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古文二则】

合集下载

14、古文二则新

14、古文二则新

其实曰莲子。 莲花的果实
果实
译文:它的果实叫做莲子。
藕与莲子,皆可食也。
都 吃 译文:藕和莲子,都可以吃。
有的

红褐色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 红,种类繁多。 花色
译文: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 红褐色的、红的,种类真多啊!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 惟菊独盛。 既:开始 惟:只有 性:本性 菊花的本性 独:独自 零落:凋谢枯萎 盛:盛开 译文:菊花的本性耐寒,厚重 的霜已经降落,各种花儿凋谢 枯萎,只有菊花独自盛开。
学法小结: 一 先解释重点词的意思。 1 借助注释,读通课文。 2 利用字典。 3 请教他人。 二 再连词成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 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 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 降,百花零落,惟菊独尊。

莲花,亦曰荷花。种于暮春,开 于盛夏。其叶,大者如盘,小者如 钱。茎横泥中,其名曰藕。其实曰 莲子。藕与莲子,皆可食也。
14 古文二则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 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 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 降,百花零落,惟菊独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花香 旺盛 散发出
译文:菊花盛开,空气中散发 着清香的香味儿。

其瓣如丝、如爪。 花形 它的。 细丝 蟹爪
文中 译文:菊花的瓣像细丝,像蟹爪 指菊 细而卷曲。 花。
莲花,亦曰荷花。 花名
也 叫做
译文:莲花,也叫做荷花。
种于暮春,开于盛夏。
生长时节
在 晚 译文:在春末时节种植,在盛 夏时节开放。
其叶,大者如盘,小者如钱。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优秀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优秀课件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之】
因为。
【弗若】
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为】
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与】
不如。
【然】
这样。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辩斗】 【以】 【去】 【日中】 【车盖】 【及】
认为。 辩论,争论。 正午。 离。 到,到了。 古时车上的圆形篷盖,像雨伞一样。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视觉感受:大的近,小的远
日初出:大如车盖 比喻 日中:如盘盂
寒凉。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 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反问
强调自己的 观点正确。 句意: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来时有寒凉的感觉, 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到热水里一样,这不是因为离 得近的时候感觉热而离得远的时候感觉凉吗?”
朗读视频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同音易混字
字义:说明是非或真假,争论。如:辩论。

组词:(辩论)(争辩)(百口莫辩)
biàn
字义:分别,分析,明察。如:辨别。

组词:(辨别)(辨认)(明辨是非)
运用:妈妈笑话他连韭菜和麦苗都辨别不出来,说得他都不好 意思了,更别说争辩了。
指导朗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盘盂】 【沧沧凉凉】 【探汤】 【决】 【孰】 【为】 【汝】
寒凉。
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
盛物的器皿。圆的为盘,方的为盂。
同“谓”,说。 你。 判断。 谁。
第三步:知内容
《学弈》一文写了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教两个 学习态度不同 的人下棋,结果两个 人一个学的好,一个学的不好。通过这件事,说 明了学__习__应__该__专__心__致__志__、__不__可__三__心__二__意___的道理。

14、古文二则

14、古文二则
教学目标:
1、学习古文《菊》,了解内容,知道菊花 的香味、形状、颜色和性格。 2、借助注释,能将古文《菊》翻译成现代 文。 3、背诵课文。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
zhǎo
zhě
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
wéi
零落,惟菊独盛பைடு நூலகம்.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溢:流出、散发出。 (菊花盛开,四处飘散着花的清香。)
作业: 1、背诵古文《菊》。 2、积累描写菊花的诗句。
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 或红,种类繁多。
其:它的。
或:有的。
赭:红褐色。 (菊花的花瓣像丝线,像蟹爪。花的颜 色有的黄,有的白,有的红褐色,有的是 红色的,种类非常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耐:受得住,禁得起。 既:已经。 降:降临。 零落:凋零。 惟:只有。
(菊花生性能够耐得住严寒,厚重的霜已经 降临,百花都凋谢了,只有菊花独自盛开。)
菊花盛开,它的香味( )。它的花 瓣( )。它的颜色( )。菊花本性 ( ),严冬,当霜冻降临时,( )。
咏菊 (唐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古文二则》

《古文二则》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 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人江曰逖 而!:将 后”“其 进遂祖部 。屯逖曲 淮不百 阴能馀 ,清家 起中渡 冶原江 铸而, 兵复中 ,济流 募者, 得,击 二有楫 千如而 馀大誓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
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 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
41
原因三: 从“晋室之乱……望风响 应者矣”可以看出祖逖生活在 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说明时 世造就英雄。
42
原因四: 从“毒流中土,今遗民既 遭残贼……郡国豪杰,必有望 风响应者矣”也可以看出祖逖 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结合下 文的事态发展,还可看出他有 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43
原因五: 从祖逖大胆进言,司马睿 并不真正重用他,而他依然 “纠合骁健”、“将其部曲百 余家渡江……募得二千余人而 后进”可以看出祖逖精忠报国, 矢志不移。
鲁肃(172~217)
三国时吴国名将、 政治家。字子敬, 临淮东城人。出身 士族,为孙权所敬 重。主张联刘抗曹, 助周瑜大破曹军于 赤壁。周瑜死后, 代领其军,继续与 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吕蒙(178~219),
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 将。安徽阜南人,少依 孙策部将邓当。邓当死 代领其军。后从孙权攻 占各地。曾随周瑜、程 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 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 史书、兵书,长进甚快。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 破关羽,占领荆洲。不 久病故。
人物形象:祖逖少有大志,闻鸡起舞,
具有忧国忧民的品格、为收复失地而大胆 进言,身体力行的胆识。在不被重用的情 况下仍然倾尽家资招募兵士,进行北伐。
击楫中 流
闻鸡起 舞
忧国忧民
身体力 行 大胆进 言
力主北 伐
成语学习与运用: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四课《文言文二则》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四课《文言文二则》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四课《文言文二则》主要内容和知识点《文言文二则》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四课的教材,该课程主要是通过学习两篇古代的文言文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本文将从主要内容和知识点两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分析。

一、主要内容该课程包括两篇古代文言文,分别是《晏子春秋·兵法》和《韩非子·难一》。

《晏子春秋·兵法》是一篇介绍军事战争的文章,主要讲了打仗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和策略。

其中有一句话“我们的兵如同翻滚的锅铲一样,乱七八糟,没有规律,就像玩啤酒瓶子一样”,是很经典的句子。

这句话的意义是说虽然在打仗的时候,有时情况是非常混乱的,但是作为军队的统领者必须要有一种法则和思维的规律,才能够有效指挥。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希望通过这些策略和方法来帮助军队在战斗中取得胜利。

《韩非子·难一》是一篇关于哲学和人生的文章。

该文章通过讲述一个人如何处理森林里捡到的羊和一只大蛇的故事,来说明一个人在遇到问题时应该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

文章的主题是“为什么有些人看到的东西不一样,应该怎么做才能看到它们的本来面目”,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关于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一些古代的文学作品,还可以学到很多关于语文的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言文语法结构: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现代汉语有很多不同之处,学生需要认真理解一些古代汉语的用法,例如“将”和“把”的用法、“之”和“的”等等。

2、词语用法:学生需要学会一些特殊的古代词语用法,例如“然则”、“耳目”、“眼前”等等。

3、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例如比喻、排比、夸张等等,学生需要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含义和作用。

4、阅读理解: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理解文章来掌握一些关于生活和人生的道理和经验,例如“冷静思考”、“深思熟虑”等等。

总之,学习《文言文二则》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一些关于生活和人生的哲理和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课件
①之:指弈秋讲的内容。 ②鸿鹄:天鹅。 ③援:拉、拉开。 ④弓缴:弓箭(这里指系着丝绳的箭)。 ⑤射之:指鸿鹄。
译文: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可是心里 却一直以为天鹅将要飞到这里来,想取过弓和 系有丝绳的箭,把它射下来。
一人虽听之①,一心以为有鸿鹄将 至,思援弓缴而射之②;
之①:……的话 之②:鸿鹄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①使:让。 ②诲:教,教导。 ③其:他们。指学弈的两个人。 ④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⑤惟:只。
译文: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他们中的一个人一
心一意,聚精会神地学习,只要弈秋讲的,他都
专心地听着。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hónɡ]鹄[hú]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
本文选自《列子 • 汤问》 《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时期 郑国人列御寇所著,该书中保留了 不少古代的民间故事和寓言故事。
孔圣人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丘,字仲尼。鲁国(今山东曲阜) 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 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 一书,留传于世。
一心以为有鸿
鹄将至,思援
心不在焉 一心二用
弓缴而射之 心神不宁
(三心二意)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他,指前一个人。 俱:一起。 弗若:不如。 矣:了。 译文:虽然与第一个人一起学,但是不如他。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谓,说。 其:他,指后一个人。 弗若:不如。 与:吗。 曰:说。 非:不是。 然:这样。 译文:说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
距离 到
自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将读不准的字 画出来。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 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原文翻译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原文翻译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原文翻译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原文翻译1、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原文翻译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原文翻译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诲;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想着有大雁将要飞来,想要用弓箭将它射下来。

虽然他们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明显不如前者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者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2、二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之咏柳课堂笔记与翻译①主要内容: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

②简介:贺知章,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诗人、书法家。

其诗文以绝句见长,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③字词释义:咏:歌颂,赞美。

碧玉:这里用来形容嫩绿的柳叶。

妆:装扮,打扮。

一树:满树。

一是满、全、整个的意思。

万条:文中指无数根柳条。

细叶:柳树新萌发的又细又嫩的叶子。

似:像。

裁:裁剪。

绦:用丝线编织成的带子,文中用来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条。

④古诗词大意: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3、四年级下18课文言文两则铁杵成针的课堂笔记四年级下18课文言文两则铁杵成针的课堂笔记主要内容:讲述了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从老妇人要将铁杵磨成针的这件事得到启发后发奋读书的故事,揭示了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不懈,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字词释义:成:完成。

去:离开。

是:这。

方:正在。

欲:想要。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文言文翻译:磨针溪,在象耳山脚下。

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

古文二则原文及翻译

古文二则原文及翻译

古文二则原文及翻译导语:目的主要是体会《后汉书》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领悟文中“四知”“私心”的寓意。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古文二则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古文二则原文及翻译四知(原文)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译文)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

”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

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

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

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私心(原文)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

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

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

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

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译文)第五伦奉公守法竭尽忠诚,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

儿子们有人常劝止他,他就呵斥他们并赶走他们,官吏陈述的书面意见有利于国家的,他都封好上报,他就像这样毫无私心。

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铁杵成针》)课文原文及赏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铁杵成针》)课文原文及赏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铁
杵成针》)课文原文及赏析
《文言文二则》是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它包含了两则文言文故事,分别是《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

以下是这两篇文言文的原文及赏析。

一、《囊萤夜读》
原文: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赏析:
《囊萤夜读》讲述了车胤利用萤火虫的光亮来读书的故事。

这个故事传递了一种勤奋好学的精神,以及充分利用资源、不畏艰难的品质。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执着。

二、《铁杵成针》
原文: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赏析:
《铁杵成针》讲述了李白在遇到挫折后,通过一位老妇人的坚韧不拔,重新振作起来,最终完成学业的故事。

这则故事传达了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精神,激励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毅力去克服,而不是轻易放弃。

总的来说,《文言文二则》这篇课文通过两个生动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勤奋好学、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等优秀品质,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好的教育启示作用。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精美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精美课件

他,指前一个人 一起 他的,指后一个人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 若与?曰:非然也。不 了 因为
句意:虽然他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不 如前一个人学得好。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 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阅读提示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 2.学下棋的人态度如何? 3.学下棋的结果怎样? 4.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拓展一 拓展二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鸿鹄·(hào h√ú)
辩斗(dǒu ·
dò√u)
弗若(fó ·
f√ú)
探汤(shānɡ ·
tān√ɡ)
弓·缴(zhu√ó jiǎo) 盘·盂(y√ú mènɡ)
·沧沧(chānɡ cān√ɡ) 学·弈(yù y√ì)
二、读句子,完成练习。
huì
wéi
诲/二 人 弈 , 其 一 人/专 心 致 志 , 惟/弈 秋/
hónɡ
之 为 听 ; 一 人/虽/听 之 , 一 心 以 为/有 鸿

yuán zhuó

鹄/将 至 , 思/援 弓 缴/而 射 之 。 虽/与 之/俱



学 , 弗 若 之 矣 。 为 是/其 智/弗 若 与 ? 曰 :
二、新课讲解
弈秋,春秋时期鲁国人,名
秋。他特别喜欢下围棋,潜心研究, 终于成为当时下棋的第一高手。
二、新课讲解
wéi
zhuó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
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 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 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 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PPT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PPT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 文言文二则课件PPT-附教案、说课稿、课时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 文言文二则课件PPT-附教案、说课稿、课时练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 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 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 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 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 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想一想:孔子为什么不能判断?
认识事物的角度 不同,判断标准不同, 导致结果不一致。
实事 求是
谁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同“谓”,说。 反问
句意:两个小孩儿笑着说: “谁说 你知识渊博呢?”
连起来说说课文的内容。(课后第三题)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 便问其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 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视觉感受:大的近,小的远
日初出:大如车盖 比喻 日中:如盘盂
寒凉。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 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反问
强调自己的 观点正确。 句意: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 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 而远的凉吗?”
触觉感受:靠近热源感觉热 远离热源感觉凉
互动课堂 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
再连起来说说课文大意,在不理解处 做标记。
(课后第三题)
到东边游历。 辩论,争论。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句意:(一天)孔子到东边游历,碰见两个小孩 争辩,就问他们争斗的原因。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
日出时
日中时
观点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
观点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1. 原文及注释。

- 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注释:- 弈:下棋。

- 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 通国:全国。

- 善:擅长,善于。

- 诲:教导。

- 其:其中。

-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 鸿鹄: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 援:引,拉。

- 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 之:他,指前一个人。

- 俱:一起。

- 弗若:不如。

- 为:因为。

-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 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 曰:说。

- 非然也:不是这样的。

2. 译文。

-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

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3. 主题与启示。

- 主题:通过弈秋教两个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 启示:做任何事都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1. 原文及注释。

-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注释:- 东游:向东游历。

- 辩斗:辩论,争论。

- 故:原因,缘故。

- 以:认为。

- 去:离;距离。

- 日中:正午。

- 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 及:到。

- 盘盂:盛物的器皿。

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五上文言文二则课文

五上文言文二则课文

文言文二则五年级上册
一、囊萤夜读(唐代佚名)。

原文: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翻译: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渊博,学问精通。

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二、铁杵成针(宋代祝穆)。

原文: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翻译: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

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那老妇人自称姓武。

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二则》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二则》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二则》课文原文及赏析
课文原文: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赏析:
《学弈》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下棋的故事,寓言式地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的道理。

文中的一人专心听讲,另一人却心有旁骛,结果虽然两人一同学习,但效果却大相径庭。

这告诫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全神贯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文言文。

故事中,两个小孩就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的远近问题进行辩论,各有各的理由,连孔子这样的大贤人都无法判断谁对谁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即使是博学多识的人也有不知道的事情。

同时,它也鼓励我们要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两篇文言文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远,既能让小学生初步接触和理解文言文,又能引导他们思考生活中的道理和人生的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菊花盛开,( )。 其瓣如( )、如( )。 其色或( )、或( )、 或( )、或( ),种类 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 ( ),( )。

莲花,亦曰荷花。种 于暮春,开于盛夏。其叶, 大者如盘,小者如钱。茎横 泥中,其名曰藕。其实曰莲 子。藕与莲子,皆可食也。
译文:
莲花,也叫做荷花。暮春 时节栽种,盛夏时节开花。莲花 的叶子,大的就像盘子一样,小 的则像铜钱一般。莲花的茎横在 泥中,它的名字叫做莲藕。它的 果实叫莲子。莲藕与莲子,都可 以食用。
*14
古 文 二 则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 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 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 花零落,惟菊独盛。
译文:
菊花盛开的时候,清香四处散 发。它的花瓣,有的像细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的 像鸟雀的爪子。它的颜色,有的
黄、有的白、有的褐、有的红, 种类繁多。菊花的特性是,能 经受寒冷,寒霜降落以后,许 多花凋谢了只有菊花在盛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