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优秀word范文 (2页)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15种常用表现手法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15种常用表现手法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诗词十大表现手法
诗词十大表现手法诗词十大表现手法古人在诗词创作中非常注重表现艺术,在写景、状物、言情、述志时,往往采用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反而又相成的辩证手法,让读者在品味赏读中获得无穷的艺术享受。
这些辩证的表现手法包括点染、虚实、疏密、动静、浓淡、雅俗、巧拙、曲直、隐现、离合。
1、点染点染,是国画的术语。
原指画家在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后来借用到古诗词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这种手法在写景抒情的诗词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
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统率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以突出相思的伤悲。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其中第一句是“点”,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染”,渲染伤别之情。
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用“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来渲染自己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愁”的主旨。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正宫”“端正好”,前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染,后面的“都是离人泪”是点。
2、虚实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捉摸到的部分;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
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最新2019】赋、比、兴的艺术手法-word范文模板 (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赋、比、兴是古人对《诗经》基本艺术表现手法的一种归纳,这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古人释经、作诗、谈诗、写词都用它,历代有关文学批评与作品评注欣赏也都经常用到它。
根据前人对赋、比、兴的论述和古典诗歌创作的实践,对于“比兴”的关系可以作以下几点说明:1、《诗经》中的比和兴,后来常常连称为“比兴”。
《诗经》中的兴,如《关雎》、《桃夭》的先有“他物”,以兴后“所咏之辞”的方式,虽然在后世以至今日的民歌中还在继续沿用着,但是在文人诗歌里,可能从屈原的作品开始就已经有所发展、改变其方式了。
这种情况,在屈原的《离骚》中就已大量存在。
如“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
”“众芳”比喻什么?“申椒”、“菌桂”、“蕙茝”各比喻什么?是比喻众贤,但并不说出。
又如“余既滋兰之九畹兮,至哀众芳之芜秽”八句是以树艺兰蕙,兴喻培育之人才,但后面也没有“所咏之辞”以表此意。
所以《文心雕龙·比兴》说:“楚襄信谗,而三闾忠烈,依《诗》制《骚》,讽兼比、兴。
”后来清人陈沆有《诗比兴笺》一书。
代学者朱自清把“比兴”称为“比体”。
他在《诗言志辨》一书中把“比兴”概括为四种:咏史,以古比今;游仙,以仙比俗;艳情,以男女比主臣;咏物,以物比人。
这种概括是非常精当的。
当然,也可以作一些补充。
比如,艳情除了以男女比主臣外,还可以比朋友,比同命运者。
用“以物比人”概括“咏物”也不一定很完全,不如说“以自然现象比社会现象”更有概括性。
以上这四种“比兴”的形式,在《楚辞》中都有,如《离骚》的美人香草,借古喻今;《橘颂》的借物写人;《远游》的浮游八极,实际上恶世俗的狭隘污浊而思有以超脱它。
《离骚》中大量陈述尧、舜、三代、齐桓之事,就是以古比今。
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第一篇: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现就古人在诗词歌赋创作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简单归纳如下:一、用典(一)用事:借古抒怀,借历史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立场态度等。
(二)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加深诗词意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常见的用典意思投笔:弃文从武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长城:守边的将士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楼兰:边境之敌瑟瑟: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折腰:屈身事人杜康:酒化碧: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桑榆: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尺素:书信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双鲤,鲤鱼,鲤素:书信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五柳:隐者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鸿鹄:人有远大志向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牧童:淡泊,田园生活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明月:乡愁青云:高的地位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青紫:高官显爵丁香:愁心或情结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蝉鸣:悲秋青天:清官落花:伤春落叶:秋天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梅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梅雨:悠悠愁绪)二、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三、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四、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古代诗词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例说
古代诗词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例说古代诗词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例说古代诗词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例说语文高考古诗词的阅读鉴赏题从一卷移到二卷,变客观题型为主观题型,答题的难度显然有所提高。
鉴赏中有关表现手法的分析,以前只要求考生对题目中的解说进行正误判断,热现在则要求考生作出分析,并作简要的阐述。
这就要求考生对常见的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有更好的了解和掌握,下面就结合具体的古典诗词简要介绍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2、烘托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
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1、对比(对照)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该诗通过“春残”、“鸟稀”、“花尽”、“花飞”与“幽竹”的对比,突出幽竹的高尚精神。
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昔对比,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变化之感。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色彩的对照;霜天透明的明亮与渔火鲜艳的明亮是光质的对照。
通过对照写出作者的孤寂飘零之感。
2、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一二两句实写眼前之景,三四两句通过联想和想象虚写朋友夜泊潇湘的情状,表现了作者的惆怅和依恋之情。
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
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
”前两句写收拾停当,即将登程,这是实写;后两句写出征后将会遇到的景色,这是虚笔。
3、正意反说(反语)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写思乡之切,却正意反说,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担心听到坏消息,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切。
陆游《秋思》“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纵然是天大的事也一醉罢休,但真能“醉亦休”吗?诗人不过是正意反说,表面放达,实则抒发报国无门、难以释怀的愁苦。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运用反语,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文过饰非、讳疾忌医,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失望之情。
4、反衬(有时与“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共用)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用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愁苦。
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doc
表现手法1.托物言志2.烘托3.渲染4.反衬5.抑扬6.虚结合特征例句及分析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例如:“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 )此诗运心志。
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术手法。
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如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艺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三、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了汪伦对诗作为陪衬。
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
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如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夜的静。
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胄》中的“微雨”“暮钟”“漠漠”“冥出。
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冥”“浦树远含滋”都是在渲染一种离面着意描写。
别时伤感的气氛。
例如:《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以乐景写哀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情;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中以外一些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动衬静,用“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一起进行对照。
常见的反衬有中”来衬托山中的宁静。
又如,欧阳“以乐景写哀情” “以动衬静”修《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
“以静衬动”等。
离愁渐远渐无穷。
”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
例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这首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完整word版)诗歌鉴赏中常见的写作手法
一、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二、诗歌中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三、常见的抒情手法(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例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诗人把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朝雨”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具体又可以分为下面四种。
以乐景衬哀情: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以乐景衬乐情: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以哀景衬乐情: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以哀景衬哀情: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
例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的区别:借景抒情:在这种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写的实体,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通过客观地描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
读者只有品味、咀嚼、挖掘特定景物的内蕴时,才会感悟出诗人寄托在此景此物背后所蕴涵的情思。
情景交融:也叫寓情于景(物)、融情于景,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客观景物明显地涂染上了诗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如“红杏枝头春意闹”。
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人撷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这两幅动态画面,逼真地描写了远望中的船儿消逝时情景,也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神情。
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抒发了十分真挚的友情。
(完整)古诗中表现手法及作用
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中考题型:表现手法一、抒情手法(一)直接抒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诗歌中最基本的形象单位是意象。
古诗歌习惯于借物象寄托作者的主观情思,且形成了一种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古诗人喜欢用柳代表送别,草代表离情,月代表怀人和思乡,雁代表思乡和漂泊,杜鹃表示感人肺腑的哀怨凄悲之情,菊代表高洁、隐逸、飘零,竹代表正直、谦虚,落叶代表悲秋、失意,柳絮代表愁绪、飘零,阑干代表思念、寂寞和离愁,落花表现生命的短暂等等。
2。
托物言志、托物喻理,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二、描写手法1。
动静结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如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前一句直接描写了空山的寂寥静谧。
山“空”,是因为杳无人迹。
“但闻人语响”,是用有声衬整体的寂静.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无人,也不会无声。
“但闻”二字将瑟瑟风声、潺潺水声、唧唧虫声、啾啾鸟声统统排除开,只听见偶尔传来的几声“人语响”。
表面上看这几声“人语响"似乎打破了寂静,其实,连细微的“人语”都“响",更显示了环境的沉寂.作者以动衬静,将“静"表现得很含蓄,更具韵味。
2。
虚实结合。
如杜甫《春夜喜雨》的前三联写的是实景,而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却是虚景,虚实结合,共同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3。
对比。
白居易《卖炭翁》中将卖炭翁与黄衣使者进行对比,揭露了“宫市"的罪恶.白居易《买花》中“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一束牡丹的花价就等于十户中等人家交纳的赋税。
通过数量的对比揭露了官僚贵族买花竞相玩乐,挥霍无度的罪恶。
4.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完整word版)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归纳,.docx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归纳一.描写手法1.白描: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
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
例:(散文)“房间内的光线不够,所以在房间正中顶上,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光斗。
因此大家就把这个楼叫做‘八角楼’。
”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不作任何形容,简明地写房间内简陋的陈设,重点介绍了“八角楼”名称的由来。
(诗歌)“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
2.渲染: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文艺创作表现手法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
例:(诗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里“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心情的焦急。
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诗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3、烘托: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鲜明突出。
属于侧面描写。
例:(诗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写刘备频繁问计,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孔明的才智。
4.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
例:(诗歌)“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未来一天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 时再回忆起今晚巴山夜雨的情景。
古诗常见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及示例
古诗常见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及示例1、【直抒胸臆】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2、【融情于景】如:“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3、【托物言志】如:“千岩万壑处深山,远看方知出高处。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瀑布联句》•李忱)再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虞世南)4、【托物起兴】如“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子规》余靖)再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孔雀东南飞》)5、【巧用衬托】如:“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韦庄);侧面烘托如:“红籍香残玉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一剪梅》李清照)再如:“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春雨》周邦彦)6、【联想巧妙】如“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晚次鄂州》卢纶)7、【细节逼真】如“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赵师秀)8、【欲扬先抑】如:“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都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韩愈)9、【欲抑先扬】如“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李商隐)10、【以动写静】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王维)再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过香积寺》王维)11、【以静写动】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王维)全诗以落花、明月、鸟鸣点染云溪山的夜景,以静写动。
花落、月出、鸟鸣虽是动景,然而最终的目的是要写出山间的幽静。
12、【以虚写实】如:“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双调]水仙子•寻梅》乔吉)13、【以实写虚】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词中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
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如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中的“微雨”“暮钟”“漠漠”“冥冥”“浦树远含滋”都是在渲染一种离别时伤感的气氛。
4.反衬
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外一些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常见的反衬有“以乐景写哀情”“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等。
9.铺垫
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如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10.伏笔 照应
例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6.虚实 结合
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
7.以小 见大
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例如:“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此诗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句子里“二乔命运”——小事,小事与东吴霸业有关,以二乔立意,从而反映三国之争,此乃大事。
常见古诗表现手法分析举例[范文模版]
常见古诗表现手法分析举例[范文模版]第一篇:常见古诗表现手法分析举例[范文模版]常见古诗表现手法分析举例⒈ 托物言志:特征: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
例如:⑴“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园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⑵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分析表达作用:⑴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概。
⑵ 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⒉用典:特征: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例如:①“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②“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分析表达作用:①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②“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⒊动静结合:特征: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例如:①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②“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夜泊〉)分析表达作用:① 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古诗词常用表现手法
古诗词常用表现手法一、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也叫直抒胸臆。
通过对某些景物、某个事件的叙述、描写,含蓄地抒发感情,则是间接抒情。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含蓄美,所以往往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
比如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在这首诗中,作者借登岘山凭吊羊祜,抒发了自己的郁积和愤慨。
诗人入京求仕不遇,心情一直很苦闷。
他登上岘山,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的“登此山者多矣,皆湮灭无闻”的话,联想到自身处境——空有抱负却不得施展,“湮灭无闻”正是自己遭遇的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泪下。
全诗借古抒怀,把深沉的感慨隐含在看似平淡的描绘之中。
二、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则是侧面描写。
汉乐府《陌上桑》中对秦罗敷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当典型: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前四句诗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
前四句夸张地写罗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美好。
至于罗敷具体怎么美呢?这是很难描绘的。
于是作者笔势一宕,不直接写罗敷本人,而去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
巧妙的侧面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三、比与兴“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其作用是:用具体的常见的事物形容那些不常见的事物,从而使读者易于理解;能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使其形象鲜明。
比如秦韬玉的《贫女》: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诗歌写一个“贫女”的自白,她毫不掩饰地倾诉衷曲,自伤自叹,自矜自持,令读者既同情其遭遇又钦佩她的人格。
(完整word版)古诗词常见表现手法
(完整word版)古诗词常见表现手法古诗词常见表现手法1.用典。
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2.托物言志。
感物抒怀,隐晦的表情达意,含蓄蕴藉。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
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园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这首诗歌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概。
3.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象征:用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也就是借助于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整理。
如“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
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
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算子•咏梅》);等等。
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古诗词中罕有的表示手段表示手段又叫表达技能.艺术手段.现就前人在诗词歌赋创作中经常应用的表示手段简略归纳如下:一.用典(一)用事:借古抒情,借汗青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惟情感,立场立场等.(二)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加深诗词意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罕有的用典意思投笔:弃文从武鸡黍:专指接待客人的饭菜长城:守边的将士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楼兰:边疆之敌瑟瑟: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折腰:屈身事人狂药:酒化碧:刚直忠正的工资公理事业而蒙冤受屈黍离:对国度昔盛今衰的怅然伤感之情鸿雁,雁书,雁足,鱼雁:手札,音讯桑榆: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尺素:手札商女:即女乐,后以此为掉落臂国度存亡而醉生梦逝世的典故青鸾,青鸟:传递手札的人鹧鸪:衬托处境的艰苦或心境的惆怅双鲤,鲤鱼,鲤素:手札杜鹃:衬着哀怨楚切的氛围或思归的心境五柳:隐者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涯或娴雅的情致鸿鹄:人有弘远志向雕虫:微缺少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能三径:山人栖身的地方风流:优良的文学作品或文采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斜阳:拜别时的心境或晚年迈年牧童:淡泊,田园生涯烟波:拜别后流浪无依吴钩:兵器或有勇武激情明月:乡愁青云:高的地位孤雁,落帆,断鸿:孤单游子青紫:高官显爵丁喷鼻:愁心或情结两小无猜:男女小时无邪无邪一路玩耍蝉鸣:悲秋彼苍:清官落花:伤春落叶:秋天傍晚日暮:逝世亡逼近的恐忧或苍茫的汗青意味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梅子:含有风情义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梅雨:悠悠愁绪)二.联想由一事物接洽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色接洽起来造成一个典范.三.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不雅念基本上,经由联想.揣摸.剖析.分解,创造出新的不雅念的思维进程.四.衬托或衬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色或特质加倍凸起.有正衬和反衬两种.五.衬着情况.景物作多方面的描述形容,以凸起形象,增强艺术后果.六.象征用特定的.轻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示与之类似或邻近特色的概念.思惟和情感.也就是借助于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力品德或抽象整顿.七.比较.对比两种不合的事物或情况互比拟较.八.顿挫要褒扬否认的方面和要确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凸起强调个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标.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九.照顾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须要的答复.适当应用这种办法使构造显得紧凑.严谨.十.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述,两者互相映衬,组成一种情趣.十一.正面描述和正面描述描述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述是正面描述;描述对象四周的事物,使对象更光鲜.凸起的是正面描述.十二.直抒胸臆即景抒情,表达诗人面临天然气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惟.十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诗人要表达的思惟情感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面前的天然气象之中,借天然景物抒发情感.是否情景融合,是断定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标记,而是否有意境,又是断定石英诗歌是否为上秤之作的标记.十四.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小我襟怀胸襟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段,又叫感物抒情.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本上融入作者的情感,依靠作者的心志.十五.赋比兴诗有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至于属于表示手段的赋比兴三义,有一种说明如下:“赋”者铺陈,叙物言情,直歌其事,随物赋形.用赋的手段写诗,使人觉得真实.亲热.可是通篇用赋,会掉之浮浅.平直.松散,故要赋比兴合用.“比”以此物比彼物,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十六.虚实联合高考的“诗歌鉴赏”,以主不雅题的情势消失.这就要肄业生可以或许应用所学过的一些术语对诗歌进行简略的剖析.例如虚实相生.比兴手段.以乐景写哀等. 只有真正弄清了什么是“虚”,什么是“实”,才干精确用到诗歌的鉴赏运动中.起首,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丹青中笔划稀少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限.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办法.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含以下三类:(一).仙人鬼魅世界和梦乡.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实际.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二).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阅历过或汗青上曾产生过的气象,但是现时却不在面前.(三).假想的将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产生的,它表示的情将一向延长到将来而不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再看看诗歌中的“实”.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丹青中笔划过细丰硕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不雅世界中消失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接洽,互相渗入渗出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硕诗中的意象,开辟诗中的意境,为读者供给辽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比较,从而凸起中间的.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衬着衬托,从而凸起的中间的.十六.诗歌的章法剖析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宗旨.画龙点睛:用一两句出色的话点明宗旨.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回想古代,伤感实际.寄寓依靠:把情感.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示.以小见大:由平常细微的工作反应重大的主题.直言不讳:文章开首就进入正题,不旁敲侧击.十七.文章构造技能诗歌的构造情势,罕有的首尾照顾,层层深刻,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做铺垫:在情节产生前的交卸.暗示.潜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照顾:前后的互相接洽.浑然天成:构造异常完全,如同天然生成的.十八.其它(一)构想精致(二)新鲜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窠臼别出心裁: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局.作法.(三)颇具匠心(四)情感细腻情感真诚(五)跃然纸上(六)弯曲(七)层次分明。
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五篇模版]
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五篇模版]第一篇: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说到诗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歌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歌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
”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
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
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
”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如《诗经》中的《关睢》《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
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
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
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比拟1、比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
【摘要】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是学好高中语文学科最为基本的奠定,是为掌握更
多的语文知识做准备的工作。
所以小编在此为您收集了此文:“高中语文基础
知识: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本文题目: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
艺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是一定的社会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形
象是艺术特有的反映生活的形式。
具有具体性、生动性和审美意义,具有巨大
的认识价值、教育作用,多方面满足人民的娱乐、审美需要,起着帮助人们推
动社会前进的作用。
文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以语言为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
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
文学体裁:是文学作品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分为诗歌
散文、小说、戏剧。
艺术手法:又称表现手法,是文艺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
体的表现手法。
如文学创作中的各种叙述、描写、抒情的方法(基本艺术手法)
以及讽刺、象征、比喻、对比、烘托、渲染等。
其中有些属于写作手法(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古诗词鉴赏术语:
意象:艺术家以主观情感去感受外在物象,呈现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
诗歌中
的人、物、花、鸟等都是意象。
意境:艺术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形象融成一体之后形成的境界。
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
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所谓
诗眼就是诗歌中最能表现全诗主旨的关键词语。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
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故园情”是诗眼。
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忆长安”是诗眼。
王
维《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