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诗经教学案
诗经九年级教案关雎(精选5篇)
诗经九年级教案关雎(精选5篇)诗经九年级教案关雎(精选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九年级教案关雎(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诗经九年级教案关雎篇1一、写作背景《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首篇,它是反映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
它是我国爱情诗之祖。
不仅反映的是令人喜闻乐见的爱情题材,还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
关雎:篇名它是从诗篇中第一句中摘取来的。
《诗经》的篇名都是这样产生的。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二、注音雎(jū)鸠(jiū)窈(yǎo)窕(tiǎo)好(hǎo)逑(qiú)荇(xìng)寤(wù)寐(mèi)芼(mào)三、注释①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
雎(jū)鸠(jīu):一种水鸟。
②洲:水中的陆地。
③窈窕(yaotiao):内心,外貌美好的样子。
淑:好,善。
④君子: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
逑(qiu):配偶。
⑤参差(cenci):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xing)菜:一种多年生的水草,叶子可以食用。
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择取。
⑦寤(wù)::睡醒。
寐(mèi):睡着。
⑧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服:思念。
⑨悠:忧思的样子。
⑩辗转:转动。
反侧:翻来覆去。
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
⑾友:友好交往,亲近。
⑿毛:拔取。
四、词类活用左右流之名词做状语,在左右两边。
钟鼓乐之名词用作动词,敲钟打鼓。
钟鼓乐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语文《诗经》两首教案(5篇)
语文《诗经》两首教案(5篇)语文《诗经》两首教案1第一课时一、《诗经》两首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有关常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形式特点;3.领悟“我”的形象塑造,把握艺术技巧二、《诗经》两首教学重点1.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和比兴的艺术手法2.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三、《诗经》两首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四、教学过程1.导入课堂(放ppt)爱情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男子追求心爱的女子的不懈和幸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尹人,在水一方。
”,写出了爱情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爱情中的男女相思之苦。
今天,让我们走进《诗经》,一起来感受一下古代青年男女的爱和恨吧。
2.关于《诗经》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P90的注释。
2)教师提问: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_______,现存诗______首。
b)《诗经》最初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时候被尊为儒家经典后,才有《诗经》之称。
c)《诗经》的六义是___________?从内容角度分析,《诗经》可分为___,__,___。
从表现手法角度,分为___,__,___。
3.放《静女》录音,字词梳理读音:姝(shū)俟(sì)见(xiàn)蜘蹰(chíchú)娈(luán)贻(yí)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积累词汇:其:副词,多么。
姝:美丽。
俟:等候。
于:在。
城隅:城角幽僻的地方。
蜘蹰:犹豫徘徊。
娈:美好。
贻:赠送。
彤,红色。
炜:鲜亮的光彩。
怿:喜爱。
牧:郊外田野。
荑:茅草芽。
古代有赠白茅表示爱恋,婚姻的习俗。
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设计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设计(通用3篇)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设计篇1《〈诗经〉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向往追求美好爱情的思想感情。
初三语文上册《诗经》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初三语文上册《诗经》教学设计(通用10篇)初三语文上册《诗经》教学设计篇1一、积累。
导引: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勤问。
1、《诗经》常识。
(注意文下注释)2、我读。
一词、一节、几节、一篇、两篇。
(注意文下注释,查工具书,多问,难读字注音,反复朗读,揣摩情感)3、我背。
一句、一节、几节、一篇、两篇。
(朗读,关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4、我写。
一词、一句、一节、几节、一篇、两篇。
(看清字的写法)5、我解释。
一词、一句、一节、几节、一篇、两篇。
(注意文下注释,查阅工具书,多问,联系前后文)二、探究。
1、诗歌的内容。
(联系诗歌类型、诗句意思)2、主人公的情感特点。
(联系有关语句,关注文后分析,注意与封建社会、传统爱情表达的区别)3、主人公的行动特点。
(关注“行动”,联系文后分析)4、诗歌的描述或抒情、逻辑顺序。
(类同记叙文)5、《关雎》一节运用“比兴”的修辞手法,先写雎鸠和鸣,再写青年男子对姑娘的追求,前者对后者有何作用?(一般“比兴”手法是先写物,后写人,物和人之间有一定联系,以物引出和比喻人,但此处还可联系先秦时期爱情追求的特点分析)6、《蒹葭》一诗中,秋天清早的河边景象有何特点?又有何作用?(一般以景衬情,景情同类)7、诗句赏析。
(从修辞、用词、写法,及其对句子内容、思想上的作用上入手)8、从《关雎》和《蒹葭》推测《诗经》中诗歌的结构或语言特点。
(关注文后分析)9、浅谈《诗经》在中国诗歌中的地位。
(联系文下注释)10、斗胆猜测《诗经》与青曲的关系。
(联系文下注释)11、谈谈爱情与音乐的关系。
(联系生活实际,一般常识,和电影电视故事情节)三、运用。
1、即兴写作,描绘诗歌的一个“镜头”。
2、讲故事,讲一个由诗歌而想象的小故事。
3、表演,以诗歌为基础,编排一段“小戏”,进行表演。
4、画画,画出诗歌中的一个意象。
5、演唱,唱一首与诗歌内容情感有关的歌曲。
6、演讲。
参考题目:我对美好爱情的一个模糊看法;如果对他(她)有好感,怎么办?;他们显然是个悲剧。
《诗经》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诗经》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诗经》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欣赏与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与写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诗经》介绍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素材激发学生对《诗经》的兴趣。
- 提问:“你们对《诗经》有什么了解?你对古代诗歌有何看法?”2. 课堂讲授(20分钟)- 简要介绍《诗经》的出版背景和重要性。
- 通过阅读一个经典古诗,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
3. 小组合作(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诗经》的诗歌,理解并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 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分享他们对于诗歌理解的不同见解。
第二课时:《诗经》中的民谣诗1. 导入(5分钟)- 回顾上节课研究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诗经》中的不同类型的诗歌。
2. 课堂讲授(20分钟)- 简要介绍《诗经》中的民谣诗,并解释民谣诗的特点和作用。
- 分析几首民谣诗的表达方式和情感表达。
3. 个人阅读与讨论(15分钟)- 学生个人阅读《诗经》中的一首民谣诗,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 学生与同桌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小组创作(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民谣诗进行创作。
- 小组成员共同分工合作,通过诗歌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第三课时:《诗经》中的爱情诗1. 导入(5分钟)- 回顾上节课研究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诗经》中的爱情诗。
2. 课堂讲授(20分钟)- 简要介绍《诗经》中的爱情诗,并解释爱情诗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 分析几首爱情诗的情感表达和意象描绘。
3. 组织活动(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首爱情诗进行表演。
- 小组成员根据诗歌内容和情感,进行表演创作。
第四课时:《诗经》的现实意义1. 导入(5分钟)- 回顾上节课研究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诗经》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九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两首教案【五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两首教案【五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好诗不厌百回读。
同学们的读一遍好过一遍,可见入情才能入境,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九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两首教案【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篇一:关雎一、导入学习诗歌最主要的方法是什么?在读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畅所欲言)(预设:字音、节奏、重音、停顿) 按照刚才我们所说的要求,齐读诗歌。
同学说的很全面,那么就按照刚才我们总结出来的方式、方法自由朗读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感情Ppt2二、一唱三叹吟读《关雎》1Ppt3把握节奏:四言诗,一般是“二二”断开,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注意提示,不能刻意断开,尽量做到音断意连。
2、全班齐读。
三、相映成趣译读《关雎》1、请同学们用笔圈画出重要的或者你认为较难理解的字词。
请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全班讨论解决。
Ppt42、Ppt5单看右边划线这一部分,我们就理一理这首诗歌。
这首诗讲了什么?这首诗就是讲了这么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诗经》里叫作“赋”。
现代汉语里叫作“记叙”)(板书:赋)3、这首诗歌,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大声朗读,可以小声吟读,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哪些画面?方法指导:画面想象法。
【例如: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的时候,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
河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多么安静美好的画面,此时语速应该是平和的,悠缓的,而且这是起句,如果太高,后面就没有办法表现了。
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诗经三首》,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韵律。
•能够理解和解读《诗经三首》的意义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学生对《诗经三首》的基本情感和意义的理解。
•学生对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1. 《诗经三首》的背景介绍•《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篇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人民的生活态度和道德观念。
2. 《诗经三首》的文本分析2.1 《关雎》•通过分析《关雎》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学生可以理解古代人民对爱情的表达和思考。
2.2 《蒹葭》•通过分析《蒹葭》的意象和叙事手法,学生可以体会到古代人民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2.3 《采葛》•通过分析《采葛》的节奏和韵律,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人民劳动的艰辛以及对农民生活的赞美。
3. 《诗经三首》的课堂活动设计3.1 分组朗诵•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进行朗诵表演。
通过朗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2 诗歌创作•让学生尝试创作一篇符合《诗经三首》风格的诗歌。
通过创作,让学生深入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3.3 诗歌研究•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经》篇目进行研究,撰写一篇关于该篇目的研究报告。
通过研究,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
四、教学方法•前导导入法:通过对《诗经三首》的背景介绍,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作用。
•分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朗诵和诗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互动讨论法:在诗歌研究环节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五、教学评估•课堂表现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朗诵和诗歌创作中的表现,包括发音准确性、语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对《诗经三首》的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诗歌创作和研究报告的质量和深度。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初中语文诗经关雎教案
《诗经·周南·关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
(2)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关雎》的内容和意境。
(2)学会欣赏《诗经》中的美好情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珍惜现实生活中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重点1. 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 学习《关雎》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1. 体会《关雎》中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 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诗经》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诗经》的地位和内容。
(2)介绍《关雎》在《诗经》中的特殊地位,及其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开端的历史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关雎》,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关雎》中运用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关雎》中所表达的美好爱情,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追求。
(2)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珍惜身边的美好感情。
5. 朗读背诵(1)让学生多次朗读《关雎》,直至熟练背诵。
(2)在课堂上进行背诵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雎》在《诗经》中的重要地位。
(2)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诗经》中的其他篇目,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成诵《关雎》。
2. 结合注释,翻译并理解《关雎》的内容。
3. 自主学习《诗经》中的其他篇目,分享学习心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掌握《关雎》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珍惜现实生活中的美好感情。
九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两首教案【五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两首教案【五篇】导读:本文九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两首教案【五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关雎一、导入学习诗歌最主要的方法是什么?在读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畅所欲言)(预设:字音、节奏、重音、停顿) 按照刚才我们所说的要求,齐读诗歌。
同学说的很全面,那么就按照刚才我们总结出来的方式、方法自由朗读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感情Ppt2 二、一唱三叹吟读《关雎》1 Ppt3 把握节奏:四言诗,一般是“二二”断开,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注意提示,不能刻意断开,尽量做到音断意连。
2、全班齐读。
三、相映成趣译读《关雎》1、请同学们用笔圈画出重要的或者你认为较难理解的字词。
请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全班讨论解决。
Ppt4 2、Ppt5 单看右边划线这一部分,我们就理一理这首诗歌。
这首诗讲了什么?这首诗就是讲了这么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诗经》里叫作“赋”。
现代汉语里叫作“记叙”)(板书:赋) 3、这首诗歌,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大声朗读,可以小声吟读,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哪些画面?方法指导:画面想象法。
【例如: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的时候,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
河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多么安静美好的画面,此时语速应该是平和的,悠缓的,而且这是起句,如果太高,后面就没有办法表现了。
】(雎鸠鸟在河边鸣叫,就用来比喻君子和淑女是很好的一对,这叫比。
)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这几句诗的时候好像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清清的小河边,一位穿着一袭连衣裙的姑娘,正两手不停地在水中采摘荇菜。
她黑瀑似的长发轻束脑后,直垂腰间。
她双袖挽起,露出了如玉似的手臂,她眼波流转,消融粲然,像三月的桃花一样美丽。
九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两首教案【五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两首教案【五篇】.篇一:关雎篇二:关雎篇三:关雎篇四:蒹葭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通过朗读和借助关键词体味诗歌的韵律美、朦胧美和情感美。
⑵、借助本诗,初步了解《诗经》的特点。
⑶、学会从多种角度分析诗歌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体会诗歌意境,感受人物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执着追求理想永不放弃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2、难点:探究诗歌主旨的多义性。
三、教学过程:一、渲染情境,导入课文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长满芦苇的河畔,发生了一个凄美的故事。
一位男子面对伊人唱出一首缠绵悱恻的情歌。
你听?? 二、初读课文,唤醒情感1、师深情朗读第一节。
2、自由、放声朗读。
再请三位同学每人朗读一节。
3、同学们,听完朗读,大家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一样的地方,如“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生:三节诗歌结构都非常相似。
师:是的,这是诗经的一大特点,称为重章叠句。
大家来齐读一下,感受诗歌重章叠句的魅力。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悟1、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蒹葭》既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
下面我们来细读诗歌,走进这首诗,走进这副画,你依稀看到 ? 片段一:生:有位恋人在芦苇丛中对情人深情的吟唱。
师追问:这是什么样的一片芦苇丛。
生:茂盛的。
师再追问;是诗中哪个词告诉你这么多的?生:诗中的“苍苍”。
生读,出示:A 、蒹葭苍苍 B 、蒹葭苍——苍——再读。
为什么要这么读呢?苍什么意思?怎么读?生多次试读。
师:这是一副苍茫的凄美的画面。
如果改为蒹葭苍盛,你觉得怎么样? 生读,回答:这样就没有韵味了。
师:说的很好,有韵味。
像苍苍这样重复的词我们称之为叠字。
蒹葭这样声母一样的,我们称之为双声叠字。
类似的还有:学生找,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初中语文诗经教案
初中语文诗经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经》的背景、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通过学习《诗经》中的两首诗歌,感受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
3.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 《诗经》的背景及特点2. 《诗经》中的两首诗歌:《关雎》、《雎鸠》3. 诗歌鉴赏方法教学重点:1. 《诗经》的背景、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理解并鉴赏《关雎》、《雎鸠》两首诗歌。
教学难点:1. 《诗经》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
2. 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诗经》的背景,使其了解《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2. 阐述《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强调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二、教学《诗经》特点(10分钟)1. 让学生了解《诗经》的三个部分:风、雅、颂。
2. 讲解《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
三、学习《关雎》(15分钟)1. 让学生自读《关雎》,感受其语言和意境。
2. 讲解《关雎》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式。
3. 分析《关雎》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四、学习《雎鸠》(15分钟)1. 让学生自读《雎鸠》,感受其语言和意境。
2. 讲解《雎鸠》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式。
3. 分析《雎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五、诗歌鉴赏方法(5分钟)1. 引导学生学会从语言、意境、情感等方面鉴赏诗歌。
2. 让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自主鉴赏《关雎》和《雎鸠》。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对《诗经》有更全面的了解。
2. 强调古典文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努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诗经三首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经三首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经三首教案教学设计1诗经三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
教授诗经,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还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本篇教案的课程对象为初中语文七年级学生,主要教授诗经三首《蒹葭》、《士伯》、《十五从军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诗经的背景和特点。
2. 理解诗经三首诗歌的含义和表达手法。
3. 通过比较不同诗歌的风格和表现手法,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学。
4.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和表达手法。
难点:掌握古代文学特点,理解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 朗读、翻译和解析诗歌。
2. 点拨古代文学特点和文化内涵。
3. 讨论和比较不同诗歌的表现手法和风格。
4. 组织学生合作完成课堂作业。
五、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10分钟)让学生事先阅读《蒹葭》、《士伯》、《十五从军征》三首诗歌,了解其大致内容和特点,并记录下问题。
2. 导入课堂(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介绍诗经的背景和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 诗歌朗读(15分钟)教师逐句解读《蒹葭》、《士伯》、《十五从军征》三首诗歌,让学生跟读,并让几个学生上台朗读。
4. 诗歌翻译和解析(20分钟)教师选取诗歌中关键词语进行翻译和解释,并指导学生分析和理解诗歌的主旨和表达手法。
5. 比较不同诗歌的风格和表现手法(20分钟)教师让学生组成小组,分别用图表方式比较三首诗歌的风格和表现手法,并进行讨论。
6. 课内作业(10分钟)让学生就不同诗歌的表达手法进行思考,并筛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歌并解释其原因。
7. 总结和反思(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并反思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各个环节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2. 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3. 针对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诗经优秀教案优秀3篇
诗经优秀教案优秀3篇《诗经》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结合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这首古代诗的内容。
2.利用《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理解诗歌意思;把握诗歌的思想主旨。
(二)能力目标:1.体会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家园之思,理解主人公复杂的心情。
2.通过学习能够熟练的背诵诗歌;(三)情感目标:在诗歌的整体理解和诵读中,让学生体会诗中戍卒家园之思与保家卫国英勇顽强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家国观念。
【教学重难点】1.借助注释和点拨,利用《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理解诗歌意思;把握诗歌的思想主旨。
2.体会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家园之思,理解主人公复杂的心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直接导入。
展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
1.找出你认为不懂读的字,注上拼音,弄懂含义。
岁亦莫(mù)止猃狁(xiǎnyǔn)之故载(zài)饥载渴象弭(mǐ)鱼服王事靡盬(gǔ)我行不来(lài)彼路(lù)斯何四牡騤騤(kuí)雨(yù)雪霏霏小人所腓(féi)2.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上面的词语。
3.齐读诗歌,注意节奏。
4.读罢全诗,你认为直接表现乡愁的是那些章节?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重章叠唱《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重复的三章内容,我们以第一章为示例,自主把握后两章内容。
三、研读课文,把握思想内容。
(一)研读第一至第三章1.疏通第一章内容。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
九年级下册课文《诗经》教案
九年级下册《诗经》教案第一章:《诗经》的产生与分类1.1 教学目标:了解《诗经》的产生背景、历史地位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介绍《诗经》的产生背景和历史地位;分析《诗经》的分类特点,包括风、雅、颂等。
1.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诗经》的产生背景;分析《诗经》中的典型篇目,理解其分类特点。
第二章:《诗经》的艺术特色2.1 教学目标:掌握《诗经》的艺术特色,包括赋、比、兴等表现手法。
2.2 教学内容:分析《诗经》中的赋、比、兴等表现手法;欣赏《诗经》中的精彩诗句,体会其艺术魅力。
2.3 教学活动:分析《诗经》中的典型篇目,引导学生理解赋、比、兴等表现手法;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尝试运用《诗经》中的艺术手法。
第三章:《诗经》中的爱情与婚姻3.1 教学目标:通过《诗经》中的爱情与婚姻诗篇,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
3.2 教学内容:分析《诗经》中关于爱情与婚姻的诗篇;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如婚嫁礼仪、爱情观念等。
3.3 教学活动:分析《诗经》中的典型爱情与婚姻诗篇,引导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比古代和现代的爱情与婚姻观念。
第四章:《诗经》中的自然与环境4.1 教学目标:通过《诗经》中的自然与环境诗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4.2 教学内容:分析《诗经》中关于自然与环境的诗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保护意识。
4.3 教学活动:分析《诗经》中的典型自然与环境诗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亲近自然,培养保护意识。
第五章:《诗经》中的社会生活5.1 教学目标:通过《诗经》中的社会生活诗篇,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5.2 教学内容:分析《诗经》中关于社会生活的诗篇;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如农耕、战争、礼仪等。
5.3 教学活动:分析《诗经》中的典型社会生活诗篇,引导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古代社会的农耕、战争等场景。
九年级下册课文《诗经》教案
九年级下册《诗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经》中的经典篇目。
(2)理解《诗经》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
(3)分析《诗经》中的诗歌主题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经》中的诗歌。
(2)学会欣赏《诗经》中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经》中传递的古代人民的生活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领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经》的基本情况和文学特点。
2. 分析《诗经》中的诗歌主题和表现手法。
3. 欣赏《诗经》中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三、教学难点:1. 《诗经》中古代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诗经》中诗歌主题和表现手法的深入解读。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经》中的诗歌。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诗经》中的经典篇目。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 运用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体验《诗经》中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诗经》简介介绍《诗经》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阅读《诗经》经典篇目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诗经》中的经典篇目,体会诗歌的韵味。
3. 合作探讨:分析诗歌主题和表现手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经》中的诗歌主题和表现手法,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 案例分析:深入剖析经典篇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篇目,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分析方法。
5. 欣赏教学:体验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引导学生从韵律、意境和情感等方面,欣赏《诗经》中的美,提升审美情趣。
6. 课堂小结:总结收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分享自己的感悟。
《诗经》诵读:乐府诗篇教案
《诗经》经典诵读:乐府诗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起源及其风格特点。
2、辨析不同乐府诗的体裁、风格特点。
3、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诵技巧,提高学生朗诵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二、教学重点:1、初步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2、理解不同乐府诗的意境和风格。
3、培养学生的朗诵技巧。
三、教学难点:1、区分不同乐府诗的体裁和风格。
2、提高学生朗诵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四、教学方法:1、听读结合、师生互动。
2、寓教于乐、情景演练。
五、教学过程:1、《诗经》的基本知识。
(1)引入教材:教师播放《诗经》的经典诗篇,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美和文化内涵,同时向学生介绍《诗经》的主要内容和历史背景。
(2)学习课文:教师为学生介绍《诗经》的基本知识,包括《诗经》的意义、体裁及流传、神话传说、乐器和演唱方式等。
(3)课堂互动:教师请学生发表自己对于《诗经》的看法,并就这些观点展开互动交流,增进学生的认识。
2、不同乐府诗的体裁、风格特点(1)学习目标:理解不同乐府诗的体裁和风格,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文学修养。
(2)教学设计:a.课前导引教师播放《长恨歌》及《将进酒》的不同版本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作家的作品在语言、节奏、思想意境上的区别。
b.课堂讲解通过课外阅读,了解古代乐府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掌握不同乐府诗的表现形式以及所描写的情感特点和表现手法。
c.课堂分析上课过程中,教师向学生阅读不同乐府诗的文字,让学生分析每首诗的情感表现,了解不同体裁的风格特点,并就课文内容展开深入的探讨。
d.情景表演学生按照乐曲的节奏吟唱不同乐府诗,在表演中展现语言的韵律、表情和姿态的协调,并为同学进行点评和建议。
3、朗诵技巧的培养(1)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增强表达能力和感染力,使学生能够自如地朗读、演绎不同的诗歌作品。
(2)教学设计:a. 古诗朗诵教师向学生介绍古诗朗诵的基本技巧,包括语境分析、音韵把握、语调处理和情感表达等。
初中诗经国学教案
初中诗经国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的地位。
2. 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节的节奏特点。
3. 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4. 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5. 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 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 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 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用《论语》中的名句:“不学诗,无以言。
”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诗歌的重要性。
2. 介绍《诗经》在古代的地位,以及它被选作教材的历史背景。
二、资料助读1. 使用多媒体显示《诗经》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收录时间、篇章数量等。
2. 介绍《诗经》的组成部分,即“风”、“雅”、“颂”三个部分。
三、知识梳理1. 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2. 梳理文言知识,如重点实词、虚词等。
四、文本解析1. 分析《关雎》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求爱不得的焦虑和喜悦。
2. 解读《关雎》中的赋、比、兴手法,如雎鸠、荇菜等意象的运用。
五、课堂练习1. 学生自主翻译《关雎》诗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2. 讨论《关雎》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蒹葭》的学习。
2. 提问:《关雎》中的主人公是如何表达爱情的?引出《蒹葭》的主题。
二、资料助读1. 使用多媒体显示《蒹葭》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背景等。
2. 引导学生了解《蒹葭》与《关雎》的关联,如主题、情感等。
三、知识梳理1. 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2. 梳理文言知识,如重点实词、虚词等。
四、文本解析1. 分析《蒹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2. 解读《蒹葭》中的赋、比、兴手法,如蒹葭、白露等意象的运用。
五、课堂练习1. 学生自主翻译《蒹葭》诗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诗经》教案设计
《诗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概念、历史与经典地位;2.理解《诗经》的语言特点和艺术风格;3.学习《诗经》选读的方法和技巧;4.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5.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诗经》的概念、历史与经典地位;2.《诗经》的语言特点和艺术风格;3.《诗经》选读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1.掌握《诗经》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2.理解《诗经》的语言特点和艺术风格;3.学会运用相关的方法和技巧来选读《诗经》。
四、教学方法1.引导式讲解: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2.互动式探究:通过小组合作、问题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3.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的诗歌、图片等,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诗经》的概念、历史与经典地位1. 热身引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古代文学作品,《诗经》的作品纷呈、内容丰富;•提问学生对《诗经》的了解程度。
2. 导入新课(10分钟)•分享《诗经》的定义及历史背景,介绍《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使用多媒体方式展示《诗经》的相关图片和内容。
3. 梳理学习内容(5分钟)•分享学习《诗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向学生介绍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
4. 学习活动(20分钟)•学生小组合作,查阅资料了解《诗经》的发展历程和经典地位;•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诗经》中的篇目,进行朗读和赏析;•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第二课时:《诗经》的语言特点和艺术风格1. 复习回顾(5分钟)•学生互相交流上节课的学习成果和体会;•提问学生关于《诗经》的发展历程和经典地位的问题。
2. 导入新课(10分钟)•分享《诗经》的语言特点和艺术风格;•使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经典的《诗经》作品,分析其语言表达和艺术形式。
3. 梳理学习内容(5分钟)•分享学习《诗经》语言特点和艺术风格的重要性;•向学生介绍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
九年级下册课文《诗经》教案
九年级下册课文《诗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经》中的若干篇目;(2)了解《诗经》的产生背景、文学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3)分析《诗经》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经》中的篇目;(2)学会欣赏《诗经》中的诗歌,培养审美情趣;(3)学会分析《诗经》中的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经》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培养爱国情怀,提高民族自豪感;(3)学会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经》的产生背景、文学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 《诗经》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3. 欣赏《诗经》中的诗歌,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 《诗经》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2. 分析《诗经》中的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经》的产生背景、文学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朗读、背诵《诗经》中的篇目;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诗经》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4.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诗经》中的诗歌,培养审美情趣。
五、教学内容1. 第1课时:《诗经》的产生背景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教学内容:(1)介绍《诗经》的产生背景,如历史背景、地域特点、民俗风情等;(2)阐述《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如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
2. 第2课时:《诗经》的文学特点教学内容:(1)分析《诗经》的文学特点,如现实主义风格、民谣特色等;(2)举例讲解《诗经》中的经典篇目,让学生感受其文学魅力。
3. 第3课时:《诗经》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教学内容:(1)讲解《诗经》中的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2)分析《诗经》中的艺术特色,如韵律美、意境美等。
4. 第4课时:欣赏《诗经》中的诗歌教学内容:(1)挑选《诗经》中的优秀篇目,进行朗读和背诵;(2)引导学生欣赏《诗经》中的诗歌,培养审美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诗经教学案
www.5y
kj.co
m“以自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教案课
题《诗经》两首授课时间2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学习目标2:.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学习目标3: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学习重难点:重点: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难点: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学习过程设计(学案)教学过程设计(教案)学案:第一部分:自主探究一.了解。
(1)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_
_、_
_、_
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
、
、
的艺术手法。
二.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A、雎鸠(
)(
)
窈窕(
)(
)
好逑(
)(
)寤寐(
)(
)
荇菜(
)B、蒹葭(
)(
)
伊(
)人
溯洄(
)(
)
湄(
)
跻(
)
坻(
)
浚(
)三.课文理解:1、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2、《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3、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5、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四、我存在的疑问:第一课时:具体学习《关雎》一、导入激趣。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预习检测1、文学常识(1)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_
_、_
_、_
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
、
、
的艺术手法。
(1)《诗经》
305
风
雅
颂(2)
赋
比
兴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雎鸠(
)(
)
窈窕(
)(
)
好逑(
)(
)荇菜(
)3、读懂词义睢鸠一种水鸟。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配偶。
荇莱: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这里指日日夜夜。
寤,醒时。
寐,睡时。
笔:挑选。
4、自由读诗,体会诗歌的韵律。
5、学生范读后全班齐读。
三、质疑点拨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2、这首诗塑造了主人公怎样的鲜明形象
3、说说《关雎》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4、《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当堂练习1.本诗以
、
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2分)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3分)3.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3分)
4、背诵这首诗。
五、一课一得谈谈你本节课学习文言文的收获。
第二课时:具体学习《蒹葭》一、
导入激趣:同学们,有人会唱《在水一方》这首歌吗?它是早些年一首电视连续剧的插曲,根据《蒹葭》改编而成,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
二、预习检测:1、背诵《关雎》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蒹葭(
)(
)
伊(
)人
溯洄(
)(
)
湄(
)
跻(
)
坻(
)
浚(
)二、质疑点拨
新课标第一网1、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但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能否用几个词来概括作品的美?
明确: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
2、这些美具体表现在哪里,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3、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5、《关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风格和表现手法相同吗?
三、当堂训练
:1.本诗选自
,是一首典型的
(内容)诗。
2.本诗以
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
3.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四、一课一得:
谈谈你本节课学习文言文的收获。
我的成功之处:
www.5y kj.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