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中式英语词汇层面的表现

合集下载

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和例句分析

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和例句分析

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和例句分析一、什么是中式英语中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英语学习,日常交际和写作中因受汉语思维和文化的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从上述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式英语是具有中国特征的英语,是不能被以英语为母语者所接受的。

中式英语是规范英语在中国的误用,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英语时,受汉语思维和文化影响拼造出的与正规英语语言规则和文化习惯相悖的英语。

这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

二、中式英语的例子中国人长期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缺乏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又深受汉语思维、文化背景、表达方式的影响,常直接套用汉语规则和表达习惯。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

(一)语音方面汉语和英语发音规则差异很大。

例如,汉语拼音中没有/θ/这个音,很多学生就借用与之相近的/s/来发/θ/的音。

比如,think和thank you,这是两个最容易出现的中国式发音的典型错误。

(二)词汇方面1.词汇误用英语中的一些词有与之相近的汉语意思,但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语境中,常犯的错误是只记住了单词的中文意思,没有考虑单词的具体使用方法和语境,只是机械地对应英汉翻译,因此导致了出现中式英语现象。

例1:I am watching a book.例2:Tomorrow I will look a movie.例1和例2中“watch”和“look”都有看的意思,但他们使用的语境各不相同,规范的英语应该是“reading a book”和“watch a movie”。

与这类错误相似的还有“speak,say,talk”的误用,如“Can you sayChinese?”。

2.词汇冗余汉语表达中经常会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强调所说内容和语气,而英语则尽量避免重复,强调简洁明了。

常犯的错误是按照汉语思维逐字翻译,从而出现中式英语。

例1:His body is healthy.例2:My name is called Peter.例1和例2的两个句子作为中国人来看,不难理解,因为这两句话的表达与汉语思维完全一致,但是作为英语人士来看的话,两个句子都犯了累赘的错误,与英文的表达习惯不相符。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国英语之两面观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国英语之两面观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国英语之两面观摘要:在当前繁忙的全球经济发展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的广度和深度有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中国英语比比皆是,究竟是对是错,究其产生的原因、研究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定位以及如何辩证地看待中国英语是本文的重点。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国英语;离格;英语变体;两面观一、跨文化交际下的中国英语(一)跨文化交际与中国英语跨文化英语交际通俗来说就是与母语为英语的外国人交流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中国英语,是指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在使用英语交际的过程中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造出的不合规范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英语表示式。

纵观周边的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英语几乎都难以避免。

(二)中国英语的离格虽然不合英语文化习惯,中国英语却不等同于语用失误,而是一种离格现象。

根据托马斯(thomas,1983)的意义框架,离格具有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指说话人用英语表达某一主题或传递信息时的不准确或怪异,如“peaches and plums all over the country”(桃李满天下),这种层面的中国英语在外国人听来怪异,是因为他们无法在其母语中找到相同的表达形式或概念;第二层面会导致听话人对说话人的以言行事的误解,造成语用失误,如“where areyou going”,在中国人看来这是一句简单的问候,而在外国人听来却成了打探其私事,会觉得唐突。

二、中国英语产生的原因为了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认识到中国英语产生的原因是学习者有必要进行分析的,从学习者的角度究其产生的原因,我们得出如下原因:1.学习者将学到的生词或表达方式生搬硬套,进行一对一的对等的翻译;2.将本国的语法和规则错误地应用到英语当中;3.汉语的发音习惯与英语不同,影响了英语的发音;4.中国人的思维和中文的表达习惯,与英语本土的使用者有着很大的不同;5.对英语现象认识的不够,纯正英语学习的条件和环境有限;三、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国英语之两面观(一)中国英语之正面观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看待中国英语首先还是应从其定位出发。

汉英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体现

汉英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体现

汉英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体现汉语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Family);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Family)。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并经历了诸多变迁;英语源自公元5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人(Anglo-Saxon People)入侵英伦群岛,至今也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就其本质而言,汉语是分析性的(Analytical)语言;而英语是综合性的(Synthetic)语言。

例如英语中的“Uncle”一词,在汉语中就可以翻译为:堂叔、表叔、舅舅、姨夫、姑父等。

这个称呼完全取决于父母亲的兄长或弟弟,或是父母亲姐妹的丈夫等家庭成员,通过这一称呼,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便可知晓。

另外一个例子是英语中的“Cousin”,这个词可用来表示男性或女性、年长或年轻、既可以是父方的,也可以是母方的亲戚;但在汉语中则完全不同了,有堂兄弟、堂姐妹、表兄弟、表姐妹诸多不同的称谓。

汉字重形音会意,英语则重拼读。

用汉字的“流”与英语的“Flow”一比较,就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巨大差异。

如表示心理活动的“忄”旁的字有“性”、“情”、“愉”、“悦”、“惧”、“怕”、“恼”、“忏”、“忧”、“恤”等,这些都是通过“部首”(Meaning parts)来反映事物的性质和状态;而英语是表音的拼读语言,它的核心是“字母效应”(Alphabet effect)。

盎格鲁萨克逊人学会了这门语言之后,也学会了字母智能的内涵与外延,如排列组合、逻辑抽象思维、分析演绎、理性与分类等能力,从而造就了独特的字母文化。

从汉英两种语言的特征来看,汉语表达习惯更讲究匀称,用词趋向于重复;而英语表达习惯则忌重复,重简洁。

请看下例:我想预订一张能够坐十个人的桌子,桌子要靠窗户边的,然后请在桌子上放一个圆转盘。

I’d like to book a table for ten by the window with a lazy-susan on it.正是由于这种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切不可字对字进行翻译,而是应该考虑原文要表达的意图,再着手进行翻译;此外,还有一些词看似相对,其实不然,如上句中的Lazy-susan(a revolving tray placed on a dining table)其实和Susan一点关系也没有,而是指大餐桌中央的圆形转盘,转动大餐盘用于放各色食品,便于就餐者转动取食,据说是由一位名叫Susan的女侍者发明,故名lazy susan。

英汉词汇中文化差异比较论文

英汉词汇中文化差异比较论文

英汉词汇中文化差异的比较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

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及传统习俗的不同,英汉词汇所承载的含义也有所差异。

本文从英汉词汇对比的角度,来探讨英汉词汇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旨在加强对学习者文化素质的培养,使语言学习和文化意识结合起来,以减少交际障碍,提高对词文化的敏感性和使用英语的得体性,最终获得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英汉词汇文化差异文化学习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语言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

英国语言学家wilkins说过,没有语法不能很好的表达,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

词汇是最直接反映语言文化背景的,是语言中最活跃、最有弹性的成分,也是文化载负荷量最大的成分。

许多词汇都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即文化内涵词(culturally loaded words),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不但会影响学习者对文章和问题的理解,还会影响对英语语言的正确使用。

查询词典可以知道词语的直接意义,但却无法深入了解词语背后隐藏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容易在跨文化交际中造成误解,所以词汇学习不仅是在语义学范围内解释词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掌握词汇的文化内涵从而正确、得体地进行跨文化跨语言交际。

一、语言、文化与词汇的关系首先,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中,并且反映该民族的信仰和情感,因此语言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通过社会习得的知识,而语言则是在社会环境的激发下而获取的一套知识系统。

由此可见,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是客观存在的,两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其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人类有了语言,才得以将知识、观念、创造发明等一系列人类的行为模式传递给别人,广播于社会,可见语言是文化的传播媒介,是整个文化进化的必要前提,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

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体系中结构和意义的统一体。

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文化影响词汇的发展与使用。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英语词汇教学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英语词汇教学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英语词汇教学[摘要]文章结合英语和汉语典型实例,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探讨英语词汇教学,分析该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意义和作用,指出英语词汇教学应该与文化教学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词汇教学;文化教学如何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

本文拟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来探讨英语词汇教学,在此基础上指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跨文化交际内涵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

确切地说,它指的是不同的文化所铸就的交际双方以语言为媒介,通过信息源一编码一信息传递一解码一反馈等环节所构成的一个双向信息交换的动态连续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在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编码,而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解码:交际双方能否共享同一套信息编译码系统已成为判断跨文化交际是否成功的一个主要标准。

虽然理论上如此,但是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要做到这点绝非易事。

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是独立的、菲开放性的信息编译码系统,在跨文化交际中受到本民族特有的规范所制约。

在可接受程度上也被限制于本民族范围之内,一旦超出了这范围,该语言系统犹如倒塌的Babel(通天塔),丧失了交际功能。

这种规约和范围正是我们所说的文化。

因此,一种语言系统在传递信息时就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本族文化的烙印。

这种文化烙印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往往会与另外一种文化语言系统产生碰撞和冲突,甚至合作受阻,交际失败。

因此,“只有当交际双方对同一符号的解释完全一致,或者很大程度上相近时,交际才有可能进行。

否则,如果双方对同一符号的解释相悖,那么误解,甚至冲突是在所难免的”。

这就要求交际者不仅要理解对方所说话语的表层意义,更要具备发掘和探索语言所蕴涵的诸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取向以及认知行为等深层意义的能力,在交际中知己知彼,最大限度地与对方产生共鸣,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式英语的特点

中式英语的特点

中式英语的特点中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受到中文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英语表达方式。

虽然中式英语在国际上常被批评为语法错误和不规范,但它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本文将从语法、词汇、文化和社交等方面探讨中式英语的特点。

一、语法特点中式英语在语法方面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中文语序的影响。

中文的语言结构为主谓宾,而英语的语言结构为主语谓语宾语。

因此,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往往会把宾语放在主语之前,这就导致了语法上的错误。

比如,“I to the store go”(我去商店),“He to the airport go”(他去机场)等等。

这种语法错误在国际上常被批评为“Chinglish”(中式英语)。

此外,中式英语还有一些常见的语法错误,比如使用错误的时态、语态和代词等。

例如,“I have been to Beijing last year”(我去年已经去过北京了)应该改为“I went to Beijing last year”(我去年去了北京);“The book was wrote by him”(这本书是他写的)应该改为“The book was written by him”(这本书是他写的)。

二、词汇特点中式英语在词汇方面也有一些特点。

由于中文语言中有很多词语是没有英文对应的,因此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往往会直接使用中文词语,或者是把中文词语翻译成英文,导致了一些奇怪的翻译。

例如,“电脑”被翻译成“电脑”(电子计算机),“开会”被翻译成“开会”(hold a meeting),“拜拜”被翻译成“拜拜”(bye-bye)等等。

此外,中式英语还有一些常见的词汇错误,比如使用错误的词汇、词性和词序等。

例如,“I have a very big face”(我有一个非常大的脸)应该改为“I have a very round face”(我有一个非常圆的脸);“I am very exciting to see you”(我很兴奋见到你)应该改为“I am very excited to see you”(我很激动见到你)。

从中式英语谈英汉语言对比

从中式英语谈英汉语言对比

从中式英语谈英汉语言对比中式英语(Chinglish)是指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出现的一些中式表达和中式语法。

由于中式英语与标准英语有一定的出入,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可能会导致理解上的困难。

在英汉语言对比中,中式英语的出现反映了中文和英文之间的差异和难点。

本文将从中式英语谈起,对英汉语言进行对比,探讨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在英汉语言对比中,首先要提到的是语法结构的差异。

中文和英文有着不同的语序和逻辑体系。

在中文中,形容词通常放在名词之前,而在英文中,形容词通常放在名词之后。

这就导致了中式英语中可能出现的“big house”而非“house big”的表达方式。

中文名词没有单复数和冠词的区分,而英文名词则需要根据情境和语法规则来加以区分。

当中国人学习英语时往往会出现在名词前加上冠词或者在名词后加上s来表示复数的情况,这就是中式英语的表现。

汉语和英语的词汇差异也影响了中式英语的出现。

汉语和英语的词汇来源和发展各有特点,因此在表达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在汉语中,有许多成语和俗语是为了形象地表达一种意思,而这些成语和俗语在英语中可能无法直译或者翻译成别的表达方式。

这就导致了在中式英语中可能出现的“I will eat a dirt(我会吃一泡泥)”而非“I will eat a humble pie(我会认错)”。

因为在英语中并没有“吃泥”这种表达方式,而是用“吃一块谦卑的馅饼”来表示忏悔和认错的意思。

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也是英汉语言对比的重要因素。

汉语和英语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往往受到各自文化背景的影响。

在中国文化中,通常会以暖色调和称呼对方亲切的称谓来表示热情和亲近。

而在英语中,则更注重礼貌和客套,通常使用正式的称谓和语气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

在中式英语中可能出现的“Hi, beauty(嗨,美女)”而非“Hello, madam(你好,夫人)”就是典型的中式表达方式。

尽管存在一些差异和难点,但中式英语也体现了中英两种语言之间的亲缘性和交融性。

英汉词汇的跨文化渗透现象

英汉词汇的跨文化渗透现象
有些单个 的词汇在不 同文化 中具有对 等的概 念意义,但 是 由于不同的搭配而产生了不 同的文化内涵。例如 :汉语中的 “ 红 语 中则是 “ 浓咖 啡” ,汉语 中的 “ 浓茶 ”在英语 中则是 “to g srn
ta e”

英汉两种不同语言在词汇层面上的差异 ,诸如词汇的概 念意义、 不 同 的文 化 内涵 意 义 二.英汉词汇中的不同文化内涵 异,笔者把有关词汇概括为以下几个类别:
概 念意义是一个词的基本意义,它是抽象的,与客观事 物 mu h o ms 蘑菇) 多如牛毛”对应英语中的 “ s pe t u s r o ”( 、“ a lni l f 不发生 直接的联系。概念意义是交 际的核心因素,不正确理 解 a ba k ere”( s lc b ris 黑莓 ) 挥金 如土”对 应英 语 中的 “p n 、“ sed 词的概念 意义 ,就会引起交际冲突。如 “ e sn ”和 “a me” mo e ie wae”( ) p aa t fr r n y l tr 水 。再如,汉语 中的 “ k 自由恋爱”意为不 这两个 词,中文都解释 为 “ 民” 农 。但在外国人眼里,这 两个 词 受父母包办干涉的自由式恋爱,而英语 中与此概念意义相同的短
却有着不同的涵义 。英语 中的 “ e s n ”是贬义 。 美国传统 语 “re lv ”则是 “ p aa t fe o e 泛爱、滥爱”之意,指未经合法结婚 的自 词典》“ e sn ”指 : p aa t 乡下人、庄稼人、乡、巴佬、教养不好的人、 由同居。可见搭 配往往是 约定俗成 的,我们不能用母 语的搭配
语人 才'国内学 者进行 了广泛 的研 究和尝试 ,但这些研 究大多 不 同语 言或文化所共有,然而它们的文化 内涵 却截然不 同。红 集中于英 汉语 言言语层面的跨文化交 际上 ,而对于 外语词汇 中 色一词在西方文化中是用来表 示愤 怒、气愤 的意 思,但在 中国

大学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词汇分析及启示

大学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词汇分析及启示
次, 学生 接触规 范英 语 的机会 不够 . 一方 面是英语
种 典 型的“ hn l h ( c igi ” 中式 英 语 ) 这 些 中式 英 语 s . 表 现形式 各异 , 大削 弱 了跨 文 化交 际 的效果 , 大 有 些 甚至影 响跨 文化 交 际的顺 利 进行. 因此 , 在英语 写 作教学 过程 中 , 查 和 分 析 英语 专 业 大学 生 在 调 英语 写作 中 出现类似 错误 的 再次 发生 , 而有 可 从 效地 提高他 们 的语 言 能 力 和 表 达 水 平. 中式 英语 主要 表现 在语音 、 汇 、 词 句法 和语 篇等 方面 . 李 文 (
母 语与 目的语 在思 维模 式 与语 言表 达 中的共性 部
中式英 语词 汇是 中 国英语 学 习者在学 习使 用
过程 中 , 由于受 母 语 、 化 和 交 际习惯 的 干扰 , 文 加
之英语 水平 有 限 , 只好 凭 自己主 观想 象 组 合英 语 词句 , 因而 出现 不 符 合规 范 英 语 表 达方 式 或是 交
确恰 当的词 汇. 中式 英 语 句 法 和篇 章 分 析将 另 文
赘述 .

同的价值 观念 和思 维 模 式 , 不 同 的价 值 观 念 和 而 思维 模式 决定 了 不 同文 化 里 语 言 规 则 的 差 异. 根 据心 理学 家们 的观 察 , 们倾 向 于接 受 与 自己的 人
词 句 , 而影 响 跨 文 化 交 际. 析 大 学 英 语 写作 中 的 中 式英 语 词 汇 的成 因及 表 现 形 式 , 提 出相 应 的对 策 , 帮 从 分 并 可 助 学 生避 免 或减 少 类 似 错 误 的再 次 发 生 , 而 有 效 提 高 学 生 的 英 语 写 作 能 力. 从

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4

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4
The emperors and officials usually wore red garments and black guan in the imperial court,
The garments were often decorated with such patterns as peony ([ˈpiːəni] 牡丹), camellia ([kəˈmiːliə]山茶花), lily ([lɪli]百合花), plum blossom ([plʌmˈblɒsəm] 梅花), etc.
cuff [kʌf] n.袖口 slit [slɪt] n.狭长的切口;开缝
collar cuff sleeve
hem
slit
Par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lothes
girdle
sash
girdle [ˈɡɜːrdl] n.腰带;围绕物
sash [sæʃ] n.腰带;肩带;饰带
The zhaoshan featured a round collar and narrow sleeves without hems (褶边), a perfect combination of Hufu and Hanfu
Traditional Chinese Clothes
Females‘ clothes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became more relaxed and revealing (暴露的) in the Tang Dynasty than in the previous dynasties, with a great variety of patterns.
The Central Plain Area

中西方词汇差异举例

中西方词汇差异举例

中西方词汇差异举例中西方词汇差异一直是跨文化沟通中的一大难题。

相信大家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这个问题。

以下是一些中西方词汇差异举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在跨文化交流中提供一些指导意见。

1. 礼貌用语中西方文化中的礼貌用语存在显著的差别。

在中国,“您好”、“谢谢”等词汇是在日常交往中十分常见的礼貌用语,而在西方,经常使用的礼貌用语则是“please”、“thank you”等。

因此,若在国外使用中文礼貌用语,可能会让对方感到有点奇怪。

2. 餐饮在中西方餐饮上的词汇差异也十分明显。

比如,中餐中常用的词汇如“炒饭”、“炸鸡”等,在西餐中就不常见,因为西方饮食文化中一般不采用这种烹饪方式和食材。

另外,在用餐过程中,中国人通常会说“慢慢吃”或“多吃点”,而在西方这种说法可能会被视为失礼。

3. 社交中国人和西方人之间的社交方式也存在词汇差异。

比如,中文中常用的词汇如“哥们儿”、“兄弟”等,在西方语境中则常用“mate”、“buddy”等词汇进行称呼。

此外,在西方,表达心情时如果使用中文通常会变得太过直白或表达不到位。

4. 形容词在描述人的时候,中英文的词汇差异也很大。

在中文中,常用的形容词有“认真”、“有耐心”、“有担当”等,而在英文中则常用“efficient”、“decisive”、“patient”等形容词来描述这些特质。

因此,在商务交际中如果想要准确地表达自己或别人的特质,需要有相应的英文词汇。

总之,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词汇差异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希望大家能够学会跨文化沟通,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并逐渐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中的特点和习惯,从而让我们之间的交流更加顺利和有效。

从中式英语浅议语言迁移

从中式英语浅议语言迁移

从中式英语浅议语言迁移中式英语与语言迁移:一种深入的探讨在全球化的今天,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由于母语的影响,我们常常不自觉地产生一种被称为“中式英语”的语言现象。

本文将从中式英语出发,探讨语言迁移的各个方面。

中式英语的特点中式英语主要表现在词汇、语法和语言表达等方面。

在词汇上,中式英语常常受到母语的影响,使用一些英语中没有的词汇或者误解英语词汇的含义。

例如,将“书”翻译成“book”,但在英语中,“book”同时也可以表示“账本”的意思。

在语法上,中式英语常常混淆了英语和母语的语法规则,例如,在英语中应该使用“I am”来表达“我是”,而在中式英语中常常使用“I’m”。

在语言表达上,中式英语常常采用直译的方式,忽略了英语的习惯表达方式。

中式英语的影响中式英语对语言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积极方面,中式英语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有助于促进跨文化理解。

然而,消极方面,中式英语可能给交流带来困惑和误解,甚至让人觉得不礼貌或者荒谬。

例如,“好久不见”在中文中通常被翻译成“Long time no see”,但这在英语中并不被视为一种正式的表达方式。

语言迁移的策略针对中式英语的影响,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语言迁移策略:目标语言和母语之间的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语言转换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可以帮助我们将中式英语转化为地道的英语;多渠道接触和学习英语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通过电影、音乐、文学作品等途径来提高英语水平。

本文通过对中式英语的探讨,分析了其在语言迁移过程中的特点、影响及应对策略。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式英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可能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对比分析、语言转换等多种策略来减少中式英语的影响,提高我们的英语水平。

展望未来,语言迁移策略的研究和应用将更加深入和广泛。

跨文化交际中的汉语英语

跨文化交际中的汉语英语

跨文化交际中的汉语英语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

对于汉语和英语的跨文化交际,我们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差异、文化认知的差异以及交际方式的差异。

在语言表达方面,汉语和英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首先,词汇的选择上会有不同。

汉语的词汇丰富多样,而英语的词汇量相对较少。

其次,语法结构也存在差异。

汉语以词序为主导,英语则更注重语法功能的使用。

应当注意避免直译和使用常见的翻译困难点。

在文化认知方面,汉语和英语的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以及思维方式存在差异。

对于汉语和英语的跨文化交际,应该了解各自文化的特点,避免出现文化冲突或者不适当的表达。

比如,英语文化注重个人主义,而汉语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因此在交际中要注意适当调整表达方式。

在交际方式方面,汉语和英语也存在差异。

在汉语中,人们更注重眼神交流和身体语言的运用。

而在英语中,人们更注重用语言来表达意思。

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注意适应对方的交际方式,避免产生误解或不同寻常的沟通效果。

总结来说,跨文化交际中的汉语和英语的差异体现在语言表达、文化认知和交际方式等方面。

为了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我们需要了解双方的差异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沟通。

这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语言技巧、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够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标和要求。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国英语词汇研究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国英语词汇研究

学术论坛/ A c a d e m i c F o r u m跨文化交际下的中国英语词汇研究赵允婧,徐文慧,张玲玲,唐苗苗(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山东东营257061 )摘要:如今,英语作为被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人们对外跨文化交流的工具但英语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很好 地表达中国文化中所特有的现象,在此情况之下,需要借助更合适的语言工具,中国英语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 发展下的产物。

文章以跨文化交际为前提,介绍了中国英语的定义及语言特点,并通过具体实例分析阐释了中 国英语词汇在不同领域的体现。

关键词:中国英语词汇;跨文化交际;语言特点在曰常生活中,与其他人的交际是人们生活中重 要的一部分。

人与人之间有沟通的需要,而在国家与 国家之间,交流同样十分重要。

如今正处于世界一体 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国家间的 交际日益密切。

越来越多的跨文化现象出现并逐渐进 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这就需要人们具有良好的 跨文化交流能力。

对于国人来说,可以使用中文完成 曰常交际,而在跨文化交际之中,显然使用中文并不 能完成。

需要诉诸更广泛使用的语言--英语。

作为英 语学习的大国,我国学习英语的人数超一亿。

但仅仅 是学习英语并不能使人们可以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了,实践发现,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时候暴露 出了很多的问题,像是很难用英语去传达中国特色词 汇与表达时产生信息传递的错误等。

因此,研究能体 现中国特色的英语词汇,不仅能够促进跨文化交际的 进行,更能够向世界传播中国特色,提高文化软实力,对人们的英语学习产生有益的影响。

1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1.1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理论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由于人类长期的创造 而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 与历史的积淀物。

Samovar是跨文化交际的领军人物,他提出了文化的定义,他认为文化就是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行动、态度、意义、等级、宗教以及 代代相传的过程中获得的艺术品,是一群人经过几代 人的个人和集体奋斗而获得的工艺品。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_李坤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_李坤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李坤(山东聊城大学大学外语教育学院,山东聊城,252059)【摘要】随着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日益频繁,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性日臻明显。

礼貌用语是维系交际的有效手段,了解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可以避免交际失误,达到交际成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汉;礼貌用语;差异收稿日期:2013-11-11作者简介:李坤(1976—),女,山西太原人,聊城大学大学外语教育学院讲师,文学硕士。

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本文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研究(2011GG055);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研究项目:网络环境下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中跨文化语用能力发展研究(SDYC12012);聊城大学科研项目(Y100202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2014年第2期第23卷No2.2014vol.23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高度全球化,世界成为了越来越小的地球村(GlobalVillage ),世界各国间交往日益密切,人际交往中的礼貌用语的作用也愈加凸显。

礼貌是人类社会演变过程中产生的的文化现象,是人际交往的一条基本准则。

礼貌的目的是为了使人类交往中减小矛盾和冲突,是跨文化交际中的润滑剂。

本文从一些常用的礼貌用语入手,探讨礼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具体表现和运用,阐明英汉常用礼貌用语的语言差异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一、跨文化交际与文化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的行为。

但往往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文化取向、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规范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相互交流和沟通中,常会有“咫尺天涯”的感觉,产生误解,交际障碍以及导致文化冲突(cultural clash ),致使交际失败(pragmatic failure )。

W.B.Pearce (1994)指出,文化是冻结了的人际交往,而交往是流动的文化。

跨文化视角下中国大学生常见中式英语现象研究

跨文化视角下中国大学生常见中式英语现象研究

跨文化视角下中国大学生常见中式英语现象研究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借鉴萨丕尔-沃尔夫假说,阐释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产生的必然性。

同时,结合大学生创新项目调查数据,客观分析当代中国大学生在文化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常见中式英语错误。

标签:跨文化视角语言文化中式英语中国英语引言根据国内外学者研究,中国英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英国商船抵达澳门和香港,后人把当时中国本地人使用的英语称为“中国洋泾浜英语”。

20世纪70年代,伴随对外交流增加,带有中国特色的词语不断涌现,形成独特的中国英语的同时也促使中式英语产生。

直到今天,大多数中国大学生仍然为中式英语问题而苦。

一、跨文化视角下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的产生原因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又被称为“语言相对论”,指的是不同文化下,语言所具有的结构、意义等方面的差异影响了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

沃尔夫大学毕业后在一家保险公司作防火检查官,他发现人们在靠近满油桶时小心谨慎,靠近空油桶时却不太在意。

其实,空油桶里有爆炸性气体,比满油桶更加危险。

“空”字反而比“满”字危险,语言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然而,当说英语的夫妇的小孩被说法语的夫妇收养到法国,这个孩子会说法语而不是英语即使他的基因不变。

由此可见,语言同样离不开文化的栽培。

对比中西方文化,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可能的产生原因如下:1)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儒家礼乐文化。

儒家思想的核心,“仁”,讲究谦虚恭敬。

因此,中国人思维类似于螺旋结构,总是先言其他而后进入正题,而西方人思维是直线结构,喜欢开门见山。

2)西方文化的核心是宗教文化,圣经中的典故大大丰富了语言内容,例如“潘多拉的盒子”。

而中国文化以神话故事和寓言典故见长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与西方宗教无关。

3)西方强调独立精神,注重个人隐私。

而中国人集体观念强,有时为了表达对别人的关心,常常喜欢打听一些个人的情况。

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与西方人交谈中经常会问,“How old are you?”(你多大了?)使英语国家人抱怨,“好像去了一次警察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 文 化 交 际 与 中式 英 语
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概念是文化 . 文化是指人 类社
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 的物质和精神财 富的总和 , 指精 特
神财 富 , 文学 、 如 艺术 、 教育 、 科学 等 , 还包括 宗教信仰 、
价值观念 等方 面。对不 同文化 的了解与理解 , 影响 到跨
的一个重要 特 征 。

化交 际过程 中, 要尽量避免“ 中式 ” 英语的使用 。
二 、 式 英 语 的 表 现 形 式 中
跨文化交 际中的中式英语 , 在词 汇层面上 的表现形
式可 以概括为 : 望文生义 、 词汇冗余 和文化词语误用 。
( ) 文 生 义 一 望

人 的交往 越来 越频 繁 , 文化 交际逐 渐成 为 当代 社 会 跨
关键词 : 文化交际; 跨 中式 英语 ; 汇 ; 现 形 式 词 表 中 图分 类 号 : 1 . G3 9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1 9 (0 0 1 — 1 9 0 1 7 — 9 9 2 1 )5 0 7 — 2
作 者 简 介 : 英 (90 , , 宁 沈 阳人 , 士 , 阳 理 工 学 院 ( 南 洛 阳 4 1O ) 语 系教 师 , 究 方 向 为 应 用语 言 学 李 18 一)女 辽 硕 洛 河 7O O 外 研
词 汇冗 余是 中式英 语 中常见 的一 种现象 . 于不 属
符 合英 语 习惯 的表达 。 在使 用英语 过 程 中生 搬硬套 汉 语 的搭 配方式 , 果造成 画 蛇添足 的现 象 。 结
与 英语 教 学 。 收稿 日期 :0 0 0 — 1 2 1 — 4 2
跨 文 化交 际是 指不 同文化 背 景 的人 从 事交 际 的 过 程 根据 这个定 义 , 日常生 活 中的很 多行 为都 属于 跨 文 化交 际 的 范畴 , 如外 交 人 员 的 国事 访 问 , 出 口 进 公司 和 国外 公 司的贸 易往来 , 学生 与外 籍教 师 的课堂 互动 , 是在 进行跨 文化 交 际。 随着经 济全球 化 的进 都 步发展 以及 现代 通讯技 术 的进步 , 同文化 背景 的 不
跨 文化交 际中中式英语词汇层面 的表现
李 英
摘 要 : 跨 文 化 交 际 角度 , 从 分析 了 中式 英 语 在 词 汇 层 面上 的三 种 表 现 形 式 : 文 生 义 、 汇 冗 余和 文化 词 汇 误 用 。 为 中 望 词 认
式 英语 的形 成 与思 维 方 式 差 异和 文化 差 异 直 接 相 关 。
但谴 词造句 和表 达方式 与标 准英语 的习惯用 法 不符 。
在跨 文化交 际 的过程 中 . 这样 的望文 生义 的 中 像 式 英语 还有 很 多 ,它 会使 英 语 的母 语 者感 到 疑 惑不 解 , 至啼笑 皆非 。 甚
( 】 汇冗 余 二 词
19 9 3年 , 李文 中又重 提 中式 英语话 题 , 他看来 , 在 所谓 中式 英语就是指英语 学 习和 使用者 由于受母语 的干扰 和影响 , 套汉 语 规 则 和 习惯 , 硬 在英 语 交 际 中 出现 的 不合规 范英语 或不 合英语 文 化习惯 的 畸形英 语 。 这种 畸形 英语 经常 出现在 跨文 化交 际 的过程 中。 由于它在 语法 上一 般没有 错误 。 以很 多中 国 的英 语 所
所谓 望 文 生义 , 是指 在 学 习 和掌 握词 汇 时 , 没有
真正理解词汇的外延 和内涵意义 , 因而在使用 的过程 中
只从字面上做想当然的解释 , 或将汉英意义机械对应 。 例如 :他 是一个 谨慎 的人 。” 句话在 中国人看 “ 这 来 毫 无 疑 问 是 褒 义 的 ,但 在 跨 文 化 交 际 中我 们 说 “ o r rd ” 英 语 母 语 者 则 可 能 会 生 气 , Y u aeapu e . 因为
李文中又蕈提巾式英语话题在他看来所谓中式英语就是指英语学习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重庆科 技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1年第1期 00 5
Junlo hnqn n esyo c nead Tcnl ySc lSi csE i n N .5 2 1 ora fC ogigU i rt fSi c n eho g(oi e e d o ) v i e o ac n t i o 1 00
文化交 际的成败 。 跨文化交际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交
pu e 的意 义和汉 语 的 “ 慎 ”并 不能 完 全对 应 , rd ” 谨 p d” 指“ u r e是 言行 、 饰等 方 面 拘 守礼 仪 的人 , 分 服 过
再 如 “ 顺 ” 在 汉 语 中是 一 个褒 义 词 , 温 , 我们 常 用

拘谨 的人 ” 是带 有贬 义 的。 , 这 个词 来表示 对 温和顺从 的人 的一 种赞扬 , 其是 对 尤 女性 。我们说 “ 真是个 温顺 的小 姑娘 ” 表达 的是 对 她 , 小 姑娘 的喜爱 。 如果 我们 对一个 英语 国家 的小姑 娘 但 说 “ o r ekgr ,这 g l 怕就会 感 到不 快 Y uae m e i ” a l i恐 r 了, 因为 “ e ” mek 常用 于贬 义 , 指 “ 来顺 受 的 , 乏 是 逆 缺
胆量 的 , 骨气 的 ” 无 。
际 ,交 际即信息发送者与信息可 以是 言语 交流 . 也可 以是 非言语 交流 。
18 9 0年 , 传规 先生 给 中式 英语 下 了个 定 义 , 葛 中
式 英语 就是 “ 中国人使用英语 时出现 的不合英语 民族 的习惯 的用法 ” 9 9年 , 。1 8 邓炎 昌在《 语言 与文化 》 一书 再次提到 了中式英语 . 中国式英语是受汉语 干扰 或影 说 响而说出或写出的英语 。 在语法上 , 中式英语可能不错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