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式”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研究课题报告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研究课题报告

研究内容
美术欣赏教学现状研究
美术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了解当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 问题,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探讨有效的美术欣赏教学策略和方法,包括 如何选择合适的欣赏素材、如何设计教学活 动、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等。
美术欣赏教学资源开发 研究
美术欣赏教学案例分析
针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需要,开发适合小 学生的欣赏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网 络资源等。
期刊类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作用与 实践》 作者:王文娟 发表于《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策略与 方法》 作者:张莉丽 发表于《
教育导刊》2019 年第5期
《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思考 与探索》 作者:陈瑶 发表于《
教师教育》2018 年第7期
其他类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各省市教育部门制定的《中小学美术学科教学大纲》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美术欣赏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01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
素养,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教学方法的改进
02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以提高美术欣赏教学的效果。
教学内容的选择
03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内容应涵盖各类美术形式和风格,包括绘画
、雕塑、建筑等,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研究不足与展望
1 2 3
研究样本的局限性
本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学美术欣赏 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但由于样本数量和范围的 限制,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教学方法的进一步研究

小学美术欣赏课三步曲

小学美术欣赏课三步曲

小学美术欣赏课三步曲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三大课型之一,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课业形式,是培养学生美学素养,审美评价能力的主要途径。

小学美术欣赏课在美术教学中占用的课时虽然最少,但一直以来就是美术教师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通过实践与摸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部署,提高欣赏课教学效果与质量。

一、课前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形成人文素养不可缺少的元素,它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浓烈的人文性质。

美术欣赏课主要以作品为载体,以完美的形象,高超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震撼人的灵魂,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

以往在对作品作者或者时代背景的了解时一般认为是教师的作为,教师通过课堂把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全盘灌输给学生,这不仅抑制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剥夺了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权,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上欣赏课时,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让学生与老师一道上网或者查资料,寻找自己喜欢的画,了解自己喜欢的画家,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

此举激发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也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开始,他们兴趣浓烈,多元、多渠道的去了解自己想了解的东西。

这不仅肯定了学生主体价值,而且避免了老师对资料收集的狭窄与理解的成人化。

课中,因为学生事先了解的多,又善于表现的特点,知识的传授与掌握就不会显得干巴巴,而是枝多叶满,学生乐了,老师也高兴。

通过这种课前互动,就能更深层次的挖掘作品的内涵与丰富的人文精神,为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奠定基础。

二、课中体现学生学习自主性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我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

”美术欣赏课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学习上的一个难点,新课堂要求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

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

探索小学美术教育的多元表现方式

探索小学美术教育的多元表现方式

探索小学美术教育的多元表现方式导言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兴趣和基本美术技巧的关键时期。

然而,传统的美术教育方式往往过于单一,缺乏多元化的表现方式。

本文将探索小学美术教育的多元表现方式,以帮助学生发展全面的艺术素养。

一、启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观察力和想象力是美术创作的基础。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他们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并用画笔将其表现出来。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题材,如“未来城市”或“太空冒险”,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让他们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出独立思考和审美判断的能力。

三、开展多样化的艺术实践活动艺术实践是培养学生美术技能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该开展多样化的艺术实践活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不同形式的艺术实践。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如水彩、油画、陶土等,以拓宽他们的艺术表现方式。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并且发展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四、融合科技手段,创新美术教育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融合科技手段已经成为美术教育的新趋势。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可以利用电脑、平板电脑等科技设备,开展创新的美术教学。

例如,可以使用绘图软件或动画制作软件,让学生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创作和表现。

同时,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的艺术作品,以拓宽他们的视野。

通过融合科技手段,可以使美术教育更加生动有趣,并且提供更多的表现方式给学生。

小学美术欣赏“一图三式”的学习路径探究与运用——以《富春山居图》欣赏一课为例

小学美术欣赏“一图三式”的学习路径探究与运用——以《富春山居图》欣赏一课为例

课程篇小学美术欣赏“一图三式”的学习路径探究与运用———以《富春山居图》欣赏一课为例文|费幼文长期以来,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存在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等问题,学生在被动地“学”的过程中失去了对美术欣赏学习的兴趣。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精选中外美术作品,通过讨论、探究、比较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关注作品题材、分析作品形式、探究作品内涵的兴趣。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找到一条由浅入深的学习路径?本文以《富春山居图》欣赏课为例,通过探究“体验式、情境式、问题式”的学习路径,引领学生“感受作品之美、领悟作品之情、理解作品之和”,促进学生美术欣赏、评述能力的发展。

一、体验式学习,感受作品之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重视艺术体验”的课程理念,指出艺术课程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

“体验式学习”通过设置一些美术体验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能促进学生内心感受的生发,引领学生多方位感知艺术作品的魅力。

(一)动手体验,丰富审美感知学生的审美感知来源于生活经验,是对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美的感受和认识能力。

学生受成长和教育环境的制约,审美能力也各不相同。

教师通过“几分钟体验”活动,能唤醒学生的审美感知。

1.动手体验,唤醒审美正如杜威在“实践经验论”中所说: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亲身经历探究或问题解决的过程,才能发展概念视角,形成概念性理解。

通过“几分钟体验”,学生动起来,能突破欣赏教学难以言说的概念性理解。

《富春山居图》欣赏教学的第一版块是“皴法体验,感知柔美”,引导学生对富春山居图的核心技法“披麻皴”进行体验,增强学生的切身感受。

教师首先创设音乐情境,带领学生“跟着音乐做手腕运动”,随后用这样的手腕运动引导学生在宣纸上进行3分钟的皴法体验,强化学生的手腕动作和心理感受,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情感链接与推断,唤醒学生的审美感知,有助于学生对核心知识点的理解。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欣赏策略的研究与汇总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欣赏策略的研究与汇总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欣赏策略的研究与汇总简介本文档旨在研究和总结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有效欣赏策略。

通过采用简单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目标- 研究并汇总适用于小学美术课堂的有效欣赏策略。

- 提供简单而无法确认的引用材料。

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观察,收集小学美术课堂中常用的欣赏策略。

- 分析和比较不同策略的优缺点,确保选取适合小学生的简单策略。

- 验证策略的有效性,通过实验和学生评价来评估其实际效果。

研究结果经过研究和实践,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有效欣赏策略:1. 视觉分析法:通过观察、描述和分析艺术作品的视觉元素,例如颜色、形状和线条,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构图和表达方式。

2. 情感体验法: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培养情感共鸣和情绪表达能力。

3. 背景知识引导法:在欣赏作品之前,引导学生了解与作品相关的历史、文化和背景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含义和意义。

4.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不同风格、不同时期或不同艺术家的作品,帮助学生发现和理解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5. 创作体验法:鼓励学生通过模仿和创作艺术作品,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结论通过研究和总结,我们可以采用以上提到的欣赏策略来提升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这些简单的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法。

注:本文所提到的策略尚未经过详细实验和学生评价,因此无法确认其确切有效性。

教师在应用这些策略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

小学美术“三元二定”评价法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美术“三元二定”评价法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美术“三元二定”评价法的实践与探索作者:冒玲琳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8年第12期[摘要] 运用案例法,探讨“三元两定”评价法在小学美术中的运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增添课堂的活力,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小学美术;三元;二定;评价三元,即学生个体自评、学习小组互评、教师指导性评价。

“二定”,即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三元二定”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具体操作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基于课堂教学课堂是美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培养美术兴趣,涵养美术素养的关键。

评价是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就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和反馈,“三元二定”评价法面向全体,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身学习情况,客观评价他人创作成果,提升美术的实用技能。

如,在教“我也能造飞机”一课时,学生利用纸板、木头、颜料等完成心中理想飞机的“创造”时,我运用“三元二定”法进行评价。

首先,学生利用美术知识评价自己制造的飞机(不超过20个字),“色彩艳丽,机身呈现流线型的完美弧度,是美与力的结合”“裁剪准确,图案新颖,不足之处是起飞能力不强”学生纷纷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既肯定了优点,也看到了不足。

采取这种短小精悍的评价方式,一方面是课堂时间的制约,另一方面以简短的方式自评,既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其次,在自评环节结束后,将学生的作品放在小组评审团内,各小组的“专家”从颜色、造型、构思、材料、精细程度上对作品进行互评,在互评的过程中,学生看到了他人作品的长处,改进了自身作品的不足,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最后,由教师从美术知识提升上对学生进行指导性的点评,让学生知晓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并对作品进行改进,完成定性评价环节。

同时,对当堂能够完成作品的同学给予“星”标奖励,完成定量评价环节。

“三元二定”评价法,帮助学生在评中学,在评中研,起到了以评促学的作用。

小学美术运用多元性教学方式的对策

小学美术运用多元性教学方式的对策

2019第4期中(总第297期)因此,在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们就不能够结合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思维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会使得教学存在一定的脱节情况,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多元教学进行分析。

在当前的社会中,教育领域的教学目标也出现了一定的调整,由传统的学分教育转化为当前的素质教育。

同时,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素质,提升学生的能力,成为广大教师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学任务。

在小学教学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体美劳综合发展能力,是整体教学团队的重点,所以教师们就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以推进学生的稳定发展。

一、营造可以发展学生想象思维的教学空间在小学美术教学阶段,学生们大多所接触的教学内容都是想象作画。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均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

首先,美术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及针对性,但同时与其他学科之间也会存在一定的相同点。

站在相同点的角度上来说,在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们也需要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视为教学的基础任务,以此确保教学进度的稳定性;其次,站在不同点的角度上来说,美术教育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以及生活性,在教学中,教师们需要以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促进学生想象思维的完整形成。

因此,在结合多元化教学手段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们就需要适当地融合生活元素,推动学生观察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形成。

比如,当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绘画与动物相关的图画时,就可以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开展如下教学活动: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可以鼓励学生讲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比如小兔子、小狗、小猫以及小老虎等等。

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表达,描述自己印象中这些小动物的形态。

比如,小猫咪有长长的胡子,小兔子有红红的眼睛,小狗有吐舌头的习惯,小老虎有锋利的爪子等等。

当学生能够提出这些常规性的内容之后,教师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如果让你来创造,你会希望有什么样的小动物呢?”通过思考,学生们会天马行空地进行想象,比如为小兔子装上翅膀,为小猫咪装上长耳朵等等,以此促进学生绘画兴趣以及想象能力的共同发展。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校本教研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精选文档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校本教研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精选文档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校本教研的有效性策略探究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欣赏评述是四个学习领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术欣赏教学如此重要,最后的落脚点就是美术课堂教学。

笔者在美术欣赏教学实践中开展了一系列的校本研究,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校本教研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策略。

一、策略一:校本教研中聘请专家名师引领欣赏教学任何教学研究都离不开专家的引领。

在校本教研中,聘请专家名师引领欣赏教学研究具有先导作用。

可以快速有效地指导我们开展欣赏教学研究,让我们在较高的起点上深入开展研究。

1.请美术专家作欣赏教学的讲座我们邀请了尹少淳教授作了题为《美术鉴赏的方法初探》的精彩讲座。

尹老师指出美术欣赏的价值就在于强调欣赏者自己的感受,我们把不确定的东西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判断,而不是老师告知。

通过美术欣赏,我们发展了批判思维,洞察能力,选择、判断的能力。

尹老师高屋建瓴地阐释了自己所归纳的美术欣赏的基本程序,精练地概括为以下几个问题:作品给了你什么感觉?如何使你产生这种感觉?这种感觉怎么来的?作者想表达什么?你喜欢这件作品吗?尹老师指出我们欣赏课既要尊重学生个人喜好,尤其对形式、气氛等方面的感觉,但也要关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我们还请了侯令老师作了题为《确立学生在欣赏课上的中心地位》的讲座。

侯老师引领我们探讨了作家、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学生作为艺术作品接受者所能发挥的功能以及教师如何研究艺术作品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内容与形式符合学生的需要,突出学生的学与学生的认识。

专家们的指导对我们有效开展校本研究起到了引领与指导作用。

2.请美术专家听课点评、上示范课我们教研组校本研修的时候,经常会得到许多专家的指导,他们亲临课堂听课指导,每次课后都会帮助上课的老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最难能可贵的是大学教授李力加老师还亲自到小学上研究课与我们一起研讨。

李教授上课的课题是《由“点”开始》,在3节研究课中进行同课异构,与学生一起演绎了教学的精彩。

“三元式”欣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三元式”欣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三元式”欣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作者:王建伟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年第01期传统的美术欣赏课存在三个偏差教学目标与教师要求之间的偏差。

美术欣赏课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比较高,从理性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要求教师必需具备良好的美术素质和对美有敏锐的洞察力、鉴别力。

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偏差。

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注重以审美结果的获得,忽视了审美欣赏过程的融入与参与。

对欣赏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的因子缺少挖掘,忽视了对审美客体的情感感受,缺乏对美的事物的体验。

主体与主导之间的偏差。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在美术课的其他课型中得到广泛应用。

而在欣赏课中则存在着“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违背了“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的课堂教学原则。

在这样的教学课程中,学生掌握不了审美技能,尝不到进步的愉快和成功的快感,更达不到深层的审美体验,审美眼力滞留于表面层次,对审美的理解很难迁移,审美能力难于提高。

滞后的小学美术欣赏课堂教学影响了创造性美术教育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构建新型的、开放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所以,我们设计出“三元式”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模式,并通过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一般视觉和触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乐于参与欣赏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加强学生的批评、欣赏能力;通过对自然事物的欣赏和生活环境的体会,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增进其对物质世界和自然现象的美术特质和相互关系的认识;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想象创作的潜能,以求达到陶冶性情,美化生活的效果。

让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的同时,唤起他们美的情感,达到艺术审美与道德教育相应的统一,促进人格发展。

“三元式”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模式的设计,正是本着这样的理念,来开展实验工作的。

在实施过程中体现它特有的意义重主体。

“三元式”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模式的实施,注重使学生主体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审美参与、主体体验、主体评析,以真正达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小学美术运用多元性教学方式的对策

小学美术运用多元性教学方式的对策

小学美术运用多元性教学方式的对策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术表现能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运用多元性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小学美术运用多元性教学方式的对策:1.培养艺术欣赏能力:美术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艺术作品。

可以通过组织艺术展览、参观画廊和博物馆等方式开展艺术欣赏活动。

2.创造性绘画: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绘画,可以给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艺术材料和工具,如颜料、画笔、油画棒等,并鼓励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设置一些创作任务,如绘画一幅自画像、描绘一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生活等。

3.艺术与科学结合:可以将艺术和科学结合起来,进行跨学科的教学。

比如,可以通过绘制植物和动物的解剖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结构和功能;通过绘画景观来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和地理地貌等。

4.数字艺术教学:利用计算机和数字技术开展艺术教学是一种具有多元性的方式。

可以教导学生使用电脑软件进行绘画和设计,学习数字摄影和图像处理技术等。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创造力。

5.艺术和手工制作:艺术与手工制作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可以组织学生制作一些手工艺品,如剪纸、折纸、彩绘陶瓷等,让他们亲自体验和品味艺术的乐趣。

6.跨文化艺术教学:小学美术教学应该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引导他们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形式。

可以通过学习世界各地的艺术作品和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理解能力。

7.艺术与社区结合:艺术教学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进行,还可以与社区结合起来。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区艺术活动,如绘制社区壁画、设计社区标识等,让学生将所学的艺术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试论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试论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试论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作者:刘晶晶来源:《卷宗》2015年第06期美术欣赏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而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认为欣赏就是看看,不重要,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欣赏的教学研究。

改变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然后了解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选择合适的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1 传统的美术欣赏课存在的偏差一是教学目标与教师要求之间的偏差。

美术欣赏课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比较高,从理性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要求教师必需具备良好的美术素质和对美有敏锐的洞察力、鉴别力。

二是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偏差。

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注重以审美结果的获得,忽视了审美欣赏过程的融入与参与。

对欣赏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的因子缺少挖掘,忽视了对审美客体的情感感受,缺乏对美的事物的体验。

三是主体与主导之间的偏差。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在美术课的其他课型中得到广泛应用。

而在欣赏课中则存在着“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违背了“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的课堂教学原则。

在这样的教学课程中,学生掌握不了审美技能,尝不到进步的愉快和成功的快感,更达不到深层的审美体验,审美眼力滞留于表面层次,对审美的理解很难迁移,审美能力难于提高。

2 在美术欣赏实施过程中体现的意义一是重主体。

“三元式”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模式的实施,注重使学生主体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审美参与、主体体验、主体评析,以真正达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通过“三元”感化,情感得到升华。

二是重过程。

在“三元式”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强调学生的过程参与,通过“分析客体──感受情景──体验情感──交流反馈──外化创新”的教学模式的实验,体现过程的流畅性、完整性和思维性。

元认知视角下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元认知视角下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元认知视角下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在元认知视角下,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美术欣赏能力,以帮助他们乐于观察、思考、理解和表达美的感受。

以下是一些针对元认知视角下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具体策略。

1.创设情境:在教学中,创设具有情境性和情感表达的艺术作品,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选择富有变化和具体性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关注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

2.激发思考: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和情境化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作品进行解读和分析,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3.引导思维: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元认知的思维操作,如观察、分类、比较、分析、判断、评价等。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解读,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提供反馈:在学生表达观点和评价作品时,给予及时的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批判性评价、问题引导和带领学生思考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化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5.多元表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艺术形式进行表达。

如绘画、手工制作、摄影等。

通过多元表达,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艺术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6.生活化教学: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展示和讨论与学生有关的作品,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7.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在艺术欣赏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分发相同或不同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8.反思学习:引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进行反思和总结。

通过回顾学习和展示成果,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元认知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创设情境、激发思考、引导思维、提供反馈、多元表达、生活化教学、合作学习和反思学习。

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美术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多元文化探讨与实践研究

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多元文化探讨与实践研究

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多元文化探讨与实践研究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

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也应积极引入多元文化的元素,以丰富学生的艺术视野,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对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多元文化进行探讨,并结合实践研究,提出一些可行的教学策略。

一、多元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1、拓展学生的视野多元文化能够让学生接触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形式、风格和表现手法。

通过欣赏和学习世界各地的美术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而打破地域和文化的限制,拓展自己的视野。

2、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意识在多元文化的教育环境中,学生能够认识到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文化,并且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减少文化偏见和歧视,促进文化交流与和谐共处。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多元文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

不同文化中的艺术元素和表现形式可以相互碰撞、融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创造出更具个性和创意的美术作品。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多元文化的内容1、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艺术如中国的水墨画、书法、剪纸,日本的浮世绘,非洲的木雕,欧洲的油画、雕塑等。

这些传统艺术形式承载着各自文化的历史和精神内涵,是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如中国的民间刺绣、年画,印度的民间舞蹈面具等。

民间艺术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3、当代艺术当代艺术反映了当今社会的多元文化现象和思潮,如装置艺术、多媒体艺术、行为艺术等。

通过欣赏和学习当代艺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的文化多样性。

三、小学美术教育中多元文化的实践策略1、教材的优化与整合教师可以在现有的美术教材基础上,增加多元文化的内容。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和艺术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浅析小学美术课堂多元教学模式的开展

浅析小学美术课堂多元教学模式的开展

浅析小学美术课堂多元教学模式的开展摘要:随着教育领域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出现在了各个阶段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师教学创新的实践探究路径之一。

多元智能理论作为近年来颇受师生欢迎的教学理念之一,以其丰富的知识呈现形式以及知识解读角度的立体化,成为各个学科教学过程中非常受欢迎的教学理念之一。

小学美术学科作为学生艺术素养提升的重要引导性学科之一,不仅是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知识储备以及视野开阔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对于美术学科知识解读形式的丰富性以及知识内涵解读的全面性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美术;多元化模式;策略一、多元化的课堂导入课前导入环节在整个的课堂教学设计中都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之一,这个环节设计的有效性提升不仅能够迅速地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够有效地点燃学生对于即将要学习到的新知识的浓厚兴趣。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于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视程度不高,甚至有的教师只用几句话就一笔带过,这样的导入方式从小学生成长的阶段性特征来看,不仅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会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

随着新教育理念在小学阶段的渗透,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目前阶段常见的导入方式包括问题导入法、情境导入法等,在遵循学生成长特征的同时,通过形式上的转换,为学生展示出了美术世界不一样的切面,吸引学生积极的探究。

以《穿穿编编》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为例,本身小学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动手实践的内容就更为感兴趣,为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兴趣更为浓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古代的纺织机、古代的纺织物,中国结等用图片的形式进行呈现,并用问题来引导学生: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通过穿编制成的物品?穿编作品的美体现在哪里?你能够通过穿编制作一张毯子吗?图片情境的创建以及问题的引导,使得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充满了探究的兴趣,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湖田小学255000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互动式教学模式已经逐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模式,其具体表现为教师的主导施教和学生的主体认识相辅相成的教学活动过程,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要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习个体和教学媒介之间的多元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积极地采用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实现差异化教学,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对促进教师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以及提升学生对美术活动过程中的认识和参与效果都将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积极营造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任何一种学习模式的成功都必须是师生双方共同有效参与的,所以营造一种平等、宽松的和谐氛围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摒弃以往的教师唱独角戏模式,认真审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只要有了这样的意识转变,老师在教学中就会主动地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状况,对成绩差的学生不歧视,对学生的错误有包容,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从内心主动认同老师的教学方式,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与老师一起互动合作,这样才会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自由、快乐,学习的效率才会更高。

二、以启动、联动、能动为主线有序开展互动教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元互动教学是美术教师、学生、文本、教学手段之间的多层组合互动,也就是要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中这几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合理调整,来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由此预期教学效果。

1.教师启动互动活动,并在互动中起主导地位美术课堂中的多元互动效果最直接的关键因素就是美术教师,毕竟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走向。

所以要想多元互动效果好,教师的启动作用就必须得到保证。

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多方了解学生已有的兴趣、知识和实际需要,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探讨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部分的多元教学方法

探讨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部分的多元教学方法

知识文库 第24期111探讨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部分的多元教学方法郭晶晶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人们愈发的重视到了在小学教育环节,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近年来,随着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开展,小学美术教育不再仅仅是教会学生们绘画,而是更加倾向于传授学生们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由此,在这一时代发展背景下,通过对小学美术教育模式的研究,来优化学生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欣赏·评述”部分的学习效果,就成为了现阶段人们关注的重点。

随着小学美术教育的不断发展,“欣赏·评述”作为现阶段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内容之一,根据以往的课程目标制定可以发现,就这一部分“欣赏·评述”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们针对身边所存在的美进行感悟,在学习中了解到不同美术作品的题材、主体等基础内容的同时为其后续审美能力的养成打下基础。

根据以往的研究,本文认为就这一内容的教学阶段,如果想要帮助实际教学工作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可以通过多元教学方法的应用,来帮助学生们获得更好美术学习效果,同时提升学生对于美的欣赏能力。

1 在文化中了解美术根据以往的研究,我们可以认为任何的美术作品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所有的艺术作品的创作精髓都是源于其所特有的文化环境,尤其是当艺术家们在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其成长环境、生活文化等具备地域特色因素的影响,由此,在进行日常“欣赏·评述”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单纯的针对美术作品的基础形式等进行讲授,而是应该从美术作品的文化背景层面入手,让学生们在文化背景中感受到美术作品的精髓所在。

结合以往的操作经验,本文认为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开展不同美术作品的教学。

首先,可以通过将美术作品与音乐背景相组合的方式,通过音乐对小学生们感知能力的唤醒,使其更加容易到美术作品的氛围中去,应用一种充满着感情色彩的眼睛去审视美术作品,进而帮助其达到预期的欣赏效果。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三化”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三化”

教研心得JIAOYAN XINDE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欣赏课是开展绘画教学的关键,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

在组织欣赏教学的过程中,美术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思维以及创新意识,同时也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全面革新,运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法,这样既能够对学生形成有效引领,提高学生的欣赏乐趣,也可使学生透过欣赏掌握更丰富的美术知识,提升美术素养。

一、生活化——拉近欣赏距离生活化是保障高质量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前提,对于美术教学而言,本身充满了抽象和复杂性,而且其中所蕴含的知识以及文化极其丰富。

生活化的美术欣赏活动将审美感知与体验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参与审美活动的兴趣与专注力,有利于学生进行情绪情感的体验,提升他们对作品的审美感知。

例如,在引导学生欣赏《让剪影动起来》时,可以充分利用当前丰富的教辅手段,如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播放和皮影戏相关的视频,这样学生在欣赏课之前就会对皮影戏具备一定的感知。

然后再组织皮影戏表演,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皮影戏。

在完成上述活动之后,便可引入皮影戏的起源以及发展,这样的引入既自然又顺畅,同时也能够有效聚焦学生注意,助其深刻感受皮影戏所拥有的独特文化内涵,体会到每一段皮影戏所展现的都是一件极佳的艺术品。

在美术欣赏活动生活化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美术欣赏内容和学生之间的结合点来有的放矢地进行组织与实施。

因为是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所以学生在进行美术欣赏活动时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从而使师生在聊天互动中就进行了审美感知与体验。

生活化的美术欣赏活动将审美感知与体验在了无痕迹中得以实现。

可以说,寻找生活化的切入点,就是要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不知不觉当中引导学生参与美术欣赏活动,这有利于学生在一种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审美活动。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创作皮影戏,带领学生深入触及皮影戏文化,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皮影戏的欣赏能力,还能够使其充分感受到皮影制作的细节魅力,体会到工匠精神,这样就会从作品欣赏过渡到精神品质等层面,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部分的多元教学方法分析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部分的多元教学方法分析

小学美术“欣赏· 评述”部分的多元教学方法分析摘要:在教育工作越发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提高的时代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职责不再局限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美术的知识、技巧,更加倾向于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欣赏评述部分教学工作的落实,在学生美术鉴赏能力上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本文基于欣赏评述部分的教学工作目标分析,探讨了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部分的多元化教学方式,以期为今后美术欣赏·评述部分教学工作的落实和学生美术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多元教学1、小学美术“欣赏·评述”教学工作的目标目标是行为得以落实的重要导向,对小学美术的欣赏·评述部分教学工作而言,需要达成如下几个目标:第一,教师需要在带领学生进行欣赏·评述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欣赏美术作品的主题、题材、流派等信息进行了解,做到在知晓一些重要美术家及其作品的同时,感受到美术与生活、文化、历史之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美术判断能力。

第二,教师需要在引导学生欣赏、分析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出发理解、欣赏这些美术作品,在逐渐掌握一些基础、常用美术作品鉴赏技巧的同时,提高视觉感受以及美术作品的评述、理解能力水平,学会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下欣赏美术作品。

第三,帮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形成对自然美、美术作品欣赏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意识。

在了解多元美术文化的过程中,形成民族文化自豪感以及尊重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态度[1]。

2、小学美术“欣赏·评述”的多元化教学工作方式分析2.1以多媒体持续丰富欣赏内容在我国追求教育领域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多媒体设施以及网络技术得以在教育工作中发挥其操作便捷、可视化等价值,促使教育部门在资金方面加大了对于学校现代化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进入到各个地区的小学教学工作中。

关于小学美术教学多元化策略的研究

关于小学美术教学多元化策略的研究

关于小学美术教学多元化策略的研究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传授技法和知识为主,缺乏对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关注,导致学生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

如何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成为了当前美术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1.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和社会小学美术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自然和社会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社会上的人文景观等,以此为创作素材,激发学生对于艺术创作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美术教学不应该局限在教学内容的范围内,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由的联想和想象,发散性的思维对于艺术创作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开放式的创作题材或者是启发性的创作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小学美术教学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示范法、学生合作法、小组探究法等,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引导学生进行感知和实践美术教学的重点是通过感知和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由的涂鸦、手工制作、素描等多种艺术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对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进行尊重小学美术教学不能以教师的审美标准来要求学生,而是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创作,从而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二、小学美术教学多元化策略的效果评价1. 学生艺术创作能力的提高采用多元化的美术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3. 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加多元化的美术教学策略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活跃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艺术学习中来。

4.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多元化的美术教学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灌输者,而是更多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 品。( 技能 目标 ) 3 . 4 模式形成 中, 注重欣赏 教学 的三结合 。
2 . 3 通过实验 , 培 养学生对 欣赏课 的学 习兴趣 , 激发 学生对 自 美情趣 , 树 立正 确的审美观 。( 情感 目 标)
流畅性 、 完整性和思维性 。
美术作品和优秀儿童画的创作 中唤起创作 冲动 。如欣赏 一些 中 1 - 3 重创造 。在教学过 程中 , 教师把握好教学诸要素 , 注重欣赏 外类 似的绘画体裁 ; 表现展开 时的欣赏 , 着重于技 法的渗透 ; 表 的启示性和潜在创作意识 的挖掘 ,把培养学生健康 的审美情趣 现最终时的欣赏 , 从制作 完成 的作 品 中反省 , 激发下 一次表现的 和 良好的观察能力 、 创造能力放在首位 。 使欣赏教学真正成为美 欲望 , 使课堂得到延伸 , 能力得到发展 。所 以欣赏教育应 以审美 为 中心 , 既扩展表现活动 的范围又提 高欣 赏活 动水准 , 只有这样 1 . 4 重情感 。如果欣赏 不考虑到与学生 的审美情感相 沟通 , 就 才是以培养完善人格为 目标的教育 。 不会有什么指导效果 。 欣赏的引导如果过分偏重于知识性 , 就会 3 . 3 . 2 欣赏与应 用的关系 。 在欣赏教 学过程 中, 逐渐培养起来 的 造 成硬性灌输成人意识 的危险 。 所 以“ 三元式” 教学模式的实施 , 审美意识 , 以及 良好的审美观 , 对促进学生的审美创造有其极为
儿童 作品 中表现 “ 和平 ” 的题材 时 , 学 生除了在感 受到外 国小朋
1 . 2 重过 程。在“ 三 元式 ” 小学 美术欣赏教学模式 的实施 中, 强 友对和平的理解后 , 可 以选择合适 自己的表现元素 , 来表 达不同 调学生 的过程参 与 ,通过 “ 分析客体— 感受情 景—— 体验 清 的对 于“ 和平 ” 的感受 , 这样就 使欣赏作 品与 自己的情感产生 共 感——交流反馈——外化创新 ” 的教 学模 式的实验 , 体现过 程的 鸣 , 并使之升华 。 在绘画表现 时 , 也应该渗透美术欣 赏 , 让学生从
1 在实施过程中体现它特有的意义
3 _ 3 在模 式构 建过程 中, 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 。 3 . 3 . 1 欣赏与表现的关系。 欣赏并非都是单纯的观赏而已 , 只有
1 . 1 重主体 。“ 三元式” 小学 美术 欣赏教学模式 的实施 , 注重使 与表现联 系起来 的欣赏活动 ,才是 真正体 现和 表达欣赏 目的和
学 的模式方法 。( 认知 目标 )
品的形式和作者理念 , 人文精神就势必被忽略 。 所 以在欣赏教学 2 2 通过欣赏 、 感受、 体验 、 交流 、 外化等过程 的实施 , 掌握 基本 中 , 从技能性 的传授提高到美术文化 的层面 中 , 更能反映素质教
的欣赏技能, 并在美术欣赏过程中, 能应用所学技能知识, 赏评 育 中变专业教育为通才教育的改革思路。
“ 三元 ' ■ - ● - ■ ● ● ● ’ , 1 1 ● 广 _ ● _ 式” 小 学美术 欣 赏教学模式 的探索 与研究
河 北 省邯 郸 蜂 蜂矿 区第 一 小学 ( 0 5 6 2 0 0 )曹红 花
美术欣赏课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比较高,从理性的角度培 析客体— —感受情景——体验情感 . b 交 流过程 : 交流反馈 ; c 感
2 课 题 实 验 目标
3 . 3 - 3 欣赏 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 美国教育家列维认为 , 美术教育
2 . 1 通过实验 , 使 学生了解小学美术欣 赏课 中的基本 内容和美 应以人文学科为基础 , 创作过程就是将形式赋 予物质 的过程 , 该
术常识 , 理解欣赏课题的审美 内涵 , 并 初步掌握小学美术欣赏教 过程从 一个理念入手 , 通过 一种媒介来表现这一理念。忽略了作
学生主体 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 , 审美参与 、 主体体 验 、 主体评析 , 精神 的活动 。无论欣赏 自己或别人 的作品都会 引起 情感上的共
以真正达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通过“ 三元” 感化 , 情感得到 鸣 , 在观察 、 理解 中得到表现能力上的提 高。 如: 在欣赏外国优秀
升华 。
注重学生个体 与学生群体 及欣赏客体间的情感交流 ,以及学生 积极的作用 , 运用 美的规律来创造生 活 , 丰富了学生 情感 , 启迪 术创新教育 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
个 体与教师间的情感反馈 。 重视挖掘欣赏素材 中的情感因子 , 培 了学生的智慧。 诸如民间工艺品的欣赏 , 从欣赏 中领 l 吾 传统美术 养学生 良好 的审美情趣 。 技能 , 并用传统技能来表现新 的事物 。
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要求教师必需具备 良好的Βιβλιοθήκη 术素质和 化过程 : 外化创新 。
对美有敏锐 的洞察力 、 鉴别力 , 随着教 育教学改革 的不断 深化 , 3 . 2 构成小学美术欣 赏教学模式 。完善 的教学过程 , 重视教 学 愉 快教育 、 情境教 育 、 和谐教 育 、 成 功教育 的改革试验 给美术教 的层次性 、 完整性 、 延伸性 。①分析客体——对欣赏客体 的初步 育注入了新 的内涵。滞后的小学美术欣赏课堂教学影响 了创造 认识 。② 感受情 景— —对客体 细节 、情景 的感 受 。⑨体 验情 性 美术 教育 的全 面发展 , 不利于 学生 审美能力的培养。 构建新型 感一 对客体所 蕴含情感的浅层体验 。④交流反馈一 学生个 的、 开 放的 、 具有现代意识 的小学美术欣赏 教学模式 势在必行 。 体、 群体 、 以及教师三者间的交流 。⑤外化创新— 一隋感深层体 所以 , 我 们确立 《 “ 三元式 ” 小学美术 欣赏教 学模 式 的设计 和实 验 , 联系外物 , 尝试创新 。 验》 的课题 , 开展实验和研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