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在中国的译介研究历史和展望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历史与现状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历史与现状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有一批西方学者对中国古典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进行翻译和研究工作。
最早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西方传教士首次将中国文学带入西方世界。
这些传教士们对中国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通过翻译的方式将中国古典诗歌介绍给了西方读者。
但是真正系统化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当时一些具有中国通或中国文学研究背景的西方学者开始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并将其出版。
最具代表性的学者之一是美国学者郭实,他在1920年代翻译了《全唐诗》(Complete Tang Poems)并将之出版。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古典诗歌英译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高潮,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加,翻译和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工作愈发深入。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翻译之一是西方学者艾略特(Ezra Pound)的《大雅集》(The Great Yuan Collection),该译本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重大影响,并对后来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古典诗歌被翻译成英文,并在国际出版市场上流通。
一些中国学者也开始参与到翻译工作中,他们致力于将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韵味和内涵传达给全球读者。
总体来说,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
不论是西方学者还是中国学者,都在不断努力将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传达给全世界。
劳伦斯·韦努蒂
一.劳伦斯·韦努蒂的基本信息及其主张:劳伦斯·韦努蒂 Lawrence Venuti(1953年—)学者,大学英语教授,专职翻译家,美籍意大利人,生于费城南部(此区域居住者多为意大利裔),七十年代早期在天普大学攻读英语文学,198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主要著作:主编论文集《对翻译的重新思考:语篇、主体性与意识形态》(RethinkingTranslation: Discourse, Subjectivity,Ideology),(1992)、《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Translation)(1995)《不光彩的翻译》(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 Towards anEthics of Difference)(1998).韦努蒂把解构主义的翻译思想付诸实施,提出了反对译文通顺的翻译策略。
其目的是:在思想意识上反对殖民主义的翻译观和英美民族中心主义和帝国主义文化价值观;在翻译原则和方法上,提创“存异”而不是“求同”。
通过对英美翻译历史的研究,他得出英美文化中译者和译作实际上处于“隐形”状态。
造成译者隐形的原因是由于归化翻译是英美翻译界的主流翻译方法所致。
鉴于归化翻译是英美翻译作品是主流翻译方法,而译者在这些翻译作品中都是“隐形人”。
Venuti主张“异化”翻译,号召译者采取抵抗翻译策略,以显示自己在翻译中的存在。
Venuti的异化翻译法归因于19世纪德国哲学家Schleiermacher的翻译论说:the translator leaves the author in peace,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moves the reader towards him. “译者尽量不惊动原作者,让读者向他靠近。
”VENUTI异化翻译理论中存在的问题:由于Venuti过分关注政治对翻译方法的影响,其所提倡的异化翻译理论忽视了文学翻译的主要目的,没有考虑到接受者的需求。
劳伦斯中国研究状况
wrence studies in China胡志婷Brief Introduction:Main Works:Studies in China:一、起步时期(20世纪30年代--40年代)背景:上世纪30年代正值我国第一次大规模译介外国文学作品之际,D.H.劳伦斯的作品作为第一批被翻译的作品,引起了国内很多作家和文学评论家的讨论。
翻译和介绍:(1)1925年徐志摩于在《晨报·文学旬刊》发表他翻译的劳伦斯随笔《论做人》(2)1928年诗人邵洵美就在他主编的《狮吼》上介绍劳伦斯的《查太莱夫人的情人》(3)1936年,《约翰声》杂志发表了部分译文,译名是《契脱来夫人的情人》,译者笔名是T.N.T。
(4)1936年3月,王孔嘉翻译的《贾泰来夫人之恋人》发表在《天地人》半月刊上,由于《天地人》杂志的中途停刊,该译本只发表了九章,成了一个残本。
(5)1936年8月,饶述一参考法译本、根据英文足本翻译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新译本问世,这是第一部完整的中译本,也是受到最多肯定的一部译作。
萧乾曾提倡过要客观翻译介绍劳伦斯,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
检索1950年至1980年全国高等院校社会科学学报总目,居然没有一篇与劳伦斯有关的论文。
(6)另外,林语堂也有节译《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未翻译完整作品。
主要文学评论:(1)孙晋三教授的《劳伦斯》(2)章益教授的《劳伦斯的<却特莱爵夫人的爱人>研究》(3)郁达夫的《读劳伦斯的小说<却泰莱夫人的爱人>》,他认为劳伦斯是“积极厌世的虚无主义者”则更是空前绝后的精辟,简洁明了地给劳伦斯文学下了定义。
标志着劳伦斯在中国传播的开始,随后许多大学开展劳伦斯的专题报告和讲座。
(4)林语堂的《谈劳伦斯》中对《查》和《金瓶梅》做了对比研究,并充分肯定了劳伦斯热烈的生命态度和高超的性爱描写技巧。
总结:孙晋三和章益的文章应该算是早期中国劳伦斯研究的扛鼎之作,应该说为中国的劳伦斯学术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后《儿子与情人》在中国的译介研究
20世纪80年代后《儿子与情人》在中国的译介研究作者:宋楠孙英馨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30期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014B228)。
摘要:劳伦斯的作品《儿子与情人》发表于劳伦斯青年时期,自20年代被引介到中国便受到了中国学者的强烈关注,尤其是80年代以来,人们对劳伦斯的研究热情空前高涨,研究成果颇丰,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儿子与情人》在80年代后中国的译介情况进行一次梳理,以便总结这部作品在中国的接受和研究现状。
关键词:劳伦斯;儿子与情人;译介作者简介:宋楠(1978-),女,长春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翻译;孙英馨(1969-),女,长春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文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比较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0-0-02劳伦斯是20世纪颇具争议性的一位作家,在他短短45年的生涯当中,他大多数时间生活在颠沛流离当中,饱受当时评论界的抨击与批判,因其作品中有大量的两性描写,被人称之为“性爱小说之父”。
尽管也曾写过中短篇小说、戏剧、诗歌、散文、游记,劳伦斯还是以他的长篇小说著称,其中《儿子与情人》被认为是他的成名之作,带有半自传体性质,自1913年出版以来,因为作品给英国社会和文坛带来的“地震”,而成了遭禁时间最长的一部小说。
作品本身融合了作者丰富的经历、对生活和爱情的思考以及其独特的视角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因而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得以阅读和探讨,掀起了人们研究劳伦斯的热潮。
本文主要依赖译介学的理论来梳理和考查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自80年代以后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情况。
“严格而言,译介学的研究不是一种语言研究,而是一种文学研究或者文化研究,它关心的不是语言层面上出发语与目的语之间如何转换的问题,它关心的是翻译(主要是文学翻译)作为人类一种跨文化交流的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近30年国内戴·赫·劳伦斯诗歌研究的成就与局限
( . olg ・ n l h T ahn e at e tY n a nv r t , u n n K n ig6 0 9 , hn ; 1 C l eE g s e c ig D p r n , u n n U i s y Y n a u m n 5 0 1 C ia e i m ei
整 体来 看 , 国劳伦斯 诗 歌研 究缺 乏 系统 l和 突破 成 果 , 颇 现象 , 题 和研 究方 法 上有趋 同 趋势 。 我 生 有偏 选
关键 词 : 劳伦斯诗歌 ; 诗歌研究 ; 艺术特色 ; 写作手法
中 图分 类 号 :16 2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64—5 3 ( 00 0 0 9 0 I0 . A 17 6 9 2 1 ) 2— 0 5— 4
昆 明 学 院 学 报
2 1 , 2 2 :5— 8 0 0 3 ( )9 9
CN 3一l l / 5 2l(
IS 17 S N 6 4—5 3 69
J u n lo n n iest o r a fKu mi g Unv r i y
【 言 、 学研 究 】 语 文
近 3 国 内戴 ・ ・ 伦 斯诗 歌研 究 的 成 就 与局 限 O年 赫 劳
区 林 陈 燕 .
( .云南大学 大学外语教学部 , 1 云南 昆明 6 0 9 ;. 5 0 12 云南师 范大学 外语学 院 , 云南 昆明 6 0 9 ) 50 2 摘要 : 3 近 o年国内劳伦斯诗歌研究成就主要体现在译介 、 整体研究 、 重要作 品研究 、 艺术特色等方面。其译介主要是 部分名篇 , 尚缺全集译介 ; 其整体性研究成果 主要在主题和创作轨迹方面 , 少数是基于批评理论的解读 ; 其重要作品研 究有较深入的文本解读 , 但视野局促 ; 其艺术特色和写作手法研究主要关注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意象表征, 有较多重复。
我国劳伦斯研究的回顾、现状与展望
我国劳伦斯研究的回顾、现状与展望
王绍昌
【期刊名称】《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5(000)002
【摘要】<正> D·H·劳伦斯(1885—1930)是二十世纪英国重要的小说家、诗人,也是我国介绍得较早的外国作家之一。
在二十世纪行将结束的今天,对开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劳伦斯研究作一番历史的回顾、现实的审视和未来的展望,有利于更加全面、公允地评述劳伦斯的文学成就和文学地位,把我国的劳伦斯研究引向深入。
【总页数】5页(P64-68)
【作者】王绍昌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61.06
【相关文献】
1.中国炼油行业的回顾与展望——我国炼油行业2012年现状和2013年展望 [J], 张福琴;边钢月;
2.我国鸡球虫病研究的回顾、现状与展望简述∗ [J], 汤新明; 李超; 胡丹丹; 张思新; 段春慧; 毕菲菲; 刘婕; 刘贤勇; 索勋
3.我国干细胞临床研究现状分析、政策回顾及展望 [J], 项楠;汪国生;厉小梅
4.中国的劳伦斯研究:回顾、现状与展望──兼论劳学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J], 王绍昌
5.我国工业经济活动空间格局与比较优势研究一、我国利用外资工作的回顾、现状及展望 [J], 瞿友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世纪前叶劳伦斯在中国的译介共4页word资料
20世纪前叶劳伦斯在中国的译介我国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开始关注劳伦斯的作品,相应的译介工作也随之展开。
总体而论,本阶段对劳伦斯的译介表现为介绍与评价先入,翻译随后;多种报刊、文化团体和文化名人广泛关注;基本与国外重要事件保持同步性等特征。
存在的问题为尚不具备系统性,对国外评论文章译介不多。
劳伦斯评介始于1922年,胡先啸刊登在《学衡》上的《评》是国内最早提到劳伦斯的文章,胡在文中斥责劳伦斯品格卑下,对其人及其作品表示出不屑,这与国外保守派思想颇为应和。
但这代表一种声音,多数中国学者对劳伦斯表现出包容与肯定的态度。
郑振铎第一个把劳伦斯写入文学史纲,1927年他编著《文学大纲》,其中一章简短说明了劳伦斯自《白孔雀》到《阿龙的杖》其艺术与思想渐趋成熟的情况。
1928年6月英文版《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在国外正式出版,11月绍洵美就在《狮吼》第9期上发表了《一本赤裸裸的小说》,文章指出劳伦斯的这部作品在继承作家一贯题材的同时,充满赤裸裸的性描写,但“句句是力的描写与表现”,至始至终都能抓住读者的心。
1930年6月20日倜然在《申报》上发文称劳伦斯是“英国寥寥无几的几个近代重要作家之一。
”[1]最早翻译劳伦斯作品的人是徐志摩,1925年他翻译了《说“是一个男子”》刊发在《晨报·文学周刊》上。
1929年7月一本包含《二青鸟》等三篇译作的劳伦斯集诞生于上海水沫书店,译者为杜衡。
这是国内首现的劳伦斯作品选译的单行本。
劳伦斯诗作的最早译文也出现在这一年,《小说世界》第18卷的第4期收录了苏兆龙翻译的劳伦斯的诗歌《风琴》。
第一位完整翻译了劳伦斯长篇小说的翻译家是饶恕一,他在1936年率先推出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全译本。
在饶之前,署名T.N.T的作者和王孔嘉都曾翻译过劳伦斯的这部生命绝唱,特别是王孔嘉的译本还曾在《天地人》杂志上引起一场热议,然而两位译者都未能完成全书的翻译。
1936年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了唐锡如翻译的《骑马而去的妇人》,此书收录了劳伦斯的7篇小说。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作者:崔希芸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03期摘要:劳伦斯的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强大的感染力,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重点对其最后一部作品《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进行了简要介绍。
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开展对劳伦斯及其作品在中国接受的系统化研究,不仅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必然要求,而且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需要。
关键词:《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翻译传播《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文中简称《查》),是劳伦斯于1928年完成的一部作品,是他人生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代表着劳伦斯毕生的创作总结。
小说揭露了人类文明和人类悲剧性冲突,严厉抨击了工业文明的黑暗,强烈呼唤人们回归自然本性。
《查》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由于特定时期的特定时代背景,这部小说也有着不同的境遇。
一、上世纪30 至 40 年代:翻译引入阶段自上世纪30年代起,许多文学刊物开始翻译和引介劳伦斯及其创作作品,郁达夫发表的《读劳伦斯的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标志着劳伦斯在中国传播的开始,随后许多大学开展劳伦斯的专题报告和讲座。
1936年,饶述一先生翻译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正式出版,这一版本是以未删节法国廉价英文版为母版。
书中“译者序”中有这样一段话:“在一九二八———二九年两年间,欧美文坛上最令人震惊、最引起争执的书,大概莫过于劳伦斯的这本《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了……在现世纪的小说家中,决没有一个像劳伦斯一样,受过世人这样残酷地辱骂的;而同时,在英国现代作家中,要找到一个像劳伦斯一样的,受着精英的青年知识阶级所极端崇拜的人,却是罕见的……它不但在近代文艺界放了一线熔人的光彩,而且在近乎黑暗的生活下,燃起了一盏光亮的明灯。
”而后,林语堂对《查》和《金瓶梅》做了对比研究,并充分肯定了劳伦斯热烈的生命态度和高超的性爱描写技巧。
小说《查》中有着大量露骨的性爱描写,因此它从一开始便处于不断的争议之中。
中国文学翻译_从归化趋向异化
4 0收稿日期:2001-11-25本文准备从翻译策略的角度,对我国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文学翻译作一回顾,并对2 1世纪文学翻译策略的发展趋势加以展望。
笔者这次谈论翻译策略,不想再沿用传统的直译和意译,中外翻译界对这两个术语已经争执了两千多年,我们不如索性换一种提法。
1 8 1 3年,德国古典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在《论翻译的方法》中提出:翻译的途径“只有两种: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
”在这里,施氏只是描述了他所说的两种方法,并未授之以什么名称。
1995 年,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在其The Translator’s In- visibility一书中,将第一种方法称作“异化法”(foreignizing method),将第二种方法称作“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
(Venuti,1995:20)概括而言,异化法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而归化法则要求译者向目的语读者靠拢,采取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目的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从这个界定来看,异化大致相当于直译,归化大致相当于意译,但异化、归化似乎更加“原则化”,也更便于把握,因此我们就用它们来概括翻译的两种策略。
中国的翻译可谓源远流长,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传统,可文学翻译是从晚清时期的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迄今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这一百多年来,中国的外国文学翻译先后掀起了四次高潮:第一次是2 0世纪头十年,第二次是“五四”后的十年,第三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十七年(真正繁荣的也就是5 0年代的十年),第四次是2 0世纪的最后二十年。
但是,从翻译策略来分析,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整整一百年期间,中国的文学翻译大致是以归化为主调;改革开放的二十年间,中国翻译界受到西方翻译理论的启发,对异化、归化进行了重新思考,两种方法在中国渐渐趋向平衡;因此,人们有理由相信:2 1世纪的中国文学翻译,将以异化为主导。
从异化翻译的确立到存异伦理的解构 劳伦斯韦努蒂翻译理论研究
2、选用与原文风格相符的目标语言词汇,以传递原文的独特韵味。 3、尊重原文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尽可能保留原文中的文化意象和修辞手法。
二、韦努蒂对异化翻译的阐述和 解读
韦努蒂在《译者的隐身》一书中详细阐述了异化翻译的理论与实践。他指出, 翻译并非是一种单纯的语言转换,而是涉及文化、历史、社会和意识形态等多个 层面的跨文化交流。因此,翻译需要尊重并体现原文的异质性,而不是将其消解 于目标语言之中。
2、异化:与归化相反,异化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色, 尽可能地保持原文的语义和句法结构。这种翻译方法有助于保留原文的文化差异 和语言风格,让读者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特点。然而,过度异化可能 导致读者理解上的困难和文化冲突。
五、如何合理运用归化和异化
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合理运用归化和异化是关键。根据纽马克的翻译理论, 语义翻译强调忠实于原文的语义和句法结构,而交际翻译注重目标读者的理解和 接受效果。因此,在实践中应将这两种翻译方法结合起来,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 适的翻译策略。当涉及重要信息传递和语义表达时,采用语义翻译为主、归化为 辅的方法;而在文化展示和修辞效果方面,则可采用交际翻译为主、异化为辅的 方法。
总之,从异化翻译的确立到存异伦理的解构,劳伦斯韦努蒂的翻译理论为我 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在全球化日益加速的今天,理解和应用韦努蒂的翻译 理论对我们的跨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内容
一、引言
在翻译研究中,归化和异化这对概念长久以来一直是核心议题。从乔姆斯基 (Noam 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到韦努蒂(Lawrence Venuti)的异化翻译 策略,这些理论都为我们理解翻译过程与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视角。本次演示将 通过探讨这对概念,进一步理解翻译、文化身份与权力之间的关系。
劳伦斯长篇小说汉译本的异域性翻译批评
在与 1 3 方 大学 商 谈 具 体 事 宜 的过 程 中 。 本 着 让 学 生 学 习 好 、 生活好 、 减 轻 压 力 的原 则 。 经过 多轮商 榷 , 中方 终 于 获 得 几 项 对 于 日方 大 学 来 讲 前 所 未 有 的优 惠 条 件 。第 一 , 免 除 了 学 生的入 学费 ( 计2 : 2 4 万元人 民币 ) ; 第二 , 减 免 第 一 学 年 学 费的3 0 %( 约合2 万 元 人 民币 ) ; 第三 , 对 顺 利 完 成 第 一 学 年 全 部 科 目并 升人 第 二 学 年 的学 生 ,减 免 其 第 二 学 年 学 费 的3 O %
一
续合作交流。 会 后还 参 观 了大 学 校 园 和 学生 宿舍 , 并 与学 生交
流 了 学 习 和 的学 习 和 生 活 使 他 们 完 全 适 应 了 全 日语 授 课 , 特 别 在 听 力 和会 话 方 面 取得 了 突 飞猛 进 的进 步 。通 过 反 馈 得
黑马在两本译作里都将异化法作为主要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保留再现原作的文化语言和文学三个方面的异域性也就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原作风格形成了自己的译作风格是劳伦斯译者应该做到的这才是真正以文学笔墨译文学
—匪
!
方 科 大
( 宁 波 大 红 鹰学 院 人 文 学 院 , 浙江 宁波 3 1 5 1 7 5 )
实 现 上 述 目 标 的 重 要 途 径
关键词 : 劳伦 斯
一
异域性
翻译 批 评 黑 马
、
引言
底. 这 其 中只 有 少 数 真 正 注 意 到 了原 作 的 异 域 性 , 尤 其 是 劳 伦 斯 的 写 作 艺术 又是 那 么 独一 无 二 。 如何 保 留小 说 的异 域 性 并 最 大 限 度 地再 现 劳 伦斯 的风 格 .是 每 位 译 者 和 翻译 批 评 者 必 须考虑的。 二、 译 者 和 译 本 研 究 时 代 进 步 不 仅 带 来 了更 大 的研 究 翻译 劳 伦 斯 作 品 的 空 间. 而且 孕育 了系 统 译 介 后 的成 果 。 笔 者 重 点介 绍 黑 马 及 其 译 本 在 再 现 原 作 异域 性 方 面 的一 致 性 和 可 行性 。 黑马, 1 9 6 0 年生 , 中国最早研究劳伦 斯学者之一 , 曾先 后
在多元系统中游移:劳伦斯诗歌在中国的译介
译 和传播 , 但至少我们可 以知道劳伦斯作 品一进入 中国就受
到了一 些人 士 的反对 ,从而影 响到劳伦斯 诗歌在 中国的译 介 。1 9 2 9年 , 小说世界 第 1 8卷第 四期发表 了苏兆龙翻 译 的劳伦 斯的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歌 风琴 ,这是公开发表 的劳伦斯诗歌最 早的中文译 本 , 这标志着劳伦斯 的诗歌翻译开始进入 中国文 学多元系统 。因为 “ 五 四”以后 ,西 方各 国文学思潮蜂拥而
伦斯 的诗歌和其小说 、 戏剧、散文、绘画等在诸多方面有着
较为丰富 的互文特征 , 对 劳伦斯诗 歌的译介进行研究将有利 于 更全面更深入 的了解和研究劳伦 斯。 本文从多元系统理论 视阈 出发 , 分 三个阶段较为全面地梳理和分析劳伦斯诗歌在 我 国的译介 :第一阶段 , “ 初入系统”— — - 2 0 世纪 2 0年代 至4 O年代 ;第二 阶段 , “ 由边 缘趋 近中心”— —新 中国成
认为在三种情况下翻译文学可能会 占据主要位置 : 第一、当 文学还处在 “ 幼年期”或处于建立 的过程 中; 第二 、当文学
处于 “ 边缘”或 “ 弱小”状态时;第三、当文学 出现转折点
“ 受到一定程度 上的忽视 ” ( E l l i s , 2 0 0 2 : X V)。 然而 , 劳伦
第3 6 卷 第1 1 期 2 0 1 5 年1 1 月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u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V_ 0 l - 3 6 N O. 1 1 NOV . 2 01 5
在 多元 系统 中游移 :劳伦斯诗歌在 中国的译介
黑马对劳伦斯在中国翻译研究传播的贡献
一、劳伦斯的“中国路”戴·赫·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英国文坛极具争议的一位天才作家、小说家、诗人。
他的一生不过短短四十五载,却因其伟大的创作而变得灿烂辉煌。
他的作品卷帙浩繁且意义深远,主要有12部长篇小说、72篇中短篇小说、10部诗集、5部文学评论、4部戏剧、4部散文集、3部游记和大量携有其先进文学思想的书信,同时还留下了许多出色的绘画作品。
其中以长篇小说著称,代表作是带有自传色彩的《儿子与情人》和“劳伦斯三部曲”(《虹》、《恋爱中的女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而作为英国文坛的一颗明星,他也较早的被中国学者介绍引入。
他与中国读者的关系主要可分为五个阶段。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以徐志摩黑马对劳伦斯在中国翻译研究传播的贡献(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文化传媒与法律学院,福建福清350300)庄文泉王淑燕摘要:黑马,原名毕冰宾,是中国劳伦斯研究的重要人物。
其从八十年代初开始致力于翻译研究劳伦斯,至今已近四十年,研究成果实为丰硕。
纵观黑马在翻译、研究、传播三大领域的成就,感受其对劳伦斯的那份执着与热爱,突出其对劳伦斯研究的巨大贡献;进一步领悟黑马先生对劳伦斯之爱,探究其在此领域坚持至今的原因。
从劳伦斯对黑马创作的影响、黑马对中国劳伦斯读者及研究者的影响,总论黑马、劳伦斯、中国三者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黑马;中国劳伦斯;研究贡献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献编号:1009—0673(2019)04—0093—07Hei Ma ’s Contribution to Lawrence's Translation Study and Communication in ChinaZHUANG Wenquan,WANG Shuyan(College of Culture Media and Law,Fuqing Branch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qing ,Fujian 350300)Abstract :The Hei Ma,formerly known as Bi Bingbin,is an important leader in the study of Lawrence in China.Since the begin-ning of 1980's,he has devoted himself to the study of Lawrence for nearly forty years.This paper attempts to make a general survey of his achievements in translation,research and communication,to feel his devotion and love to Lawrence,and to highlight his great con-tribution to Lawrence's research.It also tries to explore the reason for his persistence in this field by further understanding Mr.Hei Ma love for Lawrence.Finally,from Lawrence's influence on Hei Ma's creation,the influence of Hei Ma on Chinese Lawrence re-ers and researcher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i Ma,Lawrence and China.Key words :Hei Ma;Lawrence's Research ;Hei Ma's contribution to Research in China收稿日期:2019—06—18作者简介:庄文泉(1964—),男,福建莆田人,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文化传媒与法律学院教授。
黑马劳伦斯短篇小说的译者风格研究
黑马劳伦斯短篇小说的译者风格研究本文基于国内劳伦斯作品汉译的发展历程,以黑马的《劳伦斯中短篇小说集》为研究对象,着重评述了劳伦斯短篇小说译者黑马的翻译风格,分别从主题思想、语言特色和文学技巧三个层面展开论述,选取代表性的翻译例证,评价了劳伦斯短篇小说汉译本的主要特点。
标签:短篇小说;译者风格1 引言英国二十世纪伟大的现代主义作家D·H·劳伦斯(1885—1930)虽英年早逝,却著述颇丰,其作品以不朽的思想主题和鲜活的人物性格立足于世界文坛,他一系列的长篇小说不仅在西方,在中国也曾引起批评界的广泛的争议。
除了闻名于世的几部长篇小说,劳伦斯的七十多部短篇小说因其篇幅短小,取材广泛,描写细腻,矛盾突出而独具特色,从而使劳伦斯当之不愧地成为一名伟大的短篇小说作家。
上世纪3 0 年代,劳伦斯的作品开始在中国出现,其后的60多年,由于历史原因劳伦斯的作品在国内的翻译几乎是一片空白,劳伦斯一度被认为是“颓废的资产阶级作家”,20 世纪80年代,劳伦斯的作品的引进在国内形成了受一个高潮,黑马(本名毕冰宪)是国内系统翻译劳伦斯作品并对其作品有过最深入研究的学者之一,2015年出版的《劳伦斯文集》(10卷本)中收录的大部分作品都是黑马的译作,尤其是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更是大多数出自黑马的译笔。
他同时也是一名当代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孽缘千里》,《混在北京》和散文集《挥霍伤感》等9部作品,他的文笔练达,表达细腻,通俗易懂又不失韵味,这些都证明了他出色的译文有着坚实的中文根基。
2 译者翻译思想与翻译风格译者的翻译经验与认知无疑会体现在其译作中,而其翻译思想通常会表现为对翻译过程和文本的某种主张或基本理念,而翻译思想会决定翻译方法,作者在文学作品中表达的思想与意图,经过译者的理解将其翻译出来,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观色彩如其对表达方式、文化差异、语言差异的处理方式就构成了译者的翻译风格。
翻译的过程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孙淑芬等人认为:再创作的本质是译者对作者审美观点突破的体现,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译者自身审美观点的建设,整个翻译过程就是以文学作品为媒介,实现译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是满足读者期待的过程。
劳伦斯·韦努蒂翻译理论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简介:刘辉(1967-),女,河北涞源人,西安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翻译教学,双语词典学;魏萌,女,陕西渭南人,西安石油大学翻译硕士研究生在读㊂劳伦斯㊃韦努蒂翻译理论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探究以‘Culture Smart USA“汉译为例刘㊀辉㊀魏㊀萌(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710000)摘㊀要: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文化翻译起着交流信息的重要作用,在交流中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㊁提升文化的内涵㊂本文以劳伦斯㊃韦努蒂翻译理论为指导,结合‘Culture Smart USA “汉译案例,从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的角度出发,探究其在文化翻译中的具体应用,以此为此类文本提供方法借鉴㊂关键词:劳伦斯㊃韦努蒂翻译理论;归化策略;异化策略中图分类号:F7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3.12.0181㊀劳伦斯㊃韦努蒂翻译理论1813年,德国古典语言学家㊁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在‘论翻译的不同方法“一书中提到, 译者既可以尽最大可能让作者保持平静,将读者带到他的身边,也可以尽最大可能让读者保持平静把作者带到他面前㊂ 这两种翻译方法是对以往有关 直译 和 意译 的突破和延伸,但是并没有提出任何术语来定义这两个概念㊂1995年,受施莱尔马赫启发的美国翻译家劳伦斯㊃韦努蒂在‘译者的隐形“一书中首次提出了 归化 和 异化 的概念㊂韦努蒂认为归化是将作者带入目的语文化,异化则是接收源文本的表达,让读者去接收源语言带来的文化差异㊂归化和异化不仅包含了字面和语言上的含义,也将翻译扩展到了文化层面,更加关注源语和目的语在文化表达和习俗上的差异㊂在处理文化差异方面,大致可分为归化和异化两大阵营㊂前者认为翻译应该使目标读者更容易理解,而后者则主张翻译应该给目标读者带来更多的异域风味㊂而且,在现实中,两者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㊂在归化和异化的关系问题上郭建中提出 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总是共存互补的 ㊂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可能只遵循一种翻译原则或策略,也不存在绝对归化和绝对异化㊂翻译策略应根据原文的类型㊁作者的写作意图㊁读者的可接受程度和需求来确定㊂在实际的翻译实践中,既不能过度归化,也不能过度异化㊂总之,使用这两种翻译策略,译文不仅要忠实于原文,而且要可读性强,能使目标读者接受㊂由于源文本是一部关于美国文化的书籍,使用归化和异化在翻译实践中处理文化因素是最合适的㊂所以在翻译的时候,一方面要忠实原文所要传达的文化信息,保留美国特有的异国风味,那么使用异化策略就是保持原语文化信息真实的最佳途径㊂另一方面,译文要使中国读者能够读懂,如果出现理解障碍,那么文化信息就传递失败了,所以归化策略也要应用到翻译中㊂因此,使用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会使译文更好的被读者接受,达到传递文化和信息交流的最终目的㊂2㊀归化策略的应用归化的目的是消除或者减少理解上的障碍㊂由于英语和汉语之间有很大差异,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异化并不总是有效的,但是如果不考虑目的语读者的可接受性,译出的文本就很难读懂,就失去了交际的目的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善于利用归化的优势㊂在归化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采用转换㊁意译㊁增词法和重组法等翻译方法㊂2.1㊀四字词语转换汉语四字成语是汉语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在汉语写作中普遍存在㊂在英汉翻译中,可将原文译文四字成语,可增加译文的可能性和流畅性㊂例1:原文:In addition to purple mountain majesties and amber fields of grain ,the landscape features swampy wet-lands,lush rain forests,shimmering deserts,and glaciallakes.译文:美国的地貌风情万千,除了 巍巍群山,金色麦田 ,还有沼泽湿地㊁冰川湖泊,葱郁的雨林㊁发光的沙漠㊂分析:这句话主要讲解了美国的地貌特征,形容词使用较多,如果将原文中的 purple mountain majesties and amber fields of grain 逐字译为 紫色庄严的山,琥珀色的田野 时,读者在阅读时并不会对这样的描述印象㊃25㊃深刻,甚至通过这样的译文去联想景色,得不到一个很好的画面㊂将此句使用归化法译为 巍巍群山,金色麦田 四字词语,读者在阅读时就会主动勾勒出这样美好的画面,巍巍群山给人以庄严,金色麦田仿佛已经置身于美景中了㊂2.2㊀意译意译指译者在翻译的时候根据原文的大意,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可以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㊂由于译者会受到译语社会文化差异的局限,因此在译文中保留汉语的指称意义,以求译文和原文的内容相符和主要语言功能相似㊂例2:原文:The Cascade Range acts as a climatic divide, with the lush western side receiving up to twenty times more precipitation than the dusty plains to the mountains east.译文:由于喀斯喀特山脉起到了气候分水岭的作用,使得西部地区草木茂盛,而东部地区气候干燥,这样西部地区的降水量比东部地区多20倍㊂分析:在翻译这段时,并没有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若按照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则为 喀斯喀特山脉起到了气候分水岭的作用,郁郁葱葱的西部获得的降水比东部尘土飞扬的平原多20倍㊂ ,虽然译出的内容大致可以使读者清楚译文的中心意思,但是却不够通顺简洁,译者在这里采用了意译法,没有按照原文的形式进行翻译,却也用通顺的语言表达了原文的意思,使读者读起来更加清楚明了㊂2.3㊀增词法增词法是指在翻译中为了使译文通顺易懂,或者为了使行文生动,更符合目的语语言习惯而采用的增加部分解释性词语㊁连接词㊁概括性词语或者代词等㊂目的也是为了使译文的语法结构㊁表达方式㊁修辞和语气等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㊂例3:原文:Billions of years of evolution,severe wind and water erosion,and geographical anomalies reveal themselves in dramatic fashion in some of the areaᶄs natural features.译文:经过数十亿年的进化,严重的风蚀和水蚀,以及地理上的异常现象,该地区的一些自然特征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呈现了出来㊂分析:在翻译这句话时,考虑到了译入语的表达方式,在译文中增加了表达逻辑的连接词 经过 ,使译文不仅通顺,而且更具逻辑,符合汉语的表达㊂同时,在翻译reveal时,增加一个字 了 ,使译文更加通顺,也符合汉语的表达㊂2.4㊀重组法重组法是指在进行英译汉时,为了使译文流畅更符合汉语叙事论理的习惯,在弄清英语长句的结构和弄懂英语原意的基础上,彻底摆脱原文语序和句子结构,对句子进行重新组合㊂例4:原文:Ranging from subarctic at its highest elevations to tropical in its southernmost points,temperatures can range from below zero in the Great Lakes region to a balmy80de-grees in Florida in the same day!译文:从最高海拔的亚北极到最南端的热带,其温度可以在同一天内发生极大地变化 五大湖地区的温度为零下,而佛罗里达的温度却是令人舒适的80华氏度!分析:本句为较长,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对原文的语序进行了调整,并在通顺的前提前适当地进行了增词,使译文更加通顺易懂㊂译者将in the same day进行了前置先翻译,译为了 其温度可以在同一天内发生极大地变化 ,并在原基础上进行增词,既准确地传达了作者的意思,又使读者易于理解㊂3㊀异化策略的应用异化策略应忠实于原文,尽可能保留原文的内容㊁表达和异域风味,为了保留源语的文化因素,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使用异化策略,使用异化更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保护㊂3.1㊀音译法音译法指有些文化词汇和意象在译入语里是空缺的,而且很难用一两个字准确的译出其意义,这时需要把原文的发音直接转换成译入语里相同或相近的语音㊂例5:原文:Other vestiges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remain in the form of the ninth-century ruins of the scientifically ad-vanced Chaco culture,and the mysterious cliff dwellings of the thirteenthcentury Mogollon tribe.译文:古代文明的其他遗迹仍然以科学先进的查科文化的9世纪遗址和13世纪的莫哥伦部落神秘的悬崖住宅形式存在㊂分析:译文中的Chaco culture可以直接音译为查科文化,这是阿那萨基印第安人于公元900到1100年间创建的一处文明,位于新墨西哥州东北部的一个沙漠峡谷 查科峡谷 ,因此译者在翻译中,考虑到了原语所指定的文化现象,将其直接音译,符合异化翻译中,保留文化因素的特点㊂3.2㊀直译法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 特别指保持原文㊃35㊃的比喻㊁形象和民族㊁地方色彩等㊂例6原文:The rainbow-striped rock of the Painted Des-ert,the red sandstone monoliths of Monument Valley,the purple-hued Grand Canyon,and the bleached landscape of White Sands Monument all give lie to the idea that desert scapes come in two monotonous tones of brown.译文:彩色沙漠的彩虹条纹岩石,纪念碑谷的红色砂岩巨石,紫色的大峡谷,以及白沙纪念碑的漂白景观,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沙漠景观是由两种单调的棕色调构成的㊂分析:本句主要是要说明沙漠景观的特点,译者在翻译时,采用了直译的方法,将 The rainbow-striped rock of the Painted Desert,the red sandstone monoliths of Monument Valley,the purple-hued Grand Canyon,and the bleached landscape of White Sands Monument 进行逐字翻译,不仅做到了忠实原文,而且也使读者通过阅读可以更好地了解该沙漠景观的特点㊂3.3㊀直译加注释法由于中国和美国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直译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很难理解㊂因此,译者在翻译时要添加注释进行解释或者介绍其相关信息及背景㊂例7:原文:Stretching"from sea to shining sea,"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s bordered by Canada to the north and Mexico to the south.译文:从海到光辉的海(指从此岸到彼岸,即大西洋到太平洋),美利坚合众国北与加拿大接壤,南与墨西哥相邻㊂分析:原文中的"from sea to shining sea,"直译为 从海到光辉的海 ,难免使读者感到困惑,这句话其实是出自Katherine Lee Bates在1913年发表的诗作 A-merican the Beautiful (美丽的家园),这首诗中有一句名言:Let us crow thy㊀Good with brotherhood,from sea to sea.(让我们以同胞爱加冕汝之善行,从此岸到彼岸)㊂因此在译文后添加注释,使读者一目了然,对译文更加理解㊂4㊀总结归化和异化策略的选择要符合具体的语境㊂由于翻译任务的目的是信息性的,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异化比归化更合适㊂但在个别情况,异化并不是最有效的处理方式㊂译者在使用异化翻译时要相信读者的可接受性㊂由于中美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译者在翻译时往往会认为异化会超出读者的想象,但事实上,读者的理解力可能会超过译者的想象㊂此外,异化的应用可以为汉语带来新的词汇和表达表达方式,也从另一方面丰富了汉语文化,在使用归化翻译时译者要尽可能的靠近读者,因此要充分利用汉语表达,汉语和英语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的不同,而译语读者是中国人就需要译者具备良好的文化知识底蕴和较强的交际能力,充分利用好交际语言㊂异化和归化的争论持续了很久,又各有其利弊,因此译者在翻译的时候要综合考虑使用哪种方法更为恰当,为译文增色㊂参考文献[1]Lawrence Venuti.The Translator s Invisibility[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2004.[2]郭建中.异化与归化:道德态度与话语策略 韦努蒂‘译者的隐形“第二版评述[J].中国翻译,2009,30(02): 34-38+95.[3]朱晓菁,杨方应.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中的二分法 以奈达㊁纽马克㊁诺德及韦努蒂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05):78-81+111.[4]李洁平,吴远庆. 译者的隐身 到 译者的彰显 从海明威‘雨中的猫“的翻译看归化异化策略的选择[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61-64. [5]张思永,王慧敏.归化还是异化 谈影响翻译策略选择的若干因素[J].广西社会科学,2007,(10):145-148. [6]李芸泽.汉英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J].才智, 2019,(31):227.[7]原传道.英语 信息型文本 翻译策略[J].中国科技翻译, 2005,(03):50-52+23.[8]李玉英,胡勇.论信息型文本的翻译补偿策略[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33(01):76-80.[9]付仙梅.试论韦努蒂翻译理论的创新与局限[J].上海翻译,2014,(03):75-77.[10]王赟.劳伦斯㊃韦努蒂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再思[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3):363+380.㊃45㊃。
劳伦斯在中国的译介研究历史和展望
劳伦斯在中国的译介研究历史和展望庄文泉【摘要】戴·赫·劳伦斯因其作品中所体现的深刻的思想预见性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越来越成为众多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对象.中国的劳伦斯研究从1922年至今已将近百年历史,在这百年的研究史中,中国学者已深入劳伦斯作品及其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文艺理论和书信、随笔等文体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现按时间顺序介绍评述劳伦斯在中国的译介研究历史,并对未来译介研究作个展望.【期刊名称】《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6页(P43-48)【关键词】劳伦斯;译介研究历史;展望【作者】庄文泉【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清 35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戴·赫·劳伦斯(1885—1930)是20世纪英国文坛上一位才华横溢、风格独特的作家、小说家。
在其短短不足的45年生命历程中,留下了10多部长篇小说、70多篇中短篇小说、10部诗集、4部散文集、5部理论著作,还有多部戏剧、游记和不计其数的书信。
劳伦斯以长篇小说著称,其中最著名的有《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查泰来夫人的情人》等等。
同时,劳伦斯还是个画家。
在西方,“他的作品发行量之大,对西方社会影响之广,可能仅次于莎士比亚;劳氏协会之规模,除莎士比亚之外,唯有乔伊斯协会堪与其媲美”[1]。
这样一个独具特色的作家,自然能够引起20世纪中国学界和读者的注意。
劳伦斯在中国的译介研究历史可大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初至20年代末,初入国门。
劳伦斯在中国先是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期轰动一时。
他的名字及有关他作品的评介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报刊杂志上是在1922年的《学衡》第2期上,其中胡先啸先生的《评<尝试集>》论及他,文中评论说:“同一言情爱者……至D. H. Lawrence 之‘Fireflies in the Corn’则近似男女戏谑之辞矣。
曹明伦谈爱伦坡作品在中国的译介
曹明伦谈爱伦坡作品在中国的译介2009-10-09 17:03:37来源: 网易读书跟贴0 条手机看新闻曹明伦照片。
作者简介:曹明伦:北京大学博士,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理事,四川翻译文学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翻译学和比较文化研究。
著有《翻译之道:理论与实践》和《英汉翻译实践与评析》,译有《爱伦·坡集》《弗罗斯特集》《威拉·凯瑟集》《培根随笔集》《伊丽莎白时代三大十四行诗集》和《司各特诗选》等多种英美文学经典,与人合作编有《英诗金库》,论文见于《中国翻译》、《上海翻译》、《国外文学》、《名作欣赏》、《外语教学》《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评论》等学术期刊及若干大学学报。
网易读书引言爱伦·坡(1809-1849)在世时也许是最不被人理解的作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作品的真正价值终于为他赢得了声誉。
如同欧文、库珀、梭罗、霍桑等美国文豪的大名一样,爱伦·坡这个名字对今天的中国读者也早已是耳熟能详,不仅文学院和英文系的学生为写论文而研读他的作品,而且一般文学读者中也有不少他的“粉丝”。
如今的中国读者不仅知道“是爱伦·坡首创了推理侦探小说这种文学形式”,而且还知道“他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之父”,知道“他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有亲缘关系”,因此笔者赞成这样一种论断:“对于任何层次的读者,坡的声誉都比他同时代的任何美国作家更为稳固,唯一的例外可能只有马克·吐温”。
然而,爱伦·坡之文学声誉在中国的建立并非一日之功,而是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漫长过程,经历了零篇译介、系统译介和重译本层出不穷三个阶段。
在爱伦·坡200周年诞辰来临之际,笔者拟对其作品在中国的译介过程进行一番回顾和梳理,以祭奠这位天才作家的在天之灵。
零篇译介阶段据现有资料考证,中国对爱伦·坡作品的译介始于清光绪乙巳年(1905年),中国翻译爱伦·坡作品的第一人是周作人(1885-1967),而被译介到中国的第一篇爱伦·坡作品则是其翻译的《玉虫缘》(The Gold-Bug,今译《金甲虫》)。
劳伦斯
1978 年哈佛法学院宪法讲座教授劳伦斯·却伯(LaurenceH.Tribe)出版了他的宪法专著《美国宪法》,立刻获得了普遍的赞扬。
1980 年该书被评为“全国最出色的法学著作”而荣获三年一度的法学著作奖,此后成为当代美国各州、联邦以及外国法院最普遍引征的头号现代美国宪法著作。
十年后,却伯根据美国宪法的发展修改丰富了该书,出版了该书的第二版,这一版比先前增加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
这部近2000页(中译估计有250万汉字)的巨著奠定了他作为当代美国宪法的最著名学者之一的地位。
说起来,令以难以想象的是却伯教授与中国还有些历史联系。
他本世纪三十年代出生于中国(按出生地主义他也可算是中国人!)的一个俄籍犹太人的家庭,5岁时到了美国,16岁进入哈佛大学,后进入哈佛法学院并以优异成绩毕业(magnacum laude)。
仅十年之后,就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美十名最优秀的法律教授之一。
他1985年出版的《宪政的选择》“确定了他作为我们时代最领先的宪法思想家”(评论者语)。
他思路极其开阔(笔者曾读过他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海森伯格的测不准定理为理论指导的长篇美国宪法论文!)、文思如涌(至1987年他已出版了十几本专著,近百篇论文。
)、雄辩(作为倾向于自由派的学者,他曾多次在已趋向保守的联邦最高法院出庭辩论,获胜率竟高达70%以上;他多次就联邦最高法院人选问题出席参议院的听证会,并且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授之一)。
哈佛校园一度流传这样一个笑话:八十年代末期,却伯教授发现自己的办公室被人安装了窃听器,不知何人所为(此乃实事,一般怀疑是联邦调查局所为,因却伯思想属自由派,以法律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法学院的学生们开玩笑地说,这乃是却伯自己所为,目的是为了记录自己的日常会话,防止思想遗失——由此可见其思想之丰富、并且在日常言谈中不断流露。
却伯教授的这部宪法著作是美国法学院的宪法教科书之一种。
作为美国宪法教科书,是很难写成学术著作的。
中国的劳伦斯研究述评
中国的劳伦斯研究述评作者:杨斌, 吴格非, Yang Bin, Wu Ge-fei作者单位:杨斌,Yang Bin(徐州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116), 吴格非,Wu Ge-fei(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221008)刊名:成都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GDU COLLEGE OF EDUCATION年,卷(期):2005,19(10)1.饶述一查太莱夫人的情人·译者序 19862.林语堂查太莱夫人的情人·译者序 19863.郁达夫查太莱夫人的情人·译者序 19864.郁达夫;赵苏苏查特莱夫人的情人·附录 20045.蒋家国重建人类的伊甸园--劳伦斯长篇小说研究 20036.张涛劳伦斯研究在中国 1999(01)7.蒋炳贤劳伦斯研究·序 19968.程锡麟;伍厚恺寻找彩虹的人--劳伦斯9.陈光明浅谈儿子与情人 1991(02)10.王晨D·H·劳伦斯小说中人与自然平衡关系的探讨[期刊论文]-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11.刘宪之劳伦斯研究 199112.赵红英论劳伦斯的女性观[期刊论文]-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1(04)13.梁伟论劳伦斯的女性主义意识[期刊论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01)14.朱卫红劳伦斯的男性身体崇拜[期刊论文]-外国文学研究 2002(04)15.罗婷劳伦斯研究--劳伦斯的生平、著作和思想 199616.庄陶儿子与情人>的叙事裂痕[期刊论文]-福建外语 2000(03)1.周洁.ZHOU Jie近期中国劳伦斯研究一览与国外研究动态[期刊论文]-山东外语教学2004(5)2.姜卫娜D.H.劳伦斯在晚期作品中对不同阶级的态度[期刊论文]-大家2010(21)3.起伏跌宕、毁誉交织80年——国外T.E.劳伦斯研究述评[期刊论文]-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4)4.费玉双.FEI Yu-shuang劳伦斯笔下两位反传统女性的比较分析[期刊论文]-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6)5.单伟红劳伦斯研究述评[期刊论文]-时代文学2011(8)6.石秀珍新世纪国内哈代小说研究综述[期刊论文]-时代文学2011(12)7.史惠风.SHI Hui-feng T.E.劳伦斯的书信、书信观及其相关研究[期刊论文]-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28(2)8.张端芝独特的D·H·劳伦斯[期刊论文]-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2(2)9.赵晴劳伦斯三部作品中的圣经原型[学位论文]201010.金志茹劳伦斯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的缺憾[期刊论文]-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25(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 y wo r d s: a wr L e n c e ; Re s e a r c h o n t h e T r ns a l a t i o n Hi s t o y; r P r o s p e c t s
戴・ 赫・ 劳伦斯 ( 1 8 8 5 -1 9 3 0 ) 是2 0 世 纪英 国
d r a ma , p r o s e , l e t t e s, r e s s a y s , a n d l i t e r a r y t h e o r y . T h i s p a p e r wi l l i n t r du o c e o n a wr L e n c e ’ S ra t n s l a t i o n h i s t o y r nd a ma k e p r o s p e c t s 0 f f u — t u r e ’ S r t a n s l a t i o n h i s t o r y .
文坛上一位才华横溢 、 风格独特 的作家 、 小说家 。 在其短短不足的 4 5 年生命历程中 ,留下 了 1 0 多 部长 篇 小 说 、 7 O多 篇 中短 篇 小说 、 1 0部 诗集 、 4部 散 文集 、 5部 理 论 著 作 , 还 有 多部 戏 剧 、 游 记 和 不
计其数的书信 。 劳伦斯以长篇小说著称 , 其中最著 名的有《 儿子与情人》 、 《 虹》 、 《 恋爱 中的女人》 、 《 查 泰来夫人 的情人》 等等 。 同时 , 劳伦斯还是个画家。 在西 方 , “ 他 的作 品发行 量 之 大 ,对西 方 社会 影 响
2 0 1 7年 4月
兴 义 民族师 范 学 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Xi n g y i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f o r Na t i o n a l i t i e s
APr . 2 01 7 No . 2
望。
关键 词 : 劳伦 斯 ; 译介研 究历 史 ; 展 望 文章 编 号 : 1 0 0 9 _ - o 6 7 3 ( 2 0 1 7) 0 2 —0 0 4 . o 6 中图分 类 号 : l 1 0 6 . 4 文 献标 识码 : A
Re s e a r c h O f t h e Tr a n s l a t i o n Hi s t o r y a n d Pr o s p e c t s o f L a wr e n c e
之广 , 可能仅次于莎士 比亚 ; 劳氏协会之规模 , 除 莎士比亚之外 , 唯有乔伊斯协会堪与其媲美” 【 1 J 。 这
样 一个 独具 特 色 的作家 , 自然 能够 引起 2 0世 纪 中 国学 界 和读 者 的注 意 。劳伦 斯 在 中 国的译 介 研究 历史 可 大 略分 为 以下 四个 阶段 : 第 一 阶段 2 0世 纪 2 0年 代初 至 2 0年代 末 , 初
第 2期
劳伦斯在 中国的译 介研 究历史 和展 望
庄 文 泉
( 福建师范大学 , 福建 福清 3 5 0 3 0 0 ) 作 品 中所体 现 的 深刻 的 思想 预见 性 和 强 大的 艺术 感 染力 , 越 来越 成 为众
多专 家和 学者 的研 究对 象。 中国的 劳伦斯 研 究从 1 9 2 2年 至今 已将 近 百年 历 史 , 在 这 百年 的研 究 史 中, 中 国学 者 已深入 劳伦 斯 作 品及 其 生活 的各 个 方 面 , 从 小说 、 诗歌 、 戏剧、 散文、 文 艺理 论和 书信 、 随笔 等 文体 进行 了全 方位 的研 究 。现 按 时 间顺序 介 绍评 述 劳伦 斯 在 中国的译介 研 究历 史 , 并对 未 来译介 研 究作 个展
Z HUANG We n q u a n
( F u j i a n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F u q i n g , F u j i a n 3 5 0 3 0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F o r h i s wo r k s e mb o d y t h e p r o f o u n d t h o u g h t s o f p r e d i c t i v e a n d s  ̄ o n g a r t i s t i c a p p e l, a Da v i d He r b e r t L a wr e n c e h a s b e - c o me he t s t u d y o f ma n y e x p e ls a n d s c h o l a r s . S i n c e 1 9 2 2 , he t L a wr e n c e r e s e a r c h i n C h i n a h a s a h i s t o r y o f n e a r l y o n e h u n d r e d y e a r s . I n t h i s p e i r o d , C h i n e s e s c h o l a r s h a v e c a r r i e d o n f r o m v a i r o u s p e r s p e c t i v e s o f a wr L e n c e w o r k s a n d h i s l i f e , s u c h s a he t n o v e l , p o e t r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