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利钦时代的苏联外交政策

合集下载

俄罗斯近百年历史简介

俄罗斯近百年历史简介

俄罗斯近百年历史简介

一、俄罗斯地理

俄罗斯横跨整个欧亚大陆,面积为1707.5万平方公里,占地球总面积的11.4%,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它有14个邻国,西同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接壤;南与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和朝鲜相邻。此外,在东部还同日本以及美国的阿拉斯加隔海相望.,气候属于北半球温带和亚寒带的大陆性气候,地貌以平原为主, 主要有东欧平原和西伯利亚平原,由于靠近北极,相当部分是北极荒漠带和苔原过渡带,所以耕地只占国土面积的20%左右。俄罗斯的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自然资源极其丰富,俄罗斯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目前全国人口总数约为1.4亿,居世界第六位,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9人。在城乡人口比重中,城市人口占73%,农村人口占27%,俄罗斯境内有100多个民族,其种俄罗斯族是国内最大的民族,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1.5%。

二、俄罗斯的文化与民族特性

俄罗斯人性格的最大特点是双重性和矛盾性,对外有着强烈的扩张欲望,摇摆不定却喜欢用极端的方式来处理事情。由于地理位置处于欧亚大陆中间,在文化归属,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位置,既没有融入欧洲文化,也不能被亚洲文化所接受。俄罗斯的双头鹰的国徽从侧面反映出了这个国家的特点,一面看欧洲,另外一面看亚洲。俄罗斯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丰富,冬季漫长,造就了俄罗斯人自信和懒散,却又能吃苦耐劳,一方面性格豪放,勇武善战,另一方面优柔寡断,容易走极端。

从历史来看,俄罗斯最早属于欧洲,并引入了拜占庭的东正教文化,但西化的进程被蒙古人入侵所打断。蒙古人给俄罗斯人带来最根本的转变是集权和专制统治,从此俄罗斯人与欧洲开始分离。虽然在17世纪彼得大帝时,又开始向西方学习和靠拢,但过程很短暂,并没有做到彻底的西化,到20世纪的无产阶级革命后,帝国的原有统治模式被推翻,进入苏联时代,再次进入中央集权统治模式。到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又开始准备脱亚入欧,开始学习西方民主,建立三权分立和议会制度。但经历10年的苦难之后,最后是普京的强力集权挽救了俄罗斯,在中西方的模式之间摇摆不定,是这个国家的最大特点。

第五讲苏联解体后的中俄关系及其经验教训

第五讲苏联解体后的中俄关系及其经验教训

1949年,18岁的叶利钦进入乌拉尔 基洛夫工学院学建筑。1954年大学 毕业后,叶利钦在斯维尔德洛夫斯 克州乌拉尔重型管道建筑托拉斯当 了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
1959年叶利钦成为总工程 师,1961年任建筑局局长, 同年加入苏联共产党。以 后便步步高升。1968年被 任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建 设部部长,1976年任州委 第一书记。
他父亲因此给大难不死的儿 子取名“鲍里斯”,意为勇 士、斗士。叶利钦日后果然 不负父望,成为俄罗斯当代 政坛上一名性格刚强、作风 勇猛的斗士。叶利钦脾气暴 躁,固执而专横,嗜酒如命。
叶利钦从小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 他有着矛盾的双重性格,他自由散 漫,行事鲁莽,好出风头,喜欢打 架。他后来曾坦率地承认,年少时 有一次打群架他被打昏在地,最后 被伙伴们抬回家。可以说,作为政 治家所特有的富于冒险、铤而走险、 不惜孤注一掷的“叶利钦风格”在 他少年时代就已初露端倪。
1991年12月8日,叶利钦同乌克 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罗斯 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在 白俄罗斯的别洛韦日密林密谋, 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 体(简称独联体)的决定。宣 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 “停止存在”。
12月26日,苏联最 高苏维埃举行最后 一次会议,宣告苏 联停止存在。
叶利钦执政八年期间,俄罗斯一直 政局动荡;经济严重衰退;军事力 量大幅缩水;人民的生活水平一落 千丈;国内民族矛盾空前加剧;精 神世界陷于混乱;治安状况恶化到 了极点;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声 望遭到重创。俄罗斯的总体实力倒 退了几百年,陷于严重的危机中。

俄罗斯的政治制度

俄罗斯的政治制度

俄罗斯政治

1993年12月12日,俄罗斯联邦举行全体公民投票,通过了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同年12月25日,新宪法正式生效;这部宪法确立了俄罗斯实行总统制的联邦国家体制; 宪法规定,俄罗斯联邦总统是国家元首,是俄罗斯联邦宪法、人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的保障;总统按俄罗斯联邦宪法和联邦法律决定国家对内对外政策;总统任命联邦政府总理、副总理和各部部长,主持联邦政府会议;总统是国家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并领导国家安全会议;总统有权解散议会,而议会只有指控总统犯有叛国罪或其他十分严重罪行并经最高法院确认后才能弹劾总统; 根据宪法,俄罗斯联邦会议是俄罗斯联邦的代表与立法机关;联邦会议由联邦委员会上院和国家杜马下院两院组成; 联邦委员会由俄罗斯联邦每个主体各派两名代表组成:一名来自国家代表权力机关,一名来自国家执行权力机关,主要职能是批准联邦法律、联邦主体边界变更、总统关于战争状态和紧急状态的命令,决定境外驻军、总统选举及弹劾,中央同地方的关系问题等;

俄罗斯权力机构冲突的制度因素分析

内容提要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联邦也开始了全面的社会转型;俄联邦政治体制的变迁中,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在国家权力体制的构建中猛烈的交锋撞击,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政治悲喜剧;权力体系重构的动态过程中,新旧体制的互不相容导致了难以避免的冲突,俄主要的权力机关围绕着权力架构的核心支配地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代表各种利益的政治力量又加剧了政治冲突的对抗性;

关键词权力机构制度冲突对抗性

叶利钦时代俄罗斯政治制度的变迁过程中,不断分化组合的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政治冲突具有强烈的对抗性而且旷日持久;政党运动及其领导人争权夺利的激烈搏斗,在国内外接连不断的各种事件的冲击下,形成了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一次又一次危机,充分表现出俄全面转型时期深刻尖锐的社会矛盾和艰难性;对抗性的政治冲突已成为俄政坛的一个突出特征;本文尝试从制度因素入手来分析俄权力机构政治冲突的深层次原因,论证对抗性冲突的不可避免;

史海拾贝戈尔巴乔夫

史海拾贝戈尔巴乔夫

史海拾贝

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

1931年生于俄罗斯斯塔夫罗波尔,戈尔巴乔夫是最后一位苏联最高领导人(唯一一位苏联总统),也是惟一一位在苏联共产党统治时期出生的总书记。1970年,戈尔巴乔夫成为农业部部长,他在党内的地位给予他更多出国的机会,这些旅行很深地影响了他的政见和对社会的看法。

1985年4月的苏共中央全会和1986年初的苏共二十七大担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54岁),确立了戈尔巴乔夫的最高领导地位,并确立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路线。苏共“二十七大”提出,苏共当前的任务是在加快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和全面地完善社会主义,使苏联社会继续向共产主义迈进。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社会处于危机前的状态,几十年的历史并没有完全发挥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极大潜力”;生产粗放式经营、高消耗、浪费严重,生产成本远高于美、日;对自然资源的毁灭性开采与挥霍,不计后果,不顾环境;经济结构畸型、轻工产品等日用消费品严重短缺。戈尔巴乔夫在大会上的报告中用“进入发达社会主义”代替“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的提法,提出“加速战略”和实行“彻底改革”的方针。

经济改革停滞不前,

政治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以公开性拉开帷幕的。公开性象一阵狂飙首先在思想文化界刮起。“原来被出版检查打入冷宫的作品纷纷出笼”,一批揭露斯大林体制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历史著作、以及一大批遭到迫害流亡国外的思想家的著作得到开禁。戈尔巴乔夫进而提出“取消意识形态垄断”,意识形态要多元化,他甚至公开说:共产主义并不理想,一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航道”是错误的。公开性的实行,使苏联人民第一次有可能了解自己国家的真实历史,在苏联历史上出现了从未有过的言论自由和社会舆论,苏联社会的政治禁锢由此被打破。

试析俄罗斯民族的文化心理对俄外交的影响

试析俄罗斯民族的文化心理对俄外交的影响
一 、俄 罗 斯 民族独 特 的文 化 心 理
一 个 民族 文化 心理 的形成 和发 展不 是一蹴 而 就的 ,是 特定 民族 在 长期 的 自然 环境 与社 会 环境 的影 响以及历 史 文化 的积 淀 过程 中形 成 的 ,并 通 过 生产 、生活 、思维方 式 、价 值观 等方 面体现 出来 。 因此 ,每一个 民族都 有 自己鲜 明独特 的 民族 心理 ,
收 稿 日期 :2010—06—19 作者简介 :任立侠 (1977一),女 ,山东德州人 ,讲师 ,硕士 ,主要从事俄罗斯文化研究 。
· 59 ·
西伯利亚 研究 2010年第 5期
旧的一切 。例 如 ,俄 罗斯 人 曾 经 以极 大 的热 情 毁 坏 教堂 、庙 宇 ,而 现在却 又极 力地恢 复它们 。由此 可 见 ,俄 罗 斯人 不 懂 中庸 之道 ,不走 中间道 路 ,具 有 鲜明 的非此 即彼 、极 端跳跃 的特 点 。
2010年 10月 第 37卷 第 5期
西伯 利亚研 究
SIBERIAN STUDIES
Oet.2010 V0l_37 No.5
· 文 化 与 教 育 ·
试 析 俄 罗 斯 民 族 的 文 化 心 理 对 俄 外 交 的 影 响
任 立侠
(曲 阜 师 范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山东 曲阜 273165)

当今俄罗斯的国家形象问题(1)

当今俄罗斯的国家形象问题(1)

当今俄罗斯的国家形象问题

许 华

【内容提要】 国家形象,也称“国际形象”、“国家对外形象”,作为俄罗斯国家形象主要内容的俄罗斯政治形象,在最近的20年间,随着由苏联到新俄罗斯的名称上的变化,其国家形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俄罗斯与西方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冲突,当新俄罗斯力图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时,它所展现出来的形象引起了欧美社会的不安,而与此同时,俄罗斯在中国的友好形象得到了保持和加强,从“老大哥”演变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关键词】 国家形象 俄罗斯 国际舆论 国际传播

【作者简介】 许华,1972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 100007)

国家形象也称“国际形象”、

“国家对外形象”,通常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向世人展示的面貌,如政治形象、文化形象、外交形象等。有的学者把国家形象看做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良好的国家形象是一份极为珍贵的资源。“国家形象是一个综合体,是国家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①。拥有良好形象的国家对内能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外能得到国际上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对国家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一个国家的对外形象与国际影响力关系密切:“国家形象奠定了国家在国际事务中被接受的程度和国家信誉,同时它还影响其他国家对这个国家的外交政策”②,因此,塑造和提升一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形象日益为各国政府所高度重视,并将其看做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曾经的苏联及其七个时期的领导人

曾经的苏联及其七个时期的领导人

曾经的苏联及其七个时期的领导人

展开全文

Soviet Union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СССР俄文,USSR英文),简称苏联,于1922年12月30日成立,1991年12月26日解体。曾是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22,402,200 平方公里),占有东欧的大部分,以及几乎整个中亚和北亚;陆地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鲜接壤;而与瑞典、日本、美国及加拿大隔海相望。苏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胜国,故在解体前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现由俄罗斯继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Lenin (列宁时期)

1.弗拉基米尔·伊里奇· 列宁:1917年 11月7日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人在列宁的领导下于俄罗斯取得了政权,随即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在随后的几年里,由托洛茨基指挥的红军通过残酷的内战击败了白军和协约国的干涉。列宁建立了共产国际,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了苏联。苏联的缔造者列宁于1924年逝世。

Stalin (斯大林时期)

2.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 斯大林:为了获得政权,他通过残酷的手段清洗了所有的政治对手,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同时以肃反的方式对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人展开了大清洗。

虽然斯大林被西方国家和一部分苏联人视为一个屠杀各民族人民的暴君,但是他成功地把苏联改成了一个工业和军事强国。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共产党对苏联的的经济生产方式进行了大改造,苏联军事也比以前强出好几倍。1939年苏联与纳粹德国签订了莫洛托夫 -里宾特洛甫条约,双方结成貌合神离的同盟,同时秘密划分了双方在波兰、波罗的海国家、芬兰和罗马尼亚的势力范围。苏联采取亲德政策,敌视英国、法国和其他盟国,并努力破坏他们抵抗德国的战争。 1941年 6月22日,阿道夫· 希特勒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进

日落共青城——春天的17个瞬间上

日落共青城——春天的17个瞬间上

日落共青城—春天的17个瞬间(上)

1992年1月下旬,也就是苏联帝国分崩离析后的第一年。那年的1月依然寒气逼人,即使是莫斯科也没有什么显著不同。苏联的解体,以及随后带来的剧烈变化使人感觉有些麻木。一切的激情和躁动,都随着红旗的飘落而逝去。在新阿尔巴特广场附近,国防部和总参谋部两座大楼之间有一条狭窄的兹纳缅卡街。很多阿尔巴特军区的老人都认为,之所以将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分别设置在兹纳缅卡街的新旧大楼内,是因为通过这里就可以直达克里姆林官的保罗维茨门。这意味着每当总统车队经过这里的时候,都会感觉到自己的身边驻扎着一支军队,一支曾经在世界上排名第二的军事力量。在叶利钦时代,这也意味着每天都要提醒总统,一支几百万人的军队正嗷嗷待哺,他们需要住房和按时发放工资。

上午8点左右,一名携带报话机和指挥棍的民警匆匆赶到兹纳缅卡街与新阿尔巴特广场的交汇处,禁止汽车和行人来往。这是因为总统叶利钦的车队要经过这里前往弗努科沃一2政府机场。俄联邦总统将要率领着一支庞大的政府代表团前往美国,出席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首脑会议。这是独立后俄罗斯领导人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的正式亮相,因而倍受瞩目。在启程离开莫斯科之前,即将度过自己6l岁生日的总统在空荡荡的机场大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行的目的是为促进俄罗斯与世界各国,尤其是先进民主国家的关系。同时还要为解决国家的经济转轨和目前出现的问题寻求西方伙伴的帮助。”

同样是在这一年的1月下旬,在距离莫斯科万里之遥的中国南方特区城市深圳,人们在紧张忙碌着。在这个季节里,气候也并不温暖,阴沉的天空也见不到什么阳光,只有阵阵海风从南边的香港吹来。在广东省最高行政长官谢非及其下属的热诚期盼中,一列自北方而来的火车缓缓驶进深圳火车站。从车厢中走出的,这位个头不高的老人,就是在中国被尊称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克里姆林宫被苏共中央第二书记、文痞米哈依尔?苏斯洛夫称为“政治重量级拳手”,遭苏共中央国际部副部长欧勒拉赫马宁痛斥为“投降派”,更被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赞誉为“本世纪最伟大的国务活动家”的中国前任领导人邓小平,在这波澜动荡的大时代背景下,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以88岁高龄毅然发动南巡,冲破了长期困扰国家经济建设的思想枷锁,为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巨轮驶向世界经济大国地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倾注了他人生最后的力量。

叶利钦

叶利钦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1931年2月1日-2007年4月23日),苏联解体后首任俄罗斯总统。

叶利钦1931年2月1日出生于苏联加盟共和国苏维埃俄国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达里茨基区布特卡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51年考入乌拉尔工学院建筑系,1955年毕业。[1]?196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曾历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苏联加盟共和国苏维埃俄国最高苏维埃主席等职。1990年7月退出苏联共产党。1991年6月12日当选苏维埃俄国总统。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苏联最大加盟共和国苏维埃俄国独立。苏维埃俄国独立后更改国名为俄罗斯联邦。叶利钦担任独立的俄罗斯联邦的首任总统,执政时推动市场经济和民主制,采取的“休克疗法”让俄罗斯联邦经济濒临崩溃。在任总统期间曾四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1999年12月31日辞职并推举普京作为接班人。2007年4月23日,因心脏病加重在莫斯科突然逝世,享年76岁。[1]?

为政举措编辑

经济

1992年开始,俄罗斯在叶利钦的领导下进行了政治多元化和经济私有化的市场化制度转轨。以开放价格和国企大规模私有化为主要内容的“休克疗法”,其初衷是以短期的经济下降为代价,换得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但“休克疗法”的实施实际上严重损害了俄罗斯的经济,导致长期经济衰退,国力下降,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社会严重贫富分化,寡头实力膨胀。这样的情形直到1999年普京执政后才有所转变。[9]?

政治

叶利钦担任俄罗斯总统后,宣传西方的民主价值观念,主张实行西方式的政治制度,推行以西方模式为样板的政治体制改革,[9]?并为俄罗斯制定了新的政治体制:以总统制、多党制、议会民主、三权分立、自由选举为特征的西方式的政治体制模式得以确立。

叶利钦时代俄罗斯对朝鲜半岛的政策评析

叶利钦时代俄罗斯对朝鲜半岛的政策评析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 基于意识形态和冷战思维 的惯性 , 苏联一直完全否认韩国的存在 , 这使苏韩 关系无可避免地处于一种敌对与隔绝状态 。④ 直到 20世纪 80 年代中期 , 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 , 在 “外交新思维 ”的指导下 , 苏联才开始和 “韩国进 行有限的非官方接触 ”。⑤ 1988 年 9 月 16 日戈尔巴 乔夫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发表关于亚太政策的讲话 时 , 首次提出 “在朝鲜半岛局势普遍好转的背景下 , 可以为同南朝鲜建立经济关系开辟可能性 ”, ⑥ 韩方 对此做出积极回应 。苏韩关系自此开始解冻 。 1989 年 4月 , 双方各自在对方首都设立贸易办事处。 1990年 6月 4日 , 苏韩两国元首在旧金山举行首次 会晤 。同年 9月 30日 , 苏韩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这 标志着苏联在朝鲜半岛的政策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 苏朝关系开始逆转 。
二 叶利钦执政前期的 “重韩轻朝 ”政策
俄罗斯独立之初 , 为了融入 “西方文明世界 ” 大家庭 , 以争取西方的 “马歇尔式 ”援助 , 将发展
同西方大国的关系作为其外交政策的重点 , 时任代 总理的盖达尔明确指出 : “目前对俄罗斯来说 , 奉行 亲西方政策是唯一明智的选择 ”。⑦ 正是基于这种意 识形态和经济利益的考虑 , 叶利钦政府基本上沿 袭了戈尔巴乔夫时代在半岛南北关系上的政策 , 同时又有所发展 。其继承性主要表现在极力促进 和发展与韩国的关系 , 而发展的另一面则表现在 迅速恶化与朝鲜的关系 。正是在这一政策的指导 下 , 俄韩关系的改善与俄朝关系的恶化几乎同步 发展 , 从而使俄罗斯在朝鲜半岛的地位发生了根 本变化 。

俄国史

俄国史

本书叙述的历史自1855年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登基,至1996年8月叶利钦正式当选第一位民选总统止,俄罗斯及苏联的历史。全书主干分为1855年~1917年的“沙皇俄国晚期”的历史,和1917年~1996年的“苏联及其后的俄国”两部分。

俄罗斯是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人民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他们对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所做出的贡献至今仍在世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对中国的影响更是渗透到方方面面。

俄罗斯是我们的近邻,从成吉思汗西征开始起,中俄两国就开始了比较密切的往来。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对中国人来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录:

美国教授笔下的这部俄国史值得借鉴——中译本序言

原版前言

题解

第1章俄国:地理、民族、前现代发展

陆地:自然特征、气候及资源

地理对殖民及民族身份的影响

民族

1855年以前的古罗斯:主要历史发展脉络小结

第一部分晚期俄罗斯帝国(1855~1917)

第2章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主义与激进主义

亚历山大二世:斯人和他的时代

农奴的解放

附加改革

独裁政府及其反对派

第3章反动政治、经济现代化和政治反对派(1881~1905)

亚历山大三世和波别多诺斯采夫:专制君主和他的主要顾问

亚历山大三世的反动政策

1881~1903年间的经济现代化政策

尼古拉二世和他的反动政策(1894~1904)

公众舆论及政治反对派(1881~1904)

第4章1856~1905年间的俄罗斯帝国及其对外政策1856~1895年间的远东、高加索、中亚和阿拉斯加1856~1875年问的欧洲、波兰及俄国的西方民族1877~1878年间的巴尔干危机及俄土战争

非理性的外交政策选择——对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外交政策调整的反思

非理性的外交政策选择——对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外交政策调整的反思


积极 配合 西 方 国家 在 热 点 地 区的 政 策 和 行 激 进变 革的 政治 现 实催 生亲西 方外 交的 实施 力 迎合 ,
与原苏 联传统 盟 友拉开 距 离 ; 弃一 贯坚 持 的“ 放 核 19 初 至 I 9 91年 9 3年底 , 罗斯 的政 治转 轨 表 现 动 , 俄
俄罗 国 的国家利 益 , 是制 定对 外政 策 的原则 。 这 然而 , 国家 的方式展 开 激烈对 抗 。与政 治形势 的混乱相 伴 ,
利 益是一 个 变量 , 随 着 国家力 量 的 消长 、 取利 益 斯 社会 笼 罩 在一 种 激进 变革 的伴 生 情 绪—— 浪 漫 主 是 获 手 段 的增减 以及 外 部 形 势 的 改变 而 变 化 的LI 外 义 思潮 当 中 , 2 J ¨, 所有美 好 未来 的希望 都被 寄托在 西 方式 交政 策 的选 择必 须 以准确 的 国家利 益认 知为前 提 。O 的资本 主义 制度能 够迅 即建 立 , 们甚 至 已经开 始憧 2 人 叶利 钦充 满信 心地告 诉 世纪 9 O年代 , 于刚 刚独 立 的俄 罗斯 而言 , 对 外部 环境 憬 着 即将到 来 的富庶 与 自由。 “ , 西 和 自身力量 都发 生 了深刻 而 巨大 的变化 , 重新定 位并 俄 罗斯 民众 ,告别 社会 主义 ”选择 一 条新 的、 方式
各 国家 政 权体 制 以及 的 认 知 所 决 定 的 一 系 列 处 理 对 外 关 系 的政 策 和 方 弃 , 派政 治 力量 围绕 社 会 道路 、

普京政权下的中俄关系

普京政权下的中俄关系

浅析普京政权下的中俄关系

摘要:在叶利钦时期,其大胆甚至是有些盲目的学习西方曾将俄罗斯一步步推向深渊。普京上台之后,并没有他一样倒向西方,而是选择以国家利益为中心,东西并重的外交政策,大力拓展外交空间,旨在恢复俄罗斯在国际中的地位。在国际事务上,普京奉行广泛的参与,为自己寻找话语权。然而在同西方打交道的同时,普京认为,中国是其不可或缺的伙伴,尤其是在许多国际事务上,需要中国的支持和相互配合。对于中国来讲,俄罗斯丰富的能源、矿产、以及军事领域上的先进技术都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同时,对于中国来讲,同样是把俄罗斯当做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盟友,双方都有着反对单极世界的共同诉求,都有国内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同时两国的地缘因素也相对微妙。本文旨在探讨普京政权下的中俄关系,以及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走向。

关键词:普京俄罗斯中国外交关系

一.中俄两国关系发展的时代背景

1999年12月31日,普京正式成为俄罗斯的最高统治者,也是俄罗斯的第二位总统,但当时国内外亟待解决的问题却很多。在外交领域,普京一度承担巨大压力,车臣问题、北约东扩、美国日益增长的世界霸权主义等等。由于苏联的解体,加上叶利钦时代俄罗斯的大衰退,大动荡。俄罗斯作为世界性的大国已经名存实亡,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与影响力也日渐衰退。1996年中俄两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世界新秩序的联合声明》。在这份声明之中,两国明确提出了世界格局多极化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主张。这份联合声明为中俄两国的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俄罗斯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

俄罗斯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

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明确俄罗斯经济制度已向私有化和自由市场经济转型,政治制度已向多党议会民主制和三权分立制过渡,特别是普京执政八年的政治经济发展特点;把握俄罗斯重振大国地位有利与不利条件。具体而言,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主要问题:

(一)苏联的解体及其重大影响

(二)俄罗斯的转型与振兴

(三)俄罗斯重振大国地位的外交战略

二、主要内容提示

(一)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985年春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提出了加速科技、经济发

展和实行改革的主张,推行“加速发展战略”,试图力挽苏联

资料

的颓势。但由于苏联多年形成的传统经济体制根深蒂固,苏联

党政领导对旧体制弊端缺乏深刻的认识,未采取切实可行的措

施来推进改革。到1987年,苏联的经济改革基本上流于空谈,

没有取得实际的进展和成效。

1987年10月,戈尔巴乔夫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

提出了“新政治思维”,作为对苏联社会制度进行全面改革的

理论依据。主张用“民主社会主义”取代“官僚社会主义”,

用同美国之间的“和平与合作”取代军备竞赛和冷战对抗,确

定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为苏共为之奋斗的目标。

戈尔巴乔夫宣扬的“公开性”、“民主化”、“多元化”及“人道

主义”却在实际工作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戈尔巴乔夫的“人

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使苏联社会陷入全面危机。社

会剧烈动荡,反共反社会主义思潮和势力空前猖獗,党内反对

派和社会上的反政府组织聚集在一起争夺政治权力,使国家政

权处于瘫痪状态;国民经济陷入深刻的危机,国家预算赤字和

中考历史之苏联解体内容是什么

中考历史之苏联解体内容是什么

中考历史之苏联解体内容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为了二战的胜利给国家埋下了不少弊端,在积累过程中,最好爆发解体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考历史之苏联解体,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历史知识点:赫鲁晓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赫鲁晓夫成为苏联领导人后开展的了一些改革,其中包括政治上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经济下对农业和工业的改革,外交上同西欧及美国的关系的调整及对外军事策略的调整等多方面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对苏联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但由于一些错误决定的,同样使改革出现了偏差,造成了战略上的失策。

1、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开始对斯大林时代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整改。

2、内容:

(1)政治上,批判个人崇拜,加强民主法制,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

(2)经济上,大胆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减少中央集权,增加地方自主权,采取一些有利于工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

(3)结果:取得了一些成效,对后来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由于政策失误和不切实际的提法,给苏联党和国家带来许多问题。

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1、政治方面:主要是平反冤假错案;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

2、经济方面:改革重点放在农业领域: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鼓励垦荒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

3、工业方面: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地方;给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积极性。

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关系浅析

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关系浅析
只有 放 弃 与美在

中东 欧 国 家脱 俄 归 欧


既 是 由国 际 形 势 变 化
,


,
已 经 不 能 与美 国 和 西 方抗 争
及 其 自身 发 展 的 客观 要 求造 成 的
也是前 苏联 政 策
,

某些 非 重 大战 略领域及 地缘政 治 方 面 毫无 意 义 的 争
,
擅 变 的结 果 领


十 多 年来
,

,
南斯 拉 夫则 于
,

200 2
6
月解 体
成立 了
东欧 国 家
安 全 战略
俄罗 斯 开 始 了 政治

经 济制 度 的 转 型

个 独 立 的国 家

保 留下 来 的 由塞 尔维亚 共 和 国 和 年 更 名 为 塞尔 维


对 外 政 策 也相 应 调整
, ,
在 国 际 环境 和 国

欧 欧

,
揭 示 了 这 个 国 家群 体 地 缘 政 治 的 转 变 是 第 二 次世界 大 战 的产 物 二战 中
,

随 着 中东 欧国 家 相继 加 人 北 约和 欧 盟 交 政策 进 行 了 调整
俄 罗斯 对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外交
鲍里斯· 尼古拉耶维奇· 叶利钦 (Борис Николаевич Ельцин, 1931年2月1日-2007年4月23 日)
• 鲍里斯· 尼古拉耶维奇· 叶利钦,前任 以及首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31 年2月1日出生于俄罗斯斯维尔德洛 夫斯克州达里茨基区布特卡村的一 个农民家庭,曾历任苏共中央政治 局委员、莫斯科市市长、苏联俄罗 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俄罗斯首 任民选总统。叶利钦于1991年至 1999年12月担任俄罗斯联邦首任总 统,执政时推动市场经济和民主制, 采取的“休克疗法”让俄罗斯经济 濒临崩溃。叶利钦对华态度友好, 担任总统期间曾四次访问中国。 1999年辞职并推举普京作为接班人。 2007年4月23日,叶利钦因心脏病加 重在莫斯科突然去世 。
• 叶利钦时期的外交实践虽然在总体上是失 败的,但它却是一步一步地朝着成功的目 标前进的。这个时期的外交实践成为今后 俄罗斯外交走向成功的宝贵经验。
thank you!
转变的具体表现
第一,外交立足点的变化。从依靠和追随西方,变为独立 自主,实行全方位外交。 第二,外交目标的变化。从幻想争取融入西方,变为反对 美国占支配地位的单极世界,促进多极化发展,,争当多 极世界独立的一极。 第三,处理国家关系标准发生变化,从重意识形态变为按 国家民族利益处理国家关系问题。 第四,对原苏联势力范围和影响地区的太多发生变化,从 全面收缩变为有条件的维护和恢复苏联昔日的领地,开始 同美国及西方国家在这些地区展开竞争。
第二,在军事安全领域和核裁军问题上与美国密 切合作。
俄罗斯独立后在美国最为关心的核裁军问题上做了较大让 步,1992年6月,叶利钦访美期间与布什签署了有利于美 国“谋求核优势”的《关于进一步削减战略核武器的谅解 协议》,俄罗斯还主动提出同美国共同建立“全球防御体 系”。1993年1月,俄美两国总统又共同签署了《第二阶 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二、外交政策的经验教训
• 叶利钦执政八年,俄罗斯外交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总体上还是没有走出低谷。造成这种情况的原 因是多方面的,如综合国力下降、国际环境恶化、 国内政局不稳,机制的欠缺等客观因素,但主要 因素还是俄罗斯外交的决策者和决策机构犯有严 重的错误,对国家利益的定位和怎样维护国家利 益都不明确。
具体表现
第一,开始重视“东方外交”,强调“东西平衡”。
1992年底到1993年初,叶利钦总统访问了韩国、中国和印度。 叶利钦在访问过程中一再表示,俄罗斯“需要从面向西方转 向面向东方”,“从欧美优先转为亚太优先”,强调俄将在 东西方之间“保持平衡的政策。
第二,开始转变从原来的势力范围全面收缩的政策, 注意修复与昔日盟友的关系。
具体表现:
第一,处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成为俄罗斯外 交的主要内容。
独立之初,叶利钦旋风般的访问了所有西方大国,着手 实施俄罗斯回归欧洲,加入西方的政治战略,并就西方 各国对俄援助问题达成一系列协议。1992年7月8日,叶 利钦参加西方七国慕尼黑首脑会议,与七国领导人讨论 了俄罗斯与西方七国建立新型政治关系问题,并在这次 出访中得到了西方国家的第一批援助:英国作出了提供 2.8亿英镑贷款的许诺;加拿大领导人签署了向俄提供 2500万吨粮食的协定;法国领导人也签署了法国向俄提 供40亿法郎低息贷款的协定。4月26日,西方七国首脑在 华盛顿宣布向俄罗斯提供240亿美元的援助,当时的俄罗 斯代总理盖达尔还兴奋得说,这种援助只有战后的“马 歇尔计划可以相比。
(三)多极化外交政策
背景:1996年1月5日,再次当选为总统的叶利钦 任命普里马科夫为外交部长,这一人事变动标志 着俄罗斯外交政策的重大变化。普里马科夫认为, “冷战结束后,两极对抗的世界向多极世界过渡 的趋势得到发展”,西欧、日本、中国都显示出 成为独立一极的潜力,但多极世界尚未形成,向 多极世界过渡也不会轻而易举,因为“有些人希 望看到的是单极世界”。可见,争取多极世界, 反对单极世界,成为此时俄罗斯的基本国策。
第三,在地区热点问题和对待原苏联盟国问题上, 俄罗斯基本上是按照西方集团的愿望行事。
例如,支持西方对利比亚、南斯拉夫和伊拉克的制裁,支 持西方国家在波黑和伊拉克设立禁飞区等。此外,俄罗斯 与原苏联传统盟友进一步拉开距离。1991年1月,俄罗斯 宣布终止对古巴的所有援助,同年9月,宣布从古巴撤出 原苏联军事教练旅,进而攻击古巴的人权状况。
(二)东西方兼顾的“双头鹰”外交时期
背景:亲西方外交的推行,不仅未使俄罗斯的国际 环境得到任何改善,反而日益恶化。1992年除了 有限的人道主义援助和食品外,西方的援助协议 和承诺几乎都没有兑现,俄罗斯的经济危机不断 加重。在国内,各种势力对亲西方外交批评强烈, 反动派们一致强调,亲西方外交的推行已经给国 家的外交和利益带来了严重后果。无论在国内还 是国外,亲西方的“一边倒”政策都失去了推行 基础。在各种压力下,叶利钦开始反思并调整了 外交政策,继而推出东西方兼顾的理念。
1993年1月,俄罗斯外长访问朝鲜,磋商延长《苏朝友好互助 条约》以及其他双边关系问题。还与古巴签署了确定双方发 展互利关系的备忘录。
第三,开始对独联体政策作出大幅调整,把发展 同独联体各国的关系提上议事日程。
俄罗斯强调自己在原苏联地区有“特殊利益”,并要求西 方承认俄罗斯对维护这一地区和平与稳定“负有特殊责 任”。
叶利钦支持的普里马科夫的多极化外交赢得了广大民众的 欢迎,符合俄罗斯一直无法泯灭的大国情节,对稳固其政 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一外交政 策受到更多非理性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受制于国力和国 际力量的对比,俄罗斯不仅没能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国际 地位,反而与西方处于直接对立的状态中。
第四,在意识形态领域追随西方。
叶利钦极力强调与西方具有共同的价值观,1992年1月31 日,叶利钦在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发表声明强调,俄罗斯 “不仅把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看成是伙伴,而且看做是同 盟”。1992年3月,俄代表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日内Biblioteka Baidu会 议上追随西方国家,支持将所谓的“中国在西藏破坏人权” 问题列为大会议题。
一、外交政策的演变
(一)一边倒—亲西方外交政策(1991末—1993)
(二)既注视西方,又注视东方—“双头鹰”外交
政策(1994-1995)
(三)重塑大国形象—多极化外交政策(1996— 1999)
(一)一边倒的亲西方外交
背景:苏联解体后,如何重建俄罗斯与世界各国的 关系成为叶利钦首先要面对的问题。这一时期,俄 罗斯的政治转轨表现出极端的混乱和巨大的破坏性 , 原先的国家制度迅速被废止,各派政治力量开始对 抗,国家一片混乱。执政的民主派决定按照西方国 家政治经济模式对俄罗斯进行社会改革,为此他们 采取了全面西化的方针:在政治上模仿西方,在经 济上推行自由市场化的改革方针,并大规模实施以 私有化为主的“休克疗法”。由于国内进行着全盘 西化的政治经济改革,作为国内政策的延续,俄罗 斯外交政策的基调自然倾向西方。
第四,俄罗斯改变对西方惟命是从的做法,开始 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谨慎地表达自己的立场。
尽管如此,彼此寻求与西方结盟的亲西方的外交原则仍然 没有改变,俄政府对美国国会真诚地扶植俄罗斯仍然抱有 幻想。“双头鹰”外交政策的推行只是相对重视东方外交 和独联体外交作为牵制西方国家的一个筹码,希望以积极 的东方外交和独联体外交推动西方国家对俄奉行亲西方外 交作出更积极的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