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梵天寺木塔)

合集下载

梦溪笔谈二则(《梵天寺木塔》《以虫治虫》)教案5

梦溪笔谈二则(《梵天寺木塔》《以虫治虫》)教案5

梦溪笔谈二则教案5一、引言《梦溪笔谈》是北宋时期文学家、艺术家、书法家及一代文化名流兼集古、制新、研究玄妙于一身的著名作家沈括所著的随笔集。

其内容主题广泛,言辞谐妙,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哲学思想。

本教案将选取《梵天寺木塔》《以虫治虫》这两篇文章,以其为基础,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梦溪笔谈》。

二、教案目标•能够理解《梦溪笔谈》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能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中发现和体验文化之美。

•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品格。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初步让学生明确《梦溪笔谈》的重要性和价值,并特别介绍《梵天寺木塔》《以虫治虫》这两篇文章。

第二步:整体阅读理解安排学生进行整体阅读,然后对所读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想内涵。

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班级讨论,共同探讨方法和策略。

第三步:重点词汇理解在整体理解之后注重重点词汇的解析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独特的词汇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第四步:文学鉴赏通过对文章的细致分析,让学生发现文章中的丰富意蕴、文学意义与艺术美感,并引导学生从中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妙。

第五步:文化内涵体现让学生从文章中感知中国古代文化的底蕴,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更广泛的文化交流和思索,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对文化多样性的认知。

四、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选用以下几种策略:•启发式教学:通过鼓励学生提问题和思考,让学生在不同思维和方向上积极思考和探索。

•讨论式学习:通过班级或小组讨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情感化学习:通过激发学生情感,增强对文化的认知和感受,从中体验文化之美和文化智慧。

•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更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使学习更加生动活泼。

五、教学评估引导学生针对本次教学,自主完成一份教学感悟或小结,包括自己学到的知识、学到的技能和学到的方法,对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也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改进建议。

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梵天寺木塔》课件2 苏教版

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梵天寺木塔》课件2 苏教版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神州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上天。
袁隆平
实钉之则不动矣
盖钉板上下弥束
正确朗读课文
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 音,注意正确的停顿。
读一读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 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 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 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人皆伏 其 精练。
精熟
同“服”,佩 服
翻译:
人们都佩服他的技艺精熟。
知识回放3


蹲其身,使与台齐
代词,自己的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那,指想象的景象
其间千二百里 “这”,指白帝城到江陵的距
离 使其冲烟飞鸣 指代“蚊子”,可译为 “它们” 那,那个 遽契其舟
译一译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 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 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 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 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 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 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 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 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 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 其精练。
三、用现代汉语回答下列问题
1、工匠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 2、制定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3、解决问题的原理是什么? 4、解决这一难题有何目的及意义? 5、人们是如何评论的?
喻皓却是作者在短文中的主要描 写对象,这是为什么?作者是如 何描写喻皓的? 除了描写喻皓的语言和神态外,哪 些语句同样表现了他的技艺高超?

《梵天寺木塔》的译文

《梵天寺木塔》的译文

《梵天寺木塔》的译文《梵天寺木塔》原文: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赂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皓之精练。

译文:钱氏统治两浙这个地方的时候啊,就在杭州的梵天寺建了一座木塔。

这木塔才建了两三层的时候呢,钱帅就上去了,上去之后他就发愁了,为啥呢?他觉得这塔老是晃悠。

那造塔的工匠就说了:“还没铺上瓦呢,上面太轻了,所以才这样。

”于是就铺上瓦了,可这塔啊,还是像之前那样晃悠。

工匠实在是没招儿了,就偷偷地让他老婆去见喻皓的老婆,还拿金钗去贿赂人家,就为了问问这塔晃悠到底是咋回事儿。

喻皓听了就笑了,说:“这事儿简单啊,只要一层一层地把木板铺好之后呢,就用钉子钉结实喽,这塔就不会晃悠了。

”工匠就照着喻皓说的做了,嘿,这塔还真就不晃悠了。

为啥呢?原来啊,钉上木板之后呢,上下就紧紧约束住了,这木塔六个面就像箱子一样互相连接着。

人踩在木板上的时候呢,这六个面互相支撑着,那自然就晃悠不了啦。

大家都佩服喻皓这人可真是厉害啊,技术太精了。

出处:《梵天寺木塔》出自沈括的《梦溪笔谈》。

这《梦溪笔谈》可是个了不起的书,里面记载了好多各种各样的事儿,有科学方面的,有历史方面的,还有人文方面的,就像一个大杂烩一样,啥好东西都有。

这篇关于梵天寺木塔的记载呢,就特别有意思。

你看这钱帅,觉得塔晃悠就开始想办法,工匠一开始想的办法不行,还得去偷偷贿赂人家喻皓的老婆来问办法,感觉就像我们生活里那种实在没招儿了就走点小道道的感觉。

喻皓呢,那是真有本事,一下子就指出问题所在,就像那种班里的学霸一样,别人都搞不定的难题,他一下子就解决了。

整个故事读起来就特别像咱们身边发生的事儿,用大白话这么一翻译,是不是就感觉更亲近了呢?。

七年级《梦溪笔谈》二则知识点

七年级《梦溪笔谈》二则知识点

七年级《梦溪笔谈》二则知识点《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一部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人文见闻。

对于七年级的同学来说,学习其中的二则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二则的知识点。

一、《以虫治虫》(一)原文及译文“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文: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忽然有一种昆虫出现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二)重点字词1、方:正,正在。

2、为:成为。

3、之:的。

4、害:危害。

5、忽:忽然。

6、其:它的。

7、喙:嘴。

8、蔽:遮盖。

9、悉:全,都。

10、岁:年成。

11、穰:丰收。

(三)文章主旨这则短文记叙了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事例,说明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促进农业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

(四)写作特色1、语言简洁,叙述生动。

作者仅用寥寥数语,就把“傍不肯”消灭“子方虫”的过程交代得清楚明白,如“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形象地写出了“傍不肯”的英勇和子方虫的狼狈。

2、以小见大。

通过一件小事——生物之间的相克现象,反映出利用生物防治害虫在农业生产上的重大意义。

二、《梵天寺木塔》(一)原文及译文“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七年级《梵天寺木塔》阅读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梵天寺木塔》阅读练习及答案

导语:做练习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拓展课外知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下面是《梵天寺木塔》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同学们过来了解。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二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月去)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1.《梵天寺木塔》选自,作者,代科学家、政治家。

2.解释黑体字的词。

患其塔动( )未布瓦( )贻以金钗( )
盖钉板上下弥束( )() 人皆伏其精练( )
3.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钱帅登之(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匠师如其言( )此易耳( )
4.解释句中文言虚词。

于杭州梵天寺( )贻以金钗( )但逐层布板讫( )
5.“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的意思是:
6.“皓笑曰”中的“笑”表现了喻皓当时怎样的心态?
答:
答案:
1.《梦溪笔谈》,沈括,(北)宋。

2.担心;铺排;赠给;因为;同“服”,佩服。

3.塔;匠师;喻皓;指固塔这件事。

4.在;拿;只。

5.匠师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6.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梦溪笔谈》二则(沈括)梵天寺木塔

梦溪笔谈》二则(沈括)梵天寺木塔

梦溪笔谈》二则(沈括)梵天寺木塔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fàn)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hào)之妻,贻(yí)以金钗(chāi),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qūqiè),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梵天寺木塔
虚词归类
1 喻皓之妻
便实钉之
2 患其塔动
密使其妻
人履其板
伏其精练译句:1 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2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
3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1 初读,纠正读音
2 自己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你认为难翻译的词语和句子。

提出难译的词语和句子,要求你的挑战组来回答提醒每个组每个同学时时做好准备,提问对方组,否则你就只会被动地被提问.
(自发提问的组加上一分,对方组回答正确加一分,答不上,其他组帮忙回答正。

《梦溪笔谈》二则《梵天寺木塔》

《梦溪笔谈》二则《梵天寺木塔》

《梦溪笔谈》在世界和中国科技史上的地位
《梦溪笔谈》共26卷,成书后, 沈括又写了《补笔谈》3卷、 《续笔谈》1卷,涉及军事、法律、文学艺术、考古、音乐、数 学、物理、化学、工程、生物、农业、医药等十分广阔的领域, 其中关于科学技术的条目占全书篇幅一半以上。
由于古代封建统治阶级视发明创造为“雕虫小技”,所 以正史官书上很难找到能工巧匠们的名字和业绩。《梦溪笔谈》 却记述了许多平民的智慧。其中有第一个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 升,精于计算和历法的卫朴,善于建造木塔和多层楼房的木匠 喻皓等等。《梦溪笔谈》还记录了当时的一些重大科技成就, 例如发现了磁偏角,认识到潮汐主要是由月球引起,提出废除 闰月以十二节气作为1年的 “十二气历”,这些都填补了中国 科学史的空白。
fàn
梵天寺
huàn qì
患讫
yùhào
喻皓
suì
qū qiè yí chāi lǚ
塔遂 定 胠箧 贻以金钗 履
根据划线字,翻译下面课文。
统治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 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嫌,担心
指正在建 造的木塔
翻译:
钱氏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
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 登上木塔,嫌那座塔晃动。
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 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 当然不会晃动。
同“服”,佩 服
人皆伏 其 精练。
高明、精熟
翻译: 人们都佩服他的技艺精熟。
短文结构
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讲建塔过程中塔身不稳定,工
匠找不到解决办法。
第二层,写喻皓采用“布板”“实钉” 的办法,解决了“塔动”的问题。

梵天寺木塔

梵天寺木塔

7、请你对匠师的表现作一简要 评价
匠师的用心良苦是好的,但他怕难堪,不正 面求教,是有待改进的。
8、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匠师和喻皓的人物形象。
展示四:读出启发
假如在塔动问题解决后的某一天, 匠师偶然遇到了喻皓,他们各自会对对 方说些什么?请你设计一段对话,注意 两人说出的话一定要发自肺腑且符合各 自的身份特点,最好能客观评价一下对 方,特别是喻皓。
3、工匠遇到的难题是什么?
4、匠师和喻晧对塔动原因的分析有 什么不同?
匠师分析的是“未布瓦,上轻”。 喻皓分析的是木塔的上下不约束。
4、“密使其妻”写出了匠师什 么心态?一个“笑”字透露出喻 皓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 “密使其妻”写出匠师难堪和用心良 苦。
• “笑”字既透露出喻皓对匠师无能的 嘲笑,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 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沈括
作者简介
沈括 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关于《梦溪笔谈》
它的内容涉及天文、生物、地理、 气象、农业、文学、建筑等各个方面。 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 别是北宋的科学成就。
展示一:读通课文
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 音,注意正确的停顿。
疏通字词,正确朗读课文
梵天寺 fàn
喻皓 hào
贻以金钗 yí chāi 讫 qì
云: 说 布: 铺排 故: 所以 如此:像这样,指木塔不稳定
译文: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 上面轻,所以才像这样。”
乃 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乃: 于是,就 以: 用 之: 代木塔 而: 表转折,但是 如: 像 初:当初
译文:于是就用瓦片铺在塔上, 但木塔还像当初一样动。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 问塔动之因。

《梦溪笔谈》二则(梵天寺木塔、以虫治虫)(1)

《梦溪笔谈》二则(梵天寺木塔、以虫治虫)(1)

狗蝎 (xiē) 喙 (huì )
大穰 (rá ng) 钳 (qiá n)
傍不肯 (pá ng) 旬日 (xú n)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元丰年,庆州地区产生子方虫,正在成为秋天田地里 的危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 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忽然有一种虫子产生,像泥土中的狗蝎,它的嘴巴有 钳子,成千上万遮蔽大地。这种虫子遇到子方虫,就 用钳子与它搏斗,子方虫都成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 “傍不肯”。 十天,子方虫都完尽了,年成因为这样大获丰收。这 样的虫子以前曾经有,当地人称它“傍不肯”
关于《梦溪笔谈》

北宋沈括撰。二十六卷。又《补笔谈》三 卷,《续笔谈》一卷。因写于润州(今江苏镇江) 梦溪园而得名。成书于11世纪末。分故事、辩证、 乐律、象数、艺文、书画、技艺、器用、异事等 类,共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 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农业、工 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其中自然 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 科学成就。它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学术宝库,而且 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 梦 溪 笔 谈 》 二 则

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学家、 政治家。字存中,杭州钱塘人。 晚年居润州,筑梦溪园,举平生 见闻,撰《梦溪笔谈》。他博学 多闻,于天文、地理、律历、音 乐、医药等都有研究。对当时科 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水 工高超、木工喻皓、发明活字印 刷术,炼钢、炼铜的方法等,凡 有见及,无不详为记录。
将本文分层,并概括其大意
①说明子方虫灾害出现的年代、季节和范 围。
②子方虫的天敌应运而生,消灭了之”。

三峡梵天寺木塔原文、译文对照翻译及相关问题

三峡梵天寺木塔原文、译文对照翻译及相关问题

《三峡》(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在,从略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中断。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若是。

非:不是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

若是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襄(xiāng),上。

沿:顺流而下(的船)。

溯(sù):逆流而上(的船)。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

(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有时。

宣:宣布,转达。

朝:早晨若是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转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5)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即便。

奔:奔驰的马。

御:驾着不以:不如。

疾:快。

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白色的急流。

素:白色的。

每到春天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7)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绝:极高。

漱:冲洗。

良:实在,的确。

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8)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属(zhǔ):动词。

连接。

引:延长。

“转”通“啭”,婉转绝:消失。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刻才消失。

(9)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沾:打湿。

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原文理解: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梦溪笔谈二则(梵天寺木塔,以虫治虫)》教案

《梦溪笔谈二则(梵天寺木塔,以虫治虫)》教案

梦溪笔谈二则(梵天寺木塔,以虫治虫)教案一、梦溪笔谈的背景《梦溪笔谈》是南唐元稹撰写的一部笔记体文集,记录了作者生活中的种种日常琐事、书法经验以及个人文学批评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被誉为“后人典籍之始”。

在《梦溪笔谈》中,元稹以富有幽默风趣的笔触,多次借助生活中的小事,表达自己的文化观念和书法观点,并对一些古代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考察。

本教案将介绍《梦溪笔谈》中的两个典故:“梵天寺木塔”和“以虫治虫”。

二、教学目标1.了解《梦溪笔谈》的背景和作者元稹的生平背景;2.学习掌握《梦溪笔谈》中的典故“梵天寺木塔”和“以虫治虫”的文化内涵;3.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梵天寺木塔在《梦溪笔谈》中,元稹讲述了一次游览梵天寺的历史,他在寺院内看到了一座木塔,感到非常惊异。

当时,元稹官拜太子中允、参知政事,曾多次参与政治并亲历了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然而他觉得这个木塔生成的背景和历史也许更加令人惊叹。

通过这个典故,元稹强调了传统文化的底蕴和人类思维的惊人力量,以及在阅读和创作中应该注重细节和真情实感,并不断强调人性、人文和民生。

2.以虫治虫在《梦溪笔谈》的另一个故事中,元稹记录了一个农民用蜈蚣治疗庄稼威胁的一些虫害的经历。

一些虫害威胁着庄稼的生命和生长,而最终成功克服这一难证的方法是用蜈蚣来吞噬虫子、杀死它们,实现宜人的土地环境。

这使得农民完整保留了庄稼的生命和质量,同时也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通过这个典故,元稹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合作关系,反思了人类对自然的侵犯和破坏。

他的思想体现了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在新时代的生态意义上涵盖了重大意义。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提供了以下教学方法:1.带领学生阅读原文,分析典故的文化内涵和背景;2.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逐一介绍典故,并辅以相关图片进行扩展;3.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进行讨论;4.开展文学阅读创作活动,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生活体验进行创作,并分享经验和收获。

《梦溪笔谈二则(梵天寺木塔,以虫治虫)》教案

《梦溪笔谈二则(梵天寺木塔,以虫治虫)》教案
梦溪笔谈二则教案
汇报人:
目录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01
教学目标
了解《梦溪笔谈》的作者、作品及背景。
学习《梵天寺木塔》和《以虫治虫》两篇文章,了 解其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
掌握重点字词的音、形、义,积累文言知识。
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其教育意 义。
0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介绍《梦溪笔谈》的作者、作品及背景, 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梵天寺木塔》: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文 章大意,讲解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科 学精神和思想方法。
学习《以虫治虫》: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文章 大意,讲解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科学 精神和思想方法。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 点。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05
教学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包括背诵情况、课堂 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
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梵天寺木塔》和《以虫治虫》两篇文 章,理解其内容、思想及科学精神。
难点:掌握重点字词的音、形、义,理解文言文阅 读技巧。
03
教学方法
朗读法: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加深 对文章的理解。
问答法:通过提问和回答,引导学生思考,深入理 解文章内容。
讲解法:教师对重点字词、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 生积累文言知识。

梵天寺木塔

梵天寺木塔
对比
“无可奈何”一词形象地表现出“匠师” 的样子;“笑”表现出喻皓的 从容,胸有成竹 。 无计可施 “此易耳”与“匠师”挖空心思、____________ 对比 的神态形成___________,反映了这道难题对喻皓 来说是多么的 __________。 容易
相关资料
宋欧阳修《归田录》曾称赞 喻皓为“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 已”。

他的,指匠师的
赠送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 钗,问塔动之因。 询问,打听 助词,的 助词,的 用,把
翻译:
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 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 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终了,完成
指木板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 则不动矣。”
分组讨论(研读课文结构)
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讲建塔过程中关于塔身不稳 定问题。 第二层:喻皓采用“布板”、“实钉” 的办法,解决于“塔动”的问题。 第三层:解释“塔定”的原因,并写 了众人对此事的反应。
“无可奈何”
以大家无计可施,反衬喻皓轻易 解决问题,突出技术之高超。
“如其言,塔遂定”
用事实说明喻皓的技术高超。

铺排
匠师云:“未布瓦,上 轻,故如此。” 所以 翻译: 工匠说:“木塔上没 有铺瓦,上面轻,所 以才这样” 这样,指木 塔不稳定
于是,便
可是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从前,当初

翻译: 于是就把瓦片铺 排在塔的上面, 可是木塔还是像 当初一样晃动。
————————— —————————
暗中,秘密地
小结: 本文通过记述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 “布板”“实钉”来加强结构整体性以 解决木塔稳定问题的生动事例,赞扬了 喻皓的高超技艺,说明早在l000多年前 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就已经达到 相当高的水平。

《梵天寺木塔》阅读答案

《梵天寺木塔》阅读答案

《梵天寺木塔》阅读答案《梵天寺木塔》阅读答案《梵天寺木塔》阅读答案1 梵天寺木塔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才]二三级[层],钱帅登之,患[嫌,担忧]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介词,用]瓦布之,而[连词,表转折,但是]动如初[从前,当初]。

无可奈何,密[暗中,偷偷地]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赠给]以金钗[以金钗贻],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只]逐层布板讫[终了,完了],便实钉[名词用作动词,用钉子钉]之,那么不动矣。

匠师如[遵照]其言,塔遂定。

盖[连词,解释原因]钉板上下弥[更加]束[严密],六幕[上、上、左、右、前、后]相联如胠箧,人履[走,踩踏]其板,六幕相持,自[自然,当然]不能动。

人皆伏[同服,佩服]其精练。

1、《梵天寺木塔》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北)宋代科学家、政治家。

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钱帅登之(塔)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匠师)匠师如其言(喻皓) 此易耳(指固塔这件事)3、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的意思是:匠师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4、皓笑曰中的笑表现了喻皓当时怎样的心态?答: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____的嘲笑,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假设轻。

《梵天寺木塔》阅读答案2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那么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小题2: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3分〕①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②故如此〔〕③未布瓦〔〕④自不能动〔〕⑤盖钉板上下弥束〔〕⑥乃以瓦布之〔〕小题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①六幕相联胠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人皆伏其精练。

《梵天寺木塔》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梵天寺木塔》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梵天寺木塔》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梵天寺木塔》原文翻译以及赏析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

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注释:(1)钱氏:指五代割据江浙的吴国(907—978)的吴越王及其子孙。

吴越国为钱镠所建。

(2)据:统治。

(3)两浙:宋时路名,浙东、浙西的合称,相当于今浙江省及江苏省的长江以南部分地区。

(4)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在杭州梵天寺建造一座木塔。

此处的梵天寺木塔指宋乾德二年(964)重建的木塔。

原塔始建于后梁贞明二年(916)。

(5)方三两级:才建了两三层。

方,才。

级,层。

(6)钱帅:即钱俶(929—988),钱镠的孙子,后归顺北宋,封吴越国王及天下兵马大元帅。

(7)患:嫌,担忧,忧虑。

(8)故如此:所以像这样。

(此:代指塔晃动)(9)瓦布:盖瓦。

布:铺设。

(10)密:私下(11)使:派(12)喻皓:也作预皓,五代末、北宋初著名建筑工匠,浙江杭州一带人,生卒年代不详,普通木工出身,北宋初年曾任都料(掌管设计、施工的木工),人称预都料。

他在长期的建筑实践中,善于学习,勤于思索,在木结构建造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建筑多层宝塔和楼阁。

相传喻皓曾撰成《木经》三卷。

《木经》为我国古代重要建筑工程著作,可惜亡佚,具体内容现已无法窥究。

沈括《梦溪笔谈·技艺》中还有一条笔记专记《木经》,虽然文字不多,但是为我们提供了与《木经》有关的弥足珍贵的资料。

(13)贻:本文译作赠给。

赠送财物之意。

赂在上古并不作贿赂讲,其由“赠送财物”引申出的“贿赂”之义是后起的。

“贿赂”在古代叫“赇”。

(14)易:容易(15)耳:语气助词,无实义(16)但:只。

《梵天寺木塔》阅读答案

《梵天寺木塔》阅读答案

《梵天寺木塔》阅读答案《梵天寺木塔》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梵天寺木塔》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梵天寺木塔》阅读答案1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2分,每题3分)梵天寺木塔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患其塔动()②便实钉之()③人皆伏其精练。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小题3】《梵天寺木塔》运用侧面描写来突出喻皓建筑技术的高超,请找出一例写在下面。

【小题4】匠师和喻皓对塔动原因的分析有什么不同?答案【小题1】①担忧;②动词,用钉子钉;③伏同服,佩服。

【小题2】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本题3分。

翻译要准确,尤其是关键词语)【小题3】如工匠费尽心机了解如何才能解决塔动的问题,又如篇末说:人皆伏其精练。

(3分)【小题4】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顶没有上瓦,上面轻。

喻皓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内结构不稳定,塔身没有形成一个整体。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患”,一词多义,担忧;“钉”,动词,用钉子钉;“伏”,通假字,通“服”,佩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梦溪笔谈》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梦溪笔谈》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梦溪笔谈》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11分)
《梦溪笔谈》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8.上文中匠师解决不了的问题,他想询问喻皓,又,于是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

(2分)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分)
(1)患其塔动患:
(2)贻以金钗贻:
(3)人皆伏其精练伏:
10.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2)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11.喻皓笑着回答妻子的询问,这个笑有何含义?(2分)
参考答案:
8.塔动想保全自己的'面子(或怕别人笑话自己)
(大意对即可,每空1分,共2分)
9.(1)嫌担心(2)赠给(3)同服,佩服
(结合语境理解正确即可,每小题1分,共3分)
10.(1)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2)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大意对即可,每个句子2分,共4分)
11.示例(1):透漏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示例(2):透漏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突出了他解决这个问题的轻松)。

(选择任意一点,大意对即可,共2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游人到则发 视 ( . 2.翻译句子
⑥王无咎为之传 甚详 ( .
①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极深 。 ②许氏藩篱皆为所焚。
3.这次陨石降落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 4. “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 ”读到这里,你 想到了什么?
五、知识链接 《梦溪笔谈》简介《梦溪笔谈》包括《笔谈》 《补笔谈》 《续笔谈》三部分。 、 、 《笔谈》二十六卷,分为《梦溪笔谈》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 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 药议” 《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 。 《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 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 ,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 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 律等诸多领域。 就性质而言, 《梦溪笔谈》属于笔记类。从内容上说,它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 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 六、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后反思: 2.完成课外阅读。
人履其板 ( ) 伏其精练 ( (四)三读课文,理解课文语句,疏通全文。 1.结合有关内容分析“密使其妻”写出了匠师怎样的心态? 2.结合有关内容分析“笑”写出了喻皓怎样的心理活动? (五)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起因: 经过: 归因: (六)课文小结
(1) 本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叙述, 赞扬了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俞皓高超技艺的表现有正面的___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训练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 “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 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1.概括这一段文字三层大意。
六课文小结1本文通过?2对俞皓高超?技艺的表现?有正面的?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之则不动矣
初中七年级(上)语文教案
课 题
梵天寺木塔


一课时


复备栏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正确; 2.识记文中重点词语的词义,正确翻译课文(重点) ; 3.理解文中人物不同心理,体会我国建筑科学的卓越成就(难点) 。 二、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列预习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梵天寺( . 布板讫( . yí以金钗( 本文选自《 在 。 2.二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解释下列加点字。 据两浙 . 患其塔动 . ( ( ) ) ) ) ) ) 方两三级 ( . . 以瓦布之 . 贻以金钗 . 布板讫 . 如其言 . 胠箧 .. ) ( ( ( ( ( ( ) ) ) ) ) ) ) ) ) 喻皓( . 胠箧( . ) ) 贻以 ( . 弥束 ( . ) ) ) 金钗 ( . 人履其板( . ) ) )
) ⑥未布瓦 . ②乃以瓦布之 ( . ④但逐层布板讫(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⑤问塔动之因( ) . 5.分别指出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钱帅登之 ( . ③匠师如其言( . 6.翻译句子。 ①六幕相联如胠箧。 ②人皆伏其精练。 7. “皓笑曰”中的“笑表现了喻皓当时怎样的心态? 8.匠师和喻皓对塔动原因的分析有什么不同?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匠师 喻皓 启示 (二)拓展阅读 陨 星 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 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 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 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 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 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王无咎为之传甚祥。 (选自《梦溪笔谈》 ) 1.解释加点字 ①乃 一大星 . ③又久之 . ( ( ) ) ) ②少时 而又震一声 .. ④至今匣 藏 . ( ( ) ) ) ) ) ②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 ④此易耳 ( . ) )
2.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钱氏据两浙时( . ③但逐层布板讫( .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其塔动 ( . ) ②故如此 . ( ) ③盖钉板上下弥束 ( . ) ) ) ②梵天寺 ( . ④人履其板( . ) )
④贻以金钗 ( ) ⑤匠师如其言 . . ( 4.解释句中的文言虚词。 ①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 ③贻以金钗 ( ) . )
3.活用字 便实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一词多义 方:方为秋田之害 ( 如:而动如初 之:钱帅登之 俞皓之妻 便实钉之 其:患其塔动 ( ( ( ( ( ) ) ) ) ) ) 密使其妻 ( ) ) 方两三级 以瓦布之 塔动之因 ( ( ( ) ) ) ) 匠师如其言 (
(2)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逐层布板 qì( 六幕相连如 qūqiè( (3)文学常识积累。 》 ,文中的喻皓是我国 代著名建筑家,梵天寺
密使其妻 ( . 但逐层布板 ( . 实钉之 . 上下弥束 .. ( (
六幕相持 ( ) 人皆服其精练 ( ) .. .. 3.三读课文,初步口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自主预习”部分的知识点。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感情充沛。 示例:密使其妻/见俞皓之妻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盖/钉板上下弥束 人/皆伏其精练 (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 1.通假字 人皆伏其精练 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患 古义 今义 但 如 耳 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