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20.1 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 讲义设计(无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说课稿4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说课稿4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平均数》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的第一节内容,本节主要介绍平均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平均数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统计学、概率论以及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运算,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平均数的理解还比较模糊,容易将其与算术平均数混淆。

此外,学生对于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平均数的定义,掌握平均数的性质,能够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均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2.难点: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实例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数学软件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平均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来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3.实例分析: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计算平均数,并理解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练习与拓展: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均数的性质和应用,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平均数的定义;2.平均数的性质;3.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二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1.1.1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1.1.1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教案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20.1.1 平均数第1课时 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教师备课 素材示例●情景导入 问题1:小组互助学习是我们中学课堂的一大特色,下表是八年级(2)班周冠军“阳光组”一能算出他们小组的最后成绩吗?【教学与建议】教学: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创设情境,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建议:对学生展示的不同计算方法给予肯定,并借助其中一种求法导入加权平均数.●置疑导入 某校举行了一场“森林卫士”的选拔活动,选拔分为100 m 赛跑、举圆木、跨越障碍、紧急情况处理四项测试(每项满分10分).小宇、小东和小强都参加了选拔活动,他们的成绩(单位:分)如下表:问题1问题2:如果将这四项得分按3∶3∶2∶2的比例确定他们的成绩,此时谁是冠军? 问题3:如果将这四项得分按4∶3∶1∶2的比例确定他们的成绩,那么谁能拿到冠军?解:(1)小宇:(9+10+9+9)÷4=9.25;小东:(8+10+9+8)÷4=8.75;小强:(10+8+9+9)÷4=9,冠军是小宇;(2)小宇:9×3+10×3+9×2+9×23+3+2+2=9.3;小东:8×3+10×3+9×2+8×23+3+2+2=8.8;小强:10×3+8×3+9×2+9×23+3+2+2=9,冠军是小宇;(3)小宇:9×4+10×3+9×1+9×24+3+1+2=9.3;小东:8×4+3×10+9×1+2×84+3+1+2=8.7;小强:10×4+8×3+9×1+9×24+3+1+2=9.1,冠军是小宇.【教学与建议】教学:创设接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快速进入学习情境.建议: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为进一步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命题角度1 求平均数一般地,对于n 个数x 1,x 2,…,x n ,我们把1n(x 1+x 2+…+x n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例1】一组数据2,5,5,6,7的平均数是(C ) A .3 B .4 C .5 D .6【例2】一组数据2,3,4,x ,6的平均数是4,则x 是(D ) A .2 B .3 C .4 D .5 ◎命题角度2 利用加权平均数计算若n 个数x 1,x 2,…,x n 的权分别是w 1,w 2,…,w n ,则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为x =x 1w 1+x 2w 2+…+x n w nw 1+w 2+…+w n.【例3】某校调查了20名男生某一周参加篮球运动的次数,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那么这20名男生该周参加篮球运动次数的平均数是(C )A.3次B.3.5次C【例4】已知一组数据4,13,24的权数之比是1∶2∶3,则这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是__17__.◎命题角度3加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数据的权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权的形式有比例的形式、百分比的形式、频数的形式等.“权”越大,对平均数的影响就越大.【例5】5∶3∶2计算,总分变化情况是(B)A.小丽增加多B.小亮增加多C.两人成绩不变化D.变化情况无法确定【例6】小青八年级上学期的数学成绩(百分制)如下表所示:(1)计算小青该学期的平时平均成绩;(2)如果学期的总评成绩是根据如图所示的权重计算,请计算出小青该学期的总评成绩.解:(1)(88+70+98+86)÷4=85.5(分);(2)85.5×10%+90×30%+87×60%=87.75(分).高效课堂教学设计1.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掌握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2.能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重点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与运用.▲难点对“权”意义的理解.◆活动1新课导入1.回顾小学学过的平均数的概念.2.数据1,2,3,4,5的平均数是__3__.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与平均数打交道,但有时发现以前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并不适用.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吗?例如老师在计算学生每学期的总评成绩时,不是简单地将一个学生的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加除以2,作为该学生的总评成绩,而是按照“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的比例计算(如图).◆活动2探究新知1.教材P 111 问题1. 提出问题:(1)已知甲、乙两名应试者的成绩,如何确定应该录取谁? (2)你能计算出甲、乙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吗? (3)什么叫做权?什么叫做加权平均数?(4)加权平均数和算术平均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 2.教材P 112 思考. 提出问题:(1)请按思考中的3∶3∶2∶2,分别算出甲、乙的最终成绩,并确定应该录取谁? (2)请你谈一谈权的作用. 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 ◆活动3 知识归纳1.若n 个数x 1,x 2,…,x n 的权分别是w 1,w 2,…,w n ,则__x 1w 1+x 2w 2+…+x n w nw 1+w 2+…+w n__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2.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__重要程度__”.3.求n 个数的平均数时,如果x 1出现f 1次,x 2出现f 2次,…,x k 出现f k 次(这里f 1+f 2+…+f k =n ),那么这n 个数的平均数x =__x 1f 1+x 2f 2+…+x k f kn__也叫做x 1,x 2,…,x k 这k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__f 1,f 2,…,f k __分别叫做x 1,x 2,…,x k 的权.◆活动4 例题与练习 例1 教材P 112 例1. 例2 教材P 113 例2.例3 如果一组数据3,7,2,a ,4,6的平均数是5,那么a 的值是( A ) A .8 B .5 C .4 D .3例4 某公司欲招聘一名工作人员,对甲、乙两位应聘者进行面试和笔试,他们的成绩(百分制)如表所示:解:甲的平均成绩为(87×6+90×4)÷10=88.2(分), 乙的平均成绩为(91×6+82×4)÷10=87.4(分). ∵甲的平均成绩较高, ∴甲将被录取. 练习1.教材P 113 练习第1,2题.23∶2计算,总分变化情况是( B )A .小丽增加多B .小亮增加多C .两人成绩不变化D .变化情况无法确定3.在一次捐款活动中,某班50名同学人人拿出自己的零花钱,有捐5元、10元、20元的,还有的捐50元或100元.统计图反映了不同捐款数的人数比例,那么该班同学平均每人捐款__31.2__元.4(1)计算小青该学期的平时平均成绩;(2)如果该学期的总评成绩是根据如图所示的权重计算,请计算出小青该学期的总评成绩.解:(1)(88+70+98+86)÷4=85.5(分);(2)85.5×10%+90×30%+87×60%=87.75(分).◆活动5课堂小结1.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2.加权平均数的理解和应用.1.作业布置(1)教材P121~122习题20.1第1,5题;(2)学生用书对应课时练习.2.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教案(2)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教案(2)

20.1.1平均数——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十章第一节教学设计一、学生状况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代表》的第1节——“平均数”的第1课时.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学习过算术平均数的概念,会简单地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并会单一地用算术平均数理解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进入初中阶段后,在七年级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统计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必要性和作用,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理解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能解决有关平均数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达成有关的情感态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制定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入下:1.知识与技能(1)认识权、会求加权平均数,并体会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2)理解简单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区别和联系,并能利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活动,初步经历数据的处理过程,发展学生数据处理能力.(2)经历从特殊到到一般的数学探究方法,认识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价值,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的活动,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2)通过权对结果的影响,使学生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的必要性,认识事物要经历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探索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加权平均数. (2)简单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体会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认识到权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由五个教学环节组成,它们是“温旧孕新——探新知权——新知升华—学以致用——小结平均数”.其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数学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教 学 内 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的一、 温旧孕新问题1 2017年2月28日由《重庆晚报》打造的“重庆六一班”小记者培训课,在德普外国语学校开班,并授予德普为小记者培训基地. 经过激烈的比赛,学校现在要在甲、乙两名同学中选拔出一名“德普小记者”,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下表:现在请计算两名候选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如果你是评委,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选谁呢?展示视频图片以什么样的标准来比较他们的成绩?肯定分配中突出某项的方案具有合理性,并通过计算得出方案的可行性.在总分、平均分相等的情况下,具体该如何比较选拔?学生给出方案计算总分、平均分无法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不同成绩在同一个问题上的重要程度不同,体会数据赋予“权”的必要性.形式变化,实质仍然反映了数据的不同重要程度.二、探新知权 1、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由小记者在四个测试中的重要程度不同,在老师的追问中,由学生自己探索出权的呈现形式,引入“权”的概念,导入课题. 权的定义: 权表示:数据的重要程度 数据的权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 权形式:比例、百分比 根据不同的权重,所求的平均数就是加权平均数. 归纳: 一般地,若n 个数1x ,2x ,…,n x 的权分别提炼出权的定义:反映数据的重要程度.体会“权”的差异对“加权平均数”结果的影响.“简单平均数”可以看作是权相等的“加权平均数”.给学生一个反思自悟的过程.是 1w ,2w ,…,n w ,则 112212n nnx w x w x w x w w w ++=++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weighted average ) .书本171-172页“加权平均数”的相关内容.三、新知升华简单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统称为算术平均数. 当数据的权都相等时,所求的加权平均数就是简单平均数,简单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地特殊情况, 四、学以致用 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 其中一位选手的单项成绩(百分制)如下表:(1)按演讲内容占60%、演讲能力占30%、演讲效果占10%,计算选手的平均成绩;(2)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按 3:2: 1的比确定,计算选手的平均成绩.五、学以致用 小组编题1. 选择你感兴趣的生活中加权平均数的例子为背景;2. 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给出相应考察项目的权;3. 小组合作探究,要分工明确,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求加权平均数的题目;4. 小组活动时间共18分钟;5. 活动结束后 ,每个小组派两个代表上台展示成果.六、小结—平均数 我最大的收获是…我对同学和同伴的表现感到… 我从同学身上学到了…本节课在对你今后的生活中对待一些事情进行分析时,会有什么帮助?七、布置作业.必做题:教科书第113页练习第2题;归纳概括公式(权的百分数的形式与比的形式)从加权平均数的多种形式计算巩固所学知识,并为下面生活中的加权平均例子提供素材.归纳概括公式利用刚才总结的公式列出式子.学生举例巩固所学体会“权”的对结果的影响,进一步理解“权”.感受加权平均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体会数学的价值.巩固演练、反馈矫正(备用)1.(★)如果一组数据5, x, 3, 4的平均数是5, 那么x=____;2.(★★)某小区月底统计用电情况:其中有4户用电45度,有5户用电42度, 有6户用电50度, 则平均每户用电_____度;3. (★★)某校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由三部分组成:体育课外活动占成绩的20%,体育理论测试占30%,体育技能测试占50%.小颖的上述三项成绩依次为92分、80 分、84 分,则小颖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分?4. (★★★)小亮买甲种练习本a本,每本m元;买乙种练习本b本,每本n元,两种练习本平均每本多少元?你得了________颗★。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是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平均数的求法,进而引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并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在运算能力方面也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复杂运算的计算过程不够熟练。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难点:对实际问题中权重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加权平均数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巩固知识,提高合作意识。

4.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探讨平均数的概念。

2.准备PPT课件,展示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成绩统计、商品销售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这些问题的平均值。

通过讨论,让学生回顾算术平均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通过PPT课件展示加权平均数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加权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关系。

同时,讲解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计算加权平均数的基本步骤。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加权平均数教案设计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加权平均数教案设计设计

20.1.1 加权平均数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数据的集中程度"是统计与概率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它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的重要工具。

在刻画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中,以平均数最为重要,其应用最为广泛。

因为,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重心”,是度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基准。

例如,求方差时,就是从其中各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入手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平均数是学习方差的基础。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算术平均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加权平均数,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素材(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并且知道了算术平均数的算法。

但对于初中生而言,会遇到学校招聘学生会分笔试面试成绩分配问题;学生成绩报告测中综合成绩是如何打分等问题。

以及今后面临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等笔试面试分数分配等问题。

此时简单的算数平均数已经不能处理这些问题。

因此,本章内容的学习对学生现在以及将来都会有重要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权、会求加权平均数,并体会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2.理解算数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区别和联系,并能利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尝试从实际情境中处理信息,会用加权平均数分析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发展数据分析能力,逐步形成数据分析的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权对结果的影响,使学生初步对“扬长避短”有所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对权及加权平均数统计意义的理解四、教学难点在运用加权平均数分析数据时,容易混淆数据和权,因此本节难点是对权的意义的理解,用加权平均数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五、教学过程顾: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已知数据:(1)2,3,5,6;(2)3,4,5,8, 10;2、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20.1.1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20.1.1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
2.提高练习:给出一些综合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权平均数进行解决。
-通过提高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五)总结归纳
1.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加权平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通过回顾,巩固学生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和记忆。
2.归纳总结:教师对加权平均数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其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能够根据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平均数(简单平均数或加权平均数)作为数据的代表。
-通过对比不同情境下使用简单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优劣,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统计量的能力。
3.能够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设计与生活贴近的问题,如班级成绩的加权平均、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加权平均数的知识。
4.在情感态度方面,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可能存在畏惧心理,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鼓励和激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加权平均数的概念理解是本章节的重点,尤其是权重在计算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实际问题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权重在平均数计算中的重要性,从而突破这一概念理解上的难点。
3.运用图表、计算器等工具,培养学生处理和解释数据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使用图表来直观展示数据,使用计算器进行精确计算,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平均数的概念和简单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加权平均数这一概念的学习将更为顺畅。然而,由于加权平均数涉及到权重这一抽象概念,学生可能会在理解上遇到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20.1.1 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第1课时)课件 (共22张PPT)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20.1.1 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第1课时)课件 (共22张PPT)

86×5+90×5 5+5
=43+45
=88.
乙的平均成绩为
92×5+83×5 5+5
=46+41.5
=87.5.
候选 人
甲 乙
显然甲的成绩比乙的高,所以从成绩看,应该录取甲.
对比一下,你写的解题过程合理吗?
测试成绩 (百分制)
面试 笔试
86
90
92
83
(2)面试和笔试分别赋予它们6和4的权,则甲的平
权越大,该数据所占的比重越大;反之,权越小,该数据所占的 比重越小.
注意!(1)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唯一的.
(2)平均数的单位要与原数据的单位一致. (3)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不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数.
随堂训练
4.
5.
6. 某射击队为了解运动员的年龄情况,作了 一次年龄调查,根据射击运动员的年龄(单位: 岁),绘制出如图的统计图. 求该射击队运动 员的平均年龄.
归纳:权的表现形式有:数据所占的百 分比、各个数据所占的比值、数据出现
的次数.
3 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
1.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特 殊在各项的权相等);
2.在实际问题中,各项权不相等时,计算平均数时 就要采用加权平均数,当各项权相等时,计算平 均数就要采用算术平均数.
思考1:这个市郊县的人均耕地
面积与哪些因素有关?它们 人均耕地
之间有何关系?
面积
=
总耕地面积 人口总数
郊 县
人数(万)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总耕地
A
15
B
7
0.15 0.21
人均耕地
面积
面积
=
人口总数
C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

20.1.1 平均数(第1课时)---加权平均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权的含义,会计算数据的加权平均数.2.过程与方法:经历类比算术平均数学习加权平均数的过程,体会类比学习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用加权平均数分析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过程,发展数据分析的能力,逐步形成数据分析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异同的过程,体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乐趣.二、学情分析、教材分析(一)学情分析本班总共62人,27位女生,35位男生.大部分同学学习积极性较高,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个别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整体水平不均,这主要表现在课堂纪律和作业质量方面.1.学习状态绝大部分学生能跟上现有的进度,上课积极发言,表现比较出色;但也有少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尽如人意,学习成绩还不够理想.2.学习习惯部分学生有主动学习的行为,学习热情很高,喜欢上数学课,也喜欢与老师友好相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常在一起交流学习体会.由于生活经验的局限,同时受认知水平的影响,学生对权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肯会有困难,在运用加权平均数分析数据时,容易混淆数据和权.另外学生会受到先前算术平均数学习经验的影响,在需要用加权平均数分析数据时却选用算术平均数.部分学生往往只会记住公式,而不会解释数据分析结果的实际意义或统计意义,把统计问题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计算层面.(二)教材分析数据分析是统计的重要环节,平均数是衡量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重要统计量,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当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重要程度不同时,加权平均数能更好地反映对某些数据的侧重.权反映的是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当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的权相同时,加权平均数就是算术平均数.本节课的内容既有对小学所学的算术平均数的巩固升华,又有刻画反映数据重要程度的权及对应的加权平均数等新的统计学知识,这为后面数据的波动程度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1.教学重点:理解权的含义,会计算数据的加权平均数.2.教学难点:对权的意义的理解.3.重难点突破措施:先出示本节课的课题,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疑问.紧接着通过一道中考题复习小学学过的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及概念,让学生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招聘问题,同时也为后面类比归纳得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做好铺垫.在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之后,进一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估算能力,体会权的重要性. 整节课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知识. 对于学生认为比较难的内容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点,进而突破难点. 而其他探究内容则采取让学生动手练习、自主观察的方式总结出重点知识,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类比学习能力和计算能力.四、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讲授法和讨论法相结合2.教学媒体:(1)视觉媒体——黑板、粉笔、教材(2)综合媒体——多媒体课件、同屏器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师出示本节课课题:20.1.1 平均数(第1课时) ---加权平均数,让学生说出看到此课题时的疑问,并和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一)温故知新(2017年苏州中考)有一组数据:2,5,5,6,7,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A.3 B.4 C.5 D.6师生活动:学生计算并选答案,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设计意图:通过一道简单的中考题来引出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为加权平均数的学习做好铺垫.(二)新知探究问题1 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 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下表所示:(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翻译,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如果公司要招聘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2 :1 :3 :4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师生活动:教师先引导学生从比例与分数互相转化的角度计算应试者甲的平均成绩,再利用分配律把所列算式转化为与课本所给式子的形式. 学生再类比计算应试者甲平均成绩的计算方法来计算应试者乙的平均成绩.最后,学生类比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得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设计意图:为归纳总结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做好准备和铺垫,强化渗透类比学习的数学思想方法.(3)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请确定听、说、读、写成绩的权重,并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师生活动:学生与同桌合作完成(一人当小老师先确定权重,另一人计算,再由小老师批改)最后利用同屏器展示一两组学生的成果并由学生上台讲解.设计意图:加深对权的理解,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议一议: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有何异同?同: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都是平均数;异:权重不同.当加权平均数的权相同时,加权平均数就是算术平均数.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后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异同.(三)典例精析例1 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计,然后再按演讲内容占50%、演讲能力占40%、演讲效果占10%,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进入决赛的前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如下表所示,请确定两人的名次.师生活动: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设计意图:当权不是以比的形式出现时,让学生学会把含有百分数的形式化为比的形式计算或寻找其他的计算方法,渗透化归的思想方法,体会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想一想:不计算,仅分析数据及其权,可否估计两人放入名次?师生活动:学生尝试估算,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数值越大,权重越大,对总数的贡献也越大”的规律.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估算习惯,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强化学生的数感.结合以上的问题1和例1,师生共同总结权的常见形式及其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四)练习巩固1、某公司欲招聘一名公关人员,对甲、乙两位应试者进行了面试和笔试,他们的成绩(百分制)如下表所示.(1)如果公司认为面试和笔试成绩同等重要,从他们的成绩看,谁将被录取?(2)如果公司认为,作为公关人员面试的成绩应该比笔试的成绩更重要,并分别赋予它们6和4的权,计算甲、乙两人各自的平均成绩,看看谁将被录取?2、晨光中学规定学生的学期体育成绩满分为100,其中早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小桐的三项成绩(百分制)依次是95,90,85.小桐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师生活动:学生分小组限时3分钟完成,第一组完成第1(1)题,第二组完成第1(2)题,第三组完成第2题,教师利用同屏器展示学生答案,学生分析讲解.设计意图:通过限时训练,让学生在会的基础上更快更准地完成,同时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1) 什么叫做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怎么计算?(2) 权的常见形式有哪些?(3) 什么叫做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怎么计算?(4) 加权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课后思考:已知一组数据:n x ,x ,x , 21的平均数是5,则数据333+++n x ,x ,x , 21的平均数是 .(六)课后作业1、书面作业(1)必做题:课本第122页第5 题(2)选做题:已知一组数据:n x ,x ,x , 21的平均数是5,则数据333+++n x ,x ,x , 21的平均数是 .2、完成相应的配套练习六、课后小结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对有关的数学内容进行探索、实践和思考的过程,所以学生应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作为教师,首先应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创新,教师在发挥组织,引导作用的同时,又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好朋友,而非居高临下的“统治者”、“管理者”.基于这些思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出示本节课的课题,让学生说出看到此课题时的疑问,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自己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目的是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解决新问题,进而尝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首先教师是以一个参与者的角色出现,和学生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享学生每一次成功的喜悦,其次才以引导者出现,善于捕捉学生每一次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在学生陷入困境的时候再及时给予点拨,使学生自始至终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为了真正做到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体验做数学的乐趣,在概念的再认识过程中,笔者把问题解决、抽象概括的机会交给学生,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充满情感的、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与欣赏中认识自我,找到自信,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课堂开始通过问题情境,抓住新知识的切入点,使学生进入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使他们有兴趣的进入数学课堂,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接下来出示的问题(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中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没有问题,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问题(2)的设计是为了引出本节的课题,引入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并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比较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平均数,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体上把握知识、发展学生的辨证思维.在新知探究这个环节上,笔者讲的较多,因为概念相对较难理解,所以唯恐学生理解不透,这是以后应该注意和改进的地方.问题(3)以别开生面的形式出现,设计上与课本有所不同,笔者的设想是经小组讨论后,决定录用谁,各小组给出权重,并计算验证是否合理,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加深对权的理解,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并从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在这一环节,学生会出现一些问题与错误,因此在课堂上,笔者特别重视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给予鼓励.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互相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让学生通过总结反思,一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归纳,总结的习惯,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二也是为了激起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力争用成功蕴育成功,用自信蕴育自信,激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去.在练习巩固这个环节,笔者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计时器功能,采用限时训练的方法,以同屏器的技术手段展示学生的答案,并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登台讲解解题思路,再由其他学生修正完善,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节课,笔者认为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在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上也把握得不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当然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笔者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技巧,逐步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加权平均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加权平均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1.1 平均数(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和理解数据的权及其作用;2.通过实例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根据加权平均数计算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处理实际问题中加权平均数的过程中,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感受统计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通过加权平均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激发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以及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数据中权的含义及其作用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初二年级共有4个班,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参考人数和成绩如下:班级1班2班3班4班参考人数40 42 45 32平均成绩80 81 82 79求初二年级在这次数学考试中的平均成绩?下述计算方法是否合理?为什么?x=41(79+80+81+82)=80.52、某市三个郊县的人数及人均耕地面积如下表:这个市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思考:(1)在上述问题中,考试平均成绩、人均耕地面积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它们之间有何关系?(2)这个市郊县总耕地面积和总人数分别是多少?你能求出这个市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吗?(3)小明求得这个市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为:x=(0.15+0.21+0.18)/3=0.18(公顷),你认为小明的做法有道理吗?为什么?【教学说明】让学生依次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其中(1),(2)是为解释(3)而做好铺垫,让学生感受到由于三个郊县人数不同,它将影响到市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的大小,从而引出权、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在学生探讨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加权平均数和数据的权的意义是否准确理解;能否从特殊到一般,类比得出三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和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能否理解并总结出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归纳结论】若n个数x1,x2,…,x n的权分别为w1,w2,…,w n,则112212·n nnx w x w x wxw w w++⋯+=++⋯+叫做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如下表:(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3∶3∶2∶2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录取谁?(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试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2∶3∶3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教学说明】教师出示例题后,引导学生分析题意,体会录取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时;听、说、读、写的成绩按3∶3∶2∶2确定,及录用笔试能力较强的翻译时,以2∶2∶3∶3的比例确定.听、说、读、写的成绩在(1)(2)的权分别是3,3,2,2和2,2,3,3,再利用加权平均数计算公式得到结论.最后由学生给出解答过程.例2 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以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然后再按演讲内容占50%,演讲能力占40%,演讲效果占10%的比例,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进入决赛的两名选手单项成绩如下表.【教学说明】教师出示例2,并与学生一道分析.分析时教师可设置如下三个问题:(1)你认为在计算选手综合成绩时侧重于哪一个方面的成绩?三项成绩的权分别是多少?(2)你能通过计算决出两人的名次吗?(3)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都是两个95分和一个85分,为什么他们的最后得分不同?从中你能体会到权的作用吗?在活动中,教师应关注:(1)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能否在反思中体会到数据的权的作用.最后由学生给出解答过程(选取两名同学上黑板书写解答过程,全班同学评析,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在一个样本中,2出现了x1次,3出现了x2次,4出现了x3次,5出现了x4次,则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 .2、某人打靶,有a次打中x环,b次打中y环,则这个人平均每次中靶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加权平均数
1.平均数的概念与性质;
2.加权平均数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3.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解决有关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让学生掌握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培养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基本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概念理解较为顺利,但在具体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时,部分学生还是显得有些迷茫。我想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理论联系实际还不够紧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引导。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分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他们通过探讨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还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被动,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点掌握不够扎实,或者是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针对这一点,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基本概念。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得到的数值,它是表示数据集中趋势的重要指标。加权平均数是在计算平均数时,给不同的数据赋予不同的权重,适用于数据重要性不同的场合。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加权平均数在计算成绩时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加权平均数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有些数据需要赋予不同的权重,以及如何正确计算加权平均数。
-在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平均数: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可能会混淆使用普通平均数还是加权平均数。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1.1第1课时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word导学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1.1第1课时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word导学案教学设计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数据的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三、自学自测要点归纳: 一般地,若n 个数x 1,x 2,…,x n 的权分别是w 1,w 2,…,w n ,则 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例1 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然后再按演讲内容占50%,演讲能力占40%,演讲效果占10%的比例,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进入决赛的前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如下表所示:探究点2:加权平均数的其他形式 知识要点:在求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时,如果x 1出现f 1次,x 2出现f 2次,…,x k 出现f k 次(这里f 1+f 2+…+f k =n )那么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 也叫做x 1,x 2,…,x k 这k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f 1,f 2,…,f k 分别叫做x 1,x 2,…,x k 的权.例2 某跳水队为了解运动员的年龄情况,作了一次年龄调查,结果如下:13岁8人,14岁16人,15岁24人,16岁2人.求这个跳水队运动员的平均年龄(结果取整数). 1.在2017年中山大学数科院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两名考生在笔试、面试中的成绩(百2.某校八年级一班有学生50人,八年级二班有学生45人,期末数学测试中,一班学生的平均分为81.5分,二班学生的平均分为83.4分,这两个班95名学生的平均分是多少?2.下列各组数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4,5,6B.1,1,2C.6,8,11D.5,12,23 3.下列各式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9 B.7 C.20 D.0.3 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5-3=2 B.149=213C.8-2=2D.2(25)-=2-5 5.方程|4x -8|+x y m --=0,当y>0时,m 的取值范围是( ) A.0<m <1 B.m ≥2 C.m ≤2 D.m <26.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为6,8,x ,则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x 的值是( ) A.8 B.10 C.27 D.10或277.将直角三角形的各边都缩小或扩大同样的倍数后,得到的三角形( ) A.可能是锐角三角形 B.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C.仍然是直角三角形 D.可能是钝角三角形8.能判定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的题设是( ) A.AB ∥CD ,AD=BC B.AB=CD ,AD=BC C.∠A=∠B ,∠C=∠D D.AB=AD ,CB=CD9.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当AB=BC 时,它是菱形 B.当AC ⊥BD 时,它是菱形 C.当∠ABC=90°时,它是矩形 D.当AC=BD 时,它是正方形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3题图 第15题图10.如图,E 、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边CD 、AD 上的点,且CE=DF ,AE 、BF 相交于点O ,下列结论:(1)AE=BF ;(2)AE ⊥BF ;(3)AO=OE ;(4) S △AOB =S 四边形DEOF 中正确的有( )A.4个B.3个C.2个D.1个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43a b +126b a b +-+可以合并,则ab = .12.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为a、b,且满足269a a-++|b-4|=0,则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3.如图所示,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作半圆,其中两个半圆的面积S1=258π,S2=2π,则S3= .14.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C⊥BD,且OB=OD,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四边形ABCD成为菱形(只需添加一个即可).15.如图,△ABC在正方形网格中,若小方格边长为1,则△ABC的形状是.16.已知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BAD=120°,AC=4,则该菱形的面积是.17.△ABC中,若AB=15,AC=13,高AD=12,则△ABC的周长是.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A,C的坐标分别为A(10,0),C(0,4),点D是OA的中点,点P为线段BC上的点.小明同学写出了一个以OD为腰的等腰三角形ODP的顶点P的坐标(3,4),请你写出其余所有符合这个条件的P点坐标.三、解答题(共66分)19.(8分)计算下列各题:(1)48-18-13-0.5;(2)(23)2015·3)2016-2×|-32|-(3)0.20.(8分)如图是一块地,已知AD=4 m,CD=3 m,AB=13 m,BC=12 m,且CD⊥AD,求这块地的面积.21.(8分)已知9+11与9-11的小数部分分别为a,b,试求ab-3a+4b-7的值.22.(10分)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C=90°,D为AC边上中点,过D 点作DE⊥DF,交AB于E,交BC于F,若AE=4,FC=3,求EF的长.23.(10分)如图,△ABC是直角三角形,且∠ABC=90°,四边形BCDE是平行四边形,E为AC的中点,BD平分∠ABC,点F在AB上,且BF=BC.求证:(1)DF=AE;(2)DF⊥AC.24.(10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菱形绿地,其周长为402 m,∠ABC=120°,在其内部有一个四边形花坛EFGH,其四个顶点恰好在菱形ABCD各边的中点,现在准备在花坛中种植茉莉花,其单价为10元/m2,请问需投资金多少元?(结果保留整数)25.(12分)(1)如图①,已知△ABC,以AB、AC为边向△ABC外作等边△ABD和等边△ACE,连接BE,CD,请你完成图形,并证明:BE=CD;(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如图②,已知△ABC,以AB、A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FD和正方形ACGE,连接BE,CD,BE和CD有什么数量关系?简单说明理由;(3)运用(1)、(2)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完成下题:如图③,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B,E的距离,已经测得∠ABC=45°,∠CAE=90°,AB=BC=100米,AC=AE,求BE的长.八年级数学下期末综合检测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2.x 的取值范围为( ) A.x ≥4 B.x ≠3 C.x ≥4或x ≠3 D.x ≥4且x ≠3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22 D.-154.在Rt △ABC 中,∠ACB=90°,AC=9,BC=12,则点C 到AB 的距离是( )A.365 B.1225 C.945.平行四边形ABCD 中,∠B=4∠A,则∠C=( ) A.18° B.36° C.72° D.144°6.如图,菱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O,菱形的周长是20 cm ,AC ∶BD=4∶3,则菱形的面积是()A.12 cm2B.24 cm2C.48 cm2D.96 cm2第6题图第8题图第10题图7.若方程组的解是.则直线y=-2x+b与y=x-a的交点坐标是()A.(-1,3)B.(1,-3)C.(3,-1)D.(3,1)8.甲、乙两人在一次百米赛跑中,路程s(m)与赛跑时间t(s)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人的速度相同B.甲先到达终点C.乙用的时间短D.乙比甲跑的路程多9.在我市举行的中学生春季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的15名运动员的成绩如下表所示:这些运动员跳高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1.70,1.65B.1.70,1.70C.1.65,1.70D.3,410.如图,在△ABC中,AB=3,AC=4,BC=5,P为边BC上一动点,PE⊥AB于E,PF ⊥AC于F,M为EF中点,则AM的最小值为()A.54B.52C.53D.65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当x= 时,二次根式x+1有最小值,最小值为.12.已知a,b,c是△ABC的三边长,且满足关系式222c a b--+|a-b|=0,则△ABC的形状为.13.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13,AC=10,DB=24,则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14.如图,一次函数y1=k1x+b1与y2=k2x+b2的图象相交于A(3,2),则不等式(k2-k1)x+b2-b1>0的解集为.第14题图第16题图第18题图15.在数据-1,0,3,5,8中插入一个数据x,使得该组数据的中位数为3,则x的值为.16.如图,□ABCD中,E、F分别在CD和BC的延长线上,∠ECF=60°,AE∥BD,EF ⊥BC,EF=23,则AB的长是.17.(山东临沂中考)某中学随机抽查了50名学生,了解他们一周的课外阅读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则这50名学生一周的平均课外阅读时间是小时.18.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EF的顶点E、F分别在BC和CD上,下列结论:①CE=CF,②∠AEB=75°,③BE+DF=EF,④S正方形ABCD=3其中正确的序号是.(把你认为正确的都填上)三、解答题(共66分)19.(8分)计算下列各题:(1)2-3|-212-⎛⎫-⎪⎝⎭18(2)先化简,再求值:a ba+÷(-a-22ab ba+),其中a=3+1,b=3-1.20.(8分)如图,折叠矩形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AE.若BC=10 cm,AB=8 cm.求EF的长.21.(9分)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2,2)和点B(-2,-4).(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求图象与x轴的交点C的坐标;(3)如果点M(a,-12)和点N(-4,b)在直线AB上,求a,b的值.22.(9分)(湖北黄冈中考)为了倡导“节约用水,从我做起”,黄冈市政府决定对市直机关500户家庭的用水情况做一次调查,市政府调查小组随机抽查了其中的100户家庭一年的月平均用水量(单位:吨),并将调查结果制成了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1)请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求这100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3)根据样本数据,估计黄冈市直机关500户家庭中月平均用水量不超过12吨的约有多少户?23.(10分)(山东德州中考)目前节能灯在城市已基本普及,今年山东省面向县级及农村地区推广,为响应号召,某商场计划购进甲,乙两种节能灯共1200只,这两种节能灯的进价、售价如下表:(1)如何进货,进货款恰好为46000元?(2)如何进货,商场销售完节能灯时获利最多且不超过进货价的30%,此时利润为多少元?24.(10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F为边BC的中点,DF与对角线AC交于点M,过M作ME⊥CD于点E,∠1=∠2.(1)若CE=1,求BC的长;(2)求证:AM=DF+ME.25.(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y=kx+6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 两点,且△ABO的面积为12.(1)求k的值;(2)若点P为直线AB上的一动点,P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PAO是以OA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连接PO,△PBO是等腰三角形吗?如果是,试说明理由;如果不是,请在线段AB上求一点C,使得△CBO是等腰三角形.。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教案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教案设计
学校准备从甲乙两位选手中选择一位选手代表学校参加所在地区的汉字听写大赛,学校对两位选手从表达能力、阅读理解、综合素质和汉字听写四个方面做了测试,他们各自的成绩(百分制)如表:
选手
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
综合素质
汉字听写
甲85788573乙73
80
82
83
(1)由表中成绩已算得甲的平均成绩为80.25,请计算乙的平均成绩,从他们的这一成绩看,应选派谁;
解:(1)x乙=(73+80+82+83)÷4=79.5,∵80.25>79.5.∴应选派甲;
(2)x甲=(85×2+78×1+85×3+73×4)÷(2+1+3+4)=79.5,x乙=(73×2+80×1+82×3+83×4)÷(2+1+3+4)=80.4,∵79.5<80.4.∴应选派乙.
方法总结: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要突出某个数据,只需要给它较大的“权”,“权”的差异对结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解析:∵笔试按40%、面试按60%,∴总成绩为90×40%+85×60%=87(分).故选A.
方法总结:笔试和面试所占的百分比即为“权”,然后利用加权平均数的公式计算.
【类型四】以比的形式给出各数据的“权”
小王参加某企业招聘测试,他的笔试、面试、技能操作得分分别为85分、80分、90分,若依次按照2:3:5的比例确定成绩,则小王的成绩是( )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平均数
【类型一】已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求某一个数据
如果一组数据3,7,2,a,4,6的平均数是5,则a的值是( )
A.8 B.5 C.4 D.3
解析:∵数据3,7,2,a,4,6的平均数是5,∴(3+7+2+a+4+6)÷6=5,解得a=8.故选A.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加权平均数教案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加权平均数教案设计

加权平均数取得好成绩?问题2的权不同。

分析问题1、2中的加权平均数:问题1、2中的计算都可以看作是求加权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一般说来,如果在n 个数n x x x ,...,,21的权分别是n ωωωω,...,,,321( ) 则nnn x x x x ωωωωωω++++++= (212211)例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下:(1)如果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3:3:2:2 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2)如果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2:2:3:3 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本道例题学生独立分析,发表自己的看法。

某公司欲招聘一名公关人员,对甲乙两名候选人进行了笔试和面试,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候选人 测试成绩(百分制)面试笔试 甲 86 90 乙9283(1)如果公司认为笔试和面试同等重要,从他们的成绩来看,谁将被录取?(2) 如果公司认为,作为公关人员面试的成绩应该比笔试成绩重要,并分别赋予他们6和4的权,计算甲、乙两人的平均成绩,看看谁培养学生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并能根据情况解决简单的问题,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讨论交流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能把握住知识的重点,强调知识要点是必不可少的。

n n=+++ωωωΛ21将被录取?例2 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然后再按演讲内容占50%、演讲能力占40%、演讲效果占10%的比例,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

进入决赛的前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如下表所示:选手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A 85 95 95B 95 85 95请决出两人的名次?四、巩固提升1、马家寨中学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满分为100,其中早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占20﹪,期中成绩占30﹪,期末占50﹪.刘星宇的三项成绩依次是95,90,85.他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五)课堂小结反思升华1、什么情况下用加权平均数来求平均数答:在一组数据中,由于每个数据的权不同,所以计算平均数时,用加权平均数,才符合实际.2、数据的权的意义是什么?答: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3、加权平均数公式:4、权的几种表现形式?(1)直接以数据形式给出;(2)比例形式给出;适时、适当的练习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系统小结,又是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20.1.1 平均数(1)加权平均数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20.1.1 平均数(1)加权平均数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20.1.1 平均数(1)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1)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加权平均法的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主题]数据分析平均数量(1)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复习算术平均值的概念,计算算术平均值2.了解加权平均数,理解权的作用和意义,会计算加权平均数(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体验数据收集和处理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2.根据平均问题的解决情况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3)情绪、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好习惯。

重点[来源:学#科#网]1.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能够找到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3.理解加权平均中“权重”的含义和作用。

困难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求加权平均数.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投影仪播放第一张幻灯片,让学生用插图中的数据复习小学平均学习成绩的计算方法。

2、合作、沟通、解释和探索板书公式并投影概念:算术平均数的定义一般来说,对于n个数字x1,X2,。

,我们称1(x1+x2+…xn)为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值,这很简单n称平均数,记为x,读作“x拔”.1. 对于一组数据,使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算术平均值2.思考:某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只考数学和物理,计算综合得分时,按数学占60%,物理占40%计算。

已知a同学数学得分为95分,物理得分为90分,那么最终a同学的综合得分是多少。

引入“权利”的概念:根据实际需要,对不同重要程度的数据给出相应的比例。

这个比例叫对应数据的权重,也叫这个数据的权。

权利的意义和表现。

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通过实践明确权利的概念:在数据1,2,2,3,4,2,3,3,6,4,1,2中,数据1的权是_____,2的权是_____,3的权是_____,4的权是_____,6的权是_____,则这个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目标导航】理解、掌握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会用组中值的平均数估算样本的平均数【要点梳理】知识点1:平均数:x=(x1+x2…+x n)/n课堂练习1.小明在期中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成绩分别为89分、98分、95分,则其三科的平均分为()A.89分B.94分C.95分D.96分2.我省某市五月份第二周连续七天的空气质量指数分别为:111,96,47,68,70,77,105,则这七天空气质量指数的平均数是()A.71.8 B.77 C.82 D.95.73.某居民院内月底统计用电情况,其中3户用电45度,5户用电50度,6户用电42度,则平均每户用电()A.41度B.42度C.45.5度D.46度4.在今年的助残募捐活动中,我市某中学九年级⑴班同学组织献爱心捐款活动,班长根据第一组12名同学捐款情况绘制成如图的条形统计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第一组捐款金额的平均数是()元A.20元B.15元C.12元D.10元5..数据1、2、3、a的平均数是3,数据4、5、a、b的平均数是5,则a+b=_______,数据0、1、2、3、4、a、b的平均数是_______.6.某同学使用计算器求30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其中一个数据105输入为15,那么所求出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是.7..已知数据x1,x2,x3的平均数为a,数据y1,y2,y3的平均数为b,则数据3x1+ y1,3x2+y2,3x3+y3的平均数是.8..若3,4,5,6,x1,x2,x3的平均数是12,则x1+x2+x3= .知识点2:加权平均数x=(w1x1+w2x2…+w n x n)/w1+w2…w n活动1例1 某校初二年级共有4个班,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参考人数和成绩如下:求该校初二年级在这次数学考试中的平均成绩?下述计算方法是否合理?为什么?例2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各项的成(应试者的平均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2︰3︰3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课堂练习1.某学校欲招聘一名数学教师,学校对甲、乙、丙三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能力测试,各项测试成绩满分均为100分,根据结果择优录取.三位候选人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⑵根据实际需要,学校将教学、科研和组织三项能力测试得分按5:3:2的比例确定每人的成绩,谁将被录用,说明理由.2.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部门经理,现对甲、乙两名应聘者从笔试、面试、实习成绩三个方面表现进行评分,笔试判断谁会被公司录取,为什么?3.老师在计算学期总平均分的时候按如下标准:作业占100%、测验占30%、期中占35%、期末考试占35%,小关和试求小关和小兵的平均分知识点3:加权平均数:在求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时,如果x 1出现f 1次,x 2出现f 2次,...,x k 出现f k 次(这里f 1+f 2..+f k =n ),那么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x =nf x f x f x kk +++...2211,也叫做x 1,x 2,...x k 这k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f 1,f 2,...,f k 分别叫做x 1,x 2,...x k 的权.例3:某校初三年级共有六个班,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参考人数和成绩如下表: 求该校初三年级的全体学生在这次数学考试中的平均成绩(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课堂练习:1.在A ,B ,C ,D 四块实验田进行水稻新品种种植实验,各块实验田的面积和所种水稻的单 位产量如下表:则四块实验田中水稻的平均单位产量是 .2.某工人在30天中加工一种零件的产量,有2天是51件,3天是52件,3天是52件,6天是53件,8天是54件,7天是55件,3天是56件,1天是57件,计算这个工人30天中的平均日产量. 3.为了鉴定某种灯泡的质量,对其中1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进行测量,结果如下表:(单位:小时)求这些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知识点4:组中值的平均数估算样本的平均数例4:为了解5这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多少? 课堂练习:1.对一组数进行整理,结果如下表: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约是( )A .10 B .11 C .12 D .162.某校为了了解学生作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对学生作课外作业所用时间进行调查,下表是该校初二某班50名学生某一天做数学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统计表:⑴第二组数据的组中值是多少?⑵求该班学生平均每天做数学作业所用时间.3.某地区随机抽取了若干名八年级学生进行地理会考模拟测试,并对测试成绩(x 分)进行了统计,具体统计结果见下表:某地区八年级地理会考模拟测试成绩统计表⑴填空:①本次调查共测试了__________名学生;②估计参加地理会考模拟测试的学生成绩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分;(精确到0.1)③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则分数段为90<x ≤100的人数所对应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_________. ⑵该地区确定地理会考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的为合格,要求合格率不低于97%.现已知本次测试得60分的学生有117人,通过计算说明本次地理会考模拟测试的合格率是否达到要求? 4.某灯泡厂为了测定本厂生产的灯泡的使用寿命(单位:时),从中抽查了400只灯泡,测得它们的使用寿命如550时,使用寿命介于1000时与1100时之间的灯泡的使用寿命均近似地看作1050时,这400只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约是多少?人0<t ≤10【课后盘点】1.某车间一周里加工一种零件的日产量为:有2天是35件,有1天是41件,有4天是37件,这周里平均日产量是()A.36件B.37件C.37.7件D.38件2.某班有20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前十名的平均成绩是80分,后十名的平均成绩是48分,则这20名学生这次数学竞赛的平均成绩是()分A.64 B.56 C.72 D.653.为了让人们去感受丢弃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某班环保小组的六名同学记录了自己家中一周丢弃的塑料袋的数量,结果如下(单位:个):33、25、28、26、25、31.如果该班有45名学生,你们根据提供的数据估计本周全班同学各家总共丢弃塑料袋的数量约为()A.900个B.1080个C.1260个D.1800个4.甲、乙、丙三种糖果分别为每千克6元、7元、8元,若将甲种8千克,乙种10千克,丙种2千克混在一起,则售价应定为每千克()A.6.7元B.6.8元C.7.5元D.8.6元5.随机抽取了某城市30天的空气质量状况如下,当污染指数≤100时为良,请根据以下记录估计该城市一年(365A.216天6.某商场四月份随机抽查了6天的营业额,结果分别如下(单位:万元):2.8、3.2、3.4、3.0、3.1、3.7,试估算该商场四月份的总营业额,大约是__________万元.7.如果一组数据5,x,3,4的平均数是5,你们x=__________.8.一段山路长5千米,小明上山用了1.5小时,下山用了1小时,则小明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千米/时.9.为迎接国庆70周年,某学校举行“祖国成长我成长”为主题的图片制作比赛,赛后整理参赛学生的成绩,分数分布在四个分数段60~70;70~80;80~90;90~100,这些分数段的人数分别是30、90、60、20.比赛成绩的平均数约是________.(精确到0.1)10.估计小明家六月份的总用电量是度.11.某校九年级420名学生参加植树活动,随机调查了50名学生植树的数量,并根据数量绘制了如下条形统计图,请估计该校九年级学生此次植树活动约植树大约多少棵?12.某工厂有220名员工,财务科要了解员工收入情况.现在抽测了10名员工的本月收入,结果如下:1660、1540、1510、1670、1620、1580、1580、1600、1620、1620(单位:元)⑴全厂员工的月平均收入是多少?⑵平均每名员工的年薪是多少?⑶财务科本月应准备多少钱发工资?⑷一名本月收入为1570元的员工收入水平如何?13.小红帮助母亲预算家庭4月份电费的开支情况,下表是小红家4月初每天早上记录的电表显示度数.若每度电收取的电费0.57元,请估计小红家4月份(按30天计)的电费大约是多少元?14.某校为了对教师进行科学管理,建立了教师学期评分制度,其中,教学态度占20%,教学水平占20%,教学业绩占60%.以下是.15.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然后再按演讲内容占50%、演讲能力占40%、演讲效果占10%的比例,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

进入决赛的前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如下表所示:16.晨光中学规定学生的学期体育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早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50%.小桐的三项成绩(百分制)依次是95分、90分、85分,小桐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17.期末考试前,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于是进行了一次测试,满分10分,A、B两班的成绩如图20.1-1所示(例如:A班中成绩为6分的同学有6名,B班中成绩为6分的同学有2名),你觉得从测验成绩中老师会得出哪些结论?18.某公司招聘职员,对甲、乙两位候选人进行了面试和笔试,面试中包括形体和口才,笔试中包括专业水平和(1)若公司根据经营性质和岗位要求认为:形体、口才、专业水平、创新能力按照4:6:5:5的比确定,请计算甲、乙两人各自的平均成绩,看看谁将被录取?(2)若公司根据经营性质和岗位要求认为:面试成绩中形体占15%,口才占20%,笔试成绩中专业水平占40%,创新能力占25%,那么你认为该公司应该录取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