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八年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课题:::::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第1课:时)【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比较阅读,体味有特色的语言。

目标达成: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学习流程::【课前展示】导入新:课:::作者介绍【创境激趣】圆明园图片:欣赏::圆明园名字的由来及其毁灭的经过::写作背景【自学导航】:1、给加点字注音:::缀:琉璃珐琅:鹭::::骇::曦:劫:::箧2:解释下列词语荡然无存--独一无二--谴责--::::::::制裁--::::::::箧--:::::::::::::瞥见--3、信的正文写了哪些内容?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态度?【合作探究】::1、:::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展示提升】:典例分析:知识迁移1、:2、:【强化训练】:欣赏世界文化名产遗址、:【归纳总结:】当我们深入研讨这封信时,我们会被圆明园的富丽堂皇,被圆明园的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所折服,同时也被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所激怒。

试探讨文章的主题。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之举,立场非常明确,态度非常鲜明。

他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他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板:书:设计】::总评::::“世界奇迹”::::::::::::::::::与巴特农神:庙比较::::::::::具体讲述园中之物:::::::::::::圆:明:园::::::::::概述耗费劳动之巨::::::充满赞美之情总述:亚洲文明杰作【教学反思】::。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教学目标】1、积累“赃物、箱箧、制裁、荡然无存、富丽堂皇”等词语,把握字音及字义。

2、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

3、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重点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反语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学习方法】1、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精彩,充溢着浓浓的情感,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借声音传情,充分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深切感受作者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襟。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揣摩语言,教师须引导学生利用比较法、替换法、设问法深入理解句意。

【知识链接】1、作家简介: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

后又创作剧本《欧那尼》《国王寻乐》,表达人民对暴政的不满;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

1861~1869年创作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通过流浪艺人的悲惨遭遇,描写人民的苦难生活。

1874年完成长篇小说《九三年》,描写法国革命高潮一年的动人场景。

2、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清咸丰六年(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进犯广州,挑起这场战争。

次年英法组成联军,12月攻陷广州。

1858年5月英法舰队在俄美支持下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赴天津谈判,6月分别与俄、美、英、法四国代表签订《天津条约》,11月又在上海签订中英、中法、中美通商章程。

沙俄趁机于5月间用武力迫签《中俄瑷珲条约》,割去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大片领土。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导学案及答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导学案及答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知识链接】1、.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本文是1861年11月25日,圆明园被焚毁后一年后,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2、简介背景: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中国遭受空前劫难。

3、圆明园:万园之园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万春园又称“圆明三园”,共占地350公顷,周长10公里多。

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历经6代皇帝的扩充修葺,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宏大富丽、幽静奇美的离宫御苑,被誉为“万园之园”。

园内有楼殿亭阁、桥榭轩馆140多座,藏有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和极其珍贵的文献典籍、书法绘画精品不计其数。

“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开始焚烧举世闻名的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

在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灾难的一天,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燃。

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拼音写汉字。

chóu( )缎晨xī( ) 箱qiè ( ) 瞥见( ) .赃物( ) 缀满( ) ..2、说说对下列语句的理解,体会其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1)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2)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3)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选出没有运用反语的一项。

3.、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A、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B 无存。

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导学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导学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3、学习文章讽刺的语言风格(反语),体会其作用。

【知识链接】1.了解背景: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肆抢掠,并将这个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废墟。

作为当时法国统帅将领之一的巴特勒上尉称这次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并征求雨果的意见。

那么雨果对这个事件持怎样的态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2.反语:用正面话来表达反面意思,或用反面话来表达正面意思的手法叫反语或正话反说。

反语一般有两类①表示讽刺的反语。

它在敌对性论战中用得较为普遍,多对敌人或不良风气、现象时运用,特别用在批判揭露方面,具有辛辣讽刺、幽默有趣的效果,使文章富有战斗性和嘲讽性。

②表亲昵、幽默的反语。

它一般用于日常生活中,对待同盟者和自己亲近的人运用。

还有用反语表示亲昵色彩,一般是用消极性词语来表现美好的感情。

如,用“死丫头”、“淘气包”来称呼自己的子女,都是一种反语的昵称。

写作中运用这种手法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自主学习】:1生字注音:缀满()琉璃()珐琅()眼花缭()乱惊骇()晨曦()瞥()见劫掠()箱箧()野蛮()赃()物制裁()窃()贼2雨果,()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等。

【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完成填空:信中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了圆明园,()了侵略者。

2、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

而雨果也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目的是什么呢?【合作探究】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把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分别画出来,细细品味。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博大的胸怀和高尚品格。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原创导学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原创导学案

“体验型课堂”学习方案语文班级姓名学号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学习导言】当世界奇迹——圆明园被付之一炬的时候,当稀世珍宝被洗劫一空的时候,身为中华儿女的你自然无比愤慨,但一颗正直、高尚、纯洁的心灵,却可以跨越国界和种族,站在人类的高度公正的审视这一人类悲剧——他的心灵因而才变得伟大。

读下面的书信,你就能走近这样一个高尚的灵魂。

课前尝试:读读课文、查查写写、读读资料、评改订正【读读课文】熟读几遍课文,读通读顺。

我能回答下列与课文有关的问题:①信中提到的“两个强盗”指和两个国家。

②信中提到的“远征中国”是指发生在1856—1860年的战争。

【查查写写】1、读一读查一查写一写(每词抄2遍),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赞誉典范恍.()若琉璃赃物眼花缭乱惊骇不可名状野蛮晨曦.()瞥.()见荡然无存富丽堂皇丰功伟绩箱箧.()制裁【读读资料】“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他是唯一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

”这是罗曼•罗兰对雨果的评价。

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

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

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 15 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

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悲惨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艺术风格,他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的现实。

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医治社会灾难的良方。

小说虽不乏现实主义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的描写,象征和对比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而言,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

第一单元《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教学目标(1) 体味反语的特点。

(2)了解新闻的历史背景。

(1)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2、体味反语的特点。

(二)难点1、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2、体味反语的特点。

三、教学流程设计(一)明确目标:1、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2、体味反语的特点。

(二)设问导入:1860年,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对这个美丽的世界奇大肆抢夺,并把他变为一片废墟。

但当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并在园中进行扫荡的时候,是不是每一个英国或法国人都会支持这场战争?是不是每一个英法人都会为他们国家的军队在中国的烧杀抢掠叫好呢?法国作家雨果正是在人道主义和怀着对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珍视的情感写下了一篇书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三)简介雨果,背景介绍1. 维克多雨果,法国伟大作家,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始终贯穿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反对暴力、以爱制“恶”的思想。

2. 圆明园,一座供清朝皇帝游乐的花园。

这座花园位于海淀附近,方圆十多公里,可以欣赏到国内外四十个地方的有名风景。

园内有许多罕见的珍宝、珍贵的资料和无价的文物,是一座世界著名的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

3.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侵略军闯入圆明园,抢走了一切能搬动的珍贵文物,毁坏了一切来不及拿或拿不动的文物,并用一把火把这座“万园之园”毁于一旦(PPT——被毁图片)。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书信,希望它能带给我们很多启发。

(四)理解内容与思路自学指导一:【自学内容】:1、请同学们自由默读课文。

说一说雨果的这封信写了些什么?2、请同学们分别划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和谴责性的语句。

八年级语文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训练重点:有感情地朗读,体味精彩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1、课前准备:查找有关圆明园的资料2、导入知道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的作者吗?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这两部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 ]3、让学生介绍有关圆明园的资料教师作补充:圆明园是一座供清朝皇帝游乐的花园,也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在北京海淀附近,始建于康熙48年(1709年)。

这座花园方圆十多公里,在这儿可以观赏到国内外四十个地方的有名的风景。

园内还珍藏着许多无价的珍宝,罕见的图书,珍贵的历史文物,因此它又是一座闻名世界的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

1856 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

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

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就任意打碎、践踏。

最后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

板书课题检查预习(正音、解词):体面给 j‹予独一无二珐f‚琅l‚ng 眼花缭乱不可名状荡然无存箱箧qiˆ制裁赃物4、快速默读课文,明确文章两大内容板块:①赞美圆明园②谴责侵略者【讨论】: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

而雨果也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目的是什么呢?是夸英法联军抢得有眼光、有头脑?作为一名法国人是不是该为自己的祖国发了一笔横财而高兴?⑴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①——④段,找出作者评价圆明园的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⑵有感情地朗读⑤——⑩段,找出作者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哪些是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

提示: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当局制造的舆论所蒙蔽,易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所支配。

而雨果却有清醒的头脑、公正的立场,真是难能可贵!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文明的创造者,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重。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新人教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3、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重点重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

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重点难点】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知识链接】1、.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本文是1861年11月25日,圆明园被焚毁后一年后,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2、简介背景: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中国遭受空前劫难。

3、圆明园:万园之园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万春园又称“圆明三园”,共占地350公顷,周长10公里多。

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历经6代皇帝的扩充修葺,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宏大富丽、幽静奇美的离宫御苑,被誉为“万园之园”。

园内有楼殿亭阁、桥榭轩馆140多座,藏有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和极其珍贵的文献典籍、书法绘画精品不计其数。

“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开始焚烧举世闻名的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

在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灾难的一天,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燃。

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拼音写汉字。

chóu( )缎晨xī( ) 箱qiè ( ) 瞥.见( ) 赃.物( ) 缀.满( )2、说说对下列语句的理解,体会其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1)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2)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八年级语文上册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2、教材分析:本课是该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以战争为主题,学习这一单元,可以了解历史,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

本课则是愤怒谴责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学习这篇课文就要抓住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进而关注那段历史,探究被劫掠的根本原因,由此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艺术、文化、人类及整个世界。

本课在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中招考点:历年积累与运用部分相对稳定地对常见、常用,易错读、易写错的汉字的字音字形的考查;文学常识考查范围以传统经典、古今中外名家等为主;现代文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意主题的理解,概括能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赏析,赏析语言是必考题。

4、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在语文知识的积淀、字词的感受力、阅读理解能力,整体感知力等方面依然需继续加强。

二、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并识记重点字词;2.通过读文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3.通过揣摩赞美与反讽的语言,能说出雨果的胸怀及品格。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一,让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能根据提示说出作者的重要信息,读写出字音及词语。

2、针对目标二,通过快速读文,能概括出书信的主要内容。

3、针对目标三,设计三个问题进行比较阅读,说出作者是怎样赞美圆明园、怎谴责侵略者的,进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五、当堂训练一.填空作者________, (1802—1885),_______国作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精品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精品导学案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识记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在地朗读课文,并能概括内容。

2.体会雨果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他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3.品味这封信的精彩语言:热情的赞美和辛辣的讽刺。

重点难点1.感知信的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品味赞美和讽刺的语言。

资料链接1.走近作者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代表作品《克伦威尔》、《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2.写作背景: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中国遭受空前劫难。

巴特勒是这次随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一名法军上尉,并且参与了劫掠圆明园。

在他看来:“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旗号下进行的远征中国的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

回国后,他写信给雨果,征询他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本想得到一些赞美褒奖之辞,没想到,从雨果那里所得到的却是愤怒的抗议和痛斥。

自主学习1.读准字音。

惊骇. hài 瞥.见 piē箱箧. qiè赃.物 zāng 给.予 jǐ恍.若 huǎng 琉璃.. fà láng 晨曦. xī劫.掠 jié.. liú lí珐琅2.解释词义。

丰功伟绩:丰硕的功劳,伟大的成绩富丽堂皇:形容建筑十分富丽华贵。

赃物:贪污、受贿或盗窃得来的财物。

箱箧:小箱子。

制裁: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

惊骇:惊慌害怕。

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不留下。

不可名状:不能用语言形容。

名,说出。

眼花缭(liáo)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合作探究一、读一读信的内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

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揣摩文章的语言,感受反语手法的表达效果。

2.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4.培养珍视人类文明成果、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雨果的作品阅读较少,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文学大师的语言魅力和人格魅力。

八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反语,对反语的理性认识不够,通过文句的揣摩,增加对反语的讽刺效果的理解。

八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探究能力也有待于在本课中进一步得到培养和提升。

重点难点1.揣摩文章的语言,体会反语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雨果的语言魅力。

2.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昨天我在阅读时看到这样一句话,感触很深,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阅读只是给头脑提供认识的材料;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

”——这句话传递给你什么信息?学习的本质在于思考,思考能使我们获得崭新的知识,也能使原来掌握的知识得到升华,懒于思考的大脑是寸草不生的荒漠。

愿我们今天的课堂能迸射出思考的火花。

活动2【讲授】1.切入从两人的身份切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课文是《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这里涉及两个人物,一个是享誉世界的法国文学家雨果,另一个是巴特勒上尉,两个人完全生活在两个不同的领域之中,那么雨果为什么要给巴特勒上尉写信?(齐读第一段文字。

)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对远征中国的意见。

(什么是意见?意见的本意是人们对事物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

)大胆设想,在雨果写信之前他应该收到了巴特勒上尉的来信,那巴特勒上尉在给雨果的那封信中主要会写些什么内容呢?所以真的是征询意见吗?不是,而是希望雨果能给予赞誉。

活动3【讲授】2.分析雨果眼中的英法联军雨果有没有应巴特勒上尉的要求给予充分的赞誉呢?自由朗读2——10段,划出文中表明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态度的词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学习目标
1、情感诵读,体味雨果胸怀的博大和品格的高尚。

2、语言品读,体会这封信精彩的反语特色,体会其作用。

3、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晨曦.( ) 惊骇.( ) 瞥.见( ) 琉.璃( )
箱箧.( ) 珐琅
..( ) 劫.掠( ) 缭.乱( )
2.解释词语
荡然无存:奇迹:
独一无二:典范:
不可名状:富丽堂皇:
丰功伟绩:眼花缭乱:
3. 请搜集有关雨果及其作品的相关知识,交流、补充、归纳。

课堂探究
1.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4.雨果提及艺术有哪两种来源,分别产生哪两种艺术?
5.各国艺术都有其代表建筑,如:希腊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 ,埃及有 _________ ,罗马有____________ ,巴黎有 _____________,而东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 .
6.找出文中雨果评价圆明园的语句。

7.按照雨果的描绘,圆明园中有哪些物品?
8.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为谁而建?为什么?
当堂检测
一、读写训练
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二、阅读检测:
(一)阅读5---10段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的两个强盗都作了哪些事情?请你概括举出。

2、雨果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使用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
3、作者说“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这句话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何作用?
4、“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的回到了欧洲。

”作者在这里指出了一个什么事实?
5、你怎样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这句话的含义?
6、作者说:“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这句话反映了他在这件事上的什么立场?
(二)阅读后答问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1.雨果对圆明园总的评价是什么?
2.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文中概括性的语句)
3.在讲述园中之物时,作者是按着怎样的顺序进行的?都介绍了哪些内容?(分析“请您想像有……那就是这座名园。

”)
4.请你谈谈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⑴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⑵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艺术无国界)
答案、
雨果(1802-1885),是十九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生于军官家庭。

代表作有小说《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笑面人》、《“诺曼底”号遇难记》等。

《悲惨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艺术风格,他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现实。

1.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

2.(1)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2)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3)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3.由概括到具体到再概括。

依次介绍了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

4.⑴圆明园是东方艺术的典范。

⑵艺术是没有国界的,随着世界的发展,一切到最后也将没有国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