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版)第六单元复习.doc

合集下载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第六单元练习卷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第六单元练习卷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第六单元练习卷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文章围绕“新装”展开,让各色人物尽情表演,丑态百出。

B.《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全集》,诗人运用奇丽的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天上街景图,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企盼之情。

C.《女娲造人》这篇神话记述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汉民族先祖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和探索,极富想象力。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篇寓言讽刺和批评了那些固执已见、主观臆断的人。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真正幸福的人不喜____________,从一言一行到一举一动,举手投足间充满自信与坦然。

这样的人不在意那些____________的浮华,走自己的路活出自己才是真正的人生。

(2)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地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____________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A.炫耀飘忽不定奇妙不可救药B.炫耀虚无缥缈奇怪不可救药C.卖弄虚无缥缈奇妙不可思议D.卖弄飘忽不定奇怪不可思议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无误的一项是()A.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B.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地查问好几次。

C.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作“人”。

D.“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4.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赅人听闻眩目头衔精致B.大声疾呼缥缈妥当霹利C.莽莽榛榛寂寞呈报陛下D.通宵达旦烦燥焚起爵士5.下列关于《西游记》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A.书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偷吃人参果,三调芭蕉扇、大战红孩儿等。

B.悟空得知“弼马温”的真相,气愤之极,打伤太白金星,回到花果山。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4)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4)

故选B。

21.C.有误。

猪八戒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为酒后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错投猪胎。

“失手打碎琉璃盏”的是沙僧。

故选C。

22.名著阅读①我常存着这样一个希望:这一次所见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

可是结果总是一个“差不多”;也总是只留下一个纪念品……呲呲地吹它两三天。

出自《》这篇文章。

②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③《西游记》第27回是“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在这一回中,圣僧为什么“恨逐美猴王”?【答案】①五猖会②旧事重提③白骨精三次变化为人要吃唐僧,都被悟空识破。

唐僧不识妖怪,却以为悟空不听教海,打杀好人所以赶走了悟空。

【解析】【分析】【详解】①《五猖会》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此文匠心独运,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

②《旧事重提》是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

③孙悟空为保唐僧取经,凭火眼金睛,三打白骨精,而唐僧心怀菩萨心肠,曲解孙悟空的良苦用心,修书解除师徒关系,决意赶走悟空。

23.文学名著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

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

……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

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

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

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体。

这段文字节选自A________________创作的《西游记》。

“裙钗”指的是B_________________。

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请简述缘由(30字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吴承恩罗刹女(铁扇公主)因她的儿子红孩儿在火云洞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孙悟空请观音菩萨帮忙,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作善财童子,母子分离,所以她“为子怀仇恨泼猴”。

中考复习-文言文-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课文梳理_教案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文言文-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课文梳理_教案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文言文-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课文梳理一、《论语》六则1.文学常识《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2.重点字词(1)通假字:说,通“悦”,高兴,愉快。

罔,通“惘”,迷惑不解。

(2)词类活用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旧知识和新知识。

)不耻下问(耻,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耻”。

)(3)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不亦乐乎温故知新:温习旧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学而不厌: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3.《论语》六则主要记录孔子关于教育思想的谈话。

他在学习态度和方法上有哪些主张?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主张有: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学而不厌。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关于学习方法的主张有:①学而时习之。

②温故而知新。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练习回顾读《论语》六则,仿佛在聆听一个渊博的长者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你能结合文中有关语句谈谈你读后的体会吗?例:a:读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懂得了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巩固的道理。

b:读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知道了做人必须有宽广豁达的胸怀。

c:读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懂得了求知要把学习和思考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学有成效的道理。

d:读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懂得了求知既要有好学的精神,同时又要有虚心请教、不懂就问的态度。

二、《世说新语》二则1.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小说集,书中记述了汉魏至晋宋间120多位人物的逸事和言论,时间跨度在三百年左右。

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宗教以及习俗风尚等许多方面,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2.字词句式(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读“fǒu”。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二课《寓言四则》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二课《寓言四则》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新人教版

第二十二课《寓言四则》资料汇编文学常识1.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深刻的道理,以给人启示的文学体裁。

通常篇幅短小,言简意赅。

寓言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事物。

战国时代的《庄子》中便有“寓言十九”的说法。

2.神话本是由先民们集体口头创作,是人类开思考与探索世界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力所产生的神灵故事,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超自然解释和集体愿望的表达。

如经典的神话形象盘古、女娲解释宇宙和人类的起源,同时沉淀着人类对恶劣生存环境的久远记忆,对战胜和改造自然的渴望。

3.童话,属于儿童文学。

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通常语言通俗生动,情节曲折离奇,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如前面学过的《皇帝的新装》。

4.伊索(约前620年-前560年),古希腊作家。

他曾是奴隶,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终于获得自由。

伊索与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并称为世界四大寓言家。

5.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期秦国丞相。

早年经商,到赵国都城邯郸出差时,吕不韦遇到了秦国留在赵国做人质的王子——秦异人。

吕不韦具慧眼,大力扶持异人回秦国即位(“奇货可居”的由来)。

后来,异人成为秦庄襄王,吕不韦因此被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

他曾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郡,对秦国的统一大业作出巨大贡献。

庄襄王去世后,吕不韦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

后来受到嫪毐(lào ǎi)叛乱牵连,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zhèn)自尽。

吕不韦组织门客编纂(zuǎn)的《吕氏春秋》(“一字千金”的典故即源于此)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是“杂家”的代表作。

6.列子,列御寇。

据说是战国时郑国人,道家人家。

《列子》原题作者为列御寇,但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假托列御寇之名。

内容主题(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主管商业的神灵赫耳墨斯在雕像者的店里碰壁的故事,讽刺了那些自命不凡、爱慕虚荣的人。

语文版七上第六单元复习

语文版七上第六单元复习

四、 古今异义
例: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 古:只 今:转折连词 虽人有百手, 古:即使 例: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虽 让步关联词, 今:让步关联词,虽然 股 古:大腿 今:屁股 古:跑 走 今:步行 例:两股战战
品格: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品格: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3、风度气质:“亭亭 风度气质: 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净植, 亵玩焉” 亵玩焉”。
品格:志洁行廉,体态端庄, 品格: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 重而不敢轻侮。 重而不敢轻侮。
问题:本文以“爱”为脉络,写 问题:本文以“ 为脉络, 出了对莲花的喜爱, 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 菊花和牡丹? 菊花和牡丹? 自读课文,品析写法, 自读课文,品析写法,并将 自己的理解批注在书上。 自己的理解批注在书上。然后在 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少 莲之爱, 者何人。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我 乎众矣。 (6)宜乎众矣。 应当
2、阅读课文,说说莲具有哪些特点? 阅读课文,说说莲具有哪些特点? 莲具有哪些特点 明确:莲出淤泥而不染, 明确: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 不可亵玩焉。
三、 一词多义
名词,妙处, 名词,妙处,绝妙的地方 例:众妙毕备 妙 形容词, 形容词,好,美妙 副词,表程度高, 副词,表程度高,极 绝 动词,消失 动词, 名词, 名词,指头 指 坐 例:以为妙绝 以为妙 例:以为妙绝 以为妙绝 群响毕绝 例:群响毕绝
例:手有百指 手有百指 不能指 例:不能指其一端 动词, 动词,指出 稍稍正坐 例:稍稍正坐 动词, 动词,坐 名词, 名词,通“座”,座位 :满坐寂然 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5)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5)

如果你是悟空,你会怎样跟东海龙王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僧被妖精变成老虎关进笼子里,八戒在白龙马的请求下去请悟空捉拿妖精。

悟空假装不认识猪八戒,要让他做个自我介绍。

八戒要怎么说,才能使悟空回心转意接受这个爱挑拨是非的兄弟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 (2)B (3)a.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

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

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老妪和老翁,全被孙悟空识破。

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

第三次变成老翁又被孙悟空识破。

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b.众猴:大王,您终于回来了!悟空:龙王,我花果山被天宫烧毁了,请您借些甘露,让花果山重新变得鸟语花香。

八戒:猴哥儿,是我呀!我是您在高老庄降服的师弟呀!以前都是我的错,现在师父有难,请猴哥大发慈悲,和我回去吧!【解析】【详解】(1)A.有误。

《朝花夕拾》一部散文集;B. 有误。

吴承恩明朝人;D. 有误。

《西游记》前七回主要讲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唐僧还没有出现;故选C。

(2)首先在五行山下收了大徒弟孙悟空,法号“行者”。

孙悟空又名孙行者、悟空,被花果山众妖尊为美猴王,玉帝封其为“齐天大圣”。

其次,在鹰愁涧收白龙马。

又名玉龙(小龙王)。

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而触犯天条,要被斩首。

后因南海观世音菩萨出面才免于死罪,被贬到蛇盘山等待唐僧取经。

第三,在高老庄收了二徒弟猪八戒,观音菩萨赐法号“悟能”。

又名猪刚鬣、猪悟能。

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掌管天河水军。

因在王母瑶池蟠桃宴上醉酒,逞雄闯入广寒宫,企图调戏霓裳仙子,霓裳再三再四不依从,东躲西藏心不悦,被纠察灵官奏明玉皇,惹怒玉帝,被罚下人间。

第四,在流沙河收沙僧,观音赐法号“悟净”。

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受万箭穿心之苦。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六单元复习资料(全)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六单元复习资料(全)

第五单元《猫》逗(dòu):1.停留2.引,惹弄。

缕(lǚ):1.线:千丝万~。

不绝如~。

2.泛指线状物。

倚(yǐ):1.靠着,2.仗恃。

3.偏,歪:不偏不~。

4.随着,妄(wàng):1.胡乱,荒诞不合理:轻举~动。

胆大~为。

~自尊大。

~图。

狂~。

~想。

2.非分的,不实的:姑~听之。

~自菲薄。

~作主张。

消耗(xiāo hào):消散损耗。

今多指因使用或受损而逐渐减少。

忧郁(yōu yù):忧伤郁结;忧虑烦闷。

懒惰(lǎn duò):1.偷懒;不喜欢费体力或脑力2.不勤快怂恿(sǒng yǒng);从旁劝说鼓动。

安详(ān xiáng):形容词。

指从容不迫;稳重。

有安静祥和之意。

多用于形容人的状态。

乞丐(qǐgài)预警(yùjǐng):事先发出警报。

怅然(chàng rán):失望;不痛快的样子或精神不集中,情志迷乱,不能把握自己而失其主张。

蜷伏(quán fú):指躯体伏卧;引申为屈服﹐驯服。

叮嘱(dīng zhǔ)惩戒(chéng jiè)悲楚(bēi chǔ):指内心十分悲痛;悲哀痛苦。

断语(duàn yǔ):作结论的话;断定的话。

冤枉(yuān wang)虐待(nüèdài)芙蓉鸟(fúr óng niǎo)畏罪潜逃(wèi zuìqián táo):犯罪后害怕被制裁而逃走。

(一)、文体常识郑振铎,原籍福建长乐。

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文学史家、文学史家、翻译家。

(二)、重点问题1、文章结构: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一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六单元复习课件(共21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复习课件(共21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躇步(chú) 蹈(cǐ)
暴怒 虚荣 妥当 头衔 绵延 揉
央求 凯歌 呈报 陈列 不可救药 灵机一动
雕像 狡猾 钦差 闲游
爱慕 愚蠢 爵士 气概 神通广大 眉开眼笑
练一练
下列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聘用(pìn) 勋章(xūn)
庇护(pì)
B. 称职(chèng ) 凯歌(kăi)
字词积累
6.骇人听闻:事出怪诞,听起来令人害怕。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 惊吓,惊惧。 7.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8.神通广大:本为宗教称神道法力无边、无所不能。泛指本领极大。 9.眉开眼笑: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10.灵机一动:急忙中转了一下念头(多指临时想出了一个办法)。 11.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字词积累
11.身亡所寄:同“无”,没有。 12.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 13.闻之于宋君:使动用法,“使知道”的意思。 14.国人道之:古义是国都。今义是国家。 15.亦不能有所中伤:古义:伤害。今义: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16.因往晓之:古义:告知,开导。今义:明白,知道。
练一练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桂林的奇山胜景,巧夺天工,吸引着无数游客去观赏。 B. 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C. 一连下了好几天雨,操场上拖泥带水的。 D. 每当洪灾来临,军人总是首当其冲,克服困难,开展救援工作。
掺和(he)

C. 钦差(qīn ) 气概(gài)
澄澈(chéng)
D. 滑稽(jī)
缥缈(măo)
镀金(duó)
害人听闻 随声附和 神通广大 杞人忧天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复习试题(含答案) (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复习试题(含答案) (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复习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古诗词鉴赏。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问归期”而“未有期”,其中包含着太多的苦涩与无奈。

B.第二句写诗人在巴蜀羁旅中,在“夜雨涨秋池”的环境中,更感到孤独凄凉,但也不乏与世无争的“自得之乐”。

C.第三、四句笔锋一转,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时间过滤了的“昔日”之苦。

D.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即兴写来,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B.“巴山夜雨涨秋池”意为: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诗人远离家乡与亲人,又逢秋雨缠绵,心中因为思乡而生发的愁苦自然就又浓了几分,更感孤独与凄凉。

本项中的“自得其乐”属无中生有。

故选B。

2.赏析古诗文下面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第一句“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B.第二句,“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C.作为唐代绝句,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实有累赘之感。

D.全诗跨越时空,把今日的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和他日的彼时彼地彼情彼景交织起来写,艺术构思极为巧妙。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C. 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3.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秋词(其一)》结尾句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西游记》人物、主旨课前诊断成绩(满分10):完成情况:优/中/差、搅乱蟠桃会一朝,王母娘娘设宴,大开宝阁,瑶池中做“蟠桃胜会”,即着那红衣仙女、青衣仙女、素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黄衣仙女、绿衣仙女,各顶花篮,去蟠桃园摘桃建会。

七衣仙女直至园门首,只见蟠桃园土地、力士同齐天府二司仙吏,都在那里把门。

仙女近前道:“我等奉王母懿旨,到此摘桃设宴。

”土地道:“仙娥且住。

今岁不比往年了,玉帝点差齐天大圣在此督理,须是报大圣得知,方敢开园。

”仙女道:“大圣何在?”土地道:“大圣在园内,因困倦,自家在亭子上睡哩。

”仙女道:“既如此,寻他去来,不可迟误。

”土地即与同进。

寻至花亭不见,只有衣冠在亭,不知何往,四下里都没寻处。

原来大圣耍了一会,吃了几个桃子,变做二寸长的个人儿,在那大树梢头浓叶之下睡着了。

七衣仙女道:“我等奉旨前来,寻不见大圣,怎敢空回?”旁有仙吏道:“仙娥既奉旨来,不必迟疑。

我大圣闲游惯了,想是出园会友去了。

汝等且去摘桃,我们替你回话便是。

”那仙女依言,入树林之下摘桃。

先在前树摘了二篮,又在中树摘了三篮,到后树上摘取,只见那树上花果稀疏,止有几个毛蒂青皮的。

原来熟的都被猴王吃了。

七仙女张望东西,只见南枝上止有一个半红半白的桃子。

青衣女用手扯下枝来,红衣女摘了,却将枝子望上一放。

原来那大圣变化了,正睡在此枝,被他惊醒。

大圣即现本相,耳朵里掣出金箍棒,幌一幌,碗来粗细,咄的一声道:“你是那方怪物,敢大胆偷摘我桃!”慌得那七仙女一齐跪下道:“大圣息怒。

我等不是妖怪,乃王母娘娘差来的七衣仙女,摘取仙桃,大开宝阁,做‘蟠桃胜会’。

适至此间,先见了本园土地等神,寻大圣不见。

我等恐迟了王母懿旨,是以等不得大圣,故先在此摘桃,万望恕罪。

”大圣闻言,回嗔作喜道:“仙娥请起。

王母开阁设宴,请的是谁?”仙女道:“上会自有旧规。

请的是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这个是五方五老。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一、选择题的一项是()1.下列关于名著《西游记》的表述,不正确...A.孙悟空得知“弼马温”真相,气愤之极,打伤太白金星,回到花果山。

B.唐僧西天取经,路经五行山下,揭去符咒,救下孙悟空,收他为徒。

C.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但忠勇善良,憨厚淳朴,能知错就改。

D.白骨精诡计多端,她想吃唐僧肉,三次变幻形象都被孙悟空识破了。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有误,孙悟空气愤之下打出南天门,没有打伤太白金星。

故选A。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朝花夕拾》里的《五猖会》一文,父亲责令我去看五猖会前背《千字文》,让我无比沮丧,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B.《朝花夕拾》里的《父亲的病》一文,鲁迅回忆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C.《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路遇火焰山时受阻,孙悟空万不得已,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

D.《西游记》中的猪八戒,虽然给人的普遍印象是好吃懒做、偷奸耍滑,但在“智激美猴王”中却表现出了忠勇善良又不失机智聪明的一面。

【答案】A【解析】【详解】《朝花夕拾》里的《五猖会》一文,父亲责令我去看五猖会前背《鉴略》,故A错误,选A。

3.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B.《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鲁迅抓住阿长的性格特征如实来写,把一个纯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写活了。

C.在《西游记》“孙悟空一调芭蕉扇”中,铁扇公主不肯借出芭蕉扇,原因是她认为孙悟空坑害了他的丈夫牛魔王。

D.《西游记》中的故事大多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其中的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等故事尤为精彩。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3)

那妖抬头看见,慌忙跪倒在地,双手揉着肚子,磕头撞脑,只叫:“主人公!饶我命罢,饶我命罢!再不敢了!”弥勒上前一把揪住,解了他的后天袋儿,夺了他的敲磬槌儿,叫:“孙悟空,看我面上,饶他命罢。

”行者十分恨苦,却又左一拳,右一脚,在里面乱掏乱捣。

那怪万分疼痛难忍,倒在地下。

弥勒又道:“悟空,他也够了,你饶他罢.”行者才叫:“你张大口,等老孙出来。

”那怪虽是肚腹绞痛,还未伤心,他听见叫张口,即便忍着疼,把口大张。

行者方才跳岀,现了本象,急掣棒还要打时,早被佛祖把妖精装在袋里,斜跨在腰间,手执着磬槌,骂道:“孽畜!金铙偷了那里去了?”那怪却只要怜生,在后天袋内哼哼唧唧的道:“金铙是孙悟空打破了。

”佛祖道:“铙破,还我金来。

”那怪道:“碎金堆在殿莲台上哩。

”那佛祖提着袋子,执着磬槌,嘻嘻笑叫道:“悟空,我和你去寻金还我。

”行者见此法力,怎敢违误,只得引佛上山,回至寺内,收取金碴。

只见那山门紧闭,佛祖使槌一指,门开入里看时,那些小妖,已得知老妖被擒,各自收拾囊底,都要逃生四散。

被行者见一个,打一个;见两个,打两个,把五七百个小妖尽皆打死,各现原身,都是些山精树怪,兽孽禽魔。

佛祖将金收攒一处,吹口仙气,念声咒语,即时返本还原,复得金铙一副,别了行者,驾祥云径转极乐世界。

81.本语段中充满了作者哪些神奇的幻想?82.作者为什么要具体描写孙悟空打杀众小妖这—情节?83.弥勒让孙悟空运用“钻肠入肚”的方法降服了黄眉大王,而这一方法曾被孙悟空多次运用。

请联系《西游记》全书,列举出两例。

【答案】81.示例:①佛祖的日常用具成为威力无边的法器,②佛祖的童子下界成妖,③孙悟空变作西瓜,④佛祖的“禁”字能使黄眉大王不使用搭包,◎被打碎的金铙能恢复原状,⑧孙悟空能钻入黄眉大王肚子中折磨他。

82.①塑造孙悟空有恶必除,除恶务尽的性格;②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83.①在黑风山,孙悟空变成一颗仙丹让黑熊精吞入肚中;②在芭蕉洞,孙悟空化作蟭蟟虫儿,趁铁扇公主喝茶的机会钻入其肚中;③在狮驼国,孙悟空故意让青毛狮子怪吞吃,顺势钻入其肚子中;④在七绝山蛇精要吞八戒,孙悟空反迎上前,被吞入肚中;⑤在无底洞,孙悟空变成一个红桃让金鼻白毛老鼠精吃下。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第六单元知识清单答案跟踪训练一、阅读《皇帝的新装》第33段至结尾,回答问题。

1.作者安排一个小孩子说出真相,对此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将小孩子的诚实与大人的虚伪进行对比,增强文章的讽刺性。

B.大人因为各自的私利而有所顾忌,不敢说出真相,小孩子是无所顾忌的。

C.社会对小孩子是比较宽容的;小孩子说出真相的后果不至于太严重。

D.表达了作者对虚伪的成人世界的批判,对纯真童心的歌颂。

2.对“皇帝有点儿发抖”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皇帝认为百姓们都在欺骗他,气得浑身发抖。

B.皇帝听到百姓们的议论,自己心里也没了底气,因恐惧而发抖。

C.皇帝意识到最可信的大臣欺骗了他,还害他上演了一场闹剧,羞愤交加。

D.所有的百姓都说他没穿衣服,皇帝觉得所有的百姓都是愚蠢的,感到震惊。

3.下列对第35、36两段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爸爸对自己儿子的表现非常满意,认为他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

B.大家认为这孩子说的是真话,所以他们也不甘落后,把真话更快地传播开去。

C.这些老百姓太势利,把说真话的责任全推给小孩子,他们也和大臣们一样虚伪。

D.百姓怕别人说自己愚蠢,而又想把真话传播开去,所以他们只是私下里低声传播。

4.下列对“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为自己的漂亮衣服而骄傲。

B.这是皇帝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而故意做出来的,皇帝想把游行大典举行完。

C.皇帝为自己一下子辨别出这么多愚蠢的人而骄傲。

D.皇帝坚持认为自己的衣服很美丽,是有奇异的特性的。

二、阅读《寓言二则》,回答问题。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写法很巧妙,一开始就用“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来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实际上他的想法是( )A.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B.想看看自己值多少钱。

C.看看凡人是否尊重神。

D.向雕像者挑战。

2.《蚊子和狮子》一文中,蚊子在战斗前吹了一次喇叭,战斗后又吹了一次喇叭,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次是因为心里害怕,借以壮胆;第二次是因胜利而骄傲。

(语文教案)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语文教案)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复习教案人们常说:文如其人。

其实名片也如其人。

沙河先生的名片告诉我们的,绝非“清高〞“谦虚〞所能概括。

一起看看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复习教案!欢送查阅!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及主要句子的含义。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教学重点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搜集流沙河的有关故事。

一、-导入同学们,-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决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恰值青春年少的我们,该怎样用理想做挂天征帆,驾长风破巨浪;以一柄木桨,引领生命之舟驶入金色港湾今天我们一起赏读流沙河理想,共同唱响理想赞歌。

在上课前,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来谈谈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介绍:1、流沙河,当代诗人。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经常被揪去批斗,挂黑牌、戴高帽、被毒打、关押,这种生活一直持续了12年。

但诗人仍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一直坚持勤奋写作。

“十年浩劫〞结束,诗人终于重见光明,迎来了文学事业的又一春。

理想这首诗歌,写出了诗人报警磨难之后对理想的深刻而真切的感悟。

2、范朴真为先生所作的藏头诗:流金岁月滤沧桑,沙石飞卷旧时光,河汉曾经草木秀,清风无痕自留香。

3、流沙河先生的名片流沙河先生有过三种名片。

第一种名片白底黑字,字是他亲笔书写,笔力遒劲,笔笔划划都像用先生的铮铮傲骨构成。

名片上左方竖写着“流沙河〞三个稍大的草书;接着是两行蝇头小草:“曾任文学编辑,供职四川作家协会〞;居中是他的座右铭:“天道还好,人生无常〞;片尾是他的居家地址和。

“天道还好〞是说自然界的循环规律,“人生无常〞是指人生却没一定之规。

这两句话集中了先生辩证旷达的人生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人生态度。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秋学期期末复习-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秋学期期末复习-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秋学期期末复习-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共10分)1.(本题2分)选出下面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A.较.量(jiào)剌.叭(lǎ)雕.像(diāo)B.爱慕.(mù)凯.歌(kǎi)中.伤(zhòng)C.庇.护(bì)气概.(kài)跐.蹈(cǐ)D.崩坠.(zhuì)溉.汲(gài)引弦.(xuán)2.(本题2分)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国人道.之(在路上)B.及.其家穿井(待,等到)C.身亡.所寄(无,没有)D.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3.(本题2分)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走进桃花源,看到朵朵含苞待放的桃花,情绪低落的她不禁眉开眼笑....了。

B.阳春三月,南湖公园里树儿长出新芽,花儿竞相开放,真是花团锦簇....,美不胜收!C.在严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面前,专家呼吁人们不要出门,人们对此纷纷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D.这座古朴与现代相得益彰....的老城,将成为中国西部的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

4.(本题2分)下面文学文化常识或文体知识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寓言一般比较短小,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迪。

《农夫和蛇》《杞人忧天》《蚊子和狮子》等就是一则则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

B.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如子鼠、丑牛,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动物,如戌年生的肖狗,亥年生的肖猪。

C.《皇帝的新装》《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都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

D.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都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5.(本题2分)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

恰如一棵树,如果花不漂亮,也许________________;如果叶子也不漂亮,也许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 》复习资料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 》复习资料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西游记》(一)作者简介:吴承恩:明朝人。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他在民间传说、话本、戏剧的基础上,创作了举世瞩目标神话小说《西游记》。

这是中国古代小说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充满了奇情幻想。

(二)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掉书袋似的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

这种特点,无疑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

《西游记》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人物的活动有广阔的天地,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施展其超人的本领。

情节生动、奇幻、曲折,表现了丰富大胆的艺术想象力。

《西游记》可以说是一部最能体现我国人民丰富想象力的小说,也是一部最接近儿童文学的古代小说.(三)人物形象:1、师徒四人分析(1)唐僧简介:唐僧,法名玄奘,本是佛祖二弟子金禅子,托生唐朝,身世凄苦。

自幼皈guī依佛门,历经千辛万苦,从西天取回真经。

他是取经集团的核心,虔诚坚定,一片痴心,面对财物、美貌和权势的诱惑从不动心。

他心地善良,心存仁厚,总是悲天悯人,但也人妖不分,善恶不辨,而且屡教不改。

他也没有主见,听信谗言,有时昏庸糊涂,但最终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修成正果,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

最后被封为旃(zhān)檀功德佛。

典型情节——秉诚建大会,浮屠山受心经,四圣试禅心、恨逐美猴王,女儿国逼婚,路阻火焰山,木仙庵谈诗,朱紫国论前世,黑松林逢魔,供状玄英洞,灭法国受阻,地灵县斋僧。

性格特征——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2)孙悟空简介:孙悟空,法号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

被投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炼了49天,反到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是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如意金箍棒。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重点总结:天上的街市、太阳船.doc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重点总结:天上的街市、太阳船.doc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重点总结:天上的街市、太阳船《天上的街市》(一)文学常识本文作者: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

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

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中国新诗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公认的文化领袖。

(二)文章主旨这首诗,作者通过奇妙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街灯明星相互辉映图、天上街市繁华图、牛郎织女骑牛相会图、牛郎织女天街闲游图四幅美丽图景,诗人通过这四幅图景,表现了自己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从而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三)文体知识意象: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

许多古诗名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于“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四)重点内容1.第一节中的“明”“闪”“现”“点”等词语好在哪里?前两句都用了“明”字,联想自然。

这两个“明”字用法不同,前一个是动词,点亮的意思;后一个是形容词,明亮的意思。

状写明星用“现”,显现的意思,描摹了星星闪现的过程,用词准确。

“闪”与明星搭配,“点”与街灯搭配,都十分妥当。

2.第二节中的“我想”和两个“定然”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能否删去?为什么?这几个词语表明这节中所写的景物是诗人的想象,如去掉就变成了写实,这样不仅不合事理,诗的韵味也消失了。

3.短短的16行诗中,诗人用了四个“定然”,天上的美景明明是诗人想象出来的,却又如此加以肯定,这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因为四次使用“定然”这个表示绝对肯定的词,一是使人感到诗人的想象真实可信,形象鲜明;二是表示诗人坚信那样理想的世界是一定会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版)第六单元复习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1)。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其不善者而改之。


1、将选文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1)(2)
2、解释下列词语。

愠: 何以: 识:
诲: 说: 厌: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罔:殆:
4、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

(2)不耻下问:。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按要求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各一句)
(1)关于学习态度:。

(2)关于学习方法:。

(3)关于孔子自谦:。

6、用课文原句回答:
(1)作者阐述学和思辩正关系的句子是哪句?
答:。

(2)作者说明孔文子称“文”的原因是什么?
答:。

7、课文中有些话已凝结为成语,试着写出你印象最深的两三个成语。

答:。

(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8、选文第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9、解释下列词语
(1)舍 (2)戏 (3)委 (4)引 (5)顾
10、翻译:友人惭,下车引之。

1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2、你如何看待“友人”的言行?
答:。

13、元方这个小孩有哪些特点?请概括。

答:。

14、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元方虽小,却很明白事理?
15、也有人说元方过分了,因为“友人”已经知道错了,并且“下车引之”,元方就应该原谅他了,“入门不顾”是不对的。

你说呢?
答:。

16、文中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答:。

17、“拉钩上吊,一百年不回头”,你还记得这句童谣吗?多年来,你可能曾为了自己而失信,也可能曾为了守信而付出代价。

那么这则故事,带给你的又将是何种信念呢?为什么?
答:。

(三)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个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8、下面句中加点词与“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歆辄难之
B、默而识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友人惭,下车引之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俱.乘船避难()②幸.尚宽()
③纳.其自托()④遂携拯.如初()
20、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辄:携:
21、翻译句子。

①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①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因是什么?后来,为什么又要抛弃携带的那个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②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那人的理由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3、分析故事经过,说说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4、你从本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25、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26、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就:②称:
27、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任选一句)。

(1)余闻之也久。

(2)从先人还家。

28、同邑人“宾客其父”的目的是什么?仲永的父亲为什么要“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答:。

29、题目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你认为方仲永哪些方面堪“伤”?
答:。

30、纵观全文,方仲永的写诗才能的变化,可分为哪三个阶段?请用原文回答。

答:。

31、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受到什么启示?请用1—2句话写出来。

答:。

答案:(一)1、略
2、(1)怨恨(2)为什么(3)记住(4)教导(5)愉快(6)满足
3、wǎng dài
4、略
5、略
6、(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等
(二)8、概括故事发生的起因
9、略
10、略
11、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2、友人与人相约却迟到,这是对人的不尊重;又用“非人哉”来骂陈太丘,这些都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

13、聪明伶俐,思维敏捷
14、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5、略
16、言之有理即可
17、略
(三)18、C
19、①一起,都;②幸而,恰巧;③接纳,接受;④救助
20、zhé xié
21、①(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
②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

22、①“幸尚宽”;“贼追之”②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23、王朗做事只看眼前;华歆做事考虑周密,守信用。

24、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四)25、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26、就:完成这里是写好。

称:相当,符合
27、略
28、第一问对仲永的才能感到惊奇;第二问认为这样有利可图
29、伤:哀伤其父“利其然”“不使学”,仲永被邑人捧杀,终“泯然众人”;
30、第一阶段: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第二阶段: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
31、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