物理非常规实验的探讨[J].教育界,2013(02).[2]李滨,张伟.论“非常规”物理实验对初中生物理启蒙教育的意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2).[3]张伟,郭玉英.论“非常规”物理实验的教学地位[J].课程·教材·教法,2007(12).[4]万欣欣,张伟.基于“非常规”物理实验的概念转变教学策略实践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2).(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编辑王团兰高中课程课改和教学改革以来,文综高考卷历史部分为了更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在命题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基本完成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以及“目标立意”的转变。
在现阶段一标多材的背景之下,怎样更好地处理教材,怎样更准确地处理好课标、教材及考纲之间的关系并最终能够使高考复习更为有效十分重要。
一、解读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从高考的现实需要出发,强调通史体系,根据多种史观、通史的思路对课程标准的内容加以调整。
新高考试卷中的很多题目突出对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的考查,注意多角度、综合地分析问题,考查考生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把握。
历史试题从古到今的排列顺序,也反映了学科体系的要求。
二、对几年来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及考情的综合分析1.高考历史试卷的总体难度较大难度与区分度是评价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
难度为0.5时,其区分度最佳。
因此高考命题的设计难度通常为0.50~0.55。
据有关资料和相关专家研究显示,近年来全国历史试卷的平均难度为0.46。
2.主要题型是材料型问答题,凸显历史学科特征,彰显课程理念新课程高考历史试卷渗透着“坚持以问题为中心,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历史学科意识”的理念。
材料选材新颖,文字史料包括史籍、诗歌、法律条文、人物言论、时事新闻、历史著作等;图片史料包括历史文物图、历史照片、漫画等;数据史料包括柱状数据图、表格等。
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2021年:石门六中杨敏一、试卷大体情况(一)注重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试卷中所有的试题都采用材料设置情境,这就需要学生能准确解读材料,由此可见对考生分析史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材料来源普遍,有原始文献、史学论著、统计报告,同时也有学生熟知的神话故事;材料的选择也比较新颖,不拘泥于教材。
比如40题,试题立足于考查科技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材料以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作为切入点,既与科技进步有关,同时又与学生生活体验密切相关,“小视角,大视野”更是现今史学界研究的趋势。
由此可见命题的立意高远。
(二)考查内容突出骨干知识2021年新课标历史卷考查明显以骨干知识为主,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明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特点、罗马法、经济体制改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等等,而且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迁移,如材料分析40题以交通信号灯为例,整体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知识点的掌握,而第三问突出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就考查知识的比例而言,对政治经济两大模块的考核要明显多于思想文化部份;对中国史的考核也明显多于对世界史。
(三)注重能力考查,表现高考导向试卷以材料的形式提出问题,重在检查学生研读史料、分析史料、知识迁移、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文言文的史料,更是要在读懂史料的基础上,准确迁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如2六、27、34、4五、48题。
同时也能注重学生多元史观的养成,如材料分析题41题提供的“冲击——反映”模式材料是“西方中心主义”的产物,表面上看是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掌握,但题型是开放式的,实际考核的却是考生多元史观的积累。
这样的命题也反映了当下高考对多元史观培育、史学思维养成和史学方式运用的要求。
高考命题对能力考核的重视可见一斑。
整体而言,今年文综卷历史部份的命题更能秉承新课标的理念,“史料”、“史观”统领整个试题,所谓“见微知著,睹始知终”,鉴于高考命题的强势导向,此后的中学历史教学将更具学科特点,专业性将加倍明显。
历史试卷分析报告12篇完整版
《历史试卷分析》历史试卷分析〔一〕:一、试卷分析本试题注重根底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根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根底知识。
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表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表现了过程和方法。
试卷结构:总分为100分,时间是60分钟。
考查资料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
选取题,50分非选取题值50分。
总分为100分。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与原因问题一:选取题共20题。
题的难易程度中等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
问题二:非选取题2124题。
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
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
1、学生根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根底知识不结实,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
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局部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能够了。
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应不与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
2、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潜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根本常识,对根底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
3、审题潜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带给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
与学生阅读理解潜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
三、改善措施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结实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开展。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风景——试析历史高考多角度试题的考查特点及启示
的新 史观去引领历史知识 的学 习 , 让历史 学 习更具 有 活 力, 也更适 应高考历史试 题 的新要求 。 二、 通过新史学研究方法进行新视角考查 在高考题 中引入史学研究 的新方 法 , 不仅 可 以丰 富 史学研究的视域 , 丰满历史人 物 的形 象 , 鲜 活历史事 实 . 更利于考查和培养学生 的历史研究 意识 和素养 。 2 0 1 2 年江苏高考历 史试题第 2 1 题 引入 了布罗 代尔
历安 ・ 专题论析
站 在 不 同 的 角 度 看 风 景
— —
试 析 历 史 高 考 多角 度 试 题 的考 查 特 点 及 启 示
江 苏无锡 市 第六 高级 中 学( 2 1 4 0 0 0 ) 王 伟
“ 多角度论 述是 对历 史事 实进 行立 体 因素考 察 , 并
对事实尝试做 出不 同侧面 的多层次解 释 , 形成 一系列 的
化进程” 的结论 。
2 0 1 3年江苏 高考历 史卷第 2 3 题( “ 罗斯福新 政题 ” ) 引入 了心理史 学 和计量 史学 的研 究视 角 , 考生 要从 “ 罗 斯福 的乐观主义情绪 能够平 复百姓 心 中的恐 慌 ” 这个心 理学 的意 义层 面分析促使其 改革取 得成功 的重要 因素 ; 要运用数据分析 和统计 的方法研究 “ 1 9 2 9 -1 9 3 3年美 国 失业率变化 的两个 因素 ” , 进 一步 强化 了拓 宽 史学研 究 视野 的重要意义 。再如 , 选修模 块《 探 索历史 奥秘 》 的题 目引入 了推测史学 的研究方法等等 。
法, 考查 了隋 唐 以来 的古代 史 上 的历 史 作 用 。设 问三 “ 据材料三 , 说 明科举 制对 于 现代 人才选 拔 的历 史借 鉴 价值” 体现了 与文化 联 系 的长时段 法 , 考查 了科 举制 这
2023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试卷分析)
2023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试卷分析)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学科育人功能。
在新老高考并行、新旧课标交替时期,注重严格贯彻依标施考,试卷结构、题量、难度适中,试题情境友好平实,为平稳推进高考内容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一、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构建“五史”考查体系1.推进党史考查进一步深化高考试题从党史蕴含的丰富育人资源中选取素材,引导学生在具体史实中感悟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难题的理论自觉,并从中汲取思想养分,坚定历史自信。
如文综乙卷第41题选取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的不同文献,要求学生比较三方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的态度和实质差异,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主张全面反攻、力争受降权是对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成果的巩固,对于保证战后国内和平、民主、团结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文综甲卷第30题以党的一大关于当时工作重点的讨论为主题设置情境,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作出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战略决策,充分体现党在救国大业中表现出的先进性、创新性。
2.注重考查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改革开放史历史试题通过选取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典型史实,引导学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增强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如文综甲卷第42题以武汉长江大桥为例,要求学生自主阐释一则新中国的“国家记忆”,考查对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掌握程度和对祖国建设成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认识。
文综乙卷第30题呈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艺术家将现代艺术形式与民族风格相结合的文化创作成就,启发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精神内涵。
3.坚持考查中华民族发展史高考历史试题通过选取我国五千年文明演进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史实,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如文综甲卷第47题以春秋时期孔子的“乐教”设置问题情境,展现“乐教”育人才、齐风俗、实现政治与社会理想的独特功能,启发学生认识“乐教”对儒家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以及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近五年江苏高考历史卷分析及教学启示
理论前沿2014年第10期纵观近五年来的江苏历史高考卷,不难发现试卷始终能够做到试题活,立意新,能力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作为一次为高校选拔人才的考试,试卷在坚持思维能力考查的前提下加大了合理的难度,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学科素质和潜能,能够较好地甄剐考生学科素质的差异㊂一㊁试卷总体特点近五年的历史试题总体上比较平稳,难度适中,极少偏题㊁难题㊁怪题,追踪热点及重点问题㊂背景材料朴实,设问角度新颖,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弘扬素质教育,杜绝死记硬背,具有很高的信度㊁效度和区分度㊂(一)源于教材㊁高于教材,难度适中,体现新课程理念㊂纵观近年来江苏高考自主命题历史卷不难看出,江苏卷始终贴合课本知识,秉承了 新情境㊁新材料 的一贯命题理念,从历史学科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去命题,合理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㊂有相当多的题目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而非与教材知识点简单对接㊂例如,徐珂‘清稗类钞“记述: 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㊂ 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A援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B援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援婚姻听凭父母安排D援婚姻仪式简约文明此题考查了必修2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 相关内容,但提供的背景信息和情景是课本之外的,考查了学生获取材料信息,整合教材内容的能力,也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注重对课本学习的基本史实,概念的理解㊂虽然试卷题目所选的材料㊁营造的情境非常新颖,但考察的仍然是主干知识与基本线索㊂例如13年考卷选择题方面考查了古代中国农具㊁文字㊁三省六部㊁军机处,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㊁民族资本主义,70年代外交;世界史的雅典民主制度㊁工业革命㊁启蒙运动㊁十月革命㊁两德分裂和现代美术作品等㊂非选择题方面考查了儒家伦理㊁国共合作㊁罗斯福新政㊁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㊁克伦威尔及拿破仑等㊂所有这些都是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和平时教学中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㊂同时我们又应该看到,以往出过的知识点在第二年仍有出现,例如孔子 仁 的主张㊁罗斯福新政等内容都有重复出现,说明命题者并不回避已经考过的知识㊂这使得江苏卷基本保持这清新㊁稳健的状态,且无死记硬背之嫌㊂(二)材料为先,创造新情境,突出学生能力的考查㊂新课程背景下,新材料㊁新情景题在江苏卷中一年比一年凸显㊂由知识考查为主转向能力考查为主,分别通过文字史料㊁图片和图表等形式呈现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考查相关内容,加大了材料阅读和解析的比重㊂更加强调独立运用判断㊁归纳㊁比较㊁概括等历史思维方法分析和阐述问题的能力㊂例如(2010卷1),柳宗元‘封建论“载: 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㊂ 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援秦朝B援西汉C援南北朝D援唐朝本题考查了对郡县制优点的评价和认识,但通过柳宗元‘封建论“中的史料来考查,创设了一种新情境,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㊂显而易见,新材料㊁新情景试题类型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高考历史试题命制的大方向,也是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理念在历史学科得以落实的着力点㊂但我们细细品味每一道试题,耐心阅读每一个材料后,又觉得它们都没有超出我们的 视野 ,没有超出学生可以达到的 思路 ㊂无论试题材料史实,还是选项答案史论,都特别注重现有的教材知识㊂材料情境的使用也都与所学知识密切相关.学科能力的考查更注意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出发,以考生较为普遍的学业水平为起点,基于在设定的材料新情境下,考查积极调动㊁迁移并运用所学知识,合理解读的能力㊂要运用数据分析和统计的方法研究 影响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变化的两个因素 ㊂在 罗斯福新政的机遇与挑战 这道历史论证题中,更是明确提出要 多角度地研究 ,以 便于立体地认识历史 和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㊁认识历史 ,进一步强化了拓宽史学研究视野的重要意义㊂(三)关注热点,密切联系现实,重视历史的垂训作用近几年的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在命题过程中,始终联系当前的社会,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㊂这种命题方法避免了命题问题的老套,同时又加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丰富的时代气息㊂如近代化㊁民族振兴㊁和谐社会等内容在试题中都有体现㊂这样做既顺应了时代潮流,又凸显了史学的教化功能㊂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㊂由此可以看出(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㊂该题追踪时政热点的同时又紧扣书本知识,考察学生知识迁移能力㊂历史研究和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它的垂训作用,例如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卷第21题提供了三个关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材料,这道题目不但要求学生回答关于这些选官制度的问题,还要求学生说明科举制度对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也就是从历史事件中总结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㊂这对中学历史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让学生以识到学习历史是有价值的㊂二㊁应对高考,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目前中国的高考对于中学教学的指挥棒作用还是十分明显的,学校的一切工作围绕着高考进行㊂对于新课程而言,高考指挥棒作用可谓是一把双刃剑,即可通过高考命题变化来引导和体现新课程的新理念㊁新要求,推进课程改革;也可能因为高考的应试效应,误导中学教学,出现急功近利,只顾成绩,缺乏真正的能力培养的现象㊂(一)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运用史料教学虽然已经成为教师的共识,但仍存在一些表现较严重的问题㊂例如教师们知道一些新课改的理念,知道史料教学的重要性,却依旧继续着千篇一律的教学工作,并没有把史料教学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去,或者仅仅把史料教学当成公开课时的作秀㊂另有一些教师认为史料教学就是为高考服务的,为了迎合高考的史料解析题而设置的,于是把史料教学演变为讲授史料题㊂史料教学真正的价值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增强学生探究历史的能力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㊂坚持以往 授人以鱼 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更不能适应这一背景下的新高考㊂(二)除了在史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目前高中历史图表教学上也存在着一些误区㊂由于以往的历史考试都注重文字信近五年江苏高考历史卷分析及教学启示叶倩辉(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江苏苏州215123)[摘要]自全国实行分省命题以来,江苏获得自主命题权已经有十一年㊂本文通过对2010年至2014年江苏历史高考试卷进行研究,结合新课程改革和江苏高考改革的背景,重点分析近五年来江苏历史高考试卷的变化,探求江苏历史高考试卷的特点㊁发展趋势,并从试题分析中获得正确的备考策略㊂希望本文可以为中学一线的历史教师提供一些教学启示㊂[关键词]历史高考;试卷特点;教学启示ʌ中图分类号ɔG633.51ʌ文献标识码ɔAʌ文章编号ɔ1007-4244(2014)10-232-22322014年第10期息的表达而忽视图表,从而造成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于教材文字知识的讲解而忽视教材插图和表格的应用,我们甚至会认为这些图表只是一种点缀㊂有一部分教师在分析高考试题后意识到了图表教学的重要性,然而由于目前的历史考试的图表题大多来自课外,这也就造成了教师容易忽视课内的这些图表,觉得高考用不上,所以看不看讲不讲无所谓㊂其实如果我们老师能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中的这些图表,加强对图表的认识㊁方法讲解㊁注重图表与教材文字信息的结合,这对于我们学生看图读图用图能力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㊂这些教学中的误区是我们所容易忽视的,但其实这些又是新课程特别强调和重视的,高考试题的考核就是命题人有意识的想强化和突出这种思想㊂这就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历史教学中转变认识,更新思路和方法㊂三㊁教学启示与建议根据上面对近五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的分析,反思中学教学,有如下几点启发:(一)重视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㊂从近五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来看,没有出现严重脱离书本的试题,无论试题如何命制,都是以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和基本能力为主㊂历年的试卷中都会出现一些比较零散的知识点,难度不大,但如果平时疏忽,没有准确的记忆,这些题反倒成了难题㊂所以,做好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取得有良心成绩的关键㊂高中历史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教师不能以个人的主观意志判断知识点孰轻孰重㊂要根据课程标准㊁教学要求㊁考试说明,准确设定三维目标,梳理好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在教学中把每一个目标都落到实处,并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记住㊂(二)加强对学生分析与比较能力的培养㊂近年来,江苏高考历史卷的题目设计越来越灵活,考察学生历史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的题目越来越多,单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㊂因而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强化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的图片㊁表格等资料,同时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的历史材料㊂提升学生对图片㊁文字资料分析能力的培养,强化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尽可能地弄清重点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并将相似的时间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和分析,挖掘其中的联系和区别㊂从而提高学生对史料分析利用的能力㊂(三)关注热点问题,重视信息收集㊂当今高考,试题的实践性㊁灵活性强,往往是通过热点问题进行命题的,具有强烈现实意义与时代特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发展的时代命运㊂历史试题虽不会像政治学科那样,直接考查社会热点,但它会以新问题㊁新情境为载体,隐性考查相关知识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通过各种渠道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要将几年来发生的重要事实进行汇总㊁分析,并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利用基础知识去解答新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㊂参考文献:[1]陈龙,金国华.扎实稳健,有效推进高三历史复习---2013年江苏历史高考试题特点与2014届高三复习建议[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24).[2]潘燕.2011年江苏历史高考命题趋势探讨及教学对策[J].文理导航,2011(07).[3]潘志平.江苏高考历史学科命题趋势及复习策略[J].东方青年?教师,2012(08).[4]王洪海.把握高考方向提高史料教学有效性-2012年江苏历史高考启示[J].中学教学参考,2012(33).[5]陈凯.2013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分析及复习建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6]沈建利.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卷命题特点对高三复习的启示[J],2011(04).[7]沙耿云.2012年高考江苏历史试卷分析及教学启示[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3(05).[8]孙迎春.新课程背景下江苏高考历史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J].考试周刊,2012(Z1).作者简介:叶倩辉(1990-),女,江苏盐城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㊂座谈㊂组织廉政教育的演讲比赛㊁征文比赛等,不仅要鼓励学生踊跃报名,还要动员广大教职员工积极参与,让大家在竞技中接受廉政教育㊂学校还可以组织全校师生观看廉政教育题材的录像㊁电影㊁图片等㊂最后,学校要加强廉政教育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如在教学楼㊁图书馆等地设置廉政格言,名人警句等,让全校师生随时接受廉政教育文化的熏陶㊂(四)内容创新:突出当代大学生廉政教育的特色对大学生进行廉政教育要结合当代大学生身心特点和实际情况,把握规律性㊁体现时代性㊁注重实效性,因此廉洁教育的内容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党风党纪㊁法规法纪㊁廉洁从政,还应包括应包括:诚信教育㊁感恩教育㊁法纪法规教育㊁职业道德教育㊁廉洁教育㊁理想信念教育和节俭教育等㊂诚信教育,即诚实守信教育㊂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道德基石㊂大学必须把诚信教育放在廉政教育的首位,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的社会观念,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践行㊂对大学生进行廉政教育要坚持 因材施教㊁分级施教 的原则,针对不同年纪,不同年龄,不同区域的大学生群体的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思想状况,认识能力,政治素养等差异,要有选择地规划教育内容,如,对于党员㊁学生干部等骨干学生,廉政教育侧重于政治素质教育,对于普通学生,则侧重于规章制度教育;对于高年级学生,要侧重于反面警示教育;对于低年级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㊂四㊁结束语大学生廉政教育是一项长期的㊁系统的育人工程㊂因此,高校应深入研究大学生廉政教育的新问题㊁新思路,不断丰富廉政教育的内涵,积极探索大学生廉政教育的新途径,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廉政意识,为祖国现代化现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㊂参考文献:[1]建立健全教育㊁制度㊁监督并重的政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S/OL].(2007-12-06)[2010-09-10].http://www/ 200902/20090217160119535.doc.[2]吴光.廉政的内涵与中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J].浙江社会科学,2006(3):101-105.[3]唐自政,何抒然.对当代大学生廉政教育的现状和路径的思考[J].皖西学院学报.2009,25(4):21-24.[4]陈国铁.本科院校学生道德教育探讨[J].高教研究.2005,(1):38-40.作者简介:王瑞生(1969-),男,陕西西安人,西安理工大学纪委副书记㊁监察处处长㊂(上接219页)基础教育233近五年江苏高考历史卷分析及教学启示作者:叶倩辉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江苏 苏州,215123刊名:现代妇女(理论版)英文刊名:Modern Women年,卷(期):2014(10)引用本文格式:叶倩辉近五年江苏高考历史卷分析及教学启示[期刊论文]-现代妇女(理论版) 2014(10)。
高一历史试卷分析与教学建议
高一历史试卷分析与教学建议厚街中学陈晓娜一、试题评价一、前段教学总结1、学生学习现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历史学科是副科,平常只要对付一下,考试前突击抢背一下就能考一个不错的分数,为此,他们课后根本不可能花时间在历史科目上,连一个星期一节的晚自习等不能专时专用,每次都是老师进去后才纷纷拿出历史书,等老师一走又干其他的(因为一节晚自习老师要看两个班),根本不按老师讲的注重课前预习——上课集中听讲——课后及时消化做题,一个星期就把那节晚自习充分用好(用来预习与消化)都做不到;这种心态再加上初中养成的考前背提纲等不良习惯使大多数同学不会听课、不会看书、不会记笔记,还停留在被动学习和死记硬背上,学习方法不对。
2、历史学科高考要求:“全国新课标下”的《考试大纲》规定:“历史学科考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察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察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联系,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可见当今高考历史试题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命题已由原来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发展到“学科素养立意”。
假若高一时期一点都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不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打下坚实的基础,进入高三以后,老师和学生面临的历史教学任务都很重,不仅要完成高三自身的教学任务,还要弥补高一高二甚至初中学习时所欠下的学习任务,尤其是要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我们要将高中历史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注重三个年级教学任务各自的侧重点。
3、备课组工作措施:一要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我要学会”为“我要会学”。
要让学生养成自主看书学习复习的良好习惯,即课前预习—课堂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后及时复习消化巩固。
平常多看文史类书籍,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速度,提高历史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为高考文综取得好成绩奠定基础。
高考历史试题特点分析——以2016-2019年全国Ⅲ卷为例
高考历史试题特点分析——以 2016-2019年全国Ⅲ卷为例摘要:高考具有“三服务”的功能,也就是高考服务于课程改革、教学需求以及高校选拔人才的需求,所以在教育教学的研究课题中,高考一直是重点和热点。
对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进行分析,能在高中教学和新课改的研究中起到指导作用,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导向性;渐进性;全面性;创新性高考是我国最主要的大学入学测试,因此关于高考的任何事件及改革都会深刻影响中学教学。
本文将研究广西自2016年至2019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基于新课改背景,对其试题的特点进行分析,为对应的备考建议打下基础。
(一)导向性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中,明确指出了新的教育目标,即“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基础教育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命制高考试题要求遵循价值导向和育人目标,即“立德树人”,因此能够体现出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考查历史学科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的功能。
命题的主要依托是课程的核心知识,基本要求是提升试题质量,宗旨是服务高三备考复习,从而遵循科学合理的价值判断和思想导向。
在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层面,既要考查家国情怀和历史解释,也要考查史料实证、时空观念以及唯物史观等,尤其是近四年全国Ⅲ卷的命题尤其突出对核心价值观的考查。
以2019年全国Ⅲ卷的第40题为例,重视国家治理层的分析考核,在国家治理层面将罗马帝国和汉朝进行比较,分析治理的价值和差异,从而对国际历史的发展以及我国民族多元一体的进程和趋势精准把握,以增强国家、民族和文化认同感,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的先进文化,通过对我国历史上治理国家的策略和模式,帮助学生形成更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试题能够体现出正确的价值导向。
在考查学生的能力方面,命制试题要根据史料灵活运用并创设出相应的情境,从而对学生迁移知识、运用知识、准确获取有用信息、分析材料内容以及解读材料的能力进行考查。
启智润思在强基固本中守正创新——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文综历史试题的教学启示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2 . 9启智润思在强基固本中守正创新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安丽宏2022年全国乙卷文科综合的历史试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积极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导向作用,加强对党史和国史的深入考查,很好地诠释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人才选拔的有机结合,在启智润思中固本强基。
一、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历史学科试题整体解析2022年全国高考乙卷文综历史试题遵循高考评价体系和历史学科课程标准,试卷风格结构、题型题量、考试难度均相对稳定。
1.深化基础性,突出思维品质考查试题整体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坚持对标课本,深化基础性,学生在扎实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需增强对历史概念和历史规律的深入理解,做到史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例如第26题“通判”职能与设置目的一题,意在考查宋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与中央集权的强化,这一题目的创设,强化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学生需要深入理解“通判”的内涵和外延,既要弄清“通判”设置的职能定位,又要深入理解“通判”设置的时代需求,学生需要在“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才能作出正确判断,这个命题在深化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重在考查学生的全面思维品质。
第41题考查二战后中日两国的技术引进和新中国建国初期科技发展情况,这是一道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综合性试题,学生需要在掌握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等相关历史知识的同时,运用唯物史观对中日两国的技术引进进行科学地分析与比较,认识科技发展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该题在考查学科素养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2.增加开放度,突出综合素质考查历史学科的开放性试题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甄别与考查,学生需要在深入理解试题情境的基础上,自主选择答题视角,运用试题材料及所学知识组织答题语言,得出科学结论。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试卷特点及复习策略
1 4 以能 力立 意 。 . 强调 文科 综合 能力 素质 的
考查 , 面 体现 新课 程 理 念 全
从 试 题 的 呈 现 方式 上 看 , 无论 是 客 观 题 还是 主 观题 都 是 依托 材 料 , 文 字 、 图 片 、 或 或 或表 格 , 现 了 历 史学 科的 四大 能 力之 一 , 体 给出新材料、 创设 新 情 景 , 查 学 生 的 获 取 考
科 教 创 新
Ci d ao Io! n e竺● ha u tnn v i :l U n E c i n ao Hr : t! a 。 d
新 课 程标 准 下 高 中历 史 试 卷 特 点 及 复 习策 略 ①
尚 海 丽 ( 阳师 范学 院历 史与 社会发 展学 院 河 南安 阳 安
1 3三 年 高考 试题 结构 设计基 本 平稳 。 类 . 各 题 型 间的 界 限 在 淡 化
为命 题学 科 思 想的 理论 依据 , 考查 历 史学 科 相 关 能 力。 0 1 考 查 文 明 史观 、 会 史 3 ~3 题 社
特 征 等 , 为 学 科 的 主 体 重 点 知 识 。 观 题 均 主 的设 问 简洁 明 了 , 向 明 确 , 少 了 审题 的 指 减
乎 了教 师 和 考 生 的 意 料 , 且 在 所 提 供 的 而 四 个 选 项 中 , 涉 及 到 宗 法 制 的 内涵 ( 既 A嫡
长 子继 承 制 ) 又 涉 及 到宗 法 制 的 外 延 ( , D传 统 的 宗 族 观 念 ) 而 且 还 涵盖 了思 想 文 化 史 ,
的内容( C三 纲五 常 的伦 理 观 )该 题 目的 难 。
高 考 采 用 新 课 程 标 准 教 材 已是 我 国 高
浅析2011年江苏历史卷的特点及复习教学启示
浅析 2 1 年江苏历史卷的特 点及 复习教 学启示 01
◆杨德志
随着 2 1 年 6月 9日江苏新高考胜利落 01 幕 ,2 1 0 1年江苏历史卷终于露 出了庐 山真面 目,纵观今年江苏历史卷 ,虽然波澜不惊 , 但 从考查内容上 、 试题呈现上以及命题立意上等 方面与 2 1 年江苏卷相 比, 00 它还是体现出 “ 求 稳”与 “ 求新”的显著特点 ,将会对我们 以后 的高三历史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 。 特点一: 求稳” “ 1 在试题考查 内容上 “ 求稳” 。众所周知 ,
“ 吃透”重点考点知识。 众所周知 《 考试说 明》 是历年高考命题者 出题的根本依据 ,是备考的指南针 , 而近二年
高考试题是下一年试题的蓝本 , 所以备考师生 要加大力度对 《 考试说 明》 及近二年高考试题 进行研究 , 明白高考命题指导思想 、 考题类型、 能力要求 、 专题考点具体考查范围,知道哪些 专题考点是历年高考常考的重要考点 , 知道哪
2 1 盈 00 2 1 矩 01
21 0 0定 2 1 焦 2 1 01 0 0年 2 1 正 01
必修 1 题 2 分 1 题 3 分 9 7 0 O 分
必修 2 题 2 分 6题 l 分 1 8 l 分 8
1 分 O
1 8分
3 分 6
3 9分
4 分 0
、
2 在试题形式上呈现 “ 求稳” 。江苏 《 考试 说明 》中明确说 明:“ 试题的形式早现 ,不拘 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 ,重视 “ 新材 料” 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 ,鼓励考生独立 、“
3 6
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 问题 。 ”综观 2 1 0 1年与 21 00年江苏历史卷 的试题设计无不以考点知 识为依托 ,以多元史料为重要载体 ,注重 “ 新 材料” 新情景”的创设 与运用 ,一方面体现 、“
高考历史试卷命题趋势分析及教学建议(经济)
高考历史试卷命题趋势分析及教学建议(经济)一、近两年历史高考试卷命题趋势分析考查了9道选择题,一道材料题,共41分。
考查了6道选择题和一道材料题,共33分。
从分值来看有所下降。
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有所提高。
材料题的分值都较大。
因为是经济试题,所以图表阅读题考查了五道,选择题和材料题里面都有。
还有图片题。
学生审题难度大。
对学生能力要求提高。
1.考查学生的系统性思维品质近年来历史教师一直思考摸索如何科学的考查学生系统性思维品质,历史卷主观题23题很好地实现了对学生系统性思维品质的考查。
系统性思维是指思维活动的有序程度,以及整合各类不同信息的能力。
系统思维能极大地简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给人们带来整体观。
系统性思维的特点有:整体性、结构性、立体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如主观题第23题的第四问请回答: (4)多角度论述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立体因素考察,并对事实尝试做出不同侧面的多层次解释,形成一系列的视角分析。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新政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
(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250字左右。
)题目里“进行立体因素考察”“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很明确就是考查学生是否具有立体性和综合性的思维能力。
要完成这个题目,学生必须把它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罗斯福新政。
首先把罗斯福新政放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大环境中去考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社会思潮、民众企盼等方面分析当时美国和世界对罗斯福新政出台的影响,也就是要求学生具有整体性的思维能力。
其次,不能仅仅把罗斯福新政作为静止不变的知识点来掌握,而要把它放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
认识罗斯福新政不仅仅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产物,它也是自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以来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产物。
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继承了资本主义的本质:社会资源私人占有,保障占有者追求利益最大化。
高考历史试题对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考查探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江苏省泰州中学陈继辉三省六部制是高考历史试卷中极其重要的考点之一。
唐朝前期,经济繁荣、国家强盛、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对外交流频繁,先后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盛世局面的出现,与政治体制———三省六部制的完善密不可分。
本文从近几年高考试题对三省六部制考查角度及其对历史教学的启示进行分析。
一、高考试题对隋唐三省六部制度的考查1.从特点(或职能)的角度考查三省六部制2008年山东文综卷第8题虽以三省制的积极作用入题,但侧重考查三省的职能,即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三省分工明确,决策权与行政权分离,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2015年北京文综卷第13题考查了门下省的审核权。
2018年江苏卷第3题: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由此可见,尚书省成为全国的行政枢纽。
对于本题考查的尚书省的地位,教材没有论及。
据新版《中国史纲要》:“皇帝的诏、制、敕经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后,由尚书省下发施行。
凡京师各部门的公文符、移、关、牒下发到各州,先送交都省(尚书省),由都省发出……州县各项政务须向上级申报,一些比较重大的政务,须经上级行政机关直至皇帝审查批示,才能放行。
尚书省……是上下行文书运转的枢纽。
”该论述印证了尚书省的政治地位。
三省严格按政务处理程序分工,确保中央机构高效运转。
《资治通鉴》载贞观元年:“上(太宗)谓黄门侍郎(门下省副长官)王珪曰,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唐代统治者精确划分三省职权意在分散宰相之权、实现彼此牵制,加强皇权。
2013年江苏卷第3题以著名史学家钱穆对唐朝三省制的评述为命题的依托,深化了学生对三省制运行机制的认识。
人教版教材简述三省制的职能,没有提及三省制联署办公地———政事堂。
据吕思勉《隋唐五代史》:“中书取旨,门下封驳,事亦嫌于迟滞,故后亦合议于政事堂。
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历史教学评价分析
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历史教学评价分析在高考这座庄严的竞技场中,高中历史教学就像是一位智慧与技巧并重的舞者,既要跳出优美的历史舞蹈,又要跳出完美的历史逻辑。
而教学评价,则是这位舞者的一双眼睛,通过它,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高中历史教学的精彩与不足。
今天,让我们共同分析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历史教学的评价,思考如何让历史教学在高考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首先,让我们用一个比喻来形容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它就像是给高中历史教学的舞者披上了一件华丽的舞衣,既展现了她的才华,又彰显了她的智慧。
这舞衣就是教学评价,它能够帮助历史教学舞者更好地把握舞蹈的节奏和旋律,使其在高考的舞台上更加游刃有余。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教学评价,让它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接下来,我要运用夸张修辞和强调手法来表达教学评价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可以说,教学评价是高中历史教学的灵魂,它决定了历史教学舞者能否在高考的舞台上跳出优美的舞蹈。
这场评价不仅关乎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更关乎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未来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学评价,全力以赴地推进这场评价的改革。
在观点分析和思考方面,我认为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历史教学评价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传统的评价方式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发展。
其次,评价体系缺乏动态性和发展性,难以适应学生的不同阶段和需求。
最后,评价体系与教学目标的契合度有待提高,难以真正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我们应该改革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发展。
这需要我们引入多元评价方式,如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力表现和品德修养。
其次,我们应该建立动态性和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进步。
这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和需求,适时调整评价标准和方式,确保评价体系能够适应学生的实际发展。
最后,我们应该提高评价体系与教学目标的契合度,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和2013届高三教学建议
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和2013届高三教学建议南通市教科研中心马斌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卷秉承了江苏卷“稳重、平实”的风格特色,立足主干,试题难易适中,有利于循序渐进地推进新课程改革。
在命题方式上体现稳步创新的原则,学科能力考查与史学研究方法相结合,注重唯物史观的指导,巧妙渗透“以史为鉴”,历史感醇厚,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开展有着引导作用。
仔细研读,无疑对2013年江苏高三历史复习备考意义重大。
一、试卷特点评析1.知识与能力比翼齐飞2012年江苏历史试题覆盖中外史的三大时间阶段,除了世界古代史比重略多外,考点分布还算合理。
试题覆盖面广,尤其是必修模块考点的覆盖面更为均衡而合理(见下表)。
“考试说明”中一级子目的覆盖率大于55%,总比例达到80%,与2011年相比,二级子目的覆盖率有所上升,试题进一步呈现突出主干知识,落实基础考查的趋势。
各必修模块知识点考查统计表20道选择题都是材料或情景题,但知识与情境依存度非常高,80%的选择题离不开教材的基础和主干知识。
2012年江苏历史试题坚持高考“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能力相统一的考核目标”,通过考查主干知识,强化了考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学科基本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整体上看,江苏卷选择题所设置的选项迷惑性不大,难度比2011年有所下降,主观题的难度则保持相对稳定。
主观题主要在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目标层面着力较多。
在一些省份历史试题日益专业化、学术化的今天,江苏试题难易适中,知识与能力比翼齐飞,比较符合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这一朴实的风格,体现的是以命题者为中心转向以考生为中心命题理念的变化,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也有利于循序渐进地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
2.情境设置与开放探究各具特色与2011年相比,试题材料来源仍然相当丰富,有历史文物照片、历史著作、报纸报道、新闻漫画、人物言论等。
大量图文和数据材料的运用,避免了不同版本教材的差异,丰富了试题的表现形式,使卷面更加生动活泼。
2023高考历史分析报告
2023高考历史分析报告1. 引言历史作为高中阶段的其中一门重要学科,在高考中也占据了一定的比重。
本文将对2023年高考历史题型和考点进行分析,以帮助广大考生理解考试要点,提高备考效果。
2. 2023年高考历史题型分析根据往年的趋势和考试大纲的变化,我们可以对今年高考历史题型进行预测。
以下是我们对2023年高考历史题型的分析:2.1 选择题选择题一直都是高考历史试卷的重要部分。
今年的选择题可能从以下方面进行考查:•基础知识:重点考查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朝代、事件的发生顺序等。
•名词解释:考察对历史术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事件分析: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考察学生对历史背景和原因的分析能力。
2.2 阅读理解题阅读理解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文献和相关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其中可能包括对历史文献中观点和论证的理解,对事件或人物的评价等。
2.3 论述题论述题是高考历史试卷的重点和难点。
这种题目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评价以及表达自己的观点。
今年的论述题可能从以下方面进行考查:•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的综合分析。
•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评价和看法。
•对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
3. 2023年高考历史考点分析从历年高考历史试卷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常见的考点:3.1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朝代的兴衰更替:例如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等朝代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历史文化名人:如孔子、庄子、墨子等重要思想家和学派。
•重大历史事件: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的改革等。
3.2 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古埃及和古希腊罗马:包括法老王朝、希腊城邦的兴起和罗马帝国的崛起等。
•中世纪欧洲:主要包括封建制度、十字军东征等重要事件。
3.3 近代史近代史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
•世界近代史:如工业革命、新帝国主义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高考试卷看高中历史学科的考查特点及教学对策
抚顺四中胡健
目前,我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各市、各学科都在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的开展方式与侧重点。
鉴于高考在目前的高中教学体制中仍占重要地位,对教学仍有指导作用,笔者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希望能从其他省区今年的高考历史试卷中,总结出相关信息,为今后的教学复习所用。
一、试卷特点
在几个率先开展新课程改革的省区,他们今年的高考历史卷各有特色,但总体分析起来,可以归纳出几个共同特点:
第一,对现今尤其是当年的热点考查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今年的热点问题如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在几省试卷中都有体现。
例如,山东文综第28题和第29题就是对热点问题的考查,它的考查角度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第28题是对中国传统家庭观理解的考查,而家庭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提倡中华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对和谐社会这个重要理论热点的考查,却被具体到了家庭伦理的范畴内,这使本来并不好把握的理论热点变得通俗、具体。
同时,也达到了出题的目的。
这告诉我们对大热点的把握,最好分割为几个更易于理解的小方面。
如果说28题是将热点由大变小,那么29题则相反,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为突破口,考题并不拘泥于这三十年,而是考查整个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体现现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也体现了岳麓版教材的宗旨,即强调历史的继承性和发展性。
从这两题也可看出,对热点的考查方式是灵活的,不必过于直白,只要把握热点问题的精髓和课程改革的宗旨,就可以达到相关目的。
第二,考题体现地方特色,意在通过高考推动各地校本教研的开展。
无论是哪一省的试卷,都在试题中体现本地特色,以深化高中生对本地区经济、文化特色的理解,从长远来看,这是培养适合本地区发展人才的重要方式。
山东卷以儒家传统文化来突出自己孔孟之乡的地位;海南卷则突出了自己区位特征,在今年的28题考查了东盟的有关知识;广东单科(A卷)27题则用中外关系与文化交流来体现自己改革开放前
沿的地位。
实际上,试卷中的地方特色在课改前就普遍存在。
课改后,由于强调校本教研,各地都将教材知识与地方发展史结合起来,以求帮助学生消化知识,学以致用。
从今年高考课改卷来看,地方特色已经不局限于某一道题中,而是体现在整个试卷上,这就要求在总复习是,注意模块的地方特色,可以在模块复习是专设与地方史挂靠的部分,这是其一。
其二,地方特色不完全是地方史,也包括本省比较强调的知识点,例如,山东强调传统文化,广东强调改革开放和中外文化交流。
这些知识点有时也带有年度热点特色,我们在复习是要多加留意。
第三,经济史和文化史的考查成为重点,更强调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其实,经济、文化早已成为历史考查的重点,在课改后,体现得更为明显,客观题大多数与经济、文化有关。
同时,课改后对经济文化史的考查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例如,海南卷第26题“根据材料评述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学生回答本题时,其概括、理解、运用、表述等能力都会有所体现,考查内容已不限于知识本身。
又如,广东单科(A卷)26题对西汉经济的考查,则增加了数学计算,并且每一题的回答都对下一题的回答产生影响,引导学生逐步加深认识。
这种考查综合能力的趋势是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
这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相关能力的形成应重点培养。
二、教学对策
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需要在各个方面做好准备,积极应对我省的高考变化,在平时教学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夯实基础,加强“双基”,是提高综合能力的基本要求。
新课改的核心是全面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即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实现这一点是建立在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上的,因此,对“双基”的培养不仅是以往教学的重点,也将是新课改成功的基础,新教材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很多,而“理解要从背诵开始”。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抓紧对学生的“双基”培养,让学生对此重视起来,同时,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观点和技能,使学生形成一般性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自身素质水平。
第二,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外文化差异的掌握,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中国是日益崛起的新兴大国,中华文化正在走向世界,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也体现着这一时代要求。
课改省区试卷对“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和“中外文化差异”的考查都占较大比重。
在今年辽宁省使用的文综卷中,有中国科举制与英国中古选官制度比较,就属于这一范畴。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文化史方面应该加强。
学习中外文化史不仅要依靠课堂,而且要广泛吸收课外知识,鼓励学生更多地接触介绍中外文化的各种媒介,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历。
教师本身也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与学生共同学习进步。
第三,努力开发以地方史为核心的校本教研。
如前所述,当前高考越来越重视体现地方特色,这要求学校重视起校本教研。
由于各校条件不一,校本教研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有的学校专门编写了乡土史教材;有的学校加强了实践和探究活动;有的学校则是在教学中强化本地特色。
结合其他省区高考,辽宁省在乡土考查上一定会大做文章。
在乡土史考查方面,国内史和国际史都可有所体现。
国内史主要集中在对本地区发展历程的考查,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国际史主要集中在有关本地区的国际事件、人物,以及邻近国家发展史。
具体到辽宁卷可能会在近现代东北地区发展史和东北亚国家关系史上多出一些题,我们在复习时应更多地关注这一方面。
此外,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高考中出现了一些需要学生提出独立观点的开放性试题,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造就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这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宗旨,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
总之,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刚刚开展,还没有进行课改高考,有很多问题尚在探索之中,这给我们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创新教育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我们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真正开拓出中国教育的希望之路。
2008年10月4日
于抚顺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