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合集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法规类别】人大议事【发布部门】101【发布日期】1996.03.17【实施日期】1996.03.1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工作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1996年3月1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序言1996~201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

我国将以崭新的姿态跨入21世纪,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出重大步伐,为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组织和动员全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具有重大意义和指导作用。

经过建国以来4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近17年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形成了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未来15年,在新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下,我国有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虽然在前进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困难,但总的来说,仍有充分条件继续实现经济的较快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克服困难,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自己,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

针对新形势下的矛盾和问题,努力把握客观规律,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高度重视和下大力气解决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第一篇指导方针和目标第一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市场供求关系、体制环境和对外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为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奠定了良好基础。

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世界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发展趋势,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给我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

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形势和任务,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社会稳定。

“十五”期间要突出贯彻以下重要指导方针: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要认清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继续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在坚持速度与效益相统一的基础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

我国已经进入必须通过结构调整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

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主动、全方位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要把调整产业结构与调整所有制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结合起来。

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

坚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

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必须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

要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在积极“引进来”的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

加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力度,振兴科技,培养人才。

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

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目标一、“九五”发展成就二、“十五”发展环境三、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第二章培育支柱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加快培育现代物流业三、着力发展现代金融业四、努力培育新兴服务业五、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第三章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一、形成功能协调的城市布局二、完善现代化枢纽型基础设施网络三、全面推进城市一体化进程第四章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开放型经济一、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二、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三、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第五章推进城市信息化,发展网络经济一、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二、完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三、拓展信息增值服务第六章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教育强市一、健全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机制二、完善多元、开放的科技投入机制三、实施人才战略,构筑人才高地四、建设教育强市第七章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全面提高生活质量一、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实现比较富裕的小康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三、推进社会事业社会化产业化,满足多样化服务需求四、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八章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一、完善人口增长调控管理机制二、实现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与永续利用三、建设环保模范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第九章构筑现代都市文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一、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二、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第十章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二、健全统一规范的市场体系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五、健全高效规范的政府运作机制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深圳建立经济特区以来,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深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一个边陲小镇建设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

第十个五年计划(以下简称“十五”计划)时期,是深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地区的关键时期。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
五年计划纲要
目录
序言
第一篇指导方针和目标
第一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第二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第二篇经济结构
第三章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第四章优化工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第五章发展服务业,提高供给能力和水平第六章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第七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布局和结构第八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第九章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
第三篇科技、教育和人才
第十章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持续发展能力第十一章加快教育发展,提高全民素质第十二章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第四篇人口、资源和环境
第十三章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第十四章节约保护资源,实现永续利用第十五章加强生态建设,保护和治理环境第五篇改革开放
第十六章推进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十七章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
第六篇人民生活
第十八章积极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第十九章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七篇精神文明
第二十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第二十一章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高文化生活质量
第八篇民主法制
第二十二章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第二十三章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九篇国防建设
第二十四章加强国防建设,保障国家安全
第十篇规划实施
第二十五章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第二十六章创新实施机制,保障实现规划目标。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1.04.24•【文号】劳社部发[2001]5号•【施行日期】2001.04.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通知(劳社部发〔200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机构: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五”计划的建议精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我部编制了《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已经部长办公会讨论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00一年四月二十四日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今后五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为指导和推动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五”计划的建议精神,落实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要求,制定《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一、“九五”主要成就和“十五”面临的形势1、“九五”主要成就“九五”时期,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九五”计划的各项主要任务均已圆满完成。

--就业局势保持基本稳定,就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就业总量进一步扩大,5年间城镇新增就业达3560万人左右,累计有130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

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产业就业人数首次下降到50%以下,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速超过第二产业;国有、集体经济单位就业人数下降,其他经济单位就业人数有较大增加。

国有企业职工人数减少2000多万人,国有企业富余人员问题得到初步缓解。

劳动力市场管理制度初步建立。

企业自主用人、劳动者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初步形成。

劳动预备制度逐步实行。

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

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

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制定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的立足点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八十年代,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的十年。

这十年,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全面开创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先后胜利完成了第六个五年计划和第七个五年计划,提前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为九十年代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一九九○年同一九八○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百分之八十四点六,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六点三。

粮食总产量先后登上三千五百亿公斤和四千亿公斤两个台阶,一九九○年达到四千三百五十亿公斤,棉花、油料、肉类、水产、水果等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为解决人民温饱问题提供了物质保障。

农、林、牧、副、渔各业都有很大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非农产业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一九八○年的百分之三十一点一提高到一九九○年的百分之五十四点六。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现在吸纳农村劳动力已达到九千多万人,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开创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

――工业生产迅速增长。

一九九○年同一九八○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二点三倍,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二点六。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

一九八○年到一九九○年,原煤由六点二亿吨增加到十点八亿吨,原油由十点零六亿吨增加到一点三八亿吨,发电量由三千零六亿千瓦小时增加到六千一百八十亿千瓦小时,钢由三千七百一十二万吨增加到六千六百零四万吨,水泥由零点八亿吨增加到二点零三亿吨。

消费品工业的产品更新换代加快,花色品种丰富多采,市场供应充裕,改变了过去那种品种单调和供应紧张的状况。

《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第四节 “十四五 ”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
标 18
第二篇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
兴新突破 22
第四章 优化营商环境 全面深化改革 22
第一节 全面推进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
第三节 扩大高质量供给 79
— 3 —
第四节 培育合作竞争新优势 81
第十一章 优化区域布局 促进协调发展 82
第一节 突出沈阳大连双引擎作用 82
第二节 加快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 84
第六章 全力打造数字辽宁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41
第一节 加快数字政府建设 42
第二节 加强数字社会建设 43
第三节 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 44
第四节 发展壮大数字产业 45
第五节 培育良好数字生态 48
32
第一节 创建科技创新高地 32
第二节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34
第三节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35
第四节 优化创新生态 38
第五节 大力引进集聚高端人才 39
第三节 加快发展乡村产业 65
第四节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67
第五节 深化农村改革 69
第六节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70
第九章 发展现代服务业 推动服务业提质升级
71
第一节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71
第二节 着力提升生活性服务业 73
第三节 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75
第十章 扩大有效需求 畅通双循环 76
第一节 全面促进消费 76
第二节 拓展投资空间 78
92
第一节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93
第二节 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 95
第三节 推进县城建设 96

十个五年规划

十个五年规划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中国除了1949年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目前正在着手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研究、编制工作。

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

它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要求,“一五”计划所确定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确定。

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21.3%上升到92.9%;建成了一大批重要工程,五年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50亿元,新增固定资产460.5亿元,相当于1952年底全国拥有的固定资产总值的1.9倍。

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初步铺开我国工业布局的骨架;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五年合计钢产量1656万吨,等于旧中国从1900年到1948年49年问钢的总产量760万吨的218%,煤产量达到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在工业总产值中,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56.5%,重工业的比重由26.4%提高到48.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日期】2001.03.15•【文号】•【施行日期】2001.03.15•【效力等级】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1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序言世纪之交,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从新世界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九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总揽全局,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有效治理通货膨胀,成功实现经济“软着陆”后,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抑制了通货紧缩趋势,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带来的困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3%。

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迅速成长,淘汰落后和压缩过剩工业生产能力取得成效。

服务业持续增长,就业岗位增加。

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瓶颈”制约得到缓解。

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的三年目标基本实现,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取得重大进展,市场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宏观调控机制进一步健全。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规模扩大、结构改善、质量提高,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消费结构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3

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3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二)20**年20**年,是xx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

“十五”计划是筹划20**年计划。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根据《中共xx市委关于制定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编制,是“十五”期间(20**年至20**年)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九五”回顾进入90年代,尤其是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重要谈话以来,上海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下,抓住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锐意进取,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党的十四大确定的上海建设“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国家战略得到实质性推进。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上海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的要求和希望“一年变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嘱托,通过“八五”、“九五”的努力,整个城市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城市性质从工商业城市转向经济中心城市,城市建设从还历史欠账转向建设枢纽功能性设施,经济运行从相对封闭转向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经济发展重心从“调整中发展”转向“发展中调整”,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从量的扩大转向质的提高,城乡人民生活从温饱型转向比较宽裕的小康型,人们的活动方式从“单位人”转向“社会人”。

“九五”期间,上海积极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努力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带来的困难,全面完成了“九五”计划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上海积极引导消费升级,优化调整投资结构,努力扩大外贸出口,经济抗波动能力不断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1.4%。

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551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4560元。

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目标如期实现,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基本形成。

上海继续加大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力度,第三产业持续加快发展,20**年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及关于纲要报告的决议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及关于纲要报告的决议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及关于纲要报告的决议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日期】2001.03.15•【文号】•【施行日期】2001.03.15•【效力等级】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大机关正文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及关于纲要报告的决议(2001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经过认真审查和审议,决定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朱镕基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

会议认为,《纲要》和《报告》对“九五”时期的工作总结是实事求是的,提出的今后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时代发展和建设现代化事业的要求,经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

会议认为,过去的五年,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奋斗,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九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提前实现,为实施第十个五年计划、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同时也要高度重视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会议指出,实现《纲要》提出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会议强调,必须把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着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继续抓好农村扶贫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要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力度,重点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服务业发展。

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0.11.10•【字号】辽委发[2000]36号•【施行日期】2000.11.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辽委发[2000]36号2000年11月10日中国共产党辽宁省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通过)跨入新世纪,辽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正确把握时代特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对于面向新世纪、建设新辽宁具有重要意义。

省委在深入学习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九五”时期的工作,分析国内外的形势,研究未来五年的改革与发展问题,就制定全省“十五”计划提出如下建议。

一、“九五”的回顾与“十五”的总体战略“九五’是辽宁经济和社会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五年,全省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团结奋斗,知难而进,保持了全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积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高。

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经济总量登上新台阶。

五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

农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600万吨,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

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一批大型骨干企业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值年均增长8.9%。

结构调整取得进展,老工业基地改造初见成效。

三次产业的比重由1995年的14.0:49.8:36.2预计调整到今年的11.0:49.2:39.8。

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004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资1240亿元,分别比“八五”期间增长60%和48%。

一批工业技术改造项目相继竣工投产。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8%增加到12%。

第十个五年计划(2023年)简介

第十个五年计划(2023年)简介

第十个五年计划(2023-2023年)简介“十五”期间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分别是: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到2023年按2023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到达12.5万亿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达9400元。

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到达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掌握在5%左右。

价格总水平根本稳定。

国际收支根本平衡。

经济构造调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产业构造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增加。

2023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3%、51%和36%,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44%、23%和33%。

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根底设施进一步完善。

地区间进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有效掌握。

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

科技、教育进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2023年全社会讨论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1.5%以上,科技创新力量增加,技术进步加快。

各级各类教育加快进展,根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进一步稳固,初中毛入学率到达9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力争到达60%左右和15%左右。

可持续进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掌握在9以内,2023年全国总人口掌握在13.3亿人以内。

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森林掩盖率提高到18.2%,城市建成区绿化掩盖率提高到35%。

城乡环境质量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23年削减10%。

资源节省和爱护取得明显成效。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居民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根本公共效劳比拟完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

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增加到22平方米,全国有线电视入户率到达40%。

城市医疗卫生效劳水平和农村医疗效劳设施连续改善,人民安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增加,掩盖面扩大,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好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节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节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节
录)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年(卷),期】2001(000)004
【摘要】<正> 第十八章积极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就业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也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努力开拓就业渠道,扩大就业。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十五”期间要基本建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总页数】1页(P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
【相关文献】
1.提高信贷工作水平支持经济持续发展—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体会 [J], 郭维洪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J],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J],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J],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2001年2月24日辽宁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21世纪初,是我国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重要时期,是辽宁搞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时期。

科学地制定和实施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对于全省建设小康社会,加速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纲要是根据中共中央“十五”计划建议精神和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十五”计划建议制定的,是“十五”期间全省各族人民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蓝图和纲领,是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的计划。

一、“九五”时期的回顾与总结 “九五”期间,辽宁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紧围绕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全面实施结构优化、外向牵动、科教兴省三大战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团结奋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省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4668亿元,年均增长8.6%;其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6.1%、8.9%和9%。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235元,年均增长8.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5.5亿元,年均增长10.2%。

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50亿元,比“八五”时期增长62%,新增固定资产4044亿元,增长82%。

 结构调整取得进展,老工业基地改造调整初见成效。

种植业和农、林、牧、渔业内部结构得到调整。

坚持“两高一深”方向,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鞍钢半连轧和新轧工程、本钢烧结和连铸工程、辽化二期工程等一批重点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相继竣工投产,石化、冶金、电子、机械四大支柱产业实力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较快。

到200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八五”末期的14.0:49.8:36.2调整到10.9:49.4:39.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8%增加到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____21世纪初是我国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重要时期是辽宁搞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时期科学地制定和实施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对于全省建设小康社会加速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纲要是根据中共中央"十五"计划建议精神和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十五"计划建议制定的是"十五"期间全省各族人民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蓝图和纲领是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的计划____一"九五"时期的回顾与总结____"九五"期间辽宁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紧围绕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全面实施结构优化外向牵动科教兴省三大战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团结奋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____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省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4668亿元年均增长8.6%其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6.1%8.9%和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235元年均增长8.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5.5亿元年均增长10.2%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50亿元比"八五"时期增长62%,新增固定资产4044亿元,增长82%____结构调整取得进展老工业基地改造调整初见成效种植业和农林牧渔业内部结构得到调整坚持"两高一深"方向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鞍钢半连轧和新轧工程本钢烧结和连铸工程辽化二期工程等一批重点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相继竣工投产石化冶金电子机械四大支柱产业实力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到200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八五"末期的14.0:49.8:36.2调整到10.9:49.4:39.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8%增加到14%____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基本实现了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的目标对272户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造其中100户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上市公司达到49家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到100征缴率达到92.5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1万人比上年增加44万人省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减少工作部门11个行政编制精简48____对外开放总体水平提高对外贸易保持稳定增长五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744.5亿美元,比"八五"时期增长64其中出口449亿美元增长52.4%2000年全省外贸出口达到10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3%利用外资规模扩大质量和效益提高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146.3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07亿美元到去年底投产开业的三资企业达8310家比1995年增加56.6通用西门子东芝浦项等跨国公司在我省投资兴办的企业达130多家各类开发区建设加快投资软环境进一步改善对外交往日趋活跃友好城市达76个接待境外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均比"八五"时期增长1.1倍____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沈山高速公路白石水库大连引碧供水工程大窑湾集装箱码头北良仓储绥中和铁岭5个电厂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交付使用五年新增公路里程211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59公里电话普及率达到25部百人比1995年末增加17.5部新建万吨级泊位18个港口吞吐能力增加4134万吨新增发电装机容量483万千瓦新增城市日供水能力228万吨污水日处理72万吨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第一阶段任务基本完成小城镇建设老城区改造城市美化绿化成效明显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____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九五"期间取得省及省以上科技成果2750项去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000亿元比1995年增长2.6倍提前两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改革和调整有新的进展规模不断扩大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计划生育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200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35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56元五年分别年均增长7.7%和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比1995年末增加1.2平方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____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1169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2167件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61件制定政府规章68件依法治省普法教育"扫黑除恶"惩治腐败和同"法轮功"邪教组织斗争成效显著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取得明显成果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又有新发展军民警民关系更加密切____"九五"期间我们在克服困难和取得成就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主要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要靠发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必须把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从根本上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必须坚持科教兴省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妥善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____"九五"时期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需求不足影响加上其它主客观原因,我省"九五"计划中有些预期指标没有完成此外还存在一些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一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工业技术装备落后生产力水平低相当一部分企业竞争力不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滞后农业基础脆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偏低二是机制性矛盾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企业经营机制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市场体系不完善三是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城镇下岗和失业人员总量多新增劳动力和需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城乡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四是地区发展差距拉大一些市县财政入不敷出负债较重发展民营经济抓大项目和名牌产品力度不够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规模小经济总量增长不快五是部分自然资源短缺水资源严重不足一些矿产资源枯竭城市接续和替代产业发展迟缓经济发展后劲不强六是一些地区社会风气治安状况和政府机关工作作风不能令人满意反腐败任务艰巨我们要在加快发展中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努力开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局面____二"十五"时期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____展望新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在深化改革中得到完善对外开放将随着加入世贸组织提高到新水平国家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这些将给辽宁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既形成严峻挑战又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____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思路____面对新形势立足于辽宁实际"十五"期间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实施科教兴省对外开放和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主要预期经济综合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7700亿元____二主要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工作目标____--石化钢铁汽车及零部件造船等优势产业销售收入分别增长50%60% 2.4倍和1倍其中原油加工能力达到6500万吨力争全国第一位冷热轧板和镀锌板生产能力分别达到600万吨1050万吨和270万吨力争全国第二位轻型客车和车用柴油机生产能力分别达到23万台和27万台造船能力达到260万吨均力争全国第一位____--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5%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与制药和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产值均增长2倍以上其中数控机床和组合机床生产能力分别为5100台和500台力争全国首位软件产业产值200亿元计算机彩色电视机产量达到400万台和800万部力争进入全国前列____--新型建材医药环保设备服装食品和家具等行业实施"倍增计划"其中实德PVC型材生产能力超过100万吨居全国之首华农集团大豆加工能力达到300万吨,增长1倍;盼盼集团销售收入达到70亿元增长2.2倍中粮麦芽的啤酒麦芽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增长2倍华丰家具生产能力300万件(套),出口创汇1亿美元,分别增长2倍和1.5倍其产品产量均力争全国第一位大杨集团服装加工能力达到1000万套继续保持全国服装行业十强地位____--基本建成沈大沈山黄海大道3条现代农业经济带和于洪东陵苏家屯金州海城北宁等10个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进入市场比重由25%提高到50%绿色食品及无公害食品比重由12%提高到25%____--乡镇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100万人五年出口创汇翻一番突破80亿美元出口交货值5000万元以上企业300家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0家____--海洋经济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5%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60万吨其中出口50万吨创汇10亿美元鲍鱼对虾扇贝等海珍品产量和远洋捕捞产量分别达到30万吨和25万吨均居全国前三位____--建成高速宽带大容量的信息通信网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58部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8%数据多媒体和因特网用户新增920万户____--把大连沈阳建设成区域性金融中心全省直接融资总量比"九五"时期增长2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7%和15%大连商品交易所建成亚洲最大的农产品期货交易中心____--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均超过30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0%大商集团年销售额超200亿元保持全国第三位中兴-沈阳商业大厦等4家商贸集团年销售额超50亿元沈阳五爱市场海城西柳市场年成交额均达到240亿元大连国际车城和沈阳钢材批发市场年成交额超100亿和80亿元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五年新增连锁和超市3000家____--房地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房地产开发和住宅建设投资累计1800亿元建成住宅和商品房屋1.2亿平方米解决和改善100万户城镇居民的住房____--接待国内和海外旅游人数7000万人次和150万人次年均增长10%和20%旅游总收入超过500亿元外汇收入10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5%和20%进入全国旅游强省行列____--会展业五年累计成交额突破5000亿元大连沈阳成为区域性的展览中心和国际会议中心____--个体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100亿元实现税收突破1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5%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00万个____--沈阳桃仙和大连周水子机场增加10条国际航线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65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350万标准箱大连港成为区域性的国际航运中心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900公里14个省辖市全部进入高速公路网实现乡乡通油路和村村通公路____--实际直接利用外资五年累计180亿美元外贸出口800亿美元都比"九五"增长70%以上全省各类开发区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沈阳和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国晋位升级____--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15%14个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基本达到二级标准辽河流域及渤海近岸海域水质基本达标____--五年植树28亿株比"九五"时期增加13亿株退耕还林还草3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提高4个百分点____--建成完善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五年新增300万个就业岗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7000元和3500元到201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得到转变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