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目前认识与建议

合集下载

心脏起搏器植入指南

心脏起搏器植入指南
心脏起搏器植入指南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了解植入指南将帮助 您更好地准备手术及了解其后续护理。
适应症和指南
适应症
慢性心脏病、晕厥、心肌病和短暂性意识丧失 等都是心脏起搏器适应症的表现。
指南
与您的医生共同决定植入起搏器的最佳时间和 类型。术后需要遵照医生的嘱咐,进行定期复 查。
植入前的准备
医生咨询
在植入起搏器前,医生将会询问您关于过去和现在 的健康状况以及药物使用情况等因素。
X线检查
在手术前需要进行X线检查,以确保起搏器的植入 位置和调试情况。
手术前要快速空腹
手术前 6 小时内请勿进食和饮水。
植入手术步骤和技术
1
局部麻醉
手术期间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疼痛。
2
插入导管
医生会在手术中插入导管,引导起搏器通过静脉插入心脏。通常需要约一小时的手术时间。
3
检查和调试
完成植入后,医生将确保起搏器在适当的位置并进行调试。
术后护理和注意事项
休息
手术后需要休息,避免重体力活动。
避免磁性物品
避免使用磁性物品,如手机、耳机、磁扣等, 以免干扰起搏器。
定期检查
每个月需要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起搏器正常 运转。
就医
如果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异常症状,应及 时就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维护
保持身体健康,遵循医生的嘱咐,定期检查和更换 电池。
监测
1. 每月定期检查,检查心脏及起搏器的状态可靠。 2. 定期上传数据,心脏专家可通过云端监测其
状态。
小结和建议
心脏健康管理
心脏监测仪、心理疏导等是心脏健康的重要工具, 有助于提早发现问题并预防心脏疾病。

起搏器植入围手术期处理及注意事项

起搏器植入围手术期处理及注意事项
避免刺激性食物,多摄入高蛋 白、高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
畅。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建议的时间进行复查 ,了解起搏器工作状况。
起搏器参数的调试与优化
起搏器参数设置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调整 起搏器参数,确保其正常工作。
起搏器功能测试
定期对起搏器进行功能测试,确 保其各项功能正常。
参数优化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医生建议, 对起搏器参数进行优化,提高治
注意皮肤清洁
保持植入部位的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避免接触高磁场环境
如核磁共振、磁悬浮等高磁场环境,可能会 对起搏器造成干扰或损伤。
穿着宽松衣物
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避免对起搏器造成 压迫。
起搏器植入后的定期检查
定期随访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起搏器随 访,检查起搏器的功能和位置。
监测症状
留意自己是否有头晕、乏力、心悸等 症状,及时向医生反映。
起搏器植入围手术期 处理及注意事项
目录
• 引言 • 术前准备 • 手术过程 • 术后处理 • 注意事项
01
引言
起搏器植入的背景和重要性
01
起搏器植入是一种治疗心律失常 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于严重心动 过缓、心脏传导阻滞等心脏疾病 。
02
起搏器植入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 质量,减轻症状,降低并发症风 险,提高生存率。
自我监测
学会自我监测脉搏,发现异常及时就 医。
保持与医生的沟通
如有任何关于起搏器的疑问或不适, 及时与医生沟通。
起搏器植入后的心理调适与应对
接受事实
积极应对
接受起搏器植入的事实,了解起搏器的作 用和必要性。
面对起搏器植入后的生活和工作变化,积 极调整心态和应对方式。

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知情同意书

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知情同意书

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知情同意书背景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心脏病的方法,通过植入起搏器来帮助控制心脏节律,改善心脏功能。

在进行该手术前,医生需要向患者充分解释手术的目的、过程、风险以及术后护理等内容,确保患者对手术有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做出知情同意。

手术目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旨在治疗心律失常、心脏传导阻滞等疾病,帮助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提高心脏功能,减少症状和风险。

手术过程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术前准备:包括检查患者的身体情况、心脏功能评估以及血液检测等。

2. 局麻:在手术区域进行局部麻醉,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3. 切口:医生会在胸部麻醉区域进行手术切口,以便插入起搏器导线和植入器。

4. 插入导线:医生会通过血管将起搏器导线引入心脏,并定位在适当的位置。

5. 植入器植入:医生将起搏器植入器插入切口,并将起搏器与导线连接。

6. 测试和调试:医生会进行起搏器的测试和调试,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7. 缝合切口:手术结束后,医生会缝合手术切口,完成手术。

风险和并发症尽管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安全的,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 感染:手术切口可能会感染,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

- 出血: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局部或全身性出血。

- 漏气: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肺部气胸。

- 心脏穿孔:在插入导线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心脏穿孔,需要立即处理。

- 起搏器失灵:起搏器可能会出现失灵,需要进一步修复或更换。

术后护理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定期复诊: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诊,以监测起搏器的功能。

2. 注意感染:保持手术切口干燥、清洁,并根据医生建议更换敷料。

3. 避免剧烈运动:术后一段时间内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起搏器的正常工作。

4. 一般注意事项:遵循医生的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定期检查心脏。

同意声明我已充分了解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目的、过程、风险和术后护理,并经过医生的解释和讨论,现已清楚地理解并同意接受该手术。

心脏起搏器的使用技巧与清洁指南

心脏起搏器的使用技巧与清洁指南

心脏起搏器的使用技巧与清洁指南心脏起搏器是一种能够帮助心脏保持正常节奏和功能的医疗设备。

它对于许多心脏疾病患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辅助治疗工具。

安装了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需要注意使用技巧和定期进行清洁,以确保其正常功能和持久使用。

本文将介绍心脏起搏器的使用技巧,并提供一些清洁指南。

一、心脏起搏器的使用技巧1. 遵从医生的建议:使用心脏起搏器前,您应该先仔细阅读医生提供的相关资料和说明书,并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了解。

遵从医生的建议和指导,在使用心脏起搏器的过程中更加安全可靠。

2.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使用心脏起搏器需要一定的操作技巧。

您应该学会正确地操纵起搏器设置器,调整起搏器的参数,并进行必要的测试和监测。

如果您不熟悉操作方法,可以向医生或医疗人员请教或接受培训。

3. 注意保护起搏器:起搏器植入后,您需要注意保护起搏器和连接线。

避免激烈运动或碰撞,防止出现拧曲或脱落等问题。

在进行剧烈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时,可以考虑佩戴专门的心脏起搏器保护套或避免直接暴露在外。

4. 忌烟、酒和药物:烟草、酒精和某些药物会对心脏起搏器的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故障或干扰。

因此,使用起搏器的患者应该尽量避免吸烟、饮酒和滥用药物。

5. 定期进行检查: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您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和调试。

医生会根据您的情况对起搏器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其性能和功能达到最佳状态。

二、心脏起搏器的清洁指南1. 洗手:在接触心脏起搏器前,您应该彻底洗净双手,以保持手部的清洁和卫生。

2. 避免水浸泡:心脏起搏器不能直接暴露在水中,因为水可能导致其损坏或发生故障。

在洗澡、游泳或进行其他水上活动前,您应该将起搏器进行良好的防水保护,例如使用专门的起搏器防水袋。

3. 温和擦拭:使用柔软的干净布或棉球,蘸取适量的清水或医用酒精,轻轻擦拭心脏起搏器的表面。

避免使用含有腐蚀性或刺激性成分的清洁剂,以免损坏起搏器。

4. 避免压力:在清洁起搏器的过程中,应避免过度使用力量或施加压力。

心脏起搏器管理制度和质量保障措施

心脏起搏器管理制度和质量保障措施

植入性起搏器临床使用管理制度为加强我院植入性心脏起搏器临床使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我院植入性心脏起搏器临床使用管理体系,降低植入性心脏起搏器使用风险,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和《关于加强植入性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监管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3〕61号)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管理的相关要求和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从事植入性医疗器械相关工作的临床医师,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学历、技术职称或者经过相关技术培训,并获得国家认可的执业技术资格。

二、建立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的领用台账。

医院使用科室领用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时,应索取产品供货商的合法证件,核对产品的规格、型号、失效期。

认真填写领用台账,内容应有:产品名称、领用日期、生产企业、型号规格、生产批号、灭菌批号(灭菌产品)、产品有效期、产品注册证编号、领用科室及领用人、发货人签名等。

三、临床使用植入性心脏起搏器,使用前必须进行医患沟通,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

四、使用植入性心脏起搏器,使用科室应仔细核对产品标识(品名、规格、型号、生产单位、数量、生产批号、灭菌批号(如有)、序列号等),应建立产品使用台帐。

使用记录(病历)应详细记录产品标识(品名、规格、型号、生产单位、数量、生产批号、灭菌批号(如有)、序列号等),能反应产品的唯一性,满足全过程追踪监测;五、规范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的临床使用:术前必须进行医患沟通,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在《植入心脏起搏器使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使用心脏起搏器,术前谈话中应说明选择的类型,使用的目的、价格以及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如实向患者知情告知,同时在《植入心脏起搏器使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知情同意书的内容包括:使用心脏起搏器的益处和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发生风险后的处理内容。

手术室核对并记录保存所植入心脏起搏器的基本信息: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企业、生产批号、灭菌批号(灭菌产品)、产品有效期、产品注册证编号、检验合格报告、领用日期、手术日期、手术医师姓名、患者姓名(患者联系地址、联系电话)。

2024版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2024版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CONTENTS •手术介绍与背景•术前准备与评估•手术过程详解•术后管理与注意事项•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总结与展望手术介绍与背景01永久心脏起搏器定义01永久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式医疗设备,通过向心脏发送电脉冲来调节心跳速度,保持心脏正常节律。

02该设备由脉冲发生器和导线组成,脉冲发生器植入皮下,导线通过静脉插入心脏内部。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严重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某些心肌病、心脏手术后遗症等。

禁忌症活动性感染、严重出血倾向、未控制的恶性肿瘤等。

发展历程及现状发展历程自20世纪50年代起,心脏起搏器技术不断发展,经历了从体外到体内、从临时到永久的演变过程。

现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已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

同时,新型起搏器不断涌现,如无线起搏器、可充电起搏器等,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术前准备与评估02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过程、目的、风险和预期结果,确保患者充分理解。

提供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

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如术前禁食、停用某些药物等。

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等,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和手术可行性。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等,以排除手术禁忌症和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

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包括年龄、合并症、心功能等因素,以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术前检查与评估解释手术风险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复杂性有关,以及医生将采取的措施来降低这些风险。

鼓励患者提出问题,确保患者充分理解手术风险并做出知情决策。

详细告知患者手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如感染、出血、电极脱位、心包填塞等。

手术风险告知手术过程详解03麻醉方式选择局部麻醉适用于大多数患者,通过局部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手术部位失去痛觉。

全身麻醉对于不能耐受局部麻醉或需要更长时间手术的患者,可选择全身麻醉。

植入位置确定静脉植入通过穿刺静脉血管,将导线植入心脏内。

心脏起搏器技术发展趋势及其临床应用意义

心脏起搏器技术发展趋势及其临床应用意义

心脏起搏器技术发展趋势及其临床应用意义心脏起搏器是一种能够调节心脏电信号传导的医疗设备,在下丘脑-垂体-肾素-抗利钠肽系统的调控下,通过电极向心脏传递电信号,从而帮助调节心脏起搏和心律失常的情况。

近年来,心脏起搏器技术发展迅速,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心脏起搏器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意义。

首先,心脏起搏器技术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追求更小型化、更微创的设计。

传统的心脏起搏器较为庞大,植入手术也相对复杂。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器械的创新,现代心脏起搏器已经实现了微型化设计,使得其植入手术更为简便、创伤更小。

这一趋势的发展将为更多的患者提供起搏治疗的可能性,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次,心脏起搏器技术的发展趋势还包括智能化和个性化命名设计。

智能化的设计让心脏起搏器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节。

例如,一些心脏起搏器可以根据患者的运动或者情绪状态,自动调整心率的频率和幅度,以适应不同的生活场景。

这种智能化的设计能够提高起搏治疗的效果,并且大大减少了对患者的不适感。

此外,个性化命名设计也是一个重要的趋势,可以使医生和患者更好地识别和调节心脏起搏器的功能。

心脏起搏器技术的发展也引入了新的功能和特性,以满足不同的临床需求。

例如,双腔心脏起搏器可以同时调节心房和心室的起搏功能,提高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心输出量。

另外,一些心脏起搏器还加入了心脏能量透传技术,通过电信号的传导,促进心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从而改善心肌病变等心脏疾病。

这些新功能和特性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领域,使得更多的心脏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

在临床应用方面,心脏起搏器技术的意义不言而喻。

首先,心脏起搏器技术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一种心脏电活动异常的情况,会导致心脏起搏功能的紊乱和心脏供血不足,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脏停跳。

心脏起搏器可以通过传递电信号,恢复心脏正常的起搏功能,保证心脏有效地收缩和排血,从而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

起搏器植入术的健康教育课件PPT大纲

起搏器植入术的健康教育课件PPT大纲
根据患者病情,使用止血药物 或抗凝药物,以控制出血和血 肿的发展。
血肿处理
对于较小的血肿,可采取保守 治疗,让其自行吸收;对于较 大的血肿,需进行穿刺抽吸或
切开引流。
电极导线移位或断裂风险评估
术前评估
选择合适电极导线
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等手段,评估患者心 脏结构和电极导线植入路径,以降低电极 导线移位或断裂的风险。
通过起搏器植入术,可以降低因 心动过缓导致的心力衰竭、心脏 骤停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术后患者需定期随访,检查起搏 器工作状况,并避免高磁场、高 压电等环境,以免影响起搏器正 常工作。
改善症状 减少并发症 延长寿命 需注意的问题
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心率和 心律将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改善 头晕、乏力、晕厥等症状,提高 生活质量。
手术过程简介
术前准备
包括完善相关检查、评估患者病情、 制定手术方案、签署手术同意书等。
术中监测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 的心率、心律、血压等生命体征,确 保手术安全。
手术步骤
局部麻醉后,穿刺静脉并插入电极导 线至心脏内,测试电极位置并固定, 连接起搏器并埋入皮下囊袋中,最后 缝合伤口。
术后效果预期
风险。
铺巾顺序
先铺对侧,再铺近侧;先铺下方, 再铺上方。确保铺巾无菌,且覆盖 全面。
注意事项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染手术 区域。
局部麻醉技巧掌握
01
02
03
麻醉药物选择
常用药物为利多卡因等局 部麻醉药,需根据患者具 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注射技巧
将麻醉药注射至手术区域 皮下及深层组织,确保麻 醉效果充分,同时注意避 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避免接近强磁场、高压线等区 域,以免影响起搏器正常工作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观察护理及健康指导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观察护理及健康指导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观察护理及健康指导心脏起搏器是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1]。

随着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0月共行永久起搏器113例,总结出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及健康指导,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收到良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68例,女45例,年龄45~92岁。

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57例,Ⅱ度及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49例,阵发性室速2例,迷走性晕厥2例,因起搏器使用年限到期更换3例。

其中植入单腔起搏器64例,双腔起搏器47例,ICD2例。

1.2方法经患者左或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并做皮下囊袋,送入起搏电极导线,心室起搏螺旋电极头端固定于右室心尖部或右室流出道。

心房起搏螺旋电极头端固定于右心耳处。

测试电极的各种参数,合适后固定起搏电极,将起搏电极导线与起搏器连接好,埋于皮下囊袋内,分层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酒精消毒,无菌敷料覆盖。

2.护理2.1术前准备2.1.1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起搏器安装对治疗疾病的必要性及手术流程、术后如何配合。

2.1.2一般护理术前停用阿司匹林、华法令等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术区备皮,排空大小便,必要时术前0.5~1h使用抗生素。

2.2术后护理2.2.1体位与活动:患者术后平卧或略向左侧卧位24h,禁止右侧卧位。

术侧手臂制动24h,禁止外展运动。

24~48h可取半卧位,多活动双下肢,防止静脉血栓形成,72h后可下床活动。

上肢及肩关节可前后适当运动,但不宜做剧烈运动或过度用力。

2.2.2切口护理术后切口用0.5~1kg盐袋加压6h,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术后1天,3天切口换药,观察伤口颜色,有无渗血、红肿、波动感等症状。

避免搔抓切口处皮肤及推动起搏器。

2.2.3起搏器工作情况的监护:术后常规心电监护48~72h,严密观察起搏心电图,了解心房、心室感知及起搏功能,每天描记全导心电图1次或24h动态心电图,观察起搏信号情况,心率变化、心律失常的发生。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康复运动研究进展及启示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康复运动研究进展及启示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康复运动研究进展及启示摘要:作为缓解慢性心律失常疾病最有有效的方法之一,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在我国医学临床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除缓慢性心律失常外,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还可用于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药物难以控制的心力衰竭、心房纤颤等疾病。

而针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运动训练,不仅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疼痛,还可以增强其心肺能力,提高身体素质与舒适感。

基于此,本研究针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康复运动的类型、运动方法、运动效果的评估工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研究,以期为我国医护人员制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康复运动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心律失常; 术后康复; 运动训练1引言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传导系统紊乱的设备,在我国医学领域广泛应用。

根据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从我国心脏起搏器植入情况来看,据CCIF2022数据,2021年我国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植入量达到9.92万台,同比增长15.08%。

数据显示,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心脏疾病患者人数的增加,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需求量和使用量仍会逐渐增加。

目前,我国一般医院、心血管专科医院、社区医院等都提供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服务,且该手术已经成为中国心脏外科、心脏内科大型综合医院必备的技术之一。

然而,起搏器术后可能导致切口出血、囊袋出血、感染、导线移位、术肢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4.4%的患者可能因为出现术后并发症导致需要进行起搏器重装,部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因身体或心理状态原因,术后不愿进行康复运动,且部分医院无规范统一的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康复运动指导,导致患者发生一些并发症,并影响患者康复速度和生活质量。

康复指通过各种综合措施,消除或缓解患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个体达到最佳生存状态。

且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所需求问题类别中对运动相关问题的需求是最多的。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目前认识和建议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目前认识和建议

手术过程
通过静脉穿刺将起搏器植 入到心腔内,同时进行电 极导线植入。
术后护理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进行 必要的药物治疗和心理疏 导。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的起搏模式与参数设置
起搏模式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的起搏模式,如单腔起搏、双腔起搏等。
参数设置
根据患者心脏节律和生理需求,设置合适的起搏频率、感知灵敏度等参数。
加强国际合作
科研人员应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 与合作,共同推进植入性心脏起搏 器的研究和应用。
感谢您的观看
TH建议
2023-11-05
contents
目录
•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现状 •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技术 •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临床应用 •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的研究与展望 •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的建议与对策
01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现 状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的发展历程
随着技术和材料的不断进步,植入性心脏起搏器不断升级换代,适应
症也不断扩大,目前已经成为治疗各种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的分类及适应症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的分类
主要包括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和多腔起搏器。其中,单腔起搏器只有一根导线植入心房或心室;双腔起搏 器有两根导线分别植入心房和心室;多腔起搏器则有更多的导线植入心房、心室和(或)房室间隔等部位。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的适应症
主要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动过缓、心脏骤停等严重心律失常疾病。此外,随着 技术和材料的进步,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的适应症不断扩大,目前还可以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治疗以 及抗心力衰竭等新型治疗手段。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的优缺点
优点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症状 ,提高活动耐量,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同时,随着技术的 不断进步,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的使用寿命不断延长,功能也 更加完善和多样化。

心脏起搏治疗新进展

心脏起搏治疗新进展

05
结论
心脏起搏治疗新进展的意义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新的起搏技术能够更好地模拟正常心脏节律,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提高生活质量。
降低并发症风险
新型起搏器具有更好的兼容性和稳定性,降低了感染、血栓等并 发症的风险。
扩大适用范围
新的起搏治疗方式适用于更多类型的心脏疾病和患者群体,为更 多患者带来治疗希望。
目前心脏起搏器的电池寿命一般在8-10年左右,需要定期更换电池以 保证起搏器的正常工作。
02
心脏起搏治疗技术的新发展
新型起搏器的研发
01
02
03
微型化设计
新型起搏器采用微型化设 计,体积更小,植入手术 创伤更小,减少患者痛苦。
长寿命电池
研发出更持久耐用的电池, 延长起搏器的使用寿命, 减少更换频率,降低医疗 成本。
远程监测和远程程控技术的发展
远程监测
借助远程监测技术,患者可以在家中进行日常监测,并将数据发送给医生或医 疗机构。医生可以实时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并在需要时给予远程指导或干预。
远程程控
随着远程程控技术的发展,医生可以通过网络对患者的起搏器进行远程调整, 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这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往返医院的次数,还 能提高治疗的便捷性和效率。
预防猝死
对于有猝死风险的患者,心脏起搏器能够预防猝死,提高生存率。
当前心脏起搏治疗现状
传统心脏起搏器
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是传统的心脏起搏器,通过发放电信号刺激 心脏跳动。
核磁共振兼容起搏器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核磁共振兼容的心脏起搏器逐渐成 为研究热点,能够满足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的需求。
起搏器电池寿命
人工智能在心脏起搏治疗中的应用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目前认识和建议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目前认识和建议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目前认识和建议》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的介绍•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的优势与局限性•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的技术方法•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未来展望及研究方向01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的介绍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治疗心脏节律异常或心动过缓。

一种医疗设备通常由脉冲发生器和导线组成,脉冲发生器产生电脉冲并通过导线传输到心脏,以刺激心脏收缩。

组成及功能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的定义第一代起搏器1958年,第一代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由美国医生威尔顿·库克和同事们发明,重约60克,使用100毫安电流刺激心脏。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的发展历程第二代起搏器20世纪70年代,第二代起搏器问世,体积更小,寿命更长,功能更丰富,但仍需要通过手术更换电池。

第三代起搏器1983年,第三代起搏器出现,带有锂电池和感应器,可检测心率并自动调整刺激脉冲的发放,使患者摆脱了频繁更换电池的困扰。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的应用范围当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心动过缓时,植入性心脏起搏器可以提供稳定的脉冲刺激,保证患者的心脏正常收缩。

心动过缓对于心脏节律异常的患者,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颤等,植入性心脏起搏器可以调整心脏节律,使其恢复到正常水平。

心脏节律异常对于心脏功能衰竭的患者,植入性心脏起搏器可以通过刺激心肌收缩,增加心输出量,缓解症状。

心脏功能衰竭近年来,植入性心脏起搏器在神经调节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突破,如用于治疗慢性顽固性心衰、高血压等。

神经调节治疗02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的优势与局限性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的优势改善生活质量01植入性心脏起搏器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能够更好地从事日常活动。

预防或治疗心律失常02对于有症状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植入性心脏起搏器可以预防或治疗心动过缓。

改善心脏功能03在特定情况下,植入性心脏起搏器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力衰竭症状。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病人的健康宣教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病人的健康宣教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病人的健康宣教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型的医疗器械,现如今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有相关数据显示每年有大约接近十万名患者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佩戴起搏器生活的患者也在逐渐地增多。

1、什么样的患者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随着科技的发展,心脏起搏器的治疗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不过其最主要还是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

当心跳过慢或者是心脏传导发生异常的时候,心排出量的下降会造成大脑等重要脏器的缺血缺氧,从而引起患者的乏力、晕厥甚至是心脏停跳。

通过药物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尽管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却有限,通过植入心脏起搏器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和手段。

2、植入心脏起搏器是什么样的手术?植入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微创手术,患者在清醒的状态下通过局部麻醉就可以完成这项手术了。

通常情况下医生会将一块手表盘大小的起搏器电池埋在胸前皮下组织,放置在心腔内的细导管经过血管与电池相连,起搏器就能发送电信号从而控制心脏跳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无导线胶囊大小的起搏器已经出现,将其直接放在心脏内就可以发挥心脏起搏的作用。

手术时间是根据手术难度决定的,有长有短,一般情况下心脏起搏器手术在两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完成,之后经过局部包扎伤口患者就可以回到病房了。

3.起搏器术后注意事项3.1术后早期注意事项完成起搏器手术之后的24小时之内最好采用平卧位或者是左侧卧位卧床休息,因为刚刚完成心脏起搏器手术,起搏器的电级还没有完全牢固,如果活动强度太大或者是发生剧烈呼吸、咳嗽、喷嚏等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会使心脏起搏器电极被震掉;伤口一周内需要保持干燥,除了医疗消毒之外不能够做其他的无菌性清洗,防止伤口细菌发生感染。

不要去按压或者挤压起搏器,如果发现伤口处有疼痛、红肿或者是流液等情况需要及时告知医务人员,避免产生更大的问题;安装起搏器的一侧肢体三个月之内最好不要进行过度的上举、外展及剧烈运动,防止伤口裂开;术后的第二天就可以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正常的康复运动,这样能够减少术后一侧肩关节活动障碍或者是关节僵硬、疼痛;术后一周后伤口需要拆线,并进行程控起搏器相关参数及心电图检查,观察和确定心脏起搏器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目前认识和建议专家讲座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目前认识和建议专家讲座
1959年
Greatbatch和Chardack也相继将起搏器系统(VOO)全部埋入人体内并取得成功,此系统致力于恢复心室节律,以治疗病理及手术所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目前认识和建议
第5页
历史
1962年Nathan和Centher报道埋藏式VAT起搏器应用于临床,这是最初型生理起搏器。1965年,Lemberg、Castellanos和Berkovit5将VAT感知功效应用于心室起搏,为心室抑制型按需起搏器(VVI)开始。70年代程序控制器问世。1972年11月世界上第一个用锂碘电池起搏器植入人体取得成功。l979年Sutton和Citron报道了VDD起搏器(心房同时心室按需起搏器)埋藏起搏疗法。80年代双腔起搏器及抗心动过速起搏器研制成功,这种房室次序收缩双腔触发抑制型起搏器(DDD)是当代最先进起搏器,它不但能无创性程控调整,而且实现了房室均可被感知和双腔起搏。90年代以后,性能更高频率自适应起搏器、双心室/双心房同时三腔起搏器,以及含有除颤功效起搏器。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目前认识和建议
第11页
起搏器适应症分类
支持当前提议证据可分为 A、B、C 三级:级别 A: 从含有大数量个体屡次随机临床试验得出数据级别 B: 从含有较少许病人有限次试验得出数据或从设计很好非随机研究中分析得出数据或登记观察数据级别 C: 教授意见一致是提议主要起源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目前认识和建议
1929年
澳大利亚医生Lidwell和物理学家Booth合作设计出一个起搏装置,当电流经过针刺心室电极时将一死婴救活,这是人工心脏起搏史上临床应用首次成功。
美国胸外科医生Hyman研制成一个重达7.2千克心脏起搏装置,能使停跳心脏复跳,并把这种装置称之谓人工心脏起搏器。

中国心脏起搏治疗进展

中国心脏起搏治疗进展

者都能接受该疗法,更多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为了实 立研究小组进行数据综合分析。该研究全部以美敦力
பைடு நூலகம்
现这一目标,在过去的两年,学会及行业在诸多方面 EnPulse起搏器的植入患者为对象,结果表明EnPulse
都进行了不断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能精确起搏、确保起搏安全、从而有效提供起搏治
疗,并证明该起搏器的生理性起搏功能可显著降低
器理念和植入技巧培训课程,结合规范化的教材,使
功能向更生理性、自动化及作为心脏疾病的管理
各级准入医院和准入医生的单双腔起搏器植入技术基 装置进展。起搏治疗理念上,生理性起搏的认识越来
本达到规范化操作的培训。一些如心房心室选择位点 越深入,特别是最小化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的理念得到
起搏、腋静脉穿刺技术和囊袋皮内缝合技术等目前关 了广泛的认同。各个厂家的脉冲发生器也通过各种功
1 中国指南的修定
患者的不必要右心室起搏。PANORAMA研究结果已
除了参照国际上现有的起搏治疗指南,我国也 经在CESP2008、APHRS2008,CardioRhythm2009、
定期制定和更新适应中国国情的起搏治疗指南。 ISHNE 2009、HRS 2009、HRS2010成功发表了文
2008年AHA/ACC/HRS更新了起搏器治疗指南,我 章。COMPARE研究,也是前瞻性、随机的多中心
国和AHA的指南都将其列为I类适应证,不过目前这 CardioRhythm2011和HRS2011接收,并由中国医生在
类患者植入起搏器的比例在国内还不是很多,有待 大会上进行了宣讲。除此之外,这两年国内数十个多
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中心和单中心临床研究也陆续开展,例如研究起搏器
在指南推广方面,学会通过大型的学术会议和相 干预房性心律失常效果的EFFECT研究等,使中国起搏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目前认识和建议PPT课件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目前认识和建议PPT课件

(2)QRS波宽度阈值(Width Threshold):应用斜率阈值,可以 确定 QRS 波的起点和终点,起点与终点间的毫秒( ms )值则为 QRS 波的宽度,宽度阈值是人工设定宽 QRS 波的最低值。一般情 况下设定为85-90ms。QRS波测定值大于此值为宽,低于此值为窄。 QRS波形态记分法 这是ICD中采用的识别室上速或室性心动过速的一种新方法。 进行QRS波形态记分法识别时,先选定患者容易发生心动过速的 QRS波为标准QRS波,应用双极右心室感知电极检测感知QRS波, 对3秒种采样期中记录的QRS波进行相应处理,得到标准(100 %) 的QRS波,并确定该种心律失常标准QRS波的波峰数目、波峰顺 序、波峰极向、波峰幅度及波峰面积。应用标准QRS波的上述五 个评定记分的标准,可以对随时输入的QRS波进行五个方面的 QRS波的比较和记分,得到与标准QRS波中是否相似的判定。与 标准QRS波相似的百分率可在30-95%范围内设定,5%为一个程控 级。例如设定为65%时,即当检测的QRS波相似率>65%时则为室 上性QRS波,<65%时则为室性QRS波。
ICD系统再确认功能分成充电期中和充电期后二个阶段。 (1) 充电期中,如果有4个连续未能达到频率阈值间期的心动 周期,ICD则停止充电开始再识别。这被认为是治疗转向后 再确认(Diverted-Reconfirm). (2) 充电过程完成后,感知系统再测定充电后的三个心动周 期的间期,并与最低频率标准比较,2个达到频率间期时, ICD立即发放除颤脉冲。如果其中2个未能达到阈值间期时, 除颤脉冲不发放,则“治疗转向后再确认”。此时能量仍储 存在电容器之中,如果再识别(Redetection)成立,ICD可 以及时发放电除颤脉冲。
心动过速持续间期是识别心动过速能否持续的一个条件。持 续间期可在1-60秒内程控,各个区的持续间期可设定不同值, 原则上低频率区设置的时间长于高频率区的设置值。例如: 室速区为30秒,快速室速区为15秒,室颤区为5秒。

新型心脏起搏器的研究与设计

新型心脏起搏器的研究与设计

新型心脏起搏器的研究与设计【正文】1. 引言新型心脏起搏器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脏起搏器的研究与设计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课题报告旨在对新型心脏起搏器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2. 现状分析2.1 心脏起搏器的发展历程心脏起搏器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从最初的大型外植式起搏器逐步发展为小型植入式起搏器。

随着电子技术和微机技术的进步,现代心脏起搏器具备更多的功能,如心率调节、心律监测、节律刺激等,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2.2 新型心脏起搏器的研究进展目前,新型心脏起搏器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向展开:(1)能源供应技术的改进:传统的心脏起搏器需要定期更换电池,给患者带来不便。

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能够通过心脏血流动力学或体内微动能转换为电能的新型能源供应技术,以延长起搏器的使用寿命。

(2)远程监测技术的应用: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对起搏器工作状态的远程监测。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供患者的实时健康状况,还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起搏器故障等问题。

(3)心电信号处理与分析技术的改进:传统的心脏起搏器主要根据固定的设定参数进行刺激,不能针对不同患者的需要进行个体化治疗。

目前的研究重点在于开发能够实时监测和分析心电信号,并根据个体的需求进行实时调节的新型起搏器。

3. 存在问题3.1 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传统的心脏起搏器电池容量有限,使用寿命有限,需要定期更换,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

心脏起搏器的能耗较大,能源供应不足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2 远程监测技术的不完善尽管远程监测技术已经应用于心脏起搏器的监测中,但仍然存在数据传输不稳定、安全性不高等问题。

远程监测技术的普及面仍然有限,需要进一步推广和完善。

3.3 心电信号处理与分析技术的不足心电信号处理与分析技术在新型心脏起搏器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目前认识及建议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体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发放电脉冲,刺激心脏激动和收缩达到治疗目的。

自1958年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起搏器制造技术和工艺快速发展,功能日趋完善。

目前植入起搏器治疗已成为临床上一种常规治疗技术,成功地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对心脏电活动规律的研究己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1791年,Galvani用实验证明了生物电的存在,并发现肌肉对电刺激有收缩反应。

1882年Ziemssen发现电刺激可引起心脏收缩活动。

1889年,Macwilliam 在《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了“心脏的电刺激”一文,指出:①心脏停跳并不等于死亡,它可以被复;②对跳动的心脏来说,电刺激并不一定是危险的;③用电脉冲直接刺激心室,可引起心室收缩,改变心室收缩的频率。

早期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对后来心脏起搏技术的发明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 , , 。

1929年9月,Lidwill 在澳大利亚悉尼的举行学术会议上首次报告了应用他发明了手提式起搏装置成功救活了一个心脏停跳的婴儿。

这是人工心脏起搏技术首用于临床。

1932年,美国纽约的Hyman 也研制出一种用于起搏心脏的脉冲发生器,脉冲频率可调为30、60和120次/分。

Lidwill和Hyman的发明在当时并未引起临床医生和工程师足够的注意和重视。

1950年,美国波士顿的Zoll医生开始研究人工心脏起搏技术。

1952年11月,他用自己研制的外起搏器成功地抢救了一位65岁的患者。

1958年,Furman等首次经静脉将起搏导线放至心脏,是起搏电极植入技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同年瑞典的Senning医生和Elmqvist 工程师研制出第一台可植入人体的心脏起搏器。

1958年10月8日,Senning将这台起搏器植入到一位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体,成为世界上第一例被植入起搏器的患者。

早先的起搏器由于存在诸多问题,限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如需开胸植入起搏导线;起搏阈值很快升高;导线容易折断、移位;电池寿命较短,稳定性差。

为解决上述问题,不少学者及工程师做了不懈的研究 , 。

1962年,Ekestrom等经静脉将起搏电极放在右心室。

植入心脏起搏器无需开胸手术。

1964年,出现了R波抑制型按需起搏器,避免了固定频率起搏器不同步性可能引起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1978年Funke植入了第一台双腔起搏器。

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电子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微处理器的广泛应用,起搏器的功能愈趋完善,出现频率适应性起搏、起搏参数的体外提取和程控、起搏器对心律失常事件和起搏器工作状态的监测和记录等功能,并可根据病人不同状况在一定围自动调整起搏参数使起搏器能更好地适用于复杂的临床情况和不同的病人。

在应用起搏器成功地治疗心动过缓的同时,起搏器也开始应用到非心动过缓疾病。

上世纪70年代应用抗心动过速起搏器治疗心动过速,其技术目前仍应在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中。

1995年Bakkor等证实了双心室起搏的血液动力学益处,对严重心力衰竭合并室传导阻滞,特别是左束支传导阻滞,双心室起搏可使心室收缩再同步化,心功能改善,活动耐量增加,生活质量提高。

目前,这种治疗方式已获美国FDA批准。

总之40多年来无论是起搏器工程技术还是临床应用都待到快速发展。

1997年对全世界起搏器使用进行了统计,每百万人植入起搏器数,其中美国571, 法国552, 德国440, 加拿大368澳大利亚 345, 以色列293, 日本153, 100新加坡61。

, ,人工心脏起搏技术在我国开展也有近30余年的历史了。

1964年我国开展了第一例经心外膜起搏治疗。

1973年成功的植入了第一台经静脉起搏器。

几十年来也有了相当的发展。

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2002年进行的全国起搏器使用调查得出数据表明我国大陆至少有279家医院开展了起搏器植入术。

2001年植入起搏器总数10857台。

每百万人8台。

其中双心腔起搏器36.3%,心室单心腔起搏器56.2%, 其它包括AAI(R)、VVIR占7.5%。

随着心脏起搏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心脏起搏工作在我国的广泛开展,迫切需要制定一份指导性文件以阐明当前国外心脏起搏治疗的发展状态,规植入性起搏器治疗临床工作,为临床医生提供实践中指南。

美国最早于1984年由ACC/AHA/NASPE组织了工作组制定了起搏器应用指南, 并分别于1991年和1998 , 年重新修定。

而2002年10月发表的最新指南又作了部分改动。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SPE)以前未组识过专门的心脏起搏治疗指南制定工作,因此于2002年底组织了工作讨论制定本指南。

一、植入性起搏器治疗适应证:不同医院或/和医生对永久性起搏器治疗适应证认识有所不同。

对某些心脏传导系统病变是否需要植入起搏器仍然存在着争议。

同样的传导系统病变在不同的临床状态下对是否需要植入起搏器观点也不一样。

随着对心律失常机制认识不断加深以及起搏工程技术进步,心脏起搏治疗适应证也在不断发展。

除了对明确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房室阻滞有肯定的治疗效果外,一些非心动过缓型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甚至阵发性房颤等也开始列入临床起搏治疗适应证围。

而某些病变有时难以界定是否为心脏起搏治疗的绝对适应证。

但是临床上作为一种治疗需要有规化的指南,其中首先是适应证。

不断修改及完善的适应证主要是因为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心律失常机制及治疗包括起搏器治疗的研究及应用所取得的结果,一是起搏器工程技术的进步。

以往美国以及其它一些国家应用的是1998年ACC/AHA制定的指南,现在正逐步开始采用2002年新的适应证标准。

在我国一些比较大的医院目前参考1998年ACC/AHA/NASPE制定的指南,而中小型医院可能有沿用传统的标准或根据对患者病变认识有各自的标准。

1998年ACC/AHA/NASPE制定的适应证指南可以说是比较全面的,2002年新的适应证指南变化并不很多,但更新和提出了一些新的适应证。

下面我们围绕2002年ACC/AHA/NASPE制定的最新指南并结合CSPE建议进行讨论。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的适应证主要是“症状性心动过缓(symptomatic bradycardia)”。

所谓“症状性心动过缓”是指直接由于心率过于缓慢,导致心排出量下降,重要脏器及组织尤其大脑供血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如一过性晕厥、近似晕厥、头昏、黑朦等;长期的心动过缓也可引起全身性症状,如疲乏、运动耐量下降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ACC/AHA/NASPE将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的适应证按其需要程度分为以下三个等级:第Ⅰ级适应证:根据病情状况,有证据或专家们一致认为起搏治疗对患者有益、有用或有效。

相当于我国的绝对适应证。

第Ⅱ级适应证:根据病情状况,起搏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益处和效果证据不足或专家们的意见有分歧。

在第Ⅱ级适应证中又进一步根据证据/观点的倾向性分为Ⅱa(倾向于支持)和Ⅱb(倾向于不支持)两个亚级。

相当于我国的相对适应证第Ⅲ级适应证:根据病情状况,专家们一致认为起搏治疗无效,甚至某些情况下对患者有害,因些不需要/不应该植入心脏起搏器。

相当于我国的非适应证。

支持当前的建议的证据又根据证据的来源情况分为 A、B、C 三个等级:级别A: 指从含有大数量个体的多次随机临床试验得出的数据级别 B: 指从含有较少量病人的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数据或从设计较好的非随机的研究中分析得出的数据或登记的观察数据。

级别C: 专家的意见是建议的主要来源。

(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包括一系列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慢—快综合征,后者可表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交替出现,患者症状可由于心动过速或/和心动过缓,药物治疗心动过速可加重心动过缓使治疗矛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在临床上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适应证,植入起搏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肯定能带来好处,也能使部分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

在考虑是否应行起搏治疗时,应仔细评价上述心律失常与症状的关系,包括使用动态心电图等多种手段。

心脏电生理捡查可测得一些参数如窦房结恢复时间等来评价窦房结功能,但因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临床意义不大。

病窦综合征也可表现为窦房结变时性功能不良,对运动或应激无反应或反应低下。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可使该类患者在体力活动时心脏的频率提高以至适应生理的需求 , , 。

对于运动员和长期有较大运动量的年青人来说,平时的心率就比较慢常低于50甚至40次,休息和睡眠时心率则更慢 , , ,但窦房结功能正常,也无症状,心率慢是由于增强迷走神经功能引起,一般不考虑起搏治疗。

2002年ACC/AHA/NASPE修改后的适应证:1.第1级适应证:(1)病窦综合征表现为症状性心动过缓;或必须使用某些类型和剂量的药物进行治疗,而这些药物又可引起或加重心动过缓并产生症状者20, , 。

(2)因窦房结变时性不佳而引起症状者20,21,22,26,27。

2.第Ⅱ级适应证:Ⅱa:(1) 自发或药物诱发的窦房结功能低下,心率<40bpm,虽有心动过缓的症状,但未证实与所发生的心动过缓有关 ,26,20, , , 。

(2) 不明原因晕厥,若合并窦房结功能不全或经电生理检查发现有窦房结功能不全 , 。

Ⅱb:清醒状态下心率长期低于40bpm,但症状轻微20, 26, 28,29,30,31。

3.第Ⅲ级适应证:(1) 无症状的患者,包括长期应用药物所致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0bpm)。

(2) 虽有类似心动过缓的症状,业已证实该症状并不来自窦性心动过缓。

(3) 非必须应用的药物引起的症状性心动过缓。

(二)、成人获得性完全性房室阻滞房室阻滞分为一度、二度、三度(即完全性阻滞)。

高度房室阻滞是指连续两个或两个以上P 波被阻滞的严重二度阻滞。

按解剖学分类阻滞位置可以在希氏束上、希氏束和希氏束下。

依阻滞的严重程度不同患者可以从没有症状到因过缓的心室率而出现晕厥等严重症状,严重的症状也可由于继发于心动过缓时的室性心动过速。

房室阻滞患者是否需要心脏起搏器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是否存在与心动过缓相关的症状。

根据临床试验的结果植入心脏起搏器肯定能改善三度房室阻滞患者的生存率 , , , , 。

对一度房室阻滞起搏治疗的必要性难以结论。

临床上有一种情况为长PR综合征,由于PR间期过长超过300ms,造成心室舒期充盈减少产生类似起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使用双心腔起搏纠正PR间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二度I型房室阻滞若为窄QRS波阻滞位置一般在房室结,进展为三度房室阻滞并不常见 , , ,一般不需起搏治疗。

二度II型房室阻滞多为结下阻滞,特别是宽QRS波者,易于进展为三度房室阻滞,预后较差37,4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