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爆炸理论教学大纲
《燃烧与爆炸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四川大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燃烧与爆炸理论/Theory of Combustion and Explosion学时:68学分:4适用专业:安全工程,化工、机械、环境类相关专业开课单位: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过程装备与安全工程系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燃烧与爆炸理论》是“安全工程”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
火,可促进人类进步、给人类带来文明,但也能给人类造成灾难。
世界上,每年发生的各种火灾与爆炸不知要毁掉多少的生命财产。
因此,为了预防与减少因火灾与爆炸造成的生命与资源的损失,研究、了解燃烧与爆炸理论很有必要。
课程目的是:1、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安全工程与危险性评价、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安全管理学等相关课程)奠定必备的基础。
2、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燃烧与爆炸理知识和安全防护知识,具备对一般的化工、矿山安全生产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工程应用三个方面掌握的重点是:基本知识:燃烧理论爆炸理论爆炸参数的计算燃烧、爆炸物理参数的测定燃烧、爆炸的预防灭火及灭火设施使学生了解气体燃烧与爆炸、可燃液体和可燃固体燃烧、粉尘爆炸与粉尘火灾、自燃物的热自燃与热爆炸及其它类型的燃烧与爆炸基理,让学生撑握防火防爆技术。
基本方法:教学、实验、实习、科研工程应用:火灾与爆炸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火灾与爆炸危险的预防安全效益评价防火防爆设计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崔克清燃烧爆炸理论与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教学参考书:2、冯肇瑞杨有启化工安全技术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3、张应立张莉工业企业防火防爆.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六、成绩评定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
第一章燃烧与爆炸理论
核爆炸
剧烈的原子裂变、聚 变反应。
1.1.3 燃烧与爆炸的关系
相同
区别
转化
其他
化学爆炸和燃 烧的反应实质 相同,都是氧 化还原反应。
反应速度不同。 可燃气体与空 气混合系爆炸 速度更快,炸 药等爆炸是自 身氧化还原反 应
过压爆炸 热平衡破坏爆炸
蒸汽爆炸
液化气体、过热液体爆炸 凝聚相燃烧爆炸 分解爆炸 混合危险爆炸 喷雾爆炸 粉尘爆炸
1.2.3 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案例
•长庆8.11井喷事故
•8月11日22时许,定边县长庆油田 一钻井作业时突发井喷,导致起火。 经榆林及周边市县消防多辆消防车 协同作战,历经20小时扑灭大火, 事故 未造成人员伤亡。
井喷是钻井过程中石油、天然气、水等 地层流体的压力大于井内压力而大量涌 入井筒,并从井口无控制地喷出的现象。
施工队在发现油气外侵现象后并未采取 有效措施,最终在排污坑处发生油气闪 爆,导致排污坑内原油着火。
• 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
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 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认定为责任事故, 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136人受伤,直接 经济损失7.5亿元。
1.2.1 现代 化工生产的
特点
生产工艺过程高 度连续自动化
生产设备类型多样, 结构简繁不一
生产工艺高参数化
洛阳石化总厂140万吨/年重催装置 上海石化公司20000立方米低温储罐 金陵石化炼油厂50000立方米原油罐 金陵石化8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
1.2.2 工业装置燃烧爆炸常见模式
装置外混合系爆炸 装置内混合系爆炸 压力平衡破坏爆炸
《燃烧与爆炸理论》教案
教学内容要点
1.粉尘的基本知识 (1)概述 (2)粉尘爆炸的条件
2.粉尘爆炸机理及影响因素 (1)粉尘爆炸的机理 (2)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关说明
课堂教学
课外学习指导及作业
学时数 2
教学后记(讲课后的体会,应手书)
时 间:
南京工业大学教案
第9周
授课日期
教学要求
掌握:粉尘爆炸与气体爆炸的区别 熟悉:粉尘爆炸基本参数及测量 了解:
时 间:
南京工业大学教案
第6周
授课日期
教学要求
掌握:混合气体发生热自燃的临界环境条件的推导 熟悉:着火感应期的概念;着火感应期的确定过程 了解:
教学内容要点
1.热自燃的着火条件 (1)临界环境温度 (2)临界环境压力 (3)临界对流换热系数
2.着火感应期 (1)着火感应期的确定 (2)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关说明
时 间:
南京工业大学教案
第5周
授课日期
教学要求
掌握:油罐火灾的特点 熟悉:油罐火灾的发生、发展过程 了解:液体的蒸发过程及液体燃烧速度的表达方式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要点
1.液体的蒸发 (1)蒸发过程 (2)蒸气压 (3)蒸发热 (4)液体的沸点 2.液体的燃烧速度 (1)表示方法 (2)影响因素 3.油罐火灾 (1)发生发展过程 (2)火灾特点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关说明
课堂讲授
课外学习指导及作业
学时数 2
教学后记(讲课后的体会,应手书)
时 间:
南京工业大学教案
第2周
授课日期
教学要求
掌握:链锁反应理论 熟悉:燃烧的机理 了解:支链反应
化工安全 第二章-燃烧与爆炸教材
火源
(1)明火
在易燃液体装置附近,严禁明火。
为了防火安全,常常用隔墙的方法实现充分隔 离。隔墙一般推荐使用耐火建筑,即礴石或混凝土的 隔墙。
第二章 燃烧与爆炸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燃烧要素;燃烧 类型。了解燃烧过程。理解燃烧的过氧化 物理论;燃烧的连锁反应理论。掌握燃烧 温度;燃烧速率;燃烧热等。
第二章 燃烧与爆炸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燃烧及其特性 燃烧机理 燃烧一、燃烧概述
(3)自燃和自燃点 在无外界火源的条件下,物质自行 引发的燃烧称为自燃。自燃的最低温 度称为自燃点。物质 自燃有受热自燃和自热自燃两种类型。
①受热自燃。可燃物质在外部热源作用下温度升高,达 到其自燃点而自行燃烧称之为受热自燃。因此,受热自燃 的两个条件为:有外部热源和有热量蓄积的条件。
②自热自燃。可燃物质在无外部热源的影响下,其内部 发生物理、化学或生化变化而产生热量,并不断积累使物 质温度上升,达到其自燃点而燃烧,称为自热燃烧。 自热 自燃的三个条件:比较容易产生反应热的物质(如氧化热, 发酵热等)、具有比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绝热保温性、 产生的热量大于向环境散发的热量。
易燃液体在应用时需要采取限制措施。在加工 区,即使运输或贮存少量易燃液体,也要用安全罐盛 装。在火灾中,防止火焰扩散是绝对必要的。所有罐 都应该设置通往安全地的溢流管道,因而必须用拦液 堤容纳溢流的燃烧液体,否则火焰会大面积扩散,造 成人员或财产的更大损失。
物质燃烧过程的温度变化历程 T
燃烧与爆炸理论复习提纲及知识点
燃烧与爆炸理论复习提纲及知识点一、燃烧理论基础1.燃烧概念及特征:燃烧是指可燃物质与氧气(或含氧体)在一定条件下放出热、光以及大量的有害气体等物质,产生火焰、产生明亮或红外线的光亮、产生热、产生烟雾和气体等。
2.燃烧产物及其特点:燃烧产物主要有热、光、火焰、烟雾和气体等,其中烟雾和气体是有害的,会对人体以及环境造成危害。
3.燃烧过程及要素:燃烧过程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燃料、助燃剂和氧气。
燃料是产生热的物质,助燃剂是加速燃烧的物质,氧气是燃烧的供给气体。
4.燃烧反应方程式:燃烧反应方程式描述了燃料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燃烧的化学反应过程,可以通过方程式来推算燃烧的产物以及释放的能量。
5.燃烧的传热方式:燃烧的传热方式包括辐射、传导和对流。
辐射是指燃烧产生的热通过空气中的电磁波辐射传递;传导是指热通过物体固体材料内部的分子传递;对流是指热通过流体内部的对流传递。
二、燃烧过程和制止燃烧方法1.燃烧过程:燃烧过程包括燃烧启动、燃烧加速和燃烧自维持三个阶段。
燃烧启动是指燃料和氧气开始发生化学反应;燃烧加速是指燃料和氧气的化学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燃烧自维持是指燃料和氧气的化学反应维持在一定的速率,不再需要外界能量提供。
2.燃烧过程中的火焰结构:火焰由三个区域组成:燃料区、氧化区和冷却区。
燃料区是燃料、助燃剂和部分未反应的氧气混合的区域,发生燃烧反应;氧化区是氧气与燃料在火焰中反应的区域;冷却区是接近火焰外围的空气。
3.制止燃烧的方法:制止燃烧的方法主要有断燃剂、隔离、升温、窒息和抑制等。
断燃剂是指切断燃料与氧气接触的方法;隔离是指将燃料与氧气分开的方法;升温是指提高燃烧温度,使燃料燃烧困难;窒息是指排除氧气的方法;抑制是指使用抑制剂抑制火焰的方法。
三、爆炸理论基础1.爆炸概念及特征:爆炸是指可燃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短时间内快速氧化或分解,产生大量高温、高压气体释放的现象。
爆炸特征包括爆炸压力、爆炸温度和爆炸速度等。
燃烧与爆炸理论提纲
燃烧与爆炸理论提纲
一、燃烧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1.燃烧的定义
2.燃烧反应的特点
3.燃烧需要的条件
二、燃烧过程与机理
1.燃烧的三要素
2.燃烧过程的三个阶段
3.燃烧反应的化学机理
4.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
三、燃烧热学
1.燃烧热学基本概念
2.燃烧热学规律
3.燃烧热学的计算方法
四、燃烧与环境
1.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燃烧产生的污染物
3.燃烧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4.燃烧技术的环保措施
五、爆炸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1.爆炸的定义
2.爆炸的特点
3.爆炸类型的分类
六、爆炸反应的机理
1.爆炸的传播过程
2.爆炸反应的速率
3.爆炸的爆轰过程
七、爆炸与安全
1.爆炸的危害
2.爆炸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3.爆炸安全的管理和防护措施
八、燃烧与爆炸技术
1.燃烧与爆炸技术的应用领域
2.燃烧与爆炸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结论:燃烧与爆炸理论的研究对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深入理解燃烧与爆炸机理,掌握燃烧与爆炸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以及相关
的安全措施和技术,将有助于提高生产和生活的安全性,降低环境污染的
风险。
2第二章 燃烧与爆炸
① 液体燃烧的质量速度
以容器每平方米面积上每小时燃烧掉液体的质
量来表示,单位是kg/m2· h;
② 液体燃烧的直线速度
以每小时燃烧掉容器内液体的高度来表示,单
位是cm/h。
液体的燃烧速度还与液体的初温、容器的大小、 液体的热容、蒸发潜热、火焰的辐射强度、液面的 高低和液体中水分的含量等有关。
2.3.3 可燃固体的燃烧速度
源作用下由液体蒸发所产生的蒸汽与氧发生反应以
至着火燃烧,亦称为蒸发燃烧。
C)固体燃烧 固体燃烧又分为分解燃烧和表面燃烧。 ①分解燃烧 简单固体可燃物质,像硫在燃烧时,先受热熔 化(并有升华)继而蒸发生成蒸汽而燃烧;复杂固体 物质,如木材,燃烧时先是受热分解,生成气态和
液态物质,然后由气态物质和液态物质的蒸汽与氧
化学、或生化过程而产生热量,并逐渐积聚,以致
使可燃物温度达到自燃点而着火燃烧。
① 自热自燃的条件
a 必须是较易发生放热反应的物质;
b 要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或呈多孔隙状;
c 热量产生的速度必须大于向环境散发的速度。
② 自热自燃的几种类型 a 由氧化热积蓄引起的自燃。 如含油破布、棉纱、木屑等有很大的氧化表面
要比开杯式测得的数值低。
f 大气压力的影响。
高于1个大气压测得的闪点值偏低;低于1大气压
测得的闪点值偏高。因此要按实际气压进行温度修正。 (三)自燃 可燃物质在外部热源的作用下或自行发热而引
起燃烧的现象叫自燃。
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自燃点,也称
引燃温度。
1)受热自燃和自热自燃 A)受热自燃。是指可燃物受外部传热影响而 使温度上升,达到自燃点而着火燃烧。 物质发生受热自燃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要有 外部热源;二是有热量积蓄的条件。 B)自热自燃。是指因可燃物内部发生物理、
《燃烧与爆炸理论》复习大纲及复习题
《燃烧与爆炸理论》教学大纲英文名称:Combustion & Explosion Theory适用专业:安全工程专业先修课程:热工学教学目的:通过课程学习,系统深入地掌握燃烧与爆炸基础理论,把握本专业领域的最新成果和研究动向,使学生获得必需的专业技能锻炼,使有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得以充实与提高。
教学要求:(1)掌握燃烧与爆炸的基础理论;(2)掌握燃烧三角形、燃烧四面体以及化学爆炸三要素;(3)掌握不同燃烧和爆炸形式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4)掌握计算液体闪点、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爆炸温度和爆炸压力的计算方法;(5)掌握并运用可燃性图表进行工程分析。
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化工生产的特点2.事故的分类及特征3.事故致因理论4.事故的预防基本要求:掌握事故的特征,海因里希因果链锁理论以及预防事故的技术措施;熟悉化工生产的特点、轨迹交叉论及能量转移论;了解安全工程研究内容及发展方向及事故预防的“3E”措施。
重点:事故的特征、海因里希因果链锁理论及预防事故的技术措施。
第二章燃烧基本理论1.火三角及燃烧条件2.燃烧的形式及种类3.燃烧极限的计算4.热自燃理论5.燃烧机理6.可燃气体的燃烧7.可燃液体的燃烧8.可燃固体的燃烧基本要求:掌握燃烧发生的条件及燃烧机理,燃烧形式及燃烧过程,气、液、固燃烧特点及基本理论;掌握燃烧极限的计算方法和可燃性图表的使用;熟悉燃烧的过程及种类;熟悉热自燃理论。
重点:燃烧三角形、燃烧四面体、燃烧条件及燃烧机理。
火焰在预混气中的传播形式及特点、火焰传播的热理论及扩散理论、重质油品的沸溢及喷溅、阴燃结构及发生条件。
燃烧极限的计算。
难点:热自燃理论。
第三章爆炸基本理论1.爆炸及其分类2.爆轰3.粉尘爆炸4.喷雾爆炸5.蒸气云爆炸6.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7.爆炸温度与压力8.爆炸强度基本要求:掌握各种爆炸形式发生的条件、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掌握爆炸温度和压力的计算方法;熟悉燃烧与爆炸的区别;了解爆炸的定义及其分类,了解爆轰的形成过程。
燃烧与爆炸理论提纲
第一章绪论燃烧(定义)是可燃物质与助燃物质(氧或其他助燃物质)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爆炸是物质发生剧烈的物理、化学变化,在瞬间释放出大量能量并半由巨大声响的过程。
火灾和爆炸的主要区别是能量释放的速度。
根据爆炸发生原因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类。
化学爆炸的主要特点是:反应速度极快、放出大量热量、产生大量气体,只有上述都同时具备的化学反应才能发生爆炸。
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BLEVE):如果装有温度高于其在大气压下的沸点温度的液体的储罐破裂,就会发生BLEVE。
冲击波是沿气体移动的不连贯的压力波,冲击波与风结合后称为爆炸波,其过程几乎是绝热的。
第二章燃烧及其灾害燃烧的定义是可燃物质与助燃物质(氧或其他助燃物质)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本质因素(三要素):燃料、氧化剂和引燃源。
是燃烧发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燃烧四面体:可燃物、助燃物、游离基和点火源防火方法:控制可燃物、隔绝空气、消除或控制点火源灭火方法:①隔离法:将可燃物质同燃烧火场隔离开,燃烧就会停止;②窒息法:在燃烧过程中消除氧或者其他助燃剂成分,使燃烧反应因缺少助燃物质而停止燃烧;③冷却法:对燃烧物体进行降温,使其降低至着火温度以下,使燃烧停止;④抑制法:燃烧四面体为抑制法提供了理论依据,这种方法的原理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中去,它可以销毁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形成稳定分子或活性游离基,从而使燃烧反应终止。
任何可燃物质的燃烧都经历氧化分解、着火、燃烧等阶段。
由理论上的自燃点T自到开始出现火焰的温度T’自间的时间间隔称为燃烧诱导期。
可燃气体和助燃气体燃烧反应预混燃烧和扩散燃烧两种形式。
均相燃烧和非均相燃烧;预混燃烧和扩散燃烧;蒸发燃烧、分解燃烧和表面燃烧。
可燃固体或液体的燃烧反应有蒸发燃烧、分解燃烧和表面燃烧。
燃烧可以分为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四个种类。
可燃液体表面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与火源接近时会发生瞬间燃烧,出现瞬间火苗或闪光。
《燃烧爆炸理论K》课程教学大纲
《燃烧爆炸理论K》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10731128课程英文名称:Theory Of Combustion and Explosives课程总学时:56 讲课:56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特种能源技术及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10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特种能源技术及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课,也是其他武器类跨专业选修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炸药的主要的理化性质、燃爆特性,能从理论上分析问题,了解炸药的一些性能测试方法。
从而更好的指导炸药安全生产和应用,提高炸药处理过程的安全性。
使学生获得必需的专业技能锻炼,使有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得以充实与提高,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打下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炸药的热化学特性,如炸药的爆热、爆炸化学反应、热力学的计算等;炸药的热分解,热爆炸,燃烧,燃烧向爆轰的转变及炸药的感度;爆轰现象的经典理论,爆轰的应用等。
通过燃烧爆炸理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炸药的物理化学性质与燃烧、爆轰性质的关系,掌握炸药在制造、使用和贮存过程中的安全性;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炸药品种和装药条件,合理地使用炸药,以最大限度发挥其效能,为相关科研、生产、应用和安全管理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
(三)教学大纲的实施说明本课程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讲授时不平均使用学时,对一些重点内容要重点讲授,对一些非重点内容可安排学生自学,任课教师对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答疑。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热力学等。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按每章的习题内容要求完成作业,实践环节参见《火炸药分析测试实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单开课、并安排学生进行火炸药生产实习。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试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重点考核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总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包括出勤、课堂纪律、作业、小测验、提问等)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初中化学燃烧与爆炸课教案
初中化学燃烧与爆炸课教案
1. 了解燃烧和爆炸的基本概念及区别。
2. 掌握物质燃烧和爆炸的条件。
3. 能够举例说明燃烧和爆炸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燃烧和爆炸的定义及区别。
2. 物质燃烧和爆炸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
1. 让学生理解燃烧和爆炸的本质区别。
2. 帮助学生分清物质燃烧和爆炸的条件。
四、教学准备:
1. 实物:打火机、蜡烛、火柴、氢气气球等。
2. 实验器材:试管、橡胶塞、燃烧器具等。
3. 教学课件:包含燃烧和爆炸的基本概念及实例。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物引入燃烧和爆炸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燃烧和爆炸的定义以及区别,引导学生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
3. 实验:设计简单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燃烧和爆炸的过程,并总结物质燃烧和爆炸的条件。
4. 拓展:展示生活中燃烧和爆炸的应用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 总结: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知识点,强化学生对燃烧和爆炸的认识。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
1. 燃烧:燃烧的定义、条件及实例。
2. 爆炸:爆炸的定义、条件及实例。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燃烧和爆炸的基本概念,掌握物质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并能够应用到生活中。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燃烧和爆
炸的原理及应用。
初中化学燃烧爆炸教案
初中化学燃烧爆炸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燃烧和爆炸的定义,认识不同物质燃烧和爆炸的特点。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和爆炸现象。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安全意识的重视,引导学生遵守安全规则,正确处理危险物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燃烧和爆炸的定义及特点。
2. 难点:通过实例说明不同物质燃烧和爆炸的特点,引导学生深刻理解。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燃烧和爆炸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燃烧和爆炸的定义,区别以及特点,强调不同物质的燃烧和爆炸特点不同。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不同物质的燃烧和爆炸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4. 案例演练:设计一些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要点,引导学生做适当的提升练习。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课件
2. 实验器材
3. 教学案例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思考并写出三种常见物质的燃烧和爆炸特点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燃烧和爆炸的知识,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操作,进一步加深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燃烧与爆炸理论教学大纲
《燃烧与爆炸理论Ⅰ》教学大纲英文名称∶Theory for Prevention of Combustion and Explosion Disasters学分:4学分学时:64学时理论学时:58学时上机:6学时教学对象:安全工程系的本科生先修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传质学、工程流体力学教学目的∶通过课程学习,系统深入地掌握燃烧与爆炸基础理论以及有关工程技术,把握本专业领域的最新成果和研究动向,使学生获得必需的专业技能锻炼,使有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得以充实与提高。
教学要求∶(1) 掌握可燃气体、可燃液体、易燃固体、爆炸物、自燃性物质、忌水性物质及混合危险性物质等的危险特性,评价标准及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2) 掌握物质状态变化安全,掌握应用状态方程及有关理论及压缩气体、液化气体、过热液体的爆炸机理、爆炸效应及安全技术问题。
(3) 掌握燃烧与爆炸的基础理论。
(4) 掌握爆炸效应、爆炸作用及防火防爆技术。
课程内容∶1引言(2学时)1.1事故过程及其本质1.2燃烧爆炸危险物质及状态变化基本要求:了解危险物质与事故的关系。
重点:事故本质。
难点:危险物质状态。
2燃烧理论(8学时)2.1燃烧现象2.2燃烧过程及基本概念2.3火灾与爆炸的区别2.4火灾三角形2.5液体与蒸汽的可燃特性2.6最低氧浓度与惰化2.7点燃源与点燃能量2.8自燃与自氧化2.9绝热压缩基本要求:了解燃烧过程及现象。
重点:火灾三角形。
难点:燃烧过程。
3爆炸理论(14学时)3.1爆炸现象3.2爆炸分类及爆炸三要素3.3爆炸机理3.4燃烧、爆炸与爆轰3.5爆炸极限3.6爆炸作用、效应与能量基本要求:了解爆炸现象及其参量。
重点:爆炸三要素。
难点:爆炸机理。
4火灾与爆炸灾害分析(14学时)4.1概述4.2引燃源(点燃源)4.3火灾与爆炸危害4.3.1受限与非受限空间爆炸4.3.2爆炸影响计算4.3.3非限制蒸汽云爆炸4.3.4闪燃火灾(爆燃)4.3.5容器爆破与池火灾4.3.6 BLEVE与火球基本要求:了解爆炸影响计算及其形式。
《燃烧与爆炸理论》教案
《燃烧与爆炸理论》教案课程名称:燃烧与爆炸理论目标对象:高中生课时数: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和爆炸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和影响因素;3.了解燃烧和爆炸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1.燃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爆炸的基本概念和特点;3.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和影响因素;4.燃烧和爆炸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5.燃烧和爆炸的实验观察与实验设计。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知识讲解(40分钟)(1)燃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教师简要介绍燃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燃烧三要素(燃料、氧气和着火点)、燃烧的产物和骨架反应等。
(2)爆炸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教师简要介绍爆炸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爆炸的定义、爆炸波及破坏性等特点。
(3)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和影响因素教师详细讲解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包括燃料和氧气的浓度、温度、着火点和压力等因素。
(4)燃烧和爆炸的应用教师列举一些燃烧和爆炸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火柴、燃气灶、火箭发动机等,引导学生思考其应用原理和安全问题。
3.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展开讨论,每个小组汇报出一种燃烧或爆炸的应用,并简要介绍其应用原理和相应的安全措施。
4.实验观察与实验设计(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实验设计,例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点燃燃料或引发小爆炸,并观察其燃烧或爆炸的过程和现象。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5.总结与展望(10分钟)教师通过总结课堂内容,让学生对燃烧和爆炸的理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展望下节课内容,介绍火灾和爆炸的预防和处置方法,并提醒学生关注安全问题。
四、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课堂讨论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深度和逻辑性。
燃烧与爆炸培训教案
燃烧与爆炸培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和爆炸的基本概念与原理;2.掌握燃烧和爆炸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3.学会应对燃烧和爆炸事故的基本救援方法。
二、教学内容1.燃烧的定义与原理;2.燃烧的过程;3.燃烧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4.爆炸的定义与原理;5.爆炸的过程;6.爆炸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7.燃烧和爆炸事故的基本救援方法。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介绍燃烧和爆炸的基本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对燃烧和爆炸有什么了解吗?2.燃烧的定义与原理(15分钟)分析燃烧的定义和原理,让学生了解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和光的现象,需要有三个条件:燃料、氧气和着火源。
3.燃烧的过程(15分钟)讲解燃烧的过程,包括初次点燃、蓄热、传导、传导与对流并行,传热、剧烈燃烧、燃料减少、终止等。
4.燃烧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20分钟)详细介绍燃烧的危害性,包括火灾导致财产损失和生命危险。
教授燃烧的预防措施,如不乱扔烟蒂,不放置易燃物品等。
5.爆炸的定义与原理(15分钟)解释爆炸的定义和原理,让学生了解爆炸是指能量在很短时间内迅速释放,产生巨大的压力和温度的现象。
6.爆炸的过程(15分钟)讲解爆炸的过程,包括预爆期、正常燃烧期、爆炸期和残炸期,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7.爆炸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20分钟)详细介绍爆炸的危害性,包括破坏力强、火药发生压力波、火球等。
教授爆炸的预防措施,如避免暴露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不乱扔炸药等。
8.燃烧和爆炸事故的基本救援方法(20分钟)9.总结与问答(10分钟)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问答互动,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教学手段1.黑板书写2.图片展示3.案例分析4.小组讨论5.互动问答五、教学资源1.教学PPT2.图片3.案例分析资料六、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和反应情况;2.小组讨论的成果;3.学生的答题情况;4.学生的课后作业情况。
七、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消防队进行实践培训;2.组织学生参加灭火器使用培训课程;3.组织学生参加消防演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与爆炸理论Ⅰ》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Theory for Prevention of Combustion and Explosion Disasters
学分:4学分学时:64学时理论学时:58学时上机:6学时
教学对象:安全工程系的本科生
先修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传质学、工程流体力学
教学目的∶
通过课程学习,系统深入地掌握燃烧与爆炸基础理论以及有关工程技术,把握本专业领域的最新成果和研究动向,使学生获得必需的专业技能锻炼,使有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得以充实与提高。
教学要求∶
(1) 掌握可燃气体、可燃液体、易燃固体、爆炸物、自燃性物质、忌水性物质及混合危险性
物质等的危险特性,评价标准及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2) 掌握物质状态变化安全,掌握应用状态方程及有关理论及压缩气体、液化气体、过热液
体的爆炸机理、爆炸效应及安全技术问题。
(3) 掌握燃烧与爆炸的基础理论。
(4) 掌握爆炸效应、爆炸作用及防火防爆技术。
课程内容∶
1引言(2学时)
1.1事故过程及其本质
1.2燃烧爆炸危险物质及状态变化
基本要求:了解危险物质与事故的关系。
重点:事故本质。
难点:危险物质状态。
2燃烧理论(8学时)
2.1燃烧现象
2.2燃烧过程及基本概念
2.3火灾与爆炸的区别
2.4火灾三角形
2.5液体与蒸汽的可燃特性
2.6最低氧浓度与惰化
2.7点燃源与点燃能量
2.8自燃与自氧化
2.9绝热压缩
基本要求:了解燃烧过程及现象。
重点:火灾三角形。
难点:燃烧过程。
3爆炸理论(14学时)
3.1爆炸现象
3.2爆炸分类及爆炸三要素
3.3爆炸机理
3.4燃烧、爆炸与爆轰
3.5爆炸极限
3.6爆炸作用、效应与能量
基本要求:了解爆炸现象及其参量。
重点:爆炸三要素。
难点:爆炸机理。
4火灾与爆炸灾害分析(14学时)
4.1概述
4.2引燃源(点燃源)
4.3火灾与爆炸危害
4.3.1受限与非受限空间爆炸
4.3.2爆炸影响计算
4.3.3非限制蒸汽云爆炸
4.3.4闪燃火灾(爆燃)
4.3.5容器爆破与池火灾
4.3.6 BLEVE与火球
基本要求:了解爆炸影响计算及其形式。
重点:爆炸影响计算。
难点:爆炸影响计算。
5火灾、爆炸对人与装置的危害及危险辨识与评价技术(5学时) 5.1概述
5.2概率单元法
5.3有毒物质泄漏的影响
5.4热辐射的影响
5.5爆炸的影响
5.6修正因素
5.7危险源辨识
5.8 数量化危险评价
基本要求:了解危险危害因素的影响。
重点:危险源辨识。
难点:数量化危险评价。
6火灾与爆炸防治技术(5学时)
6.1惰化
6.2静电及其控制
6.3防爆设施与仪表
6.4通风系统
6.5撒水装置系统
6.6火灾与爆炸预防综合设计
基本要求:了解火灾与爆炸防治技术。
重点:爆炸防治技术。
难点:爆炸预防综合设计。
7防爆泄压技术(6学时)
7.1防爆泄压的概念
7.2泄压的位置、形式
7.3泄压的设定与泄压量的确定
7.4泄压的系统
7.7确定泄压大小(Relief sizing)
7.7.1液体装置的弹性泄压
7.7.2蒸汽或气体装置的弹性泄压
7.7.3液体装置的防爆膜泄压
7.7.4蒸汽或气体装置的防爆膜泄压
7.7.5粉尘或蒸汽爆炸的出口
7.7.6反应失控减弱过程的两相流
7.7.7过程容器外部火灾出口
7.7.8过程流体热力膨胀的控制
基本要求:了解各种泄压装置技术。
重点:泄压的原理。
难点:工程上如何应用。
8灾变应急计划(4学时)
8.1概述
8.2内部应急计划
8.2.1应急计划的准备
8.2.2开发与编辑阶段
8.2.3应急计划的要素
8.3外部应急计划
8.4危险物质的运输
基本要求:了解应急预案。
重点:应急预案的内容。
难点:如何制定应急预案。
预修课程∶
本课程以普通化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工艺及过程、化工热力学、流体力学、高等数学等为预修课程。
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与读书报告相结合。
参考教材∶
1.J.M. Santamaria Ramiro, Risk Analysis and Reduction in Process Industry, Thomson
Science, 1998.
2.范维澄,《火灾科学导论》,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3.李冀祺,马素贞,《爆炸力学》,科学出版社,1992.
4.F.A. 维廉斯著,《燃烧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5.J ouko suokas and Veikko Rouhiainen, Quality Management of Safety & Risk Analysis,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1993.
6.崔克清,《化学安全工程学》,辽宁科技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