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苏教版)梦溪笔谈二则教案2 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梦溪笔谈二则》教案2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梦溪笔谈二则》教案2

《<梦溪笔谈>二则》教学方案2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准确地解释重点字词的含义,能用现代汉语逐句说出课文的意思。

2.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方面的聪明才智,能说出两三个我国古代的其它科学技术成就。

教学过程模块一:课堂导入导的绿色农业早在我国北宋就已经出现了。

其实,不仅在农业,在建筑业方面,中国古代同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古人建造了许多庄严宏伟、设计精巧的建筑,其中的一些建筑虽然经历了漫长岁月,却仍巍然屹立,完好无损,成为我国古代科学文化伟大成就的象征。

在杭州梵天寺,就曾有这么一座香火鼎盛的木塔。

如今,梵天寺木塔在历史变迁中,不幸被损毁,但沈括却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这座宏伟建筑的修建过程。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走进这座木塔,去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方面的聪明才智。

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教学目标1.能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准确地解释重点字词的含义,能用现代汉语逐句说出课文的意思。

2.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方面的聪明才智,能举出两三个我国古代科学家并介绍其科学技术成就。

模块二:课文疏通下面先请同学们听读课文,注意生僻字的读音。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反复地读几遍,稍后我们请几位同学展示,请其他同学点评。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并组织朗读展示与点评)接下来,我们请大家自主疏通课文,最终达到能逐字逐句地用现代汉语说出课文意思的目标。

自学时请注意两点:疏通课文1.充分利用好课文注释,重点掌握常用文言字词的用法。

七年级语文上册 《梦溪笔谈二则》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梦溪笔谈二则》教学设计 苏教版

《<梦溪笔谈>二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实词的意义用法。

2.学习详略得当突出中心的方法;品味简洁生动的语言。

3.了解北宋以前自然科学所达到的高度成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1.掌握文章中实词的意义及用法。

2.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语设计在中国科技史上有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李约瑟教授赞许它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被国际上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它是哪本书呢?它就是北宋的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撰写的《梦溪笔谈》。

现在让我们学习选自《梦溪笔谈》的两篇文章——《以虫治虫》和《梵天寺木塔》。

二、读熟文章注意以下字词与句子。

1.字词。

岁:年成穰:丰收谓:叫患:担心贻:赠给讫:完,结束2.句子。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子方虫)悉为两段。

——省略句旬日子方皆尽,岁以(之)大穰。

——省略句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之)以金钗。

——省略句三、小组学习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疏通两文大意的任务。

要求:1.完成对课文的理解,整理关键词语和句子,疑难的地方批注出来。

2.班上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四、内容理解1.沈括在《以虫治虫》一文中表达什么看法呢?联系现在治虫害的办法,你赞同哪一种?2.《梵天寺木塔》中喻皓用什么办法解决木塔稳定问题的?3.两篇文章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这三个问题主要让学生抓住文章的精华、重点,而两文共同运用的详略得当的介绍方法更加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更好体现出《梦溪笔谈》是介绍科学成就的作品。

【资料宝藏】1.关于沈括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是一位以博学著称的科学家。

对于文学、艺术、自然科学、技术、历史、考古等各门学问都有深入研究。

沈括一生在各地为官,积极参加王安石的变法,也是一位政治家。

沈括自幼勤奋好学,在其母指导下,14岁就读完了家中的藏书。

少年时代的沈括随其父走南闯北,增长了许多见识。

沈括于1063年考中进士,不久升为太史令。

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教案(苏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

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教案(苏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

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教案(苏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通过感受我国古代科技,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进展的爱好。

了解周围的科技进展情形,关怀科学技术的进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在班级中形成浓厚的科学氛围。

2、联系课文的背景,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

3、把握课文中的常见文言文实词词义,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中的常见文言文实词词义,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中的常见文言文实词词义,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教学预备:课本、教学案等教学类型:复习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激趣请学生展现各自收集的有关本课的图片、资料,教师作总结,并点评预备材料,看谁预备得最详细。

二、相关链接简介作者沈括和«梦溪笔谈»三、复习«以虫治虫»1、复习文言实词和虚词庆州界〔地域,范畴〕生子方虫方〔正当,正在〕为〔成为〕秋田之害以〔用〕钳搏之悉〔全部〕为两段岁以〔因为〕大穰〔丰收〕土人〔本地人〕谓之2、指名翻译全文,突出重点语句〔1〕方为秋田之害:译:刚要成为秋田里庄稼的祸害。

〔2〕那么以钳搏之,悉为二段:译:就用嘴上的钳子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3〕旬生活方皆尽,岁以大穰:译:十天后,子方虫全部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3、内容简要分析〔1〕简述文章要紧内容。

«以虫治虫»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

〔2〕用自己的话讲讲〝傍不肯〞这种虫子的形状和消灭〝子方虫〞的方法。

答:形状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方法以钳搏之,悉为两段〔3〕岁以大穰的缘故是什么?答案:害虫天敌的显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农业增产,爱护了生态环境。

〔4〕动物中还有哪些天敌,学生竞赛发言。

例如:猫——鼠青蛙——害虫〔5〕那么,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现代农业的看法。

要点:粮食增产,农药的使用对人体有害。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教案_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教案_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教案_苏
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摘要:.了古代科学成就激发热爱祖国情感,以梦溪沈括《梦溪笔谈》话题导入,.分类积累言词汇
梦溪笔谈二则教学目标.了古代科学成就激发热爱祖国情感
.掌握常见言词汇岁穰患贻履等掌握常见言词汇其以悉等
3.学习详略得当写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幻灯片
.学生预习()简介作者作品()借助工具疑难词试着翻译全
(3)朗课清句
教学数课课教学程、导入新课以梦溪沈括《梦溪笔谈》话题导入
二、学习《以虫治虫》.熟课停顿和重音
.组合作疏通记下疑难词句
3.组提问学生确实无法问题教师可以进行拨
.理、探究()用己话说说傍不肯这种虫子形状和消灭子方虫方法
(出示图片加强直观感) ()你还能想到生物防治方面其他例子吗?(3)说说以虫治虫给我们启示
5.出示幻灯片检测重词句释
()方秋田害
()其喙有钳
(3)如途狗蝎
()千万蔽地
(5)旬日子方皆尽岁以穰
(6)土人谓傍不肯
(7)则以钳搏
(8)悉两段 6.结课三、布置作业.分类积累言词汇
.预习《梵天寺木塔》
二课教学程、导入课出示实物模型导入
二、检预习.听写词(包括则).朗课三、组合作疏通记下疑难词句
四、组提问学生无法回答问题可有教师进行拨
五、理探究.讨论探究、练习二.用己话说说喻皓高超技艺是怎样表现出? 3.结合课谈谈两课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什么这样安排详略?六、出示幻灯片检重词释.患其塔动.故如 3.贻以金钗.但逐层布板讫 5.匠师如其言 6.盖钉板上下弥束 7.人履其板8.人皆伏其精练七、结课八、布置作业.积累言词汇(尤其多义词及语境义使用).借助工具课外《喻皓〈木〉》。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 结合“探究、练习:一”,讨论作品意义
3、翻译下列句子。
(1)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2)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3)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⑤患其塔动A得病B担心()
⑥但逐层布板讫A但是B只()
⑦匠言如其言A遵照B如果()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②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③人皆伏其精练.
听老师导课,进入新课的学习
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诵读课文
师生、生生合作探究
课堂练习
1、解释重点字词句: 界:地域,X围。 方为秋田之害:正在危害秋田里的庄稼。方,正、正在。为,成为。害,危害。 千万蔽地:成千上万,遍地都是。蔽,遮盖。 悉:全、都。 皆:全、都。 岁以大穰: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岁,年成。以,因。大穰,庄稼大丰收。
2、导入部分新颖有趣,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3、学生活动设计比较合理。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活动,在阅读思考表达中进步。学生活动的部分他们都表现得很好。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等人的创造性成就由学生来介绍,既有利于发掘他们的知识储备,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你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吗?”“如何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经历与感受,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创造性思维。
4、补充了很多创造性思维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并联系自身。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梦溪笔谈》二则(第二课时)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梦溪笔谈》二则(第二课时)

《梦溪笔谈》二则(第二课时)目标预设1、了解古代的科学成就2、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掌握文言虚词“之”“其”“以”2、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古代的一部作业检查2、《梦溪笔谈》内容涉及各个方面,是我国百科全书。

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有关农业方面的知识,今天我们将学习有关建筑方面的知识。

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1、疏通课文,解释加点字,学生互问互答。

2、学生口头翻译课文。

3、分层。

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1、解释加点虚词钱帅登之.患.其塔动乃以.瓦布之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匠师如其.言人皆伏其.精练2、翻译句子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思考与调整3、学生讨论给文章分层,教师指点总结。

4、指出文章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四、延伸拓展,巩固内化搜集古代人在自然科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五、布置作业完成《当》,《作》教后反思附:音:梵.fàn 贻.yí讫.qì遂.suì弥.mí胠箧..q ū qi è履.l ǚ 重点字词:据. 方. 患. 贻. 耳. 但. 讫. 如. 盖. 弥束.. 履. 优. 精练..归类:人皆伏其.精练其.喙的钳其.中旧曾有之患其.塔动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匠师如其.言人履其.板则以.钳搏之岁以.无穰乃以.瓦布之贻以.金钗方为秋田之.害则以钳搏之.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钱帅登之.乃以瓦布之.思考与调整其 以 之。

《《梦溪笔谈》二则》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梦溪笔谈》二则》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梦溪笔谈》二则》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课题:《梦溪笔谈》二则(沈括)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讲述的古代科学成就。

2、学习几个文言实词和虚词。

学习方法:讲读、交流课时计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序幕我们叫了“三声夸克”,挥一挥手,离开了当代物质结构的微观世界,回到了文明古国——中国。

我们看到那“千古不灭的科技巨星”沈括正在向我们招手。

当我们打开那标志“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谈》时,仿佛打开了巨大的百宝箱,里面装满了世上的珍宝,光辉夺目,粲然辉煌。

其中有两颗无比美丽的珍珠,分外引人注目。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梦溪笔谈》二则。

(板书课题)二、阅读主场(一)引导学习小组对照注释,仔细阅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查工具书(提前要求携带《古汉语词典》《古汉语字典》)或学习参考资料,力求了解课文大意。

(二)将学习小组分成两个部分,分别准备一则(各小组特别注意整理组员不懂的字词或内容,并将不懂的字词或内容设计成问题)。

(三)合作学习交流1、准备第二则的学习小组先向准备第一则的学习小组质疑问难(可以问某一小组,也可以问某一位同学),后者解疑释惑(如有的问题不能解答,可以向准备同一则的其他小组或个人请求帮助;解答不准确时,由老师纠正)。

2、准备第一则的学习小组与准备第二则的学习小组换位质疑问难和解疑释惑(处理方式同上)。

3、学习小组间的质疑问难和解疑释惑结束后,老师提示应重点掌握的字词。

《以虫治虫》:方为求田之害千万蔽地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梵天寺木塔》:方两三级患其塔动未布瓦贻以金钗但逐层布板迄匠师如其言(四)学习小组自由诵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停顿和重音,并给予指导)。

三、阅读尾声(一)讨论“探究·练习二、三”。

(二)解决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三)布置作业:按家长要求诵读课文(或一则,或两则),抄写“二(三)3”中提到的句子,并解释加点的字词,在将课文翻译成白话文。

周智。

(苏教版)《梦溪笔谈二则》_初中语文教案_模板

(苏教版)《梦溪笔谈二则》_初中语文教案_模板

(苏教版)《梦溪笔谈二则》_初中语文教案_模板点击浏览该文件点击浏览该文件教学目的:1.通过断句理解文言文2.分析“宋定伯”与“鬼”的形象,理解文章的积极意义3.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教学步骤:1.学生一边小声读原文,一边断句2.检查断句情况。

不通之处,讨论订正。

3.要求学生看着演示文稿,讲这个故事。

4.通过分析“宋定伯”与“鬼”的形象,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思考:(1)宋定伯是个什么样的人?(2)鬼的特点是什么?(3)从原文找出相关的语句,解释(1)(2)。

5.强化练习(词的注音、释义,句的翻译)诳(kuáng)宛(wǎn)卿(qīng)漕?(cáo)唾(tuó)咋(zhā)(1)数里,鬼言:“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2)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

(3)鬼复言:“何以有声?”(4)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6.练习:读文章,断句,理解课外文言短文。

(《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狐假虎威》等任一篇)【教学设想及依据】1、文献法:指导学生根据预习提示搜集作品写作时代背景,了解作家,完成材料积累。

2、诵读法:要求学生听读、默读,熟悉小说的故事情节,整体把握,理清文章的思路,并用简要的语言表述出来。

3、探究法:在边读边议的过程中,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发展与变化,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而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以及社会意义。

4、创新法: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写作迁移。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通过听读、默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3、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情感目标:通过对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激发学生高度的爱国热情,并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准备将来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

发展目标: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引导学生创新写作,激发想象力和发展思维的能力。

【教学方略】教学内容:1、了解小说的背景2、领会本文运用语言、心理、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领会本文所表达出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4、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并进行创新写作教学重难点:1、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的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2、通过听读,加深对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教学用具:录音机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完成积累(1)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梦溪笔谈》二则》教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梦溪笔谈》二则》教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梦溪笔谈》二则》教案 苏教版教学目标:1、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岁”、“穰”、“患”、“贻”等常见文言实词及“之”、“其”、“以”、“悉”等文言虚词意义或用法,熟练翻译课文。

2、 掌握本文简洁、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3、 了解《梦溪笔谈》及作者沈括教学方法1、 生自主学习,感知课文,引导学生对照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2、 分组学习,相互质疑,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3、 师生互动,欣赏分析,教师和学生相互问答,共同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

4、 学习本文简洁生动,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一、导入新课,请学生展示各自收集的有关本课的图片、资料,教师作总结,并点评准备材料,准备得最详细。

三、学生自主学,疏通文意。

1、 学生根据手中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自读课文,分小组交流:字音、字形、字义、语句意。

2、 集体讨论探究,教师作归纳。

(1)字音、字形部分:喙hui穰rang 梵fan 胠qu 箧qie 履lu 贻yi 钗chai(2)字义部分大穰:庄稼大丰收 方:才 级:层 患:嫌、担心贴:赠给 但:只 盖:因为 伏:通“服”胠箧:从旁边打开箱子 以:用 悉:全之:结构助词的 其:代词,它的(3)语段意:(重、难点)方为秋田之害:译:正要成为秋田里庄稼的祸害。

则以钳搏之,悉为二段:译:就用嘴上的钳子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译:十天后,子方虫全部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译: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未布瓦,上轻,故为此。

译: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译: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办,塔身就稳定了。

人皆服其精练译: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三、根据大家刚才的集体探讨对课文的了解、学生在次自习课文,简述文章主要内容。

答案:《以虫治虫》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作物获得丰收。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梦溪笔谈二则教案苏教版 (2)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梦溪笔谈二则教案苏教版 (2)

二十四《梦溪笔谈》二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感受中国古代文明。

2.理清行文思路。

(重点)3.把握文章重要内容。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说到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四大发明。

其实我国古代辉煌的科学成就还有许多,它们有的留存至今,令人叹为观止,如长城等建筑;有的在考古学家、探险家的不懈努力下重见天日,如历史遗迹、文物……但更多的是散落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需要我们大家去找寻。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沈括的《梦溪笔谈》,去发现先人的聪明才智,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嘉祐进士。

熙宁中参与王安石变法,晚年居润州,筑梦溪园,举生平见闻,撰《梦溪笔谈》。

他博学多闻,于天文、地理、律历、音乐、医药等都有研究,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水工高超,木工喻皓,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昇,炼钢、炼铜的方法等,凡有所及,无不详为记录,以精究药用植物与医学,著《良方》十卷(传本附入苏轼所作医药杂说,改称《苏沈良方》)。

2.介绍作品《梦溪笔谈》因写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而得名。

成书于11世纪末。

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逸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十七目,凡609条。

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农学、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

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如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等。

社会历史现象部分,对北宋统治集团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详细记载。

3.朗读课文,掌握生字。

蝎.(xiē)喙.(huì)蔽.(bì)钳.(qián) 穰.(ráng)梵.(fàn) 皓.(hào) 钗.(chāi) 贻.(yí) 讫.(qì)弥.(mí) 履.(lǚ) 胠.(qū) 箧.(qiè)4.归纳“之”“其”“以”字用法与意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梦溪笔谈二则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梦溪笔谈二则教案苏教版

24 《梦溪笔谈二则》教学目标:《以虫治虫》知识与技能: 1.了解沈括在我国科学史上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2.掌握课文中的常见文言文实词词义,如:“岁”、“穰”等。

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简单用法,如:“之”、“其”、“以”等。

3.发挥想象,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简短的文言故事。

4.品味欣赏课文简洁生动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沈括丰硕科学成就,激励他们获取积极上进的人生态度。

过程与方法:朗读引导、点拨、质疑合作、激趣、想象、品味赏析、拓展。

教学重点:充分发挥想象,将简短的文言科技小品文改编成情节生动的小故事。

教学难点:品味欣赏课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屏幕展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当我们翻开中国的科学史犹如打开了巨大的百宝箱,里面装满了世上的珍奇异宝,光辉夺目,粲然辉煌,而其中有一部书却像一颗无比美丽的珍珠藏于其中,这部书的作者及其作品和内容,就隐含在下面这幅对联中,让我们一起走进《子午书简》了解一下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考一考指名读屏幕上对联并明确其中所隐含的科学家的名字及其科学著作。

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梦里溪山尤壮丽;括囊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

看一看(屏幕上展示出沈括的简单介绍)提问:你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吗?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下了解。

对于一个人在某个领域足够优秀,我们往往会给他戴上一个某某家的帽子,比如欧阳修是文学家,祖冲之是数学家,赵普是政治家,张衡是物理学家,徐霞客是地理学家,华佗是医学家,张骞是外交家,如果我们把这些帽子戴到一个人的头上,你会不会觉得此人足够的神奇和伟大呢?更为神奇的是除了这些帽子,他的头上还有工程师,农业专家生物学博士水利专家,兵器专家等几顶光彩的帽子。

他就是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称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沈括,他的科学著作《梦溪笔谈》被称为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天文历法地理地质等。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一篇科学小品文《以虫治虫》。

苏教版(2016)语文七上5.24《梦溪笔谈》二则 教案(2课时5页)

苏教版(2016)语文七上5.24《梦溪笔谈》二则 教案(2课时5页)

《梦溪笔谈》二则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岁”、“穰”、“患”、“贻”等常见文言实词及“之”、“其”、“以”、“悉”等文言虚词意义或用法,熟练翻译课文。

2、掌握本文简洁、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3、了解《梦溪笔谈》及作者沈括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对照注释了解课文大意,感知课文。

2、学习本文简洁生动,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疏通文意教学流程:一、导入由学过的古文导入,回顾古文学习的方法二、检查预习,了解作者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梦溪笔谈》它的内容涉及天文、生物、地理、气象、农业、文学、建筑等各个方面。

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的科学成就。

三、朗读课文,把握节奏师读-----学生自由朗读四、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分小组交流:字音、字形、字义、语句意。

2、集体讨论探究,教师作归纳。

(1)字音、字形部分:喙(hui) 穰(rang) 梵(fan) 胠(qu) 箧(qie) 履(lu) 贻(yi) 钗(chai) (2)字义部分提示重点字词句:界:地域,范围。

千万蔽地:成千上万,遍地都是。

蔽,遮盖。

悉:全、都。

皆:全、都。

岁以大穰: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岁,年成。

以,因。

大穰,庄稼大丰收。

布:铺、排。

故如此:所以这样。

贻以金钗:即以金钗贻(之),把金钗送给她。

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但,只。

讫,终了,完毕。

实,使坚实。

人皆伏其精炼:人们都佩服他的高明。

伏,通“服”,佩服。

其,他。

(3)语段意:(重、难点)方为秋田之害:译:正要成为秋田里庄稼的祸害。

则以钳搏之,悉为二段:译:就用嘴上的钳子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译:十天后,子方虫全部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译: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未布瓦,上轻,故为此。

七年级语文上册 21《梦溪笔谈》(第2课时)教案 (新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1《梦溪笔谈》(第2课时)教案 (新版)
《梦溪笔》谈二则
时间 课题 《梦溪笔》谈二则
地点 课时
七年级办公室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召集人 科任 教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2、了解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重点: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重难点
难点:了解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成就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2 分钟)
讨论补充记录
1、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2、了解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成就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 分钟左右)
自学提纲:
(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
(2)、读通课文,做好文言文学习卡片,理解词义,试翻译课文。
(3)、思考:

a、匠师在建造梵天寺木塔时遇到什么困难?喻皓是如何解决的?
科学原理是什么?(可用原文回答)
b、课文是如何表现喻皓的高超技术的? 学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 分钟左右)
1、生字词: 过 梵天寺 fàn 喻皓 hào 贻以金钗 yí chāi
胠箧 qūqiè 履 lǚ 便实钉之 dìng 钉板 dīng
2、指名读课文 程
3、解释字词(见课件),翻译课文
重点字词:
“笑”字既透露出喻皓对匠师无能的嘲笑,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 学 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 分钟)
一、解释下面加横线的字。1、钱帅登之
乃以瓦布 问塔动之因 便实钉之
2、乃以瓦布之 贻以金钗 过 二、回答下列问题
1、是谁“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他为什
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溪笔谈》二则
朝代[ ] ________
________家、________家
(江苏省吴江市芦墟一中陈洁拟稿)
解释加点的字和加横线的词:
以虫治虫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解析:文章首先说明虫害发生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

一个“方”字,显示出虫害的________,
治虫实为当务之急。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
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它的
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
..
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
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十天后,
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解析:这一层写子方虫的天敌应运而生,灭尽子方虫,庄稼因此获得大丰收。

“忽”字表明__________。

害虫天敌的出现是自然界生态平衡现象,虽然在当时人们对此现象还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但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接着介绍子方虫的天敌:“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这是写它的_______特征,突出“________”,因为这是它消灭子方虫的有力武器。

“千万蔽地”,说明_______________。

当它遇到子方虫时“以钳搏之,悉皆两段”,说明它剿灭害虫_________,____________。

“岁以大穰”,一个“以”字强调了“大穰”的取得完全是由于天敌彻底消灭了子方虫,这就突出了“_____________”的成功。

这里启示我们: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是降低
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解析:这一层说明天敌的出现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旧曾有之”。

篇末点出“傍不肯”的名称,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
两方级.,钱帅登之.,患其
..塔动。

匠师云.:“未
建了两三级,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匠师说:“木塔上没
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
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于是就用瓦片铺排在塔上,
而.动如.初。

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解析:第一层,讲建塔过程中关于塔身不稳定问题,工匠们的认识和实践都未能解决。

这里首先交代建塔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以一个“______”字,突出了“塔动”这一主要问题。

塔“动如初”,说明了建筑工匠未能解决这一主要问题,因为“塔动”的关键不在于“__________”。

无可奈何,密使其
..妻见喻皓之.妻,
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
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
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喻皓笑着
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
..,
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完木板,用钉子钉牢,
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就不会晃动了。

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解析:第二层,写喻皓采用“布板”“实钉”的办法,解决了“塔动”的问题。

“无可奈何”一词道出了大家对解决“塔动”这一难
题无计可施,反衬了喻皓很轻易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突出________________。

“密使”“贻以金钗”,写出了匠师为解决“塔动”问题费尽心机,______反映出解决这一问题之难。

“笑”字写出喻皓的_______(人物描写之一),突出了他解决这一问题的轻松。

“此易耳”三个字,体现了喻皓_________,_________。

“如其言,塔遂定”,一笔带过,用事实说明了喻皓的__________。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
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
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
相持.,自.不能动。

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人皆伏.其.精练。

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解析:第三层,解释“塔定”的原因,并写了众人对
此事的反应。

“人皆伏其精练”,从_______再次突出了喻皓在建筑方面的高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