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牌贺氏祖籍概貌

合集下载

贺姓的来源介绍

贺姓的来源介绍

贺姓的来源介绍贺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又是一个年轻的姓氏,得姓时间不足1900年,贺纯为得姓始祖。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贺姓的来源介绍,希望你喜欢。

贺姓简介贺氏得姓是在今浙江绍兴一带,从一开始起就是当地一大望族。

故族人自改姓为贺氏以后,就以会稽为其堂号、郡望。

据2007年统计,贺氏为第85大姓,属于大姓系列,人口已经超过二百八十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7%以上。

河南、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是贺氏分布的主要省份。

尤以湖南、山西两省多此姓,这两省贺氏就占全国汉族贺氏人口的30%以上。

贺姓源出一、会稽贺氏出自东汉汝阴令庆仪曾孙庆纯之后,属于因避帝王之讳改姓为氏。

而会稽庆氏的来源则主要有两种观点。

1.源于姬姓2.源于姜姓二、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慕容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将鲜卑拓拔部中的贺兰氏、贺赖氏、贺楼氏、贺敦氏等部落,均改成汉字单姓为贺,称贺氏。

当时,鲜卑族慕容部中的贺若氏未予汉化,但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也逐渐汉化为汉字单姓贺氏。

贺姓迁徙分布中国贺氏播迁各地,主要是在汉代之后,分布地区广泛,郡族门望较多。

据《元和姓篡》记载,庆质的孙子叫贺齐,为三国时吴国大,齐的孙子贺邵任中书令,邵的儿子贺修在西晋任太子太傅,修的12世孙贺德仁为唐太子中书舍人,德仁的侄孙贺默为彭州刺史,德仁的侄曾孙就是唐玄宗时秘书监贺知章。

又据《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南北朝时,后燕有清河太守贺耕,南凉都乐都(今属青海)有贺连,宋朝时有忻州定襄(今属山西)贺氏、易州(今属河北)贺氏、开封陈留(今属河南)贺氏、蔡州(今河南汝南)贺氏、洛州(今河南洛阳)贺氏、济南(今属山东)贺氏、会稽(今浙江绍兴)贺氏、齐州临邑(今属山东)贺氏,密州(今山东诸城)贺氏等。

贺姓姓氏文化郡望广平郡:因会稽庆氏始祖庆忌曾经寓居于春秋时卫国的艾城,而卫国的艾城在后来的广平郡范围,当两晋郡望兴起时,就以广平为郡望。

贺氏名门,人才辈出,最全的贺氏人物都在这里啦!后汉书·贺纯会稽山阴唐朝佐安帝贺文发会稽郡...

贺氏名门,人才辈出,最全的贺氏人物都在这里啦!后汉书·贺纯会稽山阴唐朝佐安帝贺文发会稽郡...

贺氏名门,人才辈出,最全的贺氏人物都在这里啦!后汉书·贺纯会稽山阴唐朝佐安帝贺文发会稽郡...贺氏宗亲中华贺氏名人汇总汉朝: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贺纯贺纯,字仲真,会稽山阴人,质之长子。

少为诸生,博极群艺。

十辟公府,三举贤良方正,五征博士,四公车征,皆不就。

后征拜议郎,数陈灾异,上便宜数百事,多见省纳。

迁江夏太守。

三国东吴贺齐伯父。

儒学有重名,汉安帝时为侍中、江夏太守,去官,与江夏黄琼、(汉中)〔广汉〕杨厚俱公车征。

避安帝父孝德皇(帝)讳,改为贺氏。

鲁迅录谢承《后汉书·贺纯》:纯字仲真,会稽山阴人。

少为诸生,博极群艺。

十辟公府,三举贤良方正,五征博士,四公车征,皆不就。

后征拜议郎,数陈灾异,上便宜数百事,多见省纳。

迁江夏太守。

纯公幼聪颖好学,才识超群,名扬居里。

公元121年3月,邓太后死,已虚立即位14年的安帝始得亲政。

纯公被推举为贤良方正。

经策论殿试,学识渊博,议治国安邦之策,辄依理对,深受安帝赏识,拜为议郎,为安帝近臣。

纯公在佐安帝削平外戚邓氏势力中,襄赞谋划,又得群臣协力,一举成功,功勋卓越,群臣钦佩。

公元121年7月,安帝大宴群臣,论功行赏,尊帝父清河王刘庆为孝德皇,改年号为建光。

为避帝父名讳,诏庆纯,以御笔亲改,赐姓贺。

更庆纯名为贺纯。

此为贺姓之始。

纯公即为贺氏之鼻祖。

贺辅贺辅,山阴人,质之次子,官至永宁长。

虞预《晋书》:贺氏本姓庆氏。

齐伯父纯,儒学有重名,汉安帝时为侍中、江夏太守,去官,与江夏黄琼、(汉中)〔广汉〕杨厚俱公车徵。

避安帝父孝德皇(帝)讳,改为贺氏。

齐父辅,永宁长。

三国:贺齐贺齐(?-227年),字公苗。

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辅之子,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早年在平定山越的战争中立有大功,又讨平叛乱无数,身经百战,所向披靡,深受孙权器重。

后来在与魏国的多次边境争斗中也屡立战功,官至后将军,并领徐州牧。

黄武六年(227年)去世。

贺齐生性奢绮,尤其军事方面,兵甲器械极为精良,所乘的船奢华至极。

姓氏贺氏图腾是怎么样子的

姓氏贺氏图腾是怎么样子的

姓氏贺氏图腾是怎么样子的据1998年统计,贺姓是第97大姓。

《通志氏族略》上提供了十分详尽的答案:“贺氏,即庆氏也,姜姓,齐恒公之支庶也;汉时避安帝父讳改为贺氏。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介绍姓氏贺氏图腾吧,仅供大家参考。

姓氏贺氏的图腾姓氏贺氏的姓氏源流源流一源于姜姓,出自东汉汝阴令庆仪曾孙庆纯之后,属于因避帝王之讳改姓为氏。

据史籍《姓纂》记载:“庆姓,齐公族庆公之后。

”又据史籍《古今姓氏书辨证》、《姓氏考略》等文献记载:齐桓公的支庶后代庆封的后代中,皆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庆氏。

春秋时期,齐桓公姜小白有个支孙名叫公孙庆克,其子庆封以父名命氏,称为庆氏,史称庆父。

庆封在齐灵公姜环执政时期(公元前581——前554年)出任大夫,到了齐庄公姜购执政时期(公元前553——前548年)为上卿,执掌国政,后在齐景公姜杵臼继位之后逃往吴国。

到了东汉时期,庆氏后裔传至汝阴郡令(今安徽合肥、涡阳一带)、会稽人庆仪时,其曾孙庆纯官拜侍中,在刘祜成为汉安帝之后,为避汉安帝之父清河王刘庆之名讳(追封的汉庆宗、汉孝德皇帝),改姓名为贺纯,其后代便相传为贺氏,史称贺氏正宗,是为江苏贺氏。

贺姓贺氏族人大多尊奉贺纯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慕容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将鲜卑拓拔部中的贺兰氏、贺赖氏、贺楼氏、贺敦氏等部落,均改成汉字单姓为贺,称贺氏。

当时,鲜卑族慕容部中的贺若氏未予汉化,但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也逐渐汉化为汉字单姓贺氏。

源流三源于土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吐谷浑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土族,这一民族称谓源于大部分族人自称为“土人”,汉、回等兄弟民族也称他们为“土人、土民、土护家”等;但另一部分族人却因为长期与蒙古民族生活,一直自称为“蒙古尔、蒙古尔昆、察汉蒙古尔”等;藏族同胞则称其为“霍尔”。

“土人”在汉语中具有“土著”的意思,其祖先为慕容鲜卑的分支吐谷浑部,在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政策时,将鲜卑吐谷浑部中的贺尔加氏、贺尔基氏、苏贺氏、贺郳氏等部落,也多改成汉字单姓为贺,称贺氏。

中华贺氏远祖名人传录

中华贺氏远祖名人传录

中华贺氏远祖名人轶闻传录专辑(贺海传整理)鼻祖贺纯公传略贺纯公,会稽山阴人,为会稽庆氏后裔。

其祖传至西汉庆普,字孝公,仕东平王刘宇,官至太傅,著有《庆氏礼》。

东汉曹充,持《庆氏礼》于建武,(光武帝刘秀年号)中为博士,后拜侍中,后作章句辩难,于是遂有《庆氏学》(见《后汉书卷三十五. 曹褒传》)。

因此,普公是文礼学开山祖师,为后世礼学之典范。

由庆普传至庆仪。

东汉光武帝刘秀(25-26)时,仕汝阴令。

仪传于孙庆酺,酺子庆质,质晚年仕安帝,为侍中,因不满太后专权而告老隐退。

质子庆纯。

纯公幼聪颖好学,才识超群,名扬居里。

公元121年3月,邓太后死,巳虚立即位14年的安帝始得亲政。

纯公被推举为贤良方正。

经策论殿试,学识渊博,议治国安邦之策,辄依理对,深受安帝赏识,拜为议郎,为安帝近臣。

纯公在佐安帝削平外戚邓氏势力中,襄赞谋划,又得群臣协力,一举成功,功勋卓越,群臣钦佩。

公元121年7月,安帝大宴群臣,论功行赏,尊帝父清河王刘庆为孝德皇,改年号为建光。

为避帝父名讳,诏庆纯,以御笔亲改,赐姓贺。

更庆纯名为贺纯。

此为贺姓之始。

纯公即为贺氏之鼻祖。

“永建(顺帝刘保136-132年)中,公卿多荐(黄)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黄)琼上疏顺帝日:‘臣----并荐----会稽贺纯------未蒙御省。

’”(俱见《后汉书卷61.黄琼传》)。

《后汉书卷63.李固传》中有:“(固)上疏陈事日:‘陛下拨乱龙飞,初登大位,聘南阳樊英、江夏黄琼、广汉杨厚、会稽贺纯,策书嗟叹,待以大夫之位。

是以岩穴幽人,智术之士,弹冠振衣,乐欲为用,四海欣然,归服圣德。

厚等在职,虽无奇卓,然夕惕孳孳,志在忧国。

臣前在荆州,闻厚、纯等以病免归,诚以怅然,为时惜这。

一日朝会,见诸侍中并皆年少,无一宿儒大人可顾问者,诚可叹息。

宜征还厚等,以副群望。

------’又荐陈留杨伦、河南尹存、东平王恽、陈国何临,清河房植等。

是日有诏征用伦、厚等。

贺姓起源

贺姓起源
郡望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 222 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 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顺帝时置山阴。此之贺氏,其开基始祖为 汉庆纯。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公元前 205 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此之贺氏,其开基始祖为后魏贺兰氏、贺赖 氏改为贺氏之后裔。
广平郡: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 149 年)分邯郸郡置郡,治所在广 平(今河北鸡泽东南)。 贺姓 历史名人编辑本段回目录 贺知章贺循:会稽山阴人(今浙江 绍兴)。晋代时官至光禄大夫,他与顾荣同为支持司马睿得江南士族
浙江萧山贺氏宗谱四卷,(清)贺锡章纂修,清光绪十年(公元 1884 年) 百岁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贺氏合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咸丰十年(公元 1860 年)木刻活字印本三 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湘花桥贺氏从隆公房谱十一卷,首两卷,(清)贺绍滢、贺世鸣纂修, 清同治六年(公元 1867 年)赐曲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 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湘封祠贺氏宗谱十卷,首两卷,(清)贺品章纂修,清同治六年(公元 1867 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湘南门贺氏支谱八卷,(清)贺氏合族纂修,清同治八年(公元 1869 年)广平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贺氏封祠续修宗谱十四卷,(民国)贺南纲纂修,民国七年(公元 1918 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虞贺溪倪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倪启寿等主修, 民国二十年(公元 1931 年)经锄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 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贺氏十修支谱十四卷,皆分上下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七年(公元
四~五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湘乡莲湘贺氏支谱五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贺永贤纂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 1908 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 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湘乡涟湘贺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 仅存第十二~十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湘潭贺氏五修族谱十二卷,(清)贺德颂等纂修,清宣统元年(公元 1909 年)务本堂铅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湘潭中湘贺氏四修族谱十六卷,(清)贺德澡纂修,清光绪二年(公 元 1876 年)务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今仅存第一~十一卷、第十 三~十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湘潭贺氏门修族谱,(民国)贺明性等纂修,民国二十年(公元 1931 年)务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今仅存第一~八卷、第十~十六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宁乡鹅山贺氏四修族谱三十卷,(清)贺炳琪等纂修,清光绪二十 四年(公元 1898 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九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四卷、 第六卷、第八~十二卷、第十四卷、第十六卷、第十八卷、第二十卷、 第二十三~二十六卷、第二十八~二十九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 站档案馆。 湖南宁乡鹅山贺氏四修族谱三十一卷,民国十七年(公元 1928 年)木刻 活字印本三十二册,今仅存第一~四卷、第六~十七卷、第十九~三 十一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界牌贺氏家世源流概述

界牌贺氏家世源流概述

界牌贺氏家世源流概述
界牌贺氏系湖北蒲圻贺氏分支,(蒲圻现为赤壁市)。

十一世祖永专公字维極,于大清乾隆五年庚申岁(1740年),时年公六十二岁,携子媳三人由楚迁蜀,落业富邑上北路界牌镇(原属富顺县昇平乡,与威远县联界),为界牌贺氏开基祖,距今已历273年,新繁衍子孙十一代,据不完全统计约800余人,(三修统计为744人)。

现有(在世归宗的)族人349人。

族人主要分居在四川自贡市、威远县、成都市。

省外居住地有:河北石家庄市、山西介休市、广西桂港市、广东中山市、重庆大足县等地。

十二世珍祖入川后生子五:运达、运逵、运遂、运道、运进,为界牌贺氏五大房支派。

三修家乘清理,概况如下:
一运达支派繁衍91人,至德字辈家谱有记载三人,钧、林、梁,此后无记载。

二运逵支派繁衍69人,至德字辈家谱有记载三人,祥、泉,后无记载;本:生子梁,后无记载,茂辈谱载有四人,但上无衔接,不知派自何支。

以上两支派经多方寻找,均未找到在世的后代。

三运遂支派繁衍101人,以修字辈划定为分支,计有五个分支,现有(三修归宗)的族人49人。

四运道支派繁衍166人,以修字辈划定为分支,计有7个分支,现有(三修归宗)的族人55人。

五运进支派繁衍317人,以修字辈划定为分支,计有11个分支,现有(三修归宗)的族人245人。

界牌贺氏七世(蒲圻十七)嗣孙德钧整理编撰
2013年4月。

蒲圻至界牌贺氏1~12世直系祖概况

蒲圻至界牌贺氏1~12世直系祖概况
第十二世祖(界牌贺氏二世祖)
永专:子

義仁
字義仁 生于康熙己丑年十月初四日寅时 卒于乾隆甲午年十月初八日戌时葬住宅前狮子山殳茔前辛山乙向 配邓氏生于康熙庚子年七月十三日卯时 卒于乾隆戊戌年七月初五日午时 葬宅前狮子山乾山方向 生子五 运达 运逵运遂 运道 运进。
乾隆庚申年遷四川叙州府富顺县上北路界牌铺
第七世祖
天学:长子


生殁未详,葬水口畈坐东向西。妣氏王生于万历庚辰年 殁葬未详。生子二:逢士,逢贤。
第八世祖
祚:长子
逢士
爱成
生殁未详,葬水口畈石子山坐东向西。妣氏李生殁葬未详。生子二:世本世校。
祚:次子
逢贤
逢贤
生殁葬未详。生子二:世时,世纯,世名。
第九世祖
逢贤:次子
世纯
理中
生于万历己末年七月十四日午时,殁於康熙壬申年四月十四日子时,葬屋后伴祖茔。妣氏李生于天启辛酉年二月十九日子时,殁于康熙庚辰年三月二十二日子时,葬石子山寅山申向。生子五:日程,日法,日硕,日副,日擎。
第五世祖
旺:三子

继先
生于成化丙午年 殁于嘉靖四十五年 葬华林塘尾辰戌向。妣氏周生殁葬未详。生子三:天学天模天颜。
第六世祖(斌祖庆旺分支世谱绪祖分)
绪:长子
天学
天学
生于正德己卯年十二月十五日戌时,殁于万历乙已年二月初六日卯时,葬李家龙屋后壬山丙向。妣氏王生于正德丁丑年五月十一日亥时,殁于万历庚寅年十二月二十日亥时,葬水口畈石子山坐东向西。生子四:祚祉袀 礼。
第二世祖
一秀:长子
子明
德昭
迁北京开平卫京门洲 生殁未详 葬彼地梅山。妣氏万生殁未详葬梅山。生子二:琳 聪 未随父仍居蒲稍畈开平卫京卫洲贺姓明万历初有来蒲者云人丁尚稀 今闻其族已盛 其如远不能详何特附书之俾异日来谒者得识所自云。拓谨识

贺氏家谱

贺氏家谱

重庆市梁平县龙门镇三官村安乐寨贺氏家谱二00八年二月贺氏家谱家谱序言“水有源,树有根”,龙门镇三官村十二组安乐寨贺氏一脉,源于湖广填四川,起至湖广兄弟三人。

老大在忠县大田角皮巴弯落业;本房(老二)落业于龙门镇三官村猛虎挑干;么房落业于开县某地。

湖广至今兄弟三房没有联系,甚是遗憾。

百余年来,我房先辈们基业昌盛,人丁兴旺。

后因族间不睦与家道中落将谱书遗失。

只剩下我太祖贺浩然一脉,太祖浩然太婆邓氏所生我祖兄弟四人名曰,世云、世永、世明、世亮。

后碾转三官偏岩子,安乐寨至今。

据先辈们所序我们的字辈是:凤朝知太祖,登基有万年。

良浩世代兴,永远长华庆是我祖辈弟兄四人所议,为贺门振兴,发扬光大,由我等兴字辈出力,重议家谱。

现字辈拟定如下:奉朝知太祖,登基有万年。

良浩世代兴,永远长华庆。

贤胜德谦学,任玉信安成。

伯伟尚嘉芳,正直礼集材。

匡中惟从振, 功名奏天堂。

起谱人:贺浩然世云(荣)一代贺世云(荣):生于丙申年四月十四日王德玉:生于丙午年三月初九,死于一九六五年十月十六日贺代元:生于一九一四年六月十八李遵玉:生于一九一五年三月三日邓颖芝:生于一九二一年八月八日贺兴云:生于一九五五年十一月二十一熊朝翠:生于一九五六年一月二日贺小林:生于一九七七年四月六日彭运英:生于一九七五年十月五日贺永艳:生于一九九四年二月十八日贺佳豪:生于二零零三年十月五日贺代昭:生于一九二零年六月五日莫代礼:生于一九二四年二月十四贺兴元:生于一九四五年二月二十八日国超:生于一九四八年六月四日贺永祥:生于一九六九年四月十二冉茂丽:生于一九六九年正月四日贺远东:生于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二十一贺永富:生于一九七三年七月十六日董慧菊:生于一九七三年六月四日贺丹丹:生于一九九二年七月四日贺莹莹:生于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贺知理:生于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二日贺兴发:生于一九五五年五月二十五日王英彰:生于一九五五年七月二十五日贺正伟:生于一九九六年五月十八日贺兴连:生于一九六三年正月初一李光琼:生于一九六三年五月七日贺永成:生于一九八七年五月五日贺永燕:生于一九九三年七月十六日贺兴玉:生于一九五二年五月二十四日贺代凤:生于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七日张贤碧:生于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贺兴龙:生于一九六二年六月二十五日李本超:生于一九六三年六月二十一日贺永勇:生于一九八六年八月九日贺兴钟:生于一九六五年八月十二日文华菊:生于一九六四年八月十三日贺鹏:生于一九九零年一月八日贺小华:生于一九九六年一月十六日贺兴英:生于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贺兴琴:生于一九六九年七月十一日贺兴书:生于一九七二年五月十二日贺兴学:生于一九七五年一月二十八日贺代虎:生于一九四零年九月五日汪白玉:生于一九三九年十月初十贺兴成:生于一九六七年腊月初七李万菊:生于一九六七年五月十九贺海燕:生于一九九零年六月十六贺元辉:生于一九九二年九月初五贺兴屏:生于一九六三年二月二十三贺兴梅:生于一九六五年二月十六贺兴秋:生于一九七零年八月二十六贺兴英:生于一九七三年八月二十贺代荣:生于一九四七年八月八日汪百翠:生于一九四四七年二月二十三日贺兴清:生于一九七二年十月四日许大杰:生于一九七二年九月九日贺永川:生于一九九七年一月二十七日贺兴平:生于一九六八年一月二十七日贺兴美:生于一九七零年二月三日贺兴鹅:生于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九日世永一代贺世永:生于一九零零年六月十六日,死于一九八四年八月。

贺姓起源及其文化故事

贺姓起源及其文化故事

贺姓起源及其文化故事分布地区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

顺帝时置山阴。

此之贺氏,其开基始祖为汉庆纯。

下面由百姓通谱小编带领大家走进贺姓文化。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此之贺氏,其开基始祖为后魏贺兰氏、贺赖氏改为贺氏之后裔。

广平郡: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9年)分邯郸郡置郡,治所在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

姓氏来源1、为「庆」氏所改。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齐桓公之孙公孙庆克,他的儿子庆封以父名为氏。

东汉时有庆纯,任侍中,当时汉安帝之父为清河王刘庆,为避清河王的名讳,庆纯改姓为「贺」氏(取「贺」与「庆」两字义同)。

故东汉永初元年(107年)后方有贺氏。

2、为鲜卑族复姓所改。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贺兰氏」随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贺」氏。

迁徙分布中国贺氏播迁各地,主要是在汉代之后,分布地区广泛,郡族门望较多。

据《元和姓篡》记载,庆质的孙子叫贺齐,为三国时吴国大将军,齐的孙子贺邵任中书令,邵的儿子贺修在西晋任太子太傅,修的12世孙贺德仁为唐太子中书舍人,德仁的侄孙贺默为彭州刺史,德仁的侄曾孙就是唐玄宗时秘书监贺知章。

又据《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南北朝时,后燕有清河太守贺耕,南凉都乐都(今属青海)有将军贺连,宋朝时有忻州定襄(今属山西)贺氏、易州(今属河北)贺氏、开封陈留(今属河南)贺氏、蔡州(今河南汝南)贺氏、洛州(今河南洛阳)贺氏、济南(今属山东)贺氏、会稽(今浙江绍兴)贺氏、齐州临邑(今属山东)贺氏,密州(今山东诸城)贺氏等。

堂号四明堂:唐朝时光禄大夫贺知章,诗作得最好,书法也漂亮。

醉后作诗填词写字,毫不费力就成了卷轴。

他自号“四明狂客”。

家族名人贺知章:字季真(659─744),越州永兴人(今浙江萧山县),唐代著名诗人。

贺氏1~29世祖记略

贺氏1~29世祖记略

贺氏1~29世祖记略一世庆质之子纯公字仲真,东汉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公年少有为,学识渊博,材智超群,经策论殿试,拜议朗,为侍中,安帝近臣。

为避帝父孝德皇(刘庆)名讳。

安帝于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诏庆纯,以庆字训贺,赐贺姓,更庆纯名为贺纯,为贺姓之始。

贺纯公是贺姓第一代鼻祖。

次子:齐。

[按语]《后汉书》、《晋书》、《万姓统谱》、《嘉秦会稽忠》、《会稽典录》均有记载。

二世纯公次子齐公字公苗,号东峰,别号宗国。

公少仕汉桓帝(公元158年后)剡川县史。

县大族首斯从,轻侠为奸,公义奋斩之,威震山越。

汉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群雄割据,孙权掌江南六郡,广纳贤士。

公佐孙权,常出奇制胜,吴人敬称公为宗国将军。

孙权自立吴后,于公元216年拜公为安东将军,封山阴侯;公元222年(黄武元年),迁公为后将军,假节领徐州牧。

公元226年,公病卒。

配胡氏,生子二:达、景。

达公、仁吴,为将军。

三世齐公次子景公仕吴,为名将,号灭贼校尉,神威将军。

配袁氏,生子一:邵。

四世景公次子邵公字兴伯,生于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丙午岁,会稽山阴人。

仕吴,为中书令,领太子太博。

公元272年,天灾战祸,民不聊生。

帝孙皓,性凶暴,好酒色,骄矜妄为,不顾民众疾苦;听信术士、谗臣胡言,将国都从建业迁武昌。

大兴土木,建昭明宫,百姓劳役不断;逮天下美女,入昭明宫,供其淫乐,被逼而死者无数;沿江屯兵,令百姓供应给养,民众怨声载道。

公为救民于水火,于天册元年(公元275年)冒死书奏:“省百役,罢苛税,简出宫女,赈恤百姓,清洗污宫,则天悦民富而国安矣。

”皓凶残无道,不听忠言,公遂遇害,是年四十九岁。

其浩然正气,为后人崇敬。

配雷氏:循、微、行、衙、復。

五世邵公长子循公字彦先,吴景帝永安二年(公元259年)生,东晋元帝大兴二年(公元319年)卒,享寿六十岁。

公继父志,克勤克俭,维护民众利益。

成年时,西晋日衰,豪强兴起,战乱不息,百姓无一宁日。

公为江南士族领袖,为保卫家乡,组织武装,消灭石冰武装势力,威震江南。

贺氏家规冠蜀中

贺氏家规冠蜀中

家风家训JIAFENGJIAXUN贺氏家规冠蜀中詹绪河刁觉民四川金堂五凤贺麟故居陈列着一对烫金木质匾额,上刻“锄经”“种德”四字。

这对匾额系清嘉庆十九年(1814)九月贺麟先生烈祖父(高祖之祖父)贺景升70大寿时制作,“锄经”为原件,“种德”为复制件。

这对匾额与贺氏清同治三年(1864)族谱所载家规家训内容一道保存至今。

2017年4月,金堂五凤贺氏被评为四川首届“天府好家规”第一名。

“锄经”典出《汉书·倪宽传》,耕读之意。

“种德”典出《书·大禹谟》和王守仁《传习录》,培养道德品质之意。

贺氏制作悬挂这一对匾,就是教育后人要勤耕苦读,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

耕,即耕作也。

所谓“事稼穑,丰五谷”,目标单一:“足食”,以满足人最基本生存需要,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晋傅玄《上疏陈要务》“夫家足食,为子则孝,为父则慈,为兄则友,为弟则悌。

天下足食,则仁义之教可不令而行也。

”读,就是读书。

读书的目的,在贺氏看来,就是为了“种德”,满足人基本的精神需求。

“锄经”“种德”,就是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五凤贺氏堪称典范。

五凤贺氏始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武冈州山门(今湖南省洞口县山门镇)贺子龙入川,插田占业,开基金堂五凤溪。

300年间,先后在五凤镇金箱村(原炳灵、史家、跃进三村合为金箱村)内修建7座风格特色基本相同的川西民居建筑——贺家贺麟故居内悬挂的“种德”匾88大院(现存4座)。

2013年8月,金箱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6年1月,贺家大院又被成都市列入“第五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从第一、二代的亦耕亦读,到第三代贺才榜便“幼习儒业……由岁进士选授儒学,捷报富顺县教谕,才榜公以清高自矢,辞不赴任”。

第四代贺景升(即制作“锄经”“种德”匾者)“谨身俭用,男耕女织,家渐兴”。

再到第六代,两个国学出身;第七代一个监生出身;第八代一名监生;第九代一名附生,成都府师范学堂毕业,考取职官。

图系世系4一

图系世系4一
·
下郎八小
下郎一百
汝 层 层层
子 一 简 二
侍 母 居 桐 木

子 一 甲 三
九 郎
子 一 文 一
五 郎
子 一 阮
二 郎



十 六 世
贺 氏 凭



子 一

神郎
十 十修
七 世
总 谱


十 八
卷 六
世良





镜 湖 堂
- 10 -
下郎五十

贺 氏
子 一 玉
九 郎





族 十 修 总

子 五
图 公 世 系 一
-1-
137 142

021 055
090
图 汤
瑶 溪 沙
溪 广
口 开 地
屋 场
南 山 田
珊 田
湖厚 田
龙 田
窑 边
良 坊 下
144 175
252
171
247 339
公 渡 位 濂

一 下 广

世 肇

系 湖 总 北

贺 海 传 编 利
上 前 后 左 右 至 界 祭 器 之
十 世
-5-

子居 二上 琼江 瑶头

子 一 二 十 九

子 一 三 十 二

子 一 十 郎

贺 氏

凭 公
十彬
四 十
子 二

子 一

五四

大成贺氏族谱4

大成贺氏族谱4

4、成修谱人员赴外地纪名录5、庆大成族谱告成对联各派归宗承先启后兴伟业族谱联谊继往开来展鸿图——厦布派34世孙华林敬撰聚首纂谱宗亲握手言欢献良策追本溯源嗣裔集思广益创新篇——厦布派35世孙海权敬撰族谊交融远近支派扬祖荣谱牒汇集大小枝叶耀大成——厦布派36世孙锡灿敬撰继承前人伟业昭祖荣之光则笃其庆再展后裔鸿图示大成以道宜敬所尊——厦布派37世孙桃新敬撰大成处处显达山峦巍巍钟灵毓秀祖荣代代兴旺宗德浩浩源远流长——大成34世孙文先敬撰祖荣公裔衍千支承前启后大成派源远万代继往开来——大成35世孙洪泉敬撰大成渊源长人文济济流传百世祖荣嗣裔昌瓜瓞锦锦遍及九洲——大成36世孙树开敬撰史册永载唐令名声垂千古岭溪长流崇源善举传万年——岭溪36世孙道慈敬撰祖荣宗功垂族裔大成人文耀华邦——大成37世孙明昔敬撰庆大成贺氏族谱告成——大成38世孙海传敬撰汇集纂谱章,敦伦肃纪纲。

祖荣贻久远,大成肇隆昌。

大成庆大成贺氏族谱告大成祖荣祈祖荣嗣裔品行显祖荣——大成39世孙炜专敬撰读谱有感大成族谱已大成,全凭嗣孙勤笔耕。

远近高耳详考证,严谨佳风四海传。

——锡灿敬撰6、族孙言谱(一)《唐贺侯复增八修族谱》部分内容勘误更正表(1)大成派38世孙海传参照原版《唐令公贺氏八修族谱》谨校族孙言谱(二)《良方唐贺侯憑公族九修总谱》部分内容纠正情况说明一、美公位下(开基祖)分衍图纠正内容。

1、第56页第6行:方卿〇由厦布分居良方大成。

应纠正为:才卿〇由大付上分居良方大成。

理由:才卿系8世辉公分良坊大付上派后裔。

2、第56页第8行:13世祖德〇仍居厦布。

多余内容应该删除。

应纠正为:13世祖荣〇由厦布分良坊大成。

理由:厦布派开基祖是8世昌公,祖德公系昌公嗣孙,不是开基祖。

祖荣公系良坊大成派始祖。

(参见第55页和第108页)3、第56页第15行:英可〇由厦布徙居庐陵枧口。

添加内容应该删除。

理由:庐陵枧口开基祖是16世聪一郎。

应在16世开基祖分衍图中增加“聪一郎”分衍情况。

贺氏族谱——精选推荐

贺氏族谱——精选推荐

蒲圻贺氏家族谱系后辈寻根的准绳敬老尊贤的明镜2014年5月贺氏家族图腾(族徽)古代分地和祠堂广平郡(贺姓属地,汉朝时在现在的河北省鸡泽县)会稽堂(今浙江绍兴一带)象征贺姓族党固定对联:湘:是湖北和湖南交界的地方蒲圻县,也是广西至湖南的湘江称。

有时归湖南管辖,有时归湖北。

贺氏追源自古以来,有今必有古,有古必有今。

水有源流木有根系,我们贺氏族姓是怎么传下来的?据我武昌府蒲圻县(现赤壁管辖)老家祠堂续宗普书载,庆纯仕汉,避清河王,改“庆”为“贺”姓族党。

分封广平郡,汉朝时,现在的河北省鸡泽县。

又据《通志》记载:贺氏即庆氏,庆氏即姜氏,姜氏即齐桓公之庶,齐桓公即神农炎帝之后。

所以我们贺姓应是炎帝子孙,炎帝出生于湖北随州,第二代齐恒公,第三代姜姓,即姜子牙,第四代庆姓。

战国时期《通志》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国君把朱方这块地盘(今江苏省镇江市东)封给了一名叫庆封的(齐桓公的后代),庆氏为了避开父亲的“庆”的名讳,改为“贺”姓。

此代名人贺循(公元前260—319年),属晋代官吏(今浙江绍兴人)。

到唐朝诗人贺知章(公元659—744),越洲永兴人(今浙江萧山)也是唐朝官吏。

所以浙江会稽成了贺族教育后代的“会稽堂”(祠堂)。

蒲圻祠堂祖墓葬地:世祖帮声公——学堂湾燕窝祖墓;始祖和甫公——金星嘴金星祖墓。

据我族武昌贺氏宗普书记载:(乾隆54年乙酉年)冬月十六续普上面所记:伟祖:天秩公二房世系卷四纬祖:天秩公三房运洛一子会江迁兴山;二子会尚迁房县;三子会运迁兴山;又运春运学、会式也随迁兴山。

缯祖世系。

五世缯祖分支四子天元、天安、天利、天原公世系卷四。

五世係祖,天仕公分支四子住来山铺枚山卷四。

五世鈄祖,分支住来山铺瀑泉石共三子天恩、天令公、天合公长房。

祖天秩公三房世,永抡五子、永洛三子运孝、运弟、运慈。

运弟一子会春、会春一子时雨、二子时常。

同时五世都在湖北、湖南、云南、贵洲、广东、广西、四川等全国各省,有很多地方氏族派行都一字不差,有的离祖很早和老家失联系,派行没有或乱套了,或重新造普了。

贺氏洞的来历书本

贺氏洞的来历书本

贺氏洞的来历书本
1、源于姬姓
**逃到了卫国,妻子和儿子则渡过浙江,逃到会***隐居下来,当时那儿是一片沼泽,沼泽中有些高地可以耕种,越人就把这些高地给他们耕种,称为庆氏,把种田的沼泽湖泊地区称为庆湖。

该记载认为会稽贺氏起源于庆忌。

2、源于姜姓
东汉时期,庆氏后裔传至汝阴郡令(今安徽合肥、涡阳一带)、会稽人庆仪时,其曾孙庆纯官拜侍中,在刘祜成为汉安帝之后,为避汉安帝之父清河***之名讳(追封的汉庆宗、汉孝德皇帝),改姓名为***,其后代便相传为贺氏。

3、源于鲜卑族
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慕容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将鲜卑拓拔部中的贺兰氏、贺赖氏部落,改成汉字单姓为贺,称贺氏。

湖南湘乡南门贺氏源流叙

湖南湘乡南门贺氏源流叙

叙:
粤稽吾族,自应祺应禎应襜三公,迁自江西泰和而湘乡。

贺氏门第,自汉任汉作汉聪三公,迁自白马塅。

而贺氏南门、双陂汑贺氏之支派以分。

我双陂汑与县南门固同属汝德公也。

然谱则各自为理焉。

我双陂汑贺氏自前清同治间,启修墨谱,于今五十年矣。

过去现在之生殁葬向,及其他事实,浸寻既久,不失之湮灭。

则近于散轶,然则重修家谱之役,及此不图,岂仁人孝子之所忍欤?房人无老幼率竭力赞成之。

于是发凡定例徵世系备纂校。

虽然经济困难,幸任事诸君子履行义务,抱一订坠,十余月而稿以成,今且付梓矣!其体裁与墨谱固无甚差异。

惟对汉志友三世变例通修。

盖表对于县南门一、二房之同情,以示流虽分二源乃合也。

后来者根据是篇而钻研而讨论之岂直犁然于双陂汑之历史推而及之县南门,又推而及之白马塅,亦且原原本本如数家珍。

然则斯谱之修其裨益于来世也。

岂浅鲜哉!
中华民国3年10月毂旦。

国学宝典《百家姓》:贺姓

国学宝典《百家姓》:贺姓

【导语】出⾃姜姓,是为避帝王名讳所改的姓⽒。

下⾯是⽆忧考分享的国学宝典《百家姓》:贺姓。

欢迎阅读参考! 【贺(hè)姓来源】 出⾃姜姓,是为避帝王名讳所改的姓⽒。

春秋时,齐桓公(姜姓)有个孙⼦叫公孙庆克,他的⼉⼦庆封以⽗名命⽒,称为庆⽒。

庆封在齐灵公时任⼤夫,在庄公时与崔杼曾为上卿,执掌国政。

后两⼈再升为左右相国。

因崔杼家内发⽣内乱,庆封以弑君罪灭掉崔⽒,独霸朝政。

于是庆封把政事交给⼉⼦庆舍处理,⾃⼰只管吃喝玩乐,引起了朝上朝下对庆⽒的不满,后庆封的亲信卢蒲癸和王何,趁庆封外出之机,杀死了庆舍,庆封见势不妙,便逃到了吴国。

吴王噶朱⽅封给庆封,庆⽒宗族闻讯赶来相聚,从此,庆⽒⽐在齐国时还要富裕。

⾄西汉末,⼦孙徙会稽⼭阴,东汉时传⾄庆仪为汝阴令,其曾孙庆纯官拜侍中,为避汉安帝的⽗亲刘庆的名讳,“庆”字改为同义的“贺”字。

庆纯改为贺纯。

史称贺姓正宗,是为江苏贺⽒。

出⾃少数民族改姓。

据《魏书.官⽒志》等所载,南北朝时后魏孝⽂帝迁都洛阳后,实⾏汉化,将鲜卑族复姓贺兰⽒、贺拔⽒、贺狄⽒、贺赖⽒、贺敦⽒皆改为汉姓贺⽒。

是为河南贺⽒。

【迁徙分布】 中国贺⽒播迁各地,主要是在汉代之后,分布地区⼴泛,郡族门望较多。

据《元和姓篡》记载,庆质的孙⼦叫贺齐,为三国时吴国⼤将军,齐的孙⼦贺邵任中书令,邵的⼉⼦贺循在西晋任太⼦太傅,循的12世孙贺德仁为唐太⼦中书舍⼈,德仁的侄孙贺默为彭州刺史,德仁的侄曾孙就是唐⽞宗时秘书监贺知章。

⼜据《古今姓⽒书辩证》记载,南北朝时,后燕有清河太守贺耕,南凉都乐都(今属青海)有将军贺连,宋朝时有忻州定襄(今属⼭西)贺⽒、易州(今属河北)贺⽒、开封陈留(今属河南)贺⽒、蔡州(今河南汝南)贺⽒、洛州(今河南洛阳)贺⽒、济南(今属⼭东)贺⽒、会稽(今浙江绍兴)贺⽒、齐州临⾢(今属⼭东)贺⽒,密州(今⼭东诸城)贺⽒等。

其中,会稽贺⽒和河南(今洛阳市)贺⽒族⼤⼈众,所以贺⽒以会稽、河南为郡号。

说说“贺”姓

说说“贺”姓

说说“贺”姓“贺”姓族源所出有多说,当始出楚之“芈”姓之后,以及出自齐公族“庆”氏族于汉世避讳而改“贺”氏等。

据《世本·帝系篇》称:古帝颛顼之裔陆终,生有六子(当理解为其裔分衍有六个支属族系),其中第六子季连(或作“季芊”,'芊’字音mǐ,古同'芈’字),其族“芈”姓,是为楚祖。

《路史·后纪》称:陆终幼子“季芊”,是为“芈”姓,其裔孙熊绎,于周世封于楚为国,后裔分衍有“贺”氏。

《潜夫论》也称:楚之公族后裔分衍有“贺”氏,系于“芈”姓;但又称:周世齐公族,其后裔分衍也有“贺”氏,系于“姜”姓。

据虞预《晋书》载,东汉时庆纯,为避汉安帝父刘庆之讳,乃改“庆”为“贺”氏,其族望出会稽郡。

又,《元和姓纂》也称:“贺”氏出自“姜”姓,是出春秋时齐公族庆父之后,庆克生庆封,其以罪奔吴,于汉末徙居会稽山阴,至东汉时,其族庆仪,任汝阴令,庆仪之曾孙庆纯,为避汉安帝父(清河孝王刘庆)之讳,始改其族“庆”氏为“贺”氏。

据此,可知贺”氏之中有一支传称是出自炎帝后裔“姜”姓齐公族之后的,当是东汉时庆纯之族为避讳而改。

“贺”字之本义,是指以礼物相赠表示庆贺、祝贺等,故多见与“庆”字用为连绵词、其二字的字义也有关联;因此,汉世避“庆”字之讳,有以“庆”改作“贺”氏者。

但正因为此,所以有认为以“庆”而改“贺”氏的,当不止齐之“姜”姓庆封族,其他如春秋时鲁桓公之子庆父(春秋时齐、鲁都有庆父)、陈桓公之裔庆虎,以及晋大夫有庆郑等,这些族之后也以“庆”改“贺”氏,故认为“贺”氏中当还有系于“姬”姓及系于“妫”姓之族。

话虽如此,但其说不确。

因为古之“庆”氏始出于古“庆国”,其姓不止一二家,也并非所有“庆”氏于汉世都改成了“贺”氏。

汉时之“避讳”,与后世比起来较宽泛,当时一般在朝做官者,为朝中场面上需要而作避讳,至于一般普通之家,天高皇帝远,是不太可能为皇帝之父名而特意避讳的。

而据古之诸姓氏书所载,提及“庆”氏为避讳而改“贺”氏的,似乎只见齐公族后裔庆纯族改姓“贺”,而其他“庆”氏族为避讳改姓“贺”,似乎并未见。

贺姓的来源,姓贺的名人_百家姓

贺姓的来源,姓贺的名人_百家姓

贺姓的来源,姓贺的名人贺一、姓氏来源1、出自姜姓,是为避帝王名讳所改的姓氏。

春秋时,齐桓公(姜姓)有个孙子叫公孙庆克,他的儿子庆封以父名命氏,称为庆氏。

庆封在齐灵公时任大夫,在庄公时与崔杼曾为上卿,执掌国政。

后两人再升为左右相国。

因崔杼家内发生内乱,庆封以弑君罪灭掉崔氏,独霸朝政。

于是庆封把政事交给儿子庆舍处理,自己只管吃喝玩乐,引起了朝上朝下对庆氏的不满,后庆封的亲信卢蒲癸和王何,趁庆封外出之机,杀死了庆舍,庆封见势不妙,便逃到了吴国。

吴王噶朱方封给庆封,庆氏宗族闻讯赶来相聚,从此,庆氏比在齐国时还要富裕。

至西汉末,子孙徙会稽山阴,东汉时传至庆仪为汝阴令,其曾孙庆纯官拜侍中,为避汉安帝的父亲刘庆的名讳,“庆”字改为同义的“贺”字。

庆纯改为贺纯。

史称贺姓正宗,是为江苏贺氏。

2、出自少数民族改姓。

据《魏书.官氏志》等所载,南北朝时后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将鲜卑族复姓贺兰氏、贺拔氏、贺狄氏、贺赖氏、贺敦氏皆改为汉姓贺氏。

是为河南贺氏。

二、迁徙分布中国贺氏播迁各地,主要是在汉代之后,分布地区广泛,郡族门望较多。

据《元和姓篡》记载,庆质的孙子叫贺齐,为三国时吴国大将军,齐的孙子贺邵任中书令,邵的儿子贺循在西晋任太子太傅,循的12世孙贺德仁为唐太子中书舍人,德仁的侄孙贺默为彭州刺史,德仁的侄曾孙就是唐玄宗时秘书监贺知章。

又据《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南北朝时,后燕有清河太守贺耕,南凉都乐都(今属青海)有将军贺连,宋朝时有忻州定襄(今属山西)贺氏、易州(今属河北)贺氏、开封陈留(今属河南)贺氏、蔡州(今河南汝南)贺氏、洛州(今河南洛阳)贺氏、济南(今属山东)贺氏、会稽(今浙江绍兴)贺氏、齐州临邑(今属山东)贺氏,密州(今山东诸城)贺氏等。

其中,会稽贺氏和河南(今洛阳市)贺氏族大人众,所以贺氏以会稽、河南为郡号。

洛阳的贺氏以鲜卑族居多。

除了上述贺氏之外,宋代以后各朝代贺姓人散居各地者仍多,不胜枚举。

清代江西贺氏,因躲避官事,千里迁徙至陕西榆林府,今天已经是名门望族。

图系人物贺登科事迹(2)

图系人物贺登科事迹(2)

图系人物:贺登科及《贺登科遗训》贺登科,字祥寰,凭族二十六世,祁阳开基祖贺遂翁(奉朝)十二世。

贺登科生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逝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

养育世朋、世奇、世凤、世耀和世龙五个儿子。

其中长房世朋和幺房世龙留守祖业,世奇、世凤和世耀三房分迁四川岳池富流滩、四川太平县(今万源县)和渠县石灰坨开基。

因此,登科公一房子孙众多,为图系祁阳奉朝公派较为发达的一房。

登科公历经明末乱世和清初吴三桂在衡阳一带的兵乱,所以,他将家业安置在祁阳(现祁东县)砖塘镇杉树桥的祁水边上的梅子塘一带,既能出入方便,又一定程度上偏离交通大道,为家族求得安全空间。

从现存资料看,当时乱世中的梅子塘贺家,不大可能追求“登科”这样的业绩,能在乱世中扎下基业是登科公的生活目标。

因此,登科公将治家理念总结为七十一条家训,希望子孙铭记。

登科公二房孙贺正国和贺正榜迁川时,二人将《先祖贺登科遗训》携带至四川岳池,子孙代代相传至今。

《先祖贺登科遗训》内容非常细致全面,全文共七十一条,主要包括:①“忠”方面的内容,如第1条强调食禄务要尽忠保国。

②“孝”,如第2、3条,强调“必尽子道”,“不准灭伦悖理”等。

③“礼”,主要内容有:对祖宗的和神灵的祭祀礼(第61条);日常生活中的礼,如敬长(第3)、友爱(5-7条)等;丧葬礼仪,如49、63、64、67条等。

④“德”,这方面的内容较多,主要有勤俭持家(第8条)、戒赌、戒烟(第9条)、戒斗戒讼(第10条)、戒色(第30条)、守妇德(第24、25条)、公平律己(第15条)、行善(第20、21条)、慎言(第46条)、敬业(第40、41条)等。

⑤教育。

如第27、28、31、38、39、60条等都有关于教育的内容。

登科公特强调家族子弟教育,并指出或读书,或有一技之长。

每代务必有一人学医、学地理,以利家族发展;⑥婚姻。

登科公要求娶媳务求书香女,嫁女务择善根者(第35、36条)。

⑦家庭和家族管理,包括立祠敬宗(第54、61),宗族义学(第60、62等),家族内部事务管理(第55、56),修家谱(第68、69),家院建设和风水事宜(第42、45、48、52)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籍概貌
贺家大院
界牌场南,约两里处,是远近闻名的贺家大院(亦称贺家庄)。

院落座东向西,四周是铁篱笆围栏,占地数十亩。

院中间,是界牌贺氏大祠堂所在地,堂屋三重进,雕梁画栋,供奉着先祖牌位。

两侧各为长方形四合院,左院前面是戏楼,左上面是习武厅,院落两侧末端小院,是佃户、帮工的住所。

整个大院走马转阁楼,雨天不湿脚。

院背面是祖墓地,寂静蕭穆,松柏参天,交相辉映。

院背后东南山坳处,是放鸟亭,亭台楼阁宽畅,鸟食饮水充足,鸟声共鸣,候鸟往来不断。

院西南有威远河,自西向东绕境流过。

廖家堰经黄连溪至漫水滩三公里河岸,是跑马场。

贺氏族人、男丁女眷佃户帮工均曾习武,保庄护院。

从廖家堰往上至大院,山势成块状形迭层升高,而后缓降平展,经过龙田左转牛背土。

山势形如游魚闯滩跃龙门,更有犀牛卧背做靠山。

大院背靠犀牛(山),面对漫水滩,左倚蜘蛛山,右临冒壳山,西北还有狮子山,园顶沙和尚(山),含笑拜院前。

院落右边,是一块二十余亩的大田,水清如秀,微波如画,傍晚时分,夕阳西下,真有山映斜阳天接水之感。

贺家冲,上起界牌场后金土地,经院前大田至锁口田,长三余里,良田数百亩。

民国末年,大院住户达200多人。

昔日的贺家大院山青水秀,树木成荫,鸟语花香,环境宜人,好一派田园风光,美不胜收。

界牌贺氏九代(蒲圻贺氏十九代)孙德钧撰
2013年5月3日
万龙店——贺半街
先祖落业界牌后,垦荒种地,维持生计。

续生五子,躬耕苦读,长成结婚生子,不断拓展,家境渐丰。

某年威远河涨水,族人在河水中捞得一木,全身雕龙,称为龙木。

后族人在界牌十字口左侧修一家店铺,用龙木做顶梁,取名贺氏“万龙店”。

此店也是界牌场始修的第一家店铺。

随后,族人在界牌修油房、烧房(烤酒)、茶馆、酒店、等。

由于贺氏的修店,带动了其他姓氏也来修店,加快了界牌场镇的发展。

再是由于乾隆盛世的稳定,促进民间经济的发展。

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界牌作为宜宾——成都东大路的重要节点,商旅、挑夫、行人往来不断,热闹非凡,人气的旺盛,带动了餐饮业、旅店业(时称栈房)的发展。

同时加快以新修饭店、茶馆、酒店、栈房为主的场镇扩容。

界牌贺氏在发展中成为旺族,场镇店铺扩容遥遥领先,全场店铺贺姓参半,故有界牌场“贺半街”之称。

界牌贺氏九代(蒲圻贺氏十九代)孙德钧撰
2013年5月3日
图1.1 贺家大院东南侧之--威远河,此段为西往东流。

图1.2 贺家大院背地之--过龙田,现为池塘
图2.1 界牌贺氏开基祖及二世祖葬址--“狮子山”
贺家大院西北面之—“狮子山”
山腰处原是入川祖一世(永专祖)、二世(珍祖)的墓地,墓地在五八年“大跃进”时被毁坏并垦为耕地。

永专祖:葬狮子山,戌山辰向。

珍祖:葬狮子山,辛山乙向。

珍祖妣(邓):葬狮子山,乾山巽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