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教案-本章测评 最新
人教版高一化学课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课必修一教案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人教版高一化学课必修一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人教版高一化学课必修一教案11、知识与技能(1)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同时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2)通过学生设计完成原电池构成条件的实验,学习实验讨论的方法。
(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运用。
2、过程与方法(1)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及利弊,建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路,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分析,提出实现新思路的各种推测和猜想等,培育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对比、归纳,培育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的重大意义,进展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神秘。
(2)通过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探究,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体会实验在化学讨论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形成条件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讨论,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利用实验探究、问题讨论、启发、对比、归纳等教学方法,采纳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加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乐观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人教版高一化学课必修一教案2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学会Cl-、SO42-、CO32-、NH4+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能用焰色反应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2.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现象分析等在化学学习和科学讨论中的应用。
3.初步学会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学会主动沟通。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微专题大素养(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物质分类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拓展与延伸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例如,提交一张手绘的物质分类思维导图。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物质的分类知识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句:物理变化是物质形态、位置或状态发生改变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旧键断裂、新键生成,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质变化的本质是旧键断裂和新键生成。
3.实验操作技能
-重点知识点:实验操作的安全性、精确性、实验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词:安全性、精确性、实验技能
-句: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要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注意实验器材的使用和操作,保持精确的实验结果;实验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
3.在实验操作环节,进行安全教育,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同时提供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指导,确保学生的实验安全性和精确性。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和项目导向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物质分类和变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微专题大素养(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一】高一化学必修1全套表格式教案及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高一化学必修1全套表格式教案及测试题(附答案)第一从实验学化学程标准:本为高中必修课程模块的开篇第一,从实验抓起,重点了解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包含化学实验应当特别注意的安全事项、混合物的拆分和纯化、物质的检验等,使学生晓得化学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另外,在做化学实验时,取用的药品都是可以称量的,但分子、原子、离子等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是难以称量的,为此,引入“物质的量”这一基本物理量,可将一定数目的原子、离子或分子与可称量物质联系起。
物质的量则表示所含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就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就是摩尔。
物质的量及其由此求出的其它物理量例如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就是中学化学的排序核心,也就是展开定量实验的排序依据。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1时)教学目标:1.践行安全意识,初步培养较好的实验习惯,并能够辨识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2.通过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并使学生践行细致的科学探究习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践行实验安全意识,能够辨识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难点: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崭新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有关危害的事非常多,你晓得哪些?哪些与化学有关?恳请你讲出与同学们共同交流,并予以防治。
学生思索、探讨。
有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对化学实验,尤其必须特别注意实验安全,在初中化学自学中,你自学了哪些实验安全问题?对你存有什么救赎?教师应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回顾、讨论交流,让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投影有关一些典型的危害实例和违规实验操作方式所出现的危害。
通过血的事实,告诉学生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学生观看,感受颇深。
概括整理化学实验中应当特别注意的安全问题学生总结,交流,相互补足。
思考交流思索交流必须努力做到实验安全,你指出应当特别注意哪些问题?学生思索、交流、整理,相互补足,达成一致共识。
偶发事的处理练一练1.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实验安全。
2024年高一化学人教版教案4篇_1
高一化学人教版教案4篇高一化学人教版教案1一、概念判断: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有电子的转移(得失)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有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3、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的能力),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
4、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的能力),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
5、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与得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得电子的多少无关。
6、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与失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失电子的多少无关。
7、元素由化合态变游离态,可能被氧化(由阳离子变单质),也可能被还原(由阴离子变单质)。
8、元素最高价态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有强氧化性;元素最低价态有还原性,但不一定有强还原性;阳离子不一定只有氧化性(不一定是最高价态,如:Fe2+),阴离子不一定只有还原性(不一定是最低价态,如:SO32-)。
9、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0、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反应类型的关系: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中有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
例、在H+、Fe2+、Fe3+、S2-、S中,只有氧化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只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用双、单线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1、双线桥:“谁”变“谁”(还原剂变成氧化产物,氧化剂变成还原产物)例:2、单线桥:“谁”给“谁”(还原剂将电子转移给氧化剂)例: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1、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1)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2CuO + C = 2Cu + CO2 SiO2+2C =Si + 2CO2Mg + CO2 = 2MgO + C 2Al+ Fe2O3= 2Fe + Al2O32Na+2H2O= 2NaOH+ H2↑ 2Al+6H+= 2Al3++3 H2↑2Br -+ Cl2= Br2+2Cl– Fe+ Cu2+ = Fe2++ Cu(2)化合反应(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2CO+ O2 = 2CO2 3Mg + N2 = Mg3N22SO2+ O2 = 2SO3 2FeCl2+ Cl2 = 2FeCl3(3)分解反应(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4HNO3(浓)= 4NO2↑+ O2↑+ 2H2O 2HClO = 2HCl + O2↑2KClO3= 2KCl + 3O2↑(4)部分氧化还原反应:MnO2+4 HCl(浓)= MnCl2+ Cl 2↑+2 H2OCu + 4HNO3(浓)= Cu(NO3)2+2NO2↑+2H2O3Cu + 8HNO3= 3Cu(NO3)2+2NO↑+4H2OCu+ 2H2SO4(浓)=CuSO4+SO2↑+ 2H2O(5)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Cl 2+ H2O = HCl + HClO 3S+ 6OH-= 2S2-+ SO32-+3H2O2Na2O2+2H2O=4NaOH+ O2↑; 2Na2O2+2CO2=2Na2CO3+ O22Ca(OH)2+ 2Cl 2= CaCl2+ Ca(ClO)2+ 2H2O(6)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归中反应)2H2S + SO2= 3S + 3H2O5Cl –+ ClO3-+6H+=3Cl2↑ + 3H2O(7)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不止一种的氧化还原反应:2KNO3+ S + 3C = K2S + N2↑ +3CO2↑2KMnO4= K2MnO4+ MnO2+ O2↑2、氧化还原反应分析:(1)找四物: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2)分析四物中亮的关系:特别是歧化反应、归中反应、部分氧化还原反应(3)电子转移的量与反应物或产物的关系例:根据反应:8NH3+3Cl2==6NH4Cl+N2,回答下列问题:(1)氧化剂是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是____________;(2)当有68gNH3参加反应时,被氧化物质的质量是____________g,生成的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mol。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优秀3篇】-最新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优秀3篇】化学的形成和发展,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小偏整理了2021年Si对比C实验高中化学必修一,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下面是的为您带来的3篇《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高一化学必修1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3、使学生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4、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1、在概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1、与初中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感到获取新知识、新方法的喜悦。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等几部分。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另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计算能力,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是高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有关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节教材的引入是从初中学习过的质量分数开始的。
通过复习旧知识,回忆溶液的组成,表示浓度的方法,分析质量分数在实际使用中的不便之处。
自然顺畅的引出表示溶液组成的另一种方法。
量体积是很方便的,同时物质的量的使用比起质量来也很简便。
由此展示出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对于物质的量浓度着重分析了以下几点:概念的理解。
表达式更加简洁明了。
与质量分数有明显的区别。
而且通过公式的变形可以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或溶液的体积,也就是说为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提供了便利条件。
高中化学必修1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1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强化
教学目标:
1. 回顾和强化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提高学生对化学基础概念的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难点:对一些较难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演示、案例分析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备课、复习相关知识点;
2. 学生准备:复习之前的学习内容,准备参与课堂互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或者复习一些基础知识点来引导学生进入化学学习状态。
二、复习和讲解(30分钟)
教师对化学基础知识做一个系统性的复习,重点讲解一些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如离子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区别等。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教师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学基础概念,如离子化合物的溶解、氧化还原反应等。
四、案例分析(15分钟)
教师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化学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五、总结与作业(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参与互动,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多结合实际生活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必修一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基本概念与方法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建立对化学的兴趣和认识
2. 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常用的基本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实验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实验操作的技巧
教学准备:实验仪器、化学试剂、教学PPT、教学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化学实验视频或化学现象提出问题引入化学基本概念与方法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如物质、化学反应等
2. 讲解实验常用的基本仪器及其使用方法,如量筒、试管等
3. 展示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三、实验操作(30分钟)
1.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操作实验仪器,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
2. 学生根据实验要求操作试管、玻璃棒等仪器,进行反应实验,并观察实验结果
四、实验总结(10分钟)
1. 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讨论实验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教师总结实验中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和方法,巩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教学反思:
本课程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继续注重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高一化学教案(最新6篇)
高一化学教案(最新6篇)篇一:高一化学教学设计篇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1、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用以上规则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2、能根据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顺序图完成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教学重难点】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教师具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引导式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原子核外空间由里向外划分为不同的电子层?2、同一电子层的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3、比较下列轨道能量的高低(幻灯片展示)【联想质疑】为什么第一层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只能容纳八个电子而不能容纳更多的电子呢?第三、四、五层及其他电子层最多可以容纳多少个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与原子轨道有什么关系?【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的,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
各能层上的能级是不一样的。
原子中的电子在各原子轨道上按能级分层排布,在化学上我们称为构造原理。
下面我们要通过探究知道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
【板书】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交流与讨论】(幻灯片展示)【讲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是从能量最低开始的,然后到能量较高的电子层,逐层递增的。
也就是说要遵循能量最低原则的。
比如氢原子的原子轨道有1s、2s、2px、2py、2pz等,其核外的惟一电子在通常情况下只能分布在能量最低的1s原子轨道上,电子排布式为1s1。
也就是说用轨道符号前的数字表示该轨道属于第几电子层,用轨道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轨道中的电子数(通式为:nlx)。
例如,原子C的电子排布式为1s2s22p2。
基态原子就是所有原子轨道中的电子还没有发生跃迁的原子,此时整个原子能量处于最低。
化学教案高一(精选8篇)
化学教案高一(精选8篇)化学教案高一篇1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
(3)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三、教学难点: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数量关系。
而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
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
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进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
本节就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汁算的。
[板书]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师]前面我们学过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今天我们进步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呢?计算时有哪些步骤和方法呢?请看例题1。
[投影]展示例题1[例题1]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分析]这道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来求生成物的质量,即已知原料的质量求产品的质量。
我们一起来看课本中的解题步骤。
[讲解并板书]解:设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2KMnO4K2MnO4+MnO2+O2↑2×15832,x==0.6g。
高一化学教案五篇
高一化学教案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学科教学的不断深入,化学教学也逐渐发生了很大变化。
为了更好地教授化学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化学教案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对于许多化学老师来说,设计一份出色的化学教案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教师都会借鉴一些高质量的化学教案来帮助自己更好地教授化学知识。
以下是最新精选的五篇高一化学教案:一、《单质性质及氧化还原反应》这份化学教案设计得非常全面,主要包括了单质性质和氧化还原反应。
其中,单质性质部分主要包括了单质分类以及元素周期表知识点的探讨。
在氧化还原反应部分,教师们会引入化学式以及偏矮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应方程式。
同时,对于高中化学学生来说,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非常基础的知识点,因此在这一部分也会介绍一些基本的氧化还原反应器中的实验操作。
二、《酸性溶液的电离与离子反应》这份教案主要介绍了酸性溶液电离和离子反应的知识,其中最初的部分主要介绍了电离和解离的知识点。
随着课程的深入,教师会介绍酸性溶液中离子反应的本质。
此外,在教案的后期还将介绍中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离子反应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块知识。
三、《分子间相互作用》分子间相互作用是高一化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另外两个教育内容——化学键和元素周期表密切相关。
教师们通常会将分子间相互作用这一章节放在学期的前半部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键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点。
这份教案主要包括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定义,规律及其与物性的关联,是一份非常详细的化学教案。
四、《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这份教案主要探讨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其中会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各种影响因素的详细解释以及反应速率实验操作的具体步骤。
在此教案的设计中,教师们将反应速率的知识点分为三个级别,帮助学生逐步深入了解不同的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五、《反应热力学基础》热发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环节,许多化学老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会选择这份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优秀6篇)
高一化学教案(优秀6篇)很多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们了解化学指示剂及其变色的情况,都会设计一个教案,里面写满了详细的教学过程,我们也来写一份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是漂亮的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化学教案(优秀6篇)。
高一化学教案篇一教学目的:(一)认知性学习目标了解化学发展简史及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初步理解“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的含义。
(二)技能性学习目标掌握学习化学的正确方法(三)体验性学习目标明确在高中阶段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了解我国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指导化学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逐步使其产生持久稳定的学习动机。
教学用具:(一)实验用品(二)教学用品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教学过程:【引言】手机可能已经成为大家的必备行头之一了,而且还孕育出了拇指文化。
大家想想我们为什么要买手机,你的手机都有哪些的功能,又该如何操作呢?与之相类似,在高中化学是我们的必修课之一,大家是否想过在高中为什么学习化学,化学都有哪些作用,又该如何学呢。
这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些问题,我想通过这堂课大家对他们都会有一定的了解,套用一句经典的话“化学天地,我的地盘我做主”。
【板书】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投影】运用纳米技术拍出的照片。
【讲述】这张图片中的汉字“中国”是中科院物理所的研究人员,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探针移动硅原子所形成的图形,那些深黑色的沟槽是硅原子被拔出后立下的笔画,它的宽度仅2nm,是当时已知较小汉字。
通过这张图片向我们展示这样一个事实,现在我们对物质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分子和原子时代,而这正时化学研究的领域。
下面咱们首先就探讨一下化学的研究领域是什么。
【板书】一、化学的研究对象【讲述】我们要学习化学,那么首先要明确就是化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什么。
高一化学教案(优秀8篇)
高一化学教案(优秀8篇)高一化学教案篇一一、探究目标(一)知识技能1.了解硅、二氧化硅的主要性质。
2.认识硅、二氧化硅在生产、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2.了解材料发展的历史与前景。
(三)情感价值观认识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重要地位,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探究重点二氧化硅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硅单质的用途。
三、探究难点二氧化硅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四、探究过程阅读与思考板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请阅读课本第四章引言,对照元素周期表回顾你所知道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两种元素:氧和硅,它们构成了地壳的基本骨架;空气中的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和氧,它们是地球生命的重要基础元素之一;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大气质量的气态氧化物主要是非金属氧化物如:so2、no2、co等。
食盐中的氯元素等。
思考与交流1.同学们想象一下,所展示的图片,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2.计算机的芯片,传导电话的光缆,化学实验室的玻璃仪器,你能想象得出它们都是以硅或硅的化合物为材料制成的吗?那末,自然界有没有游离的硅?自然界有没有硅的化合物呢?没有的怎样制取?有的怎样利用?请同学阅读课本p.62板书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一、二氧化硅(silicon dioxide)1.物理性质:请同学阅读课本p.63内容,将你阅读的内容整理成知识小卡片。
整理归纳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结构与金刚石相似,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是沙子、石英等的主要成分,可用来装饰、制造电子部件和光学仪器。
思考与交流根据sio2的存在和应用,请你分析以下问题:sio2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化学稳定性如何?你的根据是什么?sio2的这些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练习1①实验室中盛放碱液的试剂瓶为什么不用玻璃塞?②实验室盛放氢氟酸的试剂瓶为什么不用玻璃瓶?①因为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易与碱液反应生成对应的硅酸盐,将瓶塞与瓶口粘合。
2024-2025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章末综合测评(一)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4. 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在锐角范围内的定义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正弦函数是直角三角形中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余弦函数是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正切函数是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2)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包括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例如,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都是周期函数,周期为2π;正切函数是奇函数,满足tan(-x)=-tan(x)。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学会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锐角三角函数模型等。
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024-2025版新教材高中化学 章末综合测评(一)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五章“锐角三角函数”的单元复习课。教材通过本章内容,使学生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2024-2025年高中化学专题1专题小结与测评教案苏教版选修1
举例:通过实际案例,讲解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氢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4)分子性质:分子的大小、形状、极性及分子间作用力。
举例:利用教材中的实验现象和数据,讲解不同类型分子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电子能量级别的理解及应用。
举例: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电子在不同能量级别上的排布规律,可以通过动画演示和模型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
(2)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如何利用周期表预测元素性质和反应。
举例:学生可能对周期表中的“价电子排布”和“元素反应活性”等概念感到困惑,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和练习题来引导学生应用。
(3)化学键的类型和作用:共价键、离子键等不同类型化学键的形成及作用。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1)阅读材料:《化学的魅力》、《分子与生活》等,深入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2)视频资源:《原子与分子的秘密》、《化学键的世界》等,通过视频学习原子和分子的性质及作用。
(3)实验拓展:根据课堂实验,进行家庭实验或实验室实验,加深对原子和分子性质的理解。
2.拓展要求:
(1)阅读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阅读拓展材料,了解原子和分子的知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视频要求:学生观看拓展视频,学习原子和分子的性质及作用,并记录关键知识点。
(3)实验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实验,进行家庭实验或实验室实验,加深对原子和分子性质的理解,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拓展作业: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原子和分子的拓展作业,总结所学知识,并讨论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5)问题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同学进行讨论,解决在阅读和观看视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高中化学 第一章 全部教案同步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化学教案
7.产生危险和难闻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
8.取用化学试剂必须小心,在使用腐蚀性、有毒、易燃、易爆试剂(特别是有机试剂)之前,必须仔细阅读有关安全说明。
9.一切废弃物必须放在指定的废物收集器内。
10.使用玻璃仪器必须小心操作,以免打碎、划伤自己或他人。
11.禁止在实验室内吃食品、喝水、咀嚼口香糖。实验后,吃饭前,必须洗手。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活动与探究
1.上网查找资料,了解化学实验室安全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2.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实验安全,对于下列实验事故,你是如何处理的?
(1)不慎将酸溅到眼中。
(2)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
(3)如果酒精灯不慎失火。
(4)遇到有毒气体泄漏。
(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小量取用:液体取1~2 mL,固体取用量为盖满试管底部。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从这些例子中你能小结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吗?
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每小组选代表发言:
1.曾经历过的安全事故:
生:NaOH溶液溅到皮肤上;药品不小心溅到眼中;热容器遇冷水炸裂;玻璃仪器破裂划破手指;在家中点燃硫磺中毒。
……
2.注意的安全问题
生:倾倒溶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搅拌时应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在橡皮塞上安装玻璃导管时应用布包着导管。热的容器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有毒溶液或有毒气体参与的反应要在通风橱中进行。
高一化学()教学案:第章章末小结与测评
一、认识化学科学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二、金属钠1.原子结构:.2.性质(1)物理性质:银白色、质软、比水轻、熔点低于100 ℃。
错误!(4)用途:钠。
钾合金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冶炼稀有金属。
(5)钠元素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三、氯气1.物理性质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比空气重,有毒,能溶于水(1∶2),易液化.2.化学性质(2)与非金属反应错误!HCl(爆炸;H2在Cl2`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3)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
(4)与碱反应[NaOH、Ca(OH)2等]:用以吸收Cl2以及消毒液和漂白粉的制取。
3.存在氯元素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四、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转化关系考点一钠及其化合物考纲要求了解金属钠及钠的主要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考纲说明钠是中学化学涉及到的金属元素之一。
它的化合物如Na2O、Na2O2、NaOH、Na2CO3和NaHCO3是高考经常考查的内容。
重点考查钠的性质,Na2O2与CO2、H2O反应及有关计算,Na2CO3与NaHCO3的鉴别、除杂、转化等。
05 g钠。
钾合金溶于200 mL 水生成0。
075 mol 氢气。
(1)计算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为________.(2)计算并确定该钠.钾合金的化学式为________。
解析:(1)c(OH-)=错误!×1 000 mol·L-1=0。
75 mol·L-1。
(2)设上述合金含a mol Na、b mol K,错误!a=0。
050 mol,b=0。
10 mol,该钠。
钾合金化学式为NaK2。
答案:(1)0。
75 mol·L-1(2)NaK22.[双选](上海高考)过氧化钠可作为氧气的来源.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后,若固体质量增加了28 g,反应中有关物质的物理量正确的是(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1 mol Na2O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1 mol)( )解析:选A、C 根据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每有1 mol过氧化钠参与反应固体增加28 g,转移1 mol电子,消耗1 mol CO2,生成106 g Na2CO3.B项气体状态不确定,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 mo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测评(100分钟 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Al:27 S:32 O:16 Na:23 Cu:64 Fe:56 H:1 C:12 Ba:137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常温下能用铁罐或铝罐贮存的是( )A.浓H2SO4B.浓HClC.稀H2SO4D.稀HCl解析:由于常温下,浓硫酸可使铝、铁表面生成一薄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内部金属继续跟硫酸反应,所以可用铁、铝容器盛放冷的浓硫酸。
说明:该现象称为钝化,类似的还有浓硝酸。
答案:A2.下列各组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Ba2+、Cl-、SO-23、NO-3 B.Cu2+、K+、Cl-、S2-C.K+、H+、SO-23、S2- D.Cu2+、NO-3、SO-24、Cl-解析:A中因Ba2+与SO-23结合成BaSO3沉淀而不能共存,B中Cu2+与S2-结合成CuS沉淀不能共存,C中SO-23、S2-与H+不能共存,反应为:S2++2H+====H2S↑,SO-23+2H+====SO2↑+H2O答案:D3.下列关于氧族元素叙述错误的是( )A.都能同氢气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其水溶液都显酸性B.能跟大多数金属直接化合C.原子的最外层都有6个电子,却彼此性质相似D.单质的熔沸点及密度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升高解析:氧族元素中单质碲不能与氢气直接化合,且H2O呈中性,余为酸性。
答案:A4.在氧化还原反应3S+6KOH====K2SO3+2K2S+3H2O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硫原子数比为( )A.1∶2B.2∶1C.1∶1D.3∶2解析:该反应是S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S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分析如下:显然,被氧化的S原子有1个,被还原的S原子有2个,比值为1∶2。
答案:A5.下列粒子只能作还原剂的是( )①S ②S2-③SO-24④SO-23⑤Cl-⑥NaA.①②④B.②⑤⑥C.①⑤⑥D.②④⑤解析:此题应根据元素价态来判断性质,S2-、Cl-中元素价态均为最低价,只具还原性,金属只具还原性。
答案:B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6.下列反应中,SO 2不是作为还原剂而发生反应的是( )A.2SO 2+O 2======2SO 3B.SO 2+H 2O H 2SO 3C.SO 2+2H 2S====3S ↓+2H 2OD.SO 2+Cl 2+2H 2O====H 2SO 4+2HCl解析:A 中SO 2被氧化作还原剂,B 为非氧化还原反应,C 中SO 2被还原作氧化剂,D 中SO 2被氧化作还原剂。
答案:BC7.下列反应中,调节反应物用量..或浓度..不会改变反应产物的是( ) A.H 2S 在氧气中燃烧 B.铁在硫蒸气中燃烧 C.二氧化硫通入石灰水中 D.硫酸中加入锌粉解析:许多反应的产物随某些反应物的用量或浓度而改变。
A 中H 2S 在氧气中燃烧分两种情况:O 2不足时,2H 2S+O 2 2S ↓+2H 2O ,O 2充足时,2H 2S+3O 2 2SO2+2H 2O ,C 中反应产物与SO 2的用量有关,反应有:SO 2(少量)+Ca(OH)2====CaSO 3↓+H 2O 、CaSO 3+SO 2(足量)+H 2O====Ca(HSO 3)2,D 中反应产物决定于硫酸的浓度,当为稀硫酸时,还原产物为H 2,当为浓硫酸时,没有H 2产生,一般为SO 2。
说明:类似情况还有C 、CH 4等在氧气中燃烧,P 在Cl 2中燃烧,CO 2通入石灰水中,Cu 与HNO 3的反应等等。
答案:B8.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①干燥的Cl 2 ②Na 2O 2 ③O 2 ④活性炭 ⑤SO 2A.除①外其他都可以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①④⑤D.全部都可以解析:干燥Cl 2通入品红溶液,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 、O 3、Na 2O 2均可氧化有色基团而使品红褪色,活性炭可吸附色质,SO 2与有机色质结合为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所以,5种物质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只是褪色原理不同而已。
答案:D9.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上没有错误的是( ) A.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这种蒸馏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何离子C.这种口服液含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D.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解析:A 中错在不含“任何..”化学物质上,饮料本身是一种化学物质,一般为混合物,B 中蒸馏水是纯净物,其中主要含水分子,通常还有极少量H +和OH -,C 中N 、P 不属于微量元素。
答案:D10.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状漂浮物,颗粒小,难沉降,污染大气。
飘尘跟空气中SO 2、O 2接触时,SO 2会部分转化为SO 3,使空气酸度增加。
在上述变化中,飘尘的作用是( )①氧化剂 ②还原剂 ③催化剂 ④吸附剂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B11.在V mL 硫酸铝溶液中含有Al 3+m g ,取该溶液4V mL ,用水稀释至4V mL ,则溶液中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Vm 9125mol ·L -1B.Vm 18125mol ·L -1△==== 点燃 ==== 点燃催化剂C.V m 36125mol ·L -1 D.Vm 54125mol ·L -1解析:据题4V mL 溶液里含Al 3+4m g ,则:n (Al 3+)=274⨯m mol ,所以c (Al 3+)=Vm V mV n 27161000L 104mol 274]aq)()SO (Al [)(Al 33423⨯=⨯⨯=-+mol ·L -1,则 c (SO -24)=⨯23c (Al 3+)=V m V m 361252716100023=⨯⨯mol ·L -1答案:C12.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 2+、Mg 2+、SO -24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 ②加过量NaOH 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Na 2CO 3溶液 ⑤加过量BaCl 2溶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提示:Mg(OH)2的溶解度比MgCO 3小]( )A.①④②⑤③B.④①②⑤③C.②⑤④①③D.⑤②④①③解析:先将粗盐溶于水,加入过量BaCl 2溶液,使SO -24转化为难溶的BaSO 4沉淀,然后再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 溶液使Mg 2+转化为Mg(OH)2沉淀。
以上两步操作先后颠倒对除杂质无影响。
再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 2CO 3溶液,使Ca 2+和过量的Ba 2+转化成沉淀,过滤除去BaSO 4、Mg(OH)2、CaCO 3、BaCO 3及泥沙,但由于引进了过量的CO -23和OH -,还必须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将溶液调至弱酸性除去CO -23和OH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⑤②④①③或②⑤④①③。
答案:CD13.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无沉淀生成,当再加入硝酸钠时,有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A.SO -24B.S 2-C.CO -23D.SO -23解析:先加盐酸后又加入NaNO 3,相当于分步加了HNO 3,它可将SO -23氧化为SO -24,与Ba 2+形成沉淀,HNO 3也可将S 2-氧化为S 沉淀。
答案:BD1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钙溶液跟盐酸反应:Ca(HCO 3)2+2H +====Ca 2++2H 2O+2CO 2↑B.碘化钾溶液跟适量溴水反应:2I -+Br 2====I 2+2Br -C.将金属钠加入水中:Na+2H 2O====Na ++2OH -+H 2↑D.将Cl 2通入亚硫酸溶液中:Cl 2+H 2SO 3+H 2O====H ++SO -24+2Cl-解析:A.Ca(HCO 3)2易溶于水,应写成Ca 2+、HCO -3形式,离子方程式:HCO -3+H====CO 2↑+H 2OC.反应前后电荷不守恒,应为:2Na+2H 2O====2Na ++2OH -+H 2↑ 答案:AC15.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H 2SO 3+I 2+H 2O====2HI+H 2SO 4 2FeCl 3+2HI====2FeCl 2+2HCl+I 2 3FeCl 2+4HNO 2====2FeCl 3+NO ↑+2H 2O+Fe(NO 3)3A.H 2SO 3>I ->Fe 2+>NOB.I ->Fe 2+>H 2SO 3>NOC.Fe 2+>I ->H 2SO 3>NO D.NO >Fe 2+>H 2SO 3>I -解析:根据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性:强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性:强氧化剂>氧化产物据此规律可得结论:H 2SO 3的还原性强于I -,I -还原性强于Fe 2+,Fe 2+还原性强于NO 。
答案:A16.冰箱制冷剂氟氯甲烷在高空中受紫外线辐射产生Cl 原子,并进行下列反应: Cl+O 2 ClO+O 2,ClO+O Cl+O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将O 3转变为O 2B.Cl 原子是总反应的催化剂C.氟氯甲烷是总反应的催化剂D.Cl 原子反复起分解O 3的作用解析:根据反应式,不论是O 3还是O 反应后均转化为O 2。
从题干中的两个反应式可知:Cl 原子是第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又是第二个反应的生成物,并且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所以此原子是总反应的催化剂,Cl 原子反复起分解O 3的作用。
氟氯甲烷是产生氯原子的反应物,它不是催化剂。
答案:C17.向25 mL 18.4 mol ·L -1H 2SO 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是( )A.小于0.23 molB.等于0.23 molC.0.23 mol ~0.46 mol 之间D.等于0.46 mol解析:18.4 mol ·L -1的H 2SO 4溶液为浓硫酸,能氧化铜,但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逐渐变为稀硫酸,稀硫酸不能氧化铜,因此,25 mL 浓硫酸并不会全部反应完。
据Cu ~2H 2SO 4关系可算出理论结果为0.23 mol ,实际应小于该值。
答案:A18.0.1 mol 某单质与足量的硫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质量增加了1.6 g ,则该单质可能是( )A.钠B.铜C.铁D.铝解析:此题应熟悉单质硫与四种金属的反应及产物,尤其要注意到铜、铁被硫氧化生成的是低价态金属硫化物。
据题可知该单质与硫反应时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1 mol ∶13268.1-∙L g =2∶1,所以钠、铜符合题意。
答案:AB19.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及粒子变化正确的是( ) A.酸性:HClO 4>H 2SO 4>H 3PO 4>H 2CO 3 B.稳定性:H 2S >HCl >HBr >HIC.粒子半径:Br ->K +>S 2->SD.还原性:Na >S 2->Br ->Cl -解析:判断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氧酸的酸性时,需找出成酸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再依据元素周期律知识判断其非金属性强弱,非金属性强者,含氧酸酸性就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