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线条特征(二)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浅析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浅析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是一篇具有很高价值的文献资料,对于研究唐代文学史、宗教文化、社会风俗等领域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风格特点方面分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表现。
一、文体特征《雁塔圣教序》是一篇由道士撰写的序文,其文体属于典籍文学中的序言体,文采简洁明快,用词富于变化,气氛局促而紧张。
文章行文整齐,语言通俗易懂,为普通读者所喜爱的口退文。
二、语言特点1.格、物、比、典的运用褚遂良使用了丰富的格、物、比、典等修辞手法,融入了大量的史实材料,以及人物形象、历史典故,展示了作者极为纯熟的记述和描绘能力,引起了读者深刻的共鸣和情感回应。
2.对比和排比的交互运用褚遂良不仅在语言上灵活运用对比手法,而且还在实际的文字表现中处处存在着排比和对比的运用,如“岂不恶乎朝发白帝?昼登瞿塘?此制久矣。
”、“虽耄老之年,尚能引领,况夫妇乎?”、“千古共此盛事,一时共此欢娱。
”等等,这些语言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得文本更加具有生动性、形象化并且鲜活。
三、文化特点1.强烈的反新宗教活动思潮《雁塔圣教序》全篇为佛教的发扬和比附,强烈反对一些新兴的道教和巫术的活动。
他对这些宗教活动之所以被屏蔽和压制,主要是因为这些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过于虚妄,存在着很大的迷信色彩,违背了传统的文化价值。
2.热爱国家和人民,倡导立志报国褚遂良感受深厚的爱国情怀表现在他所倡导的内容中尤为明显。
在文章结尾处,他提出了“以此志之,不纵酒肆,不谋废疾,强以病痛切饪讲学;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等观点,鼓励天下之士追求报国之志并秉持建设性的行为方式,树立强烈的(优秀)人生目标,以此为动力自强不息。
综上所述,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融入了大量的历史材料,文体温润而不失细腻,富有生动性、形象化并且明快。
同时,他通过这篇文章向人们传递着诸多鲜明的价值观念,并且强调了立志报国,追求卓越的生活态度,具有很高的读者价值以及艺术价值。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赏析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浅析一、目录褚遂良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其代表作品《雁塔圣教序》在书法界有着极高的地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进行风格浅析:1. 字体风格2. 用笔特点3. 结体韵味4. 章法布局5. 艺术价值与影响二、正文1. 字体风格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以瘦劲著称,其字体风格独特,给人以高瘦的感觉。
这种瘦劲的字体风格并非简单的瘦长,而是在笔画的粗细、长短、曲直等方面都表现得十分精妙。
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形态,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曲或直,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丰富的变化和动态。
2. 用笔特点褚遂良在用笔上融合了王羲之的行书精髓,并渗以己意,达到了空灵、流畅的境界。
他的用笔多采用藏锋逆入,方圆並施,流畅飞动,给人一种笔致空灵的感觉。
同时,他在笔画的处理上也非常注重细节,每一笔都经过精心的推敲和打磨,使得整个作品在用笔上显得非常精致、生动。
3. 结体韵味褚遂良在结体上注重中宫紧收,疏密有致,字态宽绰,舒展秉气,参差错落,一任天然。
这种结体风格不仅使得每个字都显得生动有趣,同时也让整个作品充满了节奏感和韵律感。
此外,他在结体上还注重空间的处理,通过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大小、高低等变化,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4. 章法布局褚遂良在章法布局上更是独具匠心。
整个作品在章法上疏朗清越,遒劲大方,严整典雅,不疾不徐,胜似闲庭信步。
这种章法布局使得整个作品在视觉上显得非常舒适、和谐,同时也让人们在欣赏时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品所传达出的情感和意境。
5. 艺术价值与影响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在艺术价值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它的风格独特,用笔精致,结体生动,章法布局和谐,是唐代书法艺术的瑰宝。
同时,它对中国书法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后来的书法家在字体风格、用笔特点、结体韵味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三、结论通过对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风格浅析,我们可以看到他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和高超造诣。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浅析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浅析褚遂良是唐代文学家,他的《雁塔圣教序》是一篇具有很高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文章。
这篇文章的风格清新明丽,语言流畅优美,透露出浓厚的文学气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下面,我们来简要分析一下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风格特点。
《雁塔圣教序》的语言纯净优美。
文章用词精准,句式优美,语言流畅。
褚遂良在文章中对佛教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述了佛教的本质和它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他用精美的笔墨,娓娓道来,抒发着对佛教的钦佩和景仰之情,让人读后感到心旷神怡,顿生敬佩之情。
《雁塔圣教序》的风格庄重典雅。
褚遂良在文章中多次提到佛经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他用大量的历史事实和文献资料佐证,对佛教的兴盛和佛经的传播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使文章显得博大精深,极富学术性和权威性。
文章还展现了褚遂良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博学多才,让人感受到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的胸襟。
《雁塔圣教序》的情感真挚且富有感染力。
褚遂良在文章中多次表达了自己对佛教的敬仰和推崇之情,用朴实而真挚的情感,抒发对佛教的由衷敬仰之情,展现出强烈的情感共鸣力。
通过他对佛教的赞美和推崇,读者不难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怀和震撼,由此也更能体会到文字背后作者内心的饱满和丰富。
《雁塔圣教序》的风格内涵丰富。
文章在对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进行论述的还涉及了历史、文化、宗教、哲学等多个领域的内容,融合了许多不同方面的知识和思想,呈现出深厚的内涵和丰富的意蕴。
这也使得这篇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启迪意义的文化巨著。
《雁塔圣教序》的风格清新明丽,语言流畅优美。
文章语言纯净优美,风格庄重典雅,情感真挚且富有感染力,内涵丰富,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极具艺术价值。
褚遂良用这篇文章展现了自己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博大的情怀,也为后人留下了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经典。
从《雁塔圣教序》浅析褚遂良的书法艺术
从《雁塔圣教序》浅析褚遂良的书法艺术作者:张小丽来源:《美术文献》2017年第02期[摘要]初唐时期,褚遂良是书法史上最杰出的代表,其自成一系的书体在楷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褚遂良师出欧阳询和虞世南,继承了欧阳询和虞世南的书法精髓,并在两者基础上别出心裁地探索出令世人敬仰的新书体“褚体”。
褚遂良五十八岁所写的《雁塔圣教序》是其最成熟的楷书作品,本文从《雁塔圣教序》总结出褚体三大艺术特征并阐述褚遂良的书法艺术。
[关键词]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书法艺术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识码:A褚遂良,字登善,杭州钱塘(浙江杭州)人,唐太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
褚遂良和虞世南、欧阳询、薛稷并称为初唐书法四大家。
褚遂良出身名门望族,他的父亲在李世民的文学馆做国事顾问,褚遂良受父亲的影响,学识日益增进,而且常常接触有威望的欧阳询和虞世南,相处经久,耳濡目染,学书的修养甚高。
唐魏征称赞褚遂良具有辨别“二王”书迹真伪的能力也是不为过的。
褚遂良担任起居郎一职时深得李世民的赏识,李世民很喜好“二王”的书迹,每次收集到“二王”的作品都拿给褚遂良鉴赏,经褚遂良鉴赏的“二王”书迹的真假从未出错,因此成为中国鉴定史上第一人。
这一阶段更加巩固了褚遂良的书学见识,为以后研究王羲之书法夯实基础。
褚遂良传世的作品有《阴符经》《倪宽赞》《伊阙佛龛碑》《雁塔圣教序》等。
《雁塔圣教序》又称《慈恩寺圣教序》,原石有两块,现存于陕西省西安市慈恩寺大雁塔下。
此碑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序,共12行,每行42字,内容是唐太宗撰文《大唐三藏圣教序》,为表功玄奘法师17年往返印度取经,并翻译佛教三藏的情况;第二部分为记,共18行,每行40字,内容是高宗李治撰写的《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记》,两石均为褚遂良书。
《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五十八岁所书,写后八年去世,属于褚遂良晚年的作品,此时的书风仪态万千,潇洒流畅,笔意神韵直指王羲之,但用笔、结字皆是褚体,此碑最能代表褚遂良书法的艺术成就。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浅析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浅析
褚遂良是唐代文学家,他的《雁塔圣教序》是一篇议论文,主要讨论了雁塔圣教的含
义和作用。
本文将对《雁塔圣教序》的风格进行浅析。
褚遂良在《雁塔圣教序》中运用了辞章华丽的修辞手法。
文章开头就用了“雁塔圣教”这个具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篇文章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动词,如“清修静嘉”、“高奇丰著”、“盈耳动听”,使文章充满了生动的色彩和感染力。
褚遂良在《雁塔圣教序》中采用了对仗押韵的句式和修辞方式。
文章中的很多句子采
用了对仗押韵的方式,如“登台高举奇书,端坐旧时名贤”,“揽策激扬意调,推琴引得
得新”,使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更加强烈。
文章中还采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和夸张,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褚遂良在《雁塔圣教序》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文学典型,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和意蕴。
文章中引用的典故有礼乐之感、勤王之志等,使文章具有了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褚遂良还通过引用文学典型,如李白、杜牧等,来展现雁塔圣教的魅力和价值。
褚遂良在《雁塔圣教序》中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文章中充满了对雁塔圣教的赞
美和推崇,表达了褚遂良对雁塔圣教的自豪和敬佩之情。
他以自身的经历和感受来证明雁
塔圣教的独特和重要,使读者更容易接受并理解他的观点。
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在风格上具有华丽、辞章华丽、对仗押韵、运用典故和文学
典型等特点,充分展现了雁塔圣教的魅力和价值。
这部作品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
褚遂良文学才华的体现。
浅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碑的线条及点画的韵味
浅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碑的线条及点画的韵味作者:闵健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4年第03期摘要:《雁塔圣教序》碑是褚遂良晚期作品,妍媚超逸,甚得历代评书家的推崇。
《雁塔圣教序》碑以瘦劲的线条和夸张厚重的捺画增强线条的对比,以方圆和顺逆作起止的变化,以藏露和顿挫显技法的丰富,从而达到似瘠而腴、风骨清举的晋人风韵。
关键词:韵味《雁塔圣教序》碑线条特征《雁塔圣教序碑》分为序、记两通,是褚遂良晚期精品力作。
其晚年作品已经将隶书的正面扁平结构融入楷书的横势结体之中,将隶书的蚕头燕尾的笔法融入其丰腴的笔法之内。
在褚遂良众多楷书作品中尤以《雁塔圣教序》碑最为著名。
此碑的笔法风格特征主要是提按分明,变化自然。
通篇笔法运用总的特点是,横竖交织细而匀称,弯度变化较强烈,字就显得既舒展生动又具有内在的劲力。
此碑用笔精到细腻,线条虽瘦实腴,体格宽博和谐,气息古雅超逸,通篇风姿卓越,神韵毕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笔法劲健清妍,超尘拔俗。
第二,结体虚灵冲和,风规自远。
此碑所显现的精神风貌则符合晋人风范,特别是王羲之的风骨神韵。
如张怀瓘在《书断》中所说:“美人婵娟,似不任罗绮,增华绰约,欧、虞谢之。
”宋代米友仁《书林藻鉴》中曾说:“褚书在唐贤诸世士中为秀颖,得羲之法最多者,真字有隶法,自成一家,非诸人可以比肩。
”一、线条韵味分析《雁塔圣教序》碑字字空灵毓秀,笔笔艳丽妩媚,熔八分、欧、虞诸体于一炉,其线条纤细柔美,然柔中有刚,细中有力。
字体瘦劲屈铁,时间行草,间用分隶,具有神韵。
王虚舟所评最是,曰:“是碑笔力瘦劲,如百岁枯藤,空明飞动,渣滓尽而清虚来,想其格韵超绝,直欲离纸一寸,如晴空挂云,仙人啸树,故自然飘而不可攀仰。
”“褚公书看似疏瘦,实则腴润,看似古淡,实则风华,盘郁顿搓,运笔都在空中,突然一落,偶然及纸,而字外之力,笔间之意,不可穷其端倪。
”(一)饶骨力而又丰神韵的横画此碑中横画形态丰富多样,运笔变化多姿,线条总体呈现挺劲秀美之态且具有明显的态势变化。
浅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碑的线条及点画的韵味
浅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碑的线条及点画的韵味《雁塔圣教序碑》分为序、记两通,是褚遂良晚期精品力作。
其晚年作品已经将隶书的正面扁平结构融入楷书的横势结体之中,将隶书的蚕头燕尾的笔法融入其丰腴的笔法之内。
在褚遂良众多楷书作品中尤以《雁塔圣教序》碑最为著名。
此碑的笔法风格特征主要是提按分明,变化自然。
通篇笔法运用总的特点是,横竖交织细而匀称,弯度变化较强烈,字就显得既舒展生动又具有内在的劲力。
此碑用笔精到细腻,线条虽瘦实腴,体格宽博和谐,气息古雅超逸,通篇风姿卓越,神韵毕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笔法劲健清妍,超尘拔俗。
第二,结体虚灵冲和,风规自远。
此碑所显现的精神风貌则符合晋人风范,特别是王羲之的风骨神韵。
如张怀瓘在《书断》中所说:“美人婵娟,似不任罗绮,增华绰约,欧、虞谢之。
”宋代米友仁《书林藻鉴》中曾说:“褚书在唐贤诸世士中为秀颖,得羲之法最多者,真字有隶法,自成一家,非诸人可以比肩。
”一、线条韵味分析《雁塔圣教序》碑字字空灵毓秀,笔笔艳丽妩媚,熔八分、欧、虞诸体于一炉,其线条纤细柔美,然柔中有刚,细中有力。
字体瘦劲屈铁,时间行草,间用分隶,具有神韵。
王虚舟所评最是,曰:“是碑笔力瘦劲,如百岁枯藤,空明飞动,渣滓尽而清虚来,想其格韵超绝,直欲离纸一寸,如晴空挂云,仙人啸树,故自然飘而不可攀仰。
”“褚公书看似疏瘦,实则腴润,看似古淡,实则风华,盘郁顿搓,运笔都在空中,突然一落,偶然及纸,而字外之力,笔间之意,不可穷其端倪。
”(一)饶骨力而又丰神韵的横画此碑中横画形态丰富多样,运笔变化多姿,线条总体呈现挺劲秀美之态且具有明显的态势变化。
横画主要包括长横、短横、左尖横、右尖横等。
横画在此碑中多是稍往右上倾斜,其中长横由其一波三折的特点则是先往右上方向倾斜后再通过往右下方向的重顿笔压住笔画走势,使字重心平稳。
1.长横呈现一波三折的形态,表现出线条的灵动与韵律。
用笔提按明显,笔画多呈“两头粗,中间细”的形状,细则如铁丝,粗则如坠石。
《雁塔圣教序》的笔法特点
《雁塔圣教序》的笔法特点
《雁塔圣教序》的笔法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用笔灵活多变:褚遂良在书写时,点画、钩画、折画、点画等都有丰富的变化。
他运用了方圆兼施的笔法,将中锋、侧锋、露锋、藏锋等笔法融为一体,使得笔触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2. 钩画质朴饱满:褚遂良的钩画具有六朝法度,形状多变,质朴饱满。
他在书写时,注重钩画的力度和饱满度,避免轻佻,使得整个字形更加稳重。
3. 折画自然连贯:折画有方折和圆折两种,提按过渡、转锋换笔须自然连贯。
褚遂良在书写时,注重折画的流畅性和连贯性,使得整个字形更加流畅自然。
4. 点画笔势丰富:褚遂良的点画有斜点、圆点、竖点、垂点、挑点和各种组合点。
他在书写时,充分表现各种点法的笔势,使得整个字形更加生动活泼。
5. 横画变化多端:横画有俯有仰、或短或长、或曲或直、或细或粗,极尽变化,绝无一处雷同。
褚遂良在书写时,注重横画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使得整个字形更加富有变化。
6. 竖画取相背之势:竖画的恣态大多取相背之势,其用笔或尖锋顺入,或直入逆出,笔画呈中间细的坚韧弧形。
这种竖画的写法是褚遂良书法的典型特点之一。
7. 结字外松内紧:在结字方面,《雁塔圣教序》呈外松内紧之势,笔画的搭配与安排紧而不板,密而疏朗,通过俯仰与移提呈现动感态势,极为舒展大方。
这些笔法特点使得《雁塔圣教序》成为褚遂良书法中的精品之作,对于学习楷书的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碑的线条及笔画特点分析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碑的线条及点画韵味浅析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其线条及点画的韵味,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剖析:1. 线条刚柔并济,富有弹性:褚遂良的书法艺术以其刚柔并济的线条而著称。
他的线条既有刚健有力的部分,又有柔美细腻的部分,二者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他的线条富有弹性,就像琴弦一样,既能挺拔如弦,又能柔软如丝。
这种独特的线条风格,使得他的书法作品既有静态的美感,又有动态的韵律。
2. 点画布局疏密得当,错落有致:在《雁塔圣教序》碑中,褚遂良对点画的布局处理得恰到好处。
他在安排点画时,既考虑到了整体的疏密分布,也考虑到了局部的错落有致。
这种布局使得整个碑文既有一定的节奏感,又不失和谐统一。
3. 笔法灵活多变,轻重疾徐:褚遂良的笔法灵活多变,轻重疾徐。
他的笔触时而轻盈如风,时而厚重如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动态平衡。
他的笔法不拘一格,灵活多变,使得他的书法作品既有丰富的内涵,又有生动的表现力。
4. 字体结构严谨,气韵生动:褚遂良的字体结构严谨,每个字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态和韵味。
他巧妙地运用线条和点画,使得每个字都显得生动活泼,充满了生命力。
他的字体结构既符合规范,又有创新,展现了他高超的书法技艺。
5. 墨色变化丰富,表现力强:在《雁塔圣教序》碑中,褚遂良运用了丰富的墨色变化,使得作品的表现力更强。
他的墨色变化如同彩虹般斑斓,既有深沉的黑色,又有清新的淡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这种墨色变化使得他的作品更加生动、立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综上所述,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碑的线条及点画韵味丰富多样,刚柔并济、疏密得当、轻重疾徐、结构严谨、墨色变化丰富等特色使得其作品独具魅力。
这些特色不仅展现了他高超的书法技艺和对艺术的独特理解,也体现了他对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通过对这些特色的研究和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褚遂良的书法艺术,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集字唐诗》(二)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集字唐诗》(二)
褚遂良(596-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唐朝政治家、书法家。
博学多才,精通文史。
隋末时,跟随薛举为通事舍人。
归顺唐朝后,任谏议大夫,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升尚书右仆射,封河南郡公,因坚决反对立武则天为后,贬为潭州(长沙)都督。
武后掌权后,迁桂州(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
显庆三年(658年),卒;天宝六年,配享高宗庙庭。
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褚遂良--【圣教序】笔法与结构特点
褚遂良--【圣教序】笔法与结构特点褚遂良--书法欣赏【圣教序】笔法与结构特点2010年6月6日宏文馆发表评论阅读评论书法欣赏褚遂良书法作品【雁塔圣教序】笔法特点是:点画,用笔灵活多变,方圆兼施,融中锋、侧锋、露锋、藏锋等于一体。
钩画。
此碑钩法具六朝法度,形状多变,质朴饱满,要避免轻佻。
折画。
有方折和圆折两种,提按过渡、转锋换笔,须自然连贯。
点画。
有斜点、圆点、竖点、垂点、挑点和各种组合点。
书写时,充分表现各种点法的笔势。
斜点如高峰坠石;圆点凝重圆满;竖点多弯头取势,别具姿态;垂点有如水滴,活泼灵动;挑点气势连贯,极富行书意趣。
横画。
横画分为长、短两种。
长横,逆入、涩行、紧收,中段上鼓,形成弧状,有弹性;短横,切笔入纸,铺毫运行,轻收,线条凝练。
竖画。
竖有长短、曲直、垂悬各式,皆需挺拔劲健,力运末端。
提画。
提画是挑点的延长,要控制力度,不可软弱。
撇画。
长撇,起笔不宜过重,行笔稍按,力送撇尾;短撇,重顿起笔,棱角分明,短促有力。
捺画。
古意十足,尽显汉隶遗韵,由轻至重,一波三折。
书法作品-褚遂良褚遂良在书法结构上面的最大特点是扁方,为后世书风的演变埋下了伏笔。
变长为扁,宽绰疏朗。
结构特点:虽然其楷书笔法和结构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并不程式僵化,其结构的端正、灵动、宽绰、遒美。
在楷书的发展过程中,唐楷的“法度”,是后世无法企及的,但有一个别例,那就是褚遂良。
妍媚为主,体态多变。
书法视频【褚遂良作品】截图从用笔和结构两方面都有表现,所谓用笔生结构,用笔的提按、转折换锋等方面的灵活多变,导致结构的婀娜多姿。
以行入楷,呼应连贯。
行书笔法的渗入,加强了点画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连带、遥接、顿挫,使孤立的点画互有往来,生机盎然。
雁塔圣教序笔法解析大全
雁塔圣教序笔法解析大全摘要:一、雁塔圣教序简介二、雁塔圣教序笔法特点1.横笔走势2.竖笔走势3.撇捺笔势4.转折笔法5.结构布局三、如何学习雁塔圣教序笔法1.选帖与临帖2.笔法技巧训练3.创作实践四、雁塔圣教序在书法创作中的应用五、总结正文:【一、雁塔圣教序简介】雁塔圣教序,全名《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代书法家褚遂良所书的一件楷书作品。
序文由唐太宗李世民撰写,赞颂了三藏法师玄奘的西行取经事迹。
此作品被誉为“初唐四大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雁塔圣教序笔法特点】1.横笔走势:雁塔圣教序的横笔饱满、圆润,起笔和收笔处均呈弧形,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2.竖笔走势:竖笔劲挺,中部略粗,起笔和收笔处注重变化,显得婉转流畅。
3.撇捺笔势:撇捺笔画舒展,富有力度,呈现出开放、大气之势。
4.转折笔法:雁塔圣教序的转折处圆润自然,无明显的折痕,过渡流畅。
5.结构布局:整体结构紧凑,笔画间距适中,字与字之间相互呼应,和谐统一。
【三、如何学习雁塔圣教序笔法】1.选帖与临帖:选择合适的字帖,如雁塔圣教序拓本,进行临摹学习。
临帖时要注重笔画、结构、章法等方面的把握,逐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2.笔法技巧训练:在掌握基本笔画笔法的基础上,进行专门技巧训练,如提按、转折、收放等,使自己的笔法更加丰富多样。
3.创作实践:将所学笔法运用到实际创作中,通过不断练习,提高自己的书法创作能力。
【四、雁塔圣教序在书法创作中的应用】在书法创作中,可以借鉴雁塔圣教序的笔法和结构,融入自己的风格,使作品更具个性和艺术价值。
【五、总结】雁塔圣教序作为唐代楷书名篇,其笔法丰富、优美,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雁塔圣教序笔法,掌握其技巧,不仅能提高个人书法水平,还能为书法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特点及其在创作实践中的运用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特点及其在创作实践中的运用
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旅居南宋的元代文学家褚遂良,他的全部作品多围绕
宗教主题,以诗文圣教序而闻名于世,其中最著名的是《雁塔圣教序》,它借用了佛教和道教思想,结合中国古典文化和宋文体特点,表现了强烈的宗教感情和哲理思想的同时,也令文体流露出一种体现神圣的虔诚、以及身处“境界”之中的包容态度。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风格独持,采用了新体诗、抑扬顿挫、抒情豪迈、充
满了宗教哲理和实用主义等特点。
文体上注重对照,由抽象到具体,由宽泛到局部,构思具有良好的表达效果;整篇文章充满了浓郁的宗教氛围,充满了虔诚的朝圣情怀,具有超越时代大气的古典韵味;词句简洁精辟,句节长短不一,采用诗文的手法来传达宗教的信息,并用省略句等表达宗教的意涵。
《雁塔圣教序》通过褚遂良的创作手法,将佛教和道教理论有机地融入了宋体
文学,把古典文艺簇新,使得作品闪耀出非凡的光芒。
在当今文学创作中,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堪作参考,由其独特而具有时代性的宗教文化代入中,可以赋予作品更多的深度与富有讽刺意味的哲思,用这种气质既自然又神圣的文藏,照亮现代
创作的混沌夜空,将神秘的宗教内涵以极具象的思想方式诠释出来,以此加深文章的效果。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线条特征(二)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线条特征(二)
另一个特征是“流动”。
或者说是行书状态,即孙过庭所言“使转”赋予楷书的流动之美——情性,“使转为情性”,反之,则是“真不通草,殊非翰札”。
有点乱,分析一下。
楷书用笔,大的方面有两种。
一是严谨、沉实,或叫沉着得笔触。
这一类,可以想象一下赵孟頫的《胆八碑》、八大山人的《河上花图歌》、欧阳询《九成宫》、邓石如的大字隶书,都会有这种感觉。
另一种是轻灵、活泼、流美的笔触。
《雁塔圣教序》即是此类,还可以想象一下王羲之的“青李、来禽”小楷书、智勇墨迹本《千字文》等。
《雁塔》,虽为碑刻,但流动的用笔状态传达得非常准确,甚至牵丝连带都很清晰。
可以想见其书写速度是比较快的,点画起收之间不只是“眉目传情”,以至于“勾肩搭背”了。
由于书写的速度快,使得有时结构会出现不妥的地方,同时
也少了些平心静气的安稳与闲和。
但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禇河南在流美的道路上给我们树立了典范。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笔法结构解析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笔法结构解析——正文——基本点画解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横、竖笔画的两端与中段的轻重变化明显,带有弧度,富于弹力感。
起止、转折多带连贯书写的笔意,在形态上造成明显的承上启下的笔道。
这是褚体与欧体的重要区别。
1、长横自右上向左下方斜切落笔,再转锋向右行笔;至右端提笔、向右下方顿笔后回锋收笔。
注意左边低,右边稍高;两端重,中间稍轻,略带弧度。
2、竖画起笔向右下斜切,然后下行,至末端向左上方提锋收笔。
3、竖的用笔上下重,中间较轻。
展开剩余92%撇,起笔承接横的收笔连带入笔,行笔时中段略提,末端加重,然后顺势向左下偏左方向提收。
捺,承上起笔后,水平行笔一小段,渐提,然后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至捺脚处略驻,转笔出锋,折笔右行,缓提收笔。
“文”字的首笔,以短撇代替点,收笔不出锋,而是回锋向右上,紧接着写横。
第二长撇起笔注意与上横呼应,收笔微微向上带出,连贯写捺。
写撇时,笔锋的力度要送至撇的末端,以求沉稳。
撇的起笔由下向上的牵丝连带是书写的难点。
“土”字曲头竖画是由于连贯上一笔起笔造成的,“土”字的位置偏右,底横要略长一点。
字形有点扁。
横画起笔承接点的收笔重顿,中间行笔较细,收笔略下按。
提土旁的横与提比较短,竖较长,形状窄长。
竖画起笔承接横的收笔,从右下逆势起笔,然后顿笔转锋下行。
“也”字的横折紧收,竖弯钩长而舒展,一收一放,对比明显。
竖钩,先写竖,然后顿笔,再向左上提笔出锋,出锋的速度要快。
钩的形状好像三角形,出锋要锐利,一般而言,出锋较短。
横画长而带有俯势,同时注意“口”写得要紧凑,位置要靠右上。
横折由横与竖组成,先写横,然后提笔向右下折笔,调锋下行。
折的横画的用笔比竖轻,折角较大,形状较方。
竖钩为主笔,书写时要长而有力,出钩短小。
左边的短竖起笔弯曲,是褚体的特点之一。
第一横要短,而中间的“田”字收缩,撇捺要舒展。
欧体用笔以方笔为主,一丝不苟,风格端庄、险峻。
褚体用笔速度快而连贯,行笔过程中连带牵丝,有一定的节奏感和律动之美,风格活泼、多姿。
《雁塔圣教序》的修正线
《雁塔圣教序》的修正线《雁塔圣教序》碑建于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立在西安大雁塔南门两侧东西龛里,西为太宗李世民撰《大唐三藏圣教序》,东为高宗李治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记》,褚遂良书,一般两块碑的总称为“雁塔圣教序”。
我们临摹《雁塔圣教序》的时候,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例如“形”(如图2)字的第三笔收笔部分分为两条线,不知道应该怎么样临摹。
其实这样的问题在《雁塔圣教序》里到处都是。
根据我们统计,在《雁塔圣教序》的1463个单字中,大约70%(即978个字)有类似的情况。
我们把此现象定名为“修正线”。
本文首先介绍发现修正线的简单历史,然后从历史的角度来解释修正线出现的原因,最后具体分析一下修正线。
在我了解的范围内,首先发现修正线的是日本大正时期的书法家比田井天来(1872―1939)与松田南溟。
1880年杨守敬在担任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的随员期间,与日本的书法家进行过很深的交流,其中有一个书法家叫做日下部鸣鹤,比田井天来就是日下部的弟子,他后来被称为日本现代书法鼻祖。
1971年,由书学院出版部出版了《书学院本?雁塔圣教序》,在此拓片上,共有350个金色与红色的点。
比田井天来的儿子南谷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在后言里谈到“关于这些点,真可惜没有问清楚”,此后人人知道这些点,但是没有人解释清楚这些点到底说明了什么问题。
笔者的父亲荒金信治(号为大琳)在大学刚刚毕业的时候买到了这本书,从此开始了研究,其后在日本别府大学任教。
笔者在别府大学学习的时候开始参与了对《雁塔圣教序》的研究。
我们在1997年、1998年与2006年去西安大雁塔进行拍照,回来后把照片放大就发现了许多类似“形”字的修正线。
甚至还有一个字里进行5处修正的现象,我们找到的总数是978个字,修正处达1492处,请看一下下面的表格:《序碑》(共有821个字,修正的566个字、没有修正的255个字)《序记碑》(共有642个字,修正的412个字、没有修正的230个字)图1表示在两块碑中的修正处分布,没有修正的地方是白色,修正过5处的是黑色,中间的颜色从浅到深表示修正1处、2处、3处与4处的字,这是一个问题。
褚遂良笔法有什么特点
褚遂良笔法有什么特点褚遂良笔法褚遂良是初唐四大书家之一,有着深厚的书法功底。
他的字,有着他的特色,那么褚遂良笔法是什么样的,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呢?褚遂良书法作品《雁塔圣教序》就褚遂良的书法作品《雁塔圣教序》来看,褚遂良笔法有着一下的特点:(1)点画。
就点画来说,褚遂良用笔非常地灵活多变,将方圆共同体现在点画之中。
他的点画,融合了中锋与侧锋,藏锋与露锋。
而点画又有斜点、竖点、垂点、圆点、跳点等,为了将不同的点画的笔势表现出来,褚遂良将斜点书写得犹如高峰坠石,而竖点又大多用弯头取势。
褚遂良的垂点宛如水滴,圆点显得凝重而又圆满,挑点则具有一些行书的气势。
(2)提画。
提画是点画中的挑点的延长,褚遂良在书写提画的时候,一气呵成,用力适当。
(3)横画。
横画有长横与短横两种,褚遂良的长横富有弹性,逆向起笔,在中间向上微微鼓起,形成弧度;他的短横线条凝练,铺毫运行。
(4)竖画。
褚遂良的竖画不论长短曲直,均挺拔劲健,在末端使力收回。
(5)撇画。
撇有常丕撇短撇之分,褚遂良的长撇起笔适重,撇尾使力;短撇起笔使力,短促有力。
(6)捺画。
褚遂良的捺画由轻至重,充满了汉隶的特点。
(7)钩画。
《雁塔圣教序》中的钩画形状多变,质朴饱满。
(8)折画。
折画有方折和圆折两种,褚遂良的折画在过渡的时候非常地连贯。
褚遂良简介褚遂良是唐朝时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
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书法,对文史经典也了然于心,在隋朝的时候就做了通事舍人,唐朝建立之后在朝为官,官至中书令。
褚遂良(596·658)褚遂良出身名门,父亲褚亮是隋朝的散骑常侍,还和虞世南、欧阳询等人都是好友,所以褚遂良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熟读各类经典。
褚亮在薛举称帝之侯在薛举麾下做了黄门侍郎,褚遂良也做了薛举的通事舍人。
后来薛举打算进攻长安,但是中途病死,薛举的儿子薛仁杲继续薛举的事业,但是却被李世民所困,最后投降李世民,薛仁杲也被押往长安受审。
而薛仁杲的部下也被收入到了李世民的麾下,于是褚遂良就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笔法解析(下)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笔法解析(下)生:“生”字平稳中正,竖划落于中轴线上;横划之间空间均分,三横斜度皆有不同,注意其斜度的变化,中间短横略粗,最后一横略向上倾斜后加粗并下压,以求整体的平正。
时:“时”字粗细对比极大,尤其“寺”的第二横,聚锋行笔,细而挺拔;该字横划较多,注意横划之间的形态、起笔角度、线条粗细方面的变化;宽钩铺毫平推出锋;左部向右倾斜,右部向左倾斜,整体形成了上合下开的结构形式。
无:“无”字上部分收紧,下部分突出长横,形成了很大的收放对比关系;注意上面方框标注前两笔形态比较正,下面向右上倾斜,字势很强,且上下拉开留白;长横顺势起笔,行笔中连续提按波动,富有动态;四个点与上部轴线挪位,形态各异,位于一条弧线上。
形:“形”字整体字形较为疏朗,字内空间较大,整体上紧下松;注意两竖划均有弧度,两者形成相背的关系;三个点划的形态上及起笔角度上有较大的区别,且至上而下由大变小;中间点划侧锋下笔后提笔弹出。
化:“化”字注意笔顺,容易出错,另外笔划之间弧线回环的连贯关系较强;每个笔划的发力点均不相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形态;竖弯钩向右展开,上部留白,钩出锋有力,触目惊心。
潜:“潜”字整体结构端庄稳定;“氵”的前两点均侧锋入笔,后两点弧线实连;右部的两“天”左者较斜,右者略平;两“天”左右平均分割,并与下部“日”穿过一条中线;长横收笔压低。
寒:“寒”字整体上紧下松,收放得当;“宀”较宽,将下面的主体部分覆盖;中间部分笔划集中,整体略偏右,将左边留白。
下部疏朗,撇收捺放,两点一正一反,有顾盼关系,并被中轴线穿过。
暑:“暑”字中宫紧收,突出横划;长横态势指向左下方,起笔顺势略方,整个笔划自然灵动,灵活运用手腕,切勿过于僵持;撇划较短,且离横划较近,给“日”留出足够的空间;注意红线标出的几个关键起收笔在一条斜线上,右部大面积留白,形成整体的左合右开的关系。
以:“以”字为左右结构,左部笔划灵动轻盈,右部笔划稳健扎实,左右拉开空间,两者有明显的动静关系;注意左部的竖提逆势发力起笔,略带弧度,笔尖带起后,下压藏锋,收笔弹出笔尖。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赏析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赏析
褚遂良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之一,被誉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
他的代表作品之一是《雁塔圣教序》,这件作品是褚遂良晚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代书法的代表作之一。
《雁塔圣教序》的风格特点是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
褚遂良在书写此碑时已进入了老年,至此他已为新型的唐楷创出了一整套规范。
在字的结体上,改变了欧、虞的长形字,创造了看似纤瘦,实则劲秀饱满的字体。
《雁塔圣教序》的笔画纤细而俊秀,即使是复杂的波折转笔,也是一丝不苟,毫无遗憾。
褚遂良秉承了文人书法家的笔法,在书写过程中却又能把握轻重,灌输力量。
在运笔上,《雁塔圣教序》则采用方圆兼施,逆起逆止;横画竖入,竖画横起,首尾之间皆有起伏顿挫,提按使转以及回锋出锋也都有了一定的规矩。
此外,《雁塔圣教序》的墨法也十分讲究,作品中的笔画疏朗、简练,笔画之间运用了微妙的呼应关系,给人以醇厚、沉着的感觉。
综上所述,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风格特点是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笔画纤细而俊秀,墨法也十分讲究。
这些特点构成了其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深受后人喜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线条特征(二)
另一个特征是“流动”。
或者说是行书状态,即孙过庭所言“使转”赋予楷书的流动之美——情性,“使转为情性”,反之,则是“真不通草,殊非翰札”。
有点乱,分析一下。
楷书用笔,大的方面有两种。
一是严谨、沉实,或叫沉着得笔触。
这一类,可以想象一下赵孟頫的《胆八碑》、八大山人的《河上花图歌》、欧阳询《九成宫》、邓石如的大字隶书,都会有这种感觉。
另一种是轻灵、活泼、流美的笔触。
《雁塔圣教序》即是此类,还可以想象一下王羲之的“青李、来禽”小楷书、智勇墨迹本《千字文》等。
《雁塔》,虽为碑刻,但流动的用笔状态传达得非常准确,甚至牵丝连带都很清晰。
可以想见其书写速度是比较快的,点画起收之间不只是“眉目传情”,以至于“勾肩搭背”了。
由于书写的速度快,使得有时结构会出现不妥的地方,同时
也少了些平心静气的安稳与闲和。
但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禇河南在流美的道路上给我们树立了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