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资料-第七单元周长第1课时认识周长资料|西师大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共30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共30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共30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共30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共30张PPT)
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 周长 。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共30张PPT)
合作探究
量一量树叶的周长:
这片树叶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合作要求: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共30张PPT)
议一议:
怎样量树叶的周长?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共30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共30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共30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共30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共30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共30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共30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共30张PPT)
小兔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小兔图形的周长。 汽车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汽车图形的周长。 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三角形的周长。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共30张PPT)
号学习单
量一量
﹙﹚
﹙﹚
﹙﹚
测量要求:
﹙﹚
1.比一比看谁量的又快又准确。
2.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3.把测量的结果写在图形相应的位置。 (结果取整厘米)

精选-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时 认识周长_西师大版(2018秋)-word文档

精选-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时 认识周长_西师大版(2018秋)-word文档

第七单元周长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周长,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基础。

认识周长是本单元的基础知识,这里的周长不但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还包括一些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这样能帮助学生全面的建立周长的概念,为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做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材在编排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直观操作,展示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会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在探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和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周长的意义,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建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在教学中要注意几点:1.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

教学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如观察、测量、比较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充分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时,还要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应肯定不同的探究过程。

2.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学生熟悉的情境或具体事物出发开展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最后让学生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七单元《认识周长》教学目标1.认识周长的概念。

2.掌握用尺和卷尺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

3.学会计算物体的周长。

教学重点1.启发学生认识周长的概念。

2.提供实物,使学生感性认识直线段与周长的关系。

3.教授用尺和卷尺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

4.让学生练习计算物体的周长。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的长度。

2.教授计算周长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认识周长的概念1.引导学生看图认识周长: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曲线形图形,如圆形或矩形,并围绕图形画上几条等长的线段。

2.鼓励学生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理解的周长概念,引导他们理解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的长度。

3.让学生回答这个概念和数学中其他概念的关系,如长度、面积等。

二、用尺和卷尺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1.准备物品:可以是纸片、笔筒等物品。

2.教师演示用尺或卷尺测量物品周长的方法,并让学生跟随操作。

3.练习测量多个物品的周长,注意记录测量结果。

三、计算物体的周长1.引导学生通过记录物品周长的测量结果,推导计算周长的公式。

2.让学生利用计算周长的公式计算测量过的物品周长。

3.练习计算不同形状物品的周长。

教学评价1.准确理解周长概念。

2.正确测量物品周长的方法。

3.能够计算物品周长。

4.活跃参与教学活动。

展示与讨论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了周长的概念,学会用尺和卷尺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以及计算物体周长的公式。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用到周长对物品进行测量,例如:衣服尺码、腰围、手腕等,因此这些知识点教育对学生来说非常实用。

同时,学生需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师互动讨论问题,通过分享和学习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 第1课时 认识周长|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 第1课时 认识周长|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1课时认识周长|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周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操作,学生能够测量并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周围世界的欲望。

教学内容1. 周长的定义:介绍周长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周长是一个图形边界线的长度。

2. 测量周长: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直尺或其他工具测量图形的周长。

3. 计算周长: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计算简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够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测量和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圆形物品(如硬币、盘子)、绳子。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硬币、盘子),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边界线,引入周长的概念。

2. 新课内容:讲解周长的定义,并通过实际操作展示如何测量和计算周长。

3. 实例演示:使用教具演示如何测量和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

4. 学生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测量和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

5. 总结与讨论:总结所学内容,讨论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板书设计1. 认识周长2. 内容:包括周长的定义、测量和计算方法、实例演示等。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寻找物品,测量并计算其周长。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测量和计算。

在教学中,我注重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周长的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在课后,我计划通过作业和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周长的理解和掌握。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 日常生活物品展示:选择学生熟悉的物品,如硬币、盘子等,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物品的边界线,例如:“你们能看出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这些边界线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引入周长概念做铺垫。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认识周长 |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探究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1. 周长的定义:介绍周长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测量周长: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直尺或软尺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3. 周长的应用: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能够正确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 难点:学生对周长概念的深入理解,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周长知识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软尺、模型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2. 学具:直尺、软尺、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或故事引入周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详细讲解周长的定义,通过模型图形展示如何测量周长。

3. 学生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巩固周长的测量方法。

4. 实例讲解: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明确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板书设计1. 认识周长2. 内容:- 周长的定义- 周长的测量方法- 周长的应用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设计一些测量周长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寻找一些物品,测量其周长,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作业和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程度和测量方法的掌握程度。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活动的安排和实施,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步骤。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时 认识周长_西师大版-word文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时 认识周长_西师大版-word文档

第七单元周长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周长,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基础。

认识周长是本单元的基础知识,这里的周长不但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还包括一些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这样能帮助学生全面的建立周长的概念,为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做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材在编排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直观操作,展示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会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在探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和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周长的意义,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建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在教学中要注意几点:1.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

教学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如观察、测量、比较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充分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时,还要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应肯定不同的探究过程。

2.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学生熟悉的情境或具体事物出发开展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最后让学生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7单元第1课时 认识周长(教案)|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7单元第1课时 认识周长(教案)|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7单元第1课时认识周长(教案)|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含义,知道圆的周长,会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喜爱。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定义:围成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图形的周长。

2. 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三角形:将三边相加- 长方形:将长和宽相加后乘以2- 圆形:周长=直径×π3. 测量周长的方法:使用直尺、软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圆形周长公式的推导,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软尺、圆形物品(如硬币、瓶盖等)、绳子、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直尺、软尺、圆形物品、绳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图形的边长和周长。

2. 新课导入:讲解周长的定义,让学生举例说明周长的含义。

3. 活动一:分组进行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的周长测量,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4. 活动二:分组进行圆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形周长公式。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周长的含义和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6.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周长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周长的定义:围成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图形的周长。

2. 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三角形:将三边相加- 长方形:将长和宽相加后乘以2- 圆形:周长=直径×π3. 测量周长的方法:使用直尺、软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时 认识周长_西师大版(2018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时 认识周长_西师大版(2018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时认识周长_西师大版(2018秋)从学生熟悉的情境或具体事物出发开展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最后让学生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课时安排本单元安排3课时教学课题课时认识周长1课时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1课时练习十九1课时第1课时认识周长教学内容:教材第77、78页的认识周长。

教学提示:建立周长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

周长概念不仅局限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也包含所有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材特别强调学习内容的现实背景,在编排时先引导学生认识实物表面的周长,然后从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过渡到认识规则图形周长。

这样安排贴近生活实际,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规则图形,另一方面避免了学生认识周长的不全面性,有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真正理解。

同时设计教学时,教材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体验。

鼓励通过“围一围”、“议一议”、“量一量”等多种活动去进一步感受、体验周长的含义,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围、议、量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享受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计算出周长。

难点:引导学生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张长方形纸学具准备:软尺、树叶、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细线、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1、同学们,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庄稼成熟了,树叶纷纷落下,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一些树叶,把它们举起来给大家看看,好吗?这些树叶真漂亮,你能在纸上描出它的形状吗?要求用彩笔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能做到吗?好开始!2、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用笔指着,说说你是怎样描的。

【教案】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周长》

【教案】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周长》

【教案】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周长》教案: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周长》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以第一人称,以《认识周长》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例,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设计和思路。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周长》。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的周长,并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周长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周长的意义。

2. 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的周长,能够准确地测量和记录结果。

3. 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周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的周长,以及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以及如何准确地测量和计算周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直尺、剪刀、胶水、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卡片,以及一些实际的物体,如书本、盒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个实际的物体,如一个盒子,然后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测量它的周长。

通过这个实践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周长的概念:我会向学生解释周长的概念,用语言描述周长的意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

4. 计算图形周长:我会让学生利用学具,如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卡片,进行组合和切割,然后计算出它们的周长。

在计算过程中,我会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进行计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周长的概念、测量方法、计算方法等内容。

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图示,将周长的定义、测量工具、计算公式等关键信息展示在黑板上,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用直尺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并计算它们的周长。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时认识周长_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时认识周长_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时认识周长_西师大版教材分析本单元要紧内容包括:认识周长,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基础。

认识周长是本单元的基础知识,那个地点的周长不但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还包括一些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如此能关心学生全面的建立周长的概念,为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运算做预备。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运算教材在编排上的最大特点确实是强调直观操作,展现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运算公式的探究过程。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会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运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在探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进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和图形,通过观看、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看、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究并把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运算方法。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运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周长的意义,把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运算方法难点: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运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建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

在教学中要注意几点:1.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

教学能够从学生的生活体会和已有知识动身,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如观看、测量、比较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充分交流的过程中明白得并把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运算方法,教学时,还要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应确信不同的探究过程。

2.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从学生熟悉的情境或具体事物动身开展教学,使学生通过观看、操作、探究、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体会,最后让学生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运算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时认识周长-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时认识周长-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时认识周长西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的第1课时——认识周长。

本节课我们使用的是西师大版教材。

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周长的概念,能说出常见图形的周长。

2. 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周长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实践,我准备了一些常见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学生们则需要准备直尺和绳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常见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然后提问:“你们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吗?”2. 讲解周长的概念:我会向学生们解释周长的定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3. 测量周长:让学生们分组进行实践,用绳子或直尺测量图形的一周,并记录下来。

4. 分享测量结果: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测量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6. 课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图形的周长题目,让学生们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会列出周长的定义,以及不同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用直尺和绳子测量你身边的某个图形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答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答案会有所不同。

2. 题目:请根据所给图形的周长,计算出图形的边长。

答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答案会有所不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对于拓展延伸,我可以在下一节课中,让学生们尝试自己设计一个图形,并计算出它的周长。

这样既能巩固他们对周长的理解,又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细节是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

这些细节不仅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也是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讲解和引导的部分。

一、实践情景引入1. 我需要确保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展示的图形,因此我会使用大一些的图形的实物或图片,并确保光线充足。

7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1 认识周长

7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1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数学 三年级 上册
7 周长
认识周长
课前导入
Hale Waihona Puke 探究新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课前导入
在图中你发现 了哪些图形?
圆形的花坛 正方形的花坛
长方形的花坛 鲜艳的五星红旗
宽宽的跑道
认识周长
探究新知
什么是周长?
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例1 围一围。
桌布面一周的长度是桌布的周长。
例1 围一围。
说一说
5cm
6cm
2cm
5cm
3cm
3cm
4cm
4cm
5cm
4cm
2cm
( 16厘米)
( 15厘米) (12厘米)
课堂小结
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认识周长
尺量法
绳测法
树叶面一周的长度是树叶面的周长。
说一说你找到的周长。
例2 量一量。
用绳子在钉子板上围几个图形,再比较围 图形一周的长度。
周长一样长
说一说:你理解的周长。
课堂练习
沿下列图形的周边画一圈。
下图中与其它周长不同的是( A )。
16条 12条
12条 12条
说一说
怎样测量跑道 外沿的周长有 多少米?

7.1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7.1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7.1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解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的第七章第一节——认识周长。

一、教学内容我们的教材已经带领我们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各种特征,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图形的周长。

周长是指围成封闭图形的所有边的总长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够计算出常见图形的周长。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周长的定义,能够找出封闭图形的所有边;2. 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能够准确计算出常见图形的周长;3. 能够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难点在于如何让同学们能够准确找出封闭图形的所有边,并理解边与边之间的连接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括各种封闭图形的图片和周长的计算方法;2. 尺子,用于测量图形的长度;3. 练习题,包括各种封闭图形的周长计算。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会通过向同学们展示一些封闭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让他们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它们的长度是否相等?通过观察,同学们可以发现,这些图形的边是封闭的,而且长度各不相同。

(二)新课讲解(三)随堂练习在讲解完周长的计算方法后,我会给同学们发放练习题,让他们亲自动手测量一些封闭图形的周长,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将会简洁明了,主要包括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同学们测量家里的茶杯、文具盒等物品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答案:由于每个同学家里的物品不同,所以答案也会不同。

但重点是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测量并记录数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同学们是否掌握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我会鼓励同学们在课后继续观察身边的物体,运用所学的知识测量它们的周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周长概念的理解周长是指围成封闭图形的所有边的总长度。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七单元 周长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七单元 周长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数学 三年级 上册
7 周长
认识周长
课前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课前导入
在图中你发现 了哪些图形?
圆形的花坛 正方形的花坛
长方形的花坛 鲜艳的五星红旗
宽宽的跑道
认识周长
探究新知
什么是周长?
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例1 围一围。
桌布面一周的长度是桌布的周长。
例1 围一围。
说一说
5cm
2cm
6cm
5cm
3cm
3cm
4cm
4cm
5cm
4cm
2cm
( 16厘米)
( 15厘米) (12厘米)
课堂小结
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认识周长
尺量法
绳测法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树叶面一周的长度是树叶Βιβλιοθήκη 的周长。说一说你找到的周长。
例2 量一量。
用绳子在钉子板上围几个图形,再比较围 图形一周的长度。
周长一样长
说一说:你理解的周长。
课堂练习
沿下列图形的周边画一圈。
下图中与其它周长不同的是( A )。
16条 12条
12条 12条
说一说
怎样测量跑道 外沿的周长有 多少米?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周长教案:第1课时_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周长教案:第1课时_认识周长

第七单元周长第1课时认识周长【教学内容】教材第77~78页。

【教学目标】1.结合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物体表面的周长,会用测量的方法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周长的意义。

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教学例1。

1.视觉感知桌布周长。

教师出示挂图(例1图),让学生观察,从中获取信息。

学生小组讨论说出获取的信息。

师:妈妈想给桌边镶花边,你知道应该在什么地方镶吗?(课件出示把花布摊开,放平的平面图,指名学生上讲台前用手指一指)学生边操作边口答。

教师用课件展现桌布的边线,并指出:花边就镶在这些地方,桌布一周的长度是桌布的周长。

(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桌布周长)2.视觉感知树叶面的周长。

教师出示挂图(例1图)让学生观察,从中获取信息。

学生小组讨论说出获取的信息。

师:图中这两位同学在干什么?生:在测量树叶面的周长。

师:你知道树叶面周长指的是什么地方的长吗?(指名学生上讲台前用手指一指)学生操作、口答后,教师用课件闪现树叶面的边线(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树叶面的周长),并指出树叶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面的周长。

二、触摸感知,联想周长教学“议一议”。

1.认识课本封面的周长。

让学生观察课本封面,指名说一说课本封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的长度。

学生边操作边回答。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指出课本封面四周的长是封面的周长。

然后让同桌合作,其中一个学生用手指沿着课本封面的四周摸一摸,边摸边说封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的长度。

另一个学生观察,看摸课本封面的同学是否摸得正确。

(两个同学轮流进行)2.启发联想。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广告牌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小组内讨论。

教师指名口答时,用课件出示一个广告牌,同时闪现广告牌的边线,让学生再次从视觉上认识广告牌四周的长度是广告牌的周长。

教师让学生再举一些例子说明周长。

7.1 认识周长(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 西师大版

7.1 认识周长(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  西师大版

7.1 认识周长(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能够识别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周长的定义:图形一周的长度。

2. 计算周长的方法:直接测量和利用公式计算。

3. 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特别是圆形的周长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形状的模型(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直尺,计算器。

2. 学具:学生自备直尺和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各种形状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出周长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周长的定义,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计算周长,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教师巡回指导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4. 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如计算学校操场的周长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周长的重要性和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1. 周长的定义:图形一周的长度。

2. 计算周长的方法:直接测量和利用公式计算。

3. 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周围的物体,选择一个物体并计算其周长,记录下来。

2. 设计一道题目,让学生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并解释计算过程。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练习和应用等环节,让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并掌握了计算周长的方法。

在练习和应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圆形的周长计算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时 认识周长_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时 认识周长_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时认识周长_西师大版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周长,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基础。

认识周长是本单元的基础知识,这里的周长不但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还包括一些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这样能帮助学生全面的建立周长的概念,为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做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材在编排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直观操作,展示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会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在探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和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周长的意义,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建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在教学中要注意几点:1.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

教学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如观察、测量、比较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充分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时,还要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应肯定不同的探究过程。

2.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学生熟悉的情境或具体事物出发开展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最后让学生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