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语文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4篇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1一、教材简析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揭题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雷雨(板书课题)生齐读。
2、上节课我们学习这课的生字词,老师检查一下,看谁读得准。
(开火车认读词语:黑压压、乱摆、垂下来、越来越亮、越来越响、渐渐地、清新)小朋友真棒!不愧为识字大王!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小朋友回忆一下,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雷雨的呢?(板书:前、中、后)(二)学习课文这节课我们来仔细读读课文,研究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各有什么特点。
1、雷雨前1)课文的哪部分描写了雷雨前的景象?(1-3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1-3自然段,想一想,雷雨前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2)学生交流a、乌云(“满天”,“黑沉沉”,“压”)课件出示描写乌云的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压”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说感受,指导朗读)这时候感觉非常沉闷,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b、大风(“乱摆”,“忽然”)课件出示描写大风的句子: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你从哪里知道这是大风?(大风,树枝乱摆,蜘蛛吓得逃走了)“垂”字可以用什么词替代?为什么作者用“垂”?(指导朗读)c、闪电、雷声(“越来越亮”,“越来越响”)课件出示描写闪电、雷声的句子: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用“……越……越……”说一句话。
作者是先写闪电再写雷声的,你觉得它们的顺序能不能换一下,为什么?(不能。
通常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所以不能换顺序。
)指导朗读。
看着闪电越来越亮,听着雷声越来越响,你有什么预感?(板书:乌云、大风、闪电、雷声)2、雷雨中作者通过乌云、大风、闪电和雷声的描写,让我们眼前仿佛电闪雷鸣,一场大雨顷刻将至,让我们一起去目睹这场大雨吧!(播放课件,雷雨中的动画)1)你听到了什么?(雷声、雨声)雨声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朗读)2)你看到了什么?(树弯了,雨越下越大)指导朗读3)雨又有什么变化呢?(渐渐地小了)指导朗读4)雷雨下得是有变化的,你能不能把它的变化读出来?(男女生比赛读)(板书: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地小了)3、雷雨后夏天的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现在雨停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雨后的景色吧!(课件出示雨后动画景色)1)(课件出示课本插图)刚才小男孩也欣赏了雨后的景色,为什么他那么高兴呢?(他看到雨后的景色真美丽)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雨后的美丽景色,开始!3)雨后有哪些美丽景色?4)学生交流(课件出示雷雨后的句子:天亮起来了。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雷雨》的基本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分析戏剧中的冲突和转折点;3.理解并分析剧中人物性格和情感;4.掌握雷峰与雨果的对话和争吵场景。
二、教学内容1.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概述;2.戏剧冲突和转折点分析;3.人物性格和情感剖析;4.雷峰与雨果的对话和争吵场景演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引导学生回顾上次课讲解的内容,复习《雷雨》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概述使用白板或投影仪展示《雷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图,让学生了解整个剧的大致框架。
简要介绍各个主要人物的身份和关系,为后续的分析和讨论做铺垫。
3. 戏剧冲突和转折点分析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雷雨》中的冲突和转折点。
重点解释每个冲突和转折点对于故事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物的内心变化。
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分析和理解能力。
4. 人物性格和情感剖析将各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列在黑板上,让学生理解并分析每个人物的内在动机和情感冲突。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5. 雷峰与雨果的对话和争吵场景演练选取雷峰和雨果的对话和争吵场景,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其中两名学生扮演雷峰和雨果,其他学生扮演旁观者,观察并记录对话和争吵过程中的情绪和表情变化。
演练结束后,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四、教学评估1.指导学生完成一份关于《雷雨》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小结,包括主要冲突和转折点;2.观察学生在对话和争吵场景演练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人物性格和情感的理解和诠释能力。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阅读《雷雨》的原著小说,深入了解人物内心世界和故事细节;2.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创作,创造自己的对话和争吵场景,表达自己对人物的理解。
Markdown格式文本如上所示,可以使用各种编辑器或在线工具进行编辑和导出。
不带图片和网址的限制能够保证文档内容的纯文字性质,使得文档更加清晰和易于阅读。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导语:高中语文教学,需要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文本,懂得文本背后的历史、文化和人性。
本文就以人教版高一必修四《雷雨》第二课时为例,讲述如何通过多元素结合、生动案例演绎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认知这部文学作品。
一、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继续阅读《雷雨》第二幕第一场,并抓住中心线索逐步理解角色之间的互动;2. 理解戏剧的形式,从角色扮演中体验舞台文化;3. 关注雷家庄中不同人物、不同角色的社会地位、名誉、经济状况以及爱情观念等,理解其行为动机,并分析其背后的社会风尚以及政治环境背景。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剧中人物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处境、行为动机以及心理状态;2. 培养学生对于戏剧文本形式的感知;3. 提升学生思维反应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课型本节课采用多元素结合、生动案例演绎等多种教学课型,让学生在与教师互动的同时也学会自己思考、思辨。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第一部分教学:1.师生一起继续阅读雷雨第二幕第一场,并让学生捕捉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2.提问:何以琛说的“玉米熟了,再收就来不及了”意味着什么?学生回答,玉米熟了意味着时间紧迫,雷家庄现在正处于收获的关键时期。
在这种情况下,雷家庄中的人们必须赶快行动,否则就将失去收获。
3.让学生注意何以琛和牛子金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推断今后的剧情发展。
第二部分教学:1.让学生体验戏剧文本中的舞台文化,先指派几位学生进行“人物扮演”,并让其他学生做出表情反应;2.在学生中实施问答环节,引导学生思考舞台表演的关键要素,如“动作、台词、音乐、服装、道具、场景”等;3.引导学生谈论舞台演出的文化意义,如“戏剧是人类理解自我文化、历史和人性的一种方式,舞台演出是在庆祝生命,向人们展示人类内心秘密和各种难言之隐。
”第三部分教学:1.让学生注意了解剧中人物的社会地位、名誉、经济情况以及爱情观念等,分析人物行为的价值观;2.让学生了解淮军入侵的历史背景、清朝政治环境,分析这些背景因素如何影响了剧中人物的行为;3.讨论,通过探究剧中人物的决策、品格、虚伪以及欲望等,推断故事的结局,并谈论社会环境对故事结局的影响。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并分析《雷雨》这部戏剧作品,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描绘剧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2.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进行情感体验和文学创作;3. 培养学生思考与讨论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讨论等形式,开发学生的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分析剧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2. 进一步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理解剧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变化;2. 进一步发掘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观看课文片段:播放《雷雨》的片段,引发学生对剧中人物和情节的好奇和兴趣。
2. 学生讨论:学生们就刚才观看的片段进行讨论,谈谈自己的观感和猜测。
Step 2:阅读剧本(15分钟)1. 课堂朗读:将《雷雨》的剧本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们跟着老师一起朗读。
2. 阅读理解:在朗读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停下来,与学生一起解读剧中的一些重要语句和情节,确保学生对剧情的理解。
Step 3:分析人物形象与情节(15分钟)1.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并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剧中的作用。
2. 学生报告: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报告,并与全班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
Step 4:情感体验与表达(20分钟)1. 角色扮演:学生按照剧本的情节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通过表演角色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和体验。
2. 文学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选择一个场景或人物,用文字来描绘他们的形象和情感,进行文学创作。
Step 5:思考与讨论(15分钟)1. 小组合作:学生重新组成小组,讨论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分析他们对剧情的推动和影响。
2. 全班讨论: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与全班一起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读剧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Step 6:课堂总结(5分钟)1. 总结归纳:老师对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再次强调剧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和情节。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设计说明《雷雨》(节选)系全日制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欣赏单元的第二课,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学习的重点是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品味人物的语言。
第一课时主要介绍话剧知识,分角色朗读并概述雷雨的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则通过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周朴园内心复杂的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第三课时简要分析鲁侍萍及鲁大海形象,总结文章主旨及艺术特点。
本课时重在理解把握复杂的多元化的人物形象,指导学生多角度的探究戏剧人物的深刻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会揣摩戏剧语言,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人物的性格。
2、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
二)能力目标1、学会鉴赏戏剧,提高学生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2、通过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及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传达的悲剧意识(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生存的悲剧)教学设想1、通过反复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品味戏剧作品丰富多彩而有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2、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与课堂点拨,品读一词、一句,比较鉴赏相结,激发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兴趣。
3、教学方法:朗读,设问,点拨,讨论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领学生在把握矛盾冲突的基础上,通过对周朴园语言的品读,探究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2、难点:感受作品的悲剧意识,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课堂导言1、导入:戏剧从情节主题来看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上世纪三十年代,曹禺创作的四幕剧《雷雨》应该属于哪一类?悲剧(板书)他为我们留下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德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这出悲剧中是和一个人分不开的,他就是主角——周朴园(板书)2、请两三名学生谈初读剧本对周朴园的印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16《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3.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雷雨》这篇课文,大家还记得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雷雨的吗?(指名回答,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二、精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1、朗读课文,根据表格提示,一起来对比一下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变化?2、指名填写表格。
3、根据表格,用自己的话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学生自由说)过渡:通过填写表格,我们一目了然地看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继续精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出这些变化的?3、学习第一部分:雷雨前(1-3)(1)读一读第1-3自然段,感受雷雨即将来临的景象。
(2)感受“压”和“垂”两字的用法。
(压”字传神地写出了乌云的低沉厚重,给人沉闷、不安的感受。
)(“垂”字不但准确写出了蜘蛛顺着丝线笔直往下的动作,而且生动表现了蜘蛛想逃走的急切心情。
)4、学习第二部分:雷雨中(4-6)(1)读一读第4-6自然段,体会雷雨中大雨倾盆,雷雨来的快去得也快的特点!(2)哪些词语写出了雨声大、雨势急的特点?从哪些词语中,你还体会到雷雨下的又大又猛又急?(哗哗哗、都看不清了)5、学习第三部分:雷雨后(7-8)(1)读一读第7-8自然段,感受雷雨后的清新世界。
(2)感受“挂”字的用法。
(“挂”字形象地表现了彩虹生动而立体的美,以及作者愉悦的心情。
)三、扩展延伸读一读,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当时是怎样的情景。
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示例1:我见过毛毛雨。
毛毛雨像细丝,像牛毛,密密地斜织着。
它总是悄悄地来,你看到地面湿漉漉的,树叶绿得发亮,你可能才发现下毛毛雨了。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雷雨》第二课时教案《雷雨》第二课时教案1课时目标1.巩固认识“压、蝉”等5个字,会写“户、新、迎、扑”这4个字。
2.能联系语境理解词语,体会“挂、坐”等字词运用的准确性。
3.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试着背诵课文。
4.能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以及自己见到的下雨的情景。
教学过程板块一巩固生字,回顾前文1.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读。
课件出示:压力蝉鸣窗户垂下来扑过来2.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说一说雷雨前的景象。
3.雷雨前,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背一背。
在复习检查第一课时内容的同时,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板块二理解感受,雷雨中景象1.过渡:雷雨中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自由读一读第4~6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2.作者听到了什么?3.理解“哗,哗,哗”。
(1)作者为什么连用3个“哗”?(2)学生交流:连用3个“哗”可以让读者感受到雨下得大,下得急。
(3)指导朗读。
4.理解“看不清”。
(1)你还能从哪儿看出雨下得大?课件出示: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2)想象:雨越下越大,能看清什么?(3)词语积累:这么大的雨,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倾盆大雨、滂沱大雨)5.体会雨的变化。
(1)理解“渐渐地”:你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2)引导学生用上“越来越……”这种句式说说雷雨中景物的变化,比如:雨越下越大,房子越来越看不清,后来雨越来越小,雷声也越来越小。
(3)结合图片,朗读第4~6自然段。
6.试着背一背第4~6自然段。
【设计意图】把文字转化成画面,是语言文字的内化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雷雨的美妙。
板块三理解感受,雷雨后景象1.默读第7~8自然段,说说雨后又是怎样的景象。
2.边读边想象画面。
(1)感受天空的变化:天亮起来了。
太阳出来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①出示彩虹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彩虹像什么一样挂在天空?你有哪些感受?②理解“挂”。
《雷雨》第二课时优质教案 4篇
《雷雨》第二课时优质教案6活动目标:1、学唱歌曲《夏天的雷雨》,能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两两结伴演唱。
2、了解夏天的雷雨和闪电。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观察过雷雨前后的自然景象。
活动过程:1、说说夏天的雷雨。
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雷雨现象。
教师小结夏天闪电、打雷到下雨的过程。
2、欣赏、熟悉歌曲。
教师范唱,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熟悉歌词。
例:教师:"天空中,一闪闪,什么光发亮?"幼儿:"一闪闪,一闪闪,闪电光发亮。
"出示节奏卡,帮助幼儿理解和把握切分节奏。
3、填词唱歌。
幼儿跟老师一起唱,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
幼儿在教师伴奏下,尝试演唱歌曲《夏天的雷雨》。
4、表现歌曲。
请幼儿尝试在演唱的过程中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简单的"闪电、打雷、下雨"的动作。
幼儿尝试两两结伴,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演唱,并用动作进行表演。
教师引导幼儿有表情的演唱。
教学反思:在幼儿园的音乐歌曲选择上我们应该依据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节奏节拍适合的的歌曲。
当然有着丰富的故事情节的,有规律性的歌词的歌曲。
具有一定教育价值的,孩子们兴趣性高的歌曲等等。
我们的在进行音乐活动中更多的会关注。
幼儿的'兴趣、乐曲的音域以及歌词要更加贴近幼儿生活。
《夏天的雷雨》是一首问答歌,它以设问作答形式表达内容,可以一问一答,也可以多问多答。
形式活泼、问者自由,答者也无拘无束,句式简单,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辨别、联想能力大有裨益。
在音乐活动中我总是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幼儿,和幼儿一同活动,和幼儿一起念、唱、奏、跳,以感性来带动幼儿,避免了纯理性的传授,使幼儿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枯燥、机械地模仿。
幼儿在25分钟欢快的音乐活动中用唱、跳、奏等不同形式多次地感受音乐,他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5篇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5【学习目标】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有条件的可制作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二、分段读议1、雷雨前: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景象?老师小结归纳: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雷雨中:指名朗读,读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雨声和雷声从大到小。
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3、雷雨后: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
三、填词比较词句1、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_______下来。
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_____下来,逃走了。
蝉一声也不叫。
2、雷雨后:一条彩虹_________在天空。
蝉叫了。
蜘蛛又___________在网上。
3、比较“压”“挂”“垂”“坐”四个字的用法,体会这四个字用得确切之处。
四、巩固识字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
2、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五、课堂练习1、指导写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读读抄抄”。
六、课外延伸1、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2、拓展阅读《夏天》:夏天夏天的午后,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柳叶打着卷儿,花儿低着头,湖水也烤热了。
小鱼该不会煮熟吧!啊,别急别急!蜻蜓飞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上转圈,报告着好消息:“就要下雨了,就要下雨了!”风来了,云黑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啦!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了起来。
下了一阵雨,风去了,云散了,闪停了,雷公公回家了。
太阳又出来了,天边挂起了一道彩虹。
柳叶、花儿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生字词,会写“雷雨、乌云、闪电”等8个词语。
2.能联系语境理解词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3.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试着背诵课文。
4.能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和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复习生字词。
(1)课件出示会认及会写字的字卡,指名认读。
(2)听写“词语表”中本课词语。
(师生合作、同桌合作)2.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感受雷雨前后不同的画面。
二、研读课文,感悟意境1.学习第1~3自然段,了解雷雨前的景象。
(1)学生自主默读第1~3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三个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笔圈一圈作者描写的景物。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板书:乌云、叶子、蝉、大风、树枝、蜘蛛、闪电、雷声)(3)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义,了解景物特点。
①(课件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A.体会“压”字运用之妙。
a.师生共同演示“压”的动作。
b.(课件出示乌云压顶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乌云又厚又低的情景)引问:抬头看到这样的乌云重重地压下来,大家会有什么感受呢?(沉闷、不安。
)B.指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画面,读好关键词。
如,“黑沉沉”语速放慢,语气凝重;可以想象天空黑云压顶、空气沉闷的感觉,把“压下来”读得略重一些。
②(课件出示)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
A.指名读句子,思考:雷雨来临前,树上的叶子和蝉的状态分别是怎样的?它们为什么是这样的?B.学生交流汇报:此时没有一丝风,天气十分闷热。
C.指导朗读:“一动不动”“一声也不出”略重读,读出雷雨欲来时树叶和蝉的反常。
③(课件出示)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A.自由读句子,说说蜘蛛为什么要逃走。
(因为风很大,吹得树枝乱摆。
)B.蜘蛛是怎样逃的呢?(从网上垂下来。
)体会“垂”字运用之妙。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新课标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了语文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
本课我在教学设计时,紧扣单元教学的主题热爱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开展教学;围绕着本单元导语的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这句话来体会感受。
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课堂教学,重视课堂的动态生成和价值观的引导。
本课是看图学文。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
另外教材又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于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中牢牢我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
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在强化语言能力训练的过程中,结合进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材简说】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炎,一场雷雨,送来了一阵凉爽。
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
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
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如能把看图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点,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孩子观察这一自然现象,相信同学们会有新的发现。
【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学文、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不同景象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看懂图意,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景物特点的方法。
4、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5、完成练习。
【教学重点】图文结合,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准确的用词造句来表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现象和特点。
2019精选教育雷雨第二课时教案设计.doc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雷雨》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及积累语言、表达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理念:琐碎、机械的语言训练扼杀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灵性,因此语文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创设综合化的语文实践活动板块上,引领学生在具有生活情趣的语文综合活动中感悟、积累、运用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培养学生的灵性。
教学设计特色:在生活化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录放机、磁带。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激趣,激情导入(2’)1、出示谜面:雷雨第二课时教案设计① 天上有面鼓,藏在云深处,响时先冒火,声音震山谷。
② 千根线,万根线,不粗不细,顶天立地。
2、学生猜后,分先后板书课题:雷雨。
二、充分朗读,概述课文(15’)1、下面请大家听录音,看看下雷雨时是怎样的一番情景。
2、下面我们请一个小朋友来朗读课文,看看他和我们刚才听到的谁读得更好!同时请同学们为自然段编序号。
3、接着,我们再请大家想想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前的景色?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中的景色?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后的景色?教师随即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4、分组赛读雷雨前、中、后各自的景色。
三、创设情境,运用实践。
(20’)1、下面请大家想想: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课文里写了哪些景物及自然现象?请读读课文,用“——”画出来。
请个别同学回答,并板书。
2、创设说话情境:出示投影片(雷雨图)① 引读:哗—,—,雨—,雨——,往窗外望去——,——,都看清了。
② 质疑:同学在平时的生活中遇见过这样的雷雨吗?能用几句话向大家简单地说说当时的情景吗?下面我们请大家试试看。
然后教师归纳:夏天,天气又闷又热,天空中黑沉沉的,忽然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树儿被刮得东倒西歪,哗哗哗,倾盆大雨庞然下起来了。
《雷雨》教学设计三(第二课时)
《雷雨》教学设计三第二课时《雷雨》教学设计三(第二课时)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雷雨》教学设计三(第二课时),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回顾1、读写上节课学习的.字词。
利用生字卡片或课件等形式,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2、分段读文,回忆课文内容。
(字词的掌握、读书的水平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
课堂教学要追求创新的同时,更要兼顾的是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扎实训练。
)研读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划分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三部分内容,进行合作读书。
思考:你认为这个部分写得怎么样?结合文中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由。
2、交流读书感悟的情况;教师相机点拨。
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互相提问题。
如:描写雷雨前的部分“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什么?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认为该怎么读这句话?“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骤然变化?描写“雷雨中”的部分,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等等。
(这一过程,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组内充分交流互动,教师的相机点拨与学生提出问题相结合,在读中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观察的细致,描绘的生动形象。
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诵读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练习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雨越下越大。
__越__越__。
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了,()也()了。
3、照样子写词语:黑沉沉拓展1、你还读过其他描写下雨的文章或段落吗?把自己收集的材料在组内或全班交流。
2、观察一个自然现象,写一篇观察日记。
(促进学生积累,引导观察生活,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第2课时)【2】
《雷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5个汉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认识5个汉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
四、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出示词语练读。
2.进行组词训练。
3.出示词语,大家抢读,美读,大声读,体会语言的美好。
4.出示换偏旁的练习,大家进行开火车组词训练。
5.出示多音字进行训练与积累。
6.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二)课文赏析与交流品读第1—3自然段。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yā)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chán)一声也不叫。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chuí)下来,逃走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1.看谁读得好,读出了景色的美感?2.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到的呢?3.“黑压压”是什么意思?ABB:绿油油4.你可以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吗?5.“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chán)一声也不叫。
”说明了什么?侧面突出天气的闷热,环境的沉静。
6.“压”说明云层很厚很低,预示着要下雨了。
7.“忽然”说明风来得急。
8.“乱摆”写出了风很大很急。
9.“垂”写出了什么?⏹交流分享,想一想。
(1)“压”可以换成别的词吗?(2)想象一下蜘蛛逃走的情景,“垂”可以换成别的词吗?⏹品读第4—6自然段。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雨越下越大。
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1.“哗哗哗”:听觉感官。
拟声词,这个声音说明雨下得很大。
2.“看不清了”:视觉感官。
“看不清”一片朦胧,说明雨又大又急,又猛。
3.说一说自己积累的拟声词。
4.雨后的空气、太阳、彩虹、蝉、蜘蛛、青蛙是什么样子的?⏹课堂展示。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整合)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整合)【教学目标】1.会认读本课生字,理解“垂”的意思并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2.通过听音乐,看图学文,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不同景象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能够抓住雷雨的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准备】1.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课前谈话,模仿下雨。
先分好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模仿一个片段。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雷雨。
(板书雷雨)二、复习旧知,巩固字词师:……上节课,我们通读了课文,并学习了生字词的读写,在这里,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上节课谁学的知识记得最牢。
出示:蝉、蜘蛛、彩虹、黑沉沉、垂下来、越来越响、压下来、逃走。
(指名读,教师正音,学生齐读)师:同学们,其实词语和我们人一样也是具有感情色彩的。
看看,谁能根据词语的意思,读出它特有的感情色彩。
指导学生读好黑沉沉、越来越响、压下来、垂下来。
三、创设情景,整体感知同学们读得非常好,以后我们就这么去读词语,好吗刚才,我们通过朗读感受了词语的魅力,接下来,老师想请大家闭上眼睛,用你的耳朵来聆听音乐的精彩,听完后把你听到的,想到的告诉大家。
1.播放音乐,轻声范读。
出示:刚才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教师点评)师:你们想去看看这场雷雨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这场雷雨吧。
2.初学课文。
出示: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想哪些自然段写雷雨前,哪些自然段写雷雨中,哪些自然段写雷雨后的景象①老师与学生一起划分课文:1-3自然段是雷雨前,4-6自然段是雷雨中,7-8自然段是雷雨后。
并相机板书:小结:课文就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现在我们先去看看雷雨前的景象吧。
四、品读课文,把握特点(一)学习雷雨前1.请四人小组一起读描写雷雨前的1-3自然段,并找出课文中写了哪些景物【学生四人小组读课文并议论课文中写了哪些景物(乌云、树、蝉、蜘蛛、闪电、雷声),老师则在班里巡视并指导学生找文中所描写的景物,为待会儿请学生回答时物色人选。
雷雨第二课时的教案
雷雨第二课时的教案教案标题:《雷雨》第二课时的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雷雨》第二幕,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2. 理解并解读剧中的重要情节和台词。
3. 学会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教学准备:1. 《雷雨》第二幕的文本材料。
2. PPT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3. 学生阅读剧本的复印件。
4.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名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雷雨》剧情,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剧中人物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于剧中人物的印象和他们在剧中的角色。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雷雨》第二幕,并标记出关键情节和台词。
2. 分组讨论,就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展开讨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的依据,并与学生共同解读剧中的重要情节和台词。
三、合作学习(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人左右。
2. 每组选择一个关键情节或台词进行分析和讨论,然后设计一个小组展示的形式(如小品、演讲、对话等)。
3. 学生小组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总结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3. 教师提供进一步的解读和指导,帮助学生加深对剧中人物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继续阅读《雷雨》的后续剧情,并做好相关的阅读笔记。
2.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篇关于《雷雨》剧中人物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的小结。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观看相关电影或舞台剧的演绎,以加深对剧中人物的理解。
2. 提供更多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例外景象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看懂图意,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景物特点的方法。
3、会用渐渐、挂造句。
4、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完成练习。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确凿的用词造句来表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现象和特点。
课前准备:教学软件、挂图。
板书设计:
叶不动枝乱摆
雷雨前(图):乌云压下来---刮大风---电闪雷鸣蝉不叫蜘蛛逃
15、雷雨雷雨中(图):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小了天亮了空气清爽
xx后(图):
雨停了彩虹蝉蜘蛛青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下天常常下什么雨?(雷阵雨)雷阵雨就是雷雨。
(出示课题)
板书:15、xx
1、雷雨天有什么特点呢?(雷雨时间不长,但天气变化很大。
)
2、雷雨时的天气是怎样变化的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二、边看边听,熟悉课文全文内容。
(软件)
三、自读全文,想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那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前的景象?那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中的景象?那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后的景象?(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
四、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让学生观察雷雨前最突出的景象是什么?课文是怎样写的?(软件图
①展示)
2、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观察到的景象。
如(满天乌云、天色漆黑、天气闷热。
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说明电闪雷鸣在不断加剧。
)3、句式比较:(软件)
xx压下来。
(1)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详尽说明数量,颜色。
)解:满天的:本课指空中乌云多。
黑沉沉:本课指乌云很厚、云很低、天色很暗。
板书:xx压下来刮大风
树上的xx不动,蝉不叫。
(2)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强调)
(说明雨前天气不是大凡闷热,而是十分闷热。
)
板书:叶不动蝉不叫
(过度: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蜘蛛逃走了。
(3)
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解:垂:原指东西的一头向下,如垂柳。
本课指蜘蛛逃走时吊在细丝上的样子。
板书:枝乱摆蜘蛛逃
4、小结:(看板书)这三个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雷雨前天色漆黑,没有一丝风,听不见蝉鸣,突然又狂风大作,蜘蛛逃走,电闪雷鸣的景象。
这是雷雨要来的主要特征。
板书:电闪雷鸣
5、指导朗读1-3自然段。
6、练习:1(略)
(二)用以上方法学习4-6自然段。
1、读课文4-6自然段,从哪些词中看出雨下得非常大?(软件)哗、哗、哗(突出了雨声大,很密,挡住视线所以看不清窗外的景物。
)
板书:下起来越下越大
2、课文连用两个渐渐地,渐渐地说明了什么?
(打雷下雨时间较长,雷声雨声都是由大变小的。
)解:渐渐:一点一点,慢慢地。
板书:渐渐小了
3、小结:xx中最突出的景象是什么?
(雨势很猛,xx是慢慢变小的。
)
4、有感情读4-6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7、8自然段。
1、引导看图,雨停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软件)
2、什么原因是天亮起来了?
(乌云散了,所以光线好了,感觉到天亮起来了。
)板书:天亮了
3、过渡:大雨过后,空气怎样?句式比较。
(软件0清爽得空气迎面吹来。
(4)
清爽得空气迎面扑来。
解:清爽:本课指空气纯洁而xx。
扑比吹力量大,速度快。
(动作演示)
板书:空气清爽
4、课文里哪两句话与前文有联系?
蝉叫了,蜘蛛有坐灾网上。
(雷雨前蝉一声也不叫,蜘蛛从网上垂下与雷雨后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有什么联系?)
5、从哪些地方还描写了雨后的景象。
(雨停后的太阳,彩虹挂在天空,蝉叫,蜘蛛又坐在网上。
xx里水满了,青蛙叫了。
)
挂:吊起,悬在高处。
本课指彩虹出现在天空,好像是挂着的样子。
板书:雨停了蜘蛛青蛙
(四)总结全文。
(复述板书全文)
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记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例外的自然景象。
(五)反馈知识。
1、选择正确的词语移动在括号里。
黑沉沉一动满天的一声
(1)()xx,()压下来。
(2)树上的叶子()也不动,蝉()也不叫。
2、想一想,用哪个词最恰当,将选种的用鼠标按一下。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盖、压、落)下来。
(2)打开窗户,清爽得空气迎面(吹、打、扑)来。
(3)一条彩虹(挂、停、飘)在天空。
(4)蜘蛛又(爬、停、坐)在网上了。
3、造句。
(1)渐渐地……
(2)挂……
4、说说雷雨前和雷雨后有哪些地方例外,再填表。
xx前xx后
天空满天的xx黑沉沉地压下来蝉蝉又叫起来
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