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心房颤动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若干认识
房颤专家共识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原则
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评估
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房颤类型 、危险因素、合并症等,制定个
体化的治疗方案。
患者意愿与依从性
充分考虑患者的治疗意愿和依从 性,选择患者能够接受并坚持的
治疗方案。
长期管理与随访
对房颤患者进行长期管理和随访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
效果和患者安全。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随访管理体系建立
建立完善的随访管理体系,包括随访流程、随访人员培训、随访数据管理等。
执行情况回顾
对随访管理体系的执行情况进行回顾,包括随访率、随访质量、随访满意度等。
效果评价指标选取和结果分析
效果评价指标选取
选取合适的效果评价指标,包括房颤复发率、生活质量评分、心功能指标等。
结果分析
对选取的效果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评价长期随访管理的效果,包括房颤控制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心功能变 化情况等。
症状管理
针对房颤相关症状如心悸、乏力等,采取药物治 疗和非药物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 患者树立积极心态,增强治疗信心。
3
康复锻炼
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康复锻炼 方案,提高患者运动耐量和生活自理能力。
06
长期随访管理与效果评价
随访管理体系建立和执行情况回顾
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预防和管理建议
心功能监测
定期评估患者心功能状态,及时发现心力衰竭等 并发症迹象。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选用合适药物如ACEI、ARB、β受 体阻滞剂等,以改善心功能和预防心力衰竭。
生活方式干预
鼓励患者戒烟限酒,保持适量运动,控制饮食, 以降低心力衰竭风险。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课件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ppt课件xx年xx月xx日•心房颤动概述•心房颤动的诊断和评估•心房颤动的治疗现状目录•心房颤动患者管理和教育•心房颤动未来治疗展望•心房颤动防治建议01心房颤动概述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心房肌出现快速、不规则和无效的收缩,同时心房肌细胞发生电重构和结构重构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导致心悸、头晕、胸闷、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脑卒中等。
心房颤动定义心房颤动类型与特征发作时间小于7天,常可自行终止;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永久性心房颤动发作时间大于等于7天,不能自行终止,需要电复律或药物复律;发作时间超过1年,患者有转复愿望;发作时间超过1年,没有转复愿望。
发病机制AF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心房电重构、结构重构和炎症反应等。
诱因AF的诱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糖尿病、肥胖等。
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和诱因02心房颤动的诊断和评估1临床诊断23心房颤动患者通常有心悸、呼吸困难和头晕等症状。
症状心脏听诊可闻及心律不规则和心跳强度变化。
体征了解患者病史,包括既往心脏病史、家族史等。
病史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有助于发现间歇性心房颤动。
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现心房颤动的原因。
03评估方法02 01可记录到不规则的心律,确定心房颤动的诊断。
评估指标心房颤动发作频率是评估病情的重要指标,通常以小时或天为单位计算。
发作频率心房颤动持续时间也是评估病情的指标,包括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等。
持续时间心房颤动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可根据其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如心悸、呼吸困难、头晕等。
症状严重程度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较高,因此需评估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如CHADS ₂评分等。
血栓栓塞风险03心房颤动的治疗现状03控制心室率当心房颤动发作时,使用药物控制心室率,减轻患者症状并防止并发症。
药物治疗01抗凝治疗心房颤动患者容易形成血栓,抗凝药物可有效预防血栓栓塞事件。
房颤合并房室传导阻滞
第Ⅰ度阻滞:交界性心律的逆行型P波在QRS波群之后,R-P间期恒定,大于0-20秒。
第Ⅱ度阻滞:Ⅰ型时逆行型P波的P-P间期呈文氏周期,R-R间期逐渐延长,终至逆行型P波发生漏搏,形成3∶2、4∶3等房室传导比值。Ⅱ型时,长P-P间期为短P-P间期的整数倍,逆行型P波呈2∶1、3∶1或3∶2等房室传导比值。
房颤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
(1)心房纤颤合并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在心房颤动的心电图图形上出现长达1.5秒以上的R-R间期,如有多个出现,有人认为可诊断为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2)房颤制,则QRS 波群正常,频率在40~60次/分之间;如心室波宽大,频率在40次/分以下,表明心室搏动由源自心室的起搏点控制。
Ⅱ型:异位P`连续出现,并可见P`波漏搏此时长P`-P`间期正是短P`-P `间期的整倍数,形成2∶1、3∶1或3∶2、4∶3等异位心房传导比值。
(2)房室交界区传出阻滞心电图表现:
它多发生于交界性心动过速或交界性逸搏心律。常见于洋地黄中毒。房室交界区传出阻滞可分为前向性与逆向性两种。
①前向性交界区传出阻滞:
③异位-心室传出阻滞:常见于室性心动过速,有时在室性逸搏心律也可遇到。心电图表现很像第二度前向性房室交界区传出阻滞,不同的是异位-心室传出阻滞的QRS波群增宽、畸形。
第Ⅱ度异位-心室传出阻滞也分为两型:
Ⅰ型:室性心动过速或室性逸搏心律的一系列QRS波群有规律地发生漏搏,形成数组心室传出波动,每组R`-R`间期形成文氏周期,即R`-R`间期呈进行性缩短,最后终致QRS漏搏,漏搏所致的长R`-R`间期小于任何两个短R`-R`间期之和,紧邻长R`-R`间期前的一个短R`-R`间期短于紧邻长
房室传导阻滞科普讲座课件
如何预防房室传导阻滞?
如何预防房室传导阻滞?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心脏健康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问 题。
尤其是有心脏病家族史的人群,更应重视体检。
如何预防房室传导阻滞? 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管理对预防心脏病 变至关重要。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降低心脏病风险。
如何预防房室传导阻滞? 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适度锻炼、保持心理健康等都是预防 房室传导阻滞的重要措施。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增强心脏的抵抗力。
谢谢观看
房室传导阻滞的症状与体征
房室传导阻滞的症状与体征 常见症状
患者可能会感到心悸、头晕、乏力,甚至晕厥。
这些症状主要与心脏的泵血功能不全有关。
房室传导阻滞的症状与体征
体征检查
心电图是诊断房室传导阻滞的主要工具,可以显 示心脏电信号的传导情况。
有时也需要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以获取更全面的 信息。
房室传导阻滞的症状与体征 并发症
房室传导阻滞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房室传导阻滞? 2. 房室传导阻滞的症状与体征 3. 如何诊断房室传导阻滞? 4. 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方法 5. 如何预防房室传导阻滞?
什么是房室传导阻滞?
什么是房室传导阻滞?
定义
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心脏电信号传导受阻的疾病 ,主要影响心房与心室之间的通讯。
根据心电图的结果,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 案。
如何诊断房室传导阻滞? 其他辅助检查
可能会涉及血液检查、超声心动图等,以排除其 他心脏病变。
这些检查有助于全面了解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
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方法
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轻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可能只需要定期监测,严重 时可使用药物来改善症状。
我对心电图房颤的认识
我对心电图房颤的认识心房颤动是指心房发生350~600次/min不规则的冲动,引起不协调的心房肌颤动。
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率仅次于窦性心律失常、早搏、房性心动过速,是心房扑动的15~20倍,与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构成快速房性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有其引发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及血栓栓塞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人们对房颤的研究越来越重视。
笔者对2009年12月~2010年5月做心电图检查的35例房颤患者进行总结,就其心电图特点、心电图类型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5例心房颤动患者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
其中,男性16例,女性19例。
年龄35~74岁。
35例心房颤动中,风心病7例,冠心病15例,肺心病3例,高心病3例,心肌病3例,其他4例。
均经常规12导联心电图、胸透、心动超声、检验所证实。
1.2 方法:取患者平卧位。
心电图走纸速度50mm/s,标准电压1.0mV/cm,选择12导联心电图,并加做长V1导联10s。
1.3 诊断标准1.3.1 心房颤动心电图表现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方向相反,RR不规则心房颤动f波。
f波频率350~600次/min。
1.3.2 分类标准:1.3.2.1 依据心房颤动发作持续时间久暂分为阵发性(持续时间<7d,一般<48h)和慢型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7d)。
1.3.2.2 依据心室率快慢分为较慢型房颤(心室率<100次/min),快速型房颤(心室率100~180次/min),及极速型房颤(心室率≥180次/min)。
1.3.2.3依据心房波粗、细分为粗波型(f波振幅>1mm)房颤和细波型(f波振幅≤1mm)房颧。
2 结果2.1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2.1.1 f波V1导联f波振幅>0.5mV者为粗颤,见于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
是复律的指征。
f波振幅<0.5 mV者为细颤,146例心电图P波均消失,其中24例所有导联见不到f波。
房颤心电图特征及房颤伴房室传导阻滞房颤伴差异性传导房颤伴预激综合征房颤伴长间歇等特殊心电图表现和要点
房颤心电图特征及房颤伴房室传导阻滞、房颤伴差异性传导、房颤伴预激综合征、房颤伴长间歇等特殊心电图表现和要点总结房颤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电图检测有利于房颤检出,是诊断房颤首选和必需的检测手段。
房颤心电图特征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颤动波),以VI、H、HI和aVF导联明显。
f波的振幅多在0.1~0.5mV之间,远比F波为小,通常把>0.1mV者称为粗颤,把VS1mV者称为细颤。
心房频率在350~600次/分之间。
R-R间期绝对不齐,在f波不明显或由于心室率过快f波观察不清时,可结合P波消失而作出诊断。
图1房颤心电图房颤伴房室传导阻滞房颤伴一度AVB:心电图无法诊断;房颤伴二度AVB:目前的心电图诊断尚存争论;房颤伴三度AVB:心电图易诊断。
当QRS节律变为缓慢而规整时即可诊断。
1.房颤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目前对于房颤伴二度AVB的心电图诊断尚存争议,既往有学者提出以下标准,符合一条即可提示诊断,符合的条件越多可靠性越大:①f波数目与下传的QRS 波比例低于10:1,且出现3次以上;②平均心率V50次/分;③长R-R间歇21.5s,且出现3次以上;④交界性或室性逸搏出现3次以上。
图2房颤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房颤伴重度二度AVB的心电图表现为相隔间期较长且规律的室性逸搏或交界性逸搏的QRS波占记录QRS波总数的50%以上。
此外,有学者还提出患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便可提示房颤合并二度AVB:①窦性心律时持续性二度AVB,发生房颤时心室率V50次/分;②出现频发,2.5s 的R-R长间歇;③房颤合并过缓的交界性逸搏及逸搏心律或室性逸搏。
目前尚无房颤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诊断的统一标准,但平均心率慢、R-R间期越长、逸搏心律越多,诊断的可能性就越大。
房颤伴差异性传导心电图房颤伴差异性传导患者的基础心率偏快,联律间期较短且不固定,常存在AShman现象,起始向量与基本一致,QRS波多呈三相,V1导联呈rsR∣型,少有左束支传导阻滞(1BBB)图形,与房颤伴室早存在许多差异,如表1所示。
房室传导阻滞防治指南和共识2020
房室传导阻滞防治指南和共识2020一、概述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心脏房室传导系统中出现的阻滞,导致心房和心室之间的冲动传导受阻,出现各种程度的传导延迟或传导阻滞。
最常见的原因是心肌病变、心脏手术损伤、药物影响等。
房室传导阻滞可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阻滞,不同类型的阻滞对心脏的影响和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
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房室传导阻滞,我们需要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二、诊断1. 临床症状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症状通常包括心悸、乏力、头晕、晕厥等,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还可能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患者在发作时常常有明显的心悸感,以及其他严重不适症状。
对于已经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来说,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就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就医诊治。
2.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是诊断房室传导阻滞最重要的手段,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可以通过心电图检查来确定。
对于二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检查也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整理和分析心电图检查结果,对于诊断和评估房室传导阻滞的严重程度都有重要意义。
3. 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可以帮助评估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了解病变的程度和范围。
对于一些基础心脏病变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心脏超声检查有助于全面了解房室传导阻滞对心脏的影响,指导治疗。
三、治疗1.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可以通过定期随访和监测来观察病情的变化。
对于那些有潜在心脏病变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减少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
2.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对于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心电图表现,可以考虑使用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可以帮助提高房室传导的速度,减少传导阻滞的发生。
对于有严重症状的患者,可以考虑植入人工起搏器来维持心脏的正常传导。
3.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对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需要植入人工起搏器来维持心脏的正常传导。
起搏器的选择和调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症状来确定,一般需要定期随访和调整起搏器的参数,以保持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于心房颤动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心房颤动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作者:杨进刚2006-10-22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特点是心房的规则有序的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
心房因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并导致心室极不规则的反应。
房颤的发病机制包括多种,如快速的局灶异位活动、单环路折返机制、多环路折返机制,也包括炎症介质以及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等等。
不同人群其房颤的发病机制并不相同,不同发病机制的房颤对不同治疗方法的反应也不相同。
一、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和危害在普通人群中心房颤动的患病率约为0.4%~1.0%。
心房颤动的患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小于60岁的人群患病率较低,而80岁以上的人群可高达8%。
40岁以下者心房颤动的发病率为0.1%/年,80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心房颤动的发病率分别为2%/年和1.5%/年。
心房颤动患者远期脑卒中、心力衰竭和全因死亡率风险增加,特别是女性患者。
与窦性心律者相比,心房颤动患者的死亡率增加一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为5%/年,是无心房颤动者的2~7倍。
若考虑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和无症状的脑卒中,伴随心房颤动的脑缺血发作的发生率为7%/年。
与年龄匹配的对照者相比,心房颤动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增加17倍;与非风湿性心房颤动患者相比,风险增加5倍。
心房颤动患者栓塞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50~59岁患者因心房颤动所致的脑卒中每年发生率为1.5%,而80~89岁者则升高到23.5%。
男性患者栓塞发病率在各年龄段均高于女性。
心力衰竭患者中心房颤动发生率增加,心房颤动使心功能恶化。
心功能Ⅰ级的患者(NYHA分级),心房颤动的发生率≤5%,随着心功能恶化,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增加,在心功能Ⅳ级的患者中,有近一半患者发生心房颤动。
合并心力衰竭的心房颤动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高于不合并心力衰竭的心房颤动患者。
在心功能障碍和心室率持续性增快的患者中,心房颤动还可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心房颤动若干特殊心电图表现与诊断
心房颤动若干特殊心电图表现与诊断发表时间:2013-08-09T15:33:34.8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9期供稿作者:汤舒琴1 常银焦2[导读] 在心室率比较快的心房颤动中经常有心室内差异性传导阻滞,产生多样化的异常QRS波群。
汤舒琴1 常银焦2(1新疆沙湾县人民医院心电图室 832100;2新疆洛浦县人民医院心功能科 848200)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由于其发病率高、根治困难,而作为心房颤动诊断基础的心电图也有很多新概念、新问题值得讨论。
1.心房颤动与混沌现象经典概念认为心房颤动使心房无规律、随机杂乱的激动。
但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心房颤动是属于介于随机和周期现象之间的混沌现象。
对心房颤动的这些混沌性质的发现将有助于其发生机制及治疗。
2.单侧性心房颤动极少情况下心房颤动仅发生在心房的一部分,而其他部分心房及心室是由窦性或房性异位节律控制,它是心房分离或心房异相心率的一种形式,此点已被心电图证实。
诊断时必须排除伪差,同一患者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记录有利于该诊断的确立。
3.隐匿性心房颤动一般来说,心房电活动包括心房颤动均可由常规心电图记录。
但严重的心房肌纤维化或高血钾等可造成心房活动电位的显著降低。
因此常规灵敏度的心电图无法纪录到心房颤动波形或淹没在貌似纤细心房颤动的肌电等伪差之中,被称为隐匿性心房颤动。
这时只能根据心室率不规则而无P波来诊断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波的频率受心房肌有效不应期的限制在400~600次/分而肌电频率则高达1500~2000次/分,所以如果心电图上只有细小的颤动波而波长在1mm以下,则需考虑为隐匿性心房颤动。
4.心房颤动合并相性心室内传导阻滞慢频率依赖性(4相)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诊断不能出现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者,但近年来绝大多数作者都在心房颤动背景下诊断3相或4相心室内传导阻滞。
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时心房冲动的频率远大于心室,说明有大部分心房冲动阻断于房室传导系统,这些被阻断的冲动可产生各种水平的隐匿性传导,所以认为不宜诊断相性心室内传导阻滞。
心房颤动诊疗的专家共识
心房颤动诊疗的专家共识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心房颤动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特点是心房丧失规则有序的电活动,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
心房因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并导致心室极不规则的反应。
房颤的发病机制包括多种,如快速的局灶异位活动、单环路折返机制、多环路折返机制;也包括炎症介质以及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参与等。
不同人群房颤发病机制并不相同,不同发病机制的房颤对不同治疗方法的反应也不相同一、房颤的分类根据房颤的发作特点,房颤可分为三类: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F)、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F)及永久性房颤(permanent AF)。
阵发性房颤:指持续时间< 7d 的房颤,一般< 24 h,多为自限性。
持续性房颤:指持续时间>7d的房颤,一般不能自行复律,药物复律的成功率较低,常需电复律。
永久性房颤:指复律失败不能维持窦性心律或没有复律适应证的房颤。
有些患者房颤病史不详,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可采用新近发生的(recent onset)或新近发现(recent discovered)房颤来命名,对于这种房颤,我们很难判定其持续时间,也不能确定以前是否有房颤发作。
有些房颤很难界定发生时间。
一个患者有可能存在多种房颤的类型,如多次阵发性房颤和偶尔发作的持续性房颤。
二、房颤的流行病学和危害在普通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约为%~%。
房颤的患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小于60岁的人群患病率较低,而80岁以上的人群可高达8%。
40岁以下者房颤的发病率为%/年,80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房颤的发病率分别为2%/年和%/年。
房颤患者远期脑卒中、心力衰竭和全因死亡率风险增加,特别是女性患者。
与窦性心律者相比,房颤患者的死亡率增加一倍。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为5%/年,是无房颤者的2~7倍。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的建议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的建议引言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房无规则而快速地收缩。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本文将介绍心房颤动的基本知识、目前的认识和治疗的建议。
心房颤动的认识定义心房颤动是指心房电活动的不规则和快速导致心房无法有效收缩,出现心房收缩无力和房室传导障碍的一种心律失常。
发病机制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复杂多变,包括电生理异常、心肌重构和自主神经调节失常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其中最主要的机制是心房肌纤维化和电生理离散化的改变,导致心房电传导速度加快和不规则性增加。
分类根据心房颤动的持续时间,可将其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少于7天,自行终止)和持续性心房颤动(发作持续7天以上,需要干预才能终止)两种类型。
心房颤动的诊断临床表现心房颤动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心悸、气短、胸闷、乏力、心绞痛等症状。
有些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只在体检或心电图检查中发现。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诊断心房颤动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为心房波无规则、心室波间期不规则和心室率不一致。
其他辅助检查除了心电图检查,还可以通过Holter监测、运动试验、心脏超声等辅助检查来帮助诊断心房颤动,并评估其严重程度和相关并发症。
心房颤动的治疗控制心室率控制心室率是治疗心房颤动的第一步,特别适用于老年患者和临床症状轻微的患者。
常用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洋地黄类药物。
此外,心房颤动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时,可考虑植入心脏起搏器。
恢复窦性心律对于有症状的心房颤动患者,可以考虑恢复窦性心律。
该方法包括药物复律和直流电复律两种途径。
药物复律适用于窦房结功能正常且发作持续时间短暂的患者,常用的药物有胺碘酮和普罗帕酮等。
直流电复律是通过给予电击来终止心房颤动,适用于药物复律无效或行不通的患者。
抗凝治疗心房颤动患者存在左心房功能下降和血液淤滞的风险,易发生栓塞并发症。
因此,对于有栓塞风险的患者,应考虑抗凝治疗。
房颤合并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标准
房颤合并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标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房颤合并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心脏疾病,临床上常见,对患者的心脏功能有较大影响。
房颤伴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要点
房颤伴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要点一、概述大家知道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
而随着年龄增加房颤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而7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可达10%。
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
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
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
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
二、步骤/方法:1、现在大家先来看看关于房颤的基本情况吧,现在绝大多数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其中以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冠心病和高心病最为常见。
亦可见于原发性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和其他病因的心脏病。
低温麻醉、胸腔和心脏手术。
2、好啦,现在大家可以一起来观察一下体征吧房颤主要是心律完全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心室率多快速,120~180次/min。
当心室率低于90次/min或高于150次/min时,节律不规则可不明显。
排血量少的心搏不能引起桡动脉搏动,因而产生脉搏短绌(脉搏次数少于心搏次数),心率愈快则脉短绌愈明显。
3、最后跟大家讲一讲关于房颤的危害:突发的快房颤因为伴随明显症状,容易引起人们重视。
反之慢性房颤因为患者身体已经耐受,往往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往往为大家所忽视。
然而不论是任何类型的房颤,危害都是一样的。
房颤最严重的危害是形成血栓。
房颤全称心房纤颤。
三、注意事项:最后讲一下:患者应该保持饮食的相对平衡,即饮食规律,尤其是富含维生素K的绿色蔬菜摄入量要保持相对平衡,切忌短时间内大量食用,造成出血或栓塞风险。
食物中的菠菜、卷心菜、芥蓝、豌豆、猪肝、瘦肉等富含维生素K。
房颤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标准
房颤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标准摘要:一、房颤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定义二、房颤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标准1.病史和临床表现2.心电图检查3.心脏超声检查4.其他辅助检查三、房颤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2.射频消融治疗3.起搏器治疗四、房颤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预后正文:房颤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是指在房颤的基础上,伴有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房颤是指心房颤动,是一种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率快而不规则,心室率通常在100-160 次/分之间。
而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心脏的房室结传导系统出现障碍,导致心脏的冲动传导不顺畅。
诊断房颤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
病史和临床表现方面,患者通常会有心悸、气促、胸闷等症状。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此病的主要手段,可以显示心脏的电活动,观察心房颤动和房室传导阻滞的情况。
心脏超声检查可以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评估心脏病变的程度。
其他辅助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动态心电图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
房颤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和起搏器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控制心率和传导系统,以减轻症状。
射频消融治疗是通过导管进入心脏,定位并消除导致房颤的异常电路,以恢复正常的心律。
起搏器治疗是通过植入起搏器,控制心脏的跳动,以维持正常的心律。
房颤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预后取决于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和治疗时机等因素。
一般来说,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效果不佳,患者的预后可能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心脏功能不全、中风等严重后果。
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机制及若干认识
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机制及若干认识心房颤动是临床工作中遇到的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近年来,有关心房颤动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步。
特别是射频消融可以说是心房颤动的一场革命。
但在我国基层医院,多数心房颤动患者仍需或心率控制治疗。
按照以往惯常使用的分类方法。
心房颤动分为阵发性房颤,缓慢性房颤,孤立性房颤等。
其中缓慢性房颤伴长R-R间期问题的争议较多。
心房颤动引起长R-R间期在临床上是很常见的一种心电现象。
以往多认为是心房颤动合并二度、高度甚者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表现。
后来,人们发现,许多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复律为窦性后并没有二度或高度房室阻滞。
因此,对以往的诊断提出了质疑。
心房颤动引起长R—R间期主要有以下几种机制:1 隐匿性传导当心房颤动波以350—600次/分快速颤动波冲剂房室结时,并不能全部通过房室结下传心室。
但由于该激动已在心脏传导组织内传导了一定深度,产生的不应期影响了随后激动的传导和形成,而造成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
2 自主神经张力影响心房颤动患者昼夜心率变化范围较大。
绝大多数缓慢心率出现在午休或夜间睡眠时。
说明心房颤动患者卧位或睡眠时长R—R间期的变化受迷走神经张力的影响较大。
心房颤动合并睡眠相关性长R—R间期逸博及逸博心律也并非病理房室传导阻滞,可能与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加使心房激动经过房室结下传心室明显减少有关。
也可加重隐匿性传导的发生。
3 药物作用的影响多数快速心房颤动患者会服用洋地黄等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加重心房颤动长R—R间期的发生。
地高辛是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完成对房室传导延缓的作用。
因此,服用地高辛的患者更易出现夜间心率变慢,出现长R—R间期的特点。
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在临床上相当常见。
传统诊断中,房室传导阻滞更着重关注“度”及房室传导比率。
所以心房颤动出现长R—R间期时,不能轻易地诊断合并房室传导阻滞。
而出现持续缓慢的房室交界区或室性逸博心律时,可提示心房颤动合并部分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
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F):持续时间超过7天的房颤。
长程持续性房颤(long-standing persistent AF):持续房颤超过12个 月的房颤。
永久性房颤(permanent AF):特指医生和患者共同决定放弃恢复或 者维持窦性心律的一种房颤类型。(反应医生和患者对于房颤的一种 治疗态度,而不是房颤自身的病理生理特征。可以随时变化)。
二维超声 TEE 经食道心脏超声 X线胸片 多排CT 心脏MRI
19
其他检查
动态心电图 心电事件记录仪 心脏电生理检查 运动实验 睡眠呼吸检测仪
20
房颤病因
系统性疾病 :甲亢、电解质紊乱等 有器质性心脏病:瓣膜病、冠心病、高血压等,老
年人部分是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的心动过速 期表现。 无器质性心脏病:情绪激动、手术等。发生在中 青年为特发性或孤立性房颤。
7:女性患者,年龄小于65岁,患孤立房颤(CHA2DS2-VASC评分=1,由于性别之故) ,卒中风险降低,无需可能治疗。(IIa类适应证 证据水平B)
8:当患者拒绝接受口服抗凝药物时,应当考虑抗血小板治疗,使用阿司匹林75-100mg
联合氯吡格雷75mg qd,或者阿司匹林75-325mg qd (此时疗效更差)。
心室率极不规则,通常在100~160次/分。洋的黄减慢心室率,儿茶 酚胺类药物、运动、发热、甲亢等均可缩短房室结不应期,使室率 加速。
QRS波群形态正常或因室内差异性传导而变宽。
16
17
实验室检查
血清电解质 肝功能 肾功能 血常规 甲状腺功能 BNP、TNI、D-二聚体
18
影像学检查
AF及栓塞:AF持续48小时即可形成心房附壁血栓,左心耳是最常见 的血栓附着部位。
房室传导阻滞知识点
根据房室传导阻滞的程度可分为:⼀度、⼆度(⼜分⼆度Ⅰ型和⼆度Ⅱ型)、三度(完全性)。
1. 临床表现
⼀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临床症状。
⼆度房室传导阻滞可有⼼悸、胸闷、⼼搏漏跳感。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症状取决于⼼室率的快慢,⼼室率过慢可有头晕、眩晕、乏⼒、⼼绞痛、⼼⼒衰竭,重者可因脑供⾎不⾜⽽出现意识障碍,甚⾄发⽣阿–斯综合征、猝死。
⼀度房室传导阻滞时第⼀⼼⾳强度减弱;⼆度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第⼀⼼⾳可有强弱变化,⼼律可不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听诊可闻⼤炮⾳,并可见到颈静脉巨⼤α波。
2.⼼电图表现及治疗
(1)⼀度房室传导阻滞:⼼电图仅有PR间期延长>0.20秒。
除需处理必要的原发病以外就⼀度房室传导阻滞本⾝⽆需治疗。
(2)⼆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分两型:
①⼆度Ⅰ型(⽂⽒型):⼼电图表现为PR间期逐渐延长直⾄QRS波脱落(P波不能下传),RR间期逐渐缩短直⾄⼀个P波不能下传,包含受阻P波在内的RR间期⼩于正常窦性PP间期的两倍,通常以P波数与P波下传数的⽐例来表⽰房室阻滞的程度,例如4:3传导表⽰4个P波中有3个P波下传⼼室,⽽只有1个P波不能下传。
②⼆度Ⅱ型(莫⽒型):⼼电图表现为PR间期固定,每隔⼀个或数个⼼动周期出现⼀个或数个⼼室漏搏,下传⼼动周期的PR可正常或延长。
⼼室漏搏次数越多,⼼室率越慢,预后越差。
(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电图表现:⼼电图上表现为:P波与QRS波毫⽆关系(PR间期不固定),⼼房率快于⼼室率。
如果偶尔出现P波下传⼼室者,称为⼏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房颤动时,如果出现⼼室律慢⽽绝对规则,则为⼼房颤动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房颤动培训总结
心房颤动培训总结介绍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会导致心脏收缩不协调,进而影响血液的正常循环。
近年来,心房颤动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病情复杂多样,给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提高对心房颤动的诊治水平,我参加了一次心房颤动培训,以下是我的总结和体会。
培训内容在心房颤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 心房颤动的定义和分类首先,我们了解了心房颤动的定义和分类。
心房颤动是指心房肌的电活动不规律,导致心房收缩无序和不协调。
根据持续时间和病因,心房颤动可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和持续性心房颤动两种类型。
2. 心房颤动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我们还学习了心房颤动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心房颤动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变、心脏肌肉病等。
此外,年龄、性别、家族史、肥胖、吸烟、饮酒等因素也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关系。
3. 心房颤动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培训中,我们详细了解了心房颤动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心房颤动的临床表现包括心悸、胸闷、乏力、气促等,还可能伴随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诊断心房颤动通常需要依靠心电图、Holter监测、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手段。
4. 心房颤动的治疗和护理最后,我们系统性地学习了心房颤动的治疗和护理方法。
治疗心房颤动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电复律、心导管介入等方式进行。
护理方面,我们要注意患者的休息、饮食调理、心理护理等。
培训收获通过这次心房颤动培训,我收获了很多知识和技能。
首先,我对心房颤动的定义、病因和分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和诊断患者的心房颤动病情。
其次,我学会了应用心电图、Holter监测、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手段,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全面的支持。
最后,我了解了心房颤动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可以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服务。
总结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
通过参加心房颤动培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心房颤动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诊治和护理服务。
特殊类型心房颤动的诊断要点
特殊类型心房颤动的诊断要点1.单纯性房颤(1)发病年龄较轻,发作过程短暂,虽有反复阵发性发作,但不具有进展倾向。
(2)发作期一般不伴严重的临床症状,无心功能异常,不影响日常生活,无栓塞及心衰等并发症发生。
(3)经过长期随访和多方面检查,无明确病因或器质性心脏病证据,预后相对良好。
2.房颤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心电图符合房颤的诊断。
(2)同时有下列表现:①反复出现的长而较恒定的R-R间距,多长达1.5秒。
②可出现交界性逸搏或室性逸搏。
3.房颤伴发室内差异性传导(1)心电图符合房颤的诊断。
(2)出现变异的畸形QRS波群,并多具有下面特征:①长短周期规律,畸形QRS波群前面的R-R间期长,畸形的QRS 波与前面的QRS波群间距较短;②畸形的QRS波群之后无代偿间期;③畸形的QRS波群无固定的配对时间;④畸形的QRS 波群易变,在同一导联上,可见几种畸形程度不同的QRS波群;⑤畸形的QRS波群大多数呈右束支阻滞图形;⑥畸形的QRS波群在V1导联上多呈三相波,在V6导联上有小q波;⑦畸形的QRS波群的初始向量与正常的QRS波群的初始向量一致。
(3)多发生在心率较快的房颤,应用洋地黄治疗之后畸形的QRS波群减少或消失。
4.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1)多为阵发性、快速房颤。
(2) QRS波群可正常亦可宽大畸形,或两者同存,心率多大于200次/min,R-R间期绝对不齐。
(3)发作间歇期有时可见到δ波。
(4)显性预激者,洋地黄治疗反而加快心率。
(5)多有心动过速发作史,多无其他心脏病征象。
5.病窦并发房颤(1)原有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或窦性停搏性发的房颤。
(2)多为慢速型房颤。
(3)复律治疗不良或容易复发。
(4)复律时,可较长时间不出现窦性激动,或有交界性逸搏或逸搏心律出现。
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价值及意义
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价值及意义邹隽;董敬;李媛【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22(17)13【摘要】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价值及意义。
方法 80例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动态心电图诊断,重点观察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心电图,分析心电图特点。
结果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者R-R间隔时间(2.84±0.23)s长于Ⅰ度房室传导阻滞的(2.43±0.1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80例患者中,未实施特殊干预,自行恢复正常心律者17例(21.25%);经过药物治疗,恢复正常心律者54例(67.50%);经过电击治疗,恢复正常心律者9例(11.25%)。
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者点图特征呈均匀分布宽条带,无明显下界,上界清晰,宽带相近;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者散点图宽度窄,无明显下界与上界,且散点分布宽度、密度无明显特征、规律。
结论心房颤动患者可使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有效检出疾病,且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具有典型特点,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改善治疗效果。
【总页数】3页(P55-57)【作者】邹隽;董敬;李媛【作者单位】大连市中心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相关文献】1.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意义2.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意义3.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意义4.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意义5.心电散点图在房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伴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意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心房颤动时出现房室交接区、室性逸搏或 逸搏心律。此标准在以往心电图报道中引用较多, 但尚缺乏诊断依据。从以上荟萃分析可见,明确有 房室交接区、室性逸搏或逸搏心律者 122 例,但转 复为窦性心律后呈现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仅 2 例(2 / 122,1.64%), 亦说明该标准的可信度较差。推测其 原因可能为心房颤动时由于隐匿性传导等机制较 易出现长 R- R 间期,故偶而出现的所谓的逸搏或逸 搏心律可能是在房室交接区连续地隐匿性传导所 致的假象,远不如在窦性心律时可靠。故将其作为 心房颤动合并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价值可能 不大。
出的多项诊断标准尚欠合理, 其争议如下: (1)心房颤动时 f 波 : QRS 波群≥10 : 1, 且≥3
次。此标准未标明 f 波的频率和出现的时间, 通过计 算该时的心室率约为 35~60 次 / min (350~600 / 10), 若发生在日间活动时则判断意义较大, 而发生 在夜间睡眠时则判断意义较小。且该心室率与健康 人的窦性心率范围相重叠,故可信度令人质疑。如 范美珍等[17]报道,正常成人 24h 平均心率 72.6 次 / min(59.4~86.8 次 / min);日间最高平均心率 131.9 次 / min (100~175 次 / min);日间最低平均心率 60.8 次 / min(42~73 次 / min);夜间最高平均心率 82.6 次 / min(66~120 次 /min);夜间最低平均心率 49.5 次 / min(32~65 次 / min)。可见心室率 35~60 次 / min 可发生于正常成人日间和夜间最低平均心 率范围内。心房颤动时由于心房率快速,易在房室 交接区连续发生隐匿性传导,后者使该区不断产生 新的不应期,导致心室率减慢。当心房颤动合并二 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则心室率应进一步减慢,故从 理论上推算,此时的心室率至少应慢于健康人的窦 性心率范围。
MV1 R1
R2
R3
R4
R5
R6
A
A- V
V
132
133
128
132
130
图 3 心房颤动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男性,65 岁,冠心病。心电图示基本心律为心房颤动,QRS 波群呈房室交接 区和室性逸搏心律及室性融合波群。(引自参考文献 22)
V1A A- VVFra bibliotek143
85
110
143
图 4 心房颤动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男性,60 岁,冠心病。心电图示基本心律为心房颤动,QRS 波 群呈房室交接区心律伴 4:3 文氏型下传阻滞。(引自参考文献 22)
(2) 心房颤动时 R- R 间期≥1.5~2.0s, 且≥3 次。此标准未标明出现的时间和病人的状态, 一般 认为该现象出现在白天和 / 或运动时意义较大, 而 出现在夜间和 / 或睡眠时则意义较小;且与健康人 的窦性 R- R 间期范围相重叠,故可信度令人质疑。 如 Brodsky 等[18]报道,对健康医学生进行动态心电图 检测, 发现有窦性停搏 (长 P- P 和长 R- R 间期)> 1.5s 者占 68% , > 1.75s 者占 24% , > 2.0s 者占 4% 。 Bjerrgaard 等[18]报道,对健康成人进行动态心电图检 测发现, 窦性停搏> 1.5s 在 40~49 岁中出现者占 37% , 50~59 岁中出现者占 31% , 60~79 岁中出现 者占 19% 。且从以上 10 组荟萃分析中可见, 入选病 例均有 R- R 间期≥1.5~2.0s, 其中明确有≥1.9~
或非文氏型传出阻滞(图 4)[22];④阵发性或间歇性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⑤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期前收 缩等快速性心律失常等。
V5
S- A A
A- V V R1
R1
R1
R1
R1
R1
图 2 心房颤动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女性,43 岁,风湿性心脏病,洋地黄中毒。心电图示基本心律为心房颤动,QRS 波群 呈房室交接区性逸搏和不齐。(引自参考文献 21)
三、心房颤动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标准探 讨
1. 心房颤动合并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以上荟萃 分析显示,心房颤动合并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客观存
作者单位:310016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
在(18.0% , 图 1), 但其诊断标准尚难确定。10 组病 例明确有房室交接区或室性逸搏者 109 例,复律后 有较高的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29 例,24.7%), 但心房颤动伴有逸搏是否可作为合并一度房室传导 阻滞的诊断线索, 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四、心房颤动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 1. 心房颤动合并房室传导阻滞与患者的预后相 关 心房颤动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时, 由于心室率缓 慢和电重构[3], 更易发生血栓和栓塞事件, 更易诱发 和加重心力衰竭和心肌缺血等。 2. 心房颤动合并房室传导阻滞与治疗策略相关 心房颤动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时, 是否适宜复律治疗、 射频消融或起搏器植入等, 其适应证是否与窦性心 律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时相仿等, 均需进一步研讨 。 [23,24]
- 186-
心电学杂志 2007 年第 26 卷第 3 期
·综 述·
心房颤动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若干认识
鲁端
[中图分类号] R541.7; R540.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1094(2007)03- 186- 04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是临床工作中遇到 的最常见心律失常之一, 也是当代心脏病学的两大 “流行病”之一[1]。虽然 William Harvey 等早在 1628 年就涉及对心房颤动的研究[2],但至今仍对诸多有关 问题存有争议[3]。其中, 心房颤动合并房室传导阻滞 的诊断标准及其临床意义亦是如此。
[4] 黄宛主编. 临床心电图学.第 5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428~446, 364.
[5] 汪康平. 心房颤动合并二度房室阻滞诊断的争议. 临床心电学 杂志, 2004,13(1)∶2.
[6] 许原. 心房颤动伴房室阻滞的动态心电图诊断. 见: 郭继鸿, 张萍 主编. 动态心电图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438~444.
2.0s 者 53 例[7,11,12,16],最长 R- R 间期达5.0s[14],但转复 窦性心律时仅 3 例 (3 / 211,1.52%)呈现二度房室 传导阻滞, 亦证明该标准的可信度较差。事实上,心 房颤动时发生长 R- R 间期的影响因素有:①心脏昼 夜节律,②心脏自主神经张力,③患者的日常活动状 态和呼吸,④心房颤动时 f 波频率, ⑤房室交接区不 应期及其与 f 波频率的匹配性, ⑥房室交接区和心 室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⑦患者的病因、合并症(如 糖尿病)、血 pH、电解质水平、药物作用等[4,19,20]。故心 房颤动时的长 R- R 间期并非完全是由合并二度房 室传导阻滞所致。
参考文献
[1] 马长生, 陈新. 积极应对心房颤动“流行”:学会的责任. 中华心 律失常学杂志,2006, 10(3)∶165.
[2] Kastor JA. eds. Arrhythmias. 2nd. Philadelphia:Saunders WB Com- pany,2000. 14 ̄16.
[3] Nattel S, Opie LH. Controversies in cardiology 3: controversies in atrial fibrillation. Lancet, 2006, 367(9506)∶262.
2.心房颤动合并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至今已提
心电学杂志 2007 年第 26 卷第 3 期
- 187-
AⅡ Ⅲ
BⅡ Ⅲ
图 1 心房颤动复律后显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男性,78 岁,冠心病。心电图示阵发性心房颤动伴长 R- R 间期 2.28s(A), 恢复 窦性心律后 P- R 间期 0.28s(B)。(引自参考文献 16)
心电学杂志 2007 年第 26 卷第 3 期
- 189-
综上所述,心房颤动出现长 R- R 间期时,不能 轻易地诊断合并房室传导阻滞,而出现持续缓慢的 房室交接区或室性(逸搏)心律时,可提示心房颤动 合并部分性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4,20]。至于明确诊 断心房颤动合并一度或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标准 等,尚需进一步研究[23]。
二、心房颤动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研究现状 为了探索心房颤动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标 准,国内众多学者进行了临床研究(国外报道较少)。 从近年资料较为完整的 10 组病例报道(表 1)中可 见,其方法多为对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复律前 后的心电图进行比较分析[7~16]。荟萃分析结果显示: ①入选的 211 例患者均为心房颤动伴长 R- R 间期 (≥1.50s)和逸搏, 其中 R- R 间期≥1.92s 者 56 例 (26.6% ), 明 确 伴 有 逸 搏 或 逸 搏 心 律 者 122 例 (57.8%);②复律方法包括自主复律 64 例(30.3%), 药 物 复 律 、 电 击 复 律 或 药 物 和 电 击 复 律 147 例 (69.7%);③恢复窦性心律后,P- R 间期正常者 170 例 (80.6% ), 合 并 一 度 房 室 传 导 阻 滞 者 38 例 (18.0%),合并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者 3 例(1.4%),无 一例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以上结果为如何合理 诊断心房颤动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提供了参考依据。
[7] 钱秉源, 马临安, 王建平, 等. 心房颤动时心电图诊断二度房室传 导阻滞的价值.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3, 2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