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同时发挥 自身优势 , 加快 推进产 业结
构 的优化升级 ,加 强与福 建的经济 分
区( 或琅岐 岛、 平潭 岛) 开展区港联动
试 点 。江 阴港 区可 申请 参照上 海洋 山 港 区做法,实行 自由港的某些政策 。 在 福 州、 门 、 厦 泉州等港 口密集地 区增 加 保税 区数量 ,并逐步实现区港联动 。 3 建立对 台 自由贸易区。在福州 、 .
腹地 和拓展地 应主动 接受 中心城 市的
辐射 ,加强 与 中心 城市产 业的分 工与
信息产业 、 石化产业 、 汽车工业、 船舶
工业 、工程机械制造业 、电力产 业。围
合作;实施 “ 向出海”战略,主动融 东
人 海峡 经济 区,在 规划 建设 、项 目布局
绕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机械 、 石化三 大工 业主导 产业 ,重点 发展 以新一 代
动能力。 ‘
2. 划建 设 海 峡 西岸 核 心 区 的 两 规 翼 地 区 ,增 强 壮 大 海 峡 西岸 的 经 济 实
西岸 产业升 级。 产业发展 是建设海峡西 岸 经济 区的重要依 托 。要 以市 场为导 向、 新技术为支撑 、 高 产业转型升级为
商 投资 区范 围,马尾 台商 投资 区扩 大 到江 阴半 岛 ( 或琅 岐岛 、平潭岛 ) ,厦 门台商投 资 区扩 至 同安 区 ,新设立 泉 州 台商投资区,并提 升功 能,拓展 贸易 功 能,将这 些 台商 投资 区提升 为闽 台
在规划编制 、 目建设 、产业发展 等方 项 面加强与福建的对 接沟通与协作联系;
2扩 大现有保税港 区的功能区域 , .
福 州 马尾保 税 区比照厦 门象屿保 税 区 试行 区港联动 ,并 扩大至 福州 江阴港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前言海峡西岸是指中国大陆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位于亚洲东南沿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海峡西岸地区经济发展亦得到了空前的机遇。

为了进一步推动该地区的发展,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应运而生。

1. 发展背景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海峡西岸地区一直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门户,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之一。

多年来,该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流动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

然而,也面临着发展不均衡、资源环境压力大等问题。

因此,为了加强海峡西岸城市群的整体发展,制定一份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2. 目标与原则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目标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化品质、推动产业升级、跨境合作等措施,促进城市群的经济社会发展。

具体原则如下:•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优化利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营造公平、公正、包容的社会环境;•坚持城乡一体发展,推动农村现代化与城市化同步进行;•坚持开放合作原则,加强与世界各地区、国际城市的交流与合作。

3. 发展重点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经济发展通过推动产业升级,加快科技创新,提高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群的经济竞争力。

要支持重点产业的发展,如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

同时,加强城市群间的合作,形成协同发展的格局。

3.2 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化品质,推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注重绿色环保,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3.3 人才引进与培养通过引进人才和培养当地人才,不断提升城市群的人才优势。

加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科研机构建设,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兴产业。

3.4 跨境合作加强与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地区的合作,促进经济交流与文化交流。

打造一体化的经济圈,推动跨境资源共享和产业转移。

4. 实施措施为了实现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目标,需要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等方面的建设;•支持创新创业,提供优惠政策和创业平台;•加强环境保护,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推进教育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与国际城市的交流合作,推动城市群间的互利互惠。

“海西”:又一新的经济增长极——聚焦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改革与发展

“海西”:又一新的经济增长极——聚焦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改革与发展
角、长 三角两个 经济 区衔接 ,东 与台湾 岛、西与江西的广大 内陆腹地贯通 ,具
有 对 台 工 作 、 统 一 祖 国 , 并 进 一步 带 动 全 国经 济 走 向 世 界 的 特 点 和 独 特 优 势 的
建抓住 中央鼓励 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支
持海峡西岸经济 发展 的重大历史机遇。 同月 ,福 建 省十 届 人大 五 次 会议 2 日正式表 决通 过了 福建省建设海峡 9 西岸经济 区纲要 ,海峡西岸经济 区建 设进入全方位推进 阶段。 在 当年3 月召开 的第 十届全 国人 民 代表大会第 四次会 议上,温家宝总理在 政府工作报告 中指出,把建设 “ 海 西”列入国家 “ 十一五”规划中,明确 提出 “ 支持海峡 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 对集中地的经济 发展 ”,赋予了海峡西 岸经济 区新概念 ,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 区和推进海峡两 岸交流 与合作创造 了新
的机遇。
地 域经综 合体 。
因其 特 殊 的地 理位 置 , 所 以 “ 海
一 西 . 入发 展快 车 道 海 进
西”的建设与发展也具有特殊 的战略意
义 。有 关专 家指出,海峡西岸经济 区具 三个 战略意义 : 从 区域 经济 的 角度 来 看 ,它 将导 向海峡经济 圈或中华经济圈 ; 从福 建 省 的着 眼点 来 说 ,它 是 闽
省 全 面推 动 自 身 发 展 壮 大 的 战 略 ;
派、团体 以及学者 、专 家,纷纷提出构建海峡 西岸经济 区、 扩大海 峡西岸经济带 ,以推 动两岸急剧增长 的经 贸往来及合 作 的意见或提案,这也是首 次透过民主党派 以大会发 言形 式
聚焦 “ 海西”发展。
和其他 台商 投资相对集 中地 区的经济 发展” ,既是保 增长 的

海峡经济区区域规划的基本思路

海峡经济区区域规划的基本思路
经济 区 的范 围。
( ) 历 史 、 文 化 传 统 的 相 关性 三
组成部分,是以跨行政区的经济区或者生态环境攸关区为
对 象 ,以协 调 区际利 益关 系和优 化 资源 空间配 置为 目标 , 以空间布局 和要索 配置为 重点所编 制的长远 规划 。在 市场 经济条件 下,编 制区域规 划的主要 目的是解 决市场机 制在
州 、丽水 、梅 州 、 州 、 头 、揭 阳、抚 州 、鹰潭 、上饶 、 潮 汕 景德 镇等 市 。 海 峡 经济 区 区域 范 围确 定的主 要依 据 如下 :
( )地 理 空 间 上 的 连 续 性 一
也有人缘和商缘联系。分布世界各地的福建、浙江和广东 籍华侨利用海外的资本、技术和信息资源,近年来回乡投 资创业的热情和规模递增。而且,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等 广泛分布在台湾、福建及周边地 区,在海峡经济区内具有
区域规 划 即 区域性 空 间规 划, 是 全 国性 空间 规划 的
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地区, 形成 了海峡经济区的主体。 其次, 周边区域的确定既要考虑与台湾的经济联系,又要考虑其 与福建省的经济联系。浙江南部、江西东部以及广东北部 都与福建保持密切的经济贸易往来,而且通过福建与台湾 ’ 不断扩大经济联系规模,这可以通过台商在这些地区投资 规模的逐年扩大得到体现。江西南部的赣州市由于其经济 联系的主方向是南下与珠三角对接,因而没有被划进海峡
二 、海 峡经 济 区的 自然 、经济 和 社会 发展情 况
海 峡 经济 区区域 范 围的 划分 还 考虑 到 区域 内经 济联
海 峡经济 区涉及我 国东南 沿海 5 省, 自然差异性 明 个
系的密切程度和走向等因素。首先,台湾和福建是经济联
显,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差异更大,全面系统地了解海峡

在“海西经济一体化”中寻求新突破——海峡西岸经济区崛起中泰顺发展的机遇与对接

在“海西经济一体化”中寻求新突破——海峡西岸经济区崛起中泰顺发展的机遇与对接
优势 , 大力发展旅游休 闲产业描绘 出了新 势 的合理有效利用 提供 了契机 。 轮廓 。 坐标 三 : 乡统筹 。海 峡西 岸经济区 城
重要基地 , 国重要 的 自然 和文化旅 游 中 我
心。就泰顺 而言 , 海峡 西岸 经济区虽没有 直接进行定位 , 但仍可 以从中找到发展坐
5 8省道建 成 ,极大 改善 了泰顺 的交通 区 位条件 , 为泰顺各 行各业发展注入 了新的
活力 。 泰顺 区位交通的节点位置使得泰顺 拥有 了独特 的接轨周 边产业带 、经济 区 、
城市群的可能 。 目前 , 泰顺 已初 步显示 出 了这种接轨 的良好态势 。 温州等发达地区 的汽摩 配等产业正逐步向泰顺转移 。 随着 龙 丽 温泰 高速 公路 、2省道 改 一级 等重 5 的交通 状况 将极大 的改善提升 , 这种 节点
区位优势 、 源禀赋等综 合考 虑 , 置 了 资 设
2 市 级 功 能 区 和 4个 县 级 功能 区 。这是 个
海峡西岸 经济 区中为我 们高起 点谋划 城 乡发展提供 了一个新 的契机 。 坐标 四: 生态建设 。海 峡西 岸经济区
划区域加快发展 、科学发展指 明了方 向, 提供了舞台。 泰顺作为海西北部 的经济欠
多家 。 泰顺人经济 ” “ 正在全国各地 提高 自 己的影响力 , 也正 在对 家乡“ 泰顺 经济” 不 断提高贡献力。
心竞 争力 。 以泰顺 的比较优势去承接海峡
区位交通 上 的节点优 势 。新 的
西岸 经济 区 ,必须强化泰顺 自身特色 , 坚
持错 位发展 , 免 同质 竞争 , 避 着力 打造 独 特 的县域 经济 品牌 , 形成接轨海峡 西岸 经 济区的核 心竞争力 。 要把发展高效生态农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与政策建议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与政策建议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与政策建议海峡西岸经济区简介海峡西岸经济区,全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是由福建、台湾、广东三省(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组成的,总面积达14.5万平方公里。

它位于闽台合作、泉金建设和珠三角经济区之间,东临台湾海峡、南濒南海、西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毗福建省。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新兴的经济发展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自然资源,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在经济发展方面,海峡西岸经济区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2019年,海峡西岸经济区的GDP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占全国总GDP的4.4%。

同时,在经济增长速度、外贸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多项指标上,海峡西岸经济区均位居全国前列。

在产业布局上,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制造业为主力,同时也大力发展服务业。

福建省闽南地区和台湾南部地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台湾、澳门和广东粤西地区则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业的主要发展区域。

政府部门也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加强环保和生态建设,全面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综合实力。

政策建议虽然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为进一步促进其经济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加强与台湾的经贸合作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的联系紧密,但受到政治因素等的影响,经贸往来受到限制。

加强与台湾的经贸合作,扩大交流,扶持台资企业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将有助于推动双方的经济共同发展。

二、推动智能制造与新能源发展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海峡西岸经济区拥有较强的制造业基础,应积极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

同时,海峡西岸经济区也应加大新能源的投入和开发,在清洁能源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

三、完善创新支持政策创新是推动新型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海峡西岸经济区应完善创新支持政策,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技术转移和市场化应用,将有助于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海峡西岸经济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1.简介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它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总的目标任务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基本要求是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宏观政策统一化、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社会文明化。

2.意义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央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福建贯彻落实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伟大实践,是福建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责任,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福建发展的战略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布局的完善。

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将有力推进福建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协作,逐步形成从环渤海湾到珠江三角洲整个沿海一线的完整发展布局,凸显海峡西岸在东部率先发展、东中西部良性互动的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有利于在加快东部发展中发挥福建优势。

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助于福建在新一轮发展中树立新理念、拓展新思路、开辟新空间,充分发挥沿海港口、外向带动、对台合作、生态资源和对内联接等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更高水平、更优效益的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上新台阶,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有利于形成服务中西部发展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

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构建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大型海港、空港为主骨架、主枢纽的海峡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挥对外开放的“窗口”示范作用,为促进中部崛起、西部开发提供一条快捷顺畅的对外开放战略通道,并不断拓展福建发展空间。

4有利于构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将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紧密联系、互动联动、互利共赢,使福建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结合部、先行区和重要通道,提高台湾同胞对祖国的向心力和认同感,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新贡献。

关于福建落实中央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情况及建议

关于福建落实中央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情况及建议

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核心是要利用海峡西岸经济 区地处
两岸交流的重要区位优势 , 将其建设成为加强两岸交流合 作,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前沿平 台和纽带。正如
本文是 2 01 3年民进中央参政议政调研课题和福建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 目《 构建海峡两岸厦金跨境经济合作 区研究》 的阶段f 生 成果
放至设 区市 一级 。
往的独特优势。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 对于完善沿海
地区经济布局, 提升福建在两岸关 系中的地位具有 重要
作用 。
二是放宽台资产业准人 , 闽台产业合作对接取得新进
展。支持鼓励承接 台湾产业转移 , 允许 国家禁止之外、 不
涉及 国家安全的各类台商投资项 目在海峡西岸经济区落 地。落实省政府 “ 十二五” 建设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基地专
西岸经济区战略实施以来 , 浙南 、 粤东 和赣南地区的一些 市县利用福建两岸交流平 台, 拓展对台合作 和对外贸易 , 取得显著成效。 二、 福建对 中央“ 三规划两方案” 及E C F A协议的落实
情 况
古雷炼化一体化 、 福欣特殊钢等 2 2 个重点项 目建设按期推 进。汽车、 精密机械、 太 阳光电、 L E D 、 电子信息、 风力发电
本 文 分析 了落 实海峡 经 济 区发 展 战略 的 三规 划 两方案存 在 的 问题 与 困难 , 提 出一 些具 体 的应 对措施 。
[ 关键词] 三规划 两方案
海峡西岸经济 区战略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1 0 0 3— 0 6 7 0 ( 2 0 1 3 ) 1 2— 0 0 4 7— 7
区域 发 展
《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 指出的 : 海峡西岸经济区地处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及其发展前途探略——兼论香港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及其发展前途探略——兼论香港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第 5期 1
《 展研 究 》 发
海峡经济区广义来说, 就是海峡两岸的经济区, 是海峡 西岸和东岸、 大陆和台湾共同建立的经济区, 只要愿意, 大
过香港公司入股厦门商业银行, 这些都标志闽港台合作取 得的成果。 望未来, 展 闽港合作的潜力还很大, 在投资、 金
陆很多省份都可以成为海峡经济区的成员, 和台湾一起在 海峡经济区范围内共 同发展。 目前已经形成的大陆对台频 繁交往的格局, 在一定程度上说, 就是一个大 的海峡经济 区的雏形。 当然, 海峡经济区西岸的主体是福建, 这是谁也
础。
2 0 年, 0 9 国务院讨论并通 过了 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 这标志着海峡西岸经
济区正式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海峡西岸经济区, 是 指台湾海峡西岸, 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 南北与珠三 角、 长三角两个 经济区衔接, 东与台湾岛、 西与江西的广大 内陆腹地贯通, 具有对台工作 、 统一祖 国, 并进一步带动全 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 经济综合体。 当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
最有活力的发展平台。 除了平潭岛开发外, 还要加快福建其 他新增长区域的建设。 福建的十大新增长区域除了平潭综 合实验区外, 还包括环三都澳、 闽江口、 湄洲湾、 泉州湾、 厦 门湾、 古雷半岛、 武夷新区、 龙岩产业集中区、 三明生态工贸 区在 内, 应该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大力度的开发建设。 目 福建十大新增长区域的发展重点、 前, 产业布局, 已经有 了明晰的规划, 十大新增长区域 日益成为福 建引领海峡经 济区发展 的核心区域。 展望未来, 福建必将通过十大新增 长区域的大力度开发建设, 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实力, 为海 峡经济 区早 日 成为海峡两岸主流经济区打下 良好基

海西经济区发展规大纲

海西经济区发展规大纲

海西经济区发展规划前言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

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在对台交流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规划范围包括福建省全境以及浙江省温州市、衢州市、丽水市,广东省汕头市、梅州市、潮州市、揭阳市,江西省上饶市、鹰潭市、抚州市、赣州市,陆域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

规划期从2011年至2020年。

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一节发展优势第二节机遇和挑战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第一节战略定位第二节发展目标:科学发展、改革开放、文明祥和之区和生态优美之区。

第三章空间布局第一节功能区划分一、东部沿海临港产业发展区。

二、中部、西部集中发展区。

三、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区。

第二节总体布局一、加快建设沿海发展带。

二、纵深推进五个发展轴。

三、培育壮大九个集中发展区。

第四章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第一节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一、加强产业深度对接:提升台商投资区载体作用;拓宽两岸产业对接领域;提升产业合作关联度。

二、深化农业合作。

三、提升服务业合作水平:建立两岸物流业合作基地;加强旅游合作。

四、扩大对台直接贸易。

第二节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推进文化、科技、教育和卫生交流合作。

第三节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客运枢纽、货运枢纽、信息枢纽。

第四节建设两岸合作的平潭综合实验区第五章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第一节加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与对外通道建设一加快交通通道建设:贯通东西通道、连接两岸通道、拓展南北通道和区域协作通道。

二、合理布局港口建设。

福州港、湄洲湾港、厦门港、温州港和汕头港以及拓展港口腹地。

三、提高空港服务能力。

第二节建设海峡西岸能源基地:电力、能源储备、新能源开发。

第三节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第四节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第六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第一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第二节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第三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第四节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开发基地: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强海洋环境保护。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12.13•【字号】闽政[2010]32号•【施行日期】2010.12.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闽政〔2010〕32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编制的《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福建省委、省政府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同意,并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

现将《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是引导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

《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对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升海峡西岸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完善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和共同繁荣,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依据《规划》,加强区域分工协作,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完善城镇体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的力度,切实加强对重要交通通道和设施、生态廊道、重要保护岸线、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需要保护和控制空间的规划管理,实现全省区域空间的有机协调和整合。

以《规划》为指导,继续完善城市联盟平台建设,进一步创新跨区域自主协调机制,推进区域合作,从工作机制上保障区域与城镇的健康发展。

各地要按照《城乡规划法》,将《规划》的要求落实到各层次城乡规划中,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要抓紧组织编制《规划》确定的重点地区的城镇发展布局规划,加强平潭综合实验区等十大新增长区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要及时编制区域专项规划,推进区域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要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统筹协调、科学指导小城镇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促进我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战略构想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战略构想
构成 , 布在 沿 海 一 线 , 济 比较 发 达 , 分 经
但腹地较小。 这是城市群各城市规模不 大,实力较小的重要原因 扩大城市群 的腹地 ,加强 经济区 的经 济联系和 合
( )海峡 两岸 经济合 作与一体 化 二
发展的战咯 “ 支撑 点 ”
通:: 峡西岸城市群发展构筑经济…体 bf 1e .
维普资讯
. ,
l.J 稿 rJ :专 F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战略构想
●肖金成 曹忠祥
卜・ _ 五”规划纲要提 出 “ 支持海 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 经济 发展 ,带动 区域经济发展” ,这是
党 和 国家为 推动 国家统 一‘ 采取 的重 要 所
的历史进程和我 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以 及中华民族走 向世界 的时代要求看,包 括台湾海峡在 内的海峡经济区的形成是 大势所趋 。 海峡西岸 城市群将作为与海
在香 港和澳 门 已顺 利 回归 祖国的
经过2 多年的改革开放 , o 我国东部
情况下, 台湾 问题已成为祖 国 统一大业 的重点和焦点。 福建与台湾有着割不断
海峡西岸城市群 发展 , 积极推动海峡西
岸经济 区及海峡经济 区的构建,将逐步
把台湾省纳入到两岸经济合作和人员交
流体系 中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快 国 家和平统一 的进程 。
二 、城 市群 发 展 的基 本 思 路
门湾,使其定位是海峡 西岸城市群发展 的龙头。通过 国家级开 发区等方面的优 势,走在福建 发展 的前沿 、生产 力的前 沿,并以此带动漳州 的经济发展,向闽
_ T业集 中地 。 其次,重点建设 以厦 门为 中心的厦
该在 与周边 区域开展合作的基础上,实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2008-2020年)福建省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第一节发展战略与定位第二节发展目标第三节发展策略第三章空间布局体系第一节总体空间布局第二节空间发展部署第三节城镇体系结构第四节重点地区空间组织第五节城乡空间统筹指导第四章产业空间布局协调第一节产业空间布局总体方向第二节重点产业聚集区布局第五章机场、港口布局与交通通道协调第一节机场布局协调第二节港口布局协调第三节交通通道协调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协调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能源发展与资源节约第三节水资源节约利用第四节土地资源节约利用第五节旅游资源优化开发第七章基础设施配置和综合防灾体系优化协调第一节环境基础设施优化配置第二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第三节综合防灾体系优化协调第八章分区域发展协调第一节分区域协调发展的引导思路第二节闽东北区域协调发展指引第三节闽西南区域协调发展指引第九章闽台协作及与周边省区协调第一节闽台协作第二节与周边省区协调第十章实施保障措施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和推动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福建在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修编)》、《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指导福建各城市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前瞻性、战略性的规划,是制定区域内各相关专项规划和城市(镇)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海峡西岸城市群是指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体。

海西区将成为中国经济又一增长极

海西区将成为中国经济又一增长极

2 — 8
优 势 ,高 起 点 发 展 特 色产 业 ,提 升 经 济 整 体 素 质 。 四是 统筹 区域 内协 i发 展 ,推 动跨 省 区域 合 培 j 作 ,加 快 形 成 区域 、城 乡 经 济 社 会 一 体 化 发 展 新 格 局 。 五足 创 新 体 制 机 制 ,先 行 试 验 一 些 重 大 改 革 措 施 ,继 续 发 挥 海 峡 两 岸 经 济 区对 外 开 放 的 先 行 作 用 。 六 是 加 快 社 会 事 业 发 展 ,促 进 社 会 和 谐 。七 是 加 快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努 力 建 设 人 居 环 境 优 美 、生 态 良性 循 环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地

中国外贸出现积极变化但 形势依然严峻
《 工人 日 》20 年5 日报道 ,商务部 日 报 09 月9 前发布春季 《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报告认 为 ,总体 上看 ,中 国对外 贸易 形 势近 期 出现 了一 些 积极 变化 ,但 国 际市 场需 求 低迷 状 况 可能 持续 较长时间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严 一 峻复 杂 。 进入20年 以来 ,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 09 . 的负面影响进一 步加深 ,工业产出和贸易萎缩 的 速度加快。各闫经济刺激 汁划见效也尚需时 日。 。 最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M )再度下调 IF 经 济 增 长 预期 ,预计 20 年 世 界 经 济 将 下 降 09 1 %,为二战以来最严重 的经济衰退。其 中发达 . 3 国家经济将下降3 %,美国 、欧元 区和 日本将分 . 8 别下降2 %、 . . 8 4 %和6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 2 . 2 家经 济仅增 长 1 %。 . 6 报告指 出,面对严峻复杂 的外部环境 ,中国 政府・方面坚持立足扩大 内需 特别是消费需求保 持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采取调整部分产 品出 口退 . 、 税率 、改善融资环境和贸易便利化等符合7T 规  ̄O ' 则的措施 ,努力稳定 出口,积极扩大进口。 广大进出口企业也积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 , 加大创新力度 ,强化 内部管理 、大力开拓市场。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海峡西岸经济区位于中国享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沿海地区,是由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个省份组成的经济区域。

该区域以资源丰富、经济发展速度快、开放程度高等特点,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下面将从产业发展、区域合作、开放程度等方面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该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国内资本进入,从而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重点产业。

福建省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石化等为主导产业,广东省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珠宝首饰等为主导产业,广西省以能源、冶金、电力等为主导产业,海南省以旅游、现代农业等为主导产业。

这些重点产业的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

其次,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区域合作方面展现了强大的合力。

福建自贸试验区、广东自贸试验区、广西自贸试验区、海南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促进了该区域的经济一体化和产业互补。

通过合作建设港口、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实现了区域间的互联互通。

此外,四省还积极探索建设综合性开放试验区,加强政策协同和智力资源共享,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融合发展。

再次,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该地区坚持以开放促发展的理念,积极扩大对外开放。

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相继设立了自贸区,并在自贸区内推行一系列改革举措,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的投资。

此外,海峡西岸经济区还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合作,加强与东盟、台湾等地区的经贸交流,拓展了对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然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地理位置优势,该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也存在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其次,由于四省之间的发展差异较大,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仍然较低,不利于区域间的协同发展。

此外,对外开放的程度虽然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地区的比较仍然存在差距,需要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综上所述,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产业发展、区域合作和开放程度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贯彻落实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实施意见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贯彻落实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实施意见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贯彻落实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公布日期】2009.07.16•【字号】闽国土资文〔2009〕120号•【施行日期】2009.07.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贯彻落实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实施意见闽国土资文〔2009〕120号各市、县(区)国土资源局(地矿局、矿管办):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和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促进福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结合我省国土资源工作实际,经研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科学编制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按照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新要求,会同省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和国土资源部有关单位,科学编制我省国土规划,从更高层次统筹全省国土空间开发布局、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整治、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统筹经济区内的区域发展、城乡发展和产业发展对国土资源的需求,协调各类产业、专业规划的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

2.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弹性机制,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战略定位和新的要求,层层落实到新一轮市、县、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及时保障我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各项建设对用地的合理需求。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各地依据上级下达的规划用地指标划定用地边界后,再根据城乡建设规划,将符合城乡建设规划而没有规划用地指标的区域,适当增划一部分作为用地扩展区。

今后发展过程中如符合城乡建设规划且年度用地计划指标不突破,在用地扩展边界范围内的建设,视同符合土地利用规划。

基本农田划定时,对规划期间省、市、县级重点建设项目中布局或选线走向未定的项目,可预留一定数量的占用耕地规划指标,增划一定数量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今后这些项目确实无法避让占用基本农田时,可用增划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冲抵,并按一般耕地报批,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留有更灵活的用地空间。

目前我国的13个区域经济规划

目前我国的13个区域经济规划

目前我国的13个区域经济规划1 珠三角经济区2 海峡西岸经济区3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4 横琴岛总体发展规划5 关中―天水经济区6 辽宁沿海经济带7 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8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9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10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1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12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13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1 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9年1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从国家战略层面给予珠三角地区五大定位,即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凭借毗邻港澳地区的深度合作优势,现代服务业将得到优先发展,重点包括金融业、会展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外包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与旅游业。

到2020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60%。

2 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若干意见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要求将该地区建成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与文化旅游中心。

3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并要求,要把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与促进海域滩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作为发展重点,着力建设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工业基地、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与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将江苏沿海地区建设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4 横琴总体发展规划2009年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横琴总体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将横琴建设成为"四基地一平台",即粤港澳地区的区域性商务服务基地、与港澳配套的世界级旅游度假基地、珠江口西岸的区域性科教研发平台与建设融合港澳优势的国际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海西经济区发展规划PPT

海西经济区发展规划PPT

“三纵八横”高速公路网


第一横:国高“宁(德)上(饶)线”宁 德至武夷山段
第二横: 国高“(北)京台(北)线” 浦城至福州段
第三横:国高“福(州)银(川)线”福 州至邵武段
第四横:海西网莆田至永定高速公路
第五横:国高“泉(州)南(宁)线”泉 州至宁化段
第六横:海西网厦门至沙县高速公路
第七横:国高“厦(门)成(都)线”厦 门至长汀段
=.html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2
海西经济区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 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总的目标任务是“对 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基本要求是经济 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宏观政策统一化、产业 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社会文明化。经济区以福建 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人 口约为6000~8000万人,预计建成后的经济区年 经济规模在17000亿元以上。
第八横:海西网古雷至武平高速公路

温家宝总理考察
温家宝总理在金厦海滩
温家宝总理在厦华电子公司考察 (2009.5.8)
温家宝总理考察
第一,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第二,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三,提高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第四,推进海峡西岸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 第五,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第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强自主创新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
两岸
一体
“海峡城市群”

发展规划 平潭
以两岸共建等合作方式实现合作规 划、合作开发、共同受益,争取在2 020年前建成两岸合作的国际旅游 岛和两岸贸易特别区。
旅游
三轴八区
三轴八区
三轴:蓝色海滨景观轴,从浙江台州至广东汕尾 的12个海滨城市;绿色生态景观轴,从浙江金华 至福建三明,包括金华、丽水、衢州、南平和三 明5市;红色人文景观轴,从江西上饶至广东梅州, 包括上饶、鹰潭、抚州、赣州、龙岩和梅州6市。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一、发展现状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个省区以及台湾地区的一部分,总面积约为33.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3亿人。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区域。

在经济发展方面,海峡西岸经济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19年,该地区 GDP 总量达到约22.5万亿元,年均增速为6.7%。

同期,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外贸易总额达到约2.5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逐年增加。

此外,该地区还发展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如福建华侨城、广东美的、广西华晨等。

然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该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福建和广东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而广西和海南相对落后。

其次,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

传统的制造业和传统的农业占据了该地区经济的较大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

再次,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

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大投入,以便更好地支持其经济发展。

最后,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压力,需要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二、对策建议为了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以下是一些对策建议:1.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加强跨区域合作,形成合力推动发展。

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加强省际协调合作,推动资源要素流动和产业配套发展。

2. 深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加强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提高产业附加值。

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加大公路、铁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区域的连接度和运输效率。

同时,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

4.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治理,推动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一一年三月前言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

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在对台交流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

2009 年5 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 号,以下简称《意见》)。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着眼全局,在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入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标志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为谋划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布局,指导和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意见》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范围包括福建省全境以及浙江省温州市、衢州市、丽水市,广东省汕头市、梅州市、潮州市、揭阳市,江西省上饶市、鹰潭市、抚州市、赣州市,陆域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

规划期从2011 年至2020 年。

本规划是指导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发展基础海峡西岸经济区区位优越,对台合作优势独特,山海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具备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

第一节发展优势优越的区位条件。

海峡西岸经济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台湾地区和祖国大陆的结合部,邻近港澳,发挥着承南启北、贯通东西的桥梁纽带作用,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前沿平台和纽带。

良好的资源环境和人文优势。

海峡西岸经济区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比较高;岸线资源丰富,港口优势突出;旅游资源独特,拥有福建武夷山、福建土楼、福建泰宁、江西三清山、江西龙虎山、江西龟峰和浙江江郎山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及风景名胜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著名侨乡,旅居世界各地华人华侨2100 多万人,港澳同胞400 多万人,人文优势明显。

独特的对台合作优势。

海峡西岸经济区处在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与台湾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大陆距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区域,平潭岛距离台湾新竹仅68海里。

80%以上台湾民众祖籍地在福建。

台湾的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大部分传自海峡西岸经济区,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妈祖文化等在台湾地区有广泛影响。

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商贸往来历来十分密切。

闽台政治法律关系渊源深厚。

率先对外开放的沿海地区。

海峡西岸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地区之一,依托毗邻台港澳优势,率先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充分发挥经济特区改革“试验田”作用,率先推行市场化改革,市场化程度高、民营经济发达。

较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9 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 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近3500 美元;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先进制造业逐步发展壮大;人口和产业不断集聚,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增强,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第二节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间产业转移不断加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推进,这些都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强与台湾地区的合作、实现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实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为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强大动力。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政策的实施,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有力支撑。

两岸交流合作全面推进。

近年来,两岸实现直接“三通”,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两岸关系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以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妈祖文化和祖地文化为纽带的交流交往更加活跃,台商投资区等载体平台已成为台湾产业转移的集聚区,海峡论坛等重大涉台经贸文化交流活动影响日益扩大。

随着两岸关系不断改善,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地理上连为一体,在自然、文化上具有相似性,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市场体系内在联系紧密。

闽粤赣、闽浙赣等跨省区域协作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出海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将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同时,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主要是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和产业素质有待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实力还比较弱;港口资源开发利用还不充分,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区域内原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海岛、水库库区等地区发展基础薄弱,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促进要素合理流动的制度环境和市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创新,改革攻坚的任务仍比较繁重。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努力开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新局面。

第一节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全面贯彻落实《意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着力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互利共赢;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着力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着力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发展、文化更加繁荣、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区域。

第二节战略定位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分工协作,不断增强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

——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

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独特的对台优势和工作基础,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实施先行先试政策,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的经济全面对接,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

——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

从服务、引导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出发,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海空港为主骨架主枢纽的海峡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使之成为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拓展两岸交流合作的综合通道。

——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立足现有制造业基础,加强两岸产业合作,积极对接台湾制造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两岸产业合作基地。

——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

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增强对两岸游客的吸引力,拓展两岸共同文化内涵,突出“海峡旅游”主题,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

第三节发展目标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通过持续努力,到2020 年海峡西岸经济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科学发展之区。

着力科学发展先行,力争在一些领域走在全国前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

到2015年,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其中福建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较大幅度增长;到2020 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其中福建省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经济融合不断加强,形成两岸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改革开放之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建立起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区域合作不断拓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服务两岸直接“三通”的主要通道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功能更加凸显。

——文明祥和之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突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建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收入分配结构更加合理,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人民生活更加富足,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入全国前列,人民安居乐业。

——生态优美之区。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节能减排得到落实,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位居全国前列,成为人居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地区。

第三章空间布局按照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明确功能区定位,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区位优势充分发挥的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功能区划分充分发挥发展基础较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等有利条件,进一步细化功能分区,优化产业布局,加强陆海统筹、山海联动发展,推动形成科学合理的主体功能区。

一、东部沿海临港产业发展区。

发挥沿海港口优势,引导产业集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壮大化工、装备制造、能源和港口物流业,建设沿海临港重化工业基地,形成沿海产业密集带。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引导发展滨海旅游、港口航运、生态养殖等产业,加强对重要江河的入海口、海湾、岛屿及其周边区域的保护。

二、中部、西部集中发展区。

中部以丽水-南平-三明-龙岩-梅州、西部以衢州-上饶-鹰潭-抚州-赣州等中心城市为支撑点,形成以点状分布的增长极。

依托生态、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发展果林竹、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旅游等产业,进一步吸引人口和产业集聚。

大力发展集约型的绿色有机农业,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

三、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区。

以闽江、九龙江、晋江、汀江(韩江)、瓯江等为主要水生生态廊道,以武夷山脉和洞宫山-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两大山脉为核心的生态功能保护带,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资源保护,实施水源涵养保护工程,发展休闲旅游业、林竹业和绿色有机农业等生态产业。

第二节总体布局按照功能区定位,统筹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一带、五轴、九区”网状空间开发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