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游游教学设计星光赵丽

合集下载

《鱼儿游游》教案设计:让孩子感受水中的生命之美

《鱼儿游游》教案设计:让孩子感受水中的生命之美

《鱼儿游游》教案设计:让孩子感受水中的生命之美引入在我们的生活中,水是不可或缺的。

它不仅可以滋润万物,还孕育了许多生灵。

其中,鱼儿就是水中的代表生灵之一。

那么,我们今天的教案就是想通过亲近鱼儿,让孩子们感受水中的生命之美。

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孩子们将:1.了解鱼类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鱼儿的习性、生活环境以及分类等。

2.感受鱼类的生命魅力,了解它们的生存状态以及与环境的联系。

3.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动手亲近鱼儿、观察鱼儿,并加深对鱼儿的理解和关注。

4.激发孩子的艺术美感,让他们通过画画、手工等方式表达对鱼儿的感受。

内容一、鱼类知识介绍1.引导孩子观察鱼缸中的鱼儿,让他们自由发言说出鱼儿的外形、颜色、姿态等特点。

2.通过课件或图片展示,让孩子们了解各类鱼儿的外部特征以及习性。

3.介绍鱼的分类,根据不同的特征,让孩子们将鱼儿分为淡水鱼、海水鱼等不同种类。

4.让孩子们感受鱼儿的生命力,了解鱼儿与环境的关系,如鱼儿需要氧气、温度、PH等环境条件适宜。

二、观察鱼儿活动1.在鱼缸边上安装贴面式水晶窗,让孩子们通过窗口观察鱼儿的活动。

2.在观察鱼儿过程中,让孩子们谈谈鱼儿各种姿态的含义,如嘴巴的大小张合、尾巴的歪斜等都是鱼儿的一种特殊语言。

3.通过观察,让孩子们感受科学实验的方法,如用滴管从水面上缓慢滴落鱼食,观察鱼儿的反应,了解鱼儿的食欲、消化能力等。

三、动手与鱼儿亲密接触1.在课堂中,为孩子们准备一些活泼的小鱼,让孩子们用饲料喂养鱼儿,并参与维护鱼缸的清洁工作。

2.在饲养鱼儿的过程中,加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强调过程中要注意洗手、消毒等个人卫生问题。

3.将鱼缸中的少量鱼儿用钳子捞出来,让孩子们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鱼儿的鳞片、眼睛、鳃等内部结构,让孩子们对鱼儿建立更深入的认识。

四、美感体验与表达1.通过播放《鱼儿游游》的音乐视频,让孩子们感受到鱼儿的优美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美好。

2.利用互动画面、制作鱼儿模型等方式,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根据鱼儿的习性,自己手工制作出鱼儿的模型。

鱼儿游游精品教案

鱼儿游游精品教案

鱼儿游游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四册第五章《水中的生物》,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鱼儿游游”。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鱼类的主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鱼类的主要特征,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鱼类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习性。

难点:理解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鱼类图片、模型、PPT、实验器材。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鱼儿游动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水中的生物,激发学习兴趣。

3. 实践活动:分组观察鱼类的模型,记录鱼类的特征,讨论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4. 例题讲解:讲解鱼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应水生环境的原理。

5. 随堂练习:设计鱼类特征填空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6. 情境模拟:创设“鱼儿运动会”情景,让学生模拟鱼类游动,体验鱼类的生活习性。

8.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强调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鱼类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雌雄异体,体外受精2. 鱼类的生活习性:适应水生环境消化系统发达躯体呈流线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填空题:鱼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简答题:简述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实践题:观察家中的鱼缸,记录鱼类的生活习性。

2. 答案:填空题: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雌雄异体,体外受精。

简答题: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有:体表有鳞片保护,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消化系统发达,躯体呈流线型等。

实践题:根据观察记录,描述鱼类的生活习性和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鱼类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鱼儿游游教案

鱼儿游游教案

鱼儿游游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鱼类的基本生物学知识,包括鱼类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分类等;2.掌握鱼类的游泳方式和游泳姿势;3.学会制作简易的鱼类模型,了解鱼类的结构和运动原理;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第一节:鱼类的基本生物学知识1.鱼类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水中,需要氧气和食物,有些鱼类会迁徙;2.鱼类的形态特征:身体呈流线型,有鳞片、鳍和侧线等特征;3.鱼类的分类:按鳍的位置和形状、口的位置和形状、体型等分类。

第二节:鱼类的游泳方式和游泳姿势1.鱼类的游泳方式:鱼类通过摆动身体和鳍来游动;2.鱼类的游泳姿势:不同种类的鱼类有不同的游泳姿势,如鲨鱼的侧面游泳、鲤鱼的腹面游泳等。

第三节:制作鱼类模型1.准备材料:纸板、剪刀、胶水、颜料等;2.制作步骤:根据鱼类的形态特征和游泳姿势,制作简易的鱼类模型;3.观察模型:观察模型的结构和运动原理,了解鱼类的游泳方式和游泳姿势。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鱼类的基本生物学知识和游泳方式,让学生了解鱼类的特点和运动原理;2.实验法:通过制作鱼类模型,让学生亲身体验鱼类的结构和运动原理;3.观察法:通过观察鱼类模型和真实的鱼类,让学生了解鱼类的形态特征和游泳姿势。

教学过程第一节:鱼类的基本生物学知识1.引入:介绍鱼类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引导学生了解鱼类的基本特点;2.讲解:讲解鱼类的分类和生物学知识,让学生了解鱼类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3.活动: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鱼类,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第二节:鱼类的游泳方式和游泳姿势1.引入:介绍鱼类的游泳方式和游泳姿势,引导学生了解鱼类的运动原理;2.讲解:讲解不同种类鱼类的游泳方式和游泳姿势,让学生了解鱼类的多样性;3.活动: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鱼类的游泳姿势,了解它们的运动原理。

第三节:制作鱼类模型1.引入:介绍制作鱼类模型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鱼类的结构和运动原理;2.操作:让学生根据鱼类的形态特征和游泳姿势,制作简易的鱼类模型;3.观察:让学生观察模型的结构和运动原理,了解鱼类的游泳方式和游泳姿势。

《第8课__鱼儿游游》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8课__鱼儿游游》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鱼儿游游》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本课生字词语,能够正确书写。

2. 通过观察图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鱼儿在水中快乐自由的生活情景。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对小鱼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鱼儿快乐自由的生活情景。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用语言表达对小鱼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文相关图片、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书写本课生字的练习纸。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 猜谜语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条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们是什么?“头小尾巴大,全身像鱼网,整天浪滔滔,鱼儿喜欢它。

”2. 引鱼儿师:谜底就是鱼。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和鱼有关的课文《鱼儿游游》(板书课题)3. 夸夸鱼儿师:看到鱼儿在水中游得那么欢,你们想不想夸一夸他们?那么就自己一个人小声夸一夸吧!(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 初读课文,画出生字。

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标出自然段。

(3)画出生字,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2. 展示识字效果,稳固生字读音。

(1)教师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课文讲了几条鱼儿?在书上对应段落用铅笔划下来。

3. 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鱼儿哪些有趣的活动?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4. 指名回答,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5. 学习课文中的新词。

让学生说说哪些地方你不懂?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6. 指导朗读。

重点理解:迎上去、吐着水泡、顶着水钻上浮、悄悄地游来游去、一会儿……一会儿……、摆来摆去等词语的意思。

7. 多种形式朗读,熟读成诵。

8. 完成课后“画一画”的作业。

9. 拓展:除了课文中写的,你还能想出鱼儿还会哪些有趣的活动?和同砚说一说。

(三)了解鱼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1. 读读画画: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提到了鱼的外形和特点,请你在本子上画一画鱼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鱼儿游游》教案

《鱼儿游游》教案

《鱼儿游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对生物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鱼类的基本特征。

2. 鱼类的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鱼类的呼吸器官——鳃的功能。

2. 鱼类的繁殖方式。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鱼模型或实物。

3. 水族箱或其他水域环境模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鱼类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鱼类,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鱼类的基本特征,如生活在水中、覆盖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等。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如鳍的作用、鳃的构造和功能、鱼类的繁殖方式等。

4.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观察鱼模型或实物,分析鱼类的适应特点。

5. 案例分析:通过水族箱或其他水域环境模拟,让学生观察鱼类的生活习性,分析鱼类如何适应不同的水域环境。

7. 拓展思考:讨论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

8.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一幅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的思维导图。

10.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对鱼类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质量,评估他们对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特点的理解。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思考深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策略调整: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2. 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学生,提供额外的辅导资源,如科普书籍、视频教程等。

3. 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提供更深入的研究课题,如鱼类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八、家长沟通与合作:1. 定期通过家长会议、通讯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2. 鼓励家长参与课堂活动,如鱼类观察日、实地考察等,增强家校合作。

幼儿园《鱼儿游游》教案

幼儿园《鱼儿游游》教案

幼儿园《鱼儿游游》教案教学目标1.教育幼儿了解鱼儿的生活环境、习性和生命力;2.提高幼儿对水生动物的认识和兴趣;3.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4.发展幼儿的语言、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本次课程将通过讲解故事、模拟观察、游戏互动等形式教育幼儿关于鱼儿的知识和生活环境。

教学步骤步骤一:唤醒幼儿兴趣1.利用图片或小玩具模型让幼儿看、摸、感受,并问幼儿们知不知道这是什么;2.引导幼儿“猜一猜”,并鼓励幼儿们逐一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3.最后解答,告诉幼儿这是鱼儿,并让幼儿们能够自己说出鱼儿的基本生活环境和特征。

步骤二:讲解故事1.建议使用绘本或手绘图片,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2.讲解故事时要重点突出鱼儿的基本生活环境、习性和生命力;3.通过丰富的语言和生动的表情让幼儿能够全情投入。

步骤三:模拟观察1.用透明的盆子或桶装水,向幼儿展示鱼儿的生活环境;2.让幼儿们学习如何仔细观察鱼儿的大小、形态、颜色等特征;3.引导幼儿猜测鱼儿可能在水里面做什么、会产生什么声音等,增强幼儿的认知能力。

步骤四:游戏互动1.设置游戏环节,增强幼儿的参与度;2.可以通过拍音乐、绘画、搭建鱼缸等各种方式让幼儿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进一步加深对鱼儿的认识;3.在互动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们说出自己对鱼儿的认识,并同其他幼儿进行交流。

步骤五:总结回顾1.对幼儿们进行题目测试,考察幼儿对鱼儿的理解和认识能力;2.总结幼儿们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幼儿对鱼儿进行系统的思考;3.引导幼儿们发现和思考多样化的鱼儿和水生动物生态系统,鼓励幼儿对鱼儿和水生动物进行更多的探索。

教学时长本次幼儿园《鱼儿游游》教学的实施时间约为30分钟左右。

教师建议1.教师应重点关注幼儿们的兴趣点,让故事和游戏更具吸引力;2.上述教学步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3.教师应当为课程预留充足的时间,保证课程顺利进行。

总结本次课程通过模拟观察、游戏互动等形式教育幼儿关于鱼儿的知识和生活环境,引导幼儿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开阔了幼儿们的视野,提高了幼儿们对水生动物的认识和兴趣。

鱼儿游游教案

鱼儿游游教案

鱼儿游游教案
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鱼儿游游的动作。

2. 通过游戏操作感受鱼儿游动的快乐。

3. 培养学生观察和模仿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一块宽敞的空地。

2. 蓝色布条或纸张。

3. 卡片或小纸片。

教学步骤:
1. 游戏导入:
- 老师先示范鱼儿游泳的动作,大致包括鱼儿摆动鱼尾的频率、摇摆身体的幅度等。

- 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当老师喊出“鱼儿游游”的口号时,学生模仿鱼儿的游泳动作一起转圈游动。

2. 鱼儿游动描述:
- 让学生坐下,向他们描述鱼儿游动的场景,如“鱼儿在湖水中飞快地游动,尾巴摆动得非常快,身体像灵活的波浪一样前后摇摆。


- 引导学生通过听的方式来感受鱼儿的游动,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模仿鱼儿的游动动作。

3. 鱼儿游戏:
- 将蓝色布条或纸张在教室里的地面上铺开,模拟湖水。

- 将卡片或小纸片剪成鱼的形状,并在纸鱼上写上“鱼儿游游”的口号。

- 将纸鱼随机散落在湖水上,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去“捞鱼”。

- 当学生捞到鱼后,让他们描述一下鱼儿游动的样子,并将
纸鱼贴在墙上,用作展示。

4. 游戏总结:
- 让学生坐下,回顾整个游戏过程。

- 提问学生在游戏中都看到了什么样的鱼儿,鱼儿是怎么游
动的。

- 总结学生们对于鱼儿游动的描述,并再次展示贴在墙上的
纸鱼。

注意事项:
1. 游戏过程中要确保场地安全,避免学生相互碰撞。

2. 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鱼儿游游》教案

《鱼儿游游》教案

《鱼儿游游》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激发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引入话题:展示海洋生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好奇心。

介绍鱼类的基本特征:鱼鳞、鱼鳍、鱼鳃等。

讲述鱼类的生活习性:游泳、捕食、呼吸等。

1.3 教学活动观看海洋生物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鱼类的特征。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鱼类的了解和观察。

制作鱼类的模型,加深学生对鱼类特征的认识。

第二章:鱼类的分类与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鱼以及它们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鱼类的分类:海水鱼、淡水鱼等。

讲述各类鱼的特点:颜色、形状、大小等。

2.3 教学活动观察鱼类标本,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种类的鱼。

制作鱼类分类卡片,加深学生对鱼类特点的理解。

第三章:鱼类的生态与保护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鱼类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意义。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2 教学内容讲述鱼类的生态环境:海洋、河流、湖泊等。

介绍鱼类的保护意义: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3.3 教学活动观看鱼类生态环境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鱼类的生存环境。

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鱼类和海洋生态环境。

制作保护鱼类的手工品,提醒学生关爱海洋生物。

第四章:鱼类的适应与进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鱼类的适应特点和进化历程。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2 教学内容讲述鱼类的适应特点:形态、行为、生理等。

介绍鱼类的进化历程:从古代鱼类到现代鱼类。

4.3 教学活动观察古代鱼类化石,让学生了解鱼类的进化历程。

制作鱼类进化时间线,帮助学生掌握鱼类的发展历程。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能力。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课程所学的内容:鱼类的基本特征、分类、生态、适应与进化等。

5.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制作鱼类知识手册,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上册美术8鱼儿游游星光赵丽

一年级上册美术8鱼儿游游星光赵丽
鱼儿游游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美术第一册
汝南县星光学校 赵 丽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谜语导课: 没胳膊没腿,从来不离水。 走路不用脚,摇头又摆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观察鱼,感知鱼的外形、 花纹及色彩之美。
2、指导学生运用熟悉的表现技法,大胆夸张 地表现水中游动的鱼,并用喜欢的方式装饰鱼。
3、让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在动手绘 画中懂得珍惜自然,爱护动物,激发环保意识。
演一演:鱼儿是怎样游的?谁能 模仿一下?
摆动尾巴,鱼鳍,吐出泡泡。
二、欣赏分析、突破难点:
观察图片并思考: 1、鱼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 2、鱼有哪些形状? 3、鱼有哪些花纹颜色?
考一考:1、鱼的组成部分:
温馨提示: 1、作业主题:美丽的鱼 2、以小组为单位,材料、工
具小组共用。可以单独创作一条或 小组合作完成几条热带鱼。
3、 抓住鱼的形状多样、颜色 艳丽、花纹独特等特点, 可以适当
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张、想象。
四、展示评价、情感升华 1、展示学生作品。 2、评一评。说一说,你认为那幅画
最棒,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
拓展:
爱护鱼类 杜绝捕捞 保护生态平衡 从我做起!
鱼身
鱼鳍
鱼头
鱼尾
说一说:鱼的外形轮廓
说一说:鱼的花纹颜色
三、初步尝试,大胆表现
1、怎样画鱼?
1、画大轮廓
2、画细节
3、丰富画面完成作品
2、学生作品欣赏
做一做: 发挥想象,创作表现。
(1)大胆表现鱼儿游动的姿态; (2)用漂亮的花纹装饰小鱼; (3)在音乐中绘画,音乐停止时停止绘画。

美术《鱼儿游游》教案设计

美术《鱼儿游游》教案设计

美术《鱼儿游游》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四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鱼儿游游》。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鱼类的基本结构特征,掌握用线条和色彩表现鱼儿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和基本结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学习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元素表现鱼儿,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鱼儿的结构特征表现和色彩搭配。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线条、色彩描绘鱼儿,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鱼儿图片、绘画教材。

学具:水彩画纸、水彩笔、铅笔、橡皮、调色板、水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鱼儿在水中游动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鱼儿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讲解鱼类的基本结构特征,展示实物鱼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鱼儿的身体构造。

(2)教师示范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描绘鱼儿,边示范边讲解绘画技巧。

3. 实践环节(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和示范,运用水彩笔和画纸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全班同学共同欣赏、评价,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鱼儿游游》2. 板书内容:(1)鱼类的结构特征(2)绘画技巧:线条、色彩(3)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鱼儿朋友”为主题,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一幅鱼儿作品。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鱼类的资料,了解不同种类的鱼儿特点。

(2)鼓励学生尝试用其他绘画材料和方法描绘鱼儿,提高绘画技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难点与重点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一、教学内容的难点与重点(1)鱼类的结构特征表现鱼类结构特征是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

《鱼儿游游》教学案例教案

《鱼儿游游》教学案例教案

《鱼儿游游》教学案例教案教学案例:《鱼儿游游》一、教学目标:1.听懂并掌握歌曲《鱼儿游游》的歌词和曲调。

2.能够模仿歌曲中的动作表达,并能与他人一同合作表演。

3.通过歌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对小动物的爱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歌曲《鱼儿游游》的音乐和歌词。

2.学生准备音乐伴奏乐器。

3.教室准备音响设备。

三、教学步骤:1.引入:教师播放歌曲《鱼儿游游》的音乐,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提问学生是否听过这首歌,以及他们对这首歌的印象和感受。

2.欣赏歌曲:教师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仔细聆听歌曲的歌词和曲调。

3.歌曲学习:教师将歌曲歌词和动作分段进行学习。

首先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演唱歌曲的第一段,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先演示动作,然后让学生模仿做相同的动作。

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小游戏,例如“模仿游鱼的姿势”,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来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含义。

4.合作表演: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角色,比如鱼儿、水草、海藻等等。

每个小组需要根据角色扮演中的动作和表情进行合作表演。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道具,比如颜色鲜艳的布料,用来装饰学生们的服装,增加表演的趣味性。

每个小组可以准备一段表演时间,之后进行展示。

5.创意游戏: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创意游戏,例如让学生编写自己的歌词,或者通过绘画表达歌曲中的场景等等。

6.总结:在活动结束前,教师通过提问巩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可以要求学生展示他们在表演中的收获和体会,激发学生对音乐和艺术的兴趣。

四、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分组练习,准备一个小型的音乐会或者表演,并邀请其他班级或学校的学生观看。

2.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做一次实地观察,前往附近的水域或水族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进一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认知。

3.引导学生进行创作,鼓励他们通过音乐和表演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例如让学生创作一首关于大自然和动物保护的歌曲。

鱼儿游游精品教案

鱼儿游游精品教案

鱼儿游游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自然科学》教材第四册第四章《水中的生物》,具体内容为“鱼儿游游”,详细讲解鱼类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和适应水生环境的特征。

重点涉及教材中第4.2节“鱼类的身体结构”和第4.3节“鱼类的生存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鱼类的身体结构特点,理解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方式。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探究鱼类生活习性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保护水资源和鱼类资源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鱼类身体结构的特点及其适应水生生活的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鱼类的生活习性,学会描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鱼类模型、挂图、实物投影仪、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水质测试盒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放大镜、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鱼类的图片和播放鱼类生活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水生生物,提出本节课的主题“鱼儿游游”。

2. 新课导入:介绍鱼类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思考鱼类如何适应水生环境。

a. 实物展示:展示鱼类模型,让学生观察鱼类的身体结构。

b. 例题讲解:以鲫鱼为例,讲解鱼类的身体结构特点。

c.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观察鱼类模型,描述鱼类的身体结构特点。

3. 新课讲解:讲解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征。

a. 挂图展示:展示鱼类的生活习性,如呼吸、游泳、捕食等。

b.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鱼类的呼吸和游泳方式。

c. 例题讲解:讲解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原理。

六、板书设计1. 鱼类的身体结构:头部、躯干、尾巴鳍、鳞、鳔2. 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征:呼吸:鳃呼吸游泳:鳍运动感官:侧线感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描述鱼类的身体结构特点。

b. 解释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原理。

c. 分析保护水资源和鱼类资源的重要性。

2. 答案:a. 鱼类的身体结构特点包括:头部、躯干、尾巴;鳍、鳞、鳔。

b. 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原理有:鳃呼吸、鳍运动、侧线感知等。

鱼儿游游(教案)

鱼儿游游(教案)
(2)鱼类鳍的作用与功能:
难点解释:学生可能对鳍的作用和功能理解不深。
解决方法: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观察鱼缸中的鱼,分析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3)鱼类多样性与生态平衡的关系:
难点解释: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鱼类多样性与生态平衡之间的联系。
解决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和生态图解,让学生认识到鱼类多样性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在课程总结环节,我觉得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鱼类保护意识的教育。通过讲解实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保护鱼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最后,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疑问,我觉得在课后可以设立一个“提问时间”,鼓励学生提问并给予解答,帮助他们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鱼儿游游(教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比较鱼类特征的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2.生命观念:使学生认识鱼类的生活习性,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树立关爱生命的观念;3.环境意识:通过了解鱼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他们的绿色生态意识;4.团队合作:在小组讨论和展示环节,培养学生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小组的讨论并不充分,可能是因为学生对讨论主题不太熟悉或者是对鱼类知识掌握不够。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计划在下次教学中提前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资料,引导他们更好地展开讨论。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实验操作部分,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在实验操作前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保证安全。

培养观察力的《鱼儿游游》教案设计

培养观察力的《鱼儿游游》教案设计

提高观察力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而《鱼儿游游》这篇故事则是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锻炼观察力的高效工具。

以下是一份教案设计,旨在教导孩子们如何通过这个故事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1.学习目标通过本教案,学习者将能够:1.1.阅读、理解并分析《鱼儿游游》故事中的关键细节,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1.2.应用观察技巧,掌握不同事件和情况下的观察方法。

1.3.通过探究、测试和反思,培养个人观察力,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2.前置知识阅读《鱼儿游游》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3.学习流程3.1.阅读《鱼儿游游》大意。

教师可以在开头带着学生们共读故事,询问学生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2.关注细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故事中的细节,并请他们研究每种情况下的观察技巧。

例如,在鱼缸前观看鱼,学生可以注意鱼的颜色,身体大小,身体动作等。

在茶杯和垃圾桶上,学生可以注意杯子和桶的形状、颜色、大小等。

在地铁里,学生可以留意每个人的衣服、包、发型或其他特征。

3.3.观察测试教师可以提供一张工作表让学生填写观察结果。

在工作表上,学生可以列出他们观察到的所有细节,并记录下他们对细节的分析和推论。

例如,在鱼缸前,学生可以记录每种鱼的颜色、大小和行动特征,并写下任何他们觉得重要的事情。

在地铁里,学生可以记录每个人身上穿着的颜色、服饰风格等。

3.4.反思和总结在完成观察测试后,学生可以回顾并总结他们的观察技巧。

教师可以问学生们以下问题:-学生们在观察时发现了什么?-他们用了什么技术在观察时进行了分析?-如果以前没有记录观察结果,你感觉你是否会想起来?4. 总结本教案设计运用《鱼儿游游》这个故事,让学生们深入了解观察技巧,并在实际观察中应用它们。

通过反思和总结,学生们能够加强个人观察技巧,并将它们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培养观察力对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是有意义的。

通过这份教案,教师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会如何在不同情况下观察,并应用这些技巧来总结和分析观察结果。

鱼儿游游教学设

鱼儿游游教学设

小学美术一年级---《鱼儿游游》教案汝南县星光学校赵丽课题:鱼儿游游课时:一课时学习领域:设计*应用、造型*表现教材简析:本课属于综合探索课程,不但要画,还要剪贴、制作,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自然界的鱼类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色彩也是五颜六色。

在西方,鱼作为美术作品的内容大多出现在静物画中。

而在中国画里,鱼总是以鲜活灵动的姿态出现。

本课之所以题为《鱼儿游游》其目的就是让同学们通过观察、感受、认识去表现活生生的画面。

吴作人先生晚年常画金鱼,他所作的金鱼是自己“法由我变,艺为人生”艺术观的具体体现。

在造型上,充分利用笔墨在宣纸上产生的韵味,既忠实于物象,又体现出神韵,似动似静,悠然自得。

在用笔上,强调尾根不断,从腹部到一侧、尾翼,大都仅用一笔一连到底。

为了表现金鱼特有的雍容华贵,画家基本不用浓墨,而是以不同色彩,适当添入淡墨,去表现金鱼在水中畅游的神态,灰灰的淡墨和浓烈的色彩相互衬映,使得色彩更为美丽,优雅飘逸。

画家画金鱼的另一个特点是:不画水,留白处虽不着墨与水,但河水涟漪、清澈见底之态尽在其中,这使得画面简洁明净,极具韵味。

李平凡先生的作品是:虽然是一幅写生,画家同样没有画水,而是寥寥几笔,借助对大小鱼儿不同姿态的描绘来表现出游动的感觉。

在大小对比和色彩运用上也颇有情趣。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画好一条鱼也许不算难,但是画好一群鱼且都能生动,就比较困难了,我们可以借助拼贴的方式,将自己或一组同学在不同画面画出的鱼儿,组合成为一幅生动的画面。

另一方面,如果在细致表现时,有不满意的地方,可以采用灵活的方式补救,比如:利用水来晕化画面,产生鱼儿在水中的感觉。

这些都在教材选择的学生作品中体现了出来。

教学思路“动”是完成本课最重要的词。

不管是欣赏了解鱼的外形和颜色,或者是尝试通过对不同的表现手法的鉴赏,掌握并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鱼,其结果都得落实到“动”上,也就是题目中的“游”。

所以仅仅是引导学生画出鱼的造型远远不够。

鱼儿游游的教学设计

鱼儿游游的教学设计

鱼儿游游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并能正确辨别鱼类的特征。

学生能够了解鱼类的分类和饲养方法,并能正确饲养一种鱼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动态思维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爱护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鱼类的特征和生活习性、鱼类的分类和饲养方法。

难点:鱼类的分类和饲养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准备一些鱼类的图片,通过幻灯片或者手持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这些动物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怎样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入本课的主题。

2.探究新知:(20分钟)(1)教师分组发放文具,让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种鱼类,鱼类的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研究。

(2)学生利用工具书和互联网资源,在小组内共同查找鱼类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填写“鱼类特征调查表”和“鱼类生活习性调查表”。

(3)学生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比较各组填写的调查表,总结出鱼类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并做出展示。

3.学习新知:(20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幻灯片和讲解,向学生介绍鱼类的分类和饲养方法。

(2)学生记录重点内容,提出问题,教师及时解答。

4.锻炼新技能:(3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鱼缸和养鱼器材,并讲解饲养方法。

(2)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设计和制作一个鱼缸,选择一种鱼类进行饲养。

(3)学生按照饲养方法,养鱼器材和设计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4)学生观察和记录鱼类的生长和生活状况,每周进行一次小组交流。

5.总结和评价:(15分钟)(1)学生小组之间进行展示和交流,分享养鱼的经验和成果。

(2)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肯定和指导。

(3)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合理评价自己的学习水平和掌握程度。

鱼儿游游教案

鱼儿游游教案

鱼儿游游教案课题:鱼儿游游课型:体育活动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 学习和掌握游泳的基本姿势和动作。

2. 提高学生的水中适应能力和水性。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

教学内容和步骤:步骤一:热身运动(5分钟)在教室中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包括头、颈、肩、臂、腰、腿等部位的活动。

步骤二:介绍游泳的好处(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游泳的好处,如健身、提高心肺功能、锻炼全身肌肉等。

步骤三:讲解游泳姿势和动作(10分钟)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游泳的姿势和动作,包括蛙泳、自由泳、蝶泳和仰泳等,以及水中平衡和调理呼吸的技巧。

步骤四:示范和练习(15分钟)教师示范各种游泳姿势和动作,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教师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情况进行指导和纠正,确保他们能正确理解和掌握游泳的技巧。

步骤五:游泳比赛(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简单的游泳比赛,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比赛方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和发挥自己的水平。

步骤六:放松活动(5分钟)结束比赛后,进行一些简单的放松活动,可以包括水中漂浮、伸展等动作,以便恢复学生的体力和调节心情。

步骤七:总结和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体会,并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游泳中的进步和不足之处。

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针对个别学生的建议,以便他们在日后的游泳训练中不断提高。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进步情况来评价他们的游泳水平和水性。

1. 观察学生在游泳时的姿势和动作是否正确、流畅。

2. 观察学生在游泳中是否能够自如地掌控呼吸和节奏。

3. 观察学生在游泳比赛中的表现和发挥。

4. 听取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馈意见。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游泳队或游泳俱乐部,进行专业的训练和比赛。

2. 组织校内和校外的游泳活动,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和比赛平台。

3. 引导学生关注游泳文化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增加其对游泳的热爱和认同感。

鱼儿游游教案

鱼儿游游教案

鱼儿游游教案教案主题:鱼儿游游教案目标:1. 让幼儿能理解水中的鱼游泳的特点,培养幼儿对鱼儿游泳的兴趣;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绘本《鱼儿游游》;2. 水池和塑料鱼;3. 沙盘、水动力车、卡片、剪刀、胶水、颜料。

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鱼儿游泳的视频或播放相应音乐,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对鱼游泳的兴趣。

2. 故事导入:教师出示绘本《鱼儿游游》,与幼儿一起浏览故事内容,讲述鱼儿的特点、生活环境和游泳姿势。

3. 模拟游泳:教师准备一只大水池和塑料鱼,幼儿分组轮流扮演鱼儿,模拟在水中游泳的动作和姿势。

4. 制作水动力车: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沙盘放在桌上,给幼儿发放卡片、剪刀、胶水和颜料,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制作一辆能在水中游泳的水动力车。

5. 水中比赛:将制作好的水动力车放入大水池中,让幼儿观察并比较哪辆车可以在水中游得更快、更稳。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引导幼儿讨论和总结影响水动力车游泳速度的因素。

6. 游泳比赛:将鱼儿塑料模型放入水池中,幼儿们分组轮流扮演鱼儿,进行游泳比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泳障碍,让幼儿们在游泳过程中进行趣味性的竞争。

7. 故事总结:回到故事内容中,教师简要总结整个故事的内容和幼儿们的活动经历。

引导幼儿思考鱼儿游泳所需要的条件和技巧,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水上活动,提高游泳技能。

8. 温故知新:通过问题回顾课堂内容,让幼儿在集体讨论中回顾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9. 教学反思:教师与幼儿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活动的感受和体会,并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延伸:1. 绘画创作:鼓励幼儿运用颜料和画笔自由绘制一幅关于鱼儿游泳的画作,展示自己对鱼游泳的理解和想象。

2.户外探索:组织幼儿参观水族馆或附近的水域,观察真实的鱼儿在水中的游动姿势和特点,加深对鱼游泳的认知。

3.泳池体验:组织幼儿到游泳池中进行游泳体验,让幼儿亲身感受水中游泳的乐趣和动作的变化。

鱼儿游游教学设计方案

鱼儿游游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鱼类的特征,掌握鱼类的呼吸、游泳方式等基本知识。

(2)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学会观察和记录鱼儿的行为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鱼类生物的兴趣,培养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鱼类的基本特征。

(2)观察和记录鱼儿的行为特点。

2. 教学难点:(1)观察和记录鱼儿的行为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组鱼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鱼儿有哪些特点?它们是如何生活的?2. 讲授新课(1)介绍鱼类的基本特征,如生活在水中、有鳍、用鳃呼吸等。

(2)讲解鱼类的呼吸、游泳方式等知识,并通过实验演示鱼类的呼吸过程。

3. 观察实验(1)分组进行鱼儿观察实验,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种类的鱼儿,记录其行为特点。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讨论交流(1)学生分享观察到的鱼儿行为特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2)引导学生思考:鱼儿的生活环境有哪些特点?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5. 总结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鱼类的基本特征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调查家乡的鱼类资源,了解当地鱼类保护情况。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学习情况。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记录、操作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鱼类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情况。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一年级---《鱼儿游游》教案课题:鱼儿游游课时:一课时学习领域:设计*应用、造型*表现教材简析:本课属于综合探索课程,不但要画,还要剪贴、制作,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自然界的鱼类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色彩也是五颜六色。

在西方,鱼作为美术作品的内容大多出现在静物画中。

而在中国画里,鱼总是以鲜活灵动的姿态出现。

本课之所以题为《鱼儿游游》其目的就是让同学们通过观察、感受、认识去表现活生生的画面。

吴作人先生晚年常画金鱼,他所作的金鱼是自己“法由我变,艺为人生”艺术观的具体体现。

在造型上,充分利用笔墨在宣纸上产生的韵味,既忠实于物象,又体现出神韵,似动似静,悠然自得。

在用笔上,强调尾根不断,从腹部到一侧、尾翼,大都仅用一笔一连到底。

为了表现金鱼特有的雍容华贵,画家基本不用浓墨,而是以不同色彩,适当添入淡墨,去表现金鱼在水中畅游的神态,灰灰的淡墨和浓烈的色彩相互衬映,使得色彩更为美丽,优雅飘逸。

画家画金鱼的另一个特点是:不画水,留白处虽不着墨与水,但河水涟漪、清澈见底之态尽在其中,这使得画面简洁明净,极具韵味。

李平凡先生的作品是:虽然是一幅写生,画家同样没有画水,而是寥寥几笔,借助对大小鱼儿不同姿态的描绘来表现出游动的感觉。

在大小对比和色彩运用上也颇有情趣。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画好一条鱼也许不算难,但是画好一群鱼且都能生动,就比较困难了,我们可以借助拼贴的方式,将自己或一组同学在不同画面画出的鱼儿,组合成为一幅生动的画面。

另一方面,如果在细致表现时,有不满意的地方,可以采用灵活的方式补救,比如:利用水来晕化画面,产生鱼儿在水中的感觉。

这些都在教材选择的学生作品中体现了出来。

教学思路“动”是完成本课最重要的词。

不管是欣赏了解鱼的外形和颜色,或者是尝试通过对不同的表现手法的鉴赏,掌握并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鱼,其结果都得落实到“动”上,也就是题目中的“游”。

所以仅仅是引导学生画出鱼的造型远远不够。

为了感受、体验和表现“动”,可以运用游戏的方式,带一种“动”的心情去欣赏美丽的鱼儿,引导学生表现“鱼儿游游”的欲望,启发他们用自己手中的画笔,以绘画的方法来描绘美丽且活生生的鱼儿,和鱼儿做朋友。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必拘于自然与现实的色彩及形状,要大胆、富于想象,装饰丰富多彩,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鱼,感知鱼的外形、花纹及色彩之美。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运用熟悉的表现技法,大胆夸张地表现水中游动的鱼,并用喜欢的方式装饰鱼。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在动手绘画中懂得珍惜自然,爱护动物,激发环保意识。

用绘画、撕纸或剪纸等形式,表现水中游动的鱼及周围的环境。

老师也可准备玻璃瓶、一次性塑料杯、玻璃鱼缸等透明的容器,在容器外贴上鱼,然后装上水和石子欣赏一番。

教学重点:通过动眼、动脑、动嘴扩大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交连贯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以兴趣为前提,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力争使每位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

教学准备:1、师生一起收集有关鱼儿的图片、录像等资料,有条件的同学可将鱼缸带到班上来。

2、课前要求学生收集各色图片纸、及时贴、准备剪刀、橡皮泥、画纸、彩笔等。

3、教师准备几个玻璃瓶、一次性塑料杯、鱼缸等透明容器。

教学方法:情境激趣法、讨论探究法、观察发现法、游戏活动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猜一猜:出示谜语来考考大家,猜猜是什么动物。

(没胳膊没腿,从来不离水;走路不用脚,摇头又摆尾。

)揭示谜底:鱼2、地球上占地面积最大的就是大海,在这个蓝色的世界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鱼,它们形态各异、美丽、奇特。

让我们看看美丽的鱼类怎样在水中游(欣赏课件播放鱼类在海中、河里游来游去的录像)。

今天我们就通过想象一起来描绘这些千姿百态的鱼。

板书课题:鱼儿游游3、课件出示本课教学目标生齐读。

(二)初步感受,尝试表现1、看一看。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里的鱼吗?现在老师就带同学们到美丽而又神奇的海底世界去看看漂亮的鱼,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好,现在就请同学们认真欣赏海底世界,看看海底世界里的鱼儿是什么样子的?(在神秘而又美丽的海洋里,形态各异、五颜六色的鱼儿游来游去,鱼的种类很多,全世界约有两万余种,它们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被鱼鳞覆盖,许多鱼类都过着群居生活,目的大多是为了捕食浮游生物,小鱼组成庞大的鱼群是为了抵御敌人的攻击。

)2、演一演。

师:同学们,好看吗?海里有许多美丽的鱼儿,刚才在海底世界你看到的鱼是什么样的?(红色的鱼,绿色的鱼,各种花纹的鱼,有斑点的鱼。

)师:海里有五颜六色,不同花纹的鱼儿,那鱼儿在干什么呢?生:在海里游来游去。

师:那谁能学鱼儿游一游吗?(生模仿鱼儿游的动作)师:真好看,同学们,让我们也跟一起学学鱼儿游一游。

生:(起立模仿鱼儿游)师:你们学得真像,咱们班简直成了海洋世界了。

3、考一考:师:现在小鱼儿还有个问题想考考你们呢!聪明的同学们:你知道我们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多媒体显示:鱼=鱼身+鱼鳍+鱼嘴+鱼眼+鱼鳞4、说一说。

师:他们有着相同的身体结构,有着共同的生活环境。

那他们有什么不同点呢?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美丽的鱼儿图片,请同学们一边欣赏鱼的图片,一边想,鱼儿为什么会这么美丽?(孩子欣赏鱼儿图片)师:一边陪孩子欣赏,一边适时提醒引导:看看他们的形状、颜色。

这条鱼儿是什么形状的,真可爱,(圆圆的);这条鱼儿身上有什么,(有一条一条的花纹),真好看。

师:看了这些美丽的鱼儿,鱼儿的外形看起来是什么形状?生:有圆形的、三角形的、长方形的、椭圆形的。

(出示鱼儿基本形,圆形、三角形、方形)师:鱼儿的形状是非常多样的。

师:同学们,这些鱼儿的颜色是什么样的?(颜色鲜艳,五颜六色,色彩斑斓)是啊,有的鱼儿身上有好几种不同颜色搭配在一起,就显得格外鲜艳。

师:这些鱼儿除了外形,颜色好看,它们身上还有什么地方好看呢?(花纹斑点图案)师:是啊,这些鱼儿身上的花纹也很美,你们看,这两条鱼儿身上的花纹是按线条状排列的,这两条鱼儿身上有很多的圆点儿,,这条鱼儿身上既有圆点也有线条,可见,把不同的花纹结合起来,也能把鱼儿装饰的很美。

师:黑板上的基本形都能用美丽的花纹和图案变成漂亮的鱼,哪位同学能到前面来试一试?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比较,我们发现鱼儿外形美,花纹美,颜色美。

5、欣赏学生绘画作品。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学生的优秀作品,看看他们是怎样表现鱼的。

(三)当堂训练:做一做:师提出作业要求,学生每人用绘画的方式完成一条鱼。

师巡视指导(循环播放鱼儿图片,并伴着动听的音乐)。

(四)展示评价,情感升华1、指导学生把鱼儿“摆”上布置美丽“海底世界”;2、学生各抒己见,发表感想。

(哪条鱼儿最好看,为什么?引导学生从色彩上、形状上、花纹图案上、材料运用上进行评价)3、欣赏艺术家作品。

师:这些形状多样、色彩斑斓的鱼也引起了艺术家的灵感,让我们看看艺术家是怎样表现这些鱼的。

(美丽的鱼除了用绘画表现,还有很多表现形式,课件展示用鱼的图案装饰的中国结、衣服、圆盘、挂件、窗花、鞋垫等。

)4、渗透技法,课后拓展师:同学们,那这么美的鱼儿我们还可以用什么美术的方法来表现呢?老师归纳出这几种方法:(不仅可以用彩色笔画、还可以用彩纸剪贴、用彩纸撕贴、用橡皮泥制作等);画,剪,撕,捏都可以表现出美丽的鱼儿。

(而且还可以把这几种方法结合起来。

)5、师小结:小朋友,鱼儿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鱼类,我们也要爱护海洋,如果我们的海洋更加美丽,让我们的鱼儿朋友更加自由自在地在水中快乐生活。

(五)板书设计8、鱼儿游游说一说评一评组成部分鱼外形轮廓学生作品多彩花纹一年级上册美术《鱼儿游游》说课设计今天我向大家展示的是人教版小学美术课本第一册第8课----《鱼儿游游》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鱼儿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在儿童的世界里鱼儿是他们熟悉和喜欢表示的对象,通过看一看动画片、做一做游戏、动一动手由浅入深地引导同学尝试用彩色笔、彩色纸、彩泥、树叶、等多种资料制作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鱼儿。

鼓励同学大胆表示与众不同的鱼儿造型,从而促进同学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鱼儿游游》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本节课前面布置了《淅沥的小雨》、《美丽的印纹》、《纸风铃》等课,已经让同学接触到了用颜料彩笔等工具进行绘画,用彩泥、彩纸等手工资料来表示画面,而《鱼儿游游》这节课是在此基础用“剪纸、撕纸、彩笔绘画、彩泥制作、综合资料”等方法来表示画面,复习运用了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

而在本节课后面布置了《我在空中飞》、《鲜花送老师》、《我做的文具》等课,这几节课主要是通过彩纸彩泥以和综合资料来表示画面,为此打下基础。

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让同学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示美、发明美。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同学欣赏、观察各种各样的鱼儿,感知鱼的外形和色彩,感受鱼的美,并能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来装饰鱼儿,培养同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用绘画、撕纸或剪纸等多种方法表示水中游动的鱼,尤其是用树叶、彩泥等综合资料来做鱼,并注重色彩的搭配。

拓展同学对鱼的表示能力。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同学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资料,对不同的资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示他们所知道的东西。

现在的小朋友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依照自身的想法自由的表示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示自身,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资料来稚拙地表示自身的想法。

而《鱼儿游游》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示自身的想法,符合同学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同学情况的掌握,确定本课教学目标:认知领域:引导同学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让同学用不同的资料来表示鱼儿。

操作领域:学会运用剪、贴、画、拼接等手段在各种资料上制作鱼儿,锻炼动手能力。

情感领域:让同学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在动手制作中懂得珍惜自然,保护生灵,增强同学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维护自然的责任感,激发同学对人类生态维护的意识。

四、教学法分析:1、观察动画片激发学习兴趣。

2、欣赏图片知道鱼的形状。

3、做鱼的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4、示范制作方法。

5、创设情境激发创作潜能。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1、动画引入,激发审美期待“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见过大海呀?是啊,蔚蓝的大海一望无边,当海面上波涛滚滚的时候,海底却是另外一番景致。

想不想跟随老师一起去美丽而又神奇的海底世界周游一番呢?”教师充溢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同学的好奇心,适时播放动画片《海底总动员》中的精彩片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