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十七)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古代诗歌+名篇名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备考专项狂练 八 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专项狂练八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不分版本备考专项狂练八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一、〔贵州南白中学XXXX届月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水泊梁山所建立的是一个义的王国。
不管是忠义堂还是聚义厅,都是以义为最高原那么的。
在江湖上,被无条件认同的这种义的原那么是与官方所奉行的权利和财产的等级制相抗衡的。
“替天行道〞大旗下所建立的,就是这种义的理想国。
在这种理想王国中,人人在精神上都像兄弟一样平等,但也不是没有等级,不过不是以财产和政治权力来划分的,而是以义。
在两类义士〔仗义疏财的和拔刀相助的〕中尤以仗义疏财者占有最高的社会等级。
因此,毫无武功的宋江占了第一把交椅,对于梁山事业毫无奉献的卢俊义占了第二把交椅。
这不仅是一种军事等级,更是一种道德荣誉。
在梁山泊,道德约束力远远要超过军事的约束力。
而这个理想国走向消灭,不是由于外部的压力,而是源于这个平等原那么的内在的矛盾。
因为在这个义的王国中,享有最高权威的是最主动地仗义疏财的义士。
而这样的义士必然是最大的财主。
而财主的出现恰恰又是经济上、财产上的不平等造成的。
这样的思想矛盾就决定了在组织上占据领导地位的绝对不可能是解宝、解珍、阮氏兄弟那样的脱离了土地的农民〔猎户、渔民〕,而是宋江、卢俊义那样的地主阶级的在野派。
农民起义从来就不是一个阶级所能胜任的,起义者向来都是农民、小生产者和地主阶级的在野派组成的统一战线。
这种起义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但在思想上没有自己的意识形态,而且在组织上具有妥协、投降的内在因素。
稍有西方文论修养的读者都不难从恩格斯对拉萨尔的《弗兰茨·冯·济金根》〔写农民起义失败的剧本〕的评论中得到解释,恩格斯在那封著名的信中说济金根悲剧的根源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这本来并不是一个很复杂的理论问题。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专项狂练二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
备考专项狂练二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甘肃张掖二中2019届高三月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中讲到孙悟空的故事实际上暗含了佛教“放心”“定心”与“修心”的全过程,作者用《西游记》来宣扬一种佛家的摆脱迷惑找回本心不得迷失的精神境界。
文学首先是人学。
所谓文学的人民性,概括地说,是指文学具有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思想感情以及同情或歌颂人民的社会属性。
《西游记》是一部神怪小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除唐僧是个人,而且是个慢慢神化了的凡人之外,其余全是怪,但书中尽是“精怪魑魅俱通人情”“神仙鬼怪皆晓人性”,所以虽然表象是“怪”“神”,实质仍是“人”。
我们熟悉的孙悟空,就是一位由石猴幻化而成的精怪,而恰恰是这样一个非人类的精怪却蕴含了深厚的人民性。
这也是《西游记》得以流传不朽而“孙悟空”家喻户晓的重要原因。
首先,早在东晋王嘉《拾遗记》卷八“周群”条中就描写了一只传授周群历算的白猿,它有变幻莫测能知过去未来的神通,它可与天齐寿,这些全都具有后来孙悟空的特点;唐传奇《补江总白猿传》里描写的那只“遍体皆如铁”“虽百夫操兵不能制、知死生之数”的白猿,不更有孙悟空的影子?宋代《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中,往西天取经的唐三藏法师座下的护法猴行者,应该就是孙悟空的前身。
以上种种显示孙悟空这一形象不是一时一地一人所为,而是历代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扎根于中华大地的土壤中的。
其次,作者有意让孙悟空处在一个世俗态层面,是要借宗教徒们宣扬的“虔诚信教、苦修苦炼、成仙成佛的母题”来阐发世俗社会一个生活哲理:要获得成功需走正道,历经磨难,而且要有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斗志。
孙悟空如此历炼艰苦,也正因此孙悟空并没有远离尘世,脱离人民,而是反映了人们的心理状态,阐述了群众集体意识中的人生哲理。
再次,从孙悟空性格中最鲜明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有个性、追求自由论述这一形象还体现了明代人民乃至今天人们仍津津乐道的审美价值取向:个性、自由。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鉴赏+名篇名句默写》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鉴赏+名篇名句默写》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成语:①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②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③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④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⑤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名句: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夏季减肥食谱中,有四种食物位于爱美女士们的黑名单,被排除在减肥食物之外,千万碰不得,否则会让你的努力____________!②可下半场的最后5分钟内,我们差点将全场的努力____________,所以说我们要拿下一场比赛还是要在5分钟之后才能确保,在最后5分钟内,对手有3次很好的机会,如果我们想要成为“英东杯”冠军,就要避免这些状况。
③这90户业主不肯退铺,让大华公司以回购商铺的方式解决大润发购物中心困境的努力____________。
A.毁于一旦功亏一篑前功尽弃B.前功尽弃功亏一篑毁于一旦C.功亏一篑前功尽弃毁于一旦D.前功尽弃毁于一旦功亏一篑解析:毁于一旦:于,在;一旦,一天。
在一天的工夫全被毁掉。
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一下子被毁掉。
适合②空;功亏一篑: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
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
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适合③空;前功尽弃:功,功劳;尽,完全;弃,丢失。
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
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适合①空。
答案:D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这一APEC北京会议鲜明的主题,体现出中国对亚太持久发展繁荣所作的深入思考和安排。
高考语文复习练习-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
任务突破练18名篇名句默写1.(2021·山东济宁高三5月模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两句,通过描述采集佳木香草的行为,喻示诗人不断追求美好事物的嘉德懿行。
(2)杜甫《登高》中“,”两句,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一样,景象旷远,境界雄阔,给人视通万里、山河尽览的感受。
(3)古诗词中经常出现“鹧鸪”这一意象,或表现爱恨情怨,或寄托漂泊相思,或抒发兴亡之叹,“,”就是这样的经典名句。
2.(2021·江苏如皋新高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逸评价《离骚》“依《诗》取兴,引类譬喻……灵修、美人,以譬于君”。
在苏轼《赤壁赋》中“,”两句也是借这种手法来表达对君王的思念。
(2)《念奴娇·过洞庭》中的“,”,写出月色清冷,衣物单薄、人情冷暖,尽管如此,诗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泛舟在无边的洞庭湖上。
(3)在唐诗中雁的文化内涵丰富,它可以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也可以代指书信,传达情意;还可以喻人生的凄凉悲苦,如“,”。
3.(2021·山东泰安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化用《史记》中的典故表现作者求贤若渴心情的诗句是“,”。
(2)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的诗句中常写流泪,如《登岳阳楼》中的“”一句,《蜀相》中的“”一句。
(3)中国古代诗文与酒有密切关系。
苏轼《赤壁赋》中,“”一句写曹操斟酒祭江;陶潜《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一句写作者自斟自酌。
4.(2021·山东临沂高三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东皋本是东方的高地,后多指归隐后的耕地,这与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的“,”两句有关。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借助叠词和文言助词“兮”,使诗歌充满独特韵味和音乐美感。
(3)《庄子·渔父》有“真悲无声而哀”之说,宋人就善于在词作中描摹男女泪眼相对的细节,如“,”,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精品]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专项狂练十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
备考专项狂练十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一、(泸州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月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如何既保护好,又利用好,从而更好地传承,引发很多人的思考。
尤其是那些从民间生活中生长出来的,一直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手工艺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有必要加以适当改造,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重新融入当代生活。
②文化遗产承载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对当代人来说,不仅要看到其外在形式,也要看到其内在的光华。
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现在,很多非遗技艺的用途范围大大缩小了,因为它们多属于特定的农耕时代。
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物件有可能会从生产劳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出,但退出的可以是“形”,我们不能让内在的“魂”也随着社会的转型一起沉入历史的深处。
其实,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从它照看传统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
任何文化都是有根的,这些根脉里深藏着人类为创造新生活而不懈努力的足迹,记录着文化的起源和文明的进程,这些精神印迹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③不久前,在杭州的一场传统竹制技艺沙龙活动中,有位来自四川的竹簧艺术非遗传承人,在一双筷子上雕出一对华表,让人印象深刻。
做这样的作品,是对传承人技艺的一次极大的考验,因为竹子质地没有玉石坚硬,很容易雕烂,没有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本领难以完成。
但传承人熟练地运用圆雕、空雕、浮雕等技法,把竹簧艺术的精妙发挥到了极致。
为了把蟠龙的形制,以及须发、五官、鳞甲等细节逼真地呈现出来,传承人不惜花费一整年的时间来雕琢它。
这是一次技艺的展示,更是对工匠精神的完美演绎。
非遗之所以能够传到今天,是因为后一代匠人都不甘让前人的技艺在自己手中耗损掉,他们守住了一门手艺的初心,他们可能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但每件作品背后都映照着一个专注、心无旁骛的身影。
④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着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是永不会褪色的价值。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古代诗歌
限时规范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古代诗歌建议用时38分钟,实际用时________ 赋分:3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中国刺绣艺术,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成为璀璨的艺术明珠。
刺绣画艺术品,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________的工匠精神,于丝缕针黹间传达着绘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神韵,彰显着丝质特有的天然光泽和柔美,赋予作品翰墨所不能及的风采,使之发展为更具观赏性的中华艺术瑰宝。
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
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________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
各绣种发展出的地域特色突出的分支层出不穷,或如摄影作品般写实,或如西方油画般立体,或去工笔描摹而写意挥洒,或新创针法而与众不同,或人物正反,或姿态婀娜了无针迹或动物双面全异,,,面和谐自然。
不仅这或设色古雅________可谓争奇斗艳,,,人艺术的享受些作品带给而且给后人感受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为刺绣艺,将女红针黹薪火相传,术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B.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C.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D.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解析:选D。
A项,前后分句同一主语,关联词应该放在主语的后面;B项,介词使用不当,将“给”改为“让”或“使”;C项关联词位置错,应当是“这些作品不仅”,介词使用不当,将“给”改为“让”或“使”。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练2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答案
一、(宁夏银川市2020届高三月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诗言志”,历来被我国诗人视为指导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领域的开山纲领。
作为一种文学观念,《诗经》在对作诗目的的叙述中就有“诗言志”的萌芽,明确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作为一种理论概念,“诗言志”最早大约是出自《左传》记载的襄公二十七年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诗以言志”。
到了战国时代,“诗言志”的说法就比较普遍了,这个时期各家所说的“诗言志”含义并非完全相同,但占主流的还是指思想、抱负和志向,带有强烈的政治和伦理道德倾向。
汉代,“诗言志”的内涵开始发生了变化,加入了情的内容。
先秦的“志”到了两汉,主要指志向抱负和情感相融合,情理结合。
孔颖达明确提出了“情志一也”:“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
”汉代将情志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看待,其意义在于,中国历史上向来有“言志”与“缘情”的分别,道学家往往割裂二者,导致对各种情感抒发的抹杀。
而汉人的情志统一,一来是合理的,并且出现了诗歌创作上汉魏风骨的伟大成就,成为后世的典范;二来对后来“缘情”说的兴起起到了示范作用,因此在文学批评史上有重大理论意义。
汉魏之后,特别是六朝时期,诗歌创作则朝向重情的方向发展。
陆机《文赋》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指出:“诗者,持也,持人情性。
”这些观念的提出,反映了诗歌创作从“言志”到“缘情”的变化。
“言志”的“志”在汉代虽然也包含着“吟咏情性”的因素,但是,这种“情”只能是符合“礼义”之情,这种“志”也在儒家政教怀抱的范围。
而六朝的“缘情”说目的在于突破儒家“礼义”的束缚,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不再囿于儒家政教怀抱的“志”,而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愿望与要求,而且“情”甚至反过来包含了“志”。
刘勰提出了“为情造文”之说:“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
2020高考语文大二轮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鉴赏提升测试题名师点拨(28张)
(二)(2020·四川名校期末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雉带箭 韩愈
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①畏鹰出复没。 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地形渐窄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 冲人决起百余尺,红翎②白镞③随倾斜。 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 [注] ①野雉:野鸡。②翎:鸟的翅膀或尾巴上的长而硬的羽毛。③镞: 箭头。
配备了三维打Leabharlann 、具备物理冷热性能的先进设备,让原有技术________。与此
同时,故宫拥有200名修复医生,有一半是自然科学家,他们通过仪器设备分析
检测,碎了几千片的绘画、碎了200多片的先秦铭文青铜器、25层堆绣32种材料
的珍贵唐卡都________。
文化遗产是世界的宝藏。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开展文物保护和修复工 作,相当于给文化遗产保护多加了一份保险,也拓宽了其交流和影响范 围,可以让古老的文化变得更“酷”,让穿越时间的智慧能够不断 ________,历久弥新。
数字化保护也极为重要。从理论上说,我们不论怎么保护文物,随着岁月的流
逝,都难以避免地会被破坏或者遗失。但数字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能更好地通
过整理、收集、记录等方式保存文化遗产的信息,安全和长久地保存________
的文化遗产。
可见,(
)。刚刚卸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霁翔曾分享过让故宫成
为“网红”的秘籍:对于文物保护和复原,故宫专门成立了故宫文物医院,并
5.(2020·甘肃省兰州市期末考试)阅读下面的诗歌,对其中的画线诗句进 行扩展,要求使用散文化的语言,50个字左右。(5分)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 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 潇湘去?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练习: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阅读、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
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阅读、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
(9分)睿智豁达的苏轼认为, 贾谊“志大而量小, 才有余而识不足”, 不懂________________, 不能自用其才。
而历经宦海沉浮的王安石比苏轼更为洞明, 在《贾生》诗中他提出了自用其才的标准。
他写道: “一时谋议略施行, 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 古来何啻万公卿!”意在表明, 君王待臣厚薄, 臣子是否自用其才, 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 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得到采纳和施行。
这是很有见地的经验之谈, 显然, 政治家们要比诗人们眼光更为深笃, 值得后人借鉴和深思。
[来源:学+科+网] 透视贾谊的人生际遇和苏轼、王安石等人的诗作情怀, 我们可从中受到启迪, 那就是要学会________________, 方能成才。
刘禹锡在《学阮公体》诗中曾言: “昔贤多使气, 忧国不谋身”, 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 即贾谊们的痼疾。
他们往往多愁善感, 情绪多变。
();而遇到逆境, 就心怀愤懑, ________________且自感怀才不遇, “大道如青天, 我独不得出”。
有的甚至________________, 自暴自弃, 于事无补, 于己有害。
今天我们生正逢时, 即使身处逆境, 也要以“入世”情怀, 自用其才。
因为古人早就告诉我们: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 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 则必有所忍。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 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君王待臣厚薄, 臣子是否自用其才, 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 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得到采纳和施行。
这是很有见地的经验之谈, 显然, 政治家们要比诗人们眼光更为深笃, 值得后人借鉴和深思。
B. 君王待臣厚薄, 臣子是否自用其才, 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 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采纳和施行。
这是很有见地的经验之谈, 显然, 政治家们要比诗人们眼光更为深邃, 值得后人借鉴和深思。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2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
+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名篇名句论述类+论述类一、(宁夏银川市2020届高三月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诗言志”,历来被我国诗人视为指导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领域的开山纲领。
作为一种文学观念,《诗经》在对作诗目的的叙述中就有“诗言志”的萌芽,明确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作为一种理论概念,“诗言志”最早大约是出自《左传》记载的襄公二十七年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诗以言志”。
到了战国时代,“诗言志”的说法就比较普遍了,这个时期各家所说的“诗言志”含义并非完全相同,但占主流的还是指思想、抱负和志向,带有强烈的政治和伦理道德倾向。
汉代,“诗言志”的内涵开始发生了变化,加入了情的内容。
先秦的“志”到了两汉,主要指志向抱负和情感相融合,情理结合。
孔颖达明确提出了“情志一也”:“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
”汉代将情志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看待,其意义在于,中国历史上向来有“言志”与“缘情”的分别,道学家往往割裂二者,导致对各种情感抒发的抹杀。
而汉人的情志统一,一来是合理的,并且出现了诗歌创作上汉魏风骨的伟大成就,成为后世的典范;二来对后来“缘情”说的兴起起到了示范作用,因此在文学批评史上有重大理论意义。
汉魏之后,特别是六朝时期,诗歌创作则朝向重情的方向发展。
陆机《文赋》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指出:“诗者,持也,持人情性。
”这些观念的提出,反映了诗歌创作从“言志”到“缘情”的变化。
“言志”的“志”在汉代虽然也包含着“吟咏情性”的因素,但是,这种“情”只能是符合“礼义”之情,这种“志”也在儒家政教怀抱的范围。
而六朝的“缘情”说目的在于突破儒家“礼义”的束缚,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不再囿于儒家政教怀抱的“志”,而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愿望与要求,而且“情”甚至反过来包含了“志”。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专项狂练十二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
备考专项狂练十二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一、(重庆中山外国语2019届月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直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时间上说,是在明朝之前的。
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流的,是清明理性的孔孟之道。
崇尚自然、游离社会的道学,作为主流思想的补充,与儒学一起“相辅相成”、“一阴一阳”,使得社会主流思想具有强大活力。
从总体上来说,中国文化的源头,无论是周公、老子、孔子,还是后来的诸子百家,都对人生保持清醒、冷静的理性态度,保持着孔子学说理性的基本精神。
中国文化在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流的,是高蹈的士大夫精神。
最显著的表现在于:人们崇尚天地人伦之间的道德,有高远的理想,讲究人格的修炼,反对人生世俗化,鄙视犬儒的人格特征。
从春秋时代起,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使命,以追求道德、知识和审美为人生归宿。
比如说孔子,从他的言语来看,更像是倡导一种人生价值观,追求人生的美学意义。
又比如说庄子,他的学说,不像是哲学,更像是一种生活美学:道是无情却有情,看似说了很多超脱、冷酷的话,实际上透露出对于生命、本真的眷恋和爱护,要求对整体人生采取审美观照态度,不计功利是非,忘乎物我、主客、人己,以达到安详和宁静,让自我与整个宇宙合为一体。
这就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
英国大哲学家罗素曾经说:“在艺术上,他们(中国人)追求精美,在生活上,他们追求情理。
”这是说到关键了。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就是如此,一方面高旷而幽远,另一方面也连着“地气”,是自发的浪漫主义和自发的经典主义的结合。
道家是中国人思想的浪漫派,儒家是思想的经典派。
当东汉年间佛教传入之后,这种以出世和解脱为目的的宗教体系遭到了儒学和道教的抵抗,从而消解了印度佛教中很多寡凉的成分。
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其中极端的成分得到了淡化,避免了理论或实践上的过火行为。
也因此,一种中国特色的佛教观产生了,佛教在中国更多变身为“生活禅”,变成一种热爱生活创造人生的方式。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综合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综合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________的天职。
②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________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③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________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A.当仁不让责无旁贷义不容辞B.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当仁不让C.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当仁不让D.义不容辞当仁不让责无旁贷解析“当仁不让”指遇到应当做的事情就主动去做,不必退让,侧重于“主动承担”;“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表示理应承担,侧重于“理应担当”;“责无旁贷”属于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侧重“不能推卸”。
答案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台湾影星柯震东日前因为吸毒被北京警方拘留,网友表示,让柯震东在拘留所里安静几天也未尝不是坏事,会让他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言行。
B.目前,移动网络通讯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加强监管,杜绝不法分子的犯罪行为。
C.从乒乓球名将到少帅,再到中国国家体育总局领导,蔡振华的角色总是在不断转变,现在他又挑起了振兴中国足球的重担。
D.由于老师耐心的讲解、发自内心的微笑像缕缕柔和的春风拂过我沉闷的心,使我在枯燥的学习中感受到了温暖并且以更大的干劲前行。
解析A项,不合逻辑,应为“未尝不是好事”。
B项,“提高”与“专业技术人员”搭配不当,应把“提高”改成“培养”。
D项,主语残缺,可删掉“使我……”中的“使”。
答案C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事实上,凡优秀的文艺作品,________因此它们才能成为生活的教科书,成为生活的良师益友。
A.皆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既现实地反映作家个人的心理,又浓缩和折射社会、时代、民族的心理。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专项狂练四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
备考专项狂练四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一、(重庆万州二中2019届月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
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
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
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
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
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的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
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
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
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
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
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
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
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
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
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七)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古代诗歌
限时规范训练(七)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古代诗歌建议用时38分钟,实际用时________ 赋分:3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成功飞天,推开了一扇寻找暗物质幽灵的新窗口,确保在距离地面大约50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分辨出高能电子和测量它们的能量来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们赋予它一个诗意的别称“悟空”,( )。
中科院院士吴岳良说,根据最新天文观测结果,宇宙是由27%的暗物质、68%的暗能量和5%的普通物质组成的。
暗物质不发光,不发出电磁波,从来没有被直接“看”到过。
对于神秘的暗物质,科学家迫切想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对它们的研究很可能会引发科学上的革命。
与暗物质________的,不只有光,还有普通物质,它们靠分子和原子之间的电磁力组装在一起。
也正是通过这样的电磁作用,我们才能够触摸到这个大千世界。
而暗物质,对这样的电磁作用,根本就________。
在运行的头530天里,悟空号果然________,一共记录到28亿个高能粒子,从中分辨中150万个高能电子,测量了它们的能量和来源方位。
以高置信度观测到了能谱在TeV处的拐折行为,从________的乱象中抓住了一条关键线索,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认清这个幽灵的真面目。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认为,“悟空”成果的取得,表明中国科学家已经从自然科学前沿理论的学习者、继承者、围观者,逐渐走到了舞台中央。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成功飞天,推开了一扇寻找暗物质幽灵的新窗口,确保在距离地面大约50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分辨出高能电子和测量它们的能量来源奠定坚实的基础。
B.随着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成功飞天,推开了一扇寻找暗物质幽灵的新窗口,为在距离地面大约50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分辨出高能电子和测量它们的能量来源奠定坚实的基础。
C.随着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成功飞天,推开了一扇寻找幽灵的新窗口,确保在距离地面大约50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分辨出高能电子和测量它们的能量来源。
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五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古代诗歌名篇名句word版本
限时规范训练 ( 五) 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古代诗歌+名篇名句建议用时33 分钟,实质用时________赋分:33分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1~3 题。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做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既要________,也要出生入死,的确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系统系统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
贫富差距大会影响经济增加、社会稳固,因此解决贫穷问题 ________。
脱贫目标艰巨深重,到2020 年 7000 多万农村贫穷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1000 多万人, () ,也面对许多新状况新挑战。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纳惯例思路和方法、________推动难以完成任务,一定以更大的信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措施、超惯例的力度,________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更正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敢不敢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做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B.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做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C.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做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D.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做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分析:选B。
第一处语病是语序不妥,应改为“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第二处语病为搭配不妥,“彰显”与“状态” “作风”不搭配,“彰显”应改为“检验”。
2.以下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脱贫攻坚既面对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B.脱贫攻坚既面对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C.脱贫攻坚还面对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D.脱贫攻坚还面对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分析:选A。
江苏省2020版高考语文大三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十七)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诗歌+名句(含解析)
特色专项训练(十七) 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诗歌+名句(时间:45分钟,分数: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80年代,我和周先生是________。
当时,我们在同一所学校教书,我们的教学主张常常________,但这不影响我们做朋友。
他热爱学生,有些学生出言不逊,他也不以为忤,依然耐心教导,我相信他的那种精神是会________后世的.A.紧邻截然相反留传B.芳邻截然相反流传C.紧邻南辕北辙流传D.芳邻南辕北辙留传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小船靠近马萨弗埃拉岛.关于这个岛,我手头只有一张信纸大小的地图,很快我就发现,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缓坡的地方其实是陡坡②我误读了海岛的地形③山顶处云腾雾绕④十几个捕龙虾人所住的棚屋⑤峡谷的两边是绿色的山肩⑥挤在一个巨大峡谷的底部A.①⑤④⑥③②B.②①④⑥⑤③C.②④⑥①⑤③D.①②⑤④⑥③3.某校文学社准备编写一本散文集,挑选了三组散文,要为每组散文拟一个专题名称。
所拟名称与各组散文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第一组:《登临黄鹤楼》《雨中访滕王阁》《又到虎跑泉》《观壶口瀑布》第二组:《菜畦蝴蝶飞》《耕牛的背影》《袅袅炊烟升起》《麦苗青青》第三组:《传统团圆饭》《幸福在元宵节》《飘香的酥油茶》《洁白的哈达献给你》A.亲近自然儿时回忆美好生活B.行万里路儿时回忆潇洒人生C.行万里路田园风光美好生活D.亲近自然田园风光潇洒人生4.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材料的寓意,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有个牙科医生,第一次给病人拔牙,心情非常紧张,他刚把牙齿拔下来,不料手发抖,牙齿掉进了病人的喉咙。
“非常抱歉,”医生说,“你的病已经不属于我的职责范围,你找喉科医生去吧!”喉科医生检查过后,说:“牙齿落到胃里去了,你找胃病专家吧!"胃病专家用X光给病人检查之后说:“牙齿落到肠子里去了,你找肠科教授吧!"……最后,病人屁股朝天地出现在肛门科室,医生用内窥镜一看,吃惊地叫道:“天呀!你的屁眼里怎么长了颗牙齿?快找牙科医生去吧!"A.术业有专攻,人们应各司其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时规范训练(十七)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古代诗歌+名篇名句建议用时33分钟,实际用时________ 赋分:33分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电视片《守护南海珊瑚林》在呈现了海底世界珊瑚家族绚丽多姿、________的图景之后,回答了珊瑚为何物的问题,随着把珊瑚定性为动物的结论,眼前展现出珊瑚虫与虫黄藻绝妙的共生关系图景,那段生动漂亮的画面与充满幽默情趣的解说,________地把虫黄藻喻为珊瑚虫的“房客”。
“虫黄藻用光合作用产生的糖和氧气‘交纳房租’,并赋予‘房主’五彩缤纷的颜色;( ),还将自身代谢的产物二氧化碳及氮、磷等供给虫黄藻作光合作用原料,真可谓佳偶天成,互利双赢了”。
珊瑚的美,就这样通过共荣共生的“关系”建构并诠释出来。
狄德罗还曾说过:“美总是随着关系而产生,而增长,而千变万化,而衰退,而消失。
”珊瑚虫、珊瑚林、珊瑚礁在演绎了自身生命之美的同时,也会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而面临美的毁灭。
全球气候变暖和海水温度升高,让珊瑚虫和虫黄藻原本和睦的关系不复存在,从此“六宫粉黛无颜色”,珊瑚的美渐渐衰退。
而对珊瑚不择手段地盗采,海洋酸化,海水污染……更是酿成珊瑚礁“白化”乃至可能从地球上消失的悲剧。
于是,影视片________地描绘了以黄晖为代表的年轻的科研团队,夙兴夜寐、________,拯救珊瑚、珊瑚礁的科学实践。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五光十色惟妙惟肖浓墨重彩殚精竭虑B.五光十色栩栩如生郑重其事宵衣旰食C.五颜六色栩栩如生浓墨重彩殚精竭虑D.五颜六色惟妙惟肖郑重其事宵衣旰食解析:选A。
五光十色:形容颜色比较鲜亮,色彩亮丽,一般指比较大的事物,如景色。
五颜六色:形容颜色的种类多,一般指小的,具体的,比如衣服、画面等。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浓墨重彩:指绘画或描述着墨多。
形容着力描写,也形容醒目突出,分量重。
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宵衣旰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珊瑚虫不仅是虫黄藻的宿主B.虫黄藻不仅住在珊瑚虫内C.珊瑚虫则不仅解决虫黄藻的住宿D.珊瑚虫解决了虫黄藻的住宿之后解析:选C。
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根据原文,分号后的陈述对象应是“珊瑚虫”,而且横线后的“还”说明前面应有“不仅”和它搭配。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关系总是随着美而产生,而增长,而衰退,而消失,而千变万化B.关系总是随着美而千变万化,而产生,而增长,而衰退,而消失C.美总是随着关系而产生,而增长,而衰退,而消失,而千变万化D.美总是随着关系而产生,而增长,而千变万化,而衰退,而消失解析:选D。
本段论述的中心是“美”,所以排除A、B,C、D两项的差别便是短语的语序,D项五个短语更符合事物变化的逻辑顺序。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中华文化根源于中原文化,中原文化实际上是以商周文化为主体的。
从文献和出土文物看,商周时期已经有了相当发达的农业,远超同时期其他地区。
基于农耕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文化,当然要比狩猎采集时代的文化发达,也更为精细,更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再加上农业社会有超过日常需要的粮食和其他物品,社会分工也更为细密合理,因而在当时经常发生的部落或部族战争中容易获胜。
这样,中原文化靠着文和武两种手段慢慢地向外扩散,在扩散的过程中,并不是单向地输出,而是随时吸取当地部落部族的文化,边扩散边演变壮大。
如果我们放眼历史,中华文化的这一趋势至今也未中止,以后也不会终结。
商周活动的地域在今河南、陕西一带,这里土地肥沃,适于耕种;但同时自然灾害频仍,接近北边和西边的游牧部落。
中华文化的根基大致就是由这一自然和社会状况的刺激而形成的。
农业生产需要社会的稳定和氏族、家族与家庭的延续。
农业的耕种和收获是以年计算的,只有稳定,才能春种秋收,才能不断提高耕作技术、提高产量,生活也才能逐渐富裕起来;只有延续,土地、工具的占有才能长久,技术的传承和提高才有保障。
要稳定,就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合作;要延续,就要重视血缘的纯正,要分清正支与旁支,要保持以辈分为基础的等级制。
既然时时可能发生自然灾害和外来兵灾,就要与水旱风雹、虫兽疾疫搏斗,要和入侵劫掠者拼杀,灾后还要艰苦奋斗以恢复家园。
在应对种种自然界和人的挑战过程中,不但磨炼了人们自强自立的意志和能力,同时也使得对自然界的观察越来越细密,天文、历法、地理、动植物学、医学等都有了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因而高度发达。
这样,中华文化就种下了吃苦耐劳、聪明睿智、自立自强、知难而进、崇和反战、宽容豁达、重视伦理、忠孝仁义等基因。
中华文化形成之后,表层、中层和底层形成了一个庞大而严密的体系。
这是中华文化历久不衰的内在原因。
任何文化,表层是最易发生变化的。
因为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社会的物质条件关系十分密切。
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一经变革,人们的衣食住行就要跟着变化。
中层变化的速度仅次于表层,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中华文化与异质文化交融的加深,礼仪、风俗、艺术、宗教、法律、制度等也必须相应地演变。
表层与中层文化的每一次演变,也就向前推进了一步。
惟有底层文化,经过了数以千年计的表层和中层的反作用而不断地“修订”、加强,已经深深根植于民族的血液中,极难改变。
但是,既然表层和中层对于底层有着反作用,那么表层和中层变得久了,也就要动摇底层文化。
(选自许嘉璐《中华文化的前途和使命》,有删改)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原文化基于农耕生活产生,远远优越于其他文化,因而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渊源。
B.商周活动的地域特点磨炼了人们的意志和能力,形成了中华文化复杂的基因特点。
C.中原文化在扩散的过程中不对外输出,同时还吸取各种不同文化,最终演变壮大。
D.随着时代变迁,中华文化与异质文化交融逐步加深,中华文化必将发生根本改变。
解析:选B。
A项,“优越”表述不当,“发达”不等于“优越”。
C项,“不对外输出”理解不当,原文是“不是单向地输出”。
D项,“必将发生根本改变”无中生有。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认为中华文化根源于以商周文化为主体的中原文化,这是全文立论分析的前提。
B.对商周文化产生所受的自然和社会状况的影响,文章从稳定和延续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C.文章先分析了中华文化的渊源,接着从地域特点分析了其特征,最后表明其稳定性。
D.文章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对中华文化的过去和未来提出了独到见解,很有说服力。
解析:选C。
C项,“表明其稳定性”分析不当,文章最后谈到了中华文化不断变化的特点和极强的适应性。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不是商周时期中原地区农业发展远超同时期其他地区,中华文化未必起源于此。
B.如果表层和中层不断发生演变,底层文化也会动摇,可见表层和中层对底层有反作用。
C.中华文化重视伦理,提倡忠孝仁义,可见其强调血缘纯正和以辈分为基础的等级制。
D.如果一个地区社会稳定,氏族、家族与家庭延续正常,那么文化就会得到飞速发展。
解析:选D。
D项,“文化就会得到飞速发展”理解不当,从原文来看,这是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并不一定促进文化飞速发展。
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7~8题。
鹧鸪天·薄命妾辞元好问颜色如花画不成,命如叶薄可怜生。
浮萍自合无根蒂,杨柳谁教管送迎。
云聚散,月亏盈,海枯石烂古今情。
鸳鸯只影江南岸,肠断枯荷夜雨声。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首先用“如花”写女性的貌美,并以“画不成”强调其“美”的程度。
B.女子虽遭命运播弄,却对爱人一往情深,聚散的命运与不变的感情恰成对照。
C.“江南岸”并非实写环境,而是以江南的广阔来反衬女子的形单影只的孤苦。
D.结句写景以有声写无声,以外界夜雨淅沥,敲打枯荷声声,如爱的热烈独白。
解析:选D。
D项,错误理解结句写景作用,枯荷夜雨是为了渲染凄凉的氛围。
8.这首词通过具体的形象把“薄命”写得十分可感,请结合全词分析。
(6分)答:解析:这首词通过描写“颜色如花”“命如叶薄”“浮萍自合无根蒂”“杨柳谁教管送迎”“云聚散,月亏盈”“鸳鸯只影”“枯荷”等意象,写出红颜女子“命薄”“生活无定”“卑微”“形单影只”“孤独伶仃”的悲惨命运。
故分析此题,要抓住上述意象和比喻。
答案:这首词以“叶”、“浮萍”、“杨柳”、“云”、“月”、“鸳鸯只影”等具体形象把“薄命”写得有形有色,十分感人。
①用薄“叶”形容命薄,具体可感。
②以“浮萍”作比,写其身如飘萍无根蒂,生活无定。
③以“杨柳”作比,写其迎来送往,暗示其卑微的身世。
④以“云”聚散无定、“月”盈亏变化,喻指生活的变化不定。
⑤以“鸳鸯只影”写其不能与情侣欢聚,形单影只,孤独伶仃。
这些形象从不同角度展现红颜女子的悲惨命运。
四、名篇名句默写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在《论语》中,孔子以松柏作比,讲述君子的坚毅品格的句子是:,。
(2)杜甫在《望岳》中写到凝望着那云雾缭绕的泰山,自己的心胸都变得无限开阔的句子是:,。
(3)《琵琶行》中,描写作者听着琵琶女第二次弹琴时,自己的内心涌起难以抑制的悲伤凄切之情,因而不禁泣下沾襟的句子是:,。
答案:(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3)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