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jyw050127青山处处埋忠骨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7.青山处处埋忠骨》附答案
1.品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个
意义段? 2.结合核心问题品读课文。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有关 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
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面对这两种选择, 毛泽东内心矛盾不已,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 痛苦的决定。 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写毛主席强忍悲痛,在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原封不动: 像原来一样,一点儿也没有改变。 造句:他为官清廉,每次都把别人送的礼物原封不动地 退回去。 情不自禁: 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造句:面对着汹涌澎湃的大海,我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自我安慰: 自己安慰自己。 造句: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我们要学会自我安慰。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
义精神的见证。
4.“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理解电文稿 中这句诗句的意思。
“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何须”是“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
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 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 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 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
√ 情不自禁(jīn jìn ) • √ 踌躇(chóu cóu ) • √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殉职(xùn xún)
多音字
禁
jīn(禁受)
jìn(禁止)
鲜
xiān(鲜花) xiǎn(朝鲜)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青山处处埋忠骨》赏析
《青山处处埋忠骨》赏析《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通过对毛主席得知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后的描写,展现了毛主席作为领袖和父亲的高尚品质和博大胸怀。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一、情感真挚,感人至深文章通过生动细腻的语言,将毛主席内心的悲痛和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得知噩耗后的沉默、悲痛,到艰难抉择时的犹豫、无奈,再到最终做出决定后的坚定、从容,毛主席的情感变化被描绘得十分真实,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作为一个父亲和领袖的复杂心情。
二、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文章对毛主席的动作、神态等细节进行了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能够看到毛主席当时的情景。
比如,“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
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毛主席内心的悲痛,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作为领袖的沉重压力和责任。
三、语言简练,意蕴深厚文章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通过少量的文字就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比如,“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话,既表达了毛主席对儿子的怀念和对烈士的敬意,也展现了他作为领袖的崇高情怀和胸怀。
这样的语言运用,使得文章不仅具有感人的情感力量,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四、主题鲜明,意义深远文章的主题鲜明,通过对毛主席得知爱子牺牲后的描写,展现了毛主席作为领袖和父亲的高尚品质和博大胸怀。
同时,文章也表达了对烈士的敬意和对和平的渴望,具有深远的意义。
这样的主题和意义,使得文章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也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总之,《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一篇优秀的文章,通过对毛主席的描写和对主题的阐述,展现了人类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
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和和平的重要,也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
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 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毛主席深切的情感和对儿子遗体的决定。
2. 学习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体会人物的心情,并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现人物的心情。
3. 培养学生朗读、默读、背诵、复述等多种阅读方法,并能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4. 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形成独特的感受、理解和欣赏,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5. 语言文字运用: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良好的语感和阅读习惯。学生能够通过阅读革命题材作品,了解中国革命史,感受革命先烈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精神。
6. 合作学习与展示: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和实验操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培养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朗读、默读、背诵、复述等多种阅读方法,并能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4. 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思维,形成独特的感受、理解和欣赏,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学生能够通过问题讨论和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通过讲述抗美援朝战争中毛岸英牺牲的经过,表现了毛泽东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旷达无私。课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情感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要求送毛岸英遗体回国的电报,毛主席读后悲痛的心情;接着写彭德怀来电建议将毛岸英安葬在朝鲜,毛主席思考后毅然作出将毛岸英安葬朝鲜的决定;最后写毛主席以诗人的情怀,抒发对儿子遗体的安葬决定的无比悲痛的心情。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7《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堂小结
• 毛泽东,是父亲,他深爱着自己的孩子, 毛泽东是父亲又主席,他深爱着自己的 • 儿子,深爱着自己的国家。悲痛中,矛盾 中,他选择了国家。这是一个平凡的父亲, 这是一位伟大的主席,他的爱似山般的厚 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让我们带着对 烈士毛岸英的歌咏,带着对这位父亲的理 解,带着对主席的钦佩,再来读这一句诗: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焦岱பைடு நூலகம்荣家沟小学 王娟
青山处处埋忠骨
背景资料
•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 国政府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派兵入侵 朝鲜,并不顾我国政府的多次声明和警告, 把战火烧到了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我 国的安全,对此,10月8日,中共中央作出 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原东 北边防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 任司令员,于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开赴 前线,同朝鲜人民军队并肩作战,抗击美 国侵略者。
• • •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但他又自我安慰地说道: 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 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 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 不想再见一见孩子的易容貌似?岸英是我的儿子, 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 然而,这毕竟是骨肉连心呀,所以当—— •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给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 席下意识的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 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
漫漫长夜,泪洒枕巾,也浸湿了电文稿 上的批示: •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 漫漫长夜,泪洒枕巾,他也只是一个 疼爱孩子的老父亲啊,他也有着普通父亲 的感情,瞧—— •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原文《青山处处埋忠骨》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原文《青山处处埋忠骨》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当地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
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
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六十五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他已经八十-一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他敲着早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层层的梯。
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
”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
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
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原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作者晓年写作的一篇短文。
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以下是WTT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一中南海,毛泽东的卧室。
写字台上,放着那封从朝鲜前线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由司令员彭德怀拟定的电报。
我们今日7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3个参谋在房子内。
11时敌机4架经过时,他们4人已出来。
敌机过后,他们4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4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
其他无损失。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岸英是毛泽东最心爱的长子,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
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泽东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泽东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二秘书走了进来。
“主席,志愿军司令部来电请示中央军委,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
”秘书凑近主席,轻声说:“朝鲜方面向主席表示慰问,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
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
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知识点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知识点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全文以毛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请示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
表现了毛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这篇课文以毛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人物介绍:毛,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毛岸英(1922一1950)湖南湘漳人,是毛与杨开慧的长子。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作战,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
1950年11月25日,在美军空袭中牺牲。
我会写:彭:péng (彭泽、彭薄)拟:nǐ(模拟、拟定)谋:móu(参谋、筹谋)瑞:ruì(祥瑞、瑞雪)损:sǔn(损坏、破损)锻:duàn(锻炼、锤锻)炼:liàn(锻炼、炼字)眷:juàn(眷恋、家眷)赴:fù(奔赴、赴汤蹈火)搞:gǎo(搞鬼、搞定)殊:shū(特殊、殊荣)尊:zūn(尊重、尊敬)签:qiān(签字、签名)革:gé(改革、皮革)我会认:彭:péng (彭泽、彭薄)拟:nǐ(模拟、拟定)谋:móu(参谋、筹谋)赴:fù(奔赴、赴汤蹈火)殊:shū(特殊、殊荣)踌:chóu(踌蹰、踌躇)躇:chú(踌躇、躇步)黯:àn(黯然、黯淡)革:gé(改革、皮革)形近字:泽(润泽)择(选择)拟(比拟)似(相似)瑞(祥瑞)面(端正)炼(锻炼)练(练习)搞(搞定)稿(草稿)殊(特殊)珠(珍珠)多音字:鲜:xiǎn鲜有xiān新鲜禁:jīn禁不住jìn禁止近义词:心爱——疼爱悲痛——悲伤眷恋——留恋特殊——特别黯然——沮丧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反义词:心爱——痛恨分离——团聚紧锁——舒展悲痛——欢快繁忙——轻松情不自禁——无动于衷理解词语:【拟定】起草制定。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革命烈士英勇斗争、为国捐躯的感人事迹。
课文通过讲述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感悟革命烈士的英勇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悟革命烈士的英勇精神,激发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生字词。
2.难点:感悟革命烈士的英勇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革命烈士的英勇精神。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3.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材:准备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及相关生字词卡片。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_优秀教案1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_优秀教案1一. 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一篇描写革命先烈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感人故事。
文章以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教育学生,使他们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精神风貌,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感悟文章中的情感。
但部分学生对于革命历史知识了解不多,对于课文中的某些概念和事件可能存在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革命先烈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结构。
2.难点:深刻理解课文所表现的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体会课文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视频:准备相关革命历史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革命先烈的事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视频资料,引入革命先烈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情感。
然后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教案
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为题材,通过讲述革命烈士毛泽东在革命斗争中的申请书事件,表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牺牲精神。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革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感悟课文中的情感。
但对于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并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结构和层次。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激发爱国情感,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结构和层次。
2.难点:感悟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激发爱国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课件。
3.革命烈士的事迹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说出课文讲述的是谁的事迹,发生在什么时代,为什么值得纪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课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青山处处埋忠骨”、“革命者”、“申请书”等。
让学生说说这些关键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一篇经典的革命烈士事迹课文,常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游击队员毛泽东率领的第一纵队,与日本侵略者进行艰苦激烈的战斗。
他们以小部队、游击战争的方式,对抗敌人,给日寇以巨大的压力。
文章以“井冈山秋风劲,千里共婵娟。
”开篇,形象地描绘了革命战士们所在的井冈山地区的自然环境。
接着,文章讲述了毛泽东等革命领导人和革命军队在艰苦环境下的战斗生活,并通过描写他们努力发展军队的训练、武器装备、政治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努力,表现出革命队伍的团结、勇敢和坚定。
课文中还通过具体描述了革命战士的牺牲和献身精神,展现了他们的忠诚和牺牲精神。
文中有一段描写了战士秦明,在伏击日寇的战斗中奋战到最后一刻,坚贞不屈、英勇牺牲的情节。
这一情节表达了革命战士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并以“英雄不问出处,将士不问生死”寄托了对英雄烈士的崇敬和敬意。
整篇课文以豪迈激昂的笔调描写了革命战士们的英勇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勾画出他们在革命斗争中的崇高形象,宣扬了烈士精神。
通过阅读这篇课文,人们能够了解到革命时期的艰苦斗争和革命战
士的崇高品质,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热情。
这也是一篇具有深远意义的课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原文及赏析
五年级语文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原文及赏析《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原文:
在中朝边境有一座名叫五圣山的山峰,山峰脚下有一个名叫上甘岭的村庄。
1952年,这里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战斗——上甘岭战役。
这场战役历时43天,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终志愿军守住了阵地,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其中,就有毛泽东主席的长子毛岸英。
毛岸英在战斗中英勇牺牲,这个消息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
主席听到这个消息后,沉默了很久,然后他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
这句话表达了毛主席对于儿子牺牲的悲痛和崇高的敬意,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一名伟大的领袖,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
赏析: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通过讲述毛主席在面对儿子牺牲时的悲痛与崇高情怀,展现了伟人的风范和家国情怀。
课文中,毛主席所说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意味深长,寓意深远。
这句话既是对儿子英勇牺牲的赞美,也是对所有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敬意。
同时,也表达了毛主席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和大无畏精神。
整篇课文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生动的叙述和描写,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毛主席的悲痛与崇高情怀。
同时,也教育了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3篇)
第1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一篇描写革命先烈英勇斗争、英勇牺牲的课文。
课文以青山为背景,通过讲述一位革命先烈在青山埋骨的故事,展现了革命先烈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风貌。
以下是这篇课文的详细解读。
一、课文背景《青山处处埋忠骨》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该书以纪实的方式,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历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英勇斗争和无私奉献。
课文以青山为背景,讲述了一位革命先烈在青山埋骨的故事。
二、课文内容1. 青山课文以青山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
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给人以宁静、美好的感觉。
然而,在这美丽的青山背后,却隐藏着革命先烈英勇斗争的故事。
2. 忠骨忠骨,即忠诚的骨骼,代表着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
课文中的忠骨,是指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英勇斗争的精神。
3. 故事情节课文讲述了革命先烈在青山埋骨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革命根据地,革命先烈为了保卫家园,英勇斗争,最终英勇牺牲。
他们的忠骨被埋葬在青山之中,成为永恒的丰碑。
4. 人物形象课文中的革命先烈形象高大、英勇。
他们在面对敌人时,毫不畏惧,英勇斗争;在生死关头,毫不犹豫地选择牺牲,展现了革命先烈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风貌。
三、课文主题1. 烈士精神课文通过讲述革命先烈在青山埋骨的故事,展现了烈士精神。
烈士精神是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风貌。
这种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2. 民族精神课文通过革命先烈的故事,展现了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精神追求。
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英勇斗争,展现了民族精神的力量。
3. 爱国主义课文通过革命先烈的故事,弘扬了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繁荣发展的基石。
革命先烈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英勇斗争,展现了爱国主义精神。
四、课文意义1. 增强民族自豪感课文通过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使读者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一. 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一篇描写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的课文。
本课通过讲述革命先烈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不畏强敌,英勇斗争,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的故事,展现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无畏和伟大精神。
本课是五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旨在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理解和感受革命先烈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精神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精神,培养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
2.教学难点:感受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2.情感教学法:教师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引导学生感受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精神。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独立思考,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3.PPT或黑板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或黑板,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例如:“课文中的革命先烈们有哪些英雄事迹?”“你认为革命先烈们为什么要献出自己的生命?”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精神。
人教统编版五下语文-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人教统编版五下语文-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一. 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革命烈士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感人事迹。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深刻领悟到烈士们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和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思考。
但在情感态度方面,还需要教师引导,使学生能够从课文中感受到烈士们的伟大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烈士们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勤奋学习、热爱生活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难点:领悟烈士们的伟大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烈士们的英勇事迹。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资料2.相关图片或课件3.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展示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英雄?为什么要尊敬英雄?2.呈现(10分钟)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气、情感。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烈士们的英勇精神。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思考如何将烈士们的伟大精神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青山处处埋忠骨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引入问题情境: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
2.情感共鸣: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让他们感受到毛泽东烈士的伟大精神,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悟,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此外,我还计划运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互相启发,从而提高理解力和创造力。探究学习则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这两种方法的理论依据分别是社会建构主义和认知建构主义,都强调了学习者的主动建构和合作交流。
(二)媒体资源
为了辅助教学,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背景视频、图片等资源。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历史背景视频和图片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青山处处埋忠骨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文名为《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叙事散文,讲述了革命烈士毛泽东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最终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课文通过对毛泽东烈士的生平事迹的描述,展现了他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传递了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正能量。
2.教学难点:领悟课文所传递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价值观;运用课文中的叙事方法和描写手法进行写作。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于叙事性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所提高。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感人至深的故事具有较强的共鸣能力。他们对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毛泽东烈士的生平事迹和崇高品质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教案、电子备课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
1.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2.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7)教师小结:让我们带着这种悲痛的心情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诗歌引入,体会毛主席博大的胸襟。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初步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为深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
教学PPT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彭、拟、谋”等9个生字,会写“泽、彭、拟”等15个字,正确读写“拟定、参谋、锻炼”等13个词语。
2.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PPT
教 与 学 活 动
设计意图
修 改
一、 诗歌引入,走近伟人
1.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少年时,因外出求学而写给父亲一首诗《呈父亲》。 师简介:这是毛泽东少年时所作的诗,他善于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胸襟和情怀。
2.对于毛主席,大家有哪些了解呢?
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毛泽东,感受毛主席的情感世界,来学习第11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
(4)此时此刻,毛主席多么希望岸英能像去苏联留学时那样平平安安地回来,像去农村锻炼时那样平平安安地回来,他喃喃着儿子的名字——(学生接读)“岸英!岸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这是本文的最后一句话,单列一段作为文章的 结尾。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 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 漫长夜,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 老来丧子谁不哀痛!我们读着这句话,心里忽地 又一沉,此时此刻,千言万语,万言千语,都变 得苍白无力,此时收笔,留给我们的是深深地震 撼: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毛岸英,毛泽东的长子。 1922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 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 狱,他也被关进牢房。1936年, 他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 习。1946年回到延安,同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1950年,抗美援朝 战争爆发。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 动请求入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 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 1950年11月25日在抗美援朝战争 中英勇牺牲。
“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 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 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 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 革裹尸还”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 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 “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 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 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 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 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 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 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 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大儿子毛岸英(1922—1950),幼年同母亲一起坐 过牢,解放后到朝鲜前线参加抗美援朝,光荣牺牲。 侄子毛楚雄(1927—1946),毛泽覃之子,随部队 打游击,不幸牺牲,年仅19岁。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 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 家拟定) 勋 (功勋) 拟 (nǐ)
殉 (xùn) (殉职) 赴(fù)(奔赴)
嘛 (ma) (是嘛) 黯(àn)(黯然) 踌躇 (chóu) (chú)(踌躇)
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 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 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 时,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 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 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但他却毅然决 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 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 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 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
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 发。27日,美国政府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派 兵入侵朝鲜,并不顾我国政府的多次声明和警告, 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 对此,中共中央作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 策。东北边防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任 司令员,于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开赴前线,同 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此后,根 据党中央的指示,全国开展了抗美援朝的宣传教育 活动,全国人民以实际行动热情地投入到了轰轰烈 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中。
铁 骨 铮 铮 的 毛 岸 英
毛泽东和毛岸英
毛岸英在俄当翻译
大弟弟毛泽民(1896—1943),经过长征后到达陕 北,任财政部长,在新疆被敌人杀害。 小弟弟毛泽覃(1905—1935),任红军师长、军政 委,在瑞金作战时牺牲。
妻子杨开慧(1901—1930),在长沙做地方党的工 作,被反动派逮捕,壮烈就义。 堂妹毛泽莲(1906—1929),任游击队队长,在掩 护同志们撤退时,被敌人杀害。
c.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 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来的?
(1)“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2)“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 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体会要点:毛岸 英是毛泽东一家为了 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 的六位烈士中的一位, 毛主席在做最后的决 定时,心底又流露出 对亲人的无比眷恋。)
殉职: 因公务而牺牲。 踌躇: 犹豫不决的样子。 勋鉴: 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 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鉴,审 查,看;勋,功德,功劳。勋 鉴的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多 用于政界,文界。
自由课文,说说课文讲了 一件什么事情,你从中体会到 了什么?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 分画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 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
d.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 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1)“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 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 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 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体会要点:“青 山处处埋忠骨,何须 马革裹尸还”,这铮 铮的言语下,是毛主 席那宽阔的胸怀和那 深深的慈父之情。)
b.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 “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 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 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 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 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体会要点:作为 一国的领袖、国家的 主席,他强忍悲痛, 一切从大局出发,理 智地处理了自己的情 感。)
a、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 后,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 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 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 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2)“„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 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体会要点:岸英 从小就颠沛流离,在 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 时间。慈父毛泽东此 时已是近60岁的老人 了,老来痛失爱子, 使他悲痛欲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