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学具,优化数学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使用学具,优化数学课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在小学数学课的教学中,应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原则,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讨论、交流、猜测、合作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从教的这几年中,我认为数学教学中,要变抽象为直观,合理使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尤为重要。

我就教学中指导学生勤用数学学具,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所起的作用谈几点体会。

一、适时运用学具,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

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我先让学生把6个练习本分成两份,通过分练习本这一活动,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本,另一得5本;一人得2本,另一人得4本;两个人各得3本。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三种分法与前两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

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

二、灵活使用学具,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有效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生活情境,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体现了数学即生活的理念。

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有些生活中的问题,数量关系复杂,条件隐藏题中,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较高。

如果教师一味地硬灌,学生只能机械地接受,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地显示出来,让学生自己悟出解题规律、方法和道理,有利于算理算法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有这样一道题:“一个装有水的容器,棱长5分米。

如果放入一石块完全沉没水中,水面从2分米上升到4.5分米,求石块的体积?”单从题意上看,石块是什么形体不清楚,要求出它的体积也就无从下手。

看到学生束手无策的表情,我拿出课前准备的教具进行多次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学生在观察中就会渐渐看出,上升2.5分米高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这样,看似非常困难的题目在演示操作中迎刃而解,学生就真正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巧妙运用学具,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算理
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

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

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

例如:三年级学生学习一位数除法,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十位上除后出现有余数的情况,如:32÷2,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

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可采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
先拿出2捆(2个10)平均分2份,每份是1捆(l个10),十位商1;剩下1捆表示1个10,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2根合并成12根,再平均分2份,每份是6根(6个1),个位商6。

通过摆小棒体会剩下一捆继续平均分,怎么分,使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继续除的算理,以此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在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四.创造性地使用学具,有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小学生的形体认识少,空间观念淡薄。

在教学几何知识时,多媒体教学虽能演示几何形体的特征,但仅停留在看的层面上,学生缺少真正动手实践的机会,难以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先直观感知,再通过不同形式和方位观察、分析、比较,有利于学生对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在头脑里形成鲜明的表象,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逐步形成。

尤其是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教具和学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离开教具和学具,学生对这些几何形体的空间观念也就无从谈起。

如在教学长方体认识时,我先用教具演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再让学生用学具盒认识长方体,然后,拿出学具小棒和三维插头做成两个长方体,一个一般长方体,一个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并让学生结合模型,分别说出每个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再如教学角的认识时,教师出示角演示器,变换出不同类的角,再让学生用学具同位互相演示,在实践操作中,学生对锐角、直角、钝角、
平角、周角有了清晰的认识。

同时,也明确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对这些角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有利于这些角的空间观念的培养。

五、运用学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想一切为了学生,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尤其是小学教学要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师只要能巧妙合理利用学具,就能构造出新颖、实在、高效的课堂。

纸是学习中最为常见的工具,如果将纸加以利用,让它变成学习的辅助工具,对学生而言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将熟悉的东西作为工具,其可操作性是非常强的。

人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动手实践检验认识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由于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弱,很多时候都会用到检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在验证时常常会用到学习时随处可见的纸张。

例如在思考下面的平面图形哪些可以折成正方体时,学生先是通过猜想作出判断。

为了检验判断是否正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各图的草图画在纸上,通过剪折的方法验证,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诚然,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学具服务教学辅助教学的功能,使之更好地促进教学。

但是,它也并非是万能的,远没有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动态画面与音响效果的形象逼真等。

教学中,需要教师科学合理适时地运用,尤其是要把握好课堂节奏,做到放收有度。

否则,只会降低教学效果,得不偿失。

总之,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学具,不仅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小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感知、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观察的能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领悟,在实践中
感知,极大地提高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