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2
大豆田间调查记载标准与方法
大豆田间调查记载标准与方法《大豆田间调查记载标准与方法》是指在对大豆生长、产量和品质等相关信息进行调查时,遵循的一套规范和方法。
这些标准和方法对于研究大豆生长环境、改进种植技术以及预测产量等具有重要价值。
以下是关于大豆田间调查记载标准与方法的50条详细描述:1. 区划划分:首先将大豆种植区域划分为若干个调查区,每个区域覆盖面积应足够大,具有代表性。
2. 样方设置:在每个调查区内设置多个样方,通常采用随机布点或者等间距布点的方法。
3. 样方大小:样方的大小应根据实际调查需求进行确定,通常取决于大豆生长的情况和地形地貌。
4. 调查时间:调查应在大豆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包括播种前、生长期、开花期、结果期等。
5. 测量标准:对大豆植株的高度、茎粗、叶片面积等进行测量,并记录在案。
6. 株高测定:用测尺或测高仪在每个样方内随机选择若干株大豆植株进行测量,以求得平均株高。
7. 叶面积测定:使用叶面积计或其他测量工具,测量大豆植株叶片的面积,并计算平均叶面积。
8. 密度调查:记录每个样方内的大豆植株密度,以及不同品种或不同种植方式的密度差异。
9. 花期观察:记录大豆植株的开花情况,包括开花时间、花朵数量、花冠颜色等。
10. 结果期观察:在大豆开始结果时,记录结果情况,包括果荚数、果荚长度、果粒数等。
11. 虫害和病害调查:对大豆植株和果荚进行虫害和病害的调查,包括病虫害名称、发生程度等。
12. 土壤状况调查:调查土壤的质地、含水量、肥力等情况,对土壤进行采样并进行分析。
13. 大豆产量测定:在成熟期,随机选择若干个样方,手工收获大豆进行干重测定,计算出单位面积的产量。
14. 生长周期观察:记录大豆的播种时间、出苗时间、生长发育过程等,绘制生长曲线。
15. 需水量评估:根据大豆生长的需要水量和土壤含水量,评估大豆生长期间的需水量。
16. 施肥量评估:记录大豆的施肥情况,包括施肥时间、施肥量以及不同施肥方式的效果。
田间技术试验-大豆报告
大豆调查报告一、成熟植株与经济形状考察考查指标:1.株高:子叶节到植株顶端的高度(不包括顶花序),以cm表示;2.主茎节数:主茎第一真叶节到顶端节的节数,不包括子叶节及顶端花序;3.结荚(底荚)高度:子叶节到最下部豆荚的高度,以cm表示;子叶节到主茎最低豆荚着生处的高度:a)最低豆荚着生于主茎叶腋的花序,子叶节到花序着生处b)有效分枝以下的主茎无豆荚,子叶节到有效分枝着生处4.有效分枝数:指主茎上结荚的分枝数,有效枝至少有2个节,不计二次分枝;5.单株荚数:一株的有效荚和无效荚数之和;6.有效荚数:指含有一粒以上饱满种子的荚数;7.单株粒数:除未成形粒外,所有未熟粒、虫食粒、病粒的数目;8.单荚粒数:用单株粒数除以单株有效荚数之商;9.单株粒重:将10株豆粒筛去杂质,但包括未熟、虫食及病粒,称重,计算均重(克∕株);10.荚熟色:豆荚成熟时的颜色,分为灰褐、淡褐、褐、深褐、黑;11.荚形:分为直葫芦形,弯镰形、扁平形三种;12.粒形:指籽粒的形状,分为:圆形、椭圆形、扁椭圆形、长椭圆形、肾形;13.粒色:分为黄、青、黑、褐、双色;14. 脐色:分浅黄、黄、淡褐、褐、深褐、蓝、黑七种;15.种皮光泽:分强光、微光和无光三类;16.百粒重:随机选取完整成熟豆粒两份,每份100粒,称重(克),若两份100粒重相差超过0.5克,重新取样称重;17.虫食粒率、紫斑粒率、褐斑粒率:随机取豆粒300粒,各挑出以上三种病虫粒,计算出百分率。
分析:由于没有标准植株做参考,所得数据无法定性比较。
但从虫食粒率、紫斑粒率、褐斑粒率三个数据均为0可以看出,大豆的品质不错;此外,25.6g的百粒重较一般的产量水平也很高。
由此猜测,大豆理论亩产也应该较高。
二、大豆测产1.测产公式大豆的子粒产量=单位面积株数×单株粒重单位面积株数=单位面积÷平均行距÷平均株距单株粒重=单株有效荚数×单荚粒数×百粒重÷1002.产量计算单位面积平均行距平均株距单株有效荚数单荚粒数百粒重667㎡46cm28cm63 2.4125.6产量=(667÷0.46÷0.28)×63×2.41×25.6÷100÷1000Kg/亩=201Kg/亩3.产量分析通过网上搜索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历年农业数据,查阅得到2014年我国大豆平均亩产为119 Kg/亩。
第二节 大豆田间试验记载项目和标准
第二节大豆田间试验记载项目和标准一、生育期调查标准1.播种期播种当日的日期。
2.出苗期50%以上的子叶出土并离开地面的日期。
3.分枝期50%的植株出现二节分枝的日期。
无分枝,可按第二片复叶刚展平时作为分枝期。
4.始花期开花株数达10%以上的日期。
5.盛花期开花株数达50%以上的日期。
6.末花期90%以上植株己开完花的日期。
7.结荚期幼荚长度为2cm以上的植株达50%以上的日期。
8.鼓粒期豆荚放平籽粒显著凸起的植株达50%以上的日期。
9.成熟期籽粒完熟(粒形、种皮呈品种固有的形状和颜色,用指甲不能刻伤)的植株达50%以上的日期。
10.收获期收获当日的日期。
11.生育期指出苗到成熟的日期。
12.封垄期从地头目测大豆行间1.5m远以外叶片互相交叉,看不清地面的日期。
二、生长发育状况1.株高自子叶痕到主茎生长点的高度。
2.茎粗自子叶痕到真叶节间较扁的一侧直径长度。
3.叶大小调查功能叶片中间小叶的叶长和叶宽(不同生育期的功能叶片指各时期时自上向下数第二个全展的复叶)。
4.叶面积指数指单位面积上的绿叶面积,即每平方米土地上绿叶的平方米数。
叶面积侧定用打孔称重法。
具体操作过程为:(1)根据取样面积和密度确定株数;(2)将主茎和分枝叶片分开摘落;(3)将完好无损的叶片10片一组对齐主脉,叠撂在一起;(4)在叶片的中上部打孔,生育前期每片叶打孔一个,生育中后期叶片大,可打三个孔,一般每个样品打孔100个;(5)称烘干后的叶片和小孔叶片干重;(6)计算:叶片总面积(m)=叶片总干重×小孔叶片面积/小孔叶片干重小孔叶片面积=半径×3.1416按叶片总面积、计算叶面积指数。
叶面积指数=每公顷绿叶面积(m)/10000m5.干物重指地上部各器官(包括茎、叶片、叶柄、花、英、粒)烘干称得的重量。
方法为将样品按不同器官分开,放在烘箱中,105℃烘干半小时,然后降至80℃烘干直到恒重后称重。
叶片比茎干得快,宜适当早称。
作物田间实验记载项目及标准
作物田间实验记载项目及标准第一节玉米田间试验记载项目和标准一、生育期与生育时期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2.出苗期全区苗高2~3cm的幼苗达50%以上的日期。
3.拔节期全区50%以上植株基部茎节开始伸长,手摸茎秆基部能感到节的日期。
4.大喇叭口期全区50%以上的植株上部叶片(棒三叶)甩开呈现喇叭口形的日期。
5.抽雄期全区有50%以上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3~5cm的日期。
6.吐丝期全区有50%以上的植株雌穗花丝伸出苞叶2cm左右日期。
7.成熟期全区90%以上的植株籽粒硬化,在籽粒基部出现糊粉层,乳线消失,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颜色和光泽的日期。
8.生育期从播种至成熟时所经历的天数,(或出苗至成熟所经历天数)。
二、生长发育状况1.植株高度选取有代表性的植株10~20株,抽雄前把叶拉直的最高点到地面的距离或量自然高度;抽雄后测定从地面至雄穗顶部的高度。
一般在乳熟期调查,以cm表示。
2.茎粗选有代表性植株10~20株,测定近地面第三节间扁圆一面的直径,以cm表示。
3.穗位高度从地面至成熟果穗着生节位的距离,以cm表示。
4.展开叶数露出叶环的叶片数。
5.可见叶数拔节前心叶露出1~2cm,拔节后露出5cm的叶片数。
6.单株叶片数一株玉米上叶片总数。
7.单叶叶面积A=LW×O.75式中:A为叶面积(cm 2);L为叶长(cm),即从叶环至叶尖的长度;W为叶宽(cm),即叶片最宽处;0.75为系数。
8.叶面积指数=平均单株绿叶面积(cm2) ×单位土地面积内株数/单位土地面积(cm2)三、测产及考种指标1.空秆率收获时计数全区空秆(果穗含子粒在30粒以下)株数占总株数的百分比(%)。
2.双穗率收获时计数全区结双穗的株数占总株数的百分比(%)。
3.籽粒产量将小区内全部果穗风干到恒重,脱粒称重,折算成每公顷产量(kg/ hm2)。
如果小区内缺株数不超过5%时,不算缺株;超过5%时,不收缺株穴的相邻植株,用实收平均单株产量补上缺株产量。
大豆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2
大豆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2大豆调查项目及标准2.1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2.1.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
2.1.2出苗期:子叶出土后展开的幼苗数达2/3以上日期。
2.1.3出苗率:在出苗后真叶展开的时期调查,分良、中、不良。
出苗率在90%以上为良,70-90%为中,70%以下为不良。
2.1.4开花期:开花株数达50%以上的日期。
2.1.5成熟期:荚完全成熟呈现本品种固有颜色、粒型、粒色已不再变化;或摇动植株时有响声的植株达50%以上的日期。
2.1.6生育日数:从出苗期至成熟期的总日数。
2.1.7活动积温:统计从出苗期至成熟期≥10℃的积温之和。
2.1.8花色:花的颜色,分为白花、紫花。
2.1.9叶形:开花期调查植株中部叶片,分为尖、圆。
2.1.10茸毛色:植株茸毛的颜色,分为灰色、棕色。
2.1.11荚皮色:成熟期调查,分为褐、黄褐和黑色。
2.1.12结荚习性:分为无限、有限和亚有限三种。
2.1.12.1无限:植株自下而上,叶渐少,茎渐细,荚分布均匀,植株项端着生少数荚。
2.1.12.2有限:植株上部叶片较大,上下往往同时开花,花期短,植株顶端着生一簇荚。
12.1.12.3亚有限:介于有限、无限之间,植株顶端着生一簇荚。
2.1.13株高:田间调查从地面量至植株顶端的高度,以cm(厘米)表示,调查时于中间行取连续不断空10株的平均数;室内考种时从茎基部子叶痕处量至生长点。
2.1.14底荚高:田间调查从地面量至最低结荚部位的距离。
连续10株平均值。
以cm(厘米)表示。
室内考种时从茎基部子叶痕处量至最低结荚部位。
2.1.15主茎节数:从子叶痕算起,数主茎节数,取连续10株平均值。
2.1.16有效分枝:主茎上的分枝有二节以上结荚的分枝数,取连续10株平均值。
2.1.17单株有效荚数:全株所有结粒的荚数,取连续10株平均值。
2.1.18倒伏性:用目测记载倒伏日期、原因、程度、面积。
2.1.18.1倒伏日期:记载倒伏当天的日期。
大豆记载标准
大豆区试记载项目及标准一、田间调查性状及物候期: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2、出苗期:50%以上的幼苗子叶出土时的日期。
以月/日表示。
3、出苗势:出苗期后3天记载,苗齐而壮者为"1",中等为"2",差者为"3"。
4、开花期:50%的植株开始开花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5、成熟期:全株有95%的荚变为成熟颜色,摇动时开始有响声的植株达50%以上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6、生育期:从播种的次日起至成熟的天数,北方春天大豆从出苗到成熟时的天数。
7、叶形:指植株中上部第8-10节复叶中间小叶的形状,分为圆、卵圆、椭圆和披针形。
8、花色:指花瓣颜色,分为白、紫两种。
9、茸毛色:成熟时调查。
分为灰色和棕色。
10、生育习性:分直立、亚直立、及蔓生3类。
直立型:植株生长较健壮,茎秆直立向上。
半直立型:植株生长较健壮,茎、枝细长,出现轻度爬蔓和缠绕。
半蔓生型:植株生长较弱,茎、枝细长,出现轻度爬蔓和缠绕。
蔓生型:植株生长较弱,茎、枝细长爬蔓,呈强度缠绕,匐匍地面。
11、结荚习性:分有限、亚有限和无限三种。
有限:开花结荚顺序由中上部而下,花序长,结荚密集,主茎顶端结荚成簇。
无限:开花结荚顺序由下而上,花序短,结荚分散,主茎顶端一般1-2个荚。
亚有限:开花结荚由下而上,花序中等,结荚介于无限与有限之间,主茎顶端一般3-4个荚。
12、株型:成熟期观察。
分三种:收获、开张、半开张。
收敛:下部分枝与主茎角度小,在15℃以内,上下均紧凑。
开张:分枝角度45℃以上,上下均松散。
半开张: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13、倒伏性:分0-4级。
0级:不倒伏。
1级:植株倾斜小于15度。
2级:植株倾斜在15度-45度。
3级:植株倾斜超过45度。
4级:倒伏于地。
14、裂荚性:分不裂、轻、重,在收获前晴日午后记载。
15、抗病性(批大豆花叶病毒病):二次调查,分别在盛花期和花荚期,根据下述级别株数计算病情指数。
4 任务四 大豆田间测
商丘商贸学校种植专业
一、大豆田间测产
• 大豆子粒成熟时,应及时收获。先在测产田中采用对角线选择测产小 区5个。按下列方法测产: • 1、取样采点 在生长整齐并有代表性的地段,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 • 2、测株行距 在所取样点内,每点测11行的总宽度,除以10求出平 均行距。再取2行各5米长,数出株数,求出平均株距。计算667m² 株 数。 • 3、查单株荚数和每荚粒数 在所测样点内,连续查30株,数取每株有 效荚数和每荚的实粒数,计算出单株平均有效荚数及平均荚粒数。 • 4、计算并预测产量 先估测该品种的百粒重。再估测单位面积产量。 • 每667m² 产量(Kg)=每667m² 株数×单株有效荚数×每荚实粒数 • ×百粒重×10-5 • 生产中的实际单产,由于收获、运输及脱粒等造成炸荚落粒损失,一 般与理论测定相差10---15%。
二、收获与贮藏
• 大豆的收获期,因收获方法不同而异。 • 人工收获 黄熟末期,此时叶片已经大部分脱落, 茎和荚全变为黄褐色,籽粒与荚壳脱离,呈现本 品种固有色泽,摇动植株有响声。 • 机械联合收割 完熟初期,此时叶已全部脱落, 茎荚和子粒都呈现出品种固有色泽,籽粒变硬, 摇动植株有清脆响声。 • 大豆子粒因富-10º С,同时注意仓内 温度的变化,并做好定期检查。
作业
• 1、简述大豆测产的步骤 • 2、简述大豆收获时的形态特征
大豆报告-田间实验报告
大豆调查报告大豆植株形态考查我们收获的大豆植株呈现半直立型。
大豆成熟植株与经济性状考查1.考查项目:1)株高:子叶节到植株顶端最后一节的高度。
2)主茎节数:子叶节到顶端节的数目,不包括子叶节和顶花序的节。
3)结荚高度:子叶节到最下部豆荚的高度。
4)有效分枝数:主茎上结荚的分枝数,有效枝上至少1-2个节,不计二次分枝。
5)单株粒重:10株的豆粒筛去杂质,包括所有未熟粒、虫蚀粒、病粒。
计算均重,g/株。
6)单株粒数:除未成型的粒以外,所有未熟粒、虫蚀粒、病粒均包括。
7)单株荚数:有效荚和无效荚之和。
8)百粒重:随机取出100粒完整粒称重,两次重复,取平均值,以“g”表示,重复间误差不得超过0.5g9)粒色:分白黄、黄、深黄、绿、褐、黑、双色10)脐色:分白黄、黄、淡褐、褐、深褐、蓝、黑11)粒形:分圆、椭圆、扁圆12)光泽:分有、微、无13)虫食率:从未经粒选种子中随机取1000粒(单株考种取100粒),挑出虫食粒14)病粒率:从未经粒选的种子中随机取1000粒(单株考种时取100粒),挑出病粒2.大豆考查项目数据记录于表1:大豆测产1.产量计算:种植密度=666.7(m2)÷平均行距(m)÷平均株距(m)=666.7/0.5/(5/33)=8800 (株/亩)测定平均每株粒数:76.25亩产量(kg)=种植密度×单株粒数*百粒重=8800*76.25÷100*21.98÷1000=147.5(kg)2.产量分析:我们测得的大豆亩产不到150公斤是属于较低产的水平,造成低产的因素可能有:平均单株粒数不高;种植密度较低。
四川省大豆品种试验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项目及标准【模板】
附件1: 2021年四川省大豆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及供种单位附件2: 2021年四川省大豆生产试验参试品种及供种单位附件3: 2021年四川省大豆新品种试验承试单位及执行人员表表1:区域试验春大豆早熟组表2:区域试验夏大豆晚熟组表3:生产试验春大豆晚熟组附件4: 2021年四川省大豆新品种试验抗性鉴定承担单位附件5: 2021年四川省大豆新品种试验对照品种及供种单位附件6: 2021年四川省大豆品种试验品质检测供样单位附件7: 2021年四川省大豆新品种试验供种量四川省大豆品种试验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项目及标准1、田间调查记载项目1.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1.2出苗期:50%以上的幼苗子叶出土时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1.3始花期:开花株数达10%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1.4成熟期:全株有95%的荚变为成熟颜色,摇动时开始有响声的植株达50%以上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1.5生育日数:从出苗当日到成熟日的天数(保留整数)。
1.6叶形:开花盛期调查植株中上部发育成熟的三出复叶中间小叶的形状。
分为披.针形、椭圆形、卵圆形和圆形4类。
◆圆形:叶片长度与叶片宽度相近;◆卵圆形:叶片长度略大于叶片宽度,且叶边缘呈弧形;◆椭圆形:叶片长度远大于叶片宽度,且叶边缘呈弧形;◆披针形:叶片长度远大于叶片宽度,且叶片边缘近直线;1.7花色:指花瓣颜色,分为白、紫色两种。
1.8茸毛色:成熟时调查植株茎杆中上部或荚皮上茸毛的颜色。
分灰色和棕色两种。
1.9结荚习性:分有限、亚有限和无限三种。
◆有限:主茎在开花时即不再出现新的叶片,顶端有明显的花序,结荚成簇;◆无限:主茎顶端仍可产生新的叶片,开花结荚顺序由下而上,顶端叶片小,花序短,结荚分散,主茎顶端一般1~2个荚;◆亚有限:主茎顶端生长特性和结荚状况介于无限和有限之间,主茎顶端一般着生3~4个荚。
1.10株型:指植株生长的形态,成熟期调查下部分枝的着生方向,测量与主茎的自然夹角。
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
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记载本( 年度)组别:年份:地点:单位:负责人:执行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管处制2005年2月6日试验设计1.品种区试排列方法:2.重复次数:3.小区面积平方米,行长米,每区行。
4.密度:行距米,株距米,折每亩万株。
品种田间种植图参试品种及供种单位田间管理记载1.试验地地点与地势:2.前茬作物及产量水平:3.种过大豆否或几年前种过大豆:4.整地情况:5.施肥情况(种类、数量、日期):6.播种日期、方法、播种量:7.间苗次数:8.中耕除草(次数、方法、日期):9.灌排情况:10.病虫害防治(方法、药剂、日期):11.收获(次数、日期、方法):12.脱粒(日期、方法):生育期间主要气象资料概述大豆生育期间气象条件(包括降雨、气温、灾害性天气发生时间及其对大豆的影响):主要性状特征调查记载结果室内调查考种结果表参试材料产量结果表品种综合评价国家大豆品种生产试验记载本( 年度)组别:年份:地点:单位:负责人:执行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管处制2005年2月6日一.试验概况1.试验地土质:地势:肥力:前茬:2.播种方式及播种期:3.田间管理、保苗密度:中耕:浇水:二.试验结果调查记载测产结果三.品系(种)评价大豆品种区域试验调查项目及标准1 田间调查性状及物候期1.1 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1.2 出苗期:50%以上的幼苗子叶出土时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1.3 出苗势:出苗期后3天记载,苗齐而壮者为“1”,中等为“2”,差者为“3”。
1.4 开花期:50%的植株开始开花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1.5 成熟期:全株有95%的荚变为成熟颜色,摇动时开始有响声的植株达50%以上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1.6 生育日数:从播种的次日起至成熟时的天数,北方春大豆从出苗到成熟时的天数。
1.7 叶形:指植株中上部第8-10节复叶中间小叶的形状。
分为圆、卵圆、椭圆和披针形。
1.8 花色:指花瓣颜色,分为白、紫色两种。
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调查项目及标准
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调查项目及标准1 田间调查性状及物候期1.1 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1.2 出苗期:50%以上的幼苗子叶出土时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1.3 出苗势:出苗期后3天记载,苗齐而壮者为“1”,中等为“2”,差者为“3”。
1.4 开花期:50%的植株开始开花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1.5 成熟期:全株有95%的荚变为成熟颜色,摇动时开始有响声的植株达50%以上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1.6 生育日数:从播种的次日起至成熟时的天数,北方春大豆从出苗到成熟时的天数。
1.7 叶形:指植株中上部第8-10节复叶中间小叶的形状。
分为圆、卵圆、椭圆和披针形。
1.8 花色:指花瓣颜色,分为白、紫色两种。
1.9 茸毛色:成熟时调查。
分灰色和棕色。
1.10 生育习性:分直立、亚直立、蔓生三类。
直立型:植株生长较健壮,茎杆直立向上。
半直立型:植株生长较健壮,茎杆上部略呈现波状弯曲。
蔓生型:植株生长较弱,茎、枝细长爬蔓,呈强度缠绕,匍匐地面。
1.11 结荚习性:分有限、亚有限和无限三种。
有限:开花结荚顺序由中上部而下,花序长,结荚密集,主茎顶端结荚成簇。
无限:开花结荚顺序由下而上,花序短,结荚分散,主茎顶端一般1-2个荚。
亚有限:开花结荚由下而上,花序中等,结荚介于无限与有限之间,主茎顶端一般3-4个荚。
1.12 株型:成熟期观察。
分三种:收敛、开张、半开张。
收敛:下部分枝与主茎角度小,在15o以内,上下均紧凑。
开张:分枝角度45o以上,上下均较散。
半开张: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1.13 倒伏性:分0-4级。
0级:不倒伏。
1级:植株倾斜小于15o 。
2级:植株倾斜在15o –45o。
3级:植株倾斜超过45o。
4级:倒伏于地。
1.14 裂荚性:分不裂、轻、重,在收获前晴日午后记载。
1.15 抗病性(指大豆花叶病毒病):分别在盛花期和花荚期调查,分级标准如下:0级:叶片无症状或其他感病标志,无褐斑粒。
大豆面积调查研究报告
大豆面积调查研究报告根据我们所做的大豆面积调查研究报告,以下是我们的主要发现和分析:1. 调查范围:我们以某地区的农田为样本,调查了该地区大豆种植的面积。
2.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法,随机选取了该地区的20个农田作为样本,统计了这些农田中大豆的种植面积。
3. 调查结果: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该地区20个农田中有15个农田种植了大豆,另外5个农田未种植大豆。
大豆的总种植面积为1500亩。
4. 大豆种植面积分布:我们对种植了大豆的农田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大豆种植面积在不同农田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最大的农田种植了400亩的大豆,而最小的农田只有10亩的大豆种植面积。
5. 大豆种植难度:我们还调查了大豆种植的难度并与农民进行了访谈。
大豆种植需要丰富的农业知识和经验,以及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农民普遍认为大豆种植相对较难,需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和灌溉管理等工作。
6. 大豆种植收益:我们与农民讨论了大豆种植的收益情况。
大豆的市场价格较高,收益潜力较大。
然而,大豆的种植周期长,且容易受到气候和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存在一定的风险。
基于以上的调查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在这个地区,大豆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大,说明该地区的大豆种植是一个重要的农业产业。
2. 大豆的种植面积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受到耕地面积和农民种植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3. 大豆的种植相对较难,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农业知识和经验。
4. 大豆的种植收益潜力较大,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基于这些结论,我们建议该地区的政府和农业部门加大对大豆种植的支持力度,提供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以进一步推动大豆产业的发展。
同时,农民也应该加强自身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提高大豆种植的效益。
通过对大豆地上、地下部调查确定大豆最佳施肥比例、时期及深度
Z i x u n t a i1、调查目的通过对大豆各生育时期,地上部高度重量及地下部高度重量根分布进行调查,确定大豆最佳施肥方法、施肥时期及施肥深度。
2、试验地位置及试验地条件试验地位于红色边疆农场科技园区,东经108°57′,北纬49°27′,棕壤型黑土,耕层35厘米,肥力状况中等,前茬是玉米。
3、试验处理3.1机械播种,公顷保苗35万株,施肥比例N3.5P4.5K1.5。
播种日期5月8日。
3.2调查内容茎叶重量、根部重量、植株高度、主根长度根部分布范围4、调查表4.1大豆地上、地下部调查平均表5、根据各时期项目调查表可将大豆整个生育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大豆出苗期至大豆三片复叶展开期为第一个阶段大豆开花期至第四节结荚5mm时期为第二个阶段大豆结荚2cm时期至第四节荚内果实充满整荚时期为第三个阶段有一个荚达到成熟颜色的时期至完全成熟期为第四个阶段6、从调查表可以看出:6.1第一阶段历时33天,占总生育期的28.2%,地上鲜重占大豆一生重量的19.28%;根部鲜重为占大豆一生重量的2.83%;地上高度为成熟期株高的25.4%;地下长度占成熟期长度的53.91%;主根及侧根匀已较为发达,根部吸收养分范围为大豆一生最大范围的63.88%。
此时期大豆营养供给靠种肥提供,施肥深度15-20厘米左右。
6.2阶段历时16天,占大豆生育日数13.7%;地上鲜重占大豆一生重量的24.73%;根部鲜重占大豆一生重量的4.71%;地上高度为成熟期株高的51.7%;该时期大豆处于营养与生殖并进生长状态主根及侧根匀已十分发达,根部吸收养分范围为大豆一生最大范围的87.27%,这个时期是大豆深施肥发挥作用时期。
6.3第三阶段大豆生长历时为52天,占大豆生育日数44.44%,这阶段节点为第四节荚内果实3mm时期大豆地上、地下长势空前旺盛。
地上高度与地下长度生长基本停止,根部长度与宽度生长以达到最大分布范围,根部鲜重也达到最大值。
大豆田间试验方案
应用化学三班施东洋 03095306
大豆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实施方案
一、试验目的
通过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物优化施肥数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设计提供依据。
二、试验设计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我场的实际情况,我场采用“富万钾拌种”“汉枫混合肥完全实施方案。
试验设氮、磷、钾3个因素,每个因素4个水平,加上一个空白对照,共计9个处理,各处理见表。
1指当地推荐施肥量,。
本试验将设9个处理,田间排列方式随即排列,四周设保护行,中间分3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30平方米,小区四周设行间道,便于以后的田间管理和调查。
大豆肥料效应试验方案
1.试验点数:3个
2.品种:黑河52,黑河53,登科1号。
统一领取。
3.施肥量:纯量 16公斤/亩
4.肥料采用统一供肥品种:肥料统一领取试验肥料采用一次基施。
5.小区设计:每区8行,行长8米,小区面积 48平方米,小区采用随机区分组法,3次重复。
6.实验设计各小区施肥量如下表:
7.试验小区排列图
8.试验地号安排。
大豆育种材料的田间取点调查和室内考种方法
大豆育种材料的田间取点调查和室内考种方法大豆室内考种项目记载及标准1)株高子叶痕到主茎项端生长点的高度,单位cm。
2)结荚高度子叶痕上到最低结荚部位的距离,单位cm。
3)主茎节数从子叶痕上一节开始到植株顶端的节数。
4)分枝数主茎有效分枝数。
5)单株荚数全株有效荚数。
6)三粒荚数单株所结的三粒荚数。
7)四粒荚数全株所结的四粒荚数。
8)单株粒数全株所结豆粒数。
9)单株生产力一株籽实的重量,单位g。
10)百粒重100粒种子的重量,重复2次,单位g。
11)完全粒率取未经粒选的种子200g,从中选出完全粒(完熟的、饱满完整的、未遭病虫害和种皮无病斑的籽粒),称重后计算.。
完全粒率(%)=完全粒重/取样重量×10012)虫食率取一定量未经粒选的籽粒,从中挑出食心虫危害的籽粒称重,则虫食率为:虫食率(%)=虫食粒重/取样重量×10013)褐斑粒率取未经粒选的籽粒200g,从中挑出褐斑粒称重,则褐斑粒率为:褐斑粒率(%)=褐斑粒重/取样重量×10014)紫斑粒率取未经粒选的籽粒200g,从中挑出有紫色斑粒称重,则紫斑率为:紫斑粒率(%)=紫斑粒重/取样重量×10015)未熟粒率未熟籽粒占未经粒选籽粒的百分比,即:未熟粒率(%)=未熟粒重/取样重量×10016)种皮色分黄、青、褐、黑及双色。
17)粒形分球形、近球形、椭圆形、长扁圆形、长圆形。
18)种皮光泽分强光、有光、微光、无光。
19)脐色分黄、淡褐、极淡褐、褐、深褐、黑色。
20)脐的形状分椭圆形、倒卵形、长方形、圆形、肾形。
21)子叶色分青色、黄色。
22)籽粒大小百粒重12g以下为小粒,12~20g为中粒,20g以上为大粒。
23)品质分上、中、下三级。
我国大豆生产调研方法
我国大豆生产调研方法一、我国主产区大豆生长期我国大豆主要分为东北春播大豆和黄淮海夏播大豆,其中春大豆主要种植区域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北部。
夏大豆主要种植区域为:天津、北京、石家庄一线以南,山东、河南大部分地区,江苏、安徽的北部,山西西南部、陕西的关中和甘肃南部。
萌芽期:春大豆一般约10~15天;夏大豆约4~6天。
幼苗期:一般品种幼苗期持续天数20~25天,占全生育期的五分之一左右。
分枝期:一般持续时间约17~25天。
开花期:大豆从初花到鼓粒为开花期,约需20~30天。
结荚鼓粒期:开花后进行。
成熟期:结荚完成后10-15天。
二、我国大豆生产调研时间选择1、5月下旬-6月上旬东北春大豆和黄淮海夏大豆基本出苗,处于长叶期,可考察大豆播种面积,播种品种、播种成本,观察长叶数量,产区气温、土壤湿度等对豆苗发育的影响,分析后期生长状况。
2、8月中旬-8月下旬大豆基本处于结荚期,可监测大豆分枝数量和结荚数量,测量温度和天气对大豆产量形成的是否适宜,预测大豆产量形成过程中天气因素影响的重要程度。
3、9月中旬-9月下旬大豆结荚鼓粒完成,进入成熟期,考察大豆结荚数量和饱满程度,观察大豆色泽和完好度,可对大豆单产和质量进行评估,了解农户生产成本和预售价格,粮库陈粮库存剩余和加工企业库存,预测新豆上市后行情和购销情况。
三、我国大豆调研方法1、春播调研:(1)了解播种面积、品种、播种成本(种子、化肥、农药、农机、人力费用等)(2)了解补贴情况(种植补贴、良种补贴、化肥补贴、农机补贴等)(3)测量大豆生长高度、出苗情况(出苗率)(4)了解田间管理方法(5)监测气温、土壤墒情是否适宜生长2、生长期调研:(1)测量大豆生长高度、分枝数量、以及行距(2)田地中间选择选点,测算1平方米内植株数、1平方米内单株大豆结荚数(3)观测花期大豆生长是否有病变,黄苗、死苗占比(4)测量气温和光照是否充足、土壤湿度(5)田间管理方法和注意事项3、产前调研:(1)计算每株大豆结荚数量、成熟率、豆荚中大豆粒数、计算大豆容重。
北方大豆田间实验计划书
北方大豆田间实验计划书
一、实验目的
培育香早栽种的北方适型大豆新品种,筛选早熟抗旱强健品种。
二、实验内容
1. 选择5个新型大豆品种,根据特性设置田间示范。
2. 观察不同品种的根系形态特点及营养吸收能力。
3. 记录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态势,如苗期收缩率、开花期、成熟期等。
4. 观测不同品种对旱热等环境压力的适应能力。
5. 分析不同品种的产量及品质指标,选拔优良品种。
三、实验设施与装备
1. 实验基地地址:省县农业科学研究院
2. 实验面积:每个100平方米
3. 物资装备:秤仪、记录表格等
四、实验安排
5月底―6月中下旬:连耕同方式引种
6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田间生长观察与记录
8月下旬:收获测量
五、预期效果
通过本次田间试验,筛选当地适应性强、早熟型大豆新品种1-2个,为大豆优质品种选育提供良种。
以上就是一个"北方大豆田间实验计划书"的参考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需要修改或完善某些部分内容,请告诉我,我将重新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
2 大豆调查项目及标准
2.1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
2.1.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
2.1.2出苗期:子叶出土后展开的幼苗数达2/3以上日期。
2.1.3出苗率:在出苗后真叶展开的时期调查,分良、中、不良。
出苗率在90%以上为良,70-90%为中,70%以下为不良。
2.1.4开花期:开花株数达50%以上的日期。
2.1.5成熟期:荚完全成熟呈现本品种固有颜色、粒型、粒色已不再变化;或摇动植株时有响声的植株达50%以上的日期。
2.1.6生育日数:从出苗期至成熟期的总日数。
2.1.7活动积温:统计从出苗期至成熟期≥10℃的积温之和。
2.1.8花色:花的颜色,分为白花、紫花。
2.1.9叶形:开花期调查植株中部叶片,分为尖、圆。
2.1.10茸毛色:植株茸毛的颜色,分为灰色、棕色。
2.1.11荚皮色:成熟期调查,分为褐、黄褐和黑色。
2.1.12结荚习性:分为无限、有限和亚有限三种。
2.1.12.1无限:植株自下而上,叶渐少,茎渐细,荚分布均匀,植株项端着生少数荚。
2.1.12.2有限:植株上部叶片较大,上下往往同时开花,花期短,
植株顶端着生一簇荚。
2.1.12.3亚有限:介于有限、无限之间,植株顶端着生一簇荚。
2.1.13株高:田间调查从地面量至植株顶端的高度,以cm(厘米)表示,调查时于中间行取连续不断空10株的平均数;室内考种时从茎基部子叶痕处量至生长点。
2.1.14底荚高:田间调查从地面量至最低结荚部位的距离。
连续10株平均值。
以cm(厘米)表示。
室内考种时从茎基部子叶痕处量至最低结荚部位。
2.1.15主茎节数:从子叶痕算起,数主茎节数,取连续10株平均值。
2.1.16有效分枝:主茎上的分枝有二节以上结荚的分枝数,取连续10株平均值。
2.1.17单株有效荚数:全株所有结粒的荚数,取连续10株平均值。
2.1.18倒伏性:用目测记载倒伏日期、原因、程度、面积。
2.1.18.1倒伏日期:记载倒伏当天的日期。
2.1.18.2倒伏程度:分5级
0级:全区植株不倒
1级:植株与地面倾斜度不超过15°
2级:植株与地面倾斜度15°~ 45°之间
3级:植株与地面倾斜度45°~ 85°之间
4级:植株与地面倾斜度超过85°以上
2.1.18.3:倒伏面积(率):目测田间倒伏的实际面积,以m2(平方米)表示,倒伏率,倒伏面积占小区面积的百分比,以百分率(%)表示。
2.1.19细菌性斑点病:分5级
0级:没有发病植株
1级:个别植株发病
2级:部分植株发病
3级:50%以下的植株发病
4级:50%以上的植株发病
2.1.20霜霉病:分5级
0级:没有植株发病
1级:个别植株叶背面有霉状菌
2级:全区有1/3植株发病
3级:全区有1/2以下植株发病
4级:全区有1/2以上的植株发病
2.1.21灰斑病:分6级
0级:全区植株叶片无病
1级:部分叶片发病,发病叶片病斑数在5个以下。
2级:全区少量植株有病斑,病斑分布面积占叶面积1/4以下。
3级:全区植株大部分发病,病斑分布面积占叶面积1/2。
4级:全区植株叶片普遍有病斑,少数叶片因病提早枯死。
5级:全区植株叶片普遍有多量病斑,多数叶片因病提早枯死。
2.1.23病毒病:分5级
0级:全区叶片平展,无发病痕迹。
1级:全区有10%的植株上部1-2层叶片皱缩。
2级:全区有20-40%的植株上部叶片皱缩。
3级:全区有50%以上植株叶片严重皱缩,有黄斑,影响长势。
4级:全区有70%以上的植株叶片严重皱缩,分枝有芽枯。
以上各项均在发病盛期调查
2.1.24线虫病:分为5级
0级:完全无病症。
1级:发育基本正常。
2级:症状明显。
3级:生育明显受阻。
4级:植株矮小黄萎、甚至死亡。
此项在大豆出苗后40天调查
2.1.25平方米(m2)收获株数:调查田间有代表性的中间两行中部的实际收获株数,70cm垄距量1.43m长,65cm垄距量1.54m 长,60cm垄距量1.67m长,查取样株数除以2既得m2株数。
2.1.26缺区调查:凡是小区缺苗断条超过30厘米以上时,则应测量其长度,并将每段测得数减去30cm后相加,则为该小区缺区长度,缺区面积(m2)=缺区长度ⅹ垄距。
2.1.27小区实收面:以m2(平方米)表示
2.2室内考种项目及标准
每品种取无杂质500g(克)样品,两次重复,测定以下各项目。
2.2.1虫食率:分别从两个样品中挑选虫口粒,用下式计算,取平均值。
虫食粒重(g)
虫食率(%)= ————————ⅹ100%
500(g)
2.2.2病粒率:分别从两样品中挑选病粒,用下式计算,取平均值。
病粒重(g)
病粒率(%)= —————ⅹ100%
500(g)
2.2.3完整粒(包括病粒)率
完整粒重(g)
完全粒率(%)= ——————ⅹ100%
500(g)
2.2.4百粒重:从每品系中随机取100粒完全粒(不包括病粒),称其重量,以g(克)表示。
做两次重复,取平均值,重复误差不得超过0.2g。
2.2.5粒色:分为黄、绿、黑、褐、双色。
2.2.6粒形:指籽粒的形状,分为圆、椭圆、扁圆、肾形。
2.2.7脐色:分黄、褐、黑、蓝。
2.2.8光亮度:分为无、微、强光泽。
2.2.9测产方式:小区全区收获,实打实收。
2.2.10小区实收产量:小区实际收获产量,用kg(千克)表示。
2.2.11公顷产量:用kg/hm2(千克/公顷)表示。
2.2.12综合分析。