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神经传导通路课件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人体解剖学)
上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后的临床表现比较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损害部位 瘫痪范围 瘫痪特点
肌萎缩 肌张力 腱反射 浅反射 病理反射 肌纤维颤动
皮质运动区 锥体系 常较广泛 全肌群瘫 痉挛性瘫(硬瘫) 早期无 晚期废用性
增高 折刀状 亢进 消失 有 无
周围神经(脑或脊髓) 较局限 单肌 几块肌
迟缓性瘫(软瘫) 明显 早期即有萎缩
减低 消失 消失 无 有
二、锥体外系
定义:是指锥体系以外影响和控制 躯体运动的传导通路的总称。 主要功能:调节肌张力、协调肌 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结构: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 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 黑质、脑桥核、前庭神经核、小 脑、网状结构及其纤维联系。
(一)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传入神经元
刺激
感受器
中枢
• 感觉传导通路
效应器 (反应)
传出神经元
中枢
运动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通路
• 一、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 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 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 四、听觉传导通路 • 五、平衡觉传导通路 • 六、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第一节 感觉传导通路
颞侧半视野 颞侧半视网膜
第一个交叉: 视野投射交叉
第二个交叉: 视交叉
视交叉中, 颞侧半纤维不交叉 同侧视束
鼻侧半纤维交叉 对侧视束,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视区
感受器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双极细胞 第1级神经元
节细胞
视神经.视交叉.视束 鼻侧纤维交叉
第2级神经元 颞侧不交叉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经内囊后肢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ppt课件
-5-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 头面部
意识性 非意识性
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听觉传导通路 平衡觉传导通路
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一般内脏感觉 特殊内脏感觉
躯干、四肢 头面部
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6-
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ppt课件
-15-
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又称浅感 觉 传 导 通 路 , 由 3级 神 经 元 组 成。 (一)躯 干 和 四 肢 痛 温 觉 、 粗 触 觉 和 压 觉 传导通路
ppt课件
-16-
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胞体中、 小 型 , 突 起 较 细、 薄 髓 或 无髓 , 其 周 围 突 分 布 于 躯干 和 四 肢 皮 肤 内 的 感 受 器 ; 中 枢 突经后根进入脊髓。 其 中 ,传 导 痛 温 觉 的 纤 维 ( 细 纤 维 ) 在 后 根的 外 侧 部 入 脊 髓 经 背 外 侧 束 再 终 止 于 第 2 级 神 经 元 ; 传 导 粗触 觉 和 压 觉 的 纤 维 ( 粗 纤 维 ) 经 后 根内 侧 部 进 入 脊 髓 后 索 , 再终止于第2级神经元。
第10章 传导通路
如损伤脊髓丘脑束或脊髓丘脑束以上 部分,可现 伤面以下对侧痛、温感觉消 失。
2、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压觉传导通路
头面部皮肤、 周围突 口鼻腔粘膜相 关感受器 发出纤维交叉至对侧上行形成 中枢突 三叉N节 进入脑干 三叉N脊束核(接受痛、温觉) 三叉N脑桥核(接受触压觉)
上行 三叉丘系
发出纤维
内囊后肢
一侧上运动神经元(皮质核束)损伤, 可出现对侧舌肌瘫痪和眼裂以下的面肌瘫 痪。如一侧的下运动神经元(神经核或脑 神经)损伤,则出现同侧相应的肌瘫痪。 如损伤面神经或面神经核可出现同侧的面 肌全部瘫痪;伤舌下神经或舌下神经核可 出现同侧舌肌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脑神经运动核和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它们分别发脑神 经和脊神经支配全身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中枢突 脊N节
脊髓
终止于
脊髓小脑前束
经小脑上脚 旧小脑皮质
发出纤维在同侧 和对侧的 腰骶膨大Ⅴ-Ⅶ层 外侧部
(二)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粗触觉 的传导通路
此通路又称为浅感觉传导通路,由 三级神经元组成。
1、躯干、四肢的痛温觉、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 肢皮肤的 感受器
上行 周围突 中枢突
脊 N节
中央后回下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节,其 周围突经三叉神经分布于头面部的皮肤、以 及口、鼻粘膜等处;中枢突经三叉神经根进 入脑桥。 第二级神经元胞体痛、温觉在三叉神经 脊束核, 触觉在三叉神经脑桥核,二核发出二 级纤维交叉至对侧组成上行的三叉丘系。 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背侧丘脑的腹后 内侧核,由此发纤维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 央后回的下部。
主要功能:
1、协调锥体系运动功能。 2、调节肌张力、协调肌群运动、维持体态 姿势和习惯性运动。锥体系发起运动,锥体外 系维持习惯性运动。
神经传导通路
<
三叉N.脑桥核 三叉 脑桥核 或脊髓束
组成三叉丘系, 组成三叉丘系,上行
丘脑
(三)视觉传导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三 视觉传导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1. 视觉传导路: 视觉传导路:
(Ⅰ) 视网膜的 Ⅰ 双极C. 感光细胞 双极 视辐射 (Ⅱ) Ⅱ (仅鼻侧 交叉 仅鼻侧N.f交叉 仅鼻侧 交叉) (Ⅲ) Ⅲ 节C. 视N.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 视觉中枢(距状裂两岸 距状裂两岸) 视觉中枢 距状裂两岸
锥体系有以下特点: 锥体系有以下特点:
1. 两级 元传导: 两级N.元传导 元传导: 上运动N元 位于大脑皮质运动中枢,轴突组成锥体系。 上运动 元:位于大脑皮质运动中枢,轴突组成锥体系。 下运动N.元:脑干的运动N.核或脊髓前角细胞。 下运动 元 脑干的运动 核或脊髓前角细胞。 核或脊髓前角细胞 2. 传导过程必经一次交叉,管理对侧的运动。 传导过程必经一次交叉,管理对侧的运动。 3. 上运动 元受损,产生痉挛性瘫痪;表现特点: 上运动N.元受损 产生痉挛性瘫痪;表现特点: 元受损,
(Ⅱ) Ⅱ
<
脊髓后角
<
交叉至对侧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上2/3 中央后回上 中央旁小叶后部
组成脊髓丘脑束, 组成脊髓丘脑束,上行
丘脑
2. 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路: 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路:
(Ⅰ) Ⅰ 头面部的皮、 头面部的皮、粘膜 痛 温 粗触 压觉感受器 > 随三叉N. 随三叉 (Ⅲ) Ⅲ 交叉至对侧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下1/3 中央后回下 经三叉N.入脑干 经三叉 入脑干 三叉N.半月节 分短升、 三叉 半月节 分短升、长降支 (周围突 周围突) 周围突 (中枢突 中枢突) 中枢突 (Ⅱ) Ⅱ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四)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大 脑
额广、泛顶皮、质枕、颞-叶 -皮-质-脑桥→纤脑维桥核---小(脑-脑桥→中小脚脑束)
对侧新 小脑皮质
皮
质
躯体运动区←
背侧丘脑
(腹前核、←
小脑上脚交叉
↓ 齿状核
腹外侧核)
红核
交叉 红核脊髓束
皮质脑桥束
脊髓前 角细胞 背侧丘脑腹前核
脑桥核
红核 齿核
前角运动细胞
四、肽能通路
执行着神经递质或调质的功能
斜方体
交叉
病变
中耳 内耳 蜗神经 蜗神经核
病变
患侧 听觉障碍
外侧丘系 听辐射 听觉中枢
病变
听觉障碍 不明显
(五)平衡觉传导路
壶腹嵴、椭圆囊斑、球囊斑→ 前庭神经节→ 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
眼肌前庭反射 内侧纵束
头颈姿势反射
前庭脊髓束
躯干、四肢姿势反射调节
小脑
平衡调节
网状结构
迷走神经核 舌咽神经核
第十七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概述
神经传导通路——传导路
感觉(上行)传导路 运动(下行)传导路
只有不经过大脑皮质的上、下行传导通路才称为反射通路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 头面部
意识性 非意识性
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听觉传导通路 平衡觉传导通路
外直肌
睑裂以上表情肌 睑裂以下表情肌 舌肌 咽喉肌
副神经核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面神经核下半 → 颊肌、口轮匝肌
舌下神经核 → 舌肌
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纤维
•面神经核上瘫 •面神经核下瘫 •舌下神经核上瘫 •舌下神经核下瘫
神经传导通路
视交叉 视束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外侧膝状体来自双极细胞视辐射
内囊后肢
节细胞
距状沟周 围的枕叶 皮质
视神经
视野
视野是指眼球固定向前平视 时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 物象:交叉投射
颞侧(外)半视野:
鼻侧半视网膜
鼻侧(内)半视野: 颞侧半视网膜
41
42
43
视觉传导通路损伤 视野缺损表现
脑神经运动核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对下运动神经元有抑制作用 下运动神经元对肌肉有营养作用
骨胳肌
1、 皮质脊髓束 ①
中央前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前部
大脑脚底、脑桥基底部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脊神经
内囊后肢
锥体细胞 锥体交叉 延髓锥体
70%-90%交叉到对侧
②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损伤 视神经 视交叉
症状 患侧视野全盲 中央部损伤双眼颞侧半视野偏盲, 一侧视交叉外侧部不交叉纤维损伤, 患侧鼻侧半视野偏盲
视束 视辐射 内囊
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瞳孔对光反射途径:
•直接对光反射
•间接对光反射 视网膜 → 视神经 → 视交叉 → 两侧视束 → 上丘臂 →顶盖前区→
两侧动眼神经副核
睫状神经节
内脏运动传导通路(见内脏神经系统)
运动传导通路
(一)锥体系 上运动神经元 :胞体位于大脑皮质内,大脑皮质躯 体运动中枢----脑干内躯体运动核和脊髓灰质前角的 神经元或神经元链. 下运动神经元 —— 胞体位于脑干和脊髓内,脑干内 躯体运动神经元和脊髓灰质前角神经元---骨胳肌
皮质核束
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 锥体细胞 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
系统解剖学-传导路
白质前连合
后角固有核 (C8、T1)
2.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路
感受器
三叉神经节
皮肤 粘膜
三叉神经 (周围突)
第1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脑桥核(触压) 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 三叉神经根、 三叉神经脊束
(中枢突)
第2级神经元
三叉丘系
腹后内侧核
第3级神经元
丘脑上辐射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下部
损伤表现:
• 脊髓横断早期,各种 脊髓反射消失,处于 无反射状态,称为脊 髓休克。
• 此后,各种脊髓反射 可逐渐恢复,但损伤 平面以下的感觉和骨 骼肌运动不能恢复, 可表现为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亢进,不能随 意控制排便、排尿反 射等。
脊髓半横断
Brown-Sequard Syndrome
• 损伤同侧平面以下 位置觉、震动觉和 精细触觉(深感觉) 消失及同侧肢体硬 瘫;损伤平面以下 对侧痛、温觉(浅 感觉)消失。
④小部分终止于对侧面神经核 下部和舌下神经核,支配对侧 的面下部肌、舌肌。
(二)锥体外系 1.组成: 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红核、黑质、脑桥核、
前庭核、小脑、网状结构等。
2.特点:①结构复杂、纤维联系广泛,因此是多级神经元传导
②发生上较古老,在鸟类以下是控制运动的中枢。
③在功能上与锥体系是统一的整体,锥体外系功能的实现必 须依赖锥体系的发动,而锥体系功能的实现又必须有锥体外 系保证稳定的肌张力。
3.环路传导: 锥体外系的传导构成很多环路,主要有:
① 纹状体 黑质 多巴胺能通路,损伤可致震颤麻痹
② 皮质 ③ 皮质
纹状体 背侧丘脑
对皮质运动区有反馈调节作用
脑桥 完成共济运动,损伤表现共济失调
第十九章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第十九章神经系统传导通路教学内容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各级中枢→大脑皮质→传出神经元→效应器感觉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一、感觉传导通路(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1.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肌肌腱关节2°神经元丘系交叉3°三级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薄、楔束核内侧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经内囊后肢2. 躯干和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肌C8~L3)脊髓小脑后束肌腱〈○关节~Ⅶ外侧部)同侧或对侧脊髓小脑前束小脑下脚小脑旧皮质小脑上脚(二)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1.躯干四肢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四肢〈○皮肤,Ⅳ~Ⅶ层上升1~2个节段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脊髓丘脑前束(粗触觉压觉)3°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中央后回中、上部〈○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经内囊后肢中央旁小叶后部2.头面部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2°神经元〈○2°neuron三叉丘系3°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中央后回下部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内囊后肢(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1. 视觉传导通路1°神经元2°神经元视神经视锥、视杆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视交叉→视束3°神经元视辐射〈○距状沟两侧的视区鼻侧半纤维交叉,颞侧半不交叉外侧膝状体内囊后肢视觉传导通路损伤后的表现损伤部位临床表现左右t 一侧视神经该眼视野全盲视交叉中央部双眼视野颞侧半偏盲(桶状视野)视交叉外侧部损伤患侧视野鼻侧半偏盲一侧视束(视辐射、视区)双眼病灶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2.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双侧视束上丘臂双侧动眼神经副核瞳孔括约肌〈○〈○〈○顶盖前区睫状肌(四)听觉传导路蜗神经螺旋器○〈○螺旋神经节蜗神经核下丘下丘臂内侧膝状体听辐射〈○〈○颞横回(听区)前角运动神经元内囊后肢上丘顶盖脊髓束主要感觉传导通路小结二、运动传导通路上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及其轴突;发起运动,对下运动神经元有抑制作用下运动神经元: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的神经细胞及其轴突;构成反射弧的传出部分,并对肌肉有营养作用(一)锥体系1.皮质脊髓束上运动神经元皮质脊髓束○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经内囊后肢、大脑脚底中3/5的外侧部、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脑桥基底部、延髓锥体的深面75%—90% 的纤维交叉锥体交叉皮质脊髓侧束10%—25% 的纤维不交叉皮质脊髓前束→达上胸节,部分纤维交叉,部分不交叉下运动神经元〈○躯干和四肢骨骼肌前角运动神经元2.皮质核束上运动神经元皮质核束○中央前回下部的锥体细胞经内囊膝、大脑脚底中3/5内侧部下运动神经元〈○头颈部骨骼肌双侧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上半部、疑核、副神经核;对侧面神经核下半部和舌神经核(二)锥体外系1.组成:锥体系以外影响和控制区体运动的一切传导路经,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神经核、小脑和脑干的网状结构等以及它们的纤维联系2.功能: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维持体态姿势和习惯性动作等3.主要传导通路大脑皮质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脑桥背侧丘脑↑↓↘↗黑质小脑↓↓网状结构红核↓↓网状脊髓束红核脊髓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临床表现三、神经系统的化学通路神经系统活动的本质是化学物质的传递。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增高
减低
亢进
消失
减弱或消失
消失
亢进
减弱或消失
有(+)
无(-)
早期无,晚期为废用 早期即有萎缩
性萎缩
(二)锥体外系
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 的传导路径。主要机能:调节肌张力、协 调肌群活动、维持和调整身体姿势、进行 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等。
主要由三条: 1、皮质-纹状体-皮质环路 2、黑质-纹状体环路 3、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皮质脊髓前束 中有一部分纤维始 终不交叉而止于同 侧脊髓前角细胞, 支配躯干肌,故前 角内侧运动细胞受 双侧皮质脊髓束支 配,所以,躯干肌 是受两侧大脑皮质 支配。
皮质脊髓束 损伤:
对侧前角运 动细胞瘫痪
对侧上、下 肢瘫痪
中央前回下部的皮质 Ⅰ
后内 肢囊
束体锥
脑干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1、皮质-纹状体-皮质环路
皮质纹状体纤维
额、顶叶
新纹状体
纹
大脑 皮质
4、6区
腹前核
状
腹外侧核 苍白球丘脑纤维 体
皮 质 | 纹 状 体 系 图
2、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大脑 皮质
额、枕、颞叶 皮质脑桥纤维 脑桥核
小脑皮质
4、6区
腹前核 腹外侧核
结合臂
齿状核
苍白球丘脑纤维
红核
交叉
红核脊髓束 交叉
诊断:脊髓半截综合症。 请请你用所学解剖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受损的部位是哪里? (2)左、右的症状为什么会有不同,损伤了哪一些传 导束会出现上述症状和体征?
参考答案
(1)受损的部位是胸8或胸9脊髓节段右侧半。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鼻侧半的f交叉-对侧视束 视交叉 颞侧半的f不交叉-同侧视束
外侧膝状体
● 视辐射 距状沟上、下 内囊后肢 的视区皮质
视路损伤最具诊断 价值的临床表现是 视野缺损
A单眼全盲 B B双眼鼻侧视野偏盲
A B D
C
C双眼颞侧视野偏盲
D双眼同向偏盲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视网膜
视神经 上丘臂
视交叉
顶盖前区
两侧视束
前庭N核
●
丘脑腹后核
●
颞上回前方
前庭神经核的纤维联系
内侧纵束:
上升→动眼N核、滑车N核、展N核 下降→副N脊髓核、上段颈髓前角
前庭脊髓束
发出纤维经小脑下脚入小脑 发出纤维与脑干网状结构、 迷走N背核、疑核联系
内脏感觉传导路
一般内脏感觉传导路 特殊内脏感觉传导路:嗅觉、味觉
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
第19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分为: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感受器→数级传入神经元→大脑皮质
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数级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只有不经过大脑皮质的上、 下行传导通路才称为反射通路
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
第19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第一节 感觉传导通路
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
两侧动眼神经副核 节后纤维 瞳孔括约肌收缩
两侧瞳孔缩小
损伤表现
患侧眼 直接对 间接对 光反射 光反射
视神经 损伤 动眼神 经损伤 丧失 ( -) 丧失 ( -) 存在 ( +) 丧失 ( -)
健侧眼 直接对 间接对 光反射 光反射
存在 ( +) 存在 ( +) 丧失 ( -) 存在 ( +)
系统解剖学(应用型创新规划教材)PPT课件 第九章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锥体外系的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小结
感受器与大脑皮质以及大脑皮质与效应器之间的神经元链就称为神经系统的 传导通路。其中,前者使机体产生各种感觉称感觉(上行)传导通路,后者 使机体产生运动等效应称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通路包括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躯干和 四肢痛觉、温度觉和粗略触压觉传导通路,头面部痛觉、温度觉和触压觉传 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听觉传导通路,平衡觉传导通 路等。各传导通路要点有组成、交叉部位、感觉中枢以及损伤后表现。 躯体运动运动传导通路分为锥体系和锥体外系两部分。锥体系由上运动神经 元和下运动神经元两级神经元组成,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要点有组 成、走行及损伤后表现。 锥体外系的概念。
丘脑中央辐射
头面部痛觉、温度觉和触压觉传导通路
(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1. 视觉传导通路
(1)组成 3级神经元 (2)传导通路
传导通路示意图
视觉传导通路与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视野:指眼球固定向前平视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鼻侧半视野物象:投射到视网膜颞侧半。 颞侧半视野物象:投射到视网膜鼻侧半。 上半视野的物象:投射到视网膜下半。 下半视野的物象:投射到视网膜上半。 视交叉:视神经经视神经管入颅腔后形成。 特点是鼻侧交叉,颞侧不交叉
中央前回
躯干四肢浅 感觉
脊神经节细胞 脊髓后角细胞
丘脑腹后外 侧核
脊髓白质前连 中央后回中上部、
合
中央旁小叶
头面部一般 感觉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脑桥 核三叉神经脊
束核
丘脑腹后内 侧核
神经传导通路
视束
动眼神
经副核
经节 约肌
动眼神经
节后纤维 瞳孔缩小。
睫状神
瞳孔括
双眼视野
睫状神经节
外侧膝状体 顶盖前区
动 眼 神 经 副 核
瞳 孔 对 光 反 射 通 路
视觉区
(四)听觉传导通路
由4级神经元组成: 第1级神经元:蜗螺旋神经节内 的双极细胞 第2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蜗神经核 第3级神经元:胞体位于下丘 第4级神经元:胞体位于内侧膝状 体
感受器
皮肤 粘膜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 (周围突) 第1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脑桥核(触 觉)、三叉神经脊束 核(痛温觉)
三叉神经根、 三叉神经脊束 (中枢突)
第2级神经元
腹后内侧核 三叉丘系
第3级神经元
丘脑上辐射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下部
功能:传导头面部的浅感觉 (痛觉、温度觉、粗触觉和 压觉)冲动至对侧大脑皮质 中央后回下部。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教学要求: 1、掌握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 通路。 2、掌握躯干和四肢痛、温觉和粗触觉传 导通路。 3、掌握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 4、掌握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 路。 5、熟悉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概念。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Nervous system pathway 一、感觉传导通路
2、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觉压觉传导路
由3级神经元组成
第1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节细胞
第2级神经元: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脊
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 第3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背侧丘脑腹
后内侧核。
背侧丘脑
三叉丘系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脊束核
头 面 部 浅 感 觉 传 导 路
(完整版)图解神经传导通路
Ⅲ 丘脑 腹后内侧核
Ⅰ 三叉 神经节
Ⅱ
三叉神经
感觉核
头面部
(深)浅感觉
传导路 2021/7/26
中央后回 下1/3
丘脑 内囊后肢 中央辐射
三叉 丘系
内侧丘系 背侧
7
听觉传导路
双侧传导,临床意义不大。
要求:
在中枢内,哪些结构 与听觉有关?
2021/7/26
8
光线
Ⅲ
视觉传导路
及
损伤
对光反射通路 2021/7/26
皮 质 内囊膝 核 内囊后肢 束
中脑: 脚底中3/5
脑桥 基底部
延髓锥体
躯沿
体途
运陆
动续
和离
特开
殊锥Βιβλιοθήκη 内体脏束运,
动终
8止
12
核 。
于
大脑皮层躯运中枢
锥体束
• 性质 • 组成
内囊
皮皮 质质 脊脑 髓干 束束 后肢 膝部
• 起止、行程、交叉 • 换元 • 支配范围
中脑 脑桥
延髓
脚底
沿途陆续离开锥体束
基底部
(完整版)图解神经传导通路
2021/7/26
1
神经病学定位诊断
广西医科大学神经内科 王进教授
2021/7/26
2
简单 反射
大脑、中小脑枢、间脑
感 觉 传 导 路
运
动
传
脑
导
干
路
、
脊
髓
复杂 反射
感受器
效应器
2021/7/26
3
躯干四肢 本精体细感触觉 觉传导路
起止
行程
交叉
楔薄 Ⅱ束
神经传导通路
神经递质的释放与摄取
神经递质的释放
神经元通过胞吐方式将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中释放到突触间隙。
神经递质的摄取
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吞方式被突触前神经元摄取回收,以供再次使 用。
神经元电生理活动与信号传导
静息电位
神经元在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 存在一定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
动作电位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两侧 的电位差发生变化,产生动作电位 。
04
神经传导通路的生理机制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突触传递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通过 突触完成。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神 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 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化学性突触
化学性突触是常见的突触类型, 通过释放化学递质如乙酰胆碱、 谷氨酸、多巴胺等进行信息传递 。
电突触
电突触是通过电流直接传递信息 ,其传递速度较化学性突触更快 。
Na⁺通道与动作电位爆发
动作电位的爆发主要是由于Na⁺通 道的开放,Na⁺内流引起膜电位的 超极化。
K⁺通道与动作电位恢复
动作电位后,K⁺通道开放,K⁺外流 使膜电位恢复到静息状态。
05
神经传导通路的研究方法
电生理学方法
脑电记录
通过记录脑电活动的变化来研究神经传导通路的 活动。
神经元电生理
对单个神经元进行电生理记录,研究神经元的放 电活动。
突触病变
突触是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突触病变可影响神经信号的 传递,从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异常。
神经传导通路与药物的作用机制
调节神经递质
药物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摄取,从而影响神经传 导通路的信号传递过程。
调节受体活性
药物可以调节神经细胞膜上受体的数量和活性,影响神经递质与 受体的结合,进而影响神经传导通路的信号传递。
神经传导通路全总结
皮质—纹状体—苍白球系 新纹状体—黑质 皮质—脑桥—小脑系
功能:
调节肌张力
协调肌肉运动
维持体态姿势 习惯性动作
特点:
1、多级神经元构成 2、存在多次交叉,交叉次数为奇数
断面损伤分析:(右侧为例)
一、右侧内囊损伤
1.皮质核束 2.皮质脊髓束 3.丘脑中央辐射 4.视辐射 5. 听辐射
① 神经元 . 周围支 中枢支
② 神经元
损伤后表现: 闭目时不能确定关节的位置及运动方向: 闭眼站立时身体倾斜、摇晃、易跌倒;
精细触觉和振动觉丧失。
内侧丘系交叉以上损伤:对侧感觉障碍 内侧丘系交叉以下损伤:同侧感觉障碍
损伤断面不同所对应
的症状产生侧别不同:
X
左侧 X
右侧
X 躯干上部
和上肢 X
躯干下部 和下肢
2.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 痛觉 传导: 温度觉 粗略触觉 三叉丘系 背侧丘脑 腹后内侧 核
2. 头面部的浅部
感觉传导通路
③
中央后回下部 丘脑中央辐射 背侧丘脑
三叉神经节内的
腹后内侧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① ② ② 三叉丘脑束(三叉 丘系)
假单极神经元
头面部的痛
温觉和触觉
三叉神经脊束核
头面 部皮 肤、 粘膜
②
.
螺旋器
(一部分纤维交叉形成斜方体至对 侧上升)
蜗神经 (一部分纤维不交叉在同侧上升) 蜗神经节 蜗神经核 外侧丘系 ③
.
听辐射
经内囊后肢
颞横回(听区)
内侧膝状体
中枢损伤:双耳不全聋
感觉传导路小结:
1.感觉传导路均由3级神经元组成 2.行程中均存在一次交叉: 1)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路-延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导通路 —— 大脑皮质的高级中枢与感受器或效应器之间, 通过神经元构成传导神经冲动的通路
感觉传导通路〔上行传导通路〕
运动传导通路〔下行传导通路〕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感觉传导通路
一般躯体感觉
特殊躯体感觉 内脏感觉
深感觉
浅感觉 视觉 听觉 平衡觉
十二对脑神经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Ⅰ 嗅神经
Ⅱ 视神经
Ⅲ 动眼神经
一嗅二视三动眼
Ⅳ 滑车神经
Ⅴ 三叉神经 Ⅵ (外)展神经
四滑五叉六外展
Ⅶ Ⅷ
面前庭神经蜗神经(位听神经)七面八听九舌咽
Ⅸ 舌咽神经 Ⅹ 迷走神经
迷走副舌下全
Ⅺ 副神经
Ⅻ 舌下神经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觉传导通路
肌、腱、关节等的深感觉感受器
脊神经
脊神经节 Ⅰ
薄束、楔束
薄束核、楔束核 Ⅱ
内侧丘系交叉
内侧丘系
背侧丘脑
Ⅲ
丘脑皮质束
内囊
中央后回中、 上部和中央旁
后肢 小叶后部
躯干和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运动传导通路
• 锥体系 pyramidal system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 锥体外系 extrapyramidal system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锥体系 pyramidal system
• 上运动神经元 upper motor neurons
Ⅹ 迷走神经
vagus nerve
• 混合性神经 • 核团组成:
迷走神经背核 疑核 孤束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 于橄榄背侧连于延髓, 经颈静脉孔出颅 • 主要分支和分布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传导通路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皮质下CNS
效应器
传出神经
大脑皮质
ⅤⅤ三三叉叉神神经经trigeminal nerve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trigeminal nerve
• 混合性神经 • 核团组成:
三叉神经脊束核
眶上神经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 主要分支 眼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 分布
– 支配咀嚼肌运动
中央前回中、上部 脑桥基底、延髓锥体
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皮质脊髓束
的锥体细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锥体 皮质 × 交叉 脊髓
侧束
不交叉
皮质 脊髓
-
前束
下运动神经元
本侧的脊
髓前角运 动细胞
脊 神
双侧的脊 经
髓前角运
动细胞
本侧 四肢 骨骼 肌
双侧 躯干 骨骼
下运动神经元
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头面部皮肤,眼球、鼻腔、口腔粘膜,舌前2/3粘膜,牙及 牙龈的感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头面部皮神经分布示意图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Ⅶ 面神经 facial nerve
• 混合性神经 • 核团组成:面神经核、孤束核、上泌涎核 • 在脑桥小脑三角连于脑,经内耳门→茎乳孔出颅 • 主要分支分布
Ⅺ、Ⅻ 混合性神经:Ⅴ、Ⅶ、Ⅸ、Ⅹ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Ⅲ 动眼神经 oculomotor nerve
• 运动性神经 动眼神经核、 动眼神经副核
• 神经自中脑脚间窝 出脑,经眶上裂出颅
• 分布: 上睑提肌、上直肌、 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 副交感纤维支配 睫状肌和瞳 孔括约肌
皮肤内的浅感觉感受器
脊神经
脊神经节 Ⅰ
脊髓后角细胞 Ⅱ
白质前联合交叉
脊髓丘脑束
背侧丘脑
Ⅲ
丘脑皮质束
内囊
中央后回 中、上部
后肢 和中央旁
小叶后部
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皮肤﹑粘膜内的浅感觉感受器
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节 Ⅰ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Ⅱ
• 混合性神经 • 核团组成:
疑核 下泌涎核 孤束核 • 于橄榄背侧连于延髓, 经颈静脉孔出颅 • 主要分支分布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舌咽神经分布
舌后1/3粘膜,软腭、咽、 咽鼓管和鼓室粘膜 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 腮腺 咽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脑干内交叉
三叉丘系
背侧丘脑
Ⅲ
丘脑皮质束 内囊 中央后回下部
后肢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视觉传导通路
视锥细胞﹑视杆细胞
Ⅰ 双极细胞
Ⅱ 神经节细胞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枕叶距状 沟上﹑下 皮质视觉 中枢
内囊 后肢
Ⅲ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脊髓
spinal cord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
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 下运动神经元 lower motor neurons
脑神经躯体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的运动细胞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皮质脊髓束 corticospinal tract
上运动神经元 内囊后肢、大脑脚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脑神经的纤维成分(四种)
感觉纤维
躯体感觉纤维 内脏感觉纤维
躯体运动纤维
运动纤维 内脏运动纤维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感觉性神经:Ⅰ、Ⅱ、Ⅷ 运动性神经:Ⅲ、Ⅳ、Ⅵ、
面肌 舌前2/3味蕾 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 各段损伤的不同临床表现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面神经损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Ⅸ 舌咽神经 glossopharyngeal n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