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填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否则不计分。)

1.“禹铸九鼎”“禹开九州”是上古时候的传说,它们实际上反映了()

A.禅让制的结束 B.商王朝的发展

C.西周的强盛 D.夏朝的建立

2.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3.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4.不属于受封诸侯王义务的是( )

A.镇守疆土,以蕃屏周 B.征派赋役,管理人民

C.朝觐述职,效忠朝廷 D.互相征战,开拓疆土

5.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同祖同宗”、“认祖归宗”、“寻根问祖”、“叶落归根”等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

A.夏,王位世袭制 B.周,分封制

C.周,宗法制 D.唐,科举制

6.下列制度中,对我国社会人际关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礼乐制

B. 分封制

C.宗法制

D.三公九卿制

7.2007年12月,在台湾慈湖蒋介石陵寝将要关闭之际,蒋介石孙媳蒋方智怡首度明确表示,将会遵照蒋经国遗愿,将两蒋(蒋介石、蒋经国)遗体移到浙江奉化安葬,在台湾引起轩然大波。蒋方智怡的这种文化情结源于( )

A.父系氏族后期B.夏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8.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千米)、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千米)、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千米)、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千米)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9.“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这说明周朝政治的本质特点之一是( )

A.神权政治 B.分权政治 C.族权政治 D.官僚政治

10.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道:“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 )

A.皇权专制与分封制 B.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

C.皇帝制度与世袭制 D.宗法制与郡县制

11.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12.《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2 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13.封泥是将稠泥浆贴在捆好书绳的简策的锁口处,在其尚存软性的似干非干之时,用刻好的印章在封泥上盖印(压印),从而留

印迹于封泥之上。综合上图秦印封泥及所学知识,正确的有( )

①秦朝设立丞相制度

②秦印封泥中的文字是小篆

③秦朝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④秦朝廷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4.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 )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

15.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福建地域上主要有闽中郡,当时福州属闽中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②郡守是闽中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③闽中郡有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④福州是闽中郡郡守的封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D.①④

16.下面两幅图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

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B.分封制、郡县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分封制、行省制

17.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8.“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钱穆《国史新论》)文中“委员制”指当时的( )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

19.唐朝“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三省分工彼此制约和监督,其长官都是宰相

B.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

C.三省相互配合加强了相权,削弱了皇权的独尊地位

D.三省把相权分割为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三部分

20.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一批人才补充官僚机构,这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

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

21.元朝在统一全国过程中,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设立了不少行中书省,以代表中书省在地方上行使职权,1287年,忽必烈在全国范围内设行中书省,作为地方一级的行政机构。行省制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实质是继承和发展了(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22. “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能够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

C.具有稳定性和独特性

D.有力地防止了权威被颠覆

23.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萧功秦指出:“中国传统社会……在平民与精英之间以及在社会精英的三大主要阶层(地主、士绅和官僚)之间,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就传统官僚专制社会所具有的社会流动程度而言,中国可以说是人类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具阶层开放性结构的社会。”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的主要因素是( )

A.卖官鬻爵

B.土地自由买卖

C.科举取士

D.农民起义改朝换代

24.史载:“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这一状况发生在( )

A.西周成王时期

B.西汉高祖时期

C.唐代玄宗时期

D.北宋太祖时期

25.元朝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从其布局特点可以判断元统治者的用意主要在于( )

A.扩大地方行政管理范围及权限

B.促进各地区间的经济平衡发展

C.防范地方割据以巩固中央集权

D.南北纵向分区有利于民族融合

26.有人说:“夫以无权之官,而欲强做有权之事,则势固必败;以有权之事,而必责于无权之官,其望更难酬,此从来阁臣之所以无完名也。”这里的“阁臣”是指( )

A.秦朝的三公

B.唐代三省长官

C.明代大学士

D.清朝军机大臣

27.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善隐然执政之府矣。”有学者认为此观点用于评价军机处欠妥,最恰当的理由是( )

A.军机大臣只掌握军权

B.军机大臣有决策权

C.军机处是处理西北军务的机构

D.军机处是传达皇帝决策的机构

28.张鸣在《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中说:“终明之世,内阁从制度意义上讲仍然不是宰相,它在编制上一直是临时的,成员严格上也都有自己的本职,入阁只是一种兼职。而且六部作为执行机关在体制上并不隶属于内阁,内阁领导他们,事实上没有法理上的依据,所以内阁和六部经常会出现摩擦。”材料表明( ) A.内阁职务虚设,没有任何特权 B.内阁等同宰相,可以统领六部

C.内阁、六部平行,实现权力制约 D.内阁权大位显,却无法理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