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语文《大自然的语言》

合集下载

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学期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

(2)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二、教学课题《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

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文章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形象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并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则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全文语言不仅有准确性,更具有生动典雅的特色。

文章不仅告诉我们物候知识,更倡导我们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习本课需要达成以下的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4、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介绍物候学研究对象,物候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等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丰收。

作者举例生动典型,读起来亲切可信。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之前用百度搜索引擎[]在网上搜索《大自然的语言》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用百度网()上搜索下载《大自然的语言》图画视频,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大自然的语言》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便于学生直观形象感受文本,理解文章内容。

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

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

语文《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

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对自然规律的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探讨作者对大自然的描述和感悟。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自然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学生进行讨论。

2.2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

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观察法:学生观察自然现象,进行实践操作。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工具3.1 教学资源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文本。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科学知识资料:关于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的资料。

3.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PPT:展示课文内容和科学知识。

笔记本和笔:学生做笔记。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程度。

阅读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实践操作: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并进行实践操作的能力。

4.2 教学反馈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学习情况。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导入和阅读课文。

第二课时:讲解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

第三课时:小组讨论和学习体会分享。

5.2 时间安排导入和阅读课文:40分钟。

讲解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40分钟。

小组讨论和学习体会分享:40分钟。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6.1 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导入自然现象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活动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

小学三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然的语⾔》是⼀⾸诗歌,共有五节,第⼆、三、四节以蝌蚪在⽔中游动、⼤鱼鱼鳞上的圈圈、喜马拉雅⼭巅的三叶⾍化⽯为例,说明这些都是⼤⾃然的语⾔。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然的语⾔》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然的语⾔》原⽂ 别以为⼈才说话, ⼤⾃然也有语⾔。

这语⾔到处都有, 睁开眼就能看见。

你看那天上的⽩云, 这就是⼤⾃然的语⾔: ⽩云飘得⾼⾼, 明天准是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 这也是⼤⾃然的语⾔: 蚂蚁忙着搬家, 出门要带⾬伞。

蝌蚪在⽔中游泳, 不就像⿊⾊的逗点? ⼤⾃然在⽔⾯写着: 春天来到⼈间。

⼤雁在编队南飞, 不就像省略号⼀串? ⼤⾃然在蓝天上写着: 秋天就在眼前。

⼤树如果被砍倒, 你会把年轮发现 ⼀年只长⼀圈, 这是⼤⾃然的语⾔。

你如果钓到⼤鱼, 鱼鳞上也有圆圈 ⼀圈就是⼀岁, 这⼜是⼤⾃然的语⾔。

⼤⾃然把三叶⾍化⽯, 嵌在喜马拉雅⼭脉。

这是在告诉⼈们: 那⼉曾是汪洋⼀⽚。

⼤⾃然的语⾔啊, 真是妙不可⾔。

不爱学习的⼈看不懂, 只有勤于思考的⼈才能发现。

【篇⼆】⼩学三年级语⽂《⼤⾃然的语⾔》教案 教学⽬标: 知识与能⼒ 读懂诗歌内容,知道⼤⾃然的语⾔指的是什么。

过程与⽅法 读中感悟,体会⼤⾃然语⾔的神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激发学⽣探索⼤⾃然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知道⼤⾃然的语⾔指的是什么,领略⼤⾃然语⾔的妙不可⾔。

教学难点: 学⽣对⼤⾃然的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句⼦较难理解。

课前准备: 1、课件。

2、查找有关“三叶⾍”化⽯、“喜马拉雅⼭脉”的⽂字或图⽚资料。

3、观察⼤⾃然,搜集有关“⼤⾃然语⾔”的资料。

教学过程: ⼀、激趣导⼊、揭⽰课题 1、欣赏四季美景。

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然界的⼀切都显⽰出⽆限的魅⼒,请孩⼦们跟⽼师⼀起去欣赏⼏个画⾯。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10篇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10篇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10篇说课稿是教师与观摩者之间有效沟通的工具,能够帮助观摩者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精选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识记词语(略)。

2.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3.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能力目标:1.训练做读书摘要的能力。

2.训练生动形象进行口头描绘景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建议一、课文主旨文章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二、段落结构本文作者围绕物候这个中心介绍了四个方面的问题,课文因此也可划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l—3),说明什么是物候、物候学及其研究对象。

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研究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逐项说明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各个因素。

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三、层次分明的结构顺序文章首先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用短短百十来字,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况,既生动形象,又高度概括,自然引起读者的兴趣,使人对物候学有了直观的认识。

接着,作者再以具体现象作例,以“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样典雅而富有概括性的语言,告诉读者,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在此基础上,第三段,作者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等问题。

这就是由表及里的说明。

第四、五段,话题引到农业上,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这两段实际上与文章最后形成了照应。

文章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

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有条有理;一个设问句下有“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清楚。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培养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3)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体验生活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3)培养学生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了解大自然的基本语言特征,培养观察和保护意识。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大自然的语言,培养观察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学生分组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2)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组内讨论。

(2)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解答疑问。

5. 小组活动:(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大自然的语言特征。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把握重点,领悟教材)《大自然的语言》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主题单元下的第一篇文章。

它是一首文字浅显,文笔优美的知识性诗歌,从一些最为常见的现象入手为我们介绍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

诗歌具体介绍了7种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高飘预示晴天,蚂蚁搬家要下雨;蝌蚪游泳春天到,大雁南飞秋天到,鱼鳞的圆圈,树的年轮都是“一圈一岁”,“三叶虫”推测地质,又可分为表示天气变化、季度变换、推测年龄、推测地质四个板块。

其中表示“三叶虫”这个小节是学生难于理解的,是本诗歌的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观察与发现”。

根据课文的类型,特点及其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教学本课时应重点引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探究大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体会用平实、通俗有趣的语言,解释介绍深奥的大自然知识的特点。

这首诗歌的教学目标是(详见教学目标部分)1、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

2、语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朗读的节奏。

3、情意目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究、研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本诗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处理教材(长文短讲)(2)重视朗读训练,把握诗歌节奏。

(3)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重视自读自悟。

(5)紧扣单元主题,注重知识的拓展。

教具准备:cai教学辅助软件二、说学生三年级下期的学生,已有预习的习惯和自读的能力,也有不同方法识记生字的能力与愿望。

其次,学生对朗读课文的兴趣比较浓厚,课外阅读也有一定的质量,兴趣广泛,因此,他们对大自然的语言也比较熟悉,能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适当地对课文内容作出补充,通过学习,能够将自己平日观察到的大自然的语言,仿照诗歌的形式进行仿写。

三、说教法(抓住重点,选择教法)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宜采用“情境教学”,并辅以cai教学软件,缩短学生的生活距离,为学生认识大自然的语言感悟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提供直观视觉,把学生带入情境。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5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5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5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1、“大自然的语言”改写者将大自然拟人化,用“大自然的语言”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含蓄生动,引人入胜2、“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用拟人手法,“沉睡”与“苏醒”对举,形象生动地写大地回春。

3、“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前两个分句组成对偶,再加一个稍长的散句,描绘出一幅具有代表性的春色图画,写得很有文采。

4、“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

”用摹声的手法写树叶纷纷飘落的动态5、“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一段三个例子都是将贴切的比喻与巧妙的拟人融为一体,植物举两个例子,用对偶句使之相映成趣,布谷鸟的例子未与前两句凑成一组排比,而是用错综修辞法,避免了呆板无味,使句子错落有致,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6、“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这一句运用比喻,把活生生的生物比喻为“活的仪器”,还说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把生物的变化作为一种征兆,对它在物候观测中的重要的作用与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显得十分有力。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2【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按照要求筛选课文主要信息;2、体味__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3、理解逻辑顺序在说明中的作用;【教学重点】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教学难点】逻辑顺序在说明中的作用【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引入一:视频春季景象(春季画面中可出现渐渐融化的积雪、竞相开放的桃花、新吐绿芽的柳枝、匆匆筑巢的燕子等)夏季景象(可出现亭亭玉立的荷花、翩翩起舞的蜻蜓、振翅高歌的蝉等) 秋季景象(翻飞的黄叶,怒放的菊花、如火的枫叶等)冬季景象(呼啸的北风、枯树、飘飞的大雪)提问:刚才这段图像分别展现了哪些季节的景像?你是依据什么判断出来的?学生发言,教师点评后,顺势新课的学习。

【语文知识点】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及赏析

【语文知识点】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及赏析

【语文知识点】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及赏析《大自然的语言》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及其研究的对象,阐述了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说明了物候学的特性与本质。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设计4篇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设计4篇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设计4篇《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2、引导学生认识“雁、庐、鉴”3个生字。

教学重点:从诗歌中了解大自然然的语言,认识“雁、庐、鉴”3个生字。

教学难点:懂得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准备:师:一份阅读检测题;一份阅读材料——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生:观察大自然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大自然手中的画笔色彩斑斓,大自然独有的语言更是魅力无限。

今天,我们就来自主阅读戴巴棣的诗歌《大自然的语言》。

二、初次自学诗歌。

1、认读生字词,并把诗歌读通读顺。

2、为诗歌标上小节号,思考:诗歌讲了哪几部分内容?3、小组内交流、订正。

三、再次深入阅读诗歌,独立完成下面的检查题。

(一)字词练习1、选字填空。

燕雁(1)我家的屋檐下有个()子窝,里面新增的几只小雏儿,可爱极了。

(2)秋风一起,大()就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的队伍向南飞了。

2、查一查“鉴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照诗歌内容填一填。

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中的现象现象传递的信息大自然中的现象现象传递的信息(三)选择填空,并写出理由。

别以为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________就能___(竖起耳睁开眼)(听见看见)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基米的洗澡的时候,学会了鉴别皇冠。

可别人也都洗澡,为什么不会__________(计算浮力。

把浮力计算?)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从“词语采集”中任选一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小组学习1、小组内交流检测题的答案,意见不统一时,询问老师。

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

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

语文《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为什么说大自然是有语言的。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增强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语言的定义和特点。

2. 大自然中的各种语言现象,如动物的声音、植物的生长等。

3. 如何理解和解读大自然的语言。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自然的语言的定义、特点和现象。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大自然语言现象,让学生深入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手段:1. PPT: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直观地呈现大自然的语言现象。

2. 实物展示:展示大自然中的各种语言现象,如动植物的实物或标本。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一、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大自然产生兴趣。

2. 讲解:讲解大自然的语言的定义、特点和现象。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大自然语言现象,让学生深入理解。

4. 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二、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2. 讲解:15分钟3. 案例分析:20分钟4. 讨论:10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一、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大自然的语言的理解程度。

3. 思考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反馈与改进:1. 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一、教学资源:1. 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

《大自然的语言》生字拼音、词语解释

《大自然的语言》生字拼音、词语解释

5、大自然的语言第二单元
萌发méng fā次第cì dì翩然piān rá
n 孕育yùn yù
农谚nóng yàn 海棠hǎi táng 悬殊xuán shū
销声匿迹xiāo shēng nì jì周而复始zh ōu ér fù shǐ
花香鸟语huā xiāng niǎo yǔ草长莺飞cǎo zh ǎng yīng fēi
第二单元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
融化[róng]:指冰或者是雪由于温度升高或者是太阳光的照射使它化成水。

萌发[méng]:种子或孢子发芽;比喻事物的开端。

次第:依次,按照顺序,或依一定顺序一个接一个地。

翩然[piān]: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yùn]: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荣枯[kū]:草木的茂盛和干枯。

农谚[yàn]:指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悬殊[shū]:形容差别大。

销声匿迹[xiāo、nì]: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衰草连天[shuāi]: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

风雪载途:风雪遍地,形容气候恶劣。

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比喻事物的循环。

花香鸟语:花飘散着清香,鸟唱着悦耳的歌,形容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多指春光明媚。

草长莺飞[zhǎng、yīng]: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

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

语文《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1.2 教学内容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探讨课文中所表达的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主要内容与主题。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的分析。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深层含义,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于自然与人类关系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深入理解课文。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提供课文的电子版,方便学生阅读和查阅。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介绍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基本信息。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总结课文,让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4.2 时间安排导入新课:5分钟阅读课文:15分钟分析课文:20分钟总结课文:10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学生作业和阅读笔记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2 教学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给予解答和反馈。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收集有关大自然语言的图片、资料等,进行小组交流分享。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教案,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6.2 课后活动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大自然语言的短文,发挥想象,进行创作。

推荐阅读:为学生推荐一些有关大自然、环保等方面的书籍、文章,拓展知识面。

2023年语文教资面试试讲逐字稿:大自然的语言

2023年语文教资面试试讲逐字稿:大自然的语言

2023年语文教资面试试讲逐字稿:大自然的语言2023年语文教资面试试讲逐字稿: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试讲逐字稿:导入:列宁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其实呀,不仅人类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

草木枯荣,留鸟来去,银装素裹,硕果累累,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一年四季,循环往复,妙不可言。

那么大自然的到底是指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竺可桢的文章,来寻找答案。

初读:学习有了目的,就像航海有了方向。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二:品读课文,赏析说明语言。

三:悟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课前预习是我们早已养成的良好习惯,下面到了我们展示预习成果的时候了,哪位同学首先亮剑,为我们介绍下本文的作者呢,同学们争先恐后,不要抢,这位举手最快的同学,你真是博学多识,通过你的介绍,我们加深了对作者彭荆风的认识。

接下来请看大屏幕上的生字词,哪位同学愿意读一读呢?后面举手最高的同学,恩,很好请坐!同桌你来给他点评一下,吐字明晰,发音准确,美中缺乏的是声音不够洪亮,那接下来就由你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来读一下吧!恩,同学们读的非常认真。

精读:看来大家的预习工作做的无可挑剔,我们就借着这股预习的东风,走进文本。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边读边考虑这样2个问题:一: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呢?二:围绕这个说明对象,文章说明了哪些内容?同学们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中间的同学:你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些自然现象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是本文的说明对象。

思维很敏锐。

请坐。

〔板书:物候〕那么文章说明了哪些内容呢?后面的同学,你说本文为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的影响,决定物候现象降临的因素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概括的简洁全面。

请坐。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研究物候更为重要,下面请同学们再课读文6到10段。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课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课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课教案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大自然的语言,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1.1.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

1.1.3 引导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应该珍惜和保护。

1.2 教学方法1.2.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1.2.2 运用观察、讨论、写作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2.3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1.3 教学内容1.3.1 介绍大自然的语言的概念和特点。

1.3.2 分析大自然的语言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1.3.3 举例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二、知识点讲解2.1 大自然的语言的概念2.1.1 大自然的语言是指自然界中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信号和表达方式。

2.1.2 大自然的语言包括声音、颜色、形态、气味等多种形式。

2.1.3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种无声的沟通方式,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理解。

2.2 大自然的语言的特点2.2.1 大自然的语言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每一种生物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

2.2.2 大自然的语言具有动态性和变化性,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2.2.3 大自然的语言具有普遍性和共性,不同物种之间可以相互理解和交流。

2.3 大自然的语言的作用和意义2.3.1 大自然的语言是生物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的工具,有助于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2.3.2 大自然的语言是自然界中的调节器,能够平衡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2.3.3 大自然的语言是人类认识自然、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三、教学内容3.1 大自然的语言的实例分析3.1.1 动物的声音:如鸟鸣、兽叫等,它们通过声音来传递信息、吸引配偶、警告同伴等。

3.1.2 植物的颜色:如花的花瓣、果实的成熟等,它们通过颜色来吸引传粉者、警告食草动物等。

3.1.3 自然界的形态:如山脉、河流、沙漠等,它们通过形态来表达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跨学科教案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跨学科教案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让学生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我发现,这样的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显得比较内向,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可能是我需要在课后关注的,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更多生动的案例让学生理解知识点。
2.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情况,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3.课后及时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举例:以自然灾害为例,分析其原因、影响及预防措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大自然的声音和变化?”比如,雨滴打在窗户上的声音,树叶随风摆动的样子。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将语文、自然科学和地理知识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们从不同角度理解《大自然的语言》。我发现,这样的跨学科教学确实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他们纷纷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大自然现象。这让我意识到,学生们对大自然其实并不陌生,关键是如何引导他们用科学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跨学科教案,本节课我们将结合语文、自然科学和地理学科,深入探讨以下内容: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教学教案范文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教学教案范文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教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主要内容,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

3. 课文中的写作技巧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主要内容。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隐喻表达。

2. 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词汇和句型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进行翻译和造句练习。

4. 写作技巧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并进行相关写作练习。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并提出相关的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技巧的运用情况。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3. 采用写作练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八、教学资源:1.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大自然图片或视频。

3. 写作练习的素材和示例。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和阅读理解。

大自然的语言之语文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之语文教案

一、教案名称:《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教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大自然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认识和理解。

2.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四、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对大自然语言的感知和理解。

五、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美感。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大自然的语言。

3.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提问:你们在大自然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2.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讨论生字词的意思。

3. 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说的“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4. 探索大自然的语言: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自然现象,探讨其语言特点。

5. 总结与拓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总结大自然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大自然。

七、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提问或小测试,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观察报告:评估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八、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并记录其语言特点。

2.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大自然的相关文章或书籍,加深对大自然的了解。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以便在下一节课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十、教学计划:下一节课,将继续探讨大自然的语言,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更多的自然现象,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语文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简析

语文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简析

语文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简析语文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简析《大自然的语言》,本文是知识性小诗。

通过一些自然现象,告诉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自然的一些规律。

全诗共7节,诗歌语言生动活泼,适合朗读背诵。

大自然的语言是人心灵的声音。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简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简析1《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文章以清新的笔法,生动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一门方兴未艾的新兴的科学──物候学。

“物候学”对许多青少年读者来说,该是陌生而神秘的;要用很短小的篇幅讲清这门科学的内容、意义、规律和发展前景,又是多么的不容易!而《大自然的语言》在这方面却有其独到之处,它言简意赅地、饶有趣味地把物候学介绍给青少年读者,使他们不但对这门新兴科学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热爱科学的兴趣,同时也可使之在学习语言方面受到启示,吸取营养。

从这个意义上看,《大自然的语言》作为语文教材,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一)新颖别致、引人入胜的标题:这篇文章,是要向读者介绍有关物候学的知识。

如果简单地用“物候学知识”一类的标题,对初中学生来说,会有生疏深奥的感觉,不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改写时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既与科学小品文的特色相合,又十分新颖别致。

它的妙处在于含蓄生动、引人入胜。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那只不过是流传于街巷市井中的一句俗话而已,事实上只有人才有语言。

而标题中却让“语言”出自“大自然”之“口”,真是与众不同,引人寻味了。

这个标题,切合了青少年的好奇心理和渴求知识的欲望,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对小读者们无疑是有着强烈的吸引力的。

(二)眉目清晰、自然精巧的结构:这篇文章的结构十分精巧自然。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文章开头,就把“冬去春来”“入夏趋秋”的四季变化和花木虫鸟的百态千姿生动地展示在我们的面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习检查
鳞(lí n)
(鱼鳞)
嵌(qiàn)
(嵌入)
字词乐园
课件PPT
大自然的语言选字填空。 睛 火眼金(睛) (晴 )空万里 眼(睛) 晴)朗 ( ( 画龙点(睛) 晴)天 钓钩 (钓 )鱼 鱼(钩) 垂( 钓) 秤( 钩) 铁(钩 )
课件PPT
课文详解
默读课文,你知道了哪些大自然的 语言?用——画出关键词句。
谢谢观看
蝌蚪在水中游泳, 不就像黑色的“逗点”? 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 春天来到人间。
• 大雁在编队南飞,
• 不就像“省略号”一串?
• 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
• 秋天就在眼前。
大树如果被砍倒,你会把年轮发现—— 一年只长一圈,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如果钓到大鱼, 鱼鳞上也有圆圈—— 一圈就是一岁, 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 嵌在喜马拉雅山巅。 这是在告诉人们: 那儿曾经是汪洋一片。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 的山系,它拥8000米以上高峰14座, 7000米以上高峰40多座。其中,位于 我国与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海 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喜玛拉雅山
三叶虫化石,燕子石,也叫蝙蝠石,学名叫 三叶虫化石。三叶虫是生活在六亿年到两亿多 年前的古老动物。多生活在海底,由于气候的 变化,地壳的运动等原因,三叶虫灭绝了,但 是它们的化石在喜马拉雅山巅被发现,说明几 亿年前喜马拉雅山巅曾是三叶虫生活的地方, 所以说那里曾是海洋。
课件PPT
拓展提升
收集有关大自然的语言的言语

燕子低飞要落雨。 龟背潮,下雨兆。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馒头云,天气晴。
课件PPT
心灵感悟

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 把大自然拟人化,生动、新颖 而又富有趣味性,能够引起读 者的阅读兴趣 。
课件PPT
一、我会填,细心观察。 随堂练习

大自然也有语言~~~ 你看那( ), 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 ), ( )。
大自然也有语言~~~ 你看那林子里的柳树, 这是大自然的语言。你看那天上的月亮, 柳树长出绿苞, 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春天已经来到。 月亮朦胧,明天必雨。
你看那树上的蜘蛛, 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蜘蛛结网,久雨必晴。
课件PPT
图解结构
大 自 然 语 言
大自然有语言
自然现象 不爱学习,粗心大意的读不 懂 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PPT
概括主题
本文从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 像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 奥秘,同时,告诉我们只要 努力学习,就能发现大自然 的许多奥秘。
课件PPT
写法点拨

本课的写作特色在于题目,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通 过形象生动的题目,引起 读者的阅读兴趣。
• • • • • • • • 白云飘得高——晴天 蚂蚁家——下雨 蝌蚪游泳——春天到 大雁南飞——秋天到 年轮长一圈——一年 鱼鳞一圈——一岁 三叶虫化石——汪洋一片 漂砾——冰川
丰富多彩 只要我们 热爱学习 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刻苦钻研 就能发现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柳毛开花,点豆种瓜
课件PPT
大自然把一块“漂砾”
撒在江南的庐山。 那又在提醒大家, 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
朗读提示: 把你喜欢的小节读给小组同学听。
比一比,谁说得多。 大自然的语言真是( 妙不可言、无处 不在、丰富多彩 )
小组合作: 1. 把你所发现的大自然的 语言仿写一节小诗。 2. 可以填空,也可以自由发挥。
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
• 别以为只有人才说话, 自然活泼,引起兴趣 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 睁开眼就能看见。
第一部分: 总写全文,大自然也有语言,而且无处不在。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 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飘得高高, 明天准是个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
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忙着搬家, 出门要带雨伞。
冀教版
三年级 语文 下册
6 大自然的语言
资料宝袋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 丰富的物候知识: “清明前,开秧田” “柳毛开花,点豆种瓜”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 • • • • • • • •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睁(zhēng):睁眼 睁开 怒目圆睁 晴(qí ng):晴天 晴朗 晴空 晴空万里 蚂(mǎ):蚂蚁 蚁(yǐ):蚂蚁 蚁穴 工蚁 搬(bān):搬家 搬运 搬走 搬弄是非 泳(yǒng):游泳 泳衣 冬泳 蛙泳 逗(dòu):逗号 逗笑 逗留 引逗 雁(yàn):大雁 孤雁 雁阵 雁过留声 略(lüè):省略 简略 战略 雄才大略 钓(diào):钓鱼 钓竿 垂钓 沽名钓誉 汪(wāng):汪汪 汪洋 水汪汪 撒(sǎ):播撒 撒种 撒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