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文言句式》精编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三文言句式复习教案

高三文言句式复习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学目的:1、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升。

教学重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水平。

教学时数:共计5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判断句、省略句教学目标:1、理解判断句、省略句的特点2、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判断句,并能加以翻译3、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省略句,并能加以翻译教学过程:一、阅读以下高考文言翻译题,并指出句式特点:江苏2008年(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被动句)等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江苏2010年(2)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译文: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能够知道了。

江苏2010年(3)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判断句)译文: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协助吧。

江苏2011年(4)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家者七十余家。

(定语后置句)译文:(陈公弼)拆毁数百处滥建的祠堂,勒令巫师转而务农的有七十多家江苏2012年(5)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状语后置句)译文: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二、考点分析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因为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有一些差异。

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水平。

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四种。

三、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认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看例句,指出句式特点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学案二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学案二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学案二教学参考0721 0700《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学案二学习目标:(1)阅读目标:熟读并背诵经典语句(2)知识目标:实词“见”“是”的一词多义,虚词“之”的用法(3)能力目标:领会孔子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知识链接: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学者。

从55岁到68岁周游列国,在长达十四年的奔波中,到处宣传和推行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但始终没有得到参政的机会。

孔子对一生经历的总结: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导学过程:(一) 阅读须注意的字音:(1)仪封人请见()(2)木铎()(3)长沮()桀溺()(4)舆者()(5)耰而不辍()()荷蓧丈人()()杀鸡为黍而食之()(二)初读思考:(1)孔子在周游列国的途中所遇到的人对孔子有哪两种看法?试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2)面对众人对自己的评价,孔子的态度如何?试用自己的语言整理答案。

总结:十四年的艰苦跋涉,孔子从来没有动摇过自己的人生目标:改变天下无道的现实,使它向着有道的境界前进。

面对长沮、桀溺、荷蓧丈人这些隐于山林的小隐们的嘲讽和规劝,孔子没有随波逐流,他选择了勇敢担当,为有道的社会,为祥和而安宁的社会而奋斗。

(三)再读整理知识。

一词多义:见(1)仪封人请见()是(1)是鲁孔丘与?()(2)吾未尝不得见也()(2)是知津矣()。

(3)君既若见录()(3)滔滔者天下皆是也()(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虚词“之”的用法:(1)君子之至于斯也()(3)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2)天下之无道也久也()(4)孔子下,欲与之言()(四)研读探究文言文特殊句式与固定结构(1)滔滔者天下皆是也()(2)而谁以易之()(3)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4)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五)经典语句回顾:(1)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天下有道,。

《文言文特殊句式》优秀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优秀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优秀教案《文言文特殊句式》优秀教案1一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二考点细化: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三复习要求:复习掌握文言文各种常见句式知识;在了解句式用法、特点的基础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教学内容:(一)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例题1:注意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④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⑤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⑦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⑧此三者,吾遗恨也。

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⑩斯用兵之效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例题2:注意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④梁父即楚将项燕。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⑥非死,则徙尔。

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⑩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3、采用否定副词"非"、"弗"、"莫"等表示否定判断。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例题3:注意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文言词语和句式》精编教案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文言词语和句式》精编教案

《文言词语和句式》教案
教学参考
0828 0907
《文言词语和句式》教案
课题文言词语和句式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主要的文言句式
过程与方法典型的句式意义,学生认真掌握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和谐美,人情美
教学重点在虚词用法的理解上
教学难点现代句式和古代句式的语言区别
教学关键掌握虚词课型将授课教学方法运用课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
文言文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
1、用:“……者,……也。

”表示;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用:“……,……也(或者也)。

”表示;
如:夫战,勇气也。

3、用:“……者,……。

”表示;
如:粟者,民之所种。

4、用:“……,……。

”表示;
如:刘备,天下枭雄。

注意:并非所有用了“者、也”的都表判断。


时它们表句中停顿或舒缓语气。

如: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被动句:
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行为的受动者的句子,叫被
动句。

翻译为“被”
常见的几种形式:
1、用“……于……。

”表示;导入
介绍了解。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晋灵公不君》精编教案二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晋灵公不君》精编教案二

《晋灵公不君》教案二教学参考0831 1311《晋灵公不君》教案二教学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识记文中的名句。

2.理解赵盾、晋灵公、董狐以及武士们等形象。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晋灵公不君》的学习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春秋时的晋国有一个大臣叫赵盾,他明明没有参与谋杀国王晋灵公的叛逆行动,满朝文武都可以证明他的清白,但是晋国的史官董狐却在朝堂之上,在文武朝臣面前,竟理直气壮地告诉大家:“作为史官,我已经写下‘晋赵盾弑其君’。

”此言一出,赵盾有冤难言,文武百官也爱莫能助,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要看看这千古奇冤倒底是怎么加回事。

本文文学常识简介1.介绍《春秋》与《左传》。

《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内容简约,只是大事年表式记载。

(见教材P28)《左传》(《春秋》三传之一):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西汉初称《左氏春秋》。

后又称《春秋左氏传》。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

叙事有“详而博”的特点,富有戏剧性的情节,有具体的人物活动,这种叙述风格成为后世楷模。

对“晋灵公不君”在《春秋》只一笔带过,但在《左传》中,同样写这个史事件,就写得有情节,有人物,情节有因有果,人物有血有肉。

2.文中所写事件涉及到哪些人?一君(晋灵公),四臣(谏臣赵盾、士季、叛臣赵穿、史臣董狐),三甲士(xx,提弥明;灵辄)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晋国第二十六君,在位14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赵盾,晋国的正卿(相当于首相),谥号宣子。

二、初步感知全文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请一些学生读相关段落,师板书字词)难认字:蹯翳食之箪橐与为公介为法受恶自诒伊通假字①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辟避②宣子田于首山田畋③子为正卿,亡不越竟竟境④反不讨贼反返⑤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阙缺⑥我之怀矣,自诒伊戚诒贻2.齐读全文。

三、结合注释自读课文,重点词语解释1.“不君,不行君道。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文言词语与句式》学案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文言词语与句式》学案

《文言词语与句式》学案教学参考0606 1133《文言词语与句式》学案一、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是学习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是为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结合所学过的五个必修模块中的文言文,掌握积累并梳理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

三、尝试以专题研究和小论文写作的方式,探究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式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现代汉语修养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过程一、文言词语(一)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一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

探究问题、词类活用中意动与使动的区别是什么?学生展示合作探究成果(课本中的典型例句)①悦亲戚之情话(《归去来兮辞》)②且庸人尚羞之(《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⑤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⑥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以上例①到例③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④到例⑥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具有的属性,即认为宾语怎么样;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事物,即认为宾语是什么或把宾语当作什么。

①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③士不敢弯弓而抱怨(《过秦论》)④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⑤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鸿门宴》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繁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以上例①到例③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④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例⑤到例⑥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古汉语的使动用法就是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一种用法。

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是什么,使动用法是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认为……小)2、不远万里(认为……远)3. 鱼肉百姓(以……为鱼肉。

文言句式教案范文

文言句式教案范文

文言句式教案范文课题:文言句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句式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能够正确运用文言句式进行写作。

3.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文言句式的常见表达方式。

2.掌握使用文言句式写作的技巧和要点。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5分钟)通过简要介绍古代文言文的特点和形式,激发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兴趣。

Step 2:讲解(15分钟)1.解释文言句式的概念和作用,并举例说明。

2.根据文言句式的结构和特点,介绍常见的文言句式,如“状貌句”、“并列句”、“连联句”等。

Step 3:练习(25分钟)1.在黑板或PPT上列出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让学生进行辨析,判断正确与否。

2.给学生一些句子,让他们进行改写,使用文言句式进行表达。

3.给学生一篇文言文课文,让他们找出其中的文言句式,并解释其作用。

Step 4:总结(5分钟)总结文言句式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并强调其在文言文写作中的重要性。

Step 5:拓展(5分钟)让学生自主拓展文言句式的应用,通过阅读和写作进一步加强对文言句式的理解和掌握。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用文言句式写一篇短文。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练习环节中对文言句式的掌握情况。

2.评价学生在作业中使用文言句式的运用水平。

教学资源:1.黑板或PPT。

2.练习题和作业题。

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更加关注其中的句式运用,加深对文言句式的理解。

2.常常进行文言句式的复习和巩固,以确保学生的掌握程度。

高中语文《文言词语和句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文言词语和句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言文中的常见实词、虚词及其用法;(2)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结构,并能正确判断和运用;(3)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对比、归纳等方法,系统掌握文言词语和句式的特点;(2)运用所学知识,翻译文言文句子,理解文章内容;(3)学会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自主学习和探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学习文言文的信心;(2)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领会传统文化精髓;(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实词:(1)一词多义现象;(2)词类活用现象;(3)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2. 文言虚词:(1)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2)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3)虚词的辨析和运用。

3. 文言句式:(1)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等特殊句式;(2)省略句、倒装句、固定结构等;(3)句式结构的分析与翻译。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文言实词的辨析和运用;(2)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3)文言句式的判断和翻译。

2. 难点:(1)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判断;(2)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辨析;(3)复杂句式的分析和翻译。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解法:讲解文言词语和句式的基本概念、用法和例句;(2)比较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词语和句式的特点;(3)实践法:让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提高阅读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文言词语和句式的图片、例句等;(2)工具书:引导学生查阅字典、参考资料;(3)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平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2)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讲解新课:(1)讲解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2)讲解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3)讲解文言句式的判断和翻译。

高三语文《文言文句式》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文言文句式》复习教案

六、课堂训练
1、[答案]1、这是什么山谷?(判断句)
2、附近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很傻,所以给这个山谷取名叫做愚公之谷。

(判断句)
3、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被动句)
2、答案:
①过去弥子瑕被卫君宠爱。

(被动句)
②所以,弥子的行为和当初相比没有变化,以前被称赞而以后却(因此)获罪的原因,是因为人的爱憎感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被动句)
1、答案:
(1)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译文: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

(2)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译文: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3)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译文:“刚才有个小人在旁边胡说八道,
2、答案:
(1)、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译文:没有比做君主更快乐的事了!只有他的话没有人敢违抗。

(2)、公曰:“太师谁撞?”
译文:晋平公说:“太师,您撞谁呀?”。

高考文言文句式教案

高考文言文句式教案

高考文言文句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高考文言文常见句式的类型和特点。

2、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句式的判断方法和翻译技巧。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在文言文阅读和翻译中对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这四种常见文言文句式的特点和规律。

(2)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式,理解文意。

2、难点(1)宾语前置句中各种类型的辨别和理解。

(2)状语后置句中介词结构的判断和调整。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句式的相关知识和要点。

2、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疑难问题,共同探究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理解和掌握文言文句式是读懂文言文的关键。

如果不能准确判断句式,就可能会误解文意,导致答题错误。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学习高考文言文常见句式。

(二)判断句1、特点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2、常见形式(1)“……者,……也”“……,……也”“……者,……”。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2)用副词“乃”“则”“即”“皆”“诚”“为”等表示判断。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梁父即楚将项燕。

”(《史记·项羽本纪》)(3)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三)被动句1、特点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执行者。

2、常见形式(1)“于”字表被动。

例如:“而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2)“见”字表被动。

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3)“见……于……”表被动。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学习导航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学习导航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学习导航教学参考0722 0829《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学习导航一、学习目标:1.掌握困、古、敏、言、荡、绞、贤、色、就、正、贰等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积累成语: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等。

能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

2.深入分析“学”的内涵,领悟其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3.分析、评价孔子“不如丘之好学也”、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贤贤易色”等观点。

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正文,参考注释,完成如下内容。

1、为下列字注音。

葸()笃()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民不偷()贤贤易色()就有道而正焉()不贰过()3、掌握下列通假字。

女闻六言六蔽乎?()好知不好学()今也则亡()出则弟()4、结合注释,翻译每一部分的内容并做简要评析(可以参考达标训练20页学习导引部分)。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学?①孔子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②子日“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③子日: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第二部分:什么是学的基本内涵?④子日:“由也!女闻六言六蔽乎?”对日:“未也。

”“居!吾与女。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⑤子日“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蒽,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讲礼的重要性,任何人情、为政、做人、都“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⑥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第三部分:什么是好学?⑦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

”⑧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高中文言句式讲解教案模板

高中文言句式讲解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中的句式特点,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辨识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文言句式进行表达的能力,增强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3. 通过对文言句式的学习,加深对古代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文言文中的几种常见句式结构。

2. 掌握文言句式的变换方法。

3. 学会运用文言句式进行表达。

教学难点:1. 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的差异及转换。

2. 不同文言句式的运用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文言文材料,如《论语》、《孟子》等。

2. 教师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文言句式结构。

3.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课堂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展示古代文学名句,引导学生回顾文言文句式的特点。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文言文中的句式特点,提高句式辨识能力。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文言文中的几种常见句式结构,如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等。

- 以具体例句展示,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主谓结构)- 分析句式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其构成要素。

2. 讲解文言句式的变换方法,如:- 谓语前置:将谓语放在主语前面,如:“吾友张生,善棋。

”(正常语序为“张生善棋”)- 定语后置:将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正常语序为“千里马”)- 状语后置:将状语放在谓语后面,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正常语序为“夫君子之行为静修身,俭养德”)3.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的差异及转换方法。

三、课堂练习1.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文言句式,并进行分类。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将课文中的文言句式进行现代汉语转换。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言句式的特点及变换方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积累文言文材料,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五、课后作业1. 阅读课外文言文,找出其中的文言句式,并进行分析。

文言文句式 教案教学设计

文言文句式 教案教学设计

文言文句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句式结构,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文言文句式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速度和理解力。

3. 通过学习文言文句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文言文句式的结构特点和用法。

2. 教学难点:倒装句的分类和判断,以及省略句的补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句式的结构特点和用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言文句子中的句式结构。

3. 采用互动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文言文句式的结构特点和用法。

2. 准备相关文言文材料,用于案例分析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言文句式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文言文句式的结构特点和用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文言文句子中的句式结构,让学生通过PPT上的例子进行观察和理解。

4. 练习:让学生翻译和改写PPT上的练习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言文句式的应用,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调整。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句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感受古代语言的韵味。

2. 对比现代汉语和文言文的句式差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句式的特点。

3. 举例说明文言文句式在古代文学、历史等领域的应用,展示其独特魅力。

七、教学实践:1. 安排一节文言文阅读课,让学生运用所学句式知识阅读文言文材料。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使用文言文句式,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3. 组织一次文言文句式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高考复习—文言句式(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

高考复习—文言句式(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

高考复习—文言句式(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落脚点:翻译题、选择题翻译的程序:1、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翻译句子。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

4、对文句中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文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的处理。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类型:一、用“者”、“也” 表判断。

1、“……者,……也”式。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表示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者”和“也”不必译出。

)(1)、陈涉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2)、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蔺列传》2、“……者,……”式。

(有的判断句,也可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但这种情况不常见。

)(1)、粟者,民之所种。

《论积贮疏》(2)、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也”式。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张衡传》(2)、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4、“……者也”式。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停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式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1)、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爱莲说》(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二、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文言句式学案教案

文言句式学案教案

文言句式学案教案第一章:文言句式概述1.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句式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文言句式的基本分类1.2 教学内容:文言句式的定义和作用文言句式的特点:简洁、隐晦、固定、倒装等文言句式的分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1.3 教学活动:引入文言句式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通过示例句子,分析文言句式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文言句式的分类,并进行练习第二章:文言句式的构成要素2.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句式的构成要素掌握文言句式的基本结构2.2 教学内容:文言句式的构成要素: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文言句式的基本结构: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主谓状结构等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文言句式的构成要素进行练习,让学生掌握文言句式的构成要素和基本结构第三章:文言句式的倒装3.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句式的倒装现象掌握文言句式的倒装规则3.2 教学内容:文言句式的倒装现象: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文言句式的倒装规则:倒装的类型和条件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文言句式的倒装现象通过示例句子,分析文言句式的倒装规则进行练习,让学生掌握文言句式的倒装现象和规则第四章:文言句式的省略4.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句式的省略现象掌握文言句式的省略规则4.2 教学内容:文言句式的省略现象: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等文言句式的省略规则:省略的条件和效果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文言句式的省略现象进行练习,让学生掌握文言句式的省略现象和规则第五章:文言句式的变换5.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句式的变换现象掌握文言句式的变换规则5.2 教学内容:文言句式的变换现象: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等文言句式的变换规则:变换的条件和效果5.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文言句式的变换现象通过示例句子,分析文言句式的变换规则进行练习,让学生掌握文言句式的变换现象和规则第六章:判断句式6.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中的判断句式掌握不同类型的判断句式结构6.2 教学内容:判断句式的定义与特点几种常见的判断句式:肯定判断句、否定判断句、疑问判断句“者”、“也”、“者……也”等判断句式的标志词6.3 教学活动:引入判断句式的概念,展示例句分析不同类型判断句式的结构与用法学生练习构造判断句式,教师点评第七章:被动句式7.1 学习目标:理解文言中的被动句式学会识别和运用被动句式7.2 教学内容:被动句式的概念与特点几种常见的被动句式结构:意念被动句、形式被动句、助词被动句被动句式的用法和翻译技巧7.3 教学活动:讲解被动句式的定义和分类通过例句展示不同被动句式的用法学生练习改写句子为被动句式,并进行翻译练习第八章:疑问句式8.1 学习目标:掌握文言中的疑问句式学会构造和理解疑问句8.2 教学内容:疑问句式的种类:是非疑问句、特指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反问疑问句式的结构特点和语气词的使用疑问句在文言文中的表达功能8.3 教学活动:介绍疑问句式的分类和结构通过例句分析疑问句式的用法学生练习构造疑问句,并进行角色扮演练习第九章:祈使句式9.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中的祈使句式学会正确使用祈使句式9.2 教学内容:祈使句式的定义与特点祈使句式的结构与表达方式祈使句式在文言文中的应用示例9.3 教学活动:讲解祈使句式的概念和结构分析祈使句式的用法和表达意图学生练习编写祈使句式句子,并进行情景模拟第十章:句式综合练习10.1 学习目标:综合运用所学句式知识提高阅读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10.2 教学内容:结合之前学过的句式,进行综合练习分析文言文中复杂的句式结构通过练习加深对文言句式的理解和运用10.3 教学活动:提供一段文言文材料,包含多种句式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的句式结构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句式特点,并进行点评和讲解重点解析1. 文言句式的概念和特点:文言句式是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形式,具有简洁、隐晦、固定和倒装等特点。

高考语复习教案:文言句式

高考语复习教案:文言句式

高考语复习教案:文言句式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的不同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以及主谓倒装、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特征及运用规律。

2.准确理解并运用每种特殊句式灵活翻译。

3.了解古今汉语的演变,掌握语言的发展趋势,合理运用语言,体悟古文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重难点归纳总结文言句式特征及运用规律三、课型复习课四、课时 2课时五、教具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判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1.示例:①亚父者,范增也。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④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⑤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⑧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⑨刘备,天下枭雄。

2.小结:(1)①……者,……也;②……,……者也;③……,……者;④……,……也。

(2)用“乃”、“即” “为”、“则”、“皆”等词表判断。

(3)没有任何标志的判断句。

(4)用“是”字表判断。

3.应用体验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

父仲礼,为梁将,败归周,复家本土。

彧少好学,颇涉经史。

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

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

上嘉其婞直,谓彧曰:“大丈夫当立名于世,无容容而已。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

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

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

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

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

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

至尊思治,无忘寝兴,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

”上善之,干子竟免。

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

”其见重如此。

译文:(1)他的父亲柳仲礼是梁朝的将领,战败后归附后周,又回到祖籍安了家。

文言句式教案

文言句式教案

文言句式教案教案标题:文言句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句式的基本定义和特点;2. 通过学习文言句式,提高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言句式使用的技巧和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文言句式的基本分类和使用方法;2. 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文言句式,并理解其含义;3. 运用文言句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学难点:1. 熟练掌握文言句式的使用规则,并能够进行相关的运用;2. 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特定句式的深层含义。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古代文言文课文和文言句式的相关材料;3. 小组讨论和配套练习的工作纸。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文言句式”。

2. 引出文言句式的定义,并通过例句来说明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步骤二:探究(15分钟)1. 分类介绍文言句式的基本类型,如倒装、比拟、排比等,并给出相应的例句。

2. 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些句式的特点和对意义的影响,例如长短句交替使用的节奏感、排比句增强修辞效果等。

3. 对比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句式运用,解读作者意图和作品特点。

步骤三:实践(2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篇古代文言文课文,分析其中常见的文言句式,并对其进行解读。

2. 小组展示并进行讨论,加深对文言句式及其运用的理解。

步骤四:运用(10分钟)1. 针对学生的表现,设计文言句式的运用练习,如完成句子、写作短文等。

2. 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使用适当的文言句式,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步骤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收获。

2. 要求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延伸:1.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如古代文言文篇章的阅读、古代文言文诗词的赏析等,以进一步加深对文言句式的理解和应用。

2. 提供更多的文言句式实例和扩展资料,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应用。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对于句式分析和解读的准确性和深度;2. 评估学生在练习和写作中对文言句式的正确运用和语言表达的流畅性。

文言句式教案

文言句式教案

文言句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句式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掌握文言句式的常用表达方式;3.能够运用文言句式进行写作和表达。

二、教学内容1. 文言句式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文言句式是指古代汉语中常用的一种句式,其基本结构为主谓宾,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是,文言句式中的主语和宾语常常省略,而动词则常常使用单音节的形式。

此外,文言句式还有以下特点:1.重复使用同一词语,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2.使用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语,以增加语言的韵律感;3.使用平仄对仗的方式,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2. 文言句式的常用表达方式文言句式的常用表达方式包括以下几种:1.倒装句:将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后,以强调动作的发生或者突出主语;2.并列句:将两个或多个句子并列在一起,以表达并列的关系;3.省略句:省略主语或宾语,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4.重复句:重复使用同一词语,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5.对仗句:使用平仄对仗的方式,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3. 运用文言句式进行写作和表达在写作和表达中,我们可以运用文言句式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韵律感。

例如:1.倒装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并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省略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重复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5.对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文言句式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以及常用表达方式,让学生了解文言句式的运用方法。

同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运用文言句式进行写作和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入古诗词或者名言警句,让学生感受文言句式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2. 讲解讲解文言句式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以及常用表达方式,让学生了解文言句式的运用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文言句式的练习,包括填空、改错、仿写等。

4. 总结总结文言句式的运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掌握文言句式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高考文言文句式教学案(教师版)

高考文言文句式教学案(教师版)

文言文复习之文言句式教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学习重点】理解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及其用法。

【学习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能力。

【学习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要点:掌握判断句、倒装句句式特点并准确翻译这些句式。

学习过程一、考点阐释“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层级为B级。

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词类活用等。

对文言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是复习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时不可忽视的一个考点。

近年来高考命题中,句式往往是隐含在文言文主观翻译题中作为“采分点”。

二、高考典题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010年(江苏卷)《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要点:殓、介宾结构后置、主谓倒装句式、甚】译文:(1)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要点:使、累其心、抑、判断句。

】译文:(2)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

2、2014年(江苏卷)《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⑴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被动句、判断句】翻译: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⑵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也。

【倒装句】翻译: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三、学习要点【一】判断句式。

1.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翻译判断句时,加上判断词“是”】。

2.分析下列句式特点并完成规律总结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⑵.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⑶.粟者,民之所种。

⑷.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⑸.秦,虎狼之国。

此亡秦之续耳。

⑹.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句式》教案教学参考0524 0756《文言句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学课时】本专题共3课时。

其中讲读课1节,练习课1节,讲评课1节。

二、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 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等表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即今之全然在墓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司马迁《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司马光《赤壁之战》)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代词,这样) (苏轼《石钟山记》)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直接表示判断。

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刘备天下枭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刘豫州王室之胃。

(同上)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了涉世家》)“......,......也。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齐策》)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二、被动句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例如: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张溥《五人墓碑记》)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韩愈《师说》)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司马光《赤壁之战》)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例如: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欧阳修《伶官传序》)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司马迁《陈涉世家》)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司马光《赤壁之战》)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苏洵《六国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司马迁《鸿门宴》)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恕也。

”(《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

4.用介词“被”表被动。

例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张溥《五人墓碑记》)5.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

动词本身表被动。

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

例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三、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1、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

(1)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2)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

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六则)“夫战,勇也气。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

如:“以相如功大,拜(之)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郑穆公使(人)视客馆。

屠惧,投(之)以骨。

(《狼》)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承上文省略。

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

4、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

“赐之(以)彘肩。

”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译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

5、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

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修饰语的省略]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

[中心词的省略]四、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一)、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忌不自信。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彼且奚适也?《逍遥游》〈庄子〉沛公安在?《鸿门宴》〈史记〉洞庭君安在哉?《柳毅传》李朝威3、介词宾语提前:微斯人吾谁与归?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李密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庄子〉介词宾语前置,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东乡坐。

”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惟命是听(成语)惟利是图(成语)惟马首是瞻《冯婉贞》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韩愈惟你是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二)定语后置: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

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1)中心词+定语+者中心词+之+定语+者楚人有涉江者。

(《察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四海之大,有几人欤?(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鸿门宴》)(三)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覆之以掌。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孰与君少长?——与君孰少长?《鸿门宴》〈史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荀子〉(四)主语后置:(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甚矣,汝之不惠(慧)。

《愚公移山》〈列子〉快哉此风!(宋玉《风赋》)“美哉,我少年中国。

五、固定句式1、"……孰与……"、"……何如……"。

这两种说法都是询问比较的结果,用法相同。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吾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一个离得更远?)"孰与"、"何如"还可以用来询问利害得失,或表示抉择取舍。

2、日食饮得无衰乎?——得无,该不会,表揣测的疑问词《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该不会,表揣测的疑问词《促织》蒲松龄3、求,无乃尔是过与(同“欤”,语气词)——无乃…与?恐怕…吧《季氏将伐颛臾》〈论语〉4、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何(以)…为,表反问的句式,为什么要…呢《季氏将伐颛臾》〈论语〉5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劝学》〈荀子〉6、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表反问《逍遥游》〈庄子〉7、“他人之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之谓也,…说的就是…《齐桓晋文之事》〈孟子〉8 、 "不亦……乎?"可译为:"不……吗?","难道不……吗?"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9 、以为、以……为……意思是以为、认为、把……当作、用……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