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阴极 DC 复合 电源 有机层
e
e
h
光发射
h
百度文库透明阳极 衬底
器件主要性能指标
载流子迁移率 :载流子迁移率是指载流子(空穴或电子)在单位电场作用下 在给电定材料中的平均漂移速度,是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运动速度的量度, 载流子的漂移速度与迁移率成正比关系。
量子效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量子效率可用外量子效率和内量子效率来评 价。 外量子效率是指发光器件输出的光子数与注入的电子数之比; 内量子效率则是产生于器件内部的光子数与注入的电子数之比。 能量效率与功率效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能量效率是指向器件外部辐射的 光功率与外加的电功率之比。 功率效率是指器件每单位面积输出的光通量与输入电功率之比。 器件寿命:器件寿命是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实际能够使用的时间长度,通常 以小时表示。
7. 可实现超薄的大面积平板显示;
8. 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可做成柔性显示器。
OLED器件发光过程
1.载流子的注入: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 注入到夹在电极之间的有机功能薄膜层。 2.载流子的迁移: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分别从电子传输层空穴传输层向 发光层迁移。 3.载流子的复合:电子和空穴结合产生激子。 4.激子的迁移:激子在电场作用下迁移,将能量传递给光分子,并激 发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5.电致发光:激发态能量通过辐射失活,产生光子,释放能量。
OLED的特点
1. 全固态器件,自发光型,无真空腔,无液态成分,不怕震动,使用方 便; 2. 响应速度快(微秒量级),视角宽(大于160度),工作温度范围宽 (-40℃~80℃); 3.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可选范围广,容易得到全色显示;
4. 亮度,效率高;
5. 直流驱动电压低,能耗少,可与集成电路驱动相匹配; 6. 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
近十多年里,OLED作为一种新型显示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就器件的发光亮度、发光效率和寿命而言,OLED器件已经基本达到了 实用的要求。
发光效率:>10lm/W;
稳定性:亮度为100cd/m2时,工作寿命大于1万小时;
发光寿命:绿光器件达8万小时,黄光器件达3万小时,蓝光器件达8千小时; 最大尺寸:已经超过40英寸。
3). 1987年美国Kodak 公司的邓青云等采用了夹层式的多层器件结构,开创 了有机电致发光的新的时代。
创新点:(1)多功能有机层的结构; (2)超薄的有机层厚度
75nm 60nm
驱动电压小于10V
最大外量子效率1%
最大亮度大于1000cd/m2
4).1990年,Burroughs等人将共轭聚合物聚对苯基乙烯(PPV)制作了高 分子发光二极管,简化了制备工艺,开辟了发光器件的又一个新领域, 即聚合物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基本概念
电致发光(EL)是指发光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受到电流电压的激发 而发光的现象,是一种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 有机电致发光是指由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制备成的薄膜器件在电场 的激发作用下发光的现象。 根据制备功能薄膜所采用的发光材料的不同,可分为: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 聚合物电致发光二极管(PLED)
电致发光的发展
1). 1953年,Bernanose等第一次发现了有机物中的电致发光现象; 1963年美国纽约大学的Pope等人也观察到了晶体薄膜的电致。
单晶层厚度 20m,驱动电压 400 V
2). 1982年 Vincett的研究小组制备出厚度0.6m 的薄膜,并观测到电致 发光。
驱动电压30V, 但是器件的量子效率很低,小于1% 特点: (1)单层器件;(2)驱动电压高; (3)器件效率低
e
e
h
光发射
h
百度文库透明阳极 衬底
器件主要性能指标
载流子迁移率 :载流子迁移率是指载流子(空穴或电子)在单位电场作用下 在给电定材料中的平均漂移速度,是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运动速度的量度, 载流子的漂移速度与迁移率成正比关系。
量子效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量子效率可用外量子效率和内量子效率来评 价。 外量子效率是指发光器件输出的光子数与注入的电子数之比; 内量子效率则是产生于器件内部的光子数与注入的电子数之比。 能量效率与功率效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能量效率是指向器件外部辐射的 光功率与外加的电功率之比。 功率效率是指器件每单位面积输出的光通量与输入电功率之比。 器件寿命:器件寿命是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实际能够使用的时间长度,通常 以小时表示。
7. 可实现超薄的大面积平板显示;
8. 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可做成柔性显示器。
OLED器件发光过程
1.载流子的注入: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 注入到夹在电极之间的有机功能薄膜层。 2.载流子的迁移: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分别从电子传输层空穴传输层向 发光层迁移。 3.载流子的复合:电子和空穴结合产生激子。 4.激子的迁移:激子在电场作用下迁移,将能量传递给光分子,并激 发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5.电致发光:激发态能量通过辐射失活,产生光子,释放能量。
OLED的特点
1. 全固态器件,自发光型,无真空腔,无液态成分,不怕震动,使用方 便; 2. 响应速度快(微秒量级),视角宽(大于160度),工作温度范围宽 (-40℃~80℃); 3.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可选范围广,容易得到全色显示;
4. 亮度,效率高;
5. 直流驱动电压低,能耗少,可与集成电路驱动相匹配; 6. 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
近十多年里,OLED作为一种新型显示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就器件的发光亮度、发光效率和寿命而言,OLED器件已经基本达到了 实用的要求。
发光效率:>10lm/W;
稳定性:亮度为100cd/m2时,工作寿命大于1万小时;
发光寿命:绿光器件达8万小时,黄光器件达3万小时,蓝光器件达8千小时; 最大尺寸:已经超过40英寸。
3). 1987年美国Kodak 公司的邓青云等采用了夹层式的多层器件结构,开创 了有机电致发光的新的时代。
创新点:(1)多功能有机层的结构; (2)超薄的有机层厚度
75nm 60nm
驱动电压小于10V
最大外量子效率1%
最大亮度大于1000cd/m2
4).1990年,Burroughs等人将共轭聚合物聚对苯基乙烯(PPV)制作了高 分子发光二极管,简化了制备工艺,开辟了发光器件的又一个新领域, 即聚合物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基本概念
电致发光(EL)是指发光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受到电流电压的激发 而发光的现象,是一种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 有机电致发光是指由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制备成的薄膜器件在电场 的激发作用下发光的现象。 根据制备功能薄膜所采用的发光材料的不同,可分为: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 聚合物电致发光二极管(PLED)
电致发光的发展
1). 1953年,Bernanose等第一次发现了有机物中的电致发光现象; 1963年美国纽约大学的Pope等人也观察到了晶体薄膜的电致。
单晶层厚度 20m,驱动电压 400 V
2). 1982年 Vincett的研究小组制备出厚度0.6m 的薄膜,并观测到电致 发光。
驱动电压30V, 但是器件的量子效率很低,小于1% 特点: (1)单层器件;(2)驱动电压高; (3)器件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