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和圆的位置关系_九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辽宁省铁岭市清河区聂家学校吴德旭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九下第三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辽宁省铁岭市清河区聂家学校吴德旭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圆”是平面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不仅在几何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及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包括三部分内容,本节课是在“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两圆位置关系的实例在生活中很常见,本节课将从公共点的个数,圆心距与两圆半径间的关系两方面去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在探索过程中,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同时在两圆的位置关系和两圆圆心距与半径的数量关系的探索上,体现了由位置关系确定数量关系,反之也可由数量关系确定位置关系的数形转换的方法,这一探索过程可以类比前两种位置关系得出,所以本节课还渗透了类比的思想.因此,本节课不仅仅要学习数学知识,更要在探索过程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感悟,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体会.2、教学目标(1)了解圆和圆的几种位置关系,及几种位置关系中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数量关系.(2)能由两圆的位置关系确定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数量关系,反之能由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数量关系来确定两圆的位置关系.从中体会数形问题间的相互转换.(3)经历探索两圆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源于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比较、分析、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体会运动变化的观点及“分类讨论”“类比”的数学思想.(4)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共同发展,也促进师生之间教学相长.3、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并了解两圆的位置关系以及相切时对于两圆的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数量关系的理解.难点:两圆相交和相切时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数量关系的理解.二、学生状况分析认知情况及障碍预测学生已经学习了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对用圆心距和半径描述位置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九年级的学生对两圆位置关系的实际经验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具备了一定的探索能力.但是,两圆在运动过程中,相交正处于两圆外切和两圆内切的中间状态,对于此时两圆的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数量关系的探索上会有一定困难,同时对两圆位置关系相切的分析,可能存在不透彻的问题,在应用时,易漏某种情况.三、教学方法的选择教法:采用设疑、讨论、引导、归纳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学法:类比迁移法、数形结合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方法等.四、教学过程分析。
初中数学九年级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人教版教案
(1)学生能否根据操作,观察两圆的位置关系,摆出相应的图形来;
(2)学生能否全部发现两圆的几种位置关系.
师生共同讨论出两圆的几种位置关系定义.
对于问题(2),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能否用规范清晰的数学语言说出两圆的位置关系.
通过设置数学实验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究学习,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2)圆是轴对称图形,两个圆是否也组成轴对称图形呢?如果能组成轴对图形,那么对称轴是什么?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两圆位置关系的变化情况,观察随着两圆位置关系的变化,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之和或之差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师总结活动3讨论出的结论,说明此结论既可作为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又可作为两圆位置关系的性质.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对两圆相交时的情况讨论是否深入(不仅要讨论半径和,同时要考察两圆的半径差).
学生通过作业,回顾、梳理知识,反思提高.
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学会归纳,反思.
通过课后学生独立思考,自我评价,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
作业
设计
必做
教科书P102:6、7
选做
教科书P103:15-17
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正确应用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巩固所学的两圆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
活动5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14.3第1、4、6题.
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对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总结是否全面;
(2)是否有学生能从这节课的学习中,体会到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研究问题中的重要性.
数学教案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位置对应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位置对应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相关术语和概念。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推理,准确描述和判断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3.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分析和解释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1.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圆与圆之间的相交关系和包含关系。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判断和描述圆与圆的相交关系和包含关系。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个不同大小的纸圆或圆形物体。
2.教师准备相关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引入新知识:1.教师出示几个不同大小的纸圆或圆形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2.教师提问学生: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这些圆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请描述出来。
讲解重点概念: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不同的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如相切、相交、内切、外切等。
2.教师讲解并板书相关概念和术语,如相切、相交、内切、外切、内含、外离等。
并解释每个术语的意义和特点。
判断与应用:1.教师给学生出示多个不同的圆,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学生通过观察和推理,准确描述和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并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3.学生将自己的判断和理由呈现给全班,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
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出示一些关于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2.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并将他们的解决方法和答案呈现给全班。
拓展练习:1.学生在课后完成一些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学生可以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和记录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并尝试解释和应用它们。
课堂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在实践中继续应用所学的技能和方法。
2.学生可以就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和困难之处进行反馈,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延伸:。
数学教案-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数学教案-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篇一: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说明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说明一、课题名称本课属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4章第二节《与原有关的位置关系》第二课之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二、教学目的(一)教学知识点1.理解圆与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2.理解两圆外切、内切与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联络.(二)才能训练要求1. 经历探究两个圆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训练学生的探究才能.2.通过平移实验直观地探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开展学生的识图才能和动手操作才能.(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通过探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究与制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确实定性.2.经历探究图形的位置关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开展形象思维。
三、课型本课属探究课。
四、课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共计一课时五、教学重点探究圆与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理解两圆外切、内切与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联络.六、教学难点探究两个圆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外切、内切时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七、教学过程教师借助多媒体讲解与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法Ⅰ.创设征询题情境,引入新课Ⅱ.新课讲解(一)、想一想(二)、探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我总结出共有五种位置关系,如以下图:(1)外离: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同时每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2)外切:两个圆有唯一公共点,除公共点外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3)相交: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一个圆上的点有的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有的在另一个圆的内部;(4)内切:两个圆有一个公共点,除公共点外,⊙O2上的点在⊙O1的内部;(5)内含:两个圆没有公共点,⊙O2上的点都在⊙O1的内部(三)、例题讲解两个同样大小的肥皂泡黏在一起,其剖面如以下图(点O,O'是圆心),分隔两个肥皂泡的肥皂膜PQ成一条直线,TP、NP分别为两圆的切线,求∠TPN的大小.1、想一想如图(1),⊙O1与⊙O2外切,这个图是轴对称图形吗?假设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切点与对称轴有什么位置关系?假设⊙O1与⊙O2内切呢?〔如图(2)〕2、议一议投影片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1)当两圆外切时,两圆圆心之间的间隔(简称圆心距)d与R和r具有如何样的关系?反之当d与R和r满足这一关系时,这两个圆一定外切吗?(2)当两圆内切时(R>r),圆心距d与R和r具有如何样的关系?反之,当d与R和r满足这一关系时,这两个圆一定内切吗?3、随堂练习八、作业安排习题3.9,重点检验学生对本章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3《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3《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章第二节的一部分,主要内容是探讨两个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包括内含、内切、外切、相离、相交五种情况。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续学习圆的方程和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能力,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几何概念。
但是,对于圆和圆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能够识别和判断两种圆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
2.难点:对圆和圆位置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操作实践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通过操作实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圆的模型和图示,用于展示和操作。
2.准备一些实例和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圆有很多,那么这些圆之间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呢?”让学生认识到圆和圆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用PPT或黑板展示几种不同的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包括内含、内切、外切、相离、相交。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位置关系,让学生对这些关系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取几个圆,通过实际操作,判断这些圆的位置关系。
数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两圆的位置关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三章第 6 节。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直线与圆位置关系 ,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从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来看,它反映了事物内部的量变与质变。
通过这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
所以这一节无论从知识性还是思想性来讲,在初中几何教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我认为教学目标是:①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意义,熟悉性质判定。
②能力目标a.通过位置关系的意义的形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b.通过两圆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的探索与发现,培养学生的探索猜想能力。
③、德育目标: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重点难点:重点:两圆相交、相切的概念、性质与判定难点: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能力。
二、教法设计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类比、观察、讨论、归纳等方法,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形式上充分利用电脑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是大自然最奇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三、学法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培养学生类比、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让学生自己观察、归纳,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①奥迪轿车全景推至标志②车――轴承――轴承平面图我设计的导语是:你认识上述几何图形吗?它们表示什么?它们都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圆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几何图形,圆与圆位置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你知道圆与圆位置关系的几何特征吗?你想知道圆与圆位置关系有哪些性质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共同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2.5.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标题: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一、引言1.1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1.2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是几何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2.1.1 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常见情况。
2.1.2 能够运用相关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2.2.1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抽象能力。
2.2.2 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2.3.1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联想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2.3.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3.1.1 理解并掌握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
3.1.2 掌握相关定理和推理方法。
3.2 教学难点3.2.1 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2.2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4.1 教学内容4.1.1 圆的位置关系概念与分类。
4.1.2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定理及证明。
4.1.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2 教学过程4.2.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思考。
4.2.2 概念讲解:介绍圆的内切、外切、相交、相离等位置关系的概念。
4.2.3 定理讲解:逐一讲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定理,并举例说明。
4.2.4 练习与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和讨论,引导他们发现规律,总结归纳。
4.2.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公园设计、圆形跑道建设等。
4.2.6 归纳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五、教学手段与学时安排5.1 教学手段5.1.1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师讲解,展示相关图片和动态模拟。
5.1.2 板书: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5.1.3 练习册:配套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教案5篇
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教案5篇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两圆连心线的性质;2.通过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和数形结合能力;3.通过演示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两圆的五种位置与两圆的半径、圆心距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两圆位置关系及判定.(一)复习、引出问题1.复习: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各是怎样定义的?(教师主导,学生回忆、回答)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即直线和圆相离、相切、相交.各种位置关系是通过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来定义的2.引出问题:平面内两个圆,它们作相对运动,将会产生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二)观察、分类,得出概念1、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分别得出两圆: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包括同心圆)这五种位置关系,准确给出描述性定义:(1)外离: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外离.(图(1))(2)外切:两个圆有唯一的公共点,并且除了这个公共点以外,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外切.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图(2))(3)相交: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此时叫做这两个圆相交.(图(3))(4)内切:两个圆有唯一的公共点,并且除了这个公共点以外,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内切.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图(4))(5)内含: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内含(图(5)).两圆同心是两圆内含的一个特例. (图(6))2、归纳:(1)两圆外离与内含时,两圆都无公共点.(2)两圆外切和内切统称两圆相切,即外切和内切的共性是公共点的个数唯一(3)两圆位置关系的五种情况也可归纳为三类:相离(外离和内含);相交;相切(外切和内切).教师组织学生归纳,并进一步考虑:从两圆的公共点的个数考虑,无公共点则相离;有一个公共点则相切;有两个公共点则相交.除以上关系外,还有其它关系吗?可能不可能有三个公共点?结论:在同一平面内任意两圆只存在以上五种位置关系.(三)分析、研究1、相切两圆的性质.让学生观察连心线与切点的关系,分析、研究,得到相切两圆的连心线的性质: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这个性质由圆的轴对称性得到,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考虑如何对这一性质进行证明2、两圆位置关系的数量特征.设两圆半径分别为R和r.圆心距为d,组织学生研究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r和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图形略)两圆外切 d=R+r;两圆相交 R-r两圆内切两圆外离两圆内含d=R-r (R>r); d>R+r; dr);说明: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四)应用、练习例1:如图,⊙O的半径为5厘米,点P是⊙O外一点,OP=8厘米求:(1)以P为圆心作⊙P与⊙O外切,小圆⊙P的半径是多少?(2)以P为圆心作⊙P与⊙O内切,大圆⊙P的半径是多少?解:(1)设⊙P与⊙O外切与点A,则PA=PO-OA∴PA=3cm.(2)设⊙P与⊙O内切与点B,则PB=PO+OB∴PB=1 3cm.例2:已知:如图,△ABC中,∠C=90°,AC=12,BC=8,以AC为直径作⊙O,以B为圆心,4为半径作.求证:⊙O与⊙B相外切.证明:连结BO,∵AC为⊙O的直径,AC=12,∴⊙O的半径,且O是AC的中点∴,∵∠C=90°且BC=8,∴,∵⊙O的半径,⊙B的半径,∴BO= ,∴⊙O与⊙B相外切.练习(P138)(五)小结知识:①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②以及这五种位置关系下圆心距和两圆半径的数量关系;③两圆相切时切点在连心线上的性质.能力:观察、分析、分类、数形结合等能力.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六)作业教材P151中习题A组2,3,4题.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教案2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了解圆与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2.了解两圆外切、内切与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联系.(二) 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探索两个圆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训练学生的探索能力.2.通过平移实验直观地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发展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通过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2.经历探究图形的位置关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展形象思维.教学重点探索圆与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了解两圆外切、内切与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联系.教学难点探索两个圆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外切、内切时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过程.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与学生合作交流探索法教具准备投影片三张第一张:(记作3. 6A)第二张:(记作3.6B)第三张:(记作3.6C)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已经研究过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分别为点在圆内、点在圆上、点在圆外三种;还探究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分别为相离、相切、相交.它们的位置关系都有三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圆和圆的位置关系,那么结果是不是也是三种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下面我们就来进行有关探讨.Ⅱ.新课讲解一、想一想[师]大家思考一下,在现实生活中你见过两个圆的哪些位置关系呢?[生]如自行车的两个车轮间的位置关系;车轮轮胎的两个边界圆间的位置关系;用一只手拿住大小两个圆环时两个圆环间的位置关系等.[师]很好,现实生活中我们见过的有关两个圆的位置很多.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些位置关系分别是什么.二、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在一张透明纸上作一个⊙O.再在另一张透明纸上作一个与⊙O1半径不等的⊙O2.把两张透明纸叠在一起,固定⊙O1,平移⊙O2,⊙O1与⊙O2有几种位置关系?[师]请大家先自己动手操作,总结出不同的位置关系,然后互相交流.[生]我总结出共有五种位置关系,如下图:[师]大家的归纳、总结能力很强,能说出五种位置关系中各自有什么特点吗?从公共点的个数和一个圆上的点在另一个圆的内部还是外部来考虑.[生]如图:(1)外离: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每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2)外切:两个圆有唯一公共点,除公共点外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3)相交: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一个圆上的点有的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有的在另一个圆的内部;(4)内切:两个圆有一个公共点,除公共点外,⊙O2上的点在⊙O1的内部;(5)内含:两个圆没有公共点,⊙O2上的点都在⊙O1的内部.[师]总结得很出色,如果只从公共点的个数来考虑,上面的五种位置关系中有相同类型吗?[生]外离和内含都没有公共点;外切和内切都有一个公共点;相交有两个公共点.[师]因此只从公共点的个数来考虑,可分为相离、相切、相交三种.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可知:投影片(24.3A)(1)如果从公共点的个数,和一个圆上的点在另一个圆的外部还是内部来考虑,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有五种: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2)如果只从公共点的个数来考虑分三种:相离、相切、相交,并且相离,相切三、例题讲解投影片(24.3B)两个同样大小的肥皂泡黏在一起,其剖面如图所示(点O,O’是圆心),分隔两个肥皂泡的肥皂膜PQ成一条直线,TP、NP分别为两圆的切线,求TPN的大小.分析:因为两个圆大小相同,所以半径OP=O’P=OO’,又TP、NP分别为两圆的切线,所以PTOP,PNO’P,即OPT=O’PN=90,所以TPN等于36 0减去OPT+O’PN+OPO’即可.解:∵OP=OO’=PO’,△PO’O是一个等边三角形.OPO’=60.又∵TP与NP分别为两圆的切线,TPO =NPO’=90.TPN=360-290-60=120.四、想一想如图(1),⊙O1与⊙O2外切,这个图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切点与对称轴有什么位置关系?如果⊙O1与⊙O2内切呢?〔如图(2)〕[师]我们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任一直径所在的直线,两个圆是否也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呢?这就要看切点T是否在连接两个圆心的直线上,下面我们用反证法来证明.反证法的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是假设结论不成立;第二步是根据假设推出和已知条件或定理相矛盾的结论;第三步是证明假设错误,则原来的结论成立.证明:假设切点T不在O1O2上.因为圆是轴对称图形,所以T关于O1O2的对称点T’也是两圆的公共点,这与已知条件⊙O1和⊙O2相切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则T在O1O2上.由此可知图(1)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圆的连心线,切点与对称轴的位置关系是切点在对称轴上.在图(2)中应有同样的结论.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两圆相内切或外切时,两圆的连心线一定经过切点,图(1)和图(2)都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它们的连心线.五、议一议投影片(24.3C)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1)当两圆外切时,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简称圆心距)d与R和r具有怎样的关系?反之当d与R和r 满足这一关系时,这两个圆一定外切吗?(2)当两圆内切时(R>r),圆心距d与R和r具有怎样的关系?反之,当d与R和r满足这一关系时,这两个圆一定内切吗?[师]如图,请大家互相交流.[生]在图(1)中,两圆相外切,切点是A.因为切点A在连心线O1O2上,所以O1O2=O1A+O2A=R+r,即d=R+r;反之,当d=R+r时,说明圆心距等于两圆半径之和,O1、A、O2在一条直线上,所以⊙O1与⊙O2只有一个交点A,即⊙O1与⊙O2外切.在图(2)中,⊙O1与⊙O2相内切,切点是 B.因为切点B在连心线O1O2上,所以O1O2=O1B-O2B,即d=R-r;反之,当d=R-r时,圆心距等于两半径之差,即O1O2=O1B-O2B,说明O1、O2、B在一条直线上,B既在⊙O1上,又在⊙O2上,所以⊙O1与⊙O2内切.[师]由此可知,当两圆相外切时,有d=R+r,反过来,当d=R+r时,两圆相外切,即两圆相外切 d=R+r.当两圆相内切时,有d=R-r,反过来,当d=R-r时,两圆相内切,即两圆相内切 d=R-r.Ⅲ.课堂练习随堂练习Ⅳ.课时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如下内容:1.探索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2.讨论在两圆外切或内切情况下,图形的轴对称性及对称轴,以及切点和对称轴的位置关系;3. 探讨在两圆外切或内切时,圆心距d与R和r之间的关系.Ⅴ.课后作业习题24.3Ⅵ.活动与探究已知图中各圆两两相切,⊙O的半径为2R,⊙O1、⊙O2的半径为R,求⊙O3的半径.分析:根据两圆相外切连心线的长为两半径之和,如果设⊙O3的半径为r,则O1O3=O2O3=R+r,连接OO3就有OO3O1O2,所以OO2O3构成了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O3的半径r.解:连接O2O3、OO3,O2OO3=90,OO3=2R-r,O2O3=R+r,OO2=R.(R+r)2=(2R-r)2+R2.r= R.板书设计24.3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一、1.想一想2.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3.例题讲解4.想一想5.议一议二、课堂练习三、课时小结四、课后作业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教案3教学目标:探索圆与圆几种位置及两圆相切时两圆圆心距.半径的数量关系的过程.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了解圆与圆的几种位置关系及两圆相切时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我们已经研究过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还探究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它们的位置关系都有三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圆和圆的位置关系,那么结果是不是也是三种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下面我们就来进行有关探讨.二.新课讲解(一). 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在一张透明纸上作一个⊙O.在另一张透明纸上作一个与⊙O1半径不等的⊙O2.两张透明纸叠在一起,固定⊙O1,平移⊙O2,⊙O1与⊙O2有几种位置关系?相互交流,总结出不同的位置关系. 投影片(§3.6.1)(1)如果从公共点的个数,和一个圆上的点在另一个圆的外部还是内部来考虑,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有五种: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外离?外切(2)如果只从公共点的个数来考虑分三种:相离、相切、相交,并且相离?,相切??内切.?内含(二)、例题讲解教师出示投影片(§3.6.2)(本节练习2)然后做好引导。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24.2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1、知道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2、经历探索两圆的位置关系与两圆半径、圆心距的数量关系间的内在联系的过程,并会根据两圆的半径、圆心距的数量关系判定两圆的位置关系.3、继续渗透数形结合和类比、分类、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通过让学生阅读,老师合理引导,让学生能从类比中自主获得知识、从而 和信心.教学重点:两圆位置关系与对应数量关系的运用. 教学难点:两圆的位置关系对应数量关系的探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1、直线与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用数量关系如何判别位置关系?2、学生举例生活中有两个圆的一些物体.3、让学生在纸上画2个大小不同的圆,剪下后将其外部逐渐靠近,感受两圆的位置关系.教师用再类似地在黑板上演示,引导学生发现、归纳两圆的位置关系.二、合作探究1.两圆位置关系的定义 注:(1)分类的标准:①公共点的个数;②一个圆上的点是在另一个圆的内部还是外部.(2)两圆相切是指两圆外切与内切两种情况. (3)两圆同心是内含的一种特殊情况.2、回顾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因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由直线和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来定义的,所以我们类比来定义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学生的思考归纳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①外离: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每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 ②外切:两个圆有唯一公共点,除公共点外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③相交: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一个圆上的点有的在另一个圆外部,有的在另一个圆内部; ④内切:两个圆有一个公共点,除公共点外,⊙O2上的点在⊙O1的内部; ⑤内含:两个圆没有公共点,⊙O2上的点都在⊙O1的内部.(注:外离和内含都没有公共点,外切和内切都有一个公共点,相交有两个公共点)(说明:类比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定义,让学生给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下定义,这是一种数学方法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索能力有较大的帮助.)3.两圆位置关系与两圆半径、圆心距的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 、r ,圆心距为d ,那么 两圆外离 d > R +r两圆外切 d = R +r⇔⇔两圆相交 R -r < d <R +r (R ≥r )两圆内切 d = R -r (R > r ) 两圆内含 d < R -r (R > r ) (学生阅读教学内容,对比教材语言,规范化叙述相关概念.)5.概念辨析:1.若两圆没有交点,则两圆外离. ( )2.若两圆只有一个交点,刚两圆外切( )完成表格: 填写下表(其中R 、r 表示两圆的半径,d 表示圆心距)(说明:通过一组辨析题,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运用新知解决简单问题)例1.已知⊙O 1、⊙O 2的半径为R 、r,圆心距d=6,R=2.(1)若⊙O 1与⊙O 2外切,求r ;(2)若r=8,⊙O 1与⊙O 2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3)若r=5,⊙O 1与⊙O 2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说明:加强理解和记忆,巩固两圆的位置关系和圆心距与半径的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例2 (变式训练) 已知⊙A 、⊙B 的半径为r A 、r B ,圆心距d=6cm,r A =1cm, r B =3cm, 若动圆⊙A 在直线AB 上以每秒一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则经过多少秒后,两圆相切?(说明: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注重一题多用,变式训练,进一步巩固两圆的位置关系和圆心距与半径的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1.⊙O 1与⊙O 2的半径分别为6 cm 和10cm ,若两圆的圆心间的距离d =12.则两圆的位置关系⇔⇔⇔A B· ·BAO2O1是( )A 、外离B 、相切C 、内含D 、相交2.⊙O 1与⊙O 2的半径分别为3 cm 和4cm ,若两圆外切,则d = .若两圆内切,则d =____.五、归纳小结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五种:两圆相离、两圆外切、两圆相交、两圆内切、两圆内含;2、两圆位置关系与两圆半径、圆心距的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六【课后作业】班级 姓名1.如图,国际奥委会会旗上的图案是由五个圆环组成,在这个图案中反映出的两圆位置关系有( ).A.内切、相交B.外离、相交C.外切、外离D.外离、内切2.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3cm 和2cm ,圆心距为5cm ,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A .外离 B .外切 C .相交 D .内切 3.若⊙O 1与⊙O 2的半径分别为4和9,根据下列给出的圆心距d 的大小,写出对应的两圆的位置关系:(1)当d=4时,两圆__ ; (2)当d=10时,两圆_ ; (3)当d=5时,两圆_____; (4)当d=13时,两圆____; (5)当d=14时,两圆____. 4.⊙O 1和⊙O 2的半径分别为3 cm 和4cm ,若两圆外切,则d =_____;若两圆内切;d =____.5.两圆的半径分别为10 cm 和R 、圆心距为13 cm ,若这两个圆相切,则R 的值是____. 6.半径为5 cm 的⊙O 外一点P ,则以点P 为圆心且与⊙O 相切的⊙P 能画_______个. 7.两圆半径之比为3:5,当两圆内切时,圆心距为4 cm ,则两圆外切时圆心距的长为_____. 8.两圆内切时圆心距是2,这两圆外切时圆心距是5,两圆的半径分别是______、_______ 9.两圆内切,圆心距为3,一个圆的半径为5,另一个圆的半径为 . 10.已知定圆O 的半径为2cm ,动圆P 的半径为1cm.(1)设⊙P 与⊙O 相外切,那么点P 与点O 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点P 应在怎样的图形上运动?(2)设⊙P 与⊙O 相内切,情况又怎样?11.已知:如图,⊙O 1和⊙O 2相交于A 、B 两点,半径分别为4cm 、3cm ,公共弦AB=4cm ,求圆心距12o o 的长.选做题.已知O 1与O 2的半径分别为R,r(R>r),圆心距为d,且两圆相交,判定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d —R )x+r 2=0根的情况《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本着类比思想理念,采用了探究性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动手、动脑,创设轻松、自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体验学习的快乐。
九年级数学《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九年级数学《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九年级数学《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面上两圆的位置关系。
是学生对圆的知识应用的基础,也为今后到高中继续研究平面与球的位置关系,球与球的位置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本节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能力,我把两圆相对运动产生“交点个数”的形成过程及两圆的半径与圆心距的数量关系作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互相交流探索出圆和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及其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数量关系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了解圆与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
2、了解两圆的`位置关系与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模似“日食”活动,经历观察、抽象类比、交流、想象、应用等过程,学会提炼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分类的数学思想。
(二)情感目标1、通过本节探索,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2、经历探究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展形象思维。
三、教材处理与教材教法。
1、引课更直观,模拟“日食”活动,用电脑演示两圆在平面内的动态过程,动中取静,清楚展示两圆的位置变化。
2、通过学生动手“移圆”活动,探索两圆的不同交点个数及位置关系,使学生更深入了解两圆的位置关系。
3、自己设计例题及练习,使知识反馈更快,更直接,弥补了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的不足。
4、在教学中增加外离、内含、相交中蕴涵的数量关系的探索,使知识体系更趋于完整,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四、教学过程设计。
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教案
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教案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教案1教学目标:1、给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重点在观察、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
知道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难点圆的特征的认识及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具准备:教学圆规、电化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观察思考1、(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一幅图)这些小朋友是怎么站的?在干什么?你对他们这种玩法有什么想法吗?(从公平性上考虑)得到:大家站成一条直线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不一样导致不公平。
2、(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二幅图)如果大家是这样站的,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得到:大家站成正方形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也不一样导致也不公平。
3、为了使游戏公平,你们能不能帮他们设计出一个公平的方案?(学生思考)学生想到圆后,出示第三幅图,提问:为什么站成圆形就公平了呢?(每人离目标的距离都一样)4、上面我们接触了三种图形-----直线、正方形、圆。
其中圆是有点特殊的,你能说说圆与正方形等图形的不同之处吗?举出生活中看到的圆的例子。
二、画圆1、你们谁能画出圆来吗?动手试一试。
2、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画的圆,并说说你是怎样画的?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其他同学有想法可以补充。
3、思考:以上这些画法中有什么共同之处?注意的问题你是怎么想到的?(固定一个点和一个长度,引出圆心和半径)三、认一认1、教师边画圆边讲概念。
(概念讲解一定要结合图形,并要举一些反例)强调:圆心是一个点,半径和直径是线段。
2、半径和直径的辨认。
四、画一画,想一想1、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并画出它的半径和直径。
想:在同一个圆中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同一个圆中的半径都相等吗?直径呢?(放动画)2、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3、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4、把自己画的圆面积在小组内交流。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是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第六节的内容,其中包括利用平移实验直观地探索圆和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通过讨论两圆圆心距d与两圆半径R和 r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两圆的位置关系(主要指两圆相切)。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安排,是对类比的学习方法的进一步加强与巩固,是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互相交流、自主探索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图、作图能力,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与创造性,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圆与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掌握两圆相切的性质。
能力目标:(1)经历探索两个圆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训练学生的探索能力。
(2)通过平移实验直观地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发展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1)通过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经历探索图形的位置关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重点:探索圆与圆的几种位置关系,了解两圆相切、内切与两圆圆心距d、半径R与r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教学难点:探索两个圆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外切、内切时两圆圆心距d,、半径R与r的数量关系的过程。
二、说教法教学时,主体运用启发引导式教学,采用“实践——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课堂教学方法,适时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讨论,并和前面知识进行类比,归纳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
三、说学法实践操作法,合作讨论法,自主探索法。
课堂开始先让学生用实践操作的方法,得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再进而探索有几种位置关系,并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探索两圆相切的性质,然后运用其知识进行推理证明与计算。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2节《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包括外切、相离、相交、内切和内含五种位置关系。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圆相关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对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图形的直观展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圆与圆之间的五种位置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与圆之间的五种位置关系的概念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圆与圆位置关系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外离、内含两种位置关系的判定。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直观展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观察图形,尝试找出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尝试用语言描述。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总结圆与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加深理解。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讲解和补充,强调重点和难点。
5.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九年级数学第三章第六节: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图形变换和推理证明等方式认识了许多图形的性质。
在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学生学习了圆的有关概念,对圆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并通过运用图形运动的方法研究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初步理解了相切、相交和相离的概念,同时具备了作图和图形平移的基本技能。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探索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获得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所必须的一些的经验;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过程,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收集资料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归纳表达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和互助的意识。
二、教学任务分析由于新课程标准降低了对圆这一章的教学要求,教科书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了解圆和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了解两圆外切、内切与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其中包括利用平移实验直观地探索圆和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通过讨论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d与两圆半径R和r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两圆的位置关系。
重点和难点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互相交流探索出圆和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了解圆和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了解两圆相切时图形的轴对称性,理解两圆位置与两圆圆心距、半径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两个圆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训练学生的探索能力。
通过平移实验直观地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发展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展形象思维能力,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精神,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九年级数学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优质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优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①了解圆和圆的 种位置关系及概念。
②掌握五种位置关系中圆心距d 和两圆半径R 和r 的数量关系,并能通过其数量关系判断两圆的 关系。
教学重点:五种位置关系中圆心距d 和两圆半径R 和r 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其数量关系判断两圆的 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先学直线L 和圆的位置关系有 种:分别是:相交、 相离,如图所示.(其中d 表示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r 是⊙O 的半径)l二、探索新知(1)在一张透明纸上作一个⊙O 1,再在另一张透明纸上作一个与⊙O 1半径不等的⊙O 2,把两张透明纸叠在一起,固定⊙O 1,平移⊙O 2,⊙O 1与⊙O 2有 种位置关系?(2)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 1和r 2(r 1<r 2),圆心距(两圆圆心的距离)为d ,可以发现,可以会出现以下五种情况:(a)(b)(d)结论:如果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 1和r 2(r 1<r 2),圆心距(•两圆圆心的距离为d )讨论,完成填空两圆的位置关系 与d 与r 1和r 2之间的关系 外离⇔d>r 1+r 2;外切⇔ ,相交⇔ ,内切⇔ , 内含⇔ 。
三;例题分析:例1.两个等圆⊙O 和⊙O ′。
如图1所示OO ′等于半径,TP 、NP 分别为两圆的切线,求∠TPN 的大小.例2.如图1所示,⊙O 的半径为7cm ,点A 为⊙O 外一点,OA=15cm ,求:(1)作⊙A 与⊙O 外切,并求⊙A 的半径是多少?(2)作⊙A 与⊙O 相内切,并求出此时⊙A 的半径.(自己完成画图)A O(2) 四、小结1、你还需要老师为你解决那些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同学还有那些温馨的提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课后巩固1.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5cm 和7cm ,圆心距为8cm ,那么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分析:(1)作⊙A 和⊙O 外切,就是作以A 为圆心的圆与⊙O 的圆心距d=r O r A ;(•2)•作OA 与⊙O 相内切,就是作以A 为圆心的圆与⊙O 的圆心距d=r A r O . <解>:如图2所示,(1)作法:以A 为圆心,r A =15-7= ,为半径作圆,则⊙A•的半径为8cm (2)作法:以A 点为圆心,r A ′=15+7= ,为半径作圆, 则⊙A 的半径为22cm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_九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1、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2)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两圆的位置关系和两圆相交、相切的性质.它们是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圆的重要概念性知识,也是今后研究圆与圆问题的基础知识.难点: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与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的性质的运用.由于两圆位置关系有5种类型,特别是相离有外离和内含,相切有外切和内切,学生容易遗漏;而在相交圆的性质应用中,学生容易把“相交两圆的公共弦垂直平分两圆的连心线.”看成是真命题.2、教法建议本节内容需要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研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第二课时相交两圆的性质.(1)把课堂活动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主动获得知识;(2)要重视圆的对称美的教学,组织学生欣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3)在教学中,以分类思想为指导,以数形结合为方法,贯串整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1.掌握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两圆连心线的性质;2.通过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和数形结合能力;3.通过演示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两圆的五种位置与两圆的半径、圆心距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两圆位置关系及判定.(一)复习、引出问题1.复习: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各是怎样定义的?(教师主导,学生回忆、回答)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即直线和圆相离、相切、相交.各种位置关系是通过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来定义的2.引出问题:平面内两个圆,它们作相对运动,将会产生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二)观察、分类,得出概念1、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分别得出两圆: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包括同心圆)这五种位置关系,准确给出描述性定义:(1)外离: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外离.(图(1))(2)外切:两个圆有唯一的公共点,并且除了这个公共点以外,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外切.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图(2))(3)相交: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此时叫做这两个圆相交.(图(3))(4)内切:两个圆有唯一的公共点,并且除了这个公共点以外,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内切.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图(4))(5)内含: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内含(图(5)).两圆同心是两圆内含的一个特例.(图(6))2、归纳:(1)两圆外离与内含时,两圆都无公共点.(2)两圆外切和内切统称两圆相切,即外切和内切的共性是公共点的个数唯一(3)两圆位置关系的五种情况也可归纳为三类:相离(外离和内含);相交;相切(外切和内切).教师组织学生归纳,并进一步考虑:从两圆的公共点的个数考虑,无公共点则相离;有一个公共点则相切;有两个公共点则相交.除以上关系外,还有其它关系吗?可能不可能有三个公共点?结论:在同一平面内任意两圆只存在以上五种位置关系.(三)分析、研究1、相切两圆的性质.让学生观察连心线与切点的关系,分析、研究,得到相切两圆的连心线的性质: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这个性质由圆的轴对称性得到,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考虑如何对这一性质进行证明2、两圆位置关系的数量特征.设两圆半径分别为R和r.圆心距为d,组织学生研究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r和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图形略)两圆外切d=R+r;两圆内切d=R-r (R>r);两圆外离d>R+r;两圆内含d<R-r(R>r);两圆相交R-r<d<R+r.说明: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四)应用、练习例1:如图,⊙O的半径为5厘米,点P是⊙O外一点,OP=8厘米求:(1)以P为圆心作⊙P与⊙O外切,小圆⊙P的半径是多少?(2)以P为圆心作⊙P与⊙O内切,大圆⊙P的半径是多少?解:(1)设⊙P与⊙O外切与点A,则PA=PO-OA∴PA=3cm.(2)设⊙P与⊙O内切与点B,则PB=PO+OB∴PB=1 3cm.例2:已知:如图,△ABC中,∠C=90°,AC=12,BC=8,以AC为直径作⊙O,以B为圆心,4为半径作.求证:⊙O与⊙B相外切.证明:连结BO,∵AC为⊙O的直径,AC=12,∴⊙O的半径,且O是AC的中点∴,∵∠C=90°且BC=8,∴,∵⊙O的半径,⊙B的半径,∴BO= ,∴⊙O与⊙B相外切.练习(P138)(五)小结知识:①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②以及这五种位置关系下圆心距和两圆半径的数量关系;③两圆相切时切点在连心线上的性质.能力:观察、分析、分类、数形结合等能力.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六)作业教材P151中习题A组2,3,4题.第二课时相交两圆的性质教学目标1、掌握相交两圆的性质定理;2、掌握相交两圆问题中常添的辅助线的作法;3、通过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结合相交两圆连心线性质教学向学生渗透几何图形的对称美.教学重点相交两圆的性质及应用.教学难点应用轴对称来证明相交两圆连心线的性质和准确添加辅助线.教学活动设计(一)图形的对称美相切两圆是以连心线为对称轴的对称图形.相交两圆具有什么性质呢?(二)观察、猜想、证明1、观察:同样相交两圆,也构成对称图形,它是以连心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2、猜想:“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3、证明:对A层学生让学生写出已知、求证、证明,教师组织;对B、C层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已知:⊙O1和⊙O2相交于A,B.求证:Q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分析:要证明O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只要证明O1O2上的点和线段AB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于是想到连结O1A、O2A、O1B、O2B.证明:连结O1A、O1B、O2A、O2B,∵O1A=O1B,∴O1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又∵O2A=O2B,∴点O2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因此O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也可考虑利用圆的轴对称性加以证明:∵⊙Ol和⊙O2,是轴对称图形,∴直线O1O2是⊙Ol和⊙O2的对称轴.∴⊙Ol和⊙O2的公共点A关于直线O1O2的对称点即在⊙Ol上又在⊙O2上.∴A点关于直线O1O2的对称点只能是B点,∴连心线O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注意:相交两圆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而不是相交两圆的公共弦垂直平分两圆的连心线.(三)应用、反思例1、已知两个等圆⊙Ol和⊙O2相交于A,B两点,⊙Ol经O2。
求∠OlAB的度数.分析:由所学定理可知,O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又⊙O1与⊙O2是两个等圆,因此连结O1O2和AO2,AO1,△O1AO2构成等边三角形,同时可以推证⊙O l和⊙O2构成的图形不仅是以O1O2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同时还是以AB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从而可由∠OlAO2=60°,推得∠OlAB=30°.解:⊙O1经过O2,⊙O1与⊙O2是两个等圆∴OlA= O1O2= AO2∴∠O1A O2=60°,又AB⊥O1O2∴∠OlAB =30°.例2、已知,如图,A是⊙O l、⊙O2的一个交点,点P是O1O2的中点。
过点A的直线MN垂直于PA,交⊙O l、⊙O2于M、N。
求证:AM=AN.证明:过点Ol、O2分别作OlC⊥MN、O2D⊥MN,垂足为C、D,则OlC∥PA∥O2D,且AC= AM,AD= AN.∵OlP= O2P ,∴AD=AM,∴AM=AN.例3、已知:如图,⊙Ol与⊙O2相交于A、B两点,C为⊙Ol上一点,AC交⊙O2于D,过B作直线EF交⊙Ol、⊙O2于E、F.求证:EC∥DF证明:连结AB∵在⊙O2中∠F=∠CAB,在⊙Ol中∠CAB=∠E,∴∠F=∠E,∴EC∥DF.反思:在解有关相交两圆的问题时,常作出连心线、公共弦,或连结交点与圆心,从而把两圆半径,公共弦长的一半,圆心距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运用三角形有关知识来解,或者结合相交弦定理,圆周角定理综合分析求解.(四)小结知识:相交两圆的性质: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该定理可以作为证明两线垂直或证明线段相等的依据.能力与方法:①在解决两圆相交的问题中常常需要作出两圆的公共弦作为辅助线,使两圆中的角或线段建立联系,为证题创造条件,起到了“桥梁”作用;②圆的对称性的应用.(五)作业教材P152习题A组7、8、9题;B组1题.探究活动问题1:已知AB是⊙O的直径,点O1、O2、…、On在线段AB上,分别以O1、O2、…、On为圆心作圆,使⊙O1与⊙O内切,⊙O2与⊙O1外切,⊙O3与⊙O2外切,…,⊙On 与⊙On-1外切且与⊙O内切.设⊙O的周长等于C,⊙O1、⊙O2、…、⊙On的周长分别为C1、C2、…、Cn.(1)当n=2时,判断Cl+C2与C的大小关系;(2)当n=3时,判断Cl+C2+ C3与C的大小关系;(3)当n取大于3的任一自然数时,Cl十C2十…十Cn与C的大小关系怎样?证明你的结论.提示:假设⊙O、⊙O1、⊙O2、…、⊙On的半径分别为r、rl、r2、…、rn,通过周长计算,比较可得(1)Cl+C2=C;(2)Cl+C2+ C3=C;(3)Cl十C2十…十Cn=C.问题2:有八个同等大小的圆形,其中七个有阴影的圆形都固定不动,第八个圆形,紧贴另外七个无滑动地滚动,当它绕完这些固定不动的圆形一周,本身将旋转了多少转?提示:1、实验:用硬币作初步实验;结果硬币一共转了4转.2、分析:当你把动圆无滑动地沿着圆周长的直线上滚动时,这个动圆是转转,但是,这个动圆是沿着弧线滚动,那么方才的说法就不正确了.在我们这个题目中,那动圆绕着相当于它的圆周长的的弧线旋转的时候,一共走过的不是转;而是转,因此,它绕过六个这样的弧形的时,就转了转一次函数【目的要求】1、使学生初步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重点、难点】一次函数以及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函数? 2、函数有哪几种表示方法?3、举出几个函数的例子。
二、新课讲解:可以选用提问时学生举出的例子,也可以直接采用教科书中的四个函数的例子。
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些例子(实际上均是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x,s=3t等。
观察时,可以按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这些式子表示的是什么关系?(在学生明确这些式子表示函数关系后,可指出,这是函数。
) (2)这些函数中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在学生分清后,可指出,式子中等号左边的y与s是函数,等号右边是一个代数式,其中的字母x与t是自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