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传导通路PPT课件

合集下载

运动传导通路

运动传导通路

经内囊后肢、大脑脚底、 脑桥基底、延髓锥体
皮质脊髓束
皮质
锥体 交×叉
脊髓 侧束
本侧的脊 髓前角运 动外侧核
下运动 神经元
本侧四 脊 肢骨骼 神 肌运动
不交叉纤维 -
皮质 脊髓 前束
双侧的脊 髓前角运 动内侧核
下运动 神经元
经 双侧躯 干骨骼 肌运动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脊髓
spinal cord
进行粗大的随意活动
锥体外系和锥体系关系
动作 类型
时相
锥体外系 平衡、姿势 习惯性动作 准备和维持
锥体系 精细动作
发动
锥体外系是锥体系作用的前提 锥体外系受锥体系的管理
教学重点
掌握皮质脊髓束组成、 交叉位置、损伤特点
掌握皮质核束组成、交 叉位置、损伤特点
掌握锥体外系的概念、 功能;了解锥体外系的 组成
内囊后肢
内囊膝部
部分交叉 管对侧肌
大部分交叉 管上、下肢肌
小部分交叉 管半面、舌肌
第二部分
锥体外系
Extrapyramidal system
锥体系以外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 传导通路
有关结构多
脑桥核、小脑、纹状体、底丘脑、 黑质、丘脑、 红核、上丘、脑干网 状结构、前神经庭核等
纤维联系:分三类,环路多 终止部位:脊髓、脑干、大脑
3.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皮质脑桥纤维
额、枕、
脑桥
脑桥臂 小脑皮质
交叉
颞叶


脑 皮 4区、 质 6区
背侧丘脑 (腹前核 腹外侧核)
红核

红核脊髓束 叉
结合臂
交叉
齿状 核
脊髓前角细胞

运动传导通路

运动传导通路

两极运动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指的是脊髓前角细胞和脑神经运动核
以上的锥体系损伤,即锥体细胞或其轴突组成的锥体束 损伤。
表现为:随意运动障碍肌张力增高深反射亢进,出
现病理反射。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指脑神经核和脊髓前角细胞一下的锥
体系损伤。
表现为随意运动障碍;肌张力降低(缓性瘫痪)
锥体系的任何部位损伤都可引起其支配区的随意运动障 碍——瘫痪
核上瘫是指损伤发生在脑神经核以上节段,如一侧上运动神经元包括皮质核束 或其起始区锥体细胞受损,可产生对侧眼裂以下的面肌和对侧舌肌瘫痪,表现 为对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低垂、嘴歪向病灶侧、流口水,不能作鼓颊、 露齿和吹哨等动作;... 核下瘫是指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脑神经运动核及其轴突组成的脑神经运动纤维损 伤引的瘫痪。核下瘫是指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脑神经运动核及其轴突组成的脑神 经运动纤维损伤引的瘫痪。面神经核下瘫的特点是损伤同侧所有面肌瘫痪,表 现为额横纹消失、眼不能闭、 口角下垂、鼻唇沟消失等。舌下神经核下瘫的特 点是病灶侧全部舌肌瘫痪,表现为伸舌时,舌尖偏向病灶侧。
锥体系于锥体外系之间的关系:
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在结构上密切联系,在运动功能上是
互相依赖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结构上,两系的皮质 有重叠,锥体系皮质发出下行锥体束不断发出侧支至锥 体外系的皮质下结构,而锥体外系又经上述相关环路影 响和反馈调节锥体系皮质的活动,同时锥体外系还发出 下行纤维至下运动神经元。因此,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 前角运动细胞构成传到冲动的最后公路。


皮质核束
中央前回下部等处皮质中的锥体细胞的轴突集合成皮质
核束,经内囊膝,下行至中脑,走在大脑脚底中间3/5的 内侧部。此后,陆续分出一部分纤维,终止于脑干内两 侧的躯体运动核和特殊内脏运动核,包括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展神经核、面神经核(支 配眼裂以上面肌的细胞)、疑核和副神经核。这些脑神经 运动核细胞发出的轴突组成脑神经的运动纤维,分布到 同侧眼球外肌、睑裂以上的面肌(枕额肌的额腹和眼轮匝 肌等)、咀嚼肌、腭肌、咽肌、喉肌、胸锁乳突肌和斜方 肌等,管理这些肌肉的随意运动。另一部分纤维则终止 于对侧的面神经核(支配眼裂以下面肌的细胞)发起者,肢体外系主要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ppt课件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ppt课件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ppt课件
-5-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 头面部
意识性 非意识性
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听觉传导通路 平衡觉传导通路
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一般内脏感觉 特殊内脏感觉
躯干、四肢 头面部
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6-
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ppt课件
-15-
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又称浅感 觉 传 导 通 路 , 由 3级 神 经 元 组 成。 (一)躯 干 和 四 肢 痛 温 觉 、 粗 触 觉 和 压 觉 传导通路
ppt课件
-16-
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胞体中、 小 型 , 突 起 较 细、 薄 髓 或 无髓 , 其 周 围 突 分 布 于 躯干 和 四 肢 皮 肤 内 的 感 受 器 ; 中 枢 突经后根进入脊髓。 其 中 ,传 导 痛 温 觉 的 纤 维 ( 细 纤 维 ) 在 后 根的 外 侧 部 入 脊 髓 经 背 外 侧 束 再 终 止 于 第 2 级 神 经 元 ; 传 导 粗触 觉 和 压 觉 的 纤 维 ( 粗 纤 维 ) 经 后 根内 侧 部 进 入 脊 髓 后 索 , 再终止于第2级神经元。

感觉运动传导通路讲诉课件

感觉运动传导通路讲诉课件
息。
感觉传导通路的突触连接包括化 学突触和电突触。
化学突触是指通过化学物质传递 信息的突触,而电突触是指通过
电信号传递信息的突触。
03
感觉传导通路的功能与障 碍
感觉传导通路的功能
01
感受和传递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
感觉传导通路能够接收并传递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包括触觉、
痛觉、温度觉、运动觉等。
应用于脑机接口
在脑机接口研究中,感觉运动传导通路是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通过对传导通路的解码和 分析,可以实现人与机器之间的直接交互和控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神经修复 对于严重的神经损伤或疾病,通过手术或其他方法修复感 觉运动传导通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探索神经机制
通过对感觉运动传导通路的深入研究,可以探索神经系统的基本机制和功能,为神经科学 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研究神经可塑性
通过对感觉运动传导通路的改变和重塑,可以研究神经可塑性的机制和规律,为神经康复 和神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这一传导途径包括外周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和 大脑皮层等主要部分。
感觉传导通路的组成
感觉传导通路由外周感受器、传入神 经、脊髓和大脑皮层等部分组成。
传入神经是将感受器与中枢神经系统 连接的神经纤维,它们将来自感受器 的刺激传入中枢神经系统。
外周感受器包括视、听、嗅、味、触 等感受器,分别接受来自外界的不同 类型刺激。
位于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的始端, 接受上位神经元的冲动,并将冲动传给 下位神经元。
VS
下行抑制神经元
位于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的中间,抑 制上位神经元的冲动,使下位神经元得到 更少的抑制。

运动传导通路PPT课件

运动传导通路PPT课件

伸舌时舌尖偏向对(左)侧。


14
➢ 核下瘫: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的瘫痪。
(包括脑神经运动核、脑神经) 右
X

症状出现X
X
XX
15
➢ 面神经核下瘫表现:
eg: 左侧面神经核损伤: 同侧(左侧)面肌瘫:


X
面神经X


16
断面损伤分析:(损伤的结构及症状) 一、右侧内囊损伤
19
三、右侧大脑脚底平动眼神经根平面损伤:
1. 动眼神经根:同侧眼外斜视, 眼睑下垂 同侧眼直、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
2. 皮质核束: 1)面神经核上瘫的表现:对侧 2)舌下神经核上瘫的表现:对侧 3. 皮质脊髓束:
对侧肢体瘫痪,属硬瘫。
20
四、右侧脑桥平面丘平面半横断:
1. 展神经核:同侧眼内斜视。 2. 面神经膝: 面神经核下瘫的表现:同侧。 3. 脊丘系: 对侧躯干肢体的浅觉障碍。 4. 内侧丘系: 对侧躯干肢体的深感觉障碍。 5. 三叉丘系: 对侧头面部浅感觉障碍。 6. 皮质核束:舌下神经核上瘫的表现:对侧 7. 皮质脊髓束: 对侧肢体瘫痪,属硬瘫。
21
五、右侧脊髓半横断:
1. 皮质脊髓前束: 无症状。 2. 皮质脊髓侧束:同侧肢体瘫痪,属硬瘫。 3. 脊髓丘脑前束:对侧侧损伤平面2个节段以下 4. 脊髓丘脑侧束:躯干肢体的浅感觉障碍。 5. 薄束、楔束: 同侧损伤平面以下躯干肢体
的深感觉障碍。
22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二、下行(运动)传导通路 motor pathway
(一)锥体系
1
2
锥体束
锥体束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运动传导通路

运动传导通路

主要功能:
是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维 持体态姿势、完成习惯性和节律性的动 作等。 如走路时的双臂自然摆动和某些防 御性反应等。 损伤后不出现瘫痪,而出现肌张力、 肌协调和姿势障碍。
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关系:
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在运动功能上是 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锥体外系是在锥 体系的主导下进行的,锥体系发动随意 运动,而锥体外系为锥体系的活动提供 了最适宜的背景条件。
第二节 运动传导通路
Motor Pathway 运动传导通路,按形态和功能的不 同可分为锥体系和锥体外系。
一、锥体系 Pyramidal System
锥体系调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由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两级 神经元组成。
概念:
§上运动神经元 upper motor neuron: 胞体: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 部(4、6区)Ⅴ层的巨型锥体细胞(Betz 细胞)和其它类型的锥体细胞。 轴突:锥体束。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
①迟缓性瘫痪(软瘫); ②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 ③浅反射消失; ④无病理反射; ⑤短期出现肌萎缩。
这些症状均为失去神经直接支配所致。
二、锥体外系
Extrapyramidal System
概念:
锥体外系是指锥体系以外影响和控制 躯体运动的传导通路。
主要结构包括:
大脑皮质、纹状体、小脑、丘脑、 底丘脑核、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神 经核和脑干网状结构等。
1.皮质脊髓侧束: 在下行过程中逐节止于前角细胞外侧 核。 支配:四肢肌。 2.皮质脊髓前束: 在下行过程中,大部分纤维经白质前 连合逐节交叉至对侧,止于对侧前角细胞 内侧核,少部分不交叉纤维止于同侧前角 细胞内侧核。 支配:躯干肌。
◆支配: 四肢肌受对侧大脑皮质的支配, 躯干肌受两侧大脑皮质的支配。 ◆临床: 一侧皮质脊髓束在锥体交叉以上 受损,主要引起对侧肢体的硬瘫,而 对躯干肌的运动没有明显的影响。

感觉和运动传导通路ppt课件

感觉和运动传导通路ppt课件

脊神经节
后根
脊神经 前根
? 谢谢
听辐射
II.蜗神经背核
蜗神经 腹核 蜗神经
盖膜
颞横回
III.
内侧 膝状体 下丘核 外侧丘系
斜方体
螺旋器
I. 蜗螺旋神经节
听觉传到通路损伤的症状
外侧丘系以上的听觉传导通路含有两耳的听 觉冲动,故一侧外侧丘系、听辐射或听觉中枢 受损,不产生明显的听觉障碍。
中耳、内耳、蜗神经或蜗神经核病变引起患 侧耳听力障碍。
丘脑
豆状核
中脑 内侧丘系
脑桥
延髓
II.
后角 固有核
I. 脊神经
细胞
中央后回
内囊
III. 外腹侧后核
脊髓丘系
脊髓丘脑 侧束 脊髓丘脑 前束 白质前连合
特点: 1.有三级神经元 2.传导躯干四肢的痛温觉、粗触觉
和压觉 3.组成脊髓丘系,交叉平面在脊髓
2. 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第1级:三叉神经节 第2级:三叉神经脑桥核、脊束核 第3级:丘脑腹后内侧核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丘脑中央辐射
视辐射
上运上动运神动经神元经元
胞体胞位体置:位中置央:前中回央前回 运动前运区动前区 中央旁中小央叶旁前小部 叶前部
轴突轴—突锥体—束皮锥质体核束束 皮质脊皮髓质束核束 皮质脊髓束
上运动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为巨型锥体和其他锥 体细胞,胞体位于中央前回,运动前区, 中央旁小叶等处的皮质中,轴突组成下 行纤维束
1.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把深感觉传向大脑皮质,产生有意识性的感 觉。此通路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 传导通路: 第1级:脊神经节 第2级:薄束核、楔束核 第3级:丘脑腹后外侧核
丘脑

《运动传导通路》课件

《运动传导通路》课件
02
神经冲动波沿着神经纤维传播,并引起下一个神经 元的兴奋或抑制,从而完成信息的传递。
03
神经冲动的传递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神经 纤维的直径、髓鞘的完整性、温度等。
PART 04
运动传导通路在人体运动 中的作用
肌肉的收缩与舒张
肌肉的收缩与舒张是运动传导通路的主要功能之一。运动 神经元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将神经冲动传递给肌肉纤维, 引起肌肉的收缩或舒张,从而实现身体的运动。
神经影像学研究
神经影像学研究利用影像技术,如MRI、PET等,对运动传导通路进行无创性成像和功能检测。通过影像学手段观察运动传导 通路的形态和功能变化,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神经影像学研究的发展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 递质减少或突触后膜的受 体功能受损,导致信息传 递受阻。
突触超敏
某些情况下,突触后膜的 受体对正常浓度的神经递 质产生过度反应,导致信 息传递异常。
突触可塑性受损
突触可塑性是神经网络适 应环境变化的重要机制, 突触功能障碍会导致这一 机制受损。
神经纤维病变
神经生理学研究对于深入理解运动控 制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 要意义,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 论支持。
神经药理学研究
神经药理学研究主要关注运动传导通 路的药物作用机制和药物开发。通过 研究药物对神经元信号传递的影响, 开发出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药物 。
VS
神经药理学研究对于治疗神经系统疾 病,如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患者提供更好的 治疗选择。

系统解剖学(应用型创新规划教材)PPT课件 第九章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系统解剖学(应用型创新规划教材)PPT课件 第九章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1. 纹状体-黑质-纹状体环路 2. 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3. 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锥体外系的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小结
感受器与大脑皮质以及大脑皮质与效应器之间的神经元链就称为神经系统的 传导通路。其中,前者使机体产生各种感觉称感觉(上行)传导通路,后者 使机体产生运动等效应称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通路包括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躯干和 四肢痛觉、温度觉和粗略触压觉传导通路,头面部痛觉、温度觉和触压觉传 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听觉传导通路,平衡觉传导通 路等。各传导通路要点有组成、交叉部位、感觉中枢以及损伤后表现。 躯体运动运动传导通路分为锥体系和锥体外系两部分。锥体系由上运动神经 元和下运动神经元两级神经元组成,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要点有组 成、走行及损伤后表现。 锥体外系的概念。
丘脑中央辐射
头面部痛觉、温度觉和触压觉传导通路
(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1. 视觉传导通路
(1)组成 3级神经元 (2)传导通路
传导通路示意图
视觉传导通路与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视野:指眼球固定向前平视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鼻侧半视野物象:投射到视网膜颞侧半。 颞侧半视野物象:投射到视网膜鼻侧半。 上半视野的物象:投射到视网膜下半。 下半视野的物象:投射到视网膜上半。 视交叉:视神经经视神经管入颅腔后形成。 特点是鼻侧交叉,颞侧不交叉
中央前回
躯干四肢浅 感觉
脊神经节细胞 脊髓后角细胞
丘脑腹后外 侧核
脊髓白质前连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
头面部一般 感觉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脑桥 核三叉神经脊
束核
丘脑腹后内 侧核

运动传导通路ppt课件

运动传导通路ppt课件

4.视辐射
5. 听辐射
一、右侧内囊损伤
1. 皮质核束:
1)面神经核上瘫的表
对侧睑裂以下表情肌瘫
现: 2)舌下神经核上瘫的表现: 对侧舌肌瘫痪
2. 皮质脊髓束: 对侧肢体瘫痪,属硬瘫。 3. 丘脑中央辐射:对侧半身深浅感觉障碍。 4. 视辐射: 双眼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
5. 听辐射: 无症状。
二、右侧中脑平上丘平面半横断
三、右侧大脑脚底平动眼神经根平面损伤:
1. 动眼神经根:同侧眼外斜视, 眼睑下垂 同侧眼直、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
2. 皮质核束: 1)面神经核上瘫的表现:对侧
2)舌下神经核上瘫的表现:对侧 3. 皮质脊髓束:
对侧肢体瘫痪,属硬瘫。
四、右侧脑桥平面丘平面半横断:
1. 展神经核:同侧眼内斜视。 2. 面神经膝: 面神经核下瘫的表现:同侧。 3. 脊丘系: 对侧躯干肢体的浅觉障碍。 4. 内侧丘系: 对侧躯干肢体的深感觉障碍。 5. 三叉丘系: 对侧头面部浅感觉障碍。 6. 皮质核束:舌下神经核上瘫的表现:对侧 7. 皮质脊髓束: 对侧肢体瘫痪,属硬瘫。


➢ 核下瘫: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的瘫痪。
(包括脑神经运动核、脑神经) 右
X

症状出现在同侧。
XX X
X
X XX
X XX
X
XX
➢ 面神经核下瘫表现:
eg: 左侧面神经核损伤: 同侧(左侧)面肌瘫:


X
面神经 X


断面损伤分析:(损伤的结构及症状) 一、右侧内囊损伤
1.皮质核束 2.皮质脊髓束 3.丘脑中央辐射
二、下行(运动)传导通路 motor pathway

神经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正常人体结构课件)

神经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正常人体结构课件)

运动传导通路 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的传导通路
1 皮质一新纹状体一背侧丘脑一皮质环路:

对皮质运动区的活动有反馈调节作用
2 纹状体一黑质环路: 与帕金森病发生有关
3 苍白球一底丘脑环路: 对苍白球发挥抑制性反馈
4 皮质一脑桥一小脑一皮质环路: 协调和共济肌肉运动
小结
运动传导通路 小结
上运动神经元
经过内囊部位 交叉部位 纤维交叉
双侧脑神经运动核
对侧脑神经运动核
双侧头颈肌 对侧面肌下半部分、舌肌
面神经核下部 舌下神经核
中央前回下部 内囊膝 皮质核束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展神经核 面神经核上部
疑核
副神经脊髓核
运动传导通路 锥体系 皮质核束
核上瘫
核上瘫
上运动神经元受损
核上瘫:对侧眼裂以下的面肌瘫痪
对侧舌肌瘫痪
脑神经运动核 和脊髓前角细胞以下的锥体系损伤 即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细胞 以及它们的轴突的损伤
随意运动障碍 肌张力降低,弛缓性瘫痪、肌萎缩 浅反射和深反射都消失
不出现病理反射
锥体外系
运动传导通路 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
定义
01
锥体系以外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
所有传导路径
02
功能协调肌肉活动 维持体态姿势和习惯性动作
习 题 01
什么是上、下运动神经元?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有何区别?
组成
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 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 黑质、脑桥核、前庭核 小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等 以及它们的纤维联系
运动传导通路 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的传导通路

1 皮质一新纹状体一背侧丘脑一皮质环路:
对皮质运动区的活动有反馈调节作用

大学精品课件:运动传导通路3

大学精品课件:运动传导通路3

5、右侧中脑平大脑脚底平面损伤:平动眼神经根 1)皮质核束:左侧眼裂以下表情肌瘫痪,左侧舌 肌瘫痪。 2)皮质脊髓束:左侧上、下肢硬瘫。 3)动眼神经:右侧支配眼肌瘫,眼球不能向上、 下、内运动,外斜视,右瞳孔散大,直、间接对 光反射消失。
顶盖
6、右侧脑桥平面丘半横断:P265 图Ⅵ-26 1)展神经核:右眼外直肌瘫痪,右眼内斜视。 2)面神经膝:核下瘫,右侧半脸面肌瘫痪。 3)皮质核束:舌下神经核上瘫,伸舌时舌尖左偏。 4)皮质脊髓束:左侧上、下肢硬瘫。 5)内侧丘系:左侧躯干、上下肢本体感觉障碍, 精细触觉消失。 6 )脊髓丘脑束:左侧躯干、上下肢痛、温觉障 碍,粗略触觉消失。 7)三叉丘系:左侧头面部浅感觉障碍。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展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面神经核上部 疑核 副神经核
眼外肌 咀嚼肌
眼裂以上面肌 (枕额肌的额腹、 眼轮匝肌)
咽喉肌 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
脑桥基底部
脑神经核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的纤维
延髓锥体
顶盖
另一部分纤维终止于对侧的脑神经核: 面神经核下部 → 眼裂以下面肌 (颊肌、口轮匝肌) 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纤维 舌下神经核 舌肌
病例分析:(右侧为例) 1、中央前回:左侧支配区硬瘫(单瘫:四肢中的一肢出
现瘫痪叫作单瘫)。
2、中央后回:左侧支配区浅、深感觉障碍。 3、内囊: ①面神经核上瘫:左侧眼裂以下表情肌瘫痪。 1)皮质核束: ②舌下神经核上瘫:伸舌时舌尖左偏。 2)皮质脊髓束:左侧上、下肢硬瘫。 3)丘脑中央辐射:左侧半身及头面部浅、深感觉 障碍。 4)视辐射:双眼左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5)听辐射:无症状。
皮支脊髓前束
同侧脊髓前 角运动细胞
四肢部
内囊后肢 皮 质 脊 髓 侧 束 中脑:大脑脚底 中间3/5的外侧部 锥体交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上运动神经元
胞体位置:中央前回 运动前区 中央旁小叶前部
轴突—锥体束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2019/11/27
.
4
下运动神经元 胞体:脑神经运动核
脊髓前角细胞 轴突:脑神经
脊神经
2019/11/27
.
5
(1)皮质核束
Corticonuclear tract
*中央前回下1/3的锥体 细胞轴突集合而成。
经)。 对侧---偏瘫,包括中枢性舌下神经瘫。
病因:血管病、肿瘤和炎性脱髓鞘
2019/11/27
.
30
2019/11/27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
31
二、桥脑的常见综合症
.
12
2019/11/27
白质前连合
.
13
损伤症状
锥体交叉平面以上损伤: 对侧肢体肌瘫痪。
锥体交叉平面以下损伤: 同侧肢体肌瘫痪。
2019/11/27
.
14
在正常的反射活动中,上运动神经元对下运动神经元具有抑 制作用。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瘫痪特点
痉挛性(硬瘫)
弛缓性(软瘫)
肌张力 腱反射
运动传导通路
The motor pathway
2019/11/27
.
1
运动传导通路指从 大脑皮质至躯体运动效应 器的神经联系。
大脑皮质通过锥体系 和锥体外系管理骨骼 肌的运动。
2019/11/27
.
2
一、锥体系 Pyramidal system
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 动,由上、下两级神 经元组成。
2019/11/27
25
一、中脑的常见综合症
4、Parinaud综合症 即四叠体综合症,病灶位于中脑顶盖部。 表现:双眼垂直运动障碍,有以下三种情况: (1)双眼上视瘫痪。 (2)双眼向上向下均瘫痪。 (3)双眼下视瘫痪。伴有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双眼调节反
射消失; 病因:四叠体肿瘤或生殖细胞肿瘤。
3、Raymond-Cestan综合症 即桥脑被盖综合症。 病灶位于桥脑上部三叉神经切面之被盖部,结合臂、内侧丘系和内
侧纵束 表现: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结合臂),面部感觉障碍(三叉
压迫大脑脚。
2019/11/27
.
20
2019/11/27
.
21
一、中脑的常见综合症
2、Benedit综合症 又称动眼神经和锥体外系交叉综合症。 病灶位于大脑脚后方中脑被盖部腹侧动眼神经、黑质受损。 表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
对侧---半身锥体外系综合症,如半身舞蹈病、半身徐动症和 半身震颤及肌张力增高等类似半身的帕金森氏综合症。 病因:血管病或肿瘤。
*至双侧大部分脑神经
运动核。 *对侧面神经核下部。 *对侧舌下神经核。
2019/11/27
.
6
2019/11/27
中央前回下1/3 内囊膝部
中脑 大脑脚 底 内侧部
脑桥基底部1/27
.
8
面神经瘫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核上瘫) 对侧眼裂以下面肌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核下瘫)
2019/11/27
.
19
一、中脑的常见综合症
此处病变常见于肿瘤、局限性脑炎、外伤,血管性病变较少。
1、weber综合症 又称动眼神经交叉瘫综合症或大脑脚综合症。 病变位于中脑的基地部大脑脚的髓内。 表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
对侧---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肢体偏瘫。 病因:中脑支闭塞,颞叶肿瘤或硬膜下血肿伴发的天幕疝、动脉瘤
增强 亢进
减弱 消失
浅反射
消失
消失
病理反射
出现
不出现
肌萎缩
不明显
明显
2019/11/27
.
15
锥 体 束 传 导 通 路
2019/11/27
.
16
内囊损伤-偏瘫
左侧皮质核束损伤 1.右侧面神经核上瘫(右 面下部表情肌瘫) 2.右舌下神经核上瘫(舌 尖偏向右侧)
左侧皮质脊髓束损伤 3.右侧上下肢痉挛性瘫
2019/11/27
.
22
2019/11/27
.
23
一、中脑的常见综合症
3、Claude综合症 即动眼神经和红核交叉综合症。 病灶位于中脑被盖部的红核。 表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
对侧---半身共济失调。 病因:血管病或肿瘤。
2019/11/27
.
24
2019/11/27
.
病因:多见于血管病。
2019/11/27
.
28
2019/11/27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
29
二、桥脑的常见综合症
2、Millard-Gubler综合症 即桥脑基底外侧综合症。 病灶:外展神经、面神经及其核和锥体束 表现:同侧---眼球外展不能(外展神经),周围性面瘫(面神
病灶侧所有面肌瘫痪。
症状
额纹 眼裂 鼻唇沟 口角
核上瘫
正常 能闭眼 消失 歪向病灶侧
核下瘫
消失 不能闭眼 消失 歪向健侧
2019/11/27
.
9
舌下神经瘫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对侧舌肌瘫痪,表现为伸舌时舌
尖偏向健侧。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同侧舌肌瘫痪,表现为伸舌时舌
尖偏向患侧。
2019/11/27
.
10
2019/11/27
.
17
脑干损伤-交叉瘫
脑桥损伤
2019/11/27
面神经/核 展神经/核
锥体束
同侧周围性面瘫,外展神经麻痹
对侧肢体痉挛性瘫
.
18
脑干损伤-交叉瘫
Weber 综合征 Benedikt 综合征 Millard-Gubler 综合征 Foville 综合征 Wallenberg 综合征 Locked-in 综合征
2.皮质脊髓束 corticospinal tract
中央前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 前部的锥体细胞的轴突组成。 分为皮质脊髓侧束和皮质脊髓 前束。
2019/11/27
.
11
皮质脊髓束
2019/11/27
中央前回上2/3 中央旁小叶前部
内囊后脚
中脑脚底 脑桥基底部
延髓锥体
锥体交叉
脊髓前角 运动细胞
2019/11/27
.
26
2019/11/27
.
27
二、桥脑的常见综合症
1、 Foville综合症

即桥脑基底内侧综合症。
病灶:锥体束及内侧纵束
表现:同侧---周围性面瘫,眼球不能外展(两眼向病灶侧的同向 凝视麻痹),头部向病灶对侧轻度旋转(内侧纵束)。
对侧---中枢性偏瘫(锥体束),感觉障碍(内侧丘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