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教材,才能看“轻”教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清”教材,才能看“轻”教材

(邝淑艺数学教师)

这次教育改革,无论是在课程内容上还是教材编排形式上,都给我们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新理念有了,新教材有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有时却感到更加困惑。当我们翻阅教材时,常常发现,很多教材内容精而少,就是那么一幅图,两句话,这么少的内容怎样上一节数学课呀,难怪有的老师发出“新课程的教材就和它的版面一样有时让人心里空落落”的感慨。于是在实践中我们看到:有的教师教学时在短短时间内就草草完成了自己认为的“教学任务”,不知如何使精而少的教材内容丰盈起来;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则把新教材抛在一边,按原来的方法针对知识点进行高密度大强度的习题训练。当然大家都认为这两种走极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新课程中,教材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应该说新课程中,在如何使用教材上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认为要创造性地用好新教材,首先教师要充分地理解新教材。要正确理解教材的性质、作用、特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心平气和地接纳教材,运用智慧用好教材。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和挖掘是教学活动有效的前提。我想唯有教师理解教材深刻,才能让学生感悟深刻。下面我就谈谈新课程中,我如何理解教材和用好教材的一些想法。

一、教材是结果,需要我们研读

教材是静态的,是只能作为“结果”呈现的材料。作为教师,要将教材这一“结果”,变化为可以使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教师首先自己展开与文本的“对话”,这就是“研读教材”。

怎样去研读教材呢?以下就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例,谈谈我的见解。

1、初读教材,理清教学内容的展开层次。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包含了定向运动的主题图、例1及“做一做”。教材首先通过主题图展现了一项新兴运动──定向运动的活动场景。仔细研读,我们发现,主题图的出现,绝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一风靡欧洲并在我国兴起的运动,来激发学习兴趣,它还有两层更深远的含义。一是让学生从主题图的活动中感受到认识方向和位置的必要性,从而产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二是让学生经历从情境图到地形图再到平面图这样一个顺次抽象,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例1则明确了本节课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描述点的精确位置的方法。在例1中1号点与观测点的距离是直接给定的,也就是告诉我们在这里要把探究的重点放在方位的描述上,因为这是本课的难点问题。“做一做”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并会根据给定的比例尺计算其它点到观测点的距离。

理解了教材编写的意图,就使主题图的教学不流于表面、肤浅,使例1的教学重点突出,使练习设计物尽其用。所以初读教材,教师要理清教学内容的展开层次,这样课堂教学才能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2、再读教材,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再次研读时,教师要掌握教材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来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如这节课中我制定的目标如下:(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

置在生活中的应用。(2)使学生知道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3)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是根据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难点是描述物体所在具体方向的方法。实践证明这节课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具体、明确、恰当的。

再读教材,教师要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降低思维训练水平,又不能随意提高要求。这样就使教学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教师教得心中有数,学生学得扎实、快乐。

3、深读教材,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

教材毕竟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深读教材,教师要了解学生特点,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教学。如这节课,从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描述点的精确方位时用的是“_偏__度方向”这样的描述方式。作为教师应该了解到对于方位的这种描述方式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常见的(它常用于航空、航海等需要精确定位的专业领域),学生是缺乏这样的经验基础的。明确了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强调必须采用学生独立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该将学生独立探究与教师讲授的方式相结合来进行教学。

只有深读教材,正确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才能用好教材,使教师的教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

二、教材是素材,需要我们选择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经典的话充满了辨证的意味。教材只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选取的一些素材,它也受到编写者的一些主观因素的限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所有地区。因此它不是唯一的,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取与教材上形不同而质不变的素材作为自己的教学内容,使之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我发现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对教材提供的素材作一些选择与调整。有些调整后的素材与教材提供的素材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更适合本地区学生的生活实际。

如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位置与方向》第3课时的教学内容,教材为了面向全国,使用的是中国地图,研究上海与北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执教教师结合本省学生实际,使用的是湖北省地图,让学生研究的是十堰与咸宁两地的相对位置关系。这个素材,更贴近当地学生的生活。这样的调整,我想是可行的。

2、能更好地为突破教学难点服务。

如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的《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教材例1里所选取的小数如下:

在教学小数的读法时,我认为教材中出示的数据整数部分都是一位数,这样不容易比较出小数点左边与小数点右边的部分读法的不同。因此我增设了几个诸如:20.20这样的小数,学生通过这样的例子很容易比较出小数点左边的“20”与小数点右边的“20”读法的不同,

从而自己体会出读小数的方法:小数点左边的部分还按整数的方法读,小数点右边的部分各数位上是几就直接依次读几。我选择的素材较好地帮助学生突破了读小数这个难点。

3、能有效地促进进行学生探究活动。

还是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例,教材在起点的东北方向,设置了1号点唯一一个点。我在执教时,在此基础上增设了A、B、C三个点。如图所示:

增设的A、B、C三个点具有这样的特点:(1) C点也是偏东方向,但是是在东偏南30方向。 (2) B点与1号点在同一方向上,但距离不同; (3) A点与1号点一个是在东偏北30度方向上,一个是在北偏东30度方向上。

增设这三个点有何好处呢?C点使学生认识到光说1号点在偏东方向还不够,必须说明它是在东偏什么的方向。B点使学生认识到光说1号点的方位还不够,还必须知道它离观测点的距离。A点使学生通过直观观察与对比辨别理解东偏北30度方向与北偏东30度方向的不同含义。

增设的这三个点能一次次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不断修正自己对点的位置的描述方法。在有效地探究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教材是资源,需要我们开发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教材中的内容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又是有局限性的。目前的教材对我们来说应该已经很有新鲜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教师开发更具有时代感的教学内容,使教材常用常新。同时教材要给学生提供课前收集教学内容相关资料的机会和课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让教材向前延伸,向后拓展,从而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充满活力的不竭源泉。

新课程已经进行了五年的今天,我们教师也逐渐从躁动走向理性,大家更关注的是教育教学的本质问题。如怎么理解教材?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是啊,怎样理解教材不是个新话题,却又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话题。对待教材,我们应该怀着一颗充满激情的心去研读、去选择、去开发,这样才能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