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文化生活高考复习基础知识和典型题
2010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试题解读1
2007—2009文化生活高考试题解读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2009年·江苏·单科·18)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解读】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
题干反映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故D项正确;但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故A项错误;经济决定文化,但并不是亦步亦趋的,故BC项错误。
【答案】D2.(2009年·广东·单科·31)“超女选秀”节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由此推出了“大众选秀”节目的流行。
这反映“选秀”作为一种文化活动A.与经济相互交融B.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C.对经济具有反作用D.是选把拔人才的主要途径【解读】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
“超女选秀”节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故AC项正确;B、D项表述错误,“选秀”作为一种文化活动,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也不是选把拔人才的主要途径。
【答案】AC3.(2009年·福建·文综·31)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
《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由此可见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款实力的载体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解读】一定的文化有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故B项正确的反映了题意;A项夸大了文化的作用,认为是经济发展的标志是错误的;C项说法夸大了“邮票”的作用;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故D项错误。
文化生活 答题模板及典型例题
一、重点知识
1、文化发展的实质? 2、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根本目的、根本标准、主体、 根本途径? 3、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4、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第五课 文化创新
第二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二、典型例题
如何实现文化创新?
解答此类问题,可以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创新方向、创新主体、 创新内容等角度思考,具体要点包括: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充分吸收外国 文化的有益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传统文化属于文化,它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对经济、
政治的影响;文化对综合国力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二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与文化发展
二、典型例题
2、“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类题目 解答此类问题,可以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当代文 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等方面回答。 具体要点包括: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一、重点知识
1、文化的概念( 内涵、外延) 2、文化的形式、特点、本质 3、文化作用(概述)作用类型题必答 4、在经济的基础上:相互影响 5、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相互交融 6、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二、典型题型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用“文化的作用”或“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问题类题目/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
⑤通过文化交流,既可以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又可以推动
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010学业水平考试《文化生活》基本知识点
《文化生活》基本知识点(以2010年广东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科考试大纲为依据)一、文化与生活(一)、文化与社会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产生(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特点: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是人社会实践的产物。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文化的作用①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②文化的作用: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先进文化起的是促进作用,落后文化起的是阻碍作用。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4、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二)、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表现:①影响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影响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文化对人影响特点:①潜移默化②深远持久3.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①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文化传承与创新(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①民族节日②文化遗产****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精神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件的关系①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
②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同时又存在差异。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每个民族的文化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4.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主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播的作用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局限,汇集信息,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010年文化生活高考题 整理
2010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精华汇萃1、"火树烟花不夜天,四宝之乡展魅力"。
7月12日晚,"欢乐中国行——魅力宣城"大型晚会隆重上演,宣城人民敞开热情的臂膀,热忱欢迎海内外宾朋走进宣城,了解宣城,推介宣城。
作为"中国(宣城)文房四宝之乡文化旅游节"的开幕式,晚会以展示"徽文化"为主题,介绍了宣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山水风光:文房四宝中的宣纸,宣笔,徽墨产在宣城;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基地在宣城;"天下四绝"的太极洞,宁国恩龙世界木屋村等著名的旅游景区也在宣城;除此之外,还有绩溪的胡氏宗祠,旌德江村等国家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都在晚会中一一介绍给全国的观众。
(1)请说明宣城举办"文房四宝之乡文化旅游节"和"欢乐中国行——魅力宣城"大型晚会的意义。
(9分)(1)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举办文化旅游节和大型晚会可以让全国人民更加了解宣城的经济,物产,自然风光,历史名胜等,促进宣城文化产业发展和经济繁荣。
(3分)②优秀文化具有塑造人的作用。
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培养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
(3分)③文化是在传播和交流中发展的。
通过大众传媒手段,将宣城浓郁的地方文化广为传播,让更多人了解,欣赏优秀的地方文化,促进宣城文化的繁荣。
(3分)(2)请你就如何将古龙而深厚的宣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挥光大提出合理化建议。
(6分)⑵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只要答出“保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即指导思想”、“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五个方面中的三个方面即可给满分。
其它角度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网路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一些格调不高甚至低俗的内容在网上传播,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
2010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基础知识回顾2
2010 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基础知识回首 2 2010年文化生活高考复习基础知识和典型题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小专题【考点解读】认识中华文化积厚流光、广博精湛①积厚流光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之一,这表此刻很多方面。
汉字、史册文籍是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目睹。
A.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录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就。
文字的发明,令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记人类的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日为中华各族人们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表记。
B.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册,其规模之大,保存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②广博精湛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点,这也表此刻很多方面。
A.独到性(自成一家、独领风骚)。
中国文学艺术绚烂悠长的历史、丰富绚烂的内涵、鲜亮独到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据有重要地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着重实质运用、拥有适用性和整体性特点,长久处在世界的前列,是中国人民勤奋、智慧和奋发图强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建力的生动表现。
B.地区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一样,受历史、地理等要素的影响,各地域的文化带有显然的地区特点。
不一样区域的文化,长久相互沟通、相互借鉴、相互汲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点。
c.民族性(中华之珍宝、民族之骄傲)。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点的民族文化奇光异彩,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理解中国文化的包含性包含性。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是指能与其余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往中汲取、借鉴其余民族文化中的踊跃成分。
(含义)这类文化的包含性,有益于各民族文化在友善的关系中沟通,加强对自己文化的认可,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意义)认识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建的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表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2010年高考政治 文化生活真题训练
2011届高三政治《文化生活》高考真题训练1.(2010北京卷)25.《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体现了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A. ①②B. ①③C.②④D.③④2.(2010天津卷)8、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持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是一个特点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存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
这种现象说明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C.文化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D.文化改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3.(2010江苏卷)21.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
这说明A.传统是道德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B. 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 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4.(2010山东卷)22.2009年12月,山东省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2010年3月,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
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是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5.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等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6.(2010安徽卷)8. 电影《建国大业》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
201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单元测试题
201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在联系是()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尊重文化多样性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④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白蛇传、梁祝、孟姜女等传说榜上有名。
国家如此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为了经济利益C.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D.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3.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可体现于()①语言文字②宗教信仰③思想理论④文学艺术⑤民居建筑⑥人们的每一次实践活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4.我们之所以说文化是多样性的,是因为() A.各民族间经济和政治的不同决定的B.各民族间人们的信仰等主观因素决定的C.是由于各民族间历史的和地理的因素不同而导致的D.是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地理的和历史的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5.文化传播有多种途径,其中具有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途径的是()A.商贸活动B.人口迁徙C.互联网D.教育活动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决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2010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基础知识回顾4
2010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基础知识回顾42010年文化生活高考复习基础知识和典型题简析题:7、材料一:中医学是在中国产生,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养生方法、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对后世影响很大。
材料二:“取消中医”网络签名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许多专家和中医药界人士撰文或以其他不同方式对这种活动予以驳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言人表示,据调查,到目前,参与网络签名的仅有138人,而非所传“万名”。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为促进中医学发展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8、2008年5月23日文化部部长蔡武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接受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公司“吉姆•莱雷尔新闻一小时”记者玛格里特女士专访时说,“有人说‘在具有13亿人口的中国举办一届现代奥运会,是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一次伟大握手,是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一次伟大交汇。
’我们当然希望利用这样一个机会向世界展示中国。
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财富,同样也是世界文明的财富。
中国举办奥运会,有向世界各国展示自己新形象的一面,但更重要的是利用这样一个机会和平台,向各国人民学习、加强交流。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1)为什么说“在具有13亿人口的中国举办一届现代奥运会,是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一次伟大握手”?(2)中国人民利用举办奥运会的契机“向各国人民学习、加强文化交流”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什么特点?其意义是什么?探究题9、第29届奥运会于8月8时在北京拉开帷幕,在短短一个小时的空间内展现厚重的文化元素。
在观看奥运过程中,某校高三(7)班同学开展了“世界给了中国十六天,中国给了世界五千年。
”的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情境一:个卷轴的展开,形象的向人们展示了中国文化发展史中国的汉字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精髓,随着巨幅中国传统山水画卷轴的席席展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古琴、体现自然精神的太极拳,中国古代与西方商贸及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被以超出想象的方式一一呈现。
2010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专题测试题
《文化生活》专题测试题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人的文化素养是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方向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社会科学素养B.自然科学素养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D.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2.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每一个人。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从人的发展看()A.一定的文化给予经济和政治重大的影响和作用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C.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D.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3.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来实现③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④文化消极地影响人的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D.①③④4.今天我们必须重视发展先进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这是因为优秀文化()①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④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5.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对文化活动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文化消费在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这表明()①社会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实现了社会发展③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④人越全面发展,就越能创造出更多的物质文化财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
2010届高考政治专题复习:文化生活基础知识回顾和典型例题(4)
2010 届高考政治专题复习:文化生活基础知识回顾
和典型例题(4)
2010 年文化生活高考复习基础知识和典型题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1、什幺的中华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来源:ZXXK]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团结统一
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进发出强大的力量。
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2).爱好和平
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勤劳勇敢
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4).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3、爱国主义[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
(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
文化生活复习重点及典型例题
1-3单元必记必背知识点及典型例题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
(没有具体指向,只是笼统强调文化的重要/影响/文化(产业)的作用/发展文化的意义)。
参考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2)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能够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重大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个人健康成长。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3)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4)文化对人具有重大的影响。
它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所以,。
既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又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
2. (1)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式,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①当今世界,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奉行文化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②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010年文化生活高考复习基础知识和典型题六
2010年文化生活高考复习基础知识和典型题【热点渗透】1.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灾情惨烈,举世震惊。
但中国表现出一个更加强大和成熟的国家形象:政府以最快的速度做出镇定的反应,受到国际社会的称赞;灾区人民稳定沉着,没有出现秩序混乱而是积极自救。
灾区到处是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的行为。
胡锦涛等领导人带头捐款,表达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关怀,激励灾区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奋力抗震救灾。
在全国各地,一个个捐助点前,普通老百姓排起长龙,慷慨解囊,争相献血,涌动着一片真情。
在大灾面前,国人挺起脊梁,展现出强大的抗灾自救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在地震废墟上闪耀,中华民族更加紧密团结在一起。
这是一个国家伟大之所在,中国呈现给世界和国民一个有力、有序、有效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鲁迅先生曾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1)请结合材料说明,鲁迅先生所说的“民魂”指什么?其基本内涵是什么?(2)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怎样理解“民族精神在地震废墟上闪耀”?(3)为什么要让“民魂”“发扬起来”?(4)你觉得应该怎样来发扬我们的民族精神?(1)民魂指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民族精神在地震废墟上闪耀,指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③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3)①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文化生活高考题目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概 括网络传播方式的特点及其在文化传播中的 作用。 作用。
答案 (1)特点:传播同网、全球 )特点:传播同网、 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 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 2)作用: (2)作用: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 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具 有文化传播、沟通、 有文化传播、沟通、共享的强大功 能。
材料一:漫画《假善忍》
材料二 2009年10月24日,为救两名落 年 月 日 水少年,湖北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 水少年,湖北长江大学 多名大学生手拉手 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 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 名大学 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 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事件引起了 网友的激烈讨论,网友“挑战天涯”发问: 网友的激烈讨论,网友“挑战天涯”发问: 为了救两个小孩子, “为了救两个小孩子,牺牲了三个大学生不 值得。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 值得。”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大学生 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家华表示, 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家华表示,“这是一个 英雄的壮举。人需要“义利观” 英雄的壮举。人需要“义利观”,义在利之 上。而且社会观点会更加丰富、多元,不过, 而且社会观点会更加丰富、多元,不过, 有一点不会改变,那就是, 有一点不会改变,那就是,一个现代社会的 核心价值观——除了经济价值,还有道德价 除了经济价值, 核心价值观 除了经济价值 值和社会价值。 值和社会价值。”
【解析】既要指出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 】 作用于政治经济,还需要结合不同时期的民本 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反作用进行简要分述。
有人认为, 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 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 与当时的社会条件向适应的, 与当时的社会条件向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 本上是一致的。 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 本上是一致的。”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 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 分) 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8分 。(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 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都是一定社会 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 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剥削制 度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 度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建立在社会主 义经济、政治制度的基础上。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 义经济、政治制度的基础上。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 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传统的民本思 想有利于缓和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 想有利于缓和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根本上是为了 巩固剥削阶级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 巩固剥削阶级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 实践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实践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根本上是为人 民服务。 民服务。
2010年文化生活高考复习基础知识和典型题
2010年文化生活高考复习基础知识和典型题2010年文化生活高考复习基础知识和典型题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1、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2、道德典范具有时代性。
不同时代的道德具有不同的内涵。
今天,我们把培育“四有”公民,作为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要联系新时期新阶段的实际,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高考资源网(1)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考资源网(2)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信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高考资源网(3)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高考资源网4、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高考资源网5、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性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没的基础性工程。
高考资源网6、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要求高考资源网(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高考资源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了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思想道德观念。
与此同时,落后文化、腐朽文化也利用市场经济的弱点,侵蚀人们的思想、败坏人们的道德。
2010年高考试题在教材中的分布之《文化生活》篇1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体味文化考题1、(2010.广东文综卷31)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该句诗可以体现()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③文化具有继承性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通过审题肢,马上可排除错误的题肢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因为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得出正确答案C。
【答案】C考题2、(2010.北京文综卷26)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跑,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
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解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力的过程,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的艺术作品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应选B。
A不符;BD说法错误。
【答案】C考题3、(2010.海南政治卷25)海南拥有丰富的历史、地域、民族文化资源:有被誉为中国纺织史“活化石”的黎锦民族文化,有以流传300多年的琼剧为代表的戏剧文化,有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代表的海洋文化,有以热带雨林为代表的绿色生态文化,有琼崖23年红旗不倒的红色文化,还有以高尔夫运动等为代表的现代时尚文化等。
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基础。
在2010年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上,许多代表强调,没有文化,旅游就没有魅力,应让文化成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积极力量。
运用所学文化知识,谈谈怎样理解“没有文化,旅游就没有魅力”。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解答时要从两个层次组织,一是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活动;二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影响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切忌答案组织片面化。
【答案】(1)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人们可以从中品味不同的文化内涵,感受不同的文化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文化生活高考复习基础知识和典型题文化生活典型主观题1、我国为什么要重视、加强文化建设?从文化对国家、社会的影响上看:①文化由政治、经济所决定,又会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②当代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益显著。
加强文化建设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民主法制的发展,提高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能力。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只有加强文化建设才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动力,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个民族只有物质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从文化对个人的影响上看:(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看)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措施⑴重要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⑵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①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遗、国家颁布保护名录,加大经济上保护的力度。
②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③加强法制建设,依法加强管理。
④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宣传,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保护意识,自觉遵守有关规定。
⑤吸取、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
⑥对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是利用,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3、如何理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⑴世界文化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⑵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即文化是世界的。
⑶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理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存在差异,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即文化是民族的。
4、怎么对待文化的多样性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正确态度)②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具体要求)5、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⑴正确对待传统文化①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辩证认识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②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既要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⑵正确对待外来文化①在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又要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文化②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③既要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6、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这一过程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②文化传承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7、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进步,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8、文化创新的途径⑴根本途径: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⑵重要途径:①要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⑶既要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9、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它的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引、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③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10、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是中华民族之灵魂。
11、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2、爱国主义(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在当代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13、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①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可以为中华民族的自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③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④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⑤是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的需要14、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①最重要的是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个主心骨的作用。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15、文化需求的特点、及如何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⑴我国文化需求的特点(“三多”):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⑵如何满足:①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②提供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③提供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16、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地位、表现、及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⑴地位:主导地位⑵表现: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⑶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抑制腐朽文化。
17、发展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意义、关键)⑴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即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⑵意义: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⑶关键: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18、发展先进文化,为什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什么发展先进文化,关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1)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对社会进步产生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决定)(2)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立党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国家性质决定)(3)文化形态多样化环境中,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
如果不坚持,文化建设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
(意义)19、为什么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①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②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③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20、怎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怎样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外来优秀文化,并创新发展。
⑵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⑶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⑷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⑸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投身于有亿万人民参加的精神文化创建活动。
23、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从必要性和重要性上讲)⑴道德具有时代性,要求随着时代发展而增添新内容。
⑵是培育四有公民,实现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完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的需要。
⑶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它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24、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原因、要求)⑴原因:①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它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②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⑵要求: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25、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⑴从国家来看,应做到:①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②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⑵从公民个人来看,应做到:①我们要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②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