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古诗——春日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春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春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春日体裁:诗题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者:名字:朱熹年代:宋代描述: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谥文,又称朱文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翻译: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原文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这首诗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

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推算出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已被金人侵占,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写。

作者也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

因此此诗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

赏析二:思想内容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赏析三:艺术特色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诗歌《春日》赏析

诗歌《春日》赏析

诗歌《春日》赏析诗歌《春日》赏析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寻芳:游春,踏青。

3.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东风:春风。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作者简介]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

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过一些好诗,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著名。

《春日》原文及翻译赏析

《春日》原文及翻译赏析

《春⽇》原⽂及翻译赏析《春⽇》原⽂及翻译赏析1 春⽇ ⼀春略⽆⼗⽇晴,处处浮云将⾬⾏。

野⽥春⽔碧于镜,⼈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湿,破梦午鸡啼⼀声。

古诗简介 《春⽇》是北宋诗⼈汪藻创作的⼀⾸七⾔律诗。

这⾸诗通过对春⽇出游的见闻感受的描写,描绘了⼀幅优美的春⽇图,表达了作者对⾃然美景的喜爱。

翻译/译⽂ 整个春⽇⼤概都没有连续⼗天清明⽆⾬的⽇⼦,到处都是在天上的云彩携带着⾬⽔漂浮⽽⾏。

野外⽥⾥的⼀潭绿油油的春⽔⽐镜⼦还要碧绿光亮,古渡⼝边⼈经过时⽔边的鸥鹭却⾃在不受惊吓。

篱笆外将开未开的桃花探头伸出,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

草屋顶烟⾬靡靡,打湿了⾏客的⾐裳,午后鸡鸣⼀声将⼈从闲梦中唤引回了现实。

注释 ⑴嫣然:美好貌。

⑵茅茨:茅草屋顶。

烟暝:烟⾬迷蒙。

创作背景 这⾸诗约作于崇宁(1102-1106年)年间,作者任职宣州之时,⼀个春⽇⾥,作者游览美景⽽作此诗。

赏析/鉴赏 汪藻此诗,把春⽇出游的见闻感受次第展开,胜境纷呈叠出。

⼊笔写难得的好天⽓,转出野⽥春⽔,然后⼜转出渡头⽔鸟嬉游,再转出⽵篱茅舍风光,夭桃含笑情态;⼜转出雾⽓迷蒙,沽⾐微湿,天⾊似瞑,引得午鸡引吭啼鸣。

⽆数富于诗情的⽚段,构成了逝通的春游长卷,盎然春意有着强烈的吸引⼒。

这些景⾊诚然⼗分宜⼈,表⾯上诗中景物各⾃分⽴,似乎缺少勾连,很难形成⼀个整体。

事实上,诗⼈⽤的是⼀种近乎现代戏剧中的“情意结构”⼿法,即⼜靠情节连系,⽽以⼼中清意活动流贯全篇,似断实连,另是⼀种独特的章法。

⾸句开门见⼭,表⽰春⽇多⾬,次句具体描绘,补⾜上句之意。

春⽇多⾬,早拟出游⽽苦⽆佳⽇;好容易才盼得放晴,⾜遂夙愿,作者⼼情之欣喜可见。

多⾬之⽇终得放晴的欣欣情意笼置全诗,形成了⼀条线索。

野⽥春⽔映映,⼀碧如镜,固然赏⼼悦⽬;渡边鸥鸟忘机,与⼈相亲相近,⾃有物我欣然之趣;篱间夭桃临风,似开未开,嫣然含笑,更觉深情。

茅茨⼈家,柳昏烟暝;迷蒙雾⽓,沾⾐欲湿;意境朦胧优美。

古诗词《春日》的原文翻译及赏析(三年级学习)

古诗词《春日》的原文翻译及赏析(三年级学习)

古诗词《春日》的原文翻译及赏析(三年级学习)《春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歌,下面为你提供其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日背阴乘槎漠漠春,小山深谷疑无人。

初晴细雨乱云散,万树深红千点分。

暖风拂林花满蕊,轻雨湿石柳含鳞。

小径闲人归寂寞,流莺时唱绕林春。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接下来,我会对每句进行翻译和赏析。

背阴乘槎漠漠春:背阴指的是背阳坐下的凉爽之处,乘槎是指乘坐小船观赏景色。

漠漠春指的是春天显得模糊或模糊不清的样子。

整句表达了春天来临时的宜人感觉。

小山深谷疑无人:小山和深谷都是指景色中难以涉足的地方,疑无人表示这些地方人迹罕至。

这句表达了春山静谧、人烟稀少的意境。

初晴细雨乱云散:初晴指早晨天空开始放晴,细雨乱云散则形容细雨点点洒落,云层散开的样子。

整句写出了春天常有的细雨和云散的景象。

万树深红千点分:万树指大自然中的树木,深红表示花朵盛开的颜色。

千点分指千千万万的花朵点缀了整个春天。

这句表达了春天中繁花似锦的美景。

暖风拂林花满蕊:暖风指的是温暖的春风,拂林表示轻轻触碰到树林。

花满蕊指春花盛开。

整句表达了春风拂面、花朵盛开的惬意感受。

轻雨湿石柳含鳞:轻雨指细小的雨水,湿石表示雨水打湿了石头。

柳含鳞则形容柳树上的新芽嫩绿如鳞片。

这句描绘了春雨滋润大地,绿意盎然的景象。

小径闲人归寂寞:小径是指僻静而狭小的道路。

闲人指的是无事可做、悠闲自在的人。

归寂寞则表示归来后的寂寥孤单。

整句表达了春天小径上少有行人,寂寥孤单的氛围。

流莺时唱绕林春:流莺指鸟儿在树林间飞舞歌唱。

时唱表示它们歌唱的时机随机。

绕林春指它们围绕在树林间唱着春天的歌曲。

这句表达了春天鸟语花香、充满活力的情景。

通过对《春日》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白居易细腻婉约的诗意。

他巧妙地运用形容词和动词,描绘出春天的美好景象。

每句都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一个春天的特点或场景,给人以愉悦和想象力的空间。

诗中的景象和意境,仿佛将读者带入了春天的大自然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流连忘返。

春日的古诗介绍

春日的古诗介绍

春日的古诗介绍《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一起来看看内容,仅供大家参考!谢谢!《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者简介:朱熹(xī)(1130年——1200年),字元晦(huì),号晦庵,婺(wū)源(在今江西省)人,进士出身,官至宝文阁待制。

南宋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以讲学为主,门徒众多。

他继承了“二程”的理学思想,并又有所发展。

后世并称“程朱理学”。

他的摆脱空洞的说教,形象鲜明,有一定的价值。

注释:1、题、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7、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译文: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河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

轻易就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春日》诗词鉴赏

《春日》诗词鉴赏

《春日》诗词鉴赏《春日》诗词鉴赏1古诗原文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

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

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

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

译文翻译春天使者姗姗前来访问,西湖水面换上绿色衣裙。

漫山遍野捧出七彩热情,花风落地一样唤人兴奋。

春来了,参军思绪乱如云,白发人,最怕题诗送青春。

我知道你摆好了湖中酒席,等待着老朋友来开怀畅饮。

遥遥万里你捎来一片春情,每到春来我暗暗感到心惊。

冰雪消融,门外千山碧绿,繁花争妍,江边二月多晴。

还记得,少年时,迎春畅饮,到如今,春草绿,两鬓如丝。

他乡作客,物态人情各异,东风情意,年年难舍难离。

注释解释西湖:指许州(今河南许昌市)西湖。

谢法曹:即谢伯初,字景山,晋江(今属福建)人。

当时在许州任司法参军。

宋代州府置录事参军、司理参军、司法参军等属官,统称曹官,司法参军即称法曹。

归:回去,指春光将逝。

绿于染:比染过的丝绸还绿。

烂不收:指落花委地,难于收拾。

落如糁(sǎn):碎米粒,引申指散粒状的东西,诗中形容飘落的花瓣。

参军:指谢伯初。

天涯万里人:诗人自指。

殊:不同,引申为“陌生”的意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景祐四年(1037年)。

景祐三年(1036年)十月,诗人因为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和范仲淹对保守派的斗争,写信痛斥保守派谏官高若讷,被贬谪为峡州夷陵令。

友人谢伯初从许州寄诗安慰他,他便写了这首诗作答。

诗文赏析诗的前四句“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

”写许州西湖春景:春来波绿,群芳烂漫,明媚旖旎,景致醉人。

接下由景及人,转写诗友殷勤多情,特从这美丽的地方寄来美好情意,点明这首诗是回赠之作。

“参军7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

”写诗友虽已自发苍苍,但仍多愁善感,春思如云。

谢伯初赠诗中有“多情未老已白发,野思到春乱如云”之句,诗人特别欣赏,故化用其意,描摹诗人白发多情,寥寥数笔,却十分生动传神。

《春日》翻译及赏析

《春日》翻译及赏析

《春日》翻译及赏析《春日》翻译及赏析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春日》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春日》翻译及赏析1春日闻杜宇杜鹃日日劝人归,一片归心谁得知。

望帝有神如可问,谓予何日是归期。

翻译杜鹃鸣声凄厉,每天都在劝我归去。

我的一片思乡之情这样深、这样痛。

如果有谁知道望帝有灵,那么可以问问他,希望他告诉我究竟何日是归期。

注释杜宇: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

杜鹃:鸟名,又叫杜宇、子规、布谷鸟。

相传是古时蜀王望帝(名杜宇)的魂魄所化。

其啼声有两个特点:一是连鸣不断,似泣似诉凄厉悲凉,民间有“杜鹃啼呜,泣血方止”的传说;二是叫声恰似在说“不如归去”,因而人们又称之为“催归鸟”。

望帝:即远古蜀王杜宇。

神:神灵。

谓:告诉。

予:我。

创作背景谢枋得曾于德祐元年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

不久,元军破城,诗人亲故先后遇害,唯有老母因年老免于一死。

谢枋得饱尝家破人亡之苦,在长期奔波逃亡的过程中,抚今伤昔,将国破家亡的沉重之感凝结于这首思乡之作之中。

赏析谢枋得此诗,抓住了杜鹃鸟啼声的这些特点来抒写自己的感情。

其最成功之处在于用望帝的传说来抒发自己彻骨的思归之情,并把这种情绪描绘得缠绵往复,回肠荡气。

作者在二十八字的短短篇幅里,高度地集中题材。

全诗紧紧围着一个人(作者自己)、一种物(杜鹃)、一件事(归)展开。

仅从字面上来看,四句中有两句出现了作者自己,两句出现了杜鹃鸟,三句出现了“归”字。

进一步研读,还发现其实四句都没有离开这人、物、事三者。

这种反复吟唱的写法,类似民歌中的复沓,仿佛仍有“杜鹃催人归,我归,我归,我归……”的旋律不断萦绕耳际,律感强烈,引起共鸣。

全诗的结构也十分巧妙。

诗的开篇先用杜鹃催归起兴,并连用“日日”二字,足见此鸟之殷勤多情,好像在说物有情而人无意。

但接下来次句却说,我的归心如此急切,可惜无人知道,当然,杜鹃也是不理解我的。

《春日》原文及翻译赏析

《春日》原文及翻译赏析

《春日》原文及翻译赏析《春日》原文及翻译赏析6篇《春日》原文及翻译赏析1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译文整个春日大概都没有连续十天清明无雨的日子,到处都是在天上的云彩携带着雨水漂浮而行。

野外田里的一潭绿油油的春水比镜子还要碧绿光亮,古渡口边人经过时水边的鸥鹭却自在不受惊吓。

篱笆外将开未开的桃花探头伸出,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

草屋边烟雨靡靡,打湿了行客的衣裳,午后鸡鸣一声将人从闲梦中唤引回了现实。

赏析这是汪藻的成名作,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三:“此篇一出,便为诗社诸公所称。

”清新明快,与同时张耒相近。

作者最慢由此出名。

桃花出篱,红杏出墙,皆为农村中常见之景。

而此处却以清丽之笔写出一个宛如开卷有益人似的桃花。

它始而嫣然一笑,令人魂飞;再一细看,花蕊半绽,又似含情脉脉少女。

诗虽咏物,却事有作者本人的少年心性,其中跃动着青春的脉搏,决不能说它风格轻俏。

《春日》原文及翻译赏析2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代·朱熹《春日》译文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无边:无边无际。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赏析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追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追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首句“胜日寻芳泗无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无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

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无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小学古诗《春日》赏析

小学古诗《春日》赏析

小学古诗《春日》赏析
《春日》,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典诗词,诗作者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著名诗人刘禹锡。

作者以非常明亮的典型的诗句,绘出了一副令人眼花
缭乱的春天的景象。

诗的前言先营造出一副清新明朗的春天气息,把一片春意画在读者眼前:“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描绘出春光明媚,森林翠绿,是一副水墨画般的大自然,这景色能让人沉醉。

文中接着描述了春景的多样性:“枝上柳绵吐露珠,空山新雨吹青草”,描绘出蔚蓝的天空,湛蓝的青草,明珠般的水面,是一幅恬静、清
新的春色;“燕子飞时带春色,鸿雁来时穿云壮”,配以燕子飞舞,鸿雁
满空,使得景观更加动听。

接下来,诗人“晴搽弄景芳凉,云泊拂水清浊”,把晴朗过渡成清淡,把春景弱化,带出一种芬芳清凉的气氛,最后,“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象征着对爱情的不朽,是诗幽情深绵美妙的盟誓。

这首《春日》是一首抒写春景,也有隐含着对爱情的缠绵,写来逼真
情深,抒写的片断却涵盖了一片完整的春节目。

诗的前缀是春色,后缀是
爱情,使读者从开头沉醉到落格。

白话诗里,森林里的春色是美丽的,但
让读者印象最深的却是朗朗的鸿雁,流浪的云朵,那隐含的爱情,无时无刻都在注视着读者。

刘禹锡以其诗意,给我们展示了春天的欢乐,也让人们体会到一种绵长而真挚的爱情,既有春日历历在目的肥沃景象,也让我们听到爱情的细语。

最后,使得这首《春日》成为一首深受读者喜爱的永恒的古典经典。

朱熹《春日》古诗翻译赏析

朱熹《春日》古诗翻译赏析

朱熹《春日》古诗翻译赏析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①胜日:天气晴朗的日子。

②寻芳:「芳」花草。

春游踏青的意思。

③泗水:水名,在今天的山东省泗水县。

④等闲:随便,到处都可以。

⑤东风:春风。

翻译在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

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风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色。

赏析:《春日》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著作。

这首古诗表面上是写游春观感,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拓展知识: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

小升初古诗词详解——《春日》宋朱熹

小升初古诗词详解——《春日》宋朱熹

小升初古诗词详解——《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直译: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沿着泗水河边去寻找美丽的景色,看那无边的大地一时间都换上了新装。

在春游中很容易认识了东风的面容,因为春天总是百花吐艳,万紫千红的。

2、作者:朱熹,字元晦,号晦庵。

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3、这首诗的前两句写在一个晴朗日子里,诗人在泗水河寻春的情景。

后两句写百花争艳,万紫千红,处处一片春的气息。

4、相关考题。

(1)胜日寻芳泗水滨中的胜日指的是(风和日丽的日子)
(2)无边光景一时新中的一时指的是(一时间,形容时间短暂)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中的等闲(平常)
(4)《春日》是诗人漫步在(泗水)河畔,享受踏青的乐趣。

诗中的哪两句诗你觉得最富有哲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春日》原文及译文

《春日》原文及译文

《春日》原文及译文好嘞,以下是为您创作的关于《春日》原文及译文的内容:《春日》这首诗啊,可是古诗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咱们先来瞅瞅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诗是宋代的朱熹写的。

话说有一次,我带着小侄子去公园踏青,那真是个阳光明媚的好日子。

小侄子看着满园的花草树木,兴奋得不得了,一个劲儿地问我这问那。

我就给他讲起了这首《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这说的是在一个风光美好的日子里,到泗水之滨寻觅美景。

就像咱们今天来到这公园,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小侄子眨着大眼睛,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无边光景一时新”,周围那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你瞧这公园里,新长出的嫩绿叶子,新开的娇艳花朵,可不就是一下子都变得崭新又迷人嘛。

“等闲识得东风面”,很容易就能识别出春风的面容。

春风轻轻拂过我们的脸颊,那种温柔的感觉,就是春风在跟我们打招呼呢。

“万紫千红总是春”,到处都是万紫千红的景象,这才是真正的春天呀!小侄子听我说完,欢快地跑向花丛,嘴里还念叨着:“我要找春天,我要找春天!”接下来咱们说说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这译文啊,把原文的意思清晰地表达了出来。

就好比我们在公园里看到的美景,用直白的话描述出来,让大家都能一下子明白诗人所感受到的春天的美好。

再想想我们的生活,春天不仅仅在诗里,也在我们身边。

有时候上班路上,看到路边悄悄绽放的小花;有时候放学途中,听到鸟儿欢快的歌声,这都是春天的痕迹呀。

就像有一回,我早上出门着急,没太留意周围。

结果下班回来的时候,发现小区里的桃树居然开花了,粉粉嫩嫩的一片,那一瞬间,感觉一天的疲惫都消散了不少。

这不就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嘛。

春天总是这样,悄悄地来,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惊喜和美好。

希望大家都能像朱熹在诗里写的那样,用心去感受春天的魅力,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

中班古诗——春日

中班古诗——春日

活动内容:古诗——春日活动领域:语言活动目标:1、对中国古诗感兴趣,喜欢参与古诗阅读活动。

2、学习古诗《春日》,在有感情朗诵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春日》的含义,感知其意境。

学习成语“万紫千红”。

3、能够运用动作和组合画面的形式表现对春天的感受。

活动分析:重点:学习古诗《春日》并会有感情的朗诵。

难点:初步理解古诗的含义。

活动准备:蓝色书童软件;幼儿制作好的花朵、柳叶、水纹活动过程:一、导入:请小朋友朗诵有关“春天”的诗。

现在是什么季节?我知道小朋友学会了许多关于春天的诗,谁来给大家朗诵一下?二、展开:1、引出“朱熹”。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了不起的诗人,他也非常喜欢春天。

(出示朱熹图片)教师进行介绍:他就是朱熹,朱熹从小酷爱读书,才学渊博,有一年他去春游,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篇《春日》。

2、欣赏古诗。

提问:这首古诗的名字是什么?春日是什么意思?(春天)在这首古诗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下面让我们一句句的来听一听诗人笔下的春天)3、逐句欣赏。

第一句说的什么?通过画面你认为这一句是什么意思?(1)胜日——风和日丽的日子。

(2)寻芳——寻找优美的景色。

(3)泗水滨——泗水河边。

逐句分析,欣赏画面。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

(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

(7)等闲识得——什么时候才能够见识到(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

(春天常刮东风)(9)万紫千红——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

教师: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是朱熹“发明”的。

我们还可以把什么比作是万紫千红的?(10)总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

4、完整欣赏,幼儿小声跟诵。

5、请两组幼儿分别表演朗诵。

6、游戏:诗句接龙奖励回答正确者。

三、结束:作画。

《春日》古诗的意思

《春日》古诗的意思

《春日》古诗的意思
《春日》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
的多角度全面解读。

从字面意思来看,《春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诗中描述了春
日的阳光明媚、花草繁茂、鸟儿欢鸣和人们的愉悦心情。

这首诗以
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表达了春天的美好和带给人们的喜悦。

然而,《春日》不仅仅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歌,它还有更
深层次的意义。

从情感角度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春天被视为万物复苏、希望和新生的象征,
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
的期待。

此外,这首诗还可以从人生哲理的角度来解读。

诗中提到“百
花凋零”和“行人欲斜”等描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诗人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提醒人们珍惜时间,抓住当下,积极
面对生活中的起伏和变化。

总结起来,《春日》这首古诗既是对春天美景的描绘,也是对
生活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它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这首诗在表现春天的美丽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思考和启示,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春日古诗大全

春日古诗大全

春日古诗大全1、《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春日杂咏》明·高珩青山如黛远村东,嫩绿长溪柳絮风。

鸟雀不知郊野好,穿花翻恋小庭中。

3、《春日》宋·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4、《春日》宋·晁冲之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5、《春日》宋·汪藻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6、《春日》唐·李商隐欲入卢家白玉堂,新春催破舞衣裳。

蝶衔红蕊蜂衔粉,共助青楼一日忙。

7、《春日》唐·宋雍轻花细叶满林端,昨夜春风晓色寒。

黄鸟不堪愁里听,绿杨宜向雨中看。

8、《春日》宋·张耒如丝苣甲饤春盘,韭叶金黄雪未干。

旅饭二年无此味,故园千里几时还。

异方时节三巵酒,残岁风烟一惨颜。

曾奉龙旗典邦礼,岁穷祠祀少休闲。

9、《春日》唐·方干春去春来似有期,日高添睡是归时。

虽将细雨催芦笋,却用东风染柳丝。

重雾已应吞海色,轻霜犹自剉花枝。

此时野客因花醉,醉卧花间应不知。

10、《春日》唐·温庭筠问君何所思,迢递艳阳时。

门静人归晚,墙高蝶过迟。

一双青琐燕,千万绿杨丝。

屏上吴山远,楼中朔管悲。

宝书无寄处,香毂有来期。

草色将林彩,相添入黛眉。

幼儿园古诗《春日》教案

幼儿园古诗《春日》教案

幼儿园古诗《春日》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朗诵古诗《春日》
2.了解古诗《春日》的意义和背景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教学内容
1.古诗《春日》的诵读和理解
2.讲解古诗《春日》的背景和意义
3.制作关于春天的手工作品
教学步骤
1.识字练习
•拼音:chūn rì
•意思:春天的日子
2.朗诵古诗《春日》
春天来了,大地醒了,花儿开了,鸟儿飞了。

树木发芽,水流动了,一切都因为春天而变了。

3.讲解古诗《春日》的背景和意义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象,春天是大自然的一个新生命阶段。

所有的生命都在这个阶段迎接新的开始。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和充满活力的季节,所以人们也会在春天里感到快乐和兴奋。

•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春天所带来的变化,显得朴实而自然。

4.制作关于春天的手工作品
•让幼儿自由发挥,制作关于春天的图画或手工创意品,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教学评估
1.朗诵古诗《春日》的表达能力
2.对古诗《春日》的理解程度
3.制作的手工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体会
本节课通过朗诵古诗、文字解说和手工制作等不同方式,激发了幼儿对春天的
感受与思考。

通过对古诗《春日》的理解,幼儿了解到季节的变化所带来的生命力,也让他们明白了大自然的强大和美丽。

同时,通过制作手工作品的活动,孩子们得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进一步加深了对春季的认识与理解。

朱熹《春日》全诗翻译赏析

朱熹《春日》全诗翻译赏析

朱熹《春日》全诗翻译赏析朱熹《春日》全诗翻译赏析《春日》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的诗作。

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朱熹《春日》全诗翻译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1、春日:春季来临的日子。

2、胜日: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

3、寻芳:春游赏花。

4、泗水:水的名字,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景物7、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翻译: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作者:朱熹(1130—1200),字元晦,宋朝徽州婺源人,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家大师和理学家。

他的诗自然清新,寓意含蓄,简练明快,很多作品成功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秀美和诗人的远大胸怀。

赏析:《春日》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风和日丽、生气勃勃、百花竞艳、万物更新的美好景象,特别是“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句,把春天写活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秋名句。

《春日》这首七言诗是宋·朱熹所作,其中“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句为名句。

诗的大意是:风和日丽来到泗水边赏景,一望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很容易认识到东风的面容,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关于春日的古诗

关于春日的古诗

关于春日的古诗
1、春日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2、咏柳/ 柳枝词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3、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
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4、春夜喜雨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内容:古诗——春日
活动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对中国古诗感兴趣,喜欢参与古诗阅读活动。

2、学习古诗《春日》,在有感情朗诵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春日》的含义,
感知其意境。

学习成语“万紫千红”。

3、能够运用动作和组合画面的形式表现对春天的感受。

活动分析:
重点:学习古诗《春日》并会有感情的朗诵。

难点:初步理解古诗的含义。

活动准备:蓝色书童软件;幼儿制作好的花朵、柳叶、水纹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请小朋友朗诵有关“春天”的诗。

现在是什么季节?
我知道小朋友学会了许多关于春天的诗,谁来给大家朗诵一下?
二、展开:
1、引出“朱熹”。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了不起的诗人,他也非常喜欢春天。

(出示朱熹图片)
教师进行介绍:他就是朱熹,朱熹从小酷爱读书,才学渊博,有一年他去春游,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篇《春日》。

2、欣赏古诗。

提问:这首古诗的名字是什么?春日是什么意思?(春天)
在这首古诗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下面让我们一句句的来听一听诗人笔下的春天)
3、逐句欣赏。

第一句说的什么?通过画面你认为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1)胜日——风和日丽的日子。

(2)寻芳——寻找优美的景色。

(3)泗水滨——泗水河边。

逐句分析,欣赏画面。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

(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

(7)等闲识得——什么时候才能够见识到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

(春天常刮东风)
(9)万紫千红——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

教师: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是朱熹“发明”的。

我们还可以把什么比作是万紫千红的?
(10)总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

4、完整欣赏,幼儿小声跟诵。

5、请两组幼儿分别表演朗诵。

6、游戏:诗句接龙
奖励回答正确者。

三、结束:
作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