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下山卧底整道安全技术措施详细版
区轨道下山段卧底落道安全技术措施
![区轨道下山段卧底落道安全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945a7c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6.png)
区轨道下山段卧底落道安全技术措施1. 背景轨道交通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在区域轨道交通线路中,下山段卧底落道是一个重要的安全问题。
在下山段,由于坡度较大,车辆制动会比较困难,同时卧底道又比较长,因此需要一定的安全技术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2. 安全技术措施针对区轨道下山段卧底落道安全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安全技术措施:2.1 铁路道口信号机在区轨道下山段卧底落道入口处,需要设置铁路道口信号机。
该信号机将道口分为主道和侧道两个部分,在一定时刻内只有主道和侧道的其中一个可以通行,以确保车辆的流量不会超过道口可以承受的最大流量,从而提高了道口通行的安全性。
2.2 警示标志在区轨道下山段卧底落道的入口处、卧底道的中间和出口处设置警示标志。
警示标志应当明确地标识出该道路段的特殊安全情况,提醒车辆司机在这一路段行驶时要格外注意,以避免车辆发生事故。
2.3 控制车速将区轨道下山段卧底落道分为起点区和制动区两个部分,起点区按照设计的坡度以最大车速进行行驶,制动区按照最大制动后的速度进行行驶。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限速进行行驶,以确保在下山段不会出现因车速过快而无法制动停车而引起的事故。
2.4 防风墙在区轨道下山段卧底落道旁设置防风墙。
该防风墙具有一定的隔离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小强风的影响,避免风向改变带来的影响。
2.5 区域维护在区轨道下山段卧底落道的保养上要加强区域维护。
定期检查轨道情况,及时更换需要更换的设备和部件,以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3. 总结区轨道下山段卧底落道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对于乘客和车辆的安全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才能提高区轨道下山段卧底落道的安全性,确保运行的顺畅和可靠。
轨道下山调道、清理、局部卧底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
![轨道下山调道、清理、局部卧底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1f1cac5e5727a5e9856a61b4.png)
轨道下山调道、清理、局部卧底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轨道下山调道、清理、局部卧底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工程质量要求1、严格巷道中线铺轨;2、轨道扣件必须齐全、牢固并与轨型相符;3、轨道接头间隙不得大于5㎜,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4、所有废旧道木必须全部更换,道木规格:长1200×宽150×高120㎜;5、道木间距为1米;6、道木铺设采用挖槽,沟槽深度应容纳道木高度的1/2~2/3;7、巷道需卧底的地点必须按要求进行卧底;8、巷道必须清理干净,所有杂物全部运出。
二、全技术措施1、清理、调道应顺序进行,不得分段作业;2、施工中,提升运输时,作业人员必须躲入安全洞;3、施工人员严禁蹬钩、扒车;4、轨道、道木及其他材料必须用专用材料车下放,装载必须牢固、稳妥,不得超高、超宽、偏载,下放材料时井筒内禁止有人;5、集中下放材料时,下放的材料必须整齐码放在安全洞中,如放在巷道内必须采取可靠的挡拦措施,防止下滑伤人;6、必须做好防寒、防滑、防冻工作;7、拆除的旧轨道、旧道木必须及时清运走,严禁在井筒内堆积;8、作业时应小心谨慎,人员上、下应相互呼应,严防矸石其他杂物滚落伤人;9、绞车工、信号工、把钩工必须坚守岗位,必须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及斜井提升运输管理制度,严格按章操作;10、上部车场阻车器、挡车门必须坚持使用,并经常关闭,提升时方准打开;11、每次放车前,信号工及把钩工必须都要检查连接及装载情况,确认安全方可放车;12、作业地点的风管、水管、电缆和防尘、通风设施、电器设备都要妥善保护好;13、杜绝酒后、疲劳下井作业。
轨道下山卧底整道安全技术措施
![轨道下山卧底整道安全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529ddf3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a.png)
轨道下山卧底整道安全技术措施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深入推进,轨道下山卧底整道也成为了热门话题。
轨道下山卧底整道是指在卫星进入地球大气层后,通过机动驾驶技术,改变卫星的轨道,使其掉落到指定区域。
卫星下山整道卸载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极大,需要采取严格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以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为了保障轨道下山卧底整道过程中的安全情况,必须采用以下技术措施:一、飞行前的技术准备1、精确预测落点:针对卫星要求进行卸载的轨迹,通过归算进行精确落点预测,以最大可能保证卫星坠落区域安全。
2、卫星状态评估:核查卫星的通信状态、能量状态以及设备状态,并做相关预测,确保卫星维持正常运行状态。
3、安全生产策划:开展卫星下山整道卸载区域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制定、演练等预备工作,减少万一发生事故时的影响。
二、飞行中的技术措施1、通信保障:通过与地面测控站正常通信,了解卫星状态及控制反馈,保障飞行安全。
2、卫星自主控制:通过卫星自主控制能力,自动调整姿态与速度,以保持在飞行区域内飞行。
3、灵活控制模式: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模式进行操作,确保卫星飞行轨迹精准控制并且安全可靠。
4、监控系统:采用各种措施,如遥感探测,天文站观测等技术进行监控,保障卫星飞行安全同时控制落点精度。
5、飞行路线预算:通过预算选择合适的飞行路线,预估卫星下山整道卸载的影响,避免日后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三、飞行后的技术措施1、卫星轨道更换:及时更换卫星轨道,保障卫星未来的长期安全运行。
2、数据采集和研究:对轨道下山卧底整道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数据以及相关技术信息进行采集和研究,并及时总结总结反馈制度。
以上措施仅部分体现了卫星下山整道卸载过程中的技术措施。
此外,还需要通过管理措施来完善技术措施。
包括卫星下山整道卸载过程的安全策划、安全沟通、安全培训等方面,使卫星下山整道卸载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得到降低,确保人员,设备和环境的安全。
总之,轨道下山卧底整道技术的成功,需要科学详细的安全措施和管控措施的配合推进,保障其运行质量和卫星的安全运营,进一步提高我国卫星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轨道下山安全技术措施
![轨道下山安全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36554d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d5.png)
轨道下山安全技术措施前言轨道下山是一种特殊的运输方式,它很大程度依赖于技术手段的支撑。
不论是运输机构,还是相关管理人员,都需要精心设计和制定科学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确保车辆在整个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围绕轨道下山安全技术措施展开阐述,介绍最新的技术思路、经验和实践。
轨道下山安全技术措施简述轨道下山是一种生产运输设备,必须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来确保安全。
应对不同情况制定合理的技术解决方案,发扬以人为本的安全原则,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技术措施,确保下山过程中的车辆稳定和防止危险。
下面是轨道下山安全技术措施的一些简要说明:1. 安全监测一个完整的轨道下山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包含安全监测。
一般情况下,要采取多种措施,例如传感器、摄像头、GPS等等,其中传感器是非常关键的。
在监测循环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情况。
例如,如果车辆处于不正常的位置,监测系统必须及时发现并进行报警;如果车辆减速不足,交通管制系统需要接管控制和操作,并进行正确地测试、验证等等。
2. 控制系统在轨道下山安全技术措施中,控制系统是关键的一环。
它需要实时地采集、处理和存储数据,以支持整个过程的协同操作。
控制系统中必须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且必须能够实现远程管理。
同时,为了应对不同风险,控制系统还必须具备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合理地利用所有数据资源和算法,使得系统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可以自动调整,有效地实现降低风险和保证安全。
3. 操作规程良好的操作规程是保证轨道下山安全技术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操作规程必须具备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保证正常的运行和应对突发情况。
在设计操作规程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事件的各种可能性,想出多种方案进行演练和验证,以便在实际操作中更加从容地处理突发情况。
同时,操作规程的制定还包括标准操作程序、工作流程安排,严格遵守各项规定和标准,从而提高各个岗位工作的整体效率和绩效。
4. 防护设备防护设备是轨道下山安全技术措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轨道下山落底安全技术措施
![轨道下山落底安全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14c0f1833687e21af45a966.png)
编号:AQ-JS-00480( 安全技术)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轨道下山落底安全技术措施Safety technical measures for rail downhill and bottoming轨道下山落底安全技术措施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一、工程概况:11轨道下山下段由于该区域为煤层中布置巷道,受矿压影响,巷道底鼓严重,断面缩小(约7m²),为满足运输、行人及通风要求,经矿委研究决定进行落底,特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望相关人员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监督管理。
二、安全技术措施:1、落底前,由机电运输科指派专人全面对轨道提升运输系统(钢丝绳、声光信号、防跑车装置)和安全防护设施等进行全面检修和维护,确保安全提升。
2、落底前,生产科安排人员处理落底段烂帮烂顶、歪旋棚梁,U型钢卡揽所有螺栓要再次紧固一遍,确保支护安全有效。
3、作业前,区队必须在井口会上认真向班组职工贯彻学习本安全技术措施,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不安全不作业”的思想。
5、施工时,保证不能有任何物体沿轨道滚落,且清巷落底时间段11轨道下山必须停止行车运输,6、施工地点附近必须安装矿用电话,并确保正常使用,每班要指派专人负责接听。
7、严格按落底标准进行落底,清净巷道内的所有浮煤杂物。
8、作业地点附近所用工具;必须靠帮摆放整齐,不得影响通风及行人安全。
9、开始作业时,作业点上方必须打设牢固可靠的防护栏(不少于3道),以防上部误放车现象的发生,作业点下方打设放滚碴篦子,且确认施工地点的电缆、管线及排水管路的安全状况防护得当、安全可靠后,再进行作业,确保施工过程中使电缆、管线不受到损坏。
轨道下山维修安全技术措施
![轨道下山维修安全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7303d38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5c.png)
轨道下坡养护安全技术措施M2轨道下山原为锚网喷支护,现在M2轨道下坡中段道路左侧矿浆皮脱落严重,直接影响通风、行人和运输,为此需要对此地点进行维修,为了维修期间的安全,特制定此安全技术措施。
一、项目名称M2轨道下坡维护。
二、道路使用运输、通风、行人等。
三、量保养时间约为30米四、支持模式采用锚杆+锚网支护,锚杆采用Φ20mm,L2400mm高强度树脂锚杆,锚杆间排距为700mm×700mm,金属网为Φ6.5mm,2000mm×1000mm,网孔为100mm×100mm的钢筋网。
五、施工方法在该现场施工期间,无需拆除分离的砂浆表面,直接在离层处挂网打锚杆支护,施工顺序为先支护顶部再支护下部。
六、安全技术措施1、该现场施工必须在施工前由调度室通知,调度室要合理的安排好开拓队的施工时间,开拓队维修巷道时M2轨道下山严禁提升和下料。
2、施工前,首先由施工单位班组长,敲打步行路线和施工现场的顶部,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作业。
3、该施工地点作业前必须通知施工点作业人员,发现问题及异常情况,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应立即将作业现场疏散至安全地点。
4、在该现场工作时,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必须监控现场的安全状态,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5、施工过程中如有落矸石,应采用时装车运出,每班施工完毕后必须及时清理现场杂物,搞好现场文明生产。
6、此地点作业时每组人员不少于4人,操作过程中,防止分离出的纸浆脱落伤人。
7、施工期间,必须有组长的现场指挥,发现问题停止作业,撤出人员,汇报调度进行处理。
8、运营商应在本地点施工期间做好独立安保工作,作业过程中敲帮问顶该系统贯穿于整个操作过程。
9、组长必须携带便携式煤气表,施工时瓦斯超过0.8%时要立即停止作业进行处理。
轨道下山调道、清理、局部卧底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详细版
![轨道下山调道、清理、局部卧底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详细版](https://img.taocdn.com/s3/m/15a352ad9b6648d7c0c74639.png)
文件编号:GD/FS-1295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编辑: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解决方案范本系列)轨道下山调道、清理、局部卧底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详细版轨道下山调道、清理、局部卧底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详细版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工程质量要求1、严格巷道中线铺轨;2、轨道扣件必须齐全、牢固并与轨型相符;3、轨道接头间隙不得大于5㎜,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4、所有废旧道木必须全部更换,道木规格:长1200×宽150×高120㎜;5、道木间距为1米;6、道木铺设采用挖槽,沟槽深度应容纳道木高度的1/2~2/3;7、巷道需卧底的地点必须按要求进行卧底;8、巷道必须清理干净,所有杂物全部运出。
二、全技术措施1、清理、调道应顺序进行,不得分段作业;2、施工中,提升运输时,作业人员必须躲入安全洞;3、施工人员严禁蹬钩、扒车;4、轨道、道木及其他材料必须用专用材料车下放,装载必须牢固、稳妥,不得超高、超宽、偏载,下放材料时井筒内禁止有人;5、集中下放材料时,下放的材料必须整齐码放在安全洞中,如放在巷道内必须采取可靠的挡拦措施,防止下滑伤人;6、必须做好防寒、防滑、防冻工作;7、拆除的旧轨道、旧道木必须及时清运走,严禁在井筒内堆积;8、作业时应小心谨慎,人员上、下应相互呼应,严防矸石其他杂物滚落伤人;9、绞车工、信号工、把钩工必须坚守岗位,必须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及斜井提升运输管理制度,严格按章操作;10、上部车场阻车器、挡车门必须坚持使用,并经常关闭,提升时方准打开;11、每次放车前,信号工及把钩工必须都要检查连接及装载情况,确认安全方可放车;12、作业地点的风管、水管、电缆和防尘、通风设施、电器设备都要妥善保护好;13、杜绝酒后、疲劳下井作业。
轨道下山维修安全技术措施
![轨道下山维修安全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7840984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7f.png)
轨道下山维修安全技术措施在铁路、地铁等轨道交通系统中,车站设施、轨道等需要进行定期维护,而这些维护可能会涉及到轨道的下山维修。
轨道下山维修是指工人通过楼梯、绳索、悬挂平台、吊篮等进行下到轨道下方进行维修作业。
这种维修方式对于轨道维护来说是必要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在轨道下山维修中,安全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在轨道下山维修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技术措施,以确保工人的生命安全和作业效率。
安全措施一:作业前的人员培训在轨道下山维修之前,需要对工人进行安全培训。
这些培训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对工人进行身体检查;•安全操作要点的讲解;•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紧急救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对工人进行安全培训,可以使他们了解安全操作的具体要点,降低在维护作业中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
安全措施二:安全设备的使用轨道下山维修中的安全设备主要包括安全带、绳索、悬挂平台、吊篮等。
这些设备在维护作业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下面将对其中几种主要的安全设备进行介绍。
安全带安全带是维护人员必须使用的安全设备之一。
维护人员需要将安全带的中间部位穿过绳索,然后将安全带绑在腰部。
当维护人员工作时,安全带可以保护维护人员不会从绳索上滑下来。
如果维护人员沉重、胖,或者背部有伤,建议穿戴专业负重背带,以保护腰部和背部安全。
在使用安全带时,维护人员需要注意安全带的材料、尺寸和使用寿命等,必须购买符合标准的产品。
悬挂平台和吊篮在一些轨道下山维修作业中,需要使用悬挂平台或吊篮。
这些设备可以提高维护的效率,但同时也需要注意操作人员的安全。
在使用这些设备时,需要进行以下安全措施:•每次使用设备之前需要检查设备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每次使用设备之前必须进行试运行,以启动设备的稳定性•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了解设备操作的全过程和安全措施•在操作设备时,维护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和防护手套等相关安全保护用品绳索在轨道下山维修中,绳索是必不可少的维护工具。
轨道下山安全技术措施
![轨道下山安全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3213a6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61.png)
轨道下山安全技术措施一、准备工作1、技术科:指定巷道(de)开口位置,放好巷道(de)中线,并向施工单位贯彻本措施.2、施工队:准备好打眼时所用(de)机具,炸药箱、放炮母线及发爆器,并安装一部刮板机.3、通风科:在四联巷上侧20m处安装风机,在回风联巷口安装防尘水幕.4、机电科:将风水管路接到位,安装水泵、排水管路,提前排完开口位置积水.二、技术要求1、轨道下山巷开口时掘进方式为炮掘,按技术科给定(de)中腰线掘进,炮掘50米后,改为综掘,掘进断面为矩形形,巷道毛宽3.8米,净宽3.6米,毛高2.7米,净高2.6米,毛断面面积10.26m,净断面积9.36m,巷道掘进时必须保证巷道(de)毛宽.巷道开口位置在D6点前20米处,巷道方位158°,(详见轨道下山巷道布置图).设计长度260米(平距).2、支护方式及要求(1)、临时支护①、轨道下山临时支护采用3根吊挂式前探梁作为临时支护.前探梁使用2寸(de)钢管制作,长度为4.0m,间距不大于1.0m,吊环采用高强螺母与直径20mm(de)钢筋焊制成直径150mm防滑式圆环,用丝扣拧在锚杆上,数量6个,吊环形式为圆形,使用时必须上满丝.前探梁最大控顶距离为2.0m,前探梁上方使用规格不小于长×宽×厚=2000×200×50mm(de)木板、数量不少于5块,横向放置在前探梁(de)前端,并用木楔与顶板接实.②、当顶板不平整时,应使用3根带有初撑力、支撑高度为2.0m~2.1m(de)金属安全点柱,合理有效地支撑顶板,作为临时支护.(2)、永久支护支护形式:轨道下山巷采用矩形断面,永久支护一般情况采用锚梁网喷射混凝土配合顶部锚索作为永久支护.①、支护材料及支护规格顶部支护:采用φ20mm×L2000mm高强度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锚杆间排距800mm×800mm.每排布置5根,配合Φ12mm钢筋焊制(de)托梁及长、宽度为2000×1000mm金属平焊网,网孔规格100×100mm,全断面覆盖,用16铁丝每200mm连接一道.锚索支护:锚索为17.8mm(de)17股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延伸率4%,锚索长度为6500mm.锚索每排1根、排距3.2m沿巷道正中线布置.锚索托板采用300mm×300mm×16mm高强度可调心托板及配套锁具.帮部支护:采用φ20mm×L2000mm高强度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锚杆间排距1000mm×800mm.帮锚布置6根,每帮3根,配合Φ12mm钢筋焊制(de)托梁及长、宽度为2000×1000mm金属平焊网,全断面覆盖,用16铁丝每200mm连接一道,锚杆间距为1000mm.②、特殊地段支护永久支护一般情况选用锚梁网喷射混凝土加锚索补强支护,在顶板破碎处,选用锚杆、锚网、钢带喷射混凝土加锚索补强支护以及增加锚索密度,确保对顶板(de)有效支撑.顶板特别破碎时,采用矿用U型钢制成(de)半圆拱型棚进行加强支护,每架棚顶帮必须使用水泥背板(规格1000mm×15mm×25mm),全周长构顶帮,背板内空隙处必须用矸石填满,严格执行支棚工操作规程,以防顶板在两棚之间形成坠兜而造成顶板离层.3、施工顺序和方法如下:顶帮部锚杆在放炮完成后由外向里及时钻装.三、质量要求1、巷道净宽:中线至任一帮距离误差为0~+200mm.巷道净高:无腰线测全高误差在0~+200mm2、锚杆安装质量应符合以下规定:安装牢固,托板密贴壁面,未接触部位必须楔紧.3、锚杆(de)抗拨力应符合以下规定:最低值不小于设计值.4、锚杆安装(de)规格及允许偏差(de)规定:间距、排距允许偏差±100mm;锚杆孔深度允许偏差0~+50mm;5、锚网安装质量:金属网紧贴煤(岩)壁,网间压接(帮扎)牢固,网片之间采用铁丝双股连网,搭接长度符合要求.连接压茬好,将网拉紧.6、锚杆杆体、锚索及配件、材质、品种、规格、强度、结构符合设计:作业规程及规范(de)规定.7、锚固剂(de)材质、规格、配比、性能:符合设计、作业规程及规范(de)规定.8、锚杆、锚索(de)预紧力、锚固力要符合规定.四、爆破作业1、钻爆工艺流程:安全检查→标定中线→打眼→装药→连线→放炮→处理顶板→出渣→锚网索支护→文明卫生2、打眼工作面布置2台风钻同时打眼作业,掌握好炮眼角度.3、钻爆法施工要求:(1)、钻眼前,必须仔细检查工作面10m范围内(de)支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依据巷道中线在工作面画出巷道中线和巷道周边轮廓线,按炮眼布置图标定眼位.(3)、严禁钻眼与装药平行作业和严禁在残眼内钻眼,并执行湿式钻眼.(4)、开门施工采用浅打眼(1.0米)、少装药,每孔装药0.4kg,全断面一次装药、一次起爆,待拉门进入5米后按正规放炮作业循环进行.(5)、严格按爆破图布置和爆破说明书进行打眼、装药、爆破.当现场实际发生变化,爆破工可根据现场情况适当调整爆破参数,以保证最佳(de)爆破效果.(6)、爆破采用先拉槽后刷帮压顶(de)方法.(7)、爆破前班队长必须派专人按如图所示设置警戒,每一警戒点设1个人警戒员,一个联络员,设好警戒后,一人负责警戒,另一人返回通知已设好警戒,只有各个警戒点(de)警戒员都通知警戒设好后才可装药爆破,爆破后只有警戒员接到撤除警戒(de)通知后才能撤除警戒.五、爆破技术管理措施1、严格执行"一炮三检"、"三人联锁"放炮制,工作面20m范围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时,严禁用电钻打眼和放炮.2,打眼放炮施工,打眼前必须找净巷道帮顶浮石,打眼装药按照爆破说明书执行,黄泥按要求封堵,必须使用水炮泥,爆破地点附近20m范围内洒水,瓦斯浓度在1%以下时方可起爆.装药时,工作面5m范围内禁止进行其他工作.3、放炮前,队长派人要放好警戒,警戒距离为煤巷100m(de)安全地点.警戒员和联络员均由队长派出,没有接到联络员(de)通知放炮员不准放炮,警戒员不准撤离警戒位置.4、放完炮待炮烟吹散,时间符合要求后,由爆破工、瓦检员、班组长巡视爆破地点,检查通风、瓦斯、煤尘、顶板、拒爆、残炮等情况,确认无误后,其他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作业.5、放炮(de)引药必须由爆破工加工,脚线(de)连接工作可由经过专门训练(de)班组长协助放炮员进行,放炮母线连接脚线、检查线路和通电工作,只准放炮员一人操作.工作面一次装药必须一次起爆,每次爆破作业前,爆破工必须做电爆网路全电阻检查.6、处理拒爆、残爆时,必须在班组长指导下进行,并应在当班处理完毕.如果当班未能处理完毕,当班爆破工必须在现场向下一班爆破工交接清楚.处理拒爆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1)由于连线不良造成(de)拒爆,可重新连线起爆.(2)在距拒爆炮眼0.3m以外另打与拒爆炮眼平行(de)新炮眼,重新装药起爆.(3)严禁用镐刨或从炮眼中取出原放置(de)起爆药卷或从起爆药卷中拉出电雷管.不论有无残余炸药严禁将炮眼残底继续加深;严禁用打眼(de)方法往外掏药;严禁用压风吹拒爆(残爆)炮眼.(4)处理拒爆(de)炮眼爆炸后,爆破工必须详细检查炸落(de)煤、矸,收集未爆(de)电雷管.(5)在拒爆处理完毕以前,严禁在该地点进行与处理拒爆无关(de)工作.7、当班剩余(de)雷管、火药如数交回火药库,严禁乱扔乱放.8、打眼前将工作面货扒净,并确认无瞎、残炮后方可打眼.9、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315~346条有关规定.贯彻时一并贯彻.10、为了确保爆破效果,采用反向装药,按如下措施执行:(1)装药前,工作人员采用撬棍找净帮顶及迎面(de)活矸,采用压风吹净眼内(de)浮尘,进行装药工作,严格执行"一炮三检"、"三人连锁"放炮制;(2)装药时,按规定(de)长度和标准填充水炮泥和封泥,必须全断面一次爆破,特殊情况下如处理瞎炮等爆破时,必须在放炮前,检查工作面风流及炮眼内(de)瓦斯浓度,当瓦斯浓度小于1%时,才能进行装药爆破;(3)必须使用安全等级不低于三级(de)煤矿许用炸药以及煤矿许用毫秒雷管,最末一段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30ms;(4)连接脚线时,脚线悬空,禁止与岩壁接触.(5)爆破后,工作面货没倒净,在没有确认有无瞎、残炮(de)情况下,放炮员不准提前离岗.六、帮、顶管理措施1、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该项工作由班组长负责.进入工作面前(de)沿途及工作面(de)施工过程必须对帮顶及迎面危岩浮石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执行一人作业一人监护制.2、工作面放炮完毕后,在进行敲帮问顶时,找顶人员站在安全地点并躲开岩石下落方向,保证退路畅通.找净帮顶及迎面危岩浮石活块及伞檐子,然后进行永久支护.3、找帮顶(de)工具必须使用专用工具,1.8m及1.6m撬棍配合使用,操作时要注意周围环境及站立位置,整理好现场环境,退路畅通.七、避灾路线(1)、工作面发生火灾、瓦斯及煤尘事故时,佩戴好自救器,按以下路线撤离:工作面迎头→轨道下山→集中运输巷→主斜井材料车场→主斜井→地面工作面迎头→轨道下山→一联巷→300材料巷→300大巷→副立井(回风立井)→地面(2)、发生水灾、顶板事故时(de)避灾路线:按由低处向高处路线撤离原则.工作面迎头→轨道下山→集中运输巷→主斜井绕巷→主斜井→地面工作面迎头→轨道下山→一联巷→300材料巷→副立井(回风立井)→地面。
区轨道下山段卧底落道安全技术措施
![区轨道下山段卧底落道安全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eee5040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69.png)
区轨道下山段卧底落道安全技术措施背景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铁交通也逐渐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之一。
而在地铁建设中,车站下降段作为连接上下两个站台的关键部分,其安全保障显得尤为重要。
下山段卧底落道是车站下降段的关键技术难点之一,其安全技术措施的完善和落实将直接影响乘客的出行安全。
技术原理下山段卧底落道是指车站下降段从高到低的轨道,到了卧底段之后,西向主线轨道和东向侧线轨道相对交叉,在车站落道段的某段轨道上,通过一个特殊的轨道道岔的翻转机构,完成了从西向主线轨道到东向侧线轨道的转换,从而实现列车出入侧线站台的功能。
这种转换需要在列车通过时刻完成,转换机构需要经过能承受列车行驶轮重的计算、安装等工序,同时还需要保证车站运营期间的稳定性和碰撞安全等方面的考虑,从而提高运营安全性和乘客安全度。
技术措施为保障下山段落道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措施:1. 预期风险控制预判风险和压缩风险是加强安全管理和运行保障的重要手段。
基于前期经验及相关数据,对区轨道下山段卧底落道所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合理评估,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及应急处理预案,进行科学化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支持。
2. 工艺上的改进作为车站下降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山段卧底落道需要考虑更严格的设计和工艺要求。
通过采用现代化的工艺和设备进行相关施工,提高施工质量和稳定性,从而避免安全隐患产生。
3.培训与管理为保障卧底落道技术安全运行和乘客安全,我们需要加强培训及管理。
通过建立完善的技术人员培训体系和安全检测标准,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和考核。
对车站下降段的管理也需要进一步强化,加强人员管理和设备维护保养等方面的工作,保障车站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结论随着城市地铁系统的不断发展,区轨道下山段卧底落道安全技术的使用将逐渐提高,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同等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加强技术研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强化培训体系及管理体系的建立,从而在卧底落道的安全方面达到完美的保障。
轨道下山卧底整道安全技术措施
![轨道下山卧底整道安全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b3cd802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0.png)
轨道下山卧底整道安全技术措施由于受采动及来压影响,二采轨道下山巷道局部变形严重,底板鼓起,为了进一步确保二采轨道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转,经过研究决定对变形段进行卧底、轨道整改,为了进一步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特编制本安全技术措施。
一、劳动组织施工负责人:安全负责人:二、施工地点经生产科及工区现场查看,确定如下施工范围:1、93#~97#风管处对副道进行下卧,平均下卧200mm。
2、102#~105#、110#~113#风管处副道变形,进行整平,平均下卧200mm。
3、113#~129#风管处对主、副道进行下卧,平均下卧300mm。
4、132#~142#风管处对主道进行下卧,平均下卧300mm。
5、142#~153#风管处对主、副道进行下卧,平均下卧500mm。
6、157#~161#风管处对主、副道进行下卧,平均下卧200mm。
7、191#~193#风管处对主道进行下卧,平均下卧200mm。
三、施工之前准备工作1、备齐锨、风镐、手镐、撬棍、扳手、大锤、风管等施工工具,施工所需压风由二采轨道下山风管预留三通直接供给。
2、进入施工地点,必须先检查施工现场顶帮支护情况,处理不安全隐患,确保人员在支护完好情况下施工。
3、施工之前,联系二采轨道上车场,停止二采绞车运输。
二采绞车运转时及时进入躲避硐或沿途联络巷内,严禁行车时施工。
四、施工方法及质量要求1、先对整改段巷道依据巷道中腰线进行起底,起底采用风镐、手镐将鼓起的底板进行下卧,将清理的矸石堆在一边,二采轨道下山下放矿车时,采用人工上锨集中装至矿车运输。
2、轨道按吊挂风水管架水平线下2.4m为基准进行深度整治,轨枕间距不得大于1000mm(中对中)。
轨道接头处,轨枕间距不得大于500mm(中对中)。
当轨枕下积水或底煤松软时,清理至硬底,用道木横放垫实,间距为600mm。
按中腰线并用轨矩尺调平找正后,上紧夹板螺丝,然后用大锤将轨道固定牢固,保证轨道坚实牢固。
3、道床基底要密实。
安全技术之轨道下山落底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之轨道下山落底安全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e8608fb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3.png)
01
02
03
04
开挖前检查
检查开挖区域的地质条件、地 下水位、周围环境等,确保安
全施工。
开挖方式选择
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选 择合适的开挖方式和机械设备
。
开挖顺序
遵循“由上而下,分层开挖” 的原则,确保开挖过程中的稳
定性。
排水措施
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及时排 除开挖过程中的地下水,防止
坍塌。
支护结构安装阶段安全技术措施
在雨雪天气、能见度低等环境下,加强现 场管理和安全保障措施,确保作业安全。
05
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实施
应急预案编制要求及内容
合法性
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规章和标准的要求。
针对性
根据轨道下山落底的实际 情况,分析可能发生的突 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 预案。
操作性
应急预案应当具体、简单 、明了,便于操作。
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轨道铺设阶段安全技术措施
轨道基础处理
对轨道基础进行处理,确保其平整、坚实, 满足轨道铺设要求。
轨道铺设顺序
遵循“由下而上,分段铺设”的原则,确保 轨道铺设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轨道材料选择
选用质量合格的轨道材料,确保其强度和耐 久性满足设计要求。
轨道固定措施
采用合适的固定措施,确保轨道在使用过程 中不发生移动和变形。
支护结构类型选择
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选 择合适的支护结构类型,如钢
支撑、混凝土支撑等。
支护结构连接
确保支护结构之间的连接牢固 可靠,防止因连接失效导致的 安全事故。
支护结构安装顺序
遵循“先支撑后开挖”的原则 ,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 全性。
安全技术之轨道下山落底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之轨道下山落底安全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e21512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0e.png)
防止机械伤害措施
定期检查和维护机械设施
轨道下山落底的机械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机械设施工 作正常,无安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患。
安装安全装置
对于可能造成机械伤害的机械设施,应安装安全装置,如防护罩、 保险杠等,以减少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操作轨道下山落底的机械设施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违 规操作。
施工注意事项
01
02
03
安全第一
在施工过程中始终把安全 放在第一位,采取有效的 安全措施,确保人员和设 备的安全。
遵守规定
严格遵守相关的施工规定 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质 量和安全。
注意环境
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周 围环境和设施,减少对周 围居民和环境的影响。
03
安全技术措施
防止高处坠落措施
严格佩戴安全带
在轨道下山落底过程中,工人必 须佩戴合格的安全带,并确保安 全带完好无损,符合国家相关标
准。
设置安全网
在轨道下山落底区域设置安全网, 防止人员和物品从高处坠落。安全 网应符合相关标准,并定期进行检 查和维护。
安装防护栏
在轨道下山落底的边缘处,应安装 符合标准的防护栏,以防止人员和 物品从边缘处坠落。
竣工验收
竣工验收应在初步验收合格后由 建设单位组织专家组进行全面验 收,确保轨道下山落底工程的安 全性和稳定性。
安全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规定
应建立档案管理规定,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准确 性和可追溯性。
档案分类
应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如设备档案、人员档案 等。
档案更新与维护
应定期更新和维护档案,确保档案的时效性和可 用性。
01
挖掘作业
轨道下山敷设轨道安全技术技术措施1
![轨道下山敷设轨道安全技术技术措施1](https://img.taocdn.com/s3/m/6218130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0a.png)
轨道下山敷设轨道安全技术技术措施1轨道下山敷设轨道安全技术技术措施为确保轨道下山轨道铺设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轨道下山斜长780m,原轨道拆除敷设30kg/m轨道,巷道底板高低不平需进行起底,平均坡度为8°。
二、施工准备1、将铺道所用的轨道、轨枕、道岔、弯道等材料运到轨道下山平车场内,分类码放整齐。
2、将铺道所用的道钉、螺栓、弯道器、大锤、轨距水平仪、起道器、钉道器、道轨垫等材料、工具准备齐全充足。
3、按巷道设计要求整平道床,将巷道内需铺轨段积水排净,如无法用水泵排水段,可采用人工排水。
4、开工前,由地测科根据设计要求在巷道两帮用白漆给出巷道腰线;并按30米每颗悬挂轨道中心线,沿中线方向安装激光。
三、轨道、轨枕材料的装封车及卸车1、轨枕、轨道由矿车从井上运输至轨道大巷,在经轨道下山绞车运输至施工地点,在已铺设的轨道往后数第二节轨道上停车,打好十字马,一次性卸车,卸车方法采用人工徒手逐根抬架卸车,道轨卸于车的两侧。
码放整齐。
2、道夹板、联接螺栓、弹平垫等小型部件从材料房带到作业地点,不单独装车。
四、施工方法1、铺轨顺序:采用由外到内,即由轨道下山上口向迎头方向逐搭道依次铺设的方法进行。
2、铺轨方法:第一,根据轨道预给中线点,沿中线点每50米用工程线拉一组中线;第二,铺设轨枕,用徒手抬架的方法将轨枕移动就位,保持轨枕距中对中为700毫米,轨枕中心线与轨道中心线在竖直方向重合;第三,在轨枕钢筋卡处放轨胶垫;第四,在轨胶垫上铺轨,铺轨仍采取人工抬架的方式搬运就位;以同样的方式铺设另一根钢轨,轨距控制在600毫米,两轨始终保持同步平行铺设,此时,一搭道已铺设完毕。
以同样的方法铺设下一搭轨道,钢轨间的对接采用道夹板配专用螺栓连接。
两轨道对接处,轨枕间距为480毫米。
弯道的铺设如上车场、底车场中间的过度弯道的铺设根据设计图纸要求采用预弯制后再行铺设的方式。
3、钢轨的接头的安装:安装道夹板每个接头先上两个螺栓,即每一个钢轨头先上一个。
轨道下山落底安全技术措施
![轨道下山落底安全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98d491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c.png)
轨道下山落底安全技术措施轨道下山落底(以下简称落底)是一种常见于地铁、有轨电车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线路设计方案。
它可以在城市中较为狭窄的地下空间内创造更多的线路容纳量。
但是,由于落底线路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路线的高度变化,使得系统的车辆必须在一段时间内以相当陡峭的角度下降或上升,因此需要引入一系列的安全技术措施。
落底的安全隐患落底线路由于路线的高度变化,使得车辆会在一段时间内以相当陡峭的角度下降或上升。
这样一来,车辆的制动和防滑系统就会失去效果,并且车辆可能会出现侧滑等情况,从而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此外,落底线路上轨道的变化也是安全隐患之一。
因为落底线路的轨道高低有明显的变化,车辆必须要在不同高度的轨道上行驶,这意味着轨道的结构必须能够承受车辆的重量和运动力,且必须能够保证车轮与轨面的良好接触,避免车轮出现跳跃等情况。
落底的安全技术措施为了保障车辆在落底线路上的安全行驶,轨道交通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技术措施。
制动和防滑系统落底线路上的制动和防滑系统是非常关键的。
制动系统能够及时停止车辆的运动,而防滑系统则可以避免车辆因为路面湿滑等原因而失去控制。
系统的制动和防滑设备需要经过严格测试和维护,以确保其在车辆运动时能够正常工作。
同时,驾驶员需要经过一定的培训,熟练掌握车辆的制动和防滑系统操作方法。
轨道的结构和安装为了有效避免车轮跳跃等情况,落底线路的轨道必须经过严格的设计和安装。
轨道的结构必须考虑到车辆在轨道上行驶时的振动和冲击,且轨道的高度变化必须平滑过渡,不会对车辆造成过大的影响。
同时,轨道的安装也要经过专业的验收和质量检测,保证轨道的质量和稳定性。
安全设施和紧急措施在落底线路上,安全设施和紧急措施也非常重要。
系统应该安装紧急停车按钮,以确保车辆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立即停车。
此外,应该配备应急照明和安全疏散设备,以确保乘客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安全地撤离。
另外,在落底线路上应该设置安全隔离带以及警示标示,提醒乘客不要贴近落底区域。
轨道下山卧底整道安全技术措施
![轨道下山卧底整道安全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8a96d9d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bc.png)
轨道下山卧底整道安全技术措施引言轨道下山卧底整道作为一种常见的技术手段,能够帮助铁路、地铁等交通部门对于轨道进行维护、检测等工作,从而保证轨道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但是,在使用轨道下山卧底整道技术时,需要进行一定的安全技术措施,以防止可能产生的事故和损坏。
因此,本文将就轨道下山卧底整道整线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探讨和总结,并针对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和解答。
轨道下山卧底整道整线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轨道下山卧底整道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的安全技术措施:1. 工作前的安全防范在设置轨道下山卧底整道的区域时,首先应对工作条件进行评估,并制定详细的卧底整线计划和作业安全规程,对可能导致危险的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和工程措施的设计。
此外,在工作区域内必须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牌,以提醒周围环境中的人员和车辆。
2. 设备的安全防护在使用轨道卧底整线标准时,操作人员应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为其做好充分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能够满足工作需求。
同时,在移动设备等操作时,应在设备周围布设临接接触器防护装置,以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可能损坏其他设备和铁路地面。
3. 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在下山卧底整线的整个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注意操作的安全要求,并且穿戴符合要求的安全装备,包括安全帽、安全鞋、耳塞等设备。
操作人员还应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以确保其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操作标准要求。
4. 维护和检修的安全防范在进行轨道下山卧底整道过程中,涉及到的基础设施如铁路轨道、水泥地面等应该根据基础设施实际情况,进行维护和检修,以减少操作人员和设备受到损坏的可能性,提高操作的成功性和安全性。
此外,还需要注意施工洗具的处理和存放,防止污染侵染出口。
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在使用轨道下山卧底整道技术时,还需注意以下问题:1. 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为了确保整个卧底整线过程的安全和成功,应该在施工前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技术流程、设备使用说明等,从而减少操作的误差和不同步.2. 进行细致的安全检测在进行轨道卧底整线技术操作时,必须进行充分的安全检测和保养,确保操作设备能够正常使用,并减少因为设备故障造成的危险和损害。
轨道下山卧底整道安全技术措施标准范本
![轨道下山卧底整道安全技术措施标准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4197494d0242a8956aece46a.png)
解决方案编号:LX-FS-A60567轨道下山卧底整道安全技术措施标准范本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轨道下山卧底整道安全技术措施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由于受采动及来压影响,二采轨道下山巷道局部变形严重,底板鼓起,为确保二采轨道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行,经研究决定对变形段进行卧底、轨道整改,为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特编制本安全技术措施。
一、劳动组织施工负责人:安全负责人:二、施工地点经生产科及工区现场查看,确定如下施工范围:1、93#~97#风管处对副道进行下卧,平均下卧200mm。
2、102#~105#、110#~113#风管处副道变形,进行整平,平均下卧200mm。
3、113#~129#风管处对主、副道进行下卧,平均下卧300mm。
4、132#~142#风管处对主道进行下卧,平均下卧300mm。
5、142#~153#风管处对主、副道进行下卧,平均下卧500mm。
轨道下山卧底、铺轨、喷浆施工施工安全
![轨道下山卧底、铺轨、喷浆施工施工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7a7e6285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d.png)
轨道下山卧底、铺轨、喷浆施工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单位:技术科编制日期:2013年7月4日施工单位:掘进工区轨道下山卧底、铺轨、喷浆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一、概述轨道下山布置在9#煤中,自井底车场至边界长度共计1700米,巷道断面及铺设的轨道满足不了今后10#煤综采支架的下放需求,经矿研究决定,对轨道下山进行卧底、喷浆、换轨,为保证施工安全,特制定本安全技术措施。
二、技术要求:1、轨道下山宽度3。
6米,高度平均1。
82米,巷道两帮采用砌墙支护,顶板局部破碎段采用工字钢担墙支护。
2、卧底宽度为原巷道全宽(3.6米),卧底后巷道净高至轨面为2.6米,平均卧底高度0。
78米.因巷道起伏较大,根据巷道起伏情况采取分段按腰线施工,局部地段卧底深度大于0。
78米。
3、巷道顶板采用锚杆支护,锚杆间排距1。
0×3。
0米,每排锚杆打设三棵。
锚杆为直径20mm,长度2200mm的螺纹钢锚杆,锚盘为铁锚盘,规格:长×宽×厚=150×150×5mm.锚杆外露长度要控制在10—40mm之间,每棵锚杆使用两支CK2335型锚固剂。
锚杆锚固力不小于64KN,预紧力不小于200N.m。
4、顶板有二合顶和工字钢地段,将二合顶和工字钢放掉,进行补加锚杆,间排距为1000m ×1000mm,锚杆为直径16mm,长度1200mm的圆钢锚杆,5、两侧墙角卧底深度大于300mm的地段两帮应留100~200mm底板护帮,并在对应段打设护底锚杆挂网,锚杆为直径16mm,长度1200mm的圆钢锚杆,每棵锚杆使用两块CK2335型锚固剂,锚杆锚固力不小于30KN,预紧力不小于120N。
m。
金属网规格为Φ4,2。
5×1。
0m(根据实际需要裁剪),纵向铺设压茬100mm,使用14﹟铁丝连接每隔200mm连接一扣。
6、水沟仍位于下山右侧,净断面为:宽×深=300mm×200mm,荒断面为宽×深=400mm×300mm,水沟采用水泥砂浆浇筑,水沟底铺一层厚度不小于100mm的砂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GD/FS-1356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轨道下山卧底整道安全技
术措施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轨道下山卧底整道安全技术措施详
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由于受采动及来压影响,二采轨道下山巷道局部变形严重,底板鼓起,为确保二采轨道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行,经研究决定对变形段进行卧底、轨道整改,为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特编制本安全技术措施。
一、劳动组织
施工负责人:安全负责人:
二、施工地点
经生产科及工区现场查看,确定如下施工范围:
1、93#~97#风管处对副道进行下卧,平均下卧200mm。
2、102#~105#、110#~113#风管处副道变
形,进行整平,平均下卧200mm。
3、113#~129#风管处对主、副道进行下卧,平均下卧300mm。
4、132#~142#风管处对主道进行下卧,平均下卧300mm。
5、142#~153#风管处对主、副道进行下卧,平均下卧500mm。
6、157#~161#风管处对主、副道进行下卧,平均下卧200mm。
7、191#~193#风管处对主道进行下卧,平均下卧200mm。
三、施工前准备工作
1、备齐锨、风镐、手镐、撬棍、扳手、大锤、风管等施工工具,施工所需压风由二采轨道下山风管预留三通直接供给。
2、进入施工地点,必须先检查施工现场顶帮支护状况,处理不安全隐患,确保人员在支护完好情况下施工。
3、施工前,联系二采轨道上车场,停止二采绞车运输。
二采绞车运行时及时进入躲避硐或沿途联络巷内,严禁行车时施工。
四、施工方法及质量要求
1、先对整改段巷道依据巷道中腰线进行起底,起底采用风镐、手镐将鼓起的底板进行下卧,将清理的矸石堆在一边,二采轨道下山下放矿车时,采用人工上锨集中装至矿车运输。
2、轨道按吊挂风水管架水平线下2.4m为基准进行整改,轨枕间距不得大于1000mm(中对中)。
轨道接头处,轨枕间距不得大于500mm(中对中)。
当轨枕下积水或底煤松软时,清理至硬底,
用道木横放垫实,间距为600mm。
按中腰线并用轨矩尺调平找正后,上紧夹板螺丝,然后用大锤将轨道固定牢固,保证轨道坚实牢固。
3、道床基底要密实。
道床基底整平应符合以下规定:1m?范围内凹凸不大于50mm。
四、安全技术措施
1、施工前,认真检查顶帮支护情况,执行好敲帮问顶制度,发现顶帮有危岩悬矸应用不低于1.5米的长把工具摘除,一人监护,一人施工,并保持退路通畅,确保人员在有效支护下安全施工。
2、使用风镐前,需先检查风管各个连接处是否牢固可靠,防止风管脱落伤人,使用U型卡严禁卡单边或用铁丝代替U型卡。
3、风管接好后,打开球型截止阀,将风管内的杂物吹净,接上风动工具,并进行试运转,运转正常
后,方可进行其它工作。
4、施工期间要保证供风正常,严禁出现跑风、漏风现象。
5、使用风镐或手镐时,必须留出一定的安全间隙,防止相互碰伤。
6、严格执行二采轨道下山“行车不行人”制度,行车时,施工人员必须立刻将风水管等管路从轨道上移开,并携带工具进入躲避硐,行车结束后方可继续施工。
7、运输装矸时,与运搬工区把钩工联系好,将矿车运输到位后,必须用道木将矿车掩实,防止跑车。
8、矿车运输时,必须配备技术熟练的把钩工、信号工、绞车司机,严格执行“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制度。
信号要有专人操作、喊话,其它人员发
出信号一律不准开车。
9、装矸石时,人员施工必须站在矿车两侧,严禁站在矿车下方。
10、施工期间,要做好自主保安和互助保安任何人不得违章指挥、不得违章作业、不得违反劳动纪律。
11、搞好文明生产,施工完毕,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12、所有施工人员必须学习本措施签字后,方可现场施工。
13、本措施未尽事宜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相关规定
可在这里输入个人/品牌名/地点
Personal / Brand Name / Location Can Be Entere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