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史
经济史 、经济学说史、经济思想史以及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经济史、经济学说史、经济思想史与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想解释一下什么是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及经济思想史。
一、经济史
经济史是以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具体发展演变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横跨历史学与经济学,具有双重属性。它要求我们还原真实的历史。经济史学界广泛开展了关于古史分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资本主义萌芽等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讨论。经济史研究过去的经济实绩。因此学习研究经济史可以为现实经济建设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要求我们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的发展做出时序性、规律性的阐释。因而经济史分析过去经济发展历程、可以让我们借鉴历史经验来研究经济运行的框架。并在合理的经济框架中解释现今的经济政治体制及带来的实绩。经济史是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源泉。这样的创新是建立在过去的基础上的。也正因为这样,才能更容易推动理论的创新。所以经济史可以说是经济学的“源”。并且可以为经济学的实证方法提供基础。一部人类经济史,是市场和市场经济产生、发育的历史,是走向市场化和市场化演变的历史。市场化将古代、近代和现代经济相互贯通,从中可以看到经济现代化产生、发展的过程。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 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再到凯恩斯的通论。如今的经济学理论已经枝繁叶茂,几乎覆盖了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所有方面。建国后,经济史学界广泛开展了关于古史分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资本主义萌芽等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讨论。这些讨论加深了人们对各时代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了解,发掘和积累了有关经济史的资料,培养和锻炼了一批经济史研究的骨干,尤其是明清经济史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论著数量成倍增长,伴随着正本清源,回归学术本真,经济史学界对既有问题的探讨进一步延续与深化,同时开辟了新的学术领域,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引入,拓宽了近代经济史研究者的学术视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突破时限、放归整体,因此,我认为未来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而经济史作为经济分析的方法之一,不仅能告知历史条件和历史的真实状况,还能借助于历史综合分析的方法推知一些不同于经济学方法的结论。前者对于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偏好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背景知识,后者可以引发经济学家作更深和更全面的思考。总之,经济史不能替代其他研究方法,但也决不是可以忽略的经济分析方法。
政治经济学政治学
政治经济学政治学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治与经济之间关系的学科,它通过对政治和经
济系统的运行规律、政治经济体制的演变以及政治与经济因素互动的
影响进行研究,以揭示政治和经济相互关系的本质和作用机理。政治
学是研究政府、政治组织、政治过程等政治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它
关注政治权力的产生、运行和转化过程,以及政治决策对社会和经济
发展的影响。
一、政治经济学的背景和发展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兴起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阶段,随着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权力的重要性的提升,人们开始关注政治与经济的
关系。亚当·斯密是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系统阐述了市场经济
的原理及其与政府干预的关系。随后,马克思主义的出现进一步丰富
了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强调了阶级斗争和剥削的经济基础。近代
的政治经济学更加注重分析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收入分配和社会公
平等问题,以及全球化对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
二、政治经济学与政治学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与政治学紧密相关,两者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有较大的
交叉。政治经济学强调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关注市场经济背后的
政治力量和利益博弈,分析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以及市场的反应。而政
治学研究政治的本质、政府行为和政治力量,探讨政府决策对经济发
展和社会变迁的影响。两者共同关注政治和经济因素对社会和个体的
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和公共政策来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三、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
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经济制度、经济增长、收入
分配、资源配置、市场与竞争、经济发展模式等。同时,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史
一、简述《资本论》在政治经济学中实现的伟大革命变革。
列宁评价《资本论》“是现代最伟大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资本论》的出版标志着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已形成。
1、劳动价值学说
劳动价值学说是马整个经济理论特别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前提和基础,是马政治经济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对商品二因素以及价值实体和价值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得更深刻,尤其重要的是把价值和交换价值作了严格的区分。
第二,详尽阐明劳动二重性原理及其和商品二重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对价值形式学说作了全面论述,建立了完整的价值形式学说体系。
第四,全面分析了商品拜物教性质。《资本论》中把商品拜物教的本质、产生根源及其历史过渡性揭示了出来,彻底揭露了商品拜物教的根源在于商品生产的私有制;而拜物教也只有在私有制被公有制取代后才能消灭。
《资本论》除了建立了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把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结合起来,解决了导致李嘉图派崩溃的两个难题;同时,劳动价值学说还为完成他的全部经济理论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与前提,尤其为剩余价值学说体系建构提供了必要的前提,马的剩余价值学说是在他的劳动价值学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剩余价值学说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和基石,剩余价值学说科学体系的创立是马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最终形成的一个根本标志。
《资本论》里,马全面系统而又深入地阐明了剩余价值的生产、流通和分配,全面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其不同于前期著述的贡献在于:
第一,系统分析剩余价值产生的基础和源泉,科学揭示出剩余价值是以资本和劳动力在流通领域中的等价交换为基础,其源泉则在于劳动力在生产领域的消费过程所创造的价值大于其本身的价值。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
一、知识体系
二、知识梳理
(一)、王朝更替(历史发展的线索)
1、原始社会:元谋人——北京人——原始农耕文化时期—传说中的炎帝、黄帝时期—尧舜禹时期
2、朝代沿革:上古三代(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统一——两汉(西汉、新、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北宋、南宋)、夏、金并立——元——明——清
(二)、封建国家的统一与分裂
1、三次大分裂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东晋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和辽宋夏金时期
2、四个结束长期分裂而完成统一的朝代;秦、西晋、隋、元
3、九个统一的朝代;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元、明、清
(三)、主要政治制度:
1、禅让制(原始时期)
2、世袭制(夏启开始)
3、分封制(西周开始)
4、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秦朝开创,清朝结束。
(1)理论来源: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张“君主要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提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理论,主张“法治”(商鞅—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2)建立:秦朝(秦始皇)——①最高国家统治者称“皇帝”;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②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官职。③地方实行郡县制。④“焚书坑儒”,加强文化专制。(3)巩固: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完善:隋唐——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隋朝开创,唐朝完善的)
(5)加强:北宋(宋太祖)——限制武将权力“杯酒释兵权”;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消除地方分裂因素,加强中央集权。
(6)发展:元朝——行省制度
(7)顶峰:明清:明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措施:①明太祖时废行省制度,设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②明太祖时,罢宰相,废宰相。③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制度(“票拟”、“批红”),皇权空前强化。④明太祖时,文字狱开始。
科学探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科学探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重要理论和学科,是理论体系中的一支重要支柱。其发展历程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密不可分,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5-1857年):马克思主要致力于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产过程和价值规律,以及从劳动价值论到剩余价值理论的转变。他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阐述了商品、货币和资本的基本范畴,并详细分析了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性和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
第二阶段(1857-1875年):马克思进一步深化了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理的认识,在经济学理论上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系统,形成《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其中,《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旨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总体矛盾,探讨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资本论》第二卷重点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流通过程,以及货币和信用的作用。《资本论》第三卷则更多地涉及剩余价值的再生产和分配,以及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等问题。
第三阶段(1875-1894年):这一时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的高峰期。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继续编辑马克思的遗稿,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同时,恩格斯和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也在不断开展工作,充实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他们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性质和历史性等。
第四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首先,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背景下,出现了计划经济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新的经济形式,这迫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这些新情况进行理论分析和解释。其次,随着20世纪中期国际形势的变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必须不断更新和调整,以适应新的时代发展需求。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理论家和学派,如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托洛茨基主义政治经济学、各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
科学探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科学探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关于社会经济结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理论。它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阶段。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了自己的研究。他们开始探讨商品和货币的本质,以及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崩溃的矛盾和危机。在他
们的研究中,他们发展了剩余价值理论。这个理论通过说明在资本主义制度中,工人的工
资只有生活所必需品的水平,而资本家剩余价值部分,从而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资本论》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基础。
第二阶段是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段。 1917年,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新苏
维埃政权建立起来。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革命胜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他通过对俄国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行研究,总结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经验。此外,列宁还强调了国家的经济作用,提出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的概念。这些理论成为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工业化的基础。
第三阶段是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段。如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仍在发展,其研究领域也在变得更加广泛和复杂。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家更加注重对全球化、经济不平等、环境问题和新技术影响的研究。此外,他们还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如“生态马克思主义”和“文化政治经济学”,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新挑战。
总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它在历史上
的三个阶段,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也影响了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变革。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政治和经济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探讨了政治体系和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社会的影响。这门学科旨在理解和分析政治因素如何影响经济活动,以及经济因素如何塑造政治格局。
在政治经济学领域,有多个不同的理论框架和学派。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古典主义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这些理论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解释,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政治和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
古典政治经济学源于18世纪的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研究。他们认为自由市场机制是经济增长和繁荣的主要驱动力。他们强调私人产权、自由贸易和竞争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这些理论成为现代经济学的基础,并对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注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运作和不平等问题。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阶级冲突和剥削现象,主张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对于理解历史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当前的社会经济问题提供了一种批判性的分析框架。
新古典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市场的效率和个体行为。它基于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理论,认为自由市场机制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新古典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政策制定和预测方面具有很大影响力,为经济学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
论。
制度经济学关注的是制度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它强调法律、规则和制度的重要性,认为它们是经济行为和组织的基础。制度经济学展示了制度和经济关系之间的复杂互动,对于研究国家间的经济差异和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探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科学探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它以普遍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原理为指导,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及其矛盾的深入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经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思考。
在经典经济学阶段,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基础。他们通过对商品交换和市场价格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为后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思考阶段,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通过批判性地接受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点,不断丰富和拓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和方法。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提出了利润挤取和技术革命对剩余价值实现的影响分析,为关注资本主义经济的具体运行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探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路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在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思考中,经济学家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和方法,努力将其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相结合,为我们理解和改造现实社会经济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经济史 、经济学说史、经济思想史以及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经济史、经济学说史、经济思想史与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想解释一下什么是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及经济思想史。
一、经济史
经济史是以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具体发展演变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横跨历史学与经济学,具有双重属性。它要求我们还原真实的历史。经济史学界广泛开展了关于古史分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资本主义萌芽等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讨论。经济史研究过去的经济实绩。因此学习研究经济史可以为现实经济建设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要求我们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的发展做出时序性、规律性的阐释。因而经济史分析过去经济发展历程、可以让我们借鉴历史经验来研究经济运行的框架。并在合理的经济框架中解释现今的经济政治体制及带来的实绩。经济史是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源泉。这样的创新是建立在过去的基础上的。也正因为这样,才能更容易推动理论的创新。所以经济史可以说是经济学的“源”。并且可以为经济学的实证方法提供基础。一部人类经济史,是市场和市场经济产生、发育的历史,是走向市场化和市场化演变的历史。市场化将古代、近代和现代经济相互贯通,从中可以看到经济现代化产生、发展的过程。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 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再到凯恩斯的通论。如今的经济学理论已经枝繁叶茂,几乎覆盖了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所有方面。建国后,经济史学界广泛开展了关于古史分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资本主义萌芽等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讨论。这些讨论加深了人们对各时代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了解,发掘和积累了有关经济史的资料,培养和锻炼了一批经济史研究的骨干,尤其是明清经济史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论著数量成倍增长,伴随着正本清源,回归学术本真,经济史学界对既有问题的探讨进一步延续与深化,同时开辟了新的学术领域,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引入,拓宽了近代经济史研究者的学术视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突破时限、放归整体,因此,我认为未来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而经济史作为经济分析的方法之一,不仅能告知历史条件和历史的真实状况,还能借助于历史综合分析的方法推知一些不同于经济学方法的结论。前者对于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偏好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背景知识,后者可以引发经济学家作更深和更全面的思考。总之,经济史不能替代其他研究方法,但也决不是可以忽略的经济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演进及现代动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演进及现代动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自诞生以来,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历史演进,现在仍然具有强大的现代动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早的雏形可以追溯到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合作,他们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时,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提出了一系列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成果是《资本论》,这部著作全面而深入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运行机制,揭示了它内在的矛盾和危机。
在马克思逝世后,世界各地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尤其是在苏联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了国家的官方经济学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一步完善了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批判,并提出了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体系。
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全球化浪潮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也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导致对于国家干预经济的批判,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的无边界流动和跨国公司的崛起也给国家主权和经济调控带来了困难。
面对这些新的挑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在不断地演进和发展。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注更加复杂的经济现象,如金融化、全球化和技术创新等。尤其是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新受到了关注,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问题,并提出了反思和改革的方案。
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路径上也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尤其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相结合,对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政治经济学的由来
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
1、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逐步形成的。
(1)公元前一世纪,古希腊色诺芬写了一书,译成现代汉语为《经济学》,主要分析奴隶主家庭经济的管理;
(2)公元1615年,法国重商主义者孟克列钦(也译为:蒙克莱田)写书《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扩大为整个社会或一个国家的经济管理;他是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的人。
重商主义是最早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理论探讨的。他们反对古代思想家维护自然经济、反对货币财富的观点,承认货币财富,并把经济学中心放在研究商品货币上。这是经济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但由于其把经济学研究范围仅限于流通领域,仅描述了经济过程的表面现象,因而其只是“政治经济学前史”。
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是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的时候开始的。这就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法国的重农主义学说是最早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其代表人物魁奈在其《经济表》中把农业看成是生产“纯产品”(剩余价值)的唯一生产部门,这是其理论研究存在的缺陷。但其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了生产领域。马克思认为,“重农主义体系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的理解”。
(3)公元1755年,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写书《政治经济学》,作为符合资本主义需要的理性原则,旨在为资本主义发展
开拓理想的境界;
(4)从此,“政治经济学”一词在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流行开来,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威廉-配第是奠基人,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
科学探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科学探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及其内在规律的深入研究,以及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构建和发展的理论指导。在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在《资本论》中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并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为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初,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和发展。他在《帝国主义论》中系统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揭示了帝国主义对国际经济政治的影响,并提出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的理论。列宁的理论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对国际经济政治关系的深入认识,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深入发展。他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阐述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化和集体化的原则。斯大林的理论为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指导,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在20世纪以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经历了其他多个重要阶段,如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结构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以及21世纪以来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更新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一系列重要的阶段,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问题的出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仍然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以更好地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和任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演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演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历经近两个世纪的发展与演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理论、方法、范畴等方面都得到了重要的拓展和深化。
一、初步形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初的形成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个人经历和思想转变密不可分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在巴黎和曼彻斯特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进行了深入剖析。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要从实践出发,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进行了研究,形成了《资本论》的方法和体系,建立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和概念体系。
二、发展壮大
20世纪初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壮大。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还形成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如列宁的“帝国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道路”等。
三、理论突破
在90年代后期,以经济全球化为标志,新自由主义在全球掀起了一股浪潮,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实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又出现了新的理论突破。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学派和中国政治经济学。
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兴起,主要是针对传统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应对全球化时面临的困境提出的。新马克思主义学派认为,在当今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呈现出新的演变,因此需要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研
究方法和价值取向。这一学派所提出的现代化、全球化、消费主义等理论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深化。
§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CH1 总论
§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
经济:古希腊的含义,中国古汉语的含义。
经济学的产生:
古希腊学者色诺芬(BC430—BC354)的《经济论》
(中国孔子BC551—479)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BC384—BC322)的《政治论》
(中国孟子BC372—289)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法国的孟克列钦(1575—1622)(中国此时已明末清初)
《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1615)
政治一词,源于古希腊城都、社会、国家的意见。
重商主义认为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局限于流通领域。
威廉·配第:(1623—1687)《赋税论》
区分了“自然价格”与“政治价格”
两大贡献:认识到劳动创造价值,劳动量决定价值量;
认识到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反比。
两大误区:混淆了价值与交换价值;混淆了价值与使用价值
亚当·斯密:(1723~1790)《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研究》
贡献:(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劳动价值论)
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指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注意到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区别。
= 生产耗费的劳动
误区:价值混淆了耗费劳动与购得劳动 = 交换中购得的劳动
二元论
大卫·李嘉图(1772—1823)《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6年)
生于伦敦一个富有的犹太家庭
贡献:区分了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认识到直接的活劳动和间接的物化劳动
区分了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
论述了工资与P的相对关系,说明了工人创造的价值,在工人与资本家之间分配,有相互关系,是相对的。
提倡贸易自由“比较成本说”
缺陷:没有区分劳动与劳动力
政经 第01章 政治经济学发展历史
2、魁奈《经济表》的基本内容
(1)“纯产品”(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工业产品)
“唯一财富”的源泉
(2)阶级划分:生产阶级、土地阶级、不生产阶级
二、<英>大卫· 李嘉图
(1772~1823年)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主要内容与学说
(1)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商品价值交换的基础--价值规律理论 (2)通过级差地租和经济资源禀赋来“寻租”--比较优势理论 (3)自由贸易使国际资源配置最小化和经济效率最大化-- 自由贸易理论
三、庸俗经济学(“实证”经济学)
财富 分配 原则
货币 资本
劳动力 资本
“土地” 资本
利润
工资
地租
思想: 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应该拥有社会财富。
(3)萨伊定律
• 萨伊定律包含的要点:
(1)有效的生产能创造有效的需求。 (2)有效的需求能创造有效的市场。 (3)市场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商品的买和卖不会脱节。 (4)货币是流通的媒介并不增值,商品增值是由劳动创造的。
经济活动的基本矛盾?
经济的基本矛盾:
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之间协调发展的矛盾! 其中最核心问题: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件
任何理论创新都是对已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 理论
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
具体化和
指导
创新形式
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实践
政治经济学
只有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才能创建 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第一,只有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才能进一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国有 经济
混合
集体
经济
经济
经济结构
外资 经济
私营 经济
多元 化
多元
化 社会结构
复杂社会关系导致怀疑和否 定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 噪音不绝于耳
马克思 主义
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 指南才能进一步坚持、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西方经济学的前景不容乐观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在中国的实践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中国在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后, 开始了伟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
上世纪60年代人们排队购买食物
粮票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并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生 产力和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
不同的国家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中国经济学教育的现状和格局
西方有意识输出 西方经济学 国人全盘照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简述《资本论》在政治经济学中实现的伟大革命变革。
列宁评价《资本论》“是现代最伟大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资本论》的出版标志着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已形成。
1、劳动价值学说
劳动价值学说是马整个经济理论特别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前提和基础,是马政治经济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对商品二因素以及价值实体和价值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得更深刻,尤其重要的是把价值和交换价值作了严格的区分。
第二,详尽阐明劳动二重性原理及其和商品二重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对价值形式学说作了全面论述,建立了完整的价值形式学说体系。
第四,全面分析了商品拜物教性质。《资本论》中把商品拜物教的本质、产生根源及其历史过渡性揭示了出来,彻底揭露了商品拜物教的根源在于商品生产的私有制;而拜物教也只有在私有制被公有制取代后才能消灭。
《资本论》除了建立了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把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结合起来,解决了导致李嘉图派崩溃的两个难题;同时,劳动价值学说还为完成他的全部经济理论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与前提,尤其为剩余价值学说体系建构提供了必要的前提,马的剩余价值学说是在他的劳动价值学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剩余价值学说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和基石,剩余价值学说科学体系的创立是马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最终形成的一个根本标志。
《资本论》里,马全面系统而又深入地阐明了剩余价值的生产、流通和分配,全面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其不同于前期著述的贡献在于:
第一,系统分析剩余价值产生的基础和源泉,科学揭示出剩余价值是以资本和劳动力在流通领域中的等价交换为基础,其源泉则在于劳动力在生产领域的消费过程所创造的价值大于其本身的价值。
第二,系统阐明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和目的。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的过程,攫取剩余价值就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和目的。
第三,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本质——只不过是剩余劳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转化形态,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剩余价值作为剩余劳动的凝结,只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才表现为剩余价值。
第四,全面系统研究了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及其相互辩证关系,从而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剥削实质和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对政治经济学的独特贡献或创新性贡献
第五,阐明了剩余价值的流通和分配过程,揭露了资本主义是以榨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剥削实质,同时,也充分证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愈加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楛的事实。
剩余价值学说的完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本上建立了。
3、资本学说
马克思揭示了资本的实质,创立了科学的资本学说体系。
第一,阐明资本的起源和本质: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资本是通过不同阶段的循环过程,是一种运动。
第二,关于资本的构成。首先,马将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马在资本划分基础上,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学说,为阐明平均利润规律的形成、地租理论、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等等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础。其次,将资本划分为固
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马的这种划分便于考察资本周转的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量的影响,以便进一步揭示资本对劳动的剥削。
第三,资本的形式和分类。首先马的资本形式学说对资本的形式作了全面而科学的说明,深刻阐明了资本的运动规律,为阐明资本的循环和周转问题提供了科学基础。
其次,资本分类学说有助于全面深入揭示资本运动过程所包含的及其复杂的关系和矛盾,以及矛盾发展的规律;有助于科学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各个资本家剥削集团的性质、特点及其与工人阶级的关系;有助于揭示这些剥削集团在基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以及他们又勾结又争夺的本性。
4、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学说
该学说揭示了剩余价值规律运动的后果,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它直接为论证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必然性提供了可靠的科学根据,因而成为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
5、社会资本再生产学说
社会资本再生产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资本运动在流通领域的矛盾和规律进行总结性的分析,是对剩余价值实现问题作概括性研究的理论,因而是政治经济学最复杂的问题之一。
马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分析研究,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再生产的阶级实质及其对抗性矛盾,意义重大:第一,揭示了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实质——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第二,通过流通过程的研究,阐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发展所必需具备的条件,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一般规律性。第三,揭露资本主义再生产和流通过程所固有的对抗性矛盾,从而阐明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暂时性。第四,对建设社会主义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列宁认为再生产学说即使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也是适用的。斯大林晚年更是指出再生产学说的一系列原理都是适用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
6、经济危机学说
经济危机学说与社会资本再生产学说紧密相连,它一方面彻底粉碎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经济危机问题的种种谬论;另一方面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鼓舞其革命斗志。
综上所述,《资本论》不仅是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彻底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它所阐明的许多政治经济学原理,也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以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都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简述《反杜林论》中的政治经济学贡献。
《反杜林论》以论战的形式在批判杜林反动思想体系的基础上全面系统简明扼要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一部经典著作。
该书在批判杜林反动经济学观点时,扼要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而且在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与方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理等一系列问题上,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一)对政治经济学对象和方法的论述
针对杜林胡说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切经济的最一般的自然规律”,即不是研究各个社会经济形态的生产关系及其规律,而是研究一切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恩格斯阐明了如下政治经济学内容:
第一,再次明确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生产关系。指出“政治经济学,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表明了两点意思,一点是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二是对生产关系做了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