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阅读 2 我的母亲》示范课件_20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001人教版第一单元第二课《我的母亲》课
那是不是与本文的主题无关呢?
提示1:他的童年生活是有缺憾的。
前三段表明,他的童年生活是贫乏、有 提示 2:在缺憾的童年中母亲给了他“做人
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 的训练”。 了我做人的训练”,不仅弥足珍贵、铭 提示3:母亲的教导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 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 提示 4:看看文后母亲的这种训练对作者的影 文末相呼应。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为五哥还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 出一点怒色。 宽容善良 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 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容忍温和 听了五叔的牢骚话,当面质问,不受一 点人格上的侮辱 正直刚烈
文章结构:
(一)1~3段:写童年的身体、性格特点和 印象深刻的往事。 1.“文绉绉”性格形成的原因 2.爱学习的性格和儿时最活泼的游戏 3.两次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many) 妈妈给了我很 多很多
M O (old)
妈妈为我操心, 白发已爬上了 您的头
T (tears) 您
为我流过不少 泪 (heart) 您有一颗慈祥 温暖的心
H
E (eyes)您注
视我的目光总 是充满着爱。
R (right)您从不欺
骗我们,教导我们去 做正确的事情。
是的,这 世界就是因为 有了女人、有 了母亲、有了 母爱,才如此 亮丽灿烂、多 姿多彩!
我的母亲
胡适
胡 适
胡适,幼名嗣穈,原名胡洪 骍(xīng),字希疆,后改名胡 适,字适之,著名学者、教育家。 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的积 极倡导者。 1916年并在《新青年》发表 《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白话文 学的主张。他还是新诗的倡导者 和实践者。1920年出版第一部新 诗集《尝试集》。一九二八年与 徐志摩等组织新月社。曾任国民 政府最高政治顾问。1946年辞职, 就任北大第三任校长。一生先后 获35个博士学位,著作宏富,难 以枚举。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的母亲》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胡适先生以朴实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对母亲刻骨铭心的怀念和感谢,充满浓郁的人文关怀。
本文不仅是学生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重要载体,而且也应该成为青春期学生情感上的洗礼。
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与此同时,本文还是单元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的铺垫之作。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把握文章关键句的意义及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概括能力,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
情感目标:体验母爱的伟大,理解关爱母亲。
教学重点:概括母亲的主要事例以及母亲对“我”的影响。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表现人物的方法和理解母爱所付出的行动。
二、说学情八年级学生由于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都正在变化,叛逆性格较重,他们讨厌母亲的唠叨,反感母亲有期待,不喜欢受约束,受不得委屈,缺乏感恩之心。
加上由于受年龄限制,虽然本文文字浅显,但感情深沉厚重,学生不一定能真正体会得到。
而我希望籍此美文,唤起学生内心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爱的行动的理解。
三、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计划运用“主问题引领”教学法和“自主阅读”教学法,扣住文章的最后一段感人肺腑的内容,让学生去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品一品,仿一仿。
立足宏观,以点带面,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验、感悟和思考。
在教学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学习这篇文章主要方法是“圈点勾画”法和“自主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识“母亲”。
在课前,播放《母亲》的歌曲视频,渲染课堂气氛。
正式上课后,借用《母亲》中的歌词导入,“这个人给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她就是我们的母亲。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2我的母亲(胡适)(区一等奖)
1、赏析下列句子。追问: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点?文中写母亲的“严厉”多,还是“慈爱”多?为什么胡适还反复强调母亲的慈爱呢?
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2、赏析文章末段。追问: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
请你写一段话,表达你对自己母亲的理解与感恩。
我的母亲 胡适
慈爱 怀念
严厉 人物 情感 感激
温和 敬爱
刚气 语言 怜惜
质朴 真挚
引起注意,积累知识
关注全体
训练朗读
积累字词
把握内容
教
学
反
思
教师针对本课实际情况做得失反思。
2、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考点
与
措施
字词与句子赏析
导读法、语言赏析法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和
关注的学生
导入
整体感 知
听读课文,感受母亲形象
细读课文,感悟深情
小结:
回顾总结,感悟提升
布置作业
板书设 计
我国有位学者,他曾取得三十余项博士学位,曾是北京大学的教授、校长,他就是胡适,他被原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历史学家唐德刚尊为恩师,在学术界以为人谦和而著名,他自己一生中最崇敬的恩师是谁呢?据胡适先生在自传中说,是他的母亲。那么,他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出题。
(2)写母亲的段落有哪些?
4-13自然段
听老师朗读文中写母亲的部分,学生听读思考:
“这是一个 的母亲,因为文中这样写道……”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2我的母亲(胡适)【省一等奖】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了解作者,揣摩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学会用截取法来表现人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体会母爱。
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母亲对我的严格要求,感情“严”背后的“爱”。
教学难点领会本文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厚感情。
学情分析: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积累词语,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
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提示及要求: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
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
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三、学习课文内容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提问: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明确: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教师可让学生从收集来的有关胡适生平材料来交流介绍)。
提问: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明确: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 第2课《我的母亲》
整体感知
1、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这些事分别表 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2、勾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性的语文。用 “母亲是一个________的人”组织句式评 价母亲的形象。 从中可以看出我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研读课文
1、母亲的为人处世对作者有哪些 影响?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来。
问题探究
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 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这是为什么? 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 末呼应。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还 用了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的相处情景? 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及对我潜移默化 的教育和影响。言传+身教
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 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但又有 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 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研读赏析
⒉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 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 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 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研读赏析
⒊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 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 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 谢我的慈母。 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 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4):写自己童年的身体、性格 特点,同时表达了对童年往事的追念 和惋惜之情。 第二部分(5~12):回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情。 第一层:母亲对我的管教。 第二层:母亲作为当家后母处理家庭 的难事和矛盾。 第三层:母亲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 格上的侮辱。
第三部分(13):写母亲对自己深远得影响。
事情.
仿句练习
母亲是疲惫时的一杯龙井,当你倦怠无 力时,雅淡的馨香和纯美使你神清气爽; 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 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睡; 母亲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阅读 2 我的母亲》示范课件_34
结束的话:
让我们用行动来 “报得三春晖”吧! 1、给妈妈一个拥抱 2、和妈妈换位,用 妈妈的心态,对你 自己唠叨几句。 3、给妈妈洗脚
报得三春晖?
敲响警钟:
年轻的心总是装载着太多的事情, 事业、爱情、理想,而父母永远只是静 静的藏在一个角落里。一个声音总是再 说:现在还早,等我实现了这个再去对 父母尽孝也不迟。只是“树欲静而风不 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得见者, 亲也”,我们有太多的抱负要去施展, 而不知不觉间曾经是我们避风港的父母
相关链接—诗文中的“母亲”
世界上只有一个最好的女人,便是我的 母亲。——成吉思汗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 亲的呼唤。——但丁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 亲。——高尔基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俗 语
《游 子 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品味语言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 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 (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 底子。
——用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 底子”的肯定,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 然和绝对。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 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表达了对母 亲的怀念,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之 大。
阎维文的《母亲》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 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 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她)给你包; 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啊,这个人就是娘, 啊,这个人就是妈! 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 啊,不管你走多远,不论你在干啥, 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母亲》说课稿
《我的母亲》说课稿江西省吉安县文山学校肖红梅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国学大师胡适写的《我的母亲》。
这次说课我主要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胡适的《我的母亲》选编在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原文选自《胡适自传》。
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2.教材特点这篇文章是作者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文章内容翔实,饱含感情,既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又写出母亲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
3.学情分析本文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在文章的浅层理解上应无大碍。
但由于学生人生阅历的不同,他们对母爱的诠释也就因人而异,同时由于学生进入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为师生课堂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带来了难度,因此,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应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而调动学生情感,加深对母爱的理解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所在。
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文意,了解文中的具体事件。
能力目标:品味语言,感受母亲的形象。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亲情,关爱父母,关爱他人。
二、说教法与学法(一)说教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讨论法、点拨法让学生在讨论与启发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说学法古人主张:“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美国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早就预言:“21世纪的文盲不是那些没有知识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渗透学生学法指导。
1.圈点批注法。
这是学生习得语感,提升灵魂的有效途径,我引导学生在圈点批注法中感悟母亲的光辉。
2.探究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在合作探究中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三、说教学程序(一)深情导入,走近母亲。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胡适的《我的母亲》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胡适的《我的母亲》教案设计者:山东省昌乐县红河镇中学孙海萍刘曰贞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初二语文 3,课时:1教材分析《我的母亲》是新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
八年级学生已经能学会基本的概括能力,能够领会课文中关于母爱的事件,加上他们数十年的生活经验,只要他们能按要求去认真搜集相关资料,并加以体会,在指导、感悟、交流中就能体会母爱及其内涵。
教学目标:1.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意,概括文中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重点)2.从母亲的言行入手,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重点)突破重点难点的设想: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阅读有关胡适作品;老师适当引导并设计相关的环节加深学生对母爱的理解,从情感上拉近作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学准备:学生:(1)、按照导学案预习课文,并阅读相关作品;准备歌颂母亲的资料(诗、词、画、歌曲等)(2)、事先跟家长联系,请家长和学生聊聊天,让学生整理好聊天内容,并记录下来。
(3)、学生准备一份送给母亲的小礼物,要求必须是自己亲手做的。
教师:教师认真备课,认真设计教学流程;查阅相关资料,掌握自传体的语体特点,并了解胡适与胡适母亲冯顺弟的相关资料;准备课件准备好与母亲有关的音乐作品,作为背景音乐贯穿整个活动;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从初中阶段看,是个最难管的时间段,学生自由而且叛逆,往往跟家人难以顺畅的沟通,父母跟子女之间有隔阂,对父母的爱难以深入的体会,感恩意识差教学流程:导学设计:1.读课文一至二遍,了解大意,勾画生字词并识记,了解作者。
将你认为是重点的字词写在下面空格内将你了解的作者情况整理在下面2.再读课文,概括有关母亲的事件并体味母亲是个怎样的人有关母亲的事件,你概括出来的有哪些?相信自己,你一定行3.思索生活中你与母亲交往的细节并整理,最好付诸文字活动设计导语设计:背景音乐百度mp3搜索配乐:《秋日私语》/data2/music/5970609/5970609.mp3?xco de=df3ae02cfd6091089e17a9d95288ce1e&mid=0.03819652365668用感人的画面和深情的音乐把学生思想引入特定的情境中。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我的母亲》PPT 人教版2011·2015年12月第7次印刷
整体把握:人物·主旨
1、标注13个自然段,听课文朗读,按照老 师的提示把课文断成三部分。 提示:文章开头追忆了九岁之前的若干 生活片断。 (1-3)接下来写了母亲对我的 (4-12)最后 管教和与家人相处的五件事。 (13) 写了母亲的言传身教对我的深远影响。 析:4节“但这九年的生活……的训练。” ——承上小结,启下引出母亲 13节“我在我母亲的教训……极大极 深的影响。” ——启下过渡
五件事
3、随堂练习 根据上述我们对母亲的品性的了解, 请你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母亲最严,她是慈 母兼任严父。”——母亲形象特点
4、母亲的为人和对我的严格管教对我以 后的人生之路 有很大影响。 看下面一段 视频,品读 第三部分, 找找母亲对 我的影响表 现在哪些地 方?
检查字词预习
据释义写出词语并给蓝色字注音
1、处罚。 责罚 2、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 同意见的度量。 气量 3、责问。质 zhì问 4、广大空旷。广漠 mò 5、加以约束,使不越轨。管束 shù 6、宽容饶恕。宽恕
7、形容人的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文绉绉 zhōu 翳 yì 8、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9、旧时称祖父的妾。 庶 shù 祖母 10、这里指卑劣、不道德的意思。下流 11、游荡无赖之徒。浪人 12、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 子。 面红耳赤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 2011人教版·2015年12月第7次印刷
自传
胡 适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五中学·真情语文工作室·张同平
以“诗歌中的母爱”导入
上课前,请同学吟诵孟郊的《游子吟》
这是“诗歌 中的母爱”。 今天我们要 学习的《我 的母亲》是 一篇自传中 的母爱之作。
1、了解全文写了母亲几件事,突出了母亲 哪些品质,对我有哪些影响。(阅读目标, 重点,涉及练习一、三) 2、了解自传体的语体特点:质朴自然、平 实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感情,且注意分寸。 (写作目标,难点,涉及练习二) 3、体会母亲教子的苦心和意义,体会作者 对母亲的崇敬和感激之情。从而培养自已 对母亲及家人的感念之情。(德育目标, 涉及练习三)
初二叙事作文《我的母亲》600字(共8页PPT)
工作着。
关键词:某个,深夜,醒来,是否,
不懂事,叫醒,母亲,害怕,一起,某次, 出门,逛街,是否,没有,那双,很贵, 赌气,某次,伤心,难过,身边,无限, 温暖,她么,母亲,平凡,平凡,充裕, 生活,常年,在家,父亲,家里,顶梁柱, 专心,工作。
初二叙事作文《我的母亲》
于是,养育我的大任便全部托
付给了母亲,既是父亲又是母
初二叙事作文《我的母亲》
丈夫 她没有
陪在她身边,料理着
家里大大小
亲、母亲的三重角色艰难地
走着,却还是满面笑容,即使她的
女儿犯了错,她还依然坚持着,
每天笑容满面,从不在别人面前掉一 滴泪,说一句抱怨的话,可我却见过,
黑天夜里,她没有声音的哭泣。
关键词:没有,丈夫,身边,料理,
托付给,母亲,父亲,母亲,独自,已 有,13,之久,别人,母亲,一样,一样, 唠叨,一样,贫乏,一样,凑热闹,一样, 喜欢,多管闲事,有时候,我会,讨厌, 这样,母亲,多么,希望,自己,母亲, 居里夫人,伊莉莎白,那样,伟大,著 名,人物,是不是,一天,亲生父母,接 走,一个,城堡,一样,房子,公主,一 样,生活。
初二叙事作文《我的母亲》
可生活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非
但没有我的“亲生父母”把我
公主 接走,而且我也没过上
式的
母亲 生活,所以我的
不是什么伟
大的人。 她又是和别人家的母亲不一样的,
不一样的孤独,不一样的开朗,不一 样的迷茫。
关键词:生活,这样,一天,一天,
过去,非但,没有,亲生父母,接走,而 且,没过,公主,生活,所以,母亲,不 是,什么,伟大,别人,母亲,一样,一 样,孤独,一样,开朗,一样,迷茫。
品味 细
,它又不是矛盾的我的母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阅读 2 我的母亲》研讨课教案_23
《我的母亲》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在合作交流中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2、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胡适先生的资料,反复朗读课文结合课后的“研讨与练习”给课文作批注。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活思维,导入新课同学们,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我们的母亲未必是伟大的教育家,未必是著名的学者,但是当我们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时,会发现母亲是那样伟大,是那样可爱。
胡适先生多年以后,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今天我们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板书课题:《我的母亲》二、出示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2、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3、理解作者的童年对表现母亲的作用。
三、展示课前自学成果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简介作者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的中国大学者。
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诌议》,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2、了解背景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
她23岁守寡,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之后,于46岁死去。
冯顺弟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适读书,她处处为儿子着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母亲。
胡适自幼失去了父亲,母亲用那瘦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家。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我的母亲》案例分析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案例分析人教新课标版[案例背景]教材分析《我的母亲》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一篇文章。
原文选自《胡适自传》。
文章内容翔实,语言质朴,情感浓烈,充满着浓郁的人文关怀。
全篇被一种不加修饰的感人挚情所萦绕,既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又写出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向我们呈现了一位爱子无痕,润物无声的母亲形象;同时,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
因此,本文不仅应当成为学生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重要载体,而且也应当是对处于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八年级学生情感的洗礼,使之理解母爱的深沉含义,意识到小结人生是为了体悟出人生奋斗的意义。
与此同时,本文还是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铺垫之作。
由此看来,本文不仅应通过师生平行的对话实现师生知识与能力的自然生成,更应通过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走进母亲的心灵底处,在一种感动中升华对母爱的理解,使其成为天地间一股永恒的浩然眷恋,只有这样才能让一颗颗幼小的心灵找到灵魂的栖息之地,让母亲宽广的胸怀成为儿女们心灵的精神家园。
学生分析:母爱虽然是一个永不老去的话题,但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娇宠的生活环境,淡化了他们对爱的感觉,尤其是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初二学生来说,逆反心理很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而且学生与父母之间有代沟,有很多学生不理解母亲对他们的关爱。
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习这样的文章很有必要,也很重要。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采取多种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唤醒他们的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理解文意。
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品味具体语句中所包含的感情,体悟文章主题。
过程与方法:1.借助多媒体,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
《我的母亲》电子说课
设计意图:一是充分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引领学生走进 文本,品咂语言,让学生亲身经历感知语言、鉴赏语言、运用语 言的过程。二是彰显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自主是根本,合作是 辅助。没有独立的思考,就草率合作学习,是没有实际价值的合 作学习,是表面热闹,实际低效的课堂。教育专家刘金玉说得好 :安静是课堂上最高层次地动! 因此,在美点、难点鉴赏处, 一定要放慢节奏,静下来,让学生从字字珠矶的语段中感悟人间 至爱,唯有这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学习目标的落实才 不是张贴标签,空洞说教。三是教给学生鉴赏重点词语的方法。 此处采用例说的方式,目的在于给学生一个抓手,教会学生运用 “联系语境法”赏析句子中重点词语的含义,这是品读美文的一 个重要方法,也是中考中经常出现的题型,许多同学在做这类题 时,往往语言啰嗦,思维模糊,赏析停留于词语或者句子表面, 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通过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 的鉴赏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
板块三: 美美地写,畅谈母爱故事。
我不是天使,但我拥有天堂; 我不是海豚,但我翱翔海洋; 我没有翅膀,但我俯视阳光; 我没有三叶草,但我手捧希望! 只因有您——母亲,这辈子我都无法报答您,唯有于此 寄托我愧欠的心灵。 每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都心存感恩,用最悦耳的声 音唱出最动听的旋律: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 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 我一样会珍惜!
教学难点: 品味自然质朴又含义丰富的语言,感悟
母子深情。
说教法学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 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 实践。”因此, 本课的教法是长文短教、美文美 教, 通过“读-品-写”三个板块抓重点、突难 点、展亮点。本课的学法是通过“自由诵读-选 点探究-联系生活”三种形式, 让学生学会一点 鉴赏美文的方法, 达到学以致用、学习能力正迁 移的目的。
初中语文说课稿《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胡适先生的这篇《我的母亲》选自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原文选自《胡适自传》,它的体裁是传记。
这个单元的专题是:人生轨迹,选编的课文有的是回忆散文,有的是名人传记,其共性都是讲述作者人生道路上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都是属于记叙类文章。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2、教材特点:这篇文章是作者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作者写童年,写母亲,饱含深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
文章语言极其自然、质朴,但又含意丰富,值得学生细细品味学习。
3、教材作用:八年级的学生由于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逆反心理较重,往往把母亲的嘱咐当成唠叨。
编者将其选入教材,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母爱教育、感恩教育。
二、说目标: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鉴于这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胡适的文学常识;了解写作背景;掌握本文的字词。
2、学习作者选取典型事例突出表现人物品德的写法。
(重点)3、品味文章语言,从中领悟母亲对儿子的深远影响。
(难点)4、让学生感受亲情,引导学生关心家庭,关心父母。
这篇课文的重点就是学习作者选取典型事例突出表现人物品德的写法,让学生真正从文本的字里行间中感受母亲作为严父慈母的优秀品格。
难点是品味自然、质朴而又含意丰富的语言,从中领悟母亲对儿子的深远影响。
三、说教法与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我计划运用“自主阅读”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学生学习这篇文章主要方法是圈点评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说教学流程(一)亲炙文本,走近母亲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 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 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 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 口皆碑的,但是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 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 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 表现了作者不自满、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 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1、前三段表明,作者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 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 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
2、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与文末相呼应。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 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 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母亲对我的影响不单体现在对“我”的 “言教”上,而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 待人接物对我的“身教”上。写她与家人相 处的情形,是在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 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
5、对待除夕夜被债主追债的败家子大哥:
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8) 能忍能让
6、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
宽以待人
受了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哭 仁慈、温和
一场,以解心中之苦;(9-11)
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12)
7、对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 要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12)
有刚气 不受人格侮辱
〖归纳小结〗
1、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母亲是一个慈祥、教子严而有方,
气量大、性情好,待人仁慈、和善、容 忍,对大事又不失刚气的人;她是我的 恩师、慈母、严父。
2、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怀念、感激、敬爱之情
研讨探究:
(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 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 这是为什么?
课文写母亲的件事及体现的品格:
一、如何对“我”进行管教;(5-7)
1、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早学;(5)严格督学、
2、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6) 教子有方
3、 我说了轻薄的话,她重重责罚我;(7) 4、她用舌头乱舔我的眼病。(7)
责罚严厉 爱子情深
二、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8-11)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
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 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 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 过我”有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 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 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 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 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 多么大。
你知道作者其人其事吗?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 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五四 ”文学革命著闻于世。他曾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 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 全权大使、北京大学校长。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学 革命的积极倡导者。他还是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一九二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一九二 八年与徐志摩等出版《新月》月刊。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 兰)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 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 妈”。(纪伯伦)
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 语句中划线词语的分寸感。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 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 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 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但“不 能不”这一能愿动词的双重否定表达一 种主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 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 对。
的冯顺弟成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此文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 的回顾,回忆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 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 件事。
文中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事 (概括至具体)?
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概括):
一是对“我”的管教; 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 难事和矛盾; 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
(1873—1918)
农村出身,不会识文断字,是绩溪县 中屯人。19岁时成了比她大三十岁的胡 适父亲胡传的续弦。胡适的父亲胡传是 清末贡生,曾在东三省、广东及台湾省 任官职,然而天不假年,50出头便撒手 人寰(huán),抛下了孤儿寡母。成了寡 妇的冯顺弟无奈中不得不带着胡适回到 老家寻找生路,让孩子接受教育。2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