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展开讨论。
在介绍了新课改的背景和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接着在正文部分分别探讨了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变化、语文教学内容的调整、语文教学方法的革新、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展望、发展方向和反思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带来的变革,并对未来的教学方向有所思考和展望。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应对策略、展望、发展方向、反思。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新课改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改革措施,自然也深刻地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的第一门语言课程,承载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思维品质等重要任务。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变革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注重对诗词、文言文等文学经典的传授和死记硬背,缺乏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和引导。
随着新课改政策的出台,小学语文教学在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都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教育部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旨在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新课改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挑战和机遇并存。
只有深入探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和问题,寻找有效的应对策略,才能更好地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1.2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的深度调整,新课改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种改变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非单纯的死记硬背。
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一、引言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是教师们正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和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而新课改则要求我们从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本文将从新课改的背景出发,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实践和完善的建议。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转变1.课程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以知识讲解为中心,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语文科目产生抵触情绪。
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兴趣、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需要转变课程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将学生引导到自主探究和实践中去,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方法的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视背诵和默写,培养机械记忆能力,忽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要求学生要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我们需要转变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导入、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三、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以小学三年级《田园诗人的山水画》为例,我们可以通过实地参观、采访等方式,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从而引发他们对山水画的兴趣和思考。
然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山水画的特点、表现方式,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新课改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互动能力。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的《小狼急刹车》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负责解决一个问题,然后再进行整体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分享经验,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与团队精神。
3.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改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实践。
新课改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对小学语文教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在实践中,新课改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小学语文教学也在改革的过程中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角度出发,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思路。
一、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1.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这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让、学生做,教师独立主宰着教学过程,学生比较被动。
新课改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自己的学习主人,让教学变成更为个性化、多元化、实践化的学习过程。
2. 强调情感教育。
新课改强调情感教育,要求教育要以情感教育为主线,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健康的人格,新课改要求教育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发展,这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要求。
传统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通过情感教育,语文教学可以使学习更加深入人心,更加快乐有意义。
3. 注重创新教育。
新课改提倡创新教育,要求教育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和创造性,为此,教师要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中心,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辅助教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分析及思路探讨1. 学生主体思想的引导不当。
新课改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自己的学习主人,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不知道如何自主学习,老是依赖老师,而教师也不知道如何引导学生学习。
这样既会使教学效果受限,也会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反思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反思新课改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次重大变革,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语文教学改革。
实行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路得到了调整和更新,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困惑和反思。
一是老师教学方法跟不上要求。
新课改强调学生主体地学习,而不是老师主导教学,老师不再做传授知识的角色,而是成为学生的学习导师。
然而,许多老师的教学实践却未能跟上这个要求,仍然以灌输为主,缺乏发现性、探究性、动手性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缺乏主观性和积极性,学习效果不佳,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是教材体系不完善。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形成“以文本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但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体系仍存在重复性、单调性等问题。
许多教材大量堆砌知识,内容偏重,涉及及其广泛,导致孩子看不懂、学不好,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文本的选择和整合方面也存在问题,无法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
三是评价机制需要完善。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评价应当以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为主要标准,但小学语文学科评价机制并未实现这一点。
学生的作文评分仍然以规则的标准为评判标准,没有体现出学生自身的风格和思考深度。
另外,学生评价系统也没有实际的帮助性,家长无法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没有为孩子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对于这些困惑和反思,我们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解决:一是加强师资培训。
教育厅应该提供师资培训机会,让老师可以习得多元化教学方法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此外,要设立一些培训课程,辅导老师们如何合理运用教材,让教材变得更加简洁、生动、实用。
二是提高教材素质。
教育局应简化教材,对教材内容加强筛选,留下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和文本,从而提高教材的质量。
同时,还应加强教材开发,提供更多的教材和学习资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是改进评价机制。
应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可以大胆创新、勇于尝试。
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主观认知和思考深度的评价,不能仅仅看重高分数和规则的学习表现。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反思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
新课改提倡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然而,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我们也要反思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首先,小学语文教材的选用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重点。
目前,课本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在语文教学中泛读现象尤为严重。
学生被要求阅读的课文内容较为深奥,难以理解,导致学生只能停留在机械记忆的层面上,而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因此,我们应该反思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给予学生合适的教学材料,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和领悟其中的意义。
其次,新课改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集中精力在知识的传授上,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真正地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
因此,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
另外,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然而,现实中,我们发现这一方面的培养不够。
学生大多是靠机械地记忆知识点来应对考试,而缺乏对知识的实际运用。
因此,我们要反思如何让学生能够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最后,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
目前,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输入,忽视了学生的兴趣。
我们应该反思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通过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增加趣味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确实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要反思和总结,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反思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反思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新课改作为其中的一次重要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变革。
在新课改的推行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许多困惑和挑战,同时也需要对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反思,不断探索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困惑是教学内容的调整。
在以往的教学中,语文课程侧重于文字的掌握和语言知识的学习,而在新课改下,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发展需求,同时也需要结合学科知识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将课程内容进行合理整合,使学生的学习既能够拓展知识面,又能够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困惑是教学方法的改变。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以讲解和传授知识为主要教学方法,而在新课改下,要求教师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他们在实际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困惑还包括评价体系的改革。
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业水平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表现,在新课改下,不仅仅要求学生的语文水平,还要求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教师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定,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引导,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发展进行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和科学的成长。
针对上述的困惑,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反思和探索,以期在新课改的大潮中更好地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我们应该坚持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特点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
其中,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
新课改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反思,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走向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模式已逐渐被弱化。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每一个学生。
这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更全面的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
此外,教学内容的设计也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既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教材的优化与创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材也得到了优化和创新。
教材的编写要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然而,目前的教材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材内容的选择应更具代表性和现实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
此外,教材的编排也应更加合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材的创新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兴趣。
三、评价方式的改进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也需要进行改革。
传统的以卷面考试为主的评价方法已逐渐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出发,进行全面评价。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培养,而非死记硬背和机械应试能力的测试。
评价方式应该更加多元化,包括面试、作品展示、小组讨论等形式。
此外,评价方式也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度和发展空间。
四、教师的角色转变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也面临着转变。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小学语文课改反思(四篇)
小学语文课改反思新课实施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在于倡导“以人为本,德育第一”的素质教育,切实培养学生的能力。
小学语文实施课改几年来,广大教师投身课改,融入课改,传播了新的教育理念;学生也多了思考的空间和实践的机会,个性得到一定程度的张扬,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
课改使小学语文出现了许多新气象,可谓好评如潮,褒扬众多。
但如果我们冷静面对,认真思考,难道真的就很完美,没有瑕疵,这确实是一个值的深思的问题。
首先,课堂教学与考试内容的问题。
课堂是课改的主战场。
小学语文课改的目的之一是让小学生“减负”,摆脱“题海战术”。
可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今天,考试排名压力是教师一块很大的心病。
学校与学校的比较往往是升学率的较量,学校中班与班的比较也是如此。
有的老师为了应付六年级的升学考试紧张的连觉都睡不好。
老师也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要考试,要评比,没有办法。
要命的是:考试往往不是考学生的能力,而是考学生的熟练程度。
在此情况下,为避免学生考不好引起家长埋怨、学校领导不满和社会误解,不少教师在“课改”的背后,仍偷偷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原本要一个学期学完的东西,一定要在___个月内学完,然后大量做练习题,陷入“题海战术”里。
一方面,教师起早贪黑,废寝忘食,一天到晚泡在学校里,几乎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时间;另一方面,学生机械、重复的训练,变成了学习机器。
说实话,这的确对考试很有用。
但对学生,不仅增加了学业负担,而且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教师,也是一种折磨,我曾去听一位优秀教师的报告会,她动情地说:“我是依靠透支健康来获得事业成功的。
”课改几年了,这种话还从一名优秀教师的口里说出来,我不禁感慨万千。
无奈!新课程改革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需要教师给予其充分的关注和充足的发展空间,实际的情况是老师忙于日常的教学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学,为了挤时间钻研教学,有的教师常常熬夜,有的年轻人甚至不敢要孩子,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2篇)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2篇)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篇1我反复认真地阅读了《小学语文新课标》,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在古代,说某某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书信,这人的语文素养就好;相反,说某某的语文水平差,往往就说这人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筐。
可见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
但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
“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俗语说:“熟读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
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
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
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反思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反思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在内容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新课改也引发了一些教师和学生的困惑和反思。
本文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反思进行探讨。
一、教师的困惑与反思1. 教材内容难以准确把握。
新课改要求教师以话题为中心,跨学科进行教学。
教材中的话题涉及面广,难以完全准确把握。
有时教材中的话题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背离较大,教师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足。
2. 课堂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新课改要求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学、合作学习等。
部分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讲解式教学,难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部分教师未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学资源,教学效果不佳。
3. 评价体系亟待完善。
新课改强调的是综合素养培养,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目前的评价体系仍然偏重于知识的掌握和记忆,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常常感到困惑,无法准确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1. 学习任务繁重。
新课改要求学生更多地进行综合性实践活动,如调查研究、实验观察等,导致学生的学习任务较传统教学时期更加繁重。
学生常常面临多个学科、多个任务的压力,时间安排困难,消化吸收知识的能力不足。
2. 学习方法不当。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从教材的班级话题中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部分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对自主学习缺乏意识,缺乏合作学习的技巧。
学生在新课改下的学习中容易出现困难和困惑。
3. 学习效果难以评估。
新课改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由于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学生往往难以判断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进步。
这给学生带来了困惑和压力,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针对以上教师和学生的困惑与反思,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
对于教师来说,应该加强教材的理解和把握,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1. 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讲解知识点为主,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感。
改革中,我尝试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
例如,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阅读、写作等任务,让学生能够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 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需求,不仅要关注那些喜欢阅读或写作的学生,也要关注那些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学生。
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如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用多媒体教具等,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 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往往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只需被动接受。
而在改革中,我主动放权给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出问题,互相讨论,以及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和写作题目。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4. 注重实际应用和综合运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学习语文知识,而忽略了语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改革中,我尝试将语文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如写作、口语表达等。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其他学科中,提高学习的效果。
总结起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我认为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注重实际应用和综合运用。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新课改下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课改教学模式材料张美芬新课改下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我们认识到:深化教学改革,特别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
目前,在课堂教学上,“少”、“慢”、“差”、“费”等现象还很严重。
这种现象导致了学生不爱学习、不懂学习、不会学习。
不少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因而产生了厌学心理。
因此,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必须改革课堂教学。
当前,教学改革如火如荼,教学改革的热点与焦点所在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儿童的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教学,以人为本,促进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教学模式,如:“以疑导学”教学模式,“自读--积累”教学模式,“熟读精思”教学模式,“漫谈式”教学模式……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这些模式都是富有改革精神的老师们多年教学实践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结晶。
这些教学模式在某些地区乃至全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正是这种“影响”引发了我的忧思:为什么某些地区在某一阶段举办的教改研究活动中安排的有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公开课、观摩课,尽管教学内容不同、课材不同、教者不同、学生不同,但所采用的教学模式都同出一辙!可称之为“引导——发现”模式,亦可称之为“质疑——解疑”模式。
以致于这样的教学流程使人耳熟能详:上课伊始,老师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围绕课文,从字、词、句、内容各方面进行汇报。
)“本节课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各道其疑)紧接着就是老师让学生带着疑问或自读课文思考、或同桌互议、或分学习小组讨论:“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大组交流、释疑。
试问:“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这种问法的科学性是否需要三思?课堂上学生漫无边际却不违问题的汇报常常使教师因为无法及时切入本节课的教学而浪费了有效教学时间,甚至于有的教师“肚疼埋怨墙脚”,暗地里埋怨学生:“哪壶不开提哪壶。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引言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新课改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新课改所带来的变化不仅仅局限于教学内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影响。
本文将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建议。
教材选择与使用问题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使用新编教材。
然而,新教材的内容繁杂,篇幅冗长,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较高。
这给小学语文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在教材选择与使用方面,我们需要做出以下改进:1.精选教材:在选择教材时,要有针对性地选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文本,避免教材过于深奥或太过简单。
2.简化教材:可以适当删减或调整教材中的内容,使其更加紧凑和有针对性。
同时,提供适当的课外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阅读广度。
教学方法的转变新课改倡导学生主体性、合作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这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面对以下问题:1.定期组织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展开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激发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提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方式的改革新课改要求改变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鼓励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然而,现实中仍然存在以下困难:1.多元化评价方法:通过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表达、小组合作等多方面的评价,综合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避免仅仅以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和能力。
2.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评价习惯,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形成自己的学习规划。
家校合作的加强新课改下,家校合作被赋予了更重要的意义。
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面临以下问题:1.提供家长指导:教师应主动向家长提供学生学习的相关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的学习。
2.定期家访活动:建立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了解家庭的背景和特点,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一、绪论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举措,在语文教学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然而,在实际教与学过程中,新课改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进行探讨。
二、对新课改的理解与认识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相对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新课改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三、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与挑战1.课程重负过重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但实际上,教师不得不面对庞大的教学内容和繁重的教学任务。
新课程标准为少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水平,课程的设计要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不宜过于复杂和抽象化。
2.教材和教法不够灵活多样在新课程改革前,大多数小学语文教材和教法都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设计的,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和记忆。
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教材和教法要更加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教学评价缺乏科学性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记忆和笔试能力,评价体系与新课程要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教学评价需要创新,引入综合评价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发展。
四、启发和反思1.突破课程重负,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面对庞大的教学内容和任务,教师应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陪伴者,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材和教法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和教法的设计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反思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反思新课改改革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它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
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困惑和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和探讨。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教材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材内容从传统的文学作品向多元化、多样性的文本拓展,以适应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教材内容的多样化也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如何选取适合学生的文本并进行有效的教学成为问题。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课堂教师的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新课改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引导。
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强调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和合作思维等能力。
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培养方法和技巧。
而现实中,有些教师缺乏相关的培养经验和教学技巧,导致学生发展能力受限。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开展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评价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和成长情况。
实际中教师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以考试成绩为准,评价内容过于重视知识性,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困惑和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进行反思和探索。
教师需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学校可以建立相应的指导机制,引导教师在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实施。
家长和社会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帮助学校和教师解决问题,共同推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摘要】。
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许多变化,从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变到评价体系的变化,都对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家长参与也被认为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反思中,我们需要思考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家长参与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小学生提供更有效的语文教育,开创更好的教育未来。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家长参与、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不断进行改革,其中新课程改革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作为基础学科之一,语文教学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死记硬背模式逐渐被弃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也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和灵活。
家长们在子女的教育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参与对于学生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课改带来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刻影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都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如何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成为广大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围绕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种种变化和挑战展开探讨,并提出一些反思和建议,以期能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1.2 问题提出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已经逐渐凸显出来。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面对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理念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教师们面临的挑战变得更加复杂多样,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如何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他们。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评价体系是否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是否得到了充分的重视等等。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反思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反思新课改是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变革和挑战。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困惑和问题,需要反思和解决。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老师对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具体培养方法和途径不够清晰。
他们可能过于注重教学资源的丰富与使用,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性。
在注重创新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引导他们在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中进行创新,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驱动能力。
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老师仍然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材,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实际经验。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引导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参与到实际情境中去。
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究,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体验和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
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些老师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对于综合素养的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
综合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言运用能力、文化素养、思维能力等多个方面,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语文教学应该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对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科的整合,提供多种学习路径和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领域中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和实践。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老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的导向,忽略了学生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通过文学欣赏和创作,让学生感受美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和应试的训练,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培养。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反思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反思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素养。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困惑和反思。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
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语文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对课文内容没有兴趣,缺乏阅读的习惯。
这一问题的出现,一方面与学生自身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形成不无关系,另一方面也与我们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有一定的关联。
我们往往以教师为中心,过多的灌输知识,导致学生变成被动接受者。
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阅读习惯。
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能力与情感,情感与礼仪,礼仪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我们注重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在情感与礼仪的培养方面还存在不足。
很多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和礼仪观念,缺乏情感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我们在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时,有时过于强调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和陶冶。
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情感内涵和人文精神。
新课改要求我们加强对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经典文化的了解和理解比较有限,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这主要与我们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关。
一方面,教材的选择过于注重应试导向,经典文化的内容存在一定的缺失和片面性。
我们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
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介绍和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新课改要求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学活动还停留在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上,欠缺创新的元素。
我们也注意到很多教师缺乏对于现代科技的应用和教育的思考,导致教学中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不强。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反思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反思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一些困惑与反思。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在新课改中受到了挑战,而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以下是我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反思的看法。
新课改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崇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些学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对于老师的指导和鼓励缺乏积极响应。
这可能与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兴趣有关,也可能与教师在激发学生主动性方面的引导不足有关。
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运用语言进行思维和表达。
一些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自己的综合能力不足,无法做到思维的灵活和表达的流畅。
这主要是因为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才能进行思维和表达。
而现实中,一些学生的语言基础较差,无法理解和运用一些复杂的语言知识。
教师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语言基础的培养,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新课改强调实践和体验,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遇到困难,缺乏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可能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践和体验的重要性。
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
新课改倡导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别指导。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无法给每个学生提供个别指导。
一些教师对个性化教学的理解和实践也有待提高。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寻找更加有效的个性化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一些困惑与反思。
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注重语言基础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注重实践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提升个别指导的能力,实现个性化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文化传承和知识教授,侧重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
然而,新课改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要求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更好地实施语文教学,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转变教学理念在新课改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探究研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教师授课、学生听讲,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在新课改中,我们要倡导教师的引导性教学,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主动思考、参与互动。
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活动,比如小组合作、问题导学、讨论互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讨论和实践,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想象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教材为中心,注重教育传统文化和经典作品的知识点。
然而,在新课改中,我们要适应时代的需求,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开展一些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写游记、观察报告;在课堂上进行语文游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写作,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此外,我们还可以引入一些科技手段,例如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资源,让学生通过网络查阅资料、阅读名著、写作文等,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三、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在新课改中,评价不仅仅是笔试成绩,更多地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评价。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考试成绩为导向,学生在备考中只关注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
而在新课改中,我们要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改教学模式材料张美芬新课改下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我们认识到:深化教学改革,特别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
目前,在课堂教学上,“少”、“慢”、“差”、“费”等现象还很严重。
这种现象导致了学生不爱学习、不懂学习、不会学习。
不少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因而产生了厌学心理。
因此,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必须改革课堂教学。
当前,教学改革如火如荼,教学改革的热点与焦点所在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儿童的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教学,以人为本,促进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教学模式,如:“以疑导学”教学模式,“自读--积累”教学模式,“熟读精思”教学模式,“漫谈式”教学模式……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这些模式都是富有改革精神的老师们多年教学实践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结晶。
这些教学模式在某些地区乃至全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正是这种“影响”引发了我的忧思:为什么某些地区在某一阶段举办的教改研究活动中安排的有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公开课、观摩课,尽管教学内容不同、课材不同、教者不同、学生不同,但所采用的教学模式都同出一辙!可称之为“引导——发现”模式,亦可称之为“质疑——解疑”模式。
以致于这样的教学流程使人耳熟能详:上课伊始,老师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围绕课文,从字、词、句、内容各方面进行汇报。
)“本节课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各道其疑)紧接着就是老师让学生带着疑问或自读课文思考、或同桌互议、或分学习小组讨论:“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大组交流、释疑。
试问:“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这种问法的科学性是否需要三思?课堂上学生漫无边际却不违问题的汇报常常使教师因为无法及时切入本节课的教学而浪费了有效教学时间,甚至于有的教师“肚疼埋怨墙脚”,暗地里埋怨学生:“哪壶不开提哪壶。
”再问:“你最想知道什么?”这个问题的范围何等广阔?资深教师能机敏地对学生的质疑问难进行不同处理,与课文重点无关的冷处理课后解决;内容简单并与课文有一定关系的由教师直接点破或发动学生相互解释,适时解决;与课文重点、难点、语言文字训练点有直接关系的则纳入教学范围,重敲猛打,引导学生自己解疑,令人拍案叫绝。
但也常有“滑边”的现象发生:学生零散、细碎的提问不是使教师乱了阵脚,千头万绪不知从何理起,就是教师干脆强行将学生拉入自己预设的教学轨道,使学生质疑成了一种时髦的摆设,成了教师对时髦的追求和作秀。
改革课堂教学,就应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淡化分析性操作,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充分地阅读、讨论、理解,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和学习的主动权。
就应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积累感悟,受到熏陶,培养语感。
所以,就以上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本身来说无可非议,只是使用模式的人,怎能无视语文教学内容的千姿百态,教与学主体的千差万别,而把一种教学模式视为万能钥匙,以不变应万变,一律简单机械地到处套用呢?这无疑将会导致语文教学模式改革走入新的误区:“非学生质疑不是突出学生主体,非自读自悟不是阅读教学,非名师模式不是优质或最佳。
”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由于它有着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特别是相对教学论中有关过程或“本质”的一般阐释而言,教学模式更易于理解、把握和运用,因而对于推广和普及先进的教学理论与教学经验具有重要的价值。
就像练习武术,首先得熟悉武术的套路,从一招一式开始,当对这些招式掌握得十分娴熟以后,才会有个性化的东西,渐渐地才能达到出神入化、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的境界。
因此,开发和推广各种各样的有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仍是十分必要的。
当然,教学模式也是有缺陷的。
教学所依存的条件是十分多样和微妙的,因而具体的教学情境千差万别。
正如我们经常说的,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节课。
尽管任何教学模式都有明确的应用目的或中心领域,而且有具体的应用条件和范围,有一定的针对性,但“模式”只能是“模式”,它有着天然的局限性。
教学模式的天然的局限性依靠什么来超越呢?我们的答案是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凝聚、融会了教育机智在内的、针对具体的教学情境对教学模式的创造性的运用,是教师高度驾驭纷繁复杂的教学“变数”的能力的综合体现。
教学艺术是教师教学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最好确证,没有对教学模式的创造性运用,教师的上课就容易成为“教教案”、“教教材”,而不是“教学生”,教学就难以避免封闭性、机械性、刻板与程式化,就难以避免教师唱独角戏和教师中心,就不可能顾及到学生独特的生命表现和学生提出的非常个性化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丰富的精神生活、自主交往和个性展示就都受到很大的局限。
实践课程改革,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等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都是新课标所倡导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在语文教学方法上“创新”,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深思的。
那么,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转变角色,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感、所悟、所疑,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我现在所任教的班级学生个性张显。
记得有一次,我刚提完问题,走下讲台站在学生中间,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后排几位同学,见没有举手,准备转身看看前排同学有没有同学想“表现”一下,在转身的一刹那,我吃了一惊,几十双小手高高举起,把我背后围了个水泄不通,他们冲我不住地使眼色,不住地把手往上举,生怕我没发现。
我乐开了花,心想课堂不就应该这样吗?谁说学生上课就一定要坐着规规矩矩,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舞台,他们在这舞台上,可以尽显他们的个性,无拘无束。
二、钻研教材,不放过每一个能让学生参与的教学内容“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同样一篇课文,每位教师讲授后学生的收获各有不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存在高低。
如何让每篇课文学生学习起来都兴趣盎然呢?我发现,撇开枯燥的讲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中去,就能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怀特森先生的课》这篇课文时,我发现,课文中精彩有趣的对话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也没有。
如何让平铺直叙的文字渗透到学生内心,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呢?我发现课文中讲怀特森先生“捉弄”学生部分,虽然没有明显的人物对话,但可以让学生设置出一个情景演一演,果然这一方法非常好,学生一个扮演怀特森先生,一个扮演学生。
入情入境的对话表演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我发现,课堂情景表演兼顾了教学目标中认知领域、情意领域和身体运动领域三个方面,有很强的综合性。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个人表演,小组合作、综合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即兴表演课文(或其中的词句、片断)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而且学生兴趣高涨,学习热情高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钻研教材,挖掘出能让学生参与到课文中的教学内容。
三、形式多样的朗读,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适宜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有两个心理系统在起作用:一是动力系统,如兴趣、情感、动机;一是认识系统,如观察、记忆、思维、想象、擅于煽情的促进学生动力系统起作用,而这也是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何“煽情”,如何调动学生动力系统让课堂活跃,让学生情绪高昂呢?形式多样的感情阅读给语文课堂注入了一针兴奋剂,个人展示读、男女比赛读、小组比赛读等等。
让学生读得有声有色,读得入情入境,把每个字、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都能声情并茂地读出来,变枯燥的讲解为学生的读中自悟。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在教学《大自然的教科书》一文中,对天牛外形的描述,绿虫的描述很细致,如何让学生读出天牛的威风,读出绿虫的可爱呢?我先请一位学生展示读,发现他并没有读出天牛的威风。
然后,我提醒学生应抓住“威风”二字,果然,很多学生马上领会了,有一位学生要来“pk”前一位学生啦!他读得声情并茂,读到威风时,还挺起胸膛,摇晃了几下身子,引得同学们情不自禁大笑鼓掌。
我再让男女比赛读读,男生浑厚的声音与女声清脆的声音形式反差,把课堂气氛推上了高潮。
四、善于提问,质疑问难。
孔子在《子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术,先易者而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意思是说提问要由易到难,同样问题要先提容易解答的,通过对容易问题的解决,取得经验,树立信心,难题也得到解决。
现代教育学家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主要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也就失去了互动的前提。
教学设计中,须引导学生大胆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问题看成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这课的教学中,开始我预设了两个问题:“我们在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里做了什么?我们为什么喜欢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当学生回答,我们在校园门口的树倾听神秘而又有趣的声音,并且读出了各种声音。
我接着深入提问,我们还能听到哪些神秘而又有趣的声音呢?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
当回答了我们为什么喜欢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时,我让学生模仿提问,让学生质疑。
这样学生学会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了求知欲。
在生生互动中,每个学生都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不用担心说错,特别容易激活思维,为学生创设一个“畅所欲言”的思维环境,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阐明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从中获得更多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结果,也有利于合作精神、交往能力的培养。
五、创设交际环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从而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主题活动,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相互间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只有不断实践、探索、创新、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技能技巧,使之协调适中、完美,才能营造出轻松平等、快乐活跃的小学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