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边塞诗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解读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解读一、边塞诗概况(一)、概念边塞诗派:是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边界斗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经济旺盛,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斗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丽的边塞诗派。
(二)、标记边塞诗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
如:柳中庸的《征人怨》(2004年江苏卷)、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二)》(2005年重庆卷)等。
(三)、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翰、王维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闻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等都是唐代边塞诗杰作。
二、边塞诗内容1、边塞风光——秀丽壮阔2、统治者------穷兵黩武3、家乡------思乡念亲4、将士------ 艰苦生活、报国豪情5、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三、边塞诗风格——雄壮豪迈四、边塞诗语言特点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五、边塞诗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象征、比方、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六、边塞诗常见意象1、与斗争有关地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边关、玉门关;2、与斗争有关的少数民族称呼:胡、羌、羯、夷、单于、吐谷浑3、与斗争有关的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明月、雪山、黑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雄奇、秀丽、奇寒、宽阔、壮阔、广袤4、与斗争有关的器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5、与斗争有关的乐曲: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七、边塞诗的主旨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豪情。
【诗歌鉴赏】王昌龄《塞下曲四首》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王昌龄《塞下曲四首》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王昌龄《塞下曲四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王昌龄《塞下曲四首》原文
饮马涧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低。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王昌龄《塞下曲四首》译者
待更新
王昌龄《塞下曲四首》赏析
《塞下曲四首》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诗词作品,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
一位诗人。
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
《
全唐诗
》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
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
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王昌龄的边塞诗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藏了诗人对下层
人民的人文关怀,彰显了诗人宽敞的视野和灵秀的胸怀。
王昌龄在文学创作方式上擅于以
景喻情,情景交融。
这本就是边塞诗所最为常用的结构,但是诗人运用最简洁的技巧,于
这情境之外又不断扩大出来一个更为宽广的视野,在最为朴实无华的主题之中融汇出来横
跨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索;最具有代表的就是《薛仁贵》。
王昌龄的诗词全集。
边塞诗
【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
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
队七万多人。
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案: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
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
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⑵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
②希望终老田园。颈联写十里池塘,群鸭戏水的欢畅热 闹的景象以及川原桑柘在晚烟中平展的美景,表现了作 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田园生活的留恋。
③矛盾、无奈之情。尾联写虽志在终老田园,但春官识 名,不得不应召为国效力的矛盾心理。
(09年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边塞诗鉴赏
走近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 活的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 李益等),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 其描写边塞生活的作品形成了一个流派, 即所谓的“边塞诗派”。广义地说,与边塞 戍边生活有关的诗歌就可以视作边塞诗。
1、初唐诗: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2、盛唐诗:
9、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 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老将形象。 • 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
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 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代边将有怀 刘长卿 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 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 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
楼兰与强大的西汉以及匈奴相比,实在微不足道。为求 生存,楼兰经常首鼠两端,朝秦暮楚。
边塞诗歌鉴赏经典5篇
边塞诗歌鉴赏经典5篇边塞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边塞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从军行朝代:唐朝|作者: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从军行》是初唐诗人杨炯边塞诗的代表作,借用古乐府曲调名为题目,实际为一首五言律诗,反映从军的辛苦。
夜上受降城闻笛朝代:唐朝|作者: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代表作之一。
全诗四句二十八字,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
前二句写月下边塞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悲声;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声牵动征人回乡之望。
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余味无穷。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朝代:唐朝|作者:岑参君不见。
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lǔ]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边塞诗。
此诗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从而衬托士卒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开头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唐军凯旋。
诗虽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
语句豪爽,如风发泉涌,真实动人。
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壮,别具一格。
古从军行朝代:唐朝|作者: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边塞诗歌
•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 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 凝成暗紫。
•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 闷低沉。
•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雁门太守行”系乐府旧题。此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 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 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 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 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 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 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 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其实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 云出现;守军列阵,也未必就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 日光,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手段。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 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 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 在进行。“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 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 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诗人没 有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 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极富表现力的点染: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 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 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 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 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答案版)
边塞诗鉴赏一、边塞诗:描写有关边塞生活的人、事、景的诗歌。
边塞诗抒发的思想感情: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激情,2、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3、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以及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4、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边塞诗的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浓郁的汉代情节,唐代常以汉代唐;二是鲜明的边地风貌。
因此鉴赏时要考虑用典及环境描写等手法的作用。
二、边塞诗鉴赏训练:1. 塞下曲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qīn):马跑得很快。
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 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⑵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3.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春风一夜满关山。
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⑴这两首诗都描写“雪”“月”,分别达到了怎样的效果?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⑵这两首诗是如何表现征人思乡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4. 夜上受降城闻笛①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②,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①受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曾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由此得名;一说在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北。
②回乐烽:回乐县的烽火台,在今宁夏灵武西南。
③芦管:即芦笛。
⑴诗的前两句写景,分别是什么角度来写的?给人什么感受?⑵分析诗中是怎样把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为一体的。
边塞诗四首(边塞诗知识全面)
浪漫主义:侧重表现理想的境界,注重主观情 感的抒发。它按照生活应有的样式或作家主观 情感逻辑去想像和创造理想境界,描写生活。 常用联想、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
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
1、抓住文中表现边塞风貌的词,分析本诗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策马自沙漠, 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 白日黄云昏。
表现程度之深, 感慨之深
诗人骑马从塞外 千里迢迢赶到蓟 城,登上这座边 城的城墙。只见 边塞苦寒之地, 一片萧条,白日 当中,黯淡无光 的景象。
2、“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 诸将已承恩。”写诗人登城所见而引发诗人忧心 边事心情。有人认为这是批评“诸将”,而有人 认为是讽刺“朝廷” ,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 么? 这是讽刺朝廷。因为,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此萧条,民 不聊生,就为胡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没有安定边 境的奏疏上陈吗?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无能将领, 让他们无功受赏,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运用暗示手法, 语含讽刺,表面写诸将,实际写玄宗偏听偏信。
的画面。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如何表现士卒 思亲之情?
黄昏独 上之情, 极缠绵 悱恻
缕缕笛声,无 限的思愁
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如泣如 诉,似征人的叹息,引起
万里相思之情。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曲笔:以 闺中之思 已衬出已 愁,更为
情深
写得虽是“边愁”, 但意境雄浑开阔,情 调激越悲凉,绝不只
可怜无定河②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乙诗:闺怨 Biblioteka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诗歌鉴赏之边塞诗
征战边塞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 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 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 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 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 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 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 王昌龄。
1.上阕写景,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征?其作用是什么?
荒芜凄凉。渲染气氛,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2.下阕“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希望取得伟大的胜利,却又无从取胜,思念 家乡却又有家难回的矛盾心情。爱国激情,浓重 的乡思,兼而有之。
3.分析末句“白发”和“泪”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是年华流逝,功业不知何时才能 建立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思念家乡的苦闷。
艺术风格
有的豪迈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 征战几人回 有的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 有的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 萧 有的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 征; ……
边塞诗常用词语
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 戟、斧、钺、刀、铩、
地名民族:燕然、西、轮台、龟兹、夜郎;胡、 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2004年江苏卷)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 明。
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 塞地名,马策、刀环等战争生活写了征人的戍 边生活。
2、通篇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简要分析。
1、怨年年岁岁频繁征调;2、怨时时刻刻备战 练兵;3、怨气候酷寒;4、怨景色单调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练习知识链接一、【边塞诗概述】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边塞诗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
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他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
二、【边塞诗常见术语等】意象:烽火、狼烟、画角、宝剑、马、铠甲等。
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干戈、吴钩、鸣镝、矛、剑、戟、斧、钺、刀、铩地名和民族名: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碛qi、轮台、龟兹、夜郎;单于、吐(而谷5)浑出的)、胡、羌、羯、夷、楼兰、安西乐器或古曲:如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杨柳:汉横吹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
唐俗,赠别常以柳枝,取其“丝长”(与“思长”谐音)之意。
故《杨柳枝》也多用作送别曲。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歌词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下马吹长笛,愁杀行客见。
”语义双关又埋怨杨柳尚未返青]、《落梅花》、《关山月》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三、【边塞诗特点】一是浓郁的汉代情结。
高中语文课件:古代诗歌鉴赏之边塞诗
阅鉴赏边塞诗方法: 首先,要根据诗歌标题、意象等判定是不是边塞诗。 其次,从分析意象意境、抓情感关键词、联系时代背景等方
.
面把握思想情感,答题时要用到“从军报国、建功立业、思乡念 亲、穷兵黩武”等表达思想情感类术语。关注抒情和议论的句子, 认真揣摩其含义。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 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有的豪放旷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有的雄奇壮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有的豪壮悲慨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杜甫)
有的委婉清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中晚唐:安史之乱后国事开始衰微,昂扬向上 中多了几分悲壮、悲凉、感伤。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碛[qì]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宋: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 国热情,但更多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 哀痛。
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和惆怅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六、浓郁的汉代情节:匈奴、金、辽
唐代边塞诗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 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不仅如此,一般 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 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在称领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 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
古诗词鉴赏之四:边塞诗
contents
目录
• 边塞诗简介 • 边塞诗的主题与情感 • 边塞诗的艺术手法 • 边塞诗的影响与价值 • 边塞诗的鉴赏与实践
01 边塞诗简介
边塞诗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1. 地域性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 材的诗歌,主要表达诗人对边疆的热爱、 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要点二
反衬
通过描述一个事物的反面来突出其正面,如"莫愁前路无知 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意象与意境
意象
通过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表达情感或 寓意,如"枯藤老树昏鸦"。
意境
通过多个意象的组合来营造一种特定 的氛围或情感空间,如"长亭外,古道 边,芳草碧连天"。
语言与节奏
语言
边塞诗的语言简练、质朴,富有表现力,如"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通过壮志豪情的抒发,展现出诗人豁达、豪放、无畏的精神 风貌,以及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和实现。
03 边塞诗的艺术手法
象征与比喻
象征
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表达抽 象的概念或情感,如用"雁南飞" 象征离别之情。
比喻
通过相似的事物来描述或解释某 一事物,如"月如钩"。
对比与反衬
要点一
对比
通过对比两个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来突出主题,如"战士军前 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岑参
唐代诗人岑参的边塞诗以 描绘边疆风光和军旅生活 为主,语言瑰丽,情感真 挚。
02 边塞诗的主题与情感
边塞风光
01
描绘边疆地区的壮丽景色,如辽 阔的草原、雄伟的山川、荒凉的 戈壁等。
诗歌鉴赏 边塞诗2016.8.18
诗歌鉴赏:边塞诗一般出自于出征的将领或随军文官之手。
通过对古战场的艰辛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以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
在唐代边塞诗中,多以汉朝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使至塞上》《渔家傲秋思》《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从军行》一、回归课本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⑤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⑥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⑦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⑧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⑨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赏析:上片着重写景。
“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
“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
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
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下片抒情。
“浊酒一杯”二句,先自抒怀抱,作者为前线三军统帅,防守边塞,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
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路途遥远,家人在何方?更重要的是,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就无从谈起。
诗歌鉴赏之边塞
诗歌鉴赏之边塞一、概念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多写士人邀功边塞以博取功名的豪情以及奇异壮丽的边塞风光。
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边塞诗派”,边塞诗人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高适和岑参后世合称“高岑”,以及王昌龄、王维、李益等。
形式标志: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征人怨》、《关山月》、《从军行》等;艺术风格:豪放旷达、慷慨悲壮、雄奇壮美基本主题:1、建功立业的渴望2、保家卫国的决心3、山河沦丧的痛苦4、久居边关的乡愁5、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6、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7、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二、意象自然意象: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常见的地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三、常见主题(一)赞颂将士英勇作战,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例:《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2)本诗用“照”“辞”“绕”这些动词写出了书生从军的原因和过程,请作简要分析。
(3)第三联描写战斗的情景,诗人是从什么角度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的?试作简要赏析。
(4)最后两句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表现了怎样的现实和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二)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怨愤例:《破阵子》(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描写边塞的诗词名句大全
【导语】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活和⾃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边塞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材。
下⾯®⽆忧考⽹就给⼤家介绍下描写边塞的诗词名句,欢迎阅读!【篇⼀】 【篇⼀】 1.《使⾄塞上》唐朝·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胡天。
⼤漠孤烟直,长河落⽇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书边事》唐朝·张乔 调⾓断清秋,征⼈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落梁州。
⼤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长愿向南流。
3.《凉州词》唐朝·王之涣 其⼀黄河远上⽩云间,⼀⽚孤城万仞⼭。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门关。
其⼆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回。
汉家天⼦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4.《关⼭⽉》唐朝·李⽩ 明⽉出天⼭,苍茫云海间。
长风⼏万⾥,吹度⽟门关。
汉下⽩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还。
戍客望边⾊,思归多苦颜。
⾼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5.《塞上曲》唐朝·李⽩ ⼤汉⽆中策,匈奴犯渭桥。
五原秋草绿,胡马⼀何骄。
命将征西极,横⾏阴⼭侧。
燕⽀落汉家,妇⼥⽆华⾊。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
萧条清万⾥,瀚海寂⽆波。
6.《逢⼊京使》唐朝·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
马上相逢⽆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7.《⼣次蒲类津》唐朝·骆宾王 ⼆庭归望断,万⾥客⼼愁。
⼭路犹南属,河源⾃北流。
晚风连朔⽓,新⽉照边秋。
灶⽕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
莫作兰⼭下,空令汉国羞。
8.《渔家傲·秋思》宋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留意。
四⾯边声连⾓起,千嶂⾥,长烟落⽇孤城闭。
浊酒⼀杯家万⾥,燕然未勒归⽆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不寐,将军⽩发征夫泪。
9.《塞下曲·伏波惟愿裹⼫还》唐朝·李益 伏波惟愿裹⼫还,定远何须⽣⼊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箭射天⼭。
10.《出塞》唐朝·王昌龄 秦时明⽉汉时关,万⾥长征⼈未还。
边塞诗歌
•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 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 “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 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 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 赏析边塞诗,他们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 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 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以 及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 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 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还因为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 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 情况相当复杂。
显著特征
题材丰富
• 《诗经》中的边塞诗作为当时社会生活的 一面镜子,对当代社会作了广泛的透视。 既有从军出塞、保国戍边、塞上风情的描 写,也有报国壮志、反战呼声的抒发。既 描写了重大的边塞战争,也表现了夫妻别 后相思之苦,母子分别之悲。总之,与边 塞生活密切相关的。《诗经》中的边塞诗 都涉及到了,这样丰富的题材在诗歌史上 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为历代边塞诗所继承。
四、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戍边 而产生的精神上的痛苦。
王昌龄的《从军行》较为典型: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解析: 这里的“边愁”有对于现实的忧愁、建功立业的渴盼, 更有离乡背井抛妇别雏的痛楚、无限的乡愁。 宋人范仲淹的《渔家傲》和《苏幕遮》也表达了因长期戍 边又毫无结果而产生的思乡之情。“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酒如愁肠,化作相思 泪。”“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人不 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些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典型 诗句。
• 2、中晚唐: •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 分析: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 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 3.宋代: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 分析: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 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 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边塞诗鉴赏
读李益的两首边塞诗,回答问题。
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些意象的特点:荒凉、单调、旷远、开阔。
㈡、诗的内容及蕴含的思想感情
1有报效国家的激情、建功立业的渴望;
2有帝王黩武的不满、无路请缨的怨恨;
3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 4有久戍边关的乡愁,出征将士的乡愁 和家中妻子的离恨;
总之,边塞诗词以慷慨 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 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有 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 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 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 等等
但也是死不而管无什悔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 •主到旋了律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
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
•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 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 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或报国无门的愤懑, 或为归家无望的哀痛。
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
• (1)直抒胸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 (2)烘托: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赏析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 1.关注诗歌的作者,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 2.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
关系。 • 3.弄清立意,深挖主旨。(抓住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
4.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
繁,(1分)"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 苦.(1分)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 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1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是全诗的点睛之 笔,请你对该句作出赏析。
答:诗人运用典故“黄金台”写出了将士们 捐躯报国的决心。这两句诗直接抒发了将士 们的爱国情怀,同时升华了全诗的主题。
(二)《使至塞上》 1.这两句诗写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 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 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 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 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 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感 情。 2.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 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 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 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边塞诗?
赏边塞风光,品五味人生
品诗文,析情感
【任务一:比速度】 1.找出诗歌中常见的诗句考查点《雁门太守行》《使至 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凉州词》《塞下曲》 《渔家傲》《破阵子》,举出常见的边塞诗人的代表( 至少三个) 【任务二:互分享】 2.从炼字、反衬、用典等方面总结出诗歌鉴赏的方法, 并用这种方法分析课外其他古诗【任务三:汇成果】 3.用自己的话说出边塞诗人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代表诗人
1.高适
高适(702-765)是盛唐边塞诗的主要创作者,这 和他的边塞经历有密切的关系。高适在人生的早年, 就渴望从军,建立边功。自天宝十二年(753)开始, 高适长期从军,三度出塞,军旅生活体验丰富。高 适每次出塞都写了大量的诗或纪行,或抒怀。
高适边塞诗题材选取角度的特点是:以政治 家的眼光来观察、分析边塞的现状,把战争和 国家的安危、人民的苦乐联系在一起考虑,因 此题材广泛,思想深刻。
(1)内容
1、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 烈,或写报国的豪情。 这首诗以戍边战士 从军行 王昌龄 的视角,既让我们想 青海长云暗雪山, 见战争的残酷激烈、 孤城遥望玉门关。 战事的频繁不断,又 让我们看到了战士誓 黄沙百战穿金甲, 死报国的豪情壮志,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 信念。
课前背诵
《雁门太守行》《使至塞上》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凉州词》《塞下曲》 《渔家傲》《破阵子》
诗歌专题复习
边塞诗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 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2.从炼字、反衬、用典等方面总结出诗歌鉴 赏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分析课外其他古诗。
炼字、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意象、描绘画面
诗作风格:风骨凛然
代表诗人
2.岑参
岑参(715-769)是盛唐边塞诗的的主要创作者。 他向往从军立功,把它当作求取功名的一条主要途 径。自从天宝八年(749)开始,岑参两度出塞,先 赴安西任掌书记,后赴北庭任节度判官,经历了长 达八年的边塞生活,历练成为一个边塞诗人。
诗作风格:奇情壮采
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岑参的边塞诗 句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感情热烈,气势雄浑, 场景壮阔,色彩瑰丽,想象丰富,句式跳跃,语 言奔放。他的作品写奇景,抒奇情,有奇采。
(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花比作了盛 开的梨花,这个比喻新颖奇特。通过想象把 边塞的雪景描绘成春景,犹如一夜春风,成 千上万的梨花朵朵开放,营造出一个生意盎 然的景象。 2.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借用山路盘旋 曲折,已看不见有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 留下一串马蹄的脚印,抒发了诗人因友人返 京而产生的的无限惆怅之情。
①“压”是压迫、压近的意思,运用了夸张 的修辞手法。 ②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 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 地揭示出来。 ③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2.诗人在“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中 用斑斓的色彩描写战争场面,请加以赏析。
答:诗人将金色、胭脂色、紫红色、黑色、 白色等交织在一起,用浓艳斑斓的色彩描绘 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 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 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构成雄浑有 力富有情思的意境。
代表诗人
3.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 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 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 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 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 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 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 之誉。
主要的诗歌类型
按语言形式(题材)可分为:唐诗、宋词、元曲 按内容可分为:抒怀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 田园诗、行旅诗、闺怨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诚心志的告白。 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 思念。 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 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1)内容
2、从闺中主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 了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 春怨 这首诗看起来是一 金昌绪 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 打起黄莺儿, 诗,实则有深刻的时 莫教枝上啼。 代内容,反映了当时 啼时惊妾梦, 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 不得到辽西。
承受的痛苦。
(1)内容
3、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 杜甫在《兵车行》中沉痛地写到: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君不见 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 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战争使得无 数的家庭背井离乡、使得无数的战士变 成累累白骨!
(1)内容
4、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戍边而产 生的精神上的痛苦。 从军行 这里的“边愁”有 王昌龄 对于现实的忧愁、建 琵琶起舞换新声, 功立业的渴盼,更有 总是关山旧别情。 离乡背井抛妇别雏的 撩乱边愁听不尽, 痛楚、无限的乡愁。 高高秋月照长城。
学以致用
《雁门太守行》 李贺 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听觉、视觉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历来评论家都很推崇“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压” 练字 夸张 字,试赏析“压”的妙处? 2.诗人在“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中 色彩 用斑斓的色彩描写战争场面,请加以赏析。 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是全诗的点 用典 睛之笔,请你对该句作出赏析。
1.历来评论家都很推崇“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 压”字,试赏析“压”的妙处?
(四)《塞下曲》 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单调、清 冷的特点。本该艳阳高照的五月却飘洒着大 雪,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 曲调,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 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 2.①“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②生动地 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 景象;③表现了将士们心系战场、渴望建功 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 ④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