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合集下载

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

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

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有三种表述,即:自由的有意识地活动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产劳动即人的本质。

这三种表述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有其内在联系的。

只有从这三种表述及其意义上考察人的本质,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现实意义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理论探索,阐发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真正揭示了人的现实本质及其发生发展,超越了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人的本质观。

在当今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重新研读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对我们的理论创新和社会实践都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一)为唯物史观的创立提供了契机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不仅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

马克思发现“人”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他发现“历史”的过程,因为在他看来,人是历史的人,历史是人的历史,人和历史不可分离,反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有机统一的。

(二)关注民生问题,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之所以成为科学的理论,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坚持“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实现人民幸福,需要首先解决民生问题。

实现中国梦,构建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国家,应当深入学习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克服指导思想上重增长、轻民生的取向,切切实实为人民群众谋福利。

(三)依靠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发挥人的主体作用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而正是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并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人的本质只有在劳动实践中才能实现,而人的劳动实践又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从而形成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以人为本,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重要体现。

对马克思《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

对马克思《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

对马克思《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一个科学论述,关于人的类本质的论断没有从根本上摆脱理想主义色彩的局限性,但《手稿》还是比较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的一般思考。

标签:《手稿》;人的类本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马克思一直致力于研究人的本质的理论。

1843年马克思曾提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但人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并没有进行具体地阐述。

《手稿》中马克思明确指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

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

”即人是类存在物,人的类本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生产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由此将实践规定为人的类本质。

马克思以实践的目光去看待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本质,因而是后来形成的以改变世界为主旨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最初表现形態。

一、《手稿》中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阐述1、人的类本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1]人作为有生命的类存在物,其类特性就在于这种生命活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也就是说,人的类特性有两个特点:一方面这种生命活动是有自由的,另一方面是这种活动是有意识的。

人的生命活动的有意识是指人能够使自己的生命本身变成自我意识和意识的对象,人的生命活动的自由则是人因有意识而能够把自身的类当作自己的对象,可以按照人的类的意愿自觉地改造和创造自己的生活。

这也就是说,人的类生活的基本内容是生产生活,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也就是通过人的生产生活的形式来表现的,生产生活也就是劳动,也可以理解为人的实践活动。

2、人的类特性是劳动或实践马克思说人是“类存在物”,即将人视为自然界中的一个特殊的类,由此将人从自然界中区别出来,从人类的整体即“类”的角度去把握人,并以此为出发点寻找和论证人的本质。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试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及其现实价值[论文摘要]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内容。

由于马克思在不同的时期对人的本质有不同的表述,学术界对马克思人的本质论的理解也有不同。

对此,我们应该深入马克思的原着,结合他当时的写作背景从整体上找出不同历史阶段关于人的本质观的内部联系,从而更完整更全面地理解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从哲学开始产生,人的问题就成为哲学家思考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哥拉就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有一条万世不渝的箴言:“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将人定义为政治的动物;文艺复兴时期更是歌颂人的伟大、提倡人的尊严。

但几千年过去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进展缓慢,只有马克思真正实现了对人的本质问题的完整理解。

一、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历程马克思一生所追求的就是人的解放,因此人的本质理论始终是他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探讨不是即成的,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而逐步深入的。

马克思在他的第一部哲学着作《博士论文》巾就表现了他对人的问题的关心,他接受了黑格尔“自我意识”的观点,并看到“自我意识”和周同世界的联系,但是此时的研究仅仅局限于思维领域。

在《莱菌报》时期,受到费尔巴哈“类本质的影响,他主张“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肓》中开始转向现实的人,马克思提出了新的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马克思充分肯定了费尔巴哈对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作是人的真正本质的批判,接受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异化的观点,并且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关于认识主体能动性的合理思想,认为人在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中创造着自己的生活,改变着整个自然界。

“因此,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

他认识到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类特性”,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肯定了劳动是人的本质,是人同动物的区别的实质,为马克思形成科学的人的本质观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探析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探析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探析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对于人的本质问题,古今中外,各个时代的哲学大师都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回答,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回答都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马克思在总结前人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从实践的角度进行了新的思考,对人的本质作出了科学的定义。

一、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内容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揭示与论述,先后给人的本质作了三种界定。

(一)劳动是人的本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人的生产生活出发,对人的本质作出了规定,“人是类存在物,不仅因为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他自身的类以及其他物的类――当做自己的对象;而且因为――这只是同一种事情的另一种说法――人把自身当做现有的、有生命的类来对待,因为人把自身当做普通的因而也是自由的类存在物来对待”,“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身对人来说不过是满足他的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需要的手段。

而生产生活是类生活。

这是产生生命的生活。

一个物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这是马克思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立足于主体的人来揭示人的类本质,实际上是人的实践性,这种区别于动物本能生命活动的特性之所以是人的本质,因为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是为满足人类的需求而进行的。

不同事物之间的质的区别就在于其内在规定性的不同,从而同周围环境发生不同的关系和作用。

人同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可以对周围世界和人自身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改造,因此只有在人改造周围世界的对象化活动中才能揭示出人的本质,而人的实践活动只不过是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结果。

从这个意义上讲,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是人作为类存在区别与动物的本质表现,是人类本质力量的确证。

(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针对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抽象界定,运用科学的实践观,从现实的角度阐释了人的本质的科学内涵。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一、理论描述——人的本质在马克思的理论中,有两种不同性质的人的本质理论,一个是价值本质,回答“人的本质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另一个是事实本质,回答“人的本质事实上是什么”的问题。

马克思认为人的价值本质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而事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实际上,事实本质是一种现实性本质,用来说明人的实际生存与活动状况的。

这种现实性本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会性,揭示人与动物的区别和人与人的区别;另一个是自然性,阐述人的自然特性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其中,社会劳动是人与动物的区别,社会关系是人与人的区别。

另外,人的自然特性是人的生理、心理在内的各种自然特性的总和,而人与自然界是相互作用、不可分离的,两者都把对方作为自己的对象。

价值本质是一种可能性本质,用来描述人类社会能够达到的最终形态。

这种可能性也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创造性,指人的意识即主观能动性,二是实践性,指人对自由的追求。

人的本质总的来说是事实本质和价值本质的统一,实现人类解放这一最高理想。

二、案例分析——资本家与雇佣工人将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用于现实作理论分析,得出现实社会的真实状态和最基本矛盾,预测社会的整体变化趋势。

这里,我将以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为例利用马克思的理论进行分析。

首先,可以看到,资本家和雇佣工人是一组相对概念,是同时出现的,而且标志着两种人群的相对社会关系。

一般来讲,资本家掌握着生产资料,从而有能力并实施对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进行剥削,达到资本积累。

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作为人类,自然的与动物进行了区分;显然,在现实中,两种人是不同的,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还是以其他方式展现,那就是社会关系。

资本家与雇佣工人通过劳动(生产产品等)关系结合到一起,由于生产资料被资本家占有,在生产关系中,雇佣工人处于被支配地位,同样,在分配关系中,资本家占主导地位。

但是,在这种资本主义社会的架构下,人产生了异化,包括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过程的异化,类本质的异化,人与人的异化。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具有深刻社会理论和政治思想的哲学体系,一直以来都在探讨人的本质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旨在理解人类的本质属性以及社会和经济条件如何塑造和影响这些属性。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强调了其在社会和历史背景下的重要性。

1. 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可以追溯到其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人的本质是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变和发展的。

这一观点强调了历史背景对于人的本质的塑造作用。

人的本质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受到社会、经济和政治条件的影响。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的本质属性包括社会互动、合作和共同劳动等方面。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通过社会实践和历史进程来发展和展现的。

在社会分工和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人的本质得以表现。

这意味着人的本质是历史性的,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形态下的人的本质可能有所不同。

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经济基础对人的本质的重要影响。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它决定了社会的组织结构和资源分配方式。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本质是在经济基础的基础上建立的,因为人们的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和机会都受制于经济结构。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文化和意识形态等领域,它们受经济基础的影响而存在。

马克思主义认为,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和维护者,它们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利益。

因此,人的本质也受到上层建筑的塑造和影响,包括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

3. 阶级斗争与人的本质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下,社会是由阶级对抗和斗争驱动的。

阶级斗争是人的本质发展和解放的动力之一。

不同阶级的人拥有不同的利益和社会地位,这决定了他们对社会的看法和行动。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是人的本质解放的前提,因为他们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底层,受到最严重的剥削和压迫。

4. 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的本质最终,马克思主义展望了一个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消除了私有制、阶级和剥削的社会形态。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
马克思认为,人类本质是一个既有关心又被关怀的活物,人是一种自然社会性
存在,对其他人由本能地产生吸引力。

马克思将人和动物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认为它们都是被自然施以“报复性压力”的物种。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某种程度上,人与自然之间存在一种联系。

另一方面,在马克思的理论中,人的本质更多的是一种理性思维存在。

在社会
阶层的分歧现象之下,对于上层阶级的非理性暴政形式,人们需要运用理性思维来反抗。

理论的本质就是通过理性的思考来揭穿非理性的主义,促进阶级制度的变革。

因此,马克思对于社会的思想,让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更大的反抗能力,从
而带动了社会变革的理论推动力。

而在高校与高等教育领域,也是将理性文化变革视为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领域,教育者和学习者将不同学科的传统和现代理论融入到整个课程体系中,培养出具有理性意识、勇于进取的后生,启迪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使他们更有能力面对未来的挑战。

因此,从马克思的理论出发,高校和高等教育对于探索人的本质以及培养人的理性思维,至关重要。

马克思关于人本质的认识

马克思关于人本质的认识

马克思关于人本质的认识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说劳动是人的本质或人的本质是劳动。

第二个阶段是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三个阶段是说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这三个定义不是孤立的、互不相关的,而是有其内在联系的。

只有从这三个定义及其内在联系来考察人的本质,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马克思。

马克思的思想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着的观点来看待。

就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论述(劳动、社会关系、人的需要)而言,它们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人的本质存在于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中,存在于它们的有机统一中。

我们可以这样解读马克思的人性论。

马克思在《提纲》中提到,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性的一般特征,而手稿中提到的劳动是人的本质,形式中提到的人的需要即人性是人性的具体特征。

相信大家一定听过萨特的名言。

现代社会,人们的迷茫往往来自于选择太多而不是选择太少。

怎样的人生选择才能定义自己的人生?与传统的生活方式不同,现代人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选择,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家里。

人们面临着更多的十字路口,越来越多的困惑和迷茫。

存在先于本质的命题简洁地概括了这种困惑。

在他看来,存在先于本质的思想是指导人们如何生活、如何理解自己、如何理解他人和世界的关键。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第一次对人的本质作出科学界定。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主要有三个命题:一是“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二是“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三是“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关于第一个命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这一思想,提出人的生命活动具有特有的方式,即实践或劳动。

实践活动是人和动物的最本质的区别,也是产生和决定人的其他所有特性的根据。

在马克思看来,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物质生产,和作为动物的生命活动的生产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把自己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

因此,人将自然界和自身当作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并能够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工具,既改造自然界,也改造自身。

关于第二个命题,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认为,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

人类社会存在两种关系,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人的本质离不开同自然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一切现实的人都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一切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主要的社会关系,是“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

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形成了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宗教的以及行业间的等复杂的社会交往,并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映现着人的本质。

关于第三个命题,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

这里,马克思不仅赋予需要以前提性,而且赋予它以普遍性、永恒性和能动性。

马克思还特别强调指出,“需要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

”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的不断改变和发展的历史。

马克思论述关于人的本质

马克思论述关于人的本质

马克思论述关于人的本质马克思通过否定性辩证法和"内在关系"视角去审视人的本质,从三个视角去阐明了人的本质:利益与需要是人的本质产生、发展和扬弃的内驱力,"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一定的"社会关系总和"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制约其自身的人的现实本质.马克思从而将需要、劳动、社会关系联系起来,也将人的本质、实践唯物观与共产主义有机结合起来人,作为一种特殊的高智能生物,“人性”应当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和人的非生物属性这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人的生物属性,体现了人与生物的统一,是人的基本属性;人的非生物属性,体现了人与生物的对立,是人的特殊属性“人的本质”,按我们大多数人所接受的马克思的经典定义,是指人的非生物属性,又称为“人的特性”。

人的本质也是一个系统质。

可以区分为即人的属性、人的特性和人的本质三个层次。

坚持辩证统一的观点看待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

马克思理解的“人的特性”,是“自觉自由的活动”、是“劳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我国理论界,通常也分别从“意识性”、“劳动实践性”、“社会性”三方面使用“人性”或“人的本质”一语。

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的经济、科学、文化等背景下,提出这样的认识,无疑是人类认识的一次重大飞跃。

但是目前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有陷于空泛化、教条化的迹象,已经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诸多新发现不相适应,也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基本认识原则。

那么,人与生物的本质差别是什么呢?就从分析马克思提出的“自觉自由的活动”、“劳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三个方面入手,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吧。

首先,“自觉自由的活动”即通常所说的“意识性”,其重要标志是语言文字。

作为人类“意识性”重要标志的语言呢?其实许多动物种类内部也是有语言交流的,只不过这些语言没有完全被人类所理解罢了:我们常说鸟语花香,鸟类的谈情说爱,通风报信,都是靠鸣叫来完成的;猫,悠闲高兴时会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而我们一般熟悉的“喵”声,兴奋渴求时短暂而柔和,恐惧哀怨时绵延而凄厉。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第一,人的本质是人自身。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下称《导言》)中批判了宗教关于人的虚幻本质,马克思认为:人不是脱离尘世的存在物,人就生活在人的世界,人生活在国家、社会中。

传统宗教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上帝,因此其对人的本质的解释,不仅不具有真正的现实性,相反真正现实的人却被忽视。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在《导言》中揭示了人是人的本质这一重要概念的真正内涵,即“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的绝对命令:必须推翻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

他在《导言》中再次强调:德国人解放的立足点就是承认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一学说。

上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说明人的本质不是宗教,而是现实的人,他超越了德国哲学抽象的人以及费尔巴哈丢掉人的社会本质而仅仅强调人的自然本质的观点,而以人的“国家特质”“社会本质”来说明人,把人从神的统治和奴役下解放出来,把人的本质还原给人,并认为只有做到“人是人的最高本质”,才是德国求得解放的唯一途径,这里马克思提倡了一种价值理念:即人的最高价值在于人本身。

即便在今天,“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的深邃含义,也没有被深刻理解。

在一些人的潜意识中,金钱、物、官、各种“神”等等“非人”的东西处于根本的位置,而人的地位、人的尊严遭到贬损,“以官为本”,“以物为本”,“以钱为本”,“以神为本”仍然控制着人、危害着人、扭曲着人,并且仍然有很大的市场。

第二,人的本质是人的需要。

马克思在《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中多次提到人的本质就是人的需要。

为什么人的本质是人的需要呢?“因为对某种物的需要最明显地、最无可争辩地证明:这种物属于我的本质;物的为我的存在、对它的占有,就是我的本质的属性和特点。

”[3]173在原始社会,没有私人财产,人也没有异化,这时人的“需要”自然表现为真正的人的本质,生产者生产的物品刚好满足他的需要,就是说需求和供给刚好相等,不存在剥削和奴役,这种需要虽然简单,却反映了原始状态下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人的本质没有被物所奴役、控制。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探讨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探讨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探讨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探讨源于他的“唯物史观”理论。

他认为,在物质世界中,人性是由物质条件决定的,他们的行为和感知直接受到物质环境影响并反映现实条件。

人性随着时间变迁不断发展,思维和感情也会随之改变,他们的做法与信仰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这意味着,人根据他们的实际处境来定义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除了受物质环境影响,马克思也认为人类的行为也受人的历史性背景和文化传统影响,这种影响对人及其社会习俗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他们不同于动物。

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的,而不是个体的。

他的学说可以总结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他认为人类是通过社会活动,创造、维护和改变社会关系来实现自身价值和意义的。

他认为,人的本质和人的历史发展是相互联系的。

人的本质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社会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本质被异化和扭曲,但是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本质将得到彻底的恢复和发扬光大。

他强调了人类的创造性,认为人类的本质在于创造,并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肯定。

他的理论提出了一种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认为社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平等、幸福和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张人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性的本质,人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的支持和保障。

人类社会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的,人的本质就是在这种关系中得以体现。

因此,马克思认为,要真正理解人的本质,必须把它放在社会关系的背景下来考察。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与其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的生产活动是其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而生产关系的变化又必然导致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变革。

因此,人的本质是通过社会关系的转化和变革,不断地实现和发展的。

总之,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是一种以人类社会关系为基础的哲学思想,认为人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性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所构成的。

同时,马克思还关注了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产关系,认为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是人的本质得以发挥和实现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马克思主义对人哲学上的理解为:人的内在生命物质本体与特定的大脑意识本体构成整体的自然人。

自然人通过劳动关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关系形成系统的外在矛盾关系,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不论是自然还是社会人其总体的都是通过人的内、外矛盾关系形成自我解放的主体矛盾关系。

人的自然本质是动物的进化产物,人超越自然的创造是人本身。

人性就此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阐述:1、自觉是人的基本属性,其贯穿内外矛盾。

人是自觉必然的主体。

人的一切行为即为有意识认识、解放自我的存在。

意识的基本属性就是自觉的属性,人性的根本内容就是自觉。

2、实践是自觉的。

人产生于实践,在实践中发现自然及社会关系的存在。

以实践发现自觉的认识,以实践解放自我的创造。

创造自我的实践是解放的基本路径。

3、解放自我的主体。

以实践的劳动创造人类自我存在,形成自我存在的发展。

人自然的受外在物质世界的约束,人类的产生是对于自然的解放,获得对于自然的相对自由。

新生个人都是一定历史的产物,在新的实践中发展自我必然与旧世界产生矛盾,人类通过扩展实践范畴,创造新型实践工具来解放人的内、外矛盾。

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发展自我实践能力才可以发展自我的存在。

人的基本创造力即生产力是人类发现、创新具体自然及社会矛盾的总体总体。

生产力具体表现为劳动力。

扩展资料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关系决定人的本质的命题,为我们理解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同时,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不是彼此分割、孤立的,而是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正是在社会关系中才形成了人的本质。

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体现的就是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而不是各种社会关系的简单相加或某种社会关系的重复。

这就要求我们用系统的、全面的方法从总体上,从各种社会关系的有机联系中把握人的本质。

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

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

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

他强调了人的活动和劳动在人的本质中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他的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历史中特定条件下形成的。

人的本质由人类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关系所决定。

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和社会的,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在马克思的观点中,人的本质不是固定和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生活的演进而变化的。

马克思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具有劳动能力。

人通过劳动创造和改变世界,同时也改变和创造自己。

劳动是人的生活必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通过劳动,人与自然界进行相互作用,满足自身的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

通过劳动,人不仅改变了自然界,也改变了自己,形成了自身的个性和个人特点。

劳动对于人的本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马克思指出,通过劳动,人不仅能够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还能够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智力和创造力。

劳动是人与自然界进行直接联系的手段,也是人与社会进行联系的手段。

通过劳动,人主动地塑造自己的生活和社会。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他认为,人是社会化的动物,个体的发展和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来决定的。

人的本质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通过社会关系来体现和实现。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关系是通过生产关系来体现的。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包括所有的生产力和所有的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的产物。

他认为,阶级社会存在着压迫和剥削的现象,不同阶级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社会关系。

这种不平等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人们的利益冲突和阶级斗争。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是通过阶级斗争来改变和塑造的。

他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推动力。

通过阶级斗争,被压迫和剥削的阶级可以推翻压迫者,实现自己的解放和发展。

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论述的认识

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论述的认识

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论述的认识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他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即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充分体现出自己的本真。

人的本质不仅是一种生物属性,更是一种社会历史属性。

首先,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说明了人具有社会属性和社会需求。

人是一个社会性动物,个体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依赖社会。

在社会中,人类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形成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组织。

人不能孤立存在,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其次,马克思的观点强调了人类的劳动活动是人的本质的重要体现。

人类通过劳动改造和利用自然,创造出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物质财富。

劳动不仅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必要手段,也是人类与自然和社会互动的基础。

通过劳动,人类得以实现自我肯定、自我发展,并从中获得满足感和自豪感。

此外,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的本质是可变的、历史的。

人的本质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历史的进展和发展而不断演变。

不同社会形态下的人,由于受到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其本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比如,在原始社会中,人的本质主要表现为物质生产劳动和简单的社会关系,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本质则呈现出了被剥削和压迫的状态。

最后,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论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人的本质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人类社会存在的一些固有规律,为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当代社会,我们需要通过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关注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们的自由和幸福。

总之,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劳动是人的本质的重要体现,人的本质是可变的、历史的。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对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们应当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努力创造有利于人的本质的充分发展的社会环境。

马克思论述关于人的本质(精品)

马克思论述关于人的本质(精品)

马克思论述关于人的本质马克思通过否定性辩证法和"内在关系"视角去审视人的本质,从三个视角去阐明了人的本质:利益与需要是人的本质产生、发展和扬弃的内驱力,"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一定的"社会关系总和"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制约其自身的人的现实本质.马克思从而将需要、劳动、社会关系联系起来,也将人的本质、实践唯物观与共产主义有机结合起来人,作为一种特殊的高智能生物,“人性”应当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和人的非生物属性这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人的生物属性,体现了人与生物的统一,是人的基本属性;人的非生物属性,体现了人与生物的对立,是人的特殊属性“人的本质”,按我们大多数人所接受的马克思的经典定义,是指人的非生物属性,又称为“人的特性”。

人的本质也是一个系统质。

可以区分为即人的属性、人的特性和人的本质三个层次。

坚持辩证统一的观点看待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

马克思理解的“人的特性”,是“自觉自由的活动”、是“劳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我国理论界,通常也分别从“意识性”、“劳动实践性”、“社会性”三方面使用“人性”或“人的本质”一语。

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的经济、科学、文化等背景下,提出这样的认识,无疑是人类认识的一次重大飞跃。

但是目前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有陷于空泛化、教条化的迹象,已经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诸多新发现不相适应,也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基本认识原则。

那么,人与生物的本质差别是什么呢?就从分析马克思提出的“自觉自由的活动”、“劳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三个方面入手,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吧。

首先,“自觉自由的活动”即通常所说的“意识性”,其重要标志是语言文字。

作为人类“意识性”重要标志的语言呢?其实许多动物种类内部也是有语言交流的,只不过这些语言没有完全被人类所理解罢了:我们常说鸟语花香,鸟类的谈情说爱,通风报信,都是靠鸣叫来完成的;猫,悠闲高兴时会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而我们一般熟悉的“喵”声,兴奋渴求时短暂而柔和,恐惧哀怨时绵延而凄厉。

评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

评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

评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是从三个方面界定的。

首先,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角度,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属性;其次,从人与人的关系角度界定,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再次,从人自身发展的角度界定,认为人的自身需求就是人的本质。

分析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内涵,对于推动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是社会中最为活跃的因子,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思考,总结吸取了人类思想史上优秀文化成果,第一次对人的本质作出了科学的界定。

当今学术界对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研究,主要是从以下三个重要方面的理论视角开始的,第一方面是关于劳动是人的本质的思想,第二方面是关于人作为社会行为活动关系的总和,简单的来说人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三方面是从人类社会的需求上面进行的界定。

对于这三个方面的人的本质认识的探讨,有助于更好地研究社会现象,有助于不断完善当下社会建设的理论,丰富对于人的本质的思想研究。

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角度界定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所在对于劳动是人的本质,无论是从人类的进化历史上来看,还是从人类不断发展和壮大的历史上来看,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劳动在其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对处于萌芽状态中的人而言,他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劳动来锻炼自身的能力,从成长的过程中,找出适合自身不断发展和不断变化的内在动力,这应该是归功于劳动在人的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不断地完善和提升人的各方面能力。

从劳动促使人类进化成为真正的人的角度上来看,可以发现人类的本质界定最起初是从劳动开始的。

马克思认为人的社会属性与动物群体的属性之间有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就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劳动也是人的本质所在。

在这个角度上来看,人的社会性往往体现在人在参与到一定的社会活动过程中的时候,往往是可以通过协作式的劳动来进行完善的,动物则不能从事一定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劳动。

人类进行劳动的过程就是改变自身处境的过程,人之所以能够区别于其他动物更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劳动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论文摘要]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和重要内容。

由于马克思在不同的时期对人的本质有不同的表述,学术界对马克思人的本质论的理解也有不同。

对此,我们应该深入马克思的原着,结合他当时的写作背景从整体上找出不同历史阶段关于人的本质观的内部联系,从而更完整更全面地理解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从哲学开始产生,人的问题就成为哲学家思考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哥拉就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有一条万世不渝的箴言:“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将人定义为政治的动物;文艺复兴时期更是歌颂人的伟大、提倡人的尊严。

但几千年过去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进展缓慢,只有马克思真正实现了对人的本质问题的完整理解。

一、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历程
马克思一生所追求的就是人的解放,因此人的本质理论始终是他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探讨不是即成的,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而逐步深入的。

马克思在他的第一部哲学着作《博士论文》巾就表现了他对人的问题的关心,他接受了黑格尔“自我意识”的观点,并看到“自我意识”和周同世界的联系,但是此时的研究仅仅局限于思维领域。

在《莱菌报》时期,受到费尔巴哈“类本质的影响,他主张“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肓》中开始转向现实的人,马克思提出了新的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马克思充分肯定了费尔巴哈对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作是人的真正本质的批判,接受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异化的观点,并且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关于认识主体能动性的合理思想,认为人在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中创造着自己的生活,改变
着整个自然界。

“因此,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

他认识到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类特性”,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肯定了劳动是人的本质,是人同动物的区别的实质,为马克思形成科学的人的本质观奠定了基础。

1845年,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从实践这个全新的视角理解人,完成了从抽象的人向现实的人的转化。

对费尔巴哈关于“抽象的人”的人的本质观进行了根本性的批判,马克思指出他“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

于是马克思从人的现实的历史活动来理解人的本质从人的实践活动和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来看人,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一个根本性命题,标志着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把人放到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进一步论述和阐发了在《提纲》中的人的本质观,“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科学内涵
所谓本质,就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与其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

人的本质即人之为人的内在根据。

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同其他动物一样.必须从自然界中获取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就是人们需要有衣、食、住、行等东西。

而人又超越于动物之上,按马克思的话来说“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则生产整个自然界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存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㈣。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

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 。

因此,人的本质表现为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在自由自觉的劳动中,人证明了自己
是一个区别于自然和动物的主体存在。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类本质。

但是人的类本质仅仅揭示了人作为“类”存在和动物的不同,没有考虑到一定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对人的影响。

马克思没有停留在这个层次.他要研究的是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中人与人的不同,特别是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以及这种对立的实质。

马克思试图通过对资本主义现存秩序的根本批判,求得无产阶级的阶级自由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并在此前提下实现人的个性的全面解放和个人的真正自由。

所以,他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必然会继续深入。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而个人从事的具体的生产劳动都是社会总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一定的社会中进行的,人类历史越向前发展,劳动的这种社会性就越强。

因此,我们从广泛的社会联系中考察人,发现人的本质更重要的体现在其现实的社会本质上。

然而体现人的社会本质的活动又不局限于劳动,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社会的活动,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着人的本质。

规定人的本质的社会关系,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关系的总和,按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人的本质“存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如果单个人不和其他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从事生产活动,而是离群索居,他就不能成为人。

就像是鲁宾逊漂流到荒岛能够生活,他所有的生存技能也是在现实社会关系中学会的。

而狼孩由于脱离了社会关系因而就失掉了人性。

阂此,人之所以成为人,乃是由其社会本质决定的社会这个关系网是复杂变化发展着的,因而,人的本质也不是凝固不变的抽象物,而是具体的、历史的。

我们要全面地把握人的本质必须从总体上把握、多层次、多角度地考察,把他放到具体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处于不同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的人具有不同的社会存在形态,也具有不同的本质;人的社会存在形态及其本质是个历史发展过程,人既继承了以往历史积淀
下来的优秀文化,在创造和发展历史的同时,也创造和发展了自己的存在和本质。

人的本质只能是一种变化和发展着的社会存在。

然而“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存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人学的伟大之处不在于马克思为我们指明了人的本质是什么,而在于他为我们提供了实现人的本质的途径。

人通过自己的实践创造活动改造了外部世界和自己本身,发展和确证了人的本质力量。

正如马克思所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一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人之所以是个类存在物就在于他们从事生产实践劳动,也就是说,人同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突破了自然物种的限制,有目的地运用工具对周同世界进行改造和创造。

因此只有从人改造和创造属人世界的对象化的活动中才能够揭示出人的本质,而人的改造和创造活动,不过是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结果,因此“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性。

从现实性上来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的实践创造活动又是社会性的活动,只有在社会中,人才真正成为人。

可以说人的类本质和社会本质是通过人的实践创造活动实现和统一起来的。

所以,人的本质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个过程,人的本质是具体、历史、变化发展的。

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还是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只能通过自己后天的实践创造活动获得。

要实现人的真正本质必须保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如果忽视自然对人的反作用,人是无法实现自己的本质的。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是“现实的、有形体的、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吸人并呼出一切自然力的人”。

即人类要在与自然的物质与能量交换中获得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同时,也要防止人类对自然的破坏。

社会的建设是通过人来运作的,现代社会的发展不仅仅体
现在财富的多少上,也要看人的本质的实现程度。

采取措施提高人的素质,人才能健全地发展,从而逐步实现人的本质,社会也才能不断地进步。

要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素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真诚合作,培植人们的团结和谐和相互宽容的精神;克服个体的狭隘性和自私性;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发展。

总之,只有正视和消除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类似于异化的矛盾,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达到和谐,人的真正本质才可能实现。

在现时代社会,人的本质的实现仍然是我们追求的价值目标,并以此来建构我们的制度,发展我们的能力,提升我们的境界,努力让人们自己尽可能得到充分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