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文言文课外阅读大全 9、商君列传素材
《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王嘿然。
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王许诺而去。
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
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
王许我。
汝可疾去矣,且见禽。
”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
”甘龙曰:“不然。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
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
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
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B.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C.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D.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五伯,即“五霸”,通常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商君列传》知识点归纳
《史记·商君列传》知识点整理一、指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
(1)公与语,数日不厌。
厌:通餍,满足(2)君大说。
说:通“悦”二、解释重点实虚词。
(1)吾以强国之术说劝说(2)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宗法制度下指非嫡系家庭的旁支。
(3)未及进。
等到推荐(4)会座病适逢正赶上(5)愿王举国而听之希望全(6)王即不听用鞅如果(7)公叔既死已经(8)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通过经由/趁机(9)子何以中吾君?合乎。
译为“凭借什么”(10)卒定变法之令终于(11)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非议值得赞扬(12)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嗣:继承人(13)令行于民期年期年:一年;(14)居五年,秦人富强。
居:度过;(15)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
使:派遣;将:率领(16)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数:多次。
(18)而魏遂去安邑去:离开(19)圣人苟可以强国如果能够三、词类活用。
(1)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2)不法其故。
形容词作名词原来的制度(3)苟可以利民形容词使动,使……获利(4)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5)将法太子名词用作动词依法惩办(6)刑其傅名词作动词对……施刑(7)黥其师公孙贾名词作动词用黥刑处罚(8)道不拾遗动词用作名词遗失的东西(9)日以削名词作动词一天天四、古今异义词。
(1)于是太子犯法。
在这时(2)河西指黄河以西(3)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
遗憾五、解释下列文言多义词(1)修①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②恐修名之不立(美好)③将修缪公之业(修整)(2)道①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动词)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③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④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⑤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⑥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动词)⑦治世不一道(方法,途径)(3)之①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到……去)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这)③蚓无爪牙之利。
《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
鞅少好刑名之学。
②孝公既用卫鞅,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
”尽迁之边城。
其后民莫敢议令。
③于是以鞅为大良造。
将兵围魏安邑,降之。
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
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
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
④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
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
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昂而破魏师,弗受。
商君欲之他国。
魏人曰:“商君,秦之贼。
秦强而贼入魏,弗归,不可。
”遂内秦。
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
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有删改)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令行于民期年(_________)(2)秦人皆趋令(_________)16.下列加点字用法与“下有红光,动摇承之”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A.法之不行B.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C.将兵围魏安邑,降之D.商君欲之他国17.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
”尽迁之于边城。
18.第③段写“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的目的是______19.联系全文,分条陈述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
15.一周年,一年遵照16.C(“下有红光,动摇承之”中的“之”词性相同,作代词A.“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商君列传 阅读答案和翻译
商君列传阅读答案和翻译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
为提高大家的阅读能力,现小编整理了《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答案,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9分,每小题3分)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
公叔痤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公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
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同悒悒,不舒畅)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
以卫鞅为左庶子,卒定变法之令。
令民为什五,而相收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
尽迁之边城。
其后民莫敢议令。
卫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
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
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
魏公子卬以为然。
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秦孝公卒,太子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2022高考语文全国2卷史记商君列传
2022高考语文全国2卷史记商君列传(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融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
公叔座知比督,来及讲,会库病魏惠手亲律词病公司目公孙数年品少有奇才是下举国南听少下如不听用的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季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逐西入秦,因不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其也。
”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孝公既用卫驶。
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换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录公曰:"善。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辛定在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春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伸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
卫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副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责,山大盗败,室给人足,民男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
居五年,秦人富强。
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
卫鞅伏甲士面袭虏魏公子印。
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
而魏随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日;“寡人恨不用公叔瘁之言也。
”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0,下列对文中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日/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C.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D.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衔枚指在口中横衔着枚。
史记·商君列传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史记·商君列传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卫鞅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
公叔痤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公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
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同“悒悒”,不舒畅)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民为什五,而相收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
”尽迁之边城。
其后民莫敢议令。
卫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
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
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
”魏公子卬以为然。
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秦孝公卒,太子立。
公子虔之徙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也。
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印,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刻薄少恩也。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数日不厌厌:讨厌、厌恶B、军既相距距:通“拒”,相距对峙C、吾始与公子欢欢:友好,交好D、民怪之,莫敢徙怪:感到奇怪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商鞅“刻薄”的一组是()①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②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③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④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⑤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⑥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答案原文及翻译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答案原文及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9分,每小题3分)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
公叔痤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公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
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同“悒悒”,不舒畅)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
”以卫鞅为左庶子,卒定变法之令。
令民为什五,而相收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
”尽迁之边城。
其后民莫敢议令。
卫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
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
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
”魏公子卬以为然。
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秦孝公卒,太子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
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文言文传承着我国古典文化,是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各地中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
接下来店铺为你推荐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一起看看吧!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一)1、孙子列传孙子武者,齐人也。
以兵法见於吴王阖庐。
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
"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
"於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
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
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
"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後,即视背。
"妇人曰:"诺。
"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於是鼓之右,妇人大笑。
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
"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
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
"乃欲斩左右队长。
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
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
2、吴起列传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尝学於曾子,事鲁君。
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吴起於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鲁卒以为将。
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
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馀人,而东出卫郭门。
与其母诀,齧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遂事曾子。
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
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
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3、田单列传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答案教学提纲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9分,每小题3分)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
公叔痤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公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
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同悒悒,不舒畅)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
以卫鞅为左庶子,卒定变法之令。
令民为什五,而相收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
尽迁之边城。
其后民莫敢议令。
卫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
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
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
魏公子卬以为然。
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秦孝公卒,太子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史记商君列传》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史记商君列传》含答案(2019·新课标II卷·T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
”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
居五年,秦人富强。
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
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
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
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
”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D.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最新《史记·商鞅列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资料
(二)(12分)商君者,名鞅,其祖本姓姬。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
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王嘿然。
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王许诺而去。
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
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
王许我。
汝可疾去矣,且见禽。
”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秦孝公既见商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后五日,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
后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罢而去。
后卫鞅复见孝公。
公与语,不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
(节选自《史记·商鞅列传》,有删改)1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1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公孙鞅年轻时喜欢刑名之学,为魏国宰相公叔座做事,做了中庶子。
B.公叔座告诉魏王,商鞅是奇才,可以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魏王没有听从。
C.公叔座将自己建议魏王如不用商鞅就杀了他的事告诉商鞅,商鞅立即离开魏国。
D.秦孝公一开始召见商鞅时,并不听从他的建议,后来却与他聊得十分投机。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①公叔座召鞅谢曰谢:_____________ ②安能用君之言杀臣安:__________③善之而未用善:________________ ④公与语语:______________14.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汝可疾去矣,且见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2分)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12、(2分)C13、(4分)①道歉②怎么③认为……是好的④谈论14、(2分)①正赶上公叔座生病,魏惠王亲自前往询问病情(得分点:会、亲)(2分)②你要快速离开(这里),(否则你)将要被抓了。
商君传高考文言文翻译
【原文】商君者,卫之诸庶孽也。
少而好学,游学于秦,卒为秦相。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也。
少而好学,游学于秦,卒为秦相。
卫人谓之曰:“夫商鞅,卫之众庶,其于卫也,民之有商鞅者,犹楚人之有芈氏也。
在国,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有能以义服人者,人皆尊之;有能以力胜人者,人皆畏之。
商鞅,楚之庶孽也,其于楚也,乃自楚之亡也,非楚有商鞅也。
今卫之众庶,方议国事,其于商鞅也,将安所托质乎?”商鞅闻之,曰:“吾闻之曰:‘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吾能清廉,以正民心,则虽千万人,吾往矣。
”于是,商鞅乃去卫,之秦,欲求见秦孝公。
【翻译】商君,是卫国的庶出子弟。
他从小就好学,游历到秦国,最终成为了秦国的宰相。
卫国人对他评论说:“那个商鞅,是卫国的庶民,对于卫国人来说,就像楚国人有姓芈的家族一样。
在国内,官员没有永远显贵的,而百姓也没有永远贫贱的。
有能够用道义来服众的人,人们都会尊敬他;有能够用武力来战胜他人的人,人们都会畏惧他。
商鞅,是楚国的庶出子弟,对于楚国来说,自从楚国灭亡以来,并不是楚国有了商鞅。
现在卫国的百姓都在议论国家大事,那么对于商鞅,他们又会在哪里寄托自己的信任呢?”商鞅听后,说:“我听说,‘廉洁的人,是民众的楷模;贪婪的人,是民众的祸害。
’我能够廉洁自律,以此来端正民心,那么即使有千万人反对,我也会坚持自己的道路。
”于是,商鞅离开了卫国,前往秦国,想要见一见秦孝公。
商鞅来到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的关系,得以见到了秦孝公。
商鞅向秦孝公提出了变法的主张,即推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县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土地制度改革,以及加强军事力量等。
这些变法措施旨在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提高国家的实力。
商鞅的变法措施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但也引起了贵族和旧势力的强烈反对。
商鞅为了推行变法,不得不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如对反对派进行严厉镇压,甚至将反对派灭族。
这些行为使得商鞅在民众中的形象大打折扣,但也使得变法得以顺利推行。
商君列传原文及翻译
商君列传原文及翻译第一篇:商君列传原文及翻译商君即我们熟悉的商鞅,下面是小编搜集的商君列传原文及翻译,欢迎查看!原文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柰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原王举国而听之。
”王嘿然。
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王许诺而去。
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
我方先君後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
王许我。
汝可疾去矣,且见禽。
”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
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後五日,复求见鞅。
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
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
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
请复见鞅。
”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罢而去。
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
”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
诚复见我,我知之矣。
”卫鞅复见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跶之前於席也。
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驩甚也。
”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
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彊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然亦难以比德於殷周矣。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於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於民。
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2023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商君列传
商君列传
令既具,未布①,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于时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②也,不可施刑,刑③其傅④公子虔,黥⑤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
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有删改) 【注】①布:颁布,公布。
②嗣:继承。
③刑:处罚。
④傅:老师。
⑤黥:即墨刑。
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令既具/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民怪之/绝巘多生怪柏
C.能徙者予五十金/属予作文以记之
D.秦民大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3.结合选文,说说卫鞅(商鞅)是如何取信于民的。
史记商君列传翻译及注释
史记商君列传翻译及注释(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史记商君列传翻译及注释司马迁1.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商君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商君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5-6小题。
(共6分)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原王举国而听之。
”王嘿然。
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王许诺而去。
公叔座如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
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
王许我。
汝可疾去矣,且见禽。
”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注释】刑:通“形”。
指形成或事实。
嘿:同“默”。
禽:同“擒”,拘捕,捕捉。
5.选出与本文“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一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A.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涉世家》)B.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小石潭记》)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3分)A.鞅少好刑名.之学——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C.年虽少,有奇才,原王举国而听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唐雎不辱使命》)D.汝可疾去矣,且.见禽——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7.解译下列文言句子。
(9分,每句3分)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都耳。
(《记承天寺夜游》)⑵非独贤者有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鱼我所欲也》)⑶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答案】5.A(3分);6.B(3分);7.⑴哪一夜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人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答案
《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答案《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答案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
公叔痤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公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
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同“悒悒”,不舒畅)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
”以卫鞅为左庶子,卒定变法之令。
令民为什五,而相收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
”尽迁之边城。
其后民莫敢议令。
卫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
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
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
”魏公子卬以为然。
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秦孝公卒,太子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答案原文及翻译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答案原文及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9分,每小题3分)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
公叔痤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公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
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同“悒悒”,不舒畅)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
”以卫鞅为左庶子,卒定变法之令。
令民为什五,而相收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
”尽迁之边城。
其后民莫敢议令。
卫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
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
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
”魏公子卬以为然。
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秦孝公卒,太子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节选《史记·商君列传》阅读题答案
节选《史记·商君列传》阅读题答案节选《史记·商君列传》阅读题答案卫鞅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
公叔痤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公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
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同悒悒,不舒畅)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民为什五,而相收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
尽迁之边城。
其后民莫敢议令。
卫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
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
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
魏公子卬以为然。
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秦孝公卒,太子立。
公子虔之徙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也。
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印,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刻薄少恩也。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商君传文言文翻译高考
原文:商君者,卫之诸生也。
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
公叔座知其贤,荐之于魏文侯,文侯以为师。
后魏文侯卒,武侯立,商君说武侯以帝王之道,武侯从之。
商君相秦,封于商,故世称商君。
商君相秦,深谋远虑,重法治,尚功实,以强国之术,施于秦国。
秦孝公之时,国富民强,威震四海,皆商君之力也。
商君之法,严刑峻法,使人不敢犯,法度之明,后世莫及。
商君虽严,而民心归之,国势日盛。
商君之治,始于变法。
秦孝公之时,秦法尚宽,百姓偷生,国力不振。
商君建议,欲使国家富强,必先变法。
于是,商君废除了旧法,制定了新法。
新法以法治国,重视农战,削弱贵族势力,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商君变法,使秦国民众勤于耕战,国家日益强盛。
商君之法,有赏有罚,赏罚分明。
商君规定,有功者赏,有罪者罚,不避亲贵,不徇私情。
商君之赏,厚于财物,商君之罚,严于刑法。
如此,百姓皆知畏法,不敢为非。
商君之法,使秦国内部稳定,国家统一。
商君之政,尚俭约,去浮华。
商君认为,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关键在于勤俭节约,去浮华奢侈。
商君下令,禁止奢侈之风,提倡节俭之风。
商君之政,使秦国百姓生活节俭,国家财富日益增加。
商君之才,非凡人也。
其智慧超群,见解独到。
商君之谋,深得秦孝公赏识。
商君相秦,使秦国国力大增,威震诸侯。
然而,商君之政,亦有其弊。
商君之法,过于严酷,百姓苦之。
商君之权,过于集中,使得秦孝公对他依赖过重。
商君虽才智过人,但亦有其短。
商君之短,在于过于自信,不听忠言。
商君变法,本为强国之计,然商君过于自信,不听忠言,致使变法之策过于严酷,百姓不堪重负。
商君之败,实为自败。
秦孝公卒,商君失势。
惠文王即位,商君被贬。
商君惧,逃至魏国。
魏文侯不听,囚商君于魏。
商君欲投靠齐,齐威王亦不听。
商君走投无路,乃自尽。
商君之死,天下哀之。
商君虽死,其法犹存。
后世之人,皆以商君之法为楷模,研究其法,发扬其道。
译文:商君,是卫国的读书人。
年轻时喜好刑名之学,侍奉魏国的相国公叔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商君列传(原文)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柰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原王举国而听之。
”王嘿然。
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王许诺而去。
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
我方先君後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
王许我。
汝可疾去矣,且见禽。
”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
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後五日,复求见鞅。
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
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
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
请复见鞅。
”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罢而去。
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
”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
诚复见我,我知之矣。
”卫鞅复见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跶之前於席也。
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驩甚也。
”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
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彊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然亦难以比德於殷周矣。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於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於民。
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
是以圣人苟可以彊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
”甘龙曰:“不然。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
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
常人安於故俗,学者溺於所闻。
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於法之外也。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於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於边城。
其後民莫敢议令。
於是以鞅为大良造。
将兵围魏安邑,降之。
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於咸阳,秦自雍徙都之。
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
居五年,秦人富彊,天子致胙於孝公,诸侯毕贺。
其明年,齐败魏兵於马陵,虏其太子申,杀将军庞涓。
其明年,卫鞅说孝公曰:“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
何者?魏居领厄之西,都安邑,与秦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
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
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盛。
而魏往年大破於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
魏不支秦,必东徙。
东徙,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
”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
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
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驩,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
”魏公子卬以为然。
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魏惠王兵数破於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於秦以和。
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
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
”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赵良见商君。
商君曰:“鞅之得见也,从孟兰皋,今鞅请得交,可乎?”赵良曰:“仆弗敢原也。
孔丘有言曰:‘推贤而戴者进,聚不肖而王者退。
’仆不肖,故不敢受命。
仆闻之曰:‘非其位而居之曰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贪名。
’仆听君之义,则恐仆贪位贪名也。
故不敢闻命。
”商君曰:“子不说吾治秦与?”赵良曰:“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彊。
虞舜有言曰:‘自卑也尚矣。
’君不若道虞舜之道,无为问仆矣。
”商君曰:“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
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
子观我治秦也,孰与五羖大夫贤?”赵良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
君若不非武王乎,则仆请终日正言而无诛,可乎?”商君曰:“语有之矣,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夫子果肯终日正言,鞅之药也。
鞅将事子,子又何辞焉!”赵良曰:“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
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行而无资,自粥於秦客,被褐食牛。
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
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三置晋国之君,一救荆国之祸。
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
由余闻之,款关请见。
五羖大夫之相秦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於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功名藏於府库,德行施於後世。
五羖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
此五羖大夫之德也。
今君之见秦王也,因嬖人景监以为主,非所以为名也。
相秦不以百姓为事,而大筑冀阙,非所以为功也。
刑黥太子之师傅,残伤民以骏刑,是积怨畜祸也。
教之化民也深於命,民之效上也捷於令。
今君又左建外易,非所以为教也。
君又南面而称寡人,日绳秦之贵公子。
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何不遄死。
’以诗观之,非所以为寿也。
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杀祝懽而黥公孙贾。
诗曰:‘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此数事者,非所以得人也。
君之出也,後车十数,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
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
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则何不归十五都,灌园於鄙,劝秦王显岩穴之士,养老存孤,敬父兄,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
君尚将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教,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亡可翘足而待。
”商君弗从。
後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
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
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去之魏。
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师,弗受。
商君欲之他国。
魏人曰:“商君,秦之贼。
秦彊而贼入魏,弗归,不可。
”遂内秦。
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
秦发兵攻商君,杀之於郑黾池。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选自《史记》)9、商君列传译文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
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
公孙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做了中庶子。
公叔座知道他贤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
正赶上公叔座得了病,魏惠王亲自去看望他,说:“你的病倘有不测,国家将怎么办呢?”公叔座回答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部交给他,由他去治理。
”魏惠王听后默默无言。
当魏惠王将要离开时,公叔座屏退左右随侍人员,说:“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
”魏王答应了他的要求就离去了。
公叔座召来公孙鞅,道歉说:“刚才大王询问能够出任国相的人,我推荐了你。
看大王的神情不会同意我的建议。
我当先忠于君后考虑臣的立场,因而劝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该杀掉他。
大王答应了我的请求。
你赶快离开吧,不快走马上就要被擒。
”公孙鞅说:“大王既然不能听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能听您的话来杀我呢?”终于没有离开魏国。
惠王离开后,对随侍人员说:“公叔座的病很严重,真叫人伤心啊,他想要我把国政全部交给公孙鞅掌管,难道不是糊涂了吗?”公叔座死后不久,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寻访有才能的人,要重整秦穆公时代的霸业,向东收复失地,他就西去秦国,依靠孝公的宠臣姓景的太监求见孝公。
孝公召见卫鞅,让他说了很长时间的国家大事,孝公一边听一边打瞌睡,一点也听不进去。
事后孝公迁怒景监说:“你的客人是大言欺人的家伙,这种人怎么能任用呢!”景监又用孝公的话责备卫鞅。
卫鞅说:“我用尧、舜治国的方法劝说大王,他的心志不能领会。
”过了几天,景监又请求孝公召见卫鞅。
卫鞅再见孝公时,把治国之道说的淋漓尽致,可是还合不上孝公的心意。
事后孝公又责备景监,景监也责备卫鞅。
卫鞅说:“我用禹、汤、文、武的治国方法劝说大王而他听不进去。
请求他再召见我一次。
”卫鞅又一次见到孝公,孝公对他很友好,可是没任用他。
会见退出后,孝公对景监说:“你的客人不错,我可以和他谈谈了。
”景监告诉卫鞅,卫鞅说:“我用春秋五霸的治国方法去说服大王,看他的心思是准备采纳了。
果真再召见我一次,我就知道该说些什么啦。
”于是卫鞅又见到了孝公,孝公跟他谈的非常投机,不知不觉地在垫席上向前移动膝盖,谈了好几天都不觉得厌倦。
景监说:“您凭什么能合上大王的心意呢?我们国君高兴极了。
”卫鞅回答说:“我劝大王采用帝王治国的办法,建立夏、商、周那样的盛世,可是大王说:‘时间太长了,我不能等,何况贤明的国君,谁不希望自己在位的时候名扬天下,怎么能叫我闷闷不乐地等上几十年、几百年才成就帝王大业呢?’所以,我用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他,他才特别高兴。
然而,这样也就不能与殷、周的德行相媲美了。
”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打算变更法度,又恐怕天下人议论自己。
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
况且超出常人的行为,本来就常被世俗非议;有独道见解的人,一定会被一般人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